麻子仁丸方劑功效
夏季養(yǎng)生方劑。
“你有一萬種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變?nèi)朔N,你沒有健康,只能是空談?!比祟惖陌l(fā)展歷史中,養(yǎng)生觀念不斷更新,生活中睿智的人,一般都是對養(yǎng)生頗有心得的人。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實現(xiàn)的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麻子仁丸方劑功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麻子仁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但是因為我們是中醫(yī)從業(yè)者肯定是不太熟悉的,大多數(shù)的人群是不會知道它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的。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麻子仁丸的組成吧,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了解喝使用它。
【名稱】麻子仁丸。
【別名】脾約丸。
【分類】瀉下劑-潤下。
組成
麻子仁二升(20g) 芍藥半斤(9g) 枳實半斤,炙(9g) 大黃一斤,去皮(12g) 厚樸一尺,炙,去皮(9g) 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別作脂(l0g)。
用法
六味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飲服十丸,日三服。漸加,以知為度。
功效
潤腸瀉熱,行氣通便。
方解
本方治證,《傷寒論》稱之為脾約。系由腸胃燥熱,脾津不足所致。脾為胃行其津液,今胃中燥熱,脾受約束,津液不能四布,但輸膀胱,故小便頻數(shù);燥熱傷津,腸失濡潤,則大便秘結(jié)。治宜潤腸泄熱,行氣通便。
方中重用麻子仁質(zhì)潤多脂,滋脾潤腸,潤燥通便為君藥,大黃苦寒泄熱,攻積通便;杏仁利肺降氣,潤燥通便;白芍養(yǎng)陰斂津,柔肝理脾,共為臣藥。枳實下氣破結(jié),厚樸行氣除滿,以加強降泄通便之力,用以為佐。使以蜂蜜潤燥滑腸,調(diào)和諸藥。
綜觀全方,重用麻子仁滋脾潤腸,配伍大黃、枳實、厚樸泄熱導(dǎo)滯,組成攻潤相合之劑。使腑氣通順,津液充足,下不傷正,主治脾津不足,腸胃燥熱之脾約證。
本方即小承氣湯加麻仁、杏仁、白芍、蜂蜜而成。雖亦用小承氣湯瀉腸胃之燥熱積滯,但實際服量較小,更取質(zhì)潤多脂之麻仁、杏仁配以蜂蜜、白芍,既可益陰潤燥以通便,又能減緩小承氣湯攻伐之力,使下不傷正,而且原方只服十小丸,以次漸加,都說明本方意在潤腸瀉熱,而屬緩下之劑。
方歌
麻子仁丸治脾約,大黃枳樸杏仁芍, 胃熱津枯便難解,潤腸通便功效高。
結(jié)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麻子仁丸的功效與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我們雖然了解了它的組成、作用與功效,但是還是不能輕易的使用,要使用一定要經(jīng)過專業(yè)人士的指導(dǎo)哦,我們不可以隨便嘗試,以免造成嚴重后果。
擴展閱讀
麻仁丸我們聽名字可能會覺得一頭霧水根本猜不透,其實大家是因為不能夠經(jīng)常的接觸到所以就會覺得很是陌生,其實麻仁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麻仁丸有哪些的功效與作用吧,希望以下介紹的內(nèi)容大家感興趣。
【名稱】麻仁丸。
分類
瀉下劑-潤下。
組成
麻子仁100克、杏仁50克、枳實100克、大黃100克、厚樸50克、芍藥100克。
用法
為丸,每次9克,日二次;也可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病情酌定。
功效
腸胃燥熱,大便秘結(jié)。大便澀滯不通。
方解
本方為小承氣湯加麻仁、杏仁、芍藥組成,多用于腸胃燥熱便秘。由于津液不足,腸失滑潤,兼之腸燥胃熱則大便硬結(jié)難下,致成便秘。方中麻子仁質(zhì)潤多脂,潤腸通便,為主藥;輔以杏仁降氣潤腸,芍藥養(yǎng)陰和里;佐以小承氣湯之枳實破結(jié),厚樸除滿,大黃通上;使以峰蜜為丸,意在緩下。本方瀉下藥與潤腸藥同用,煉蜜為丸,取其瀉而不峻,潤而不膩,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
方歌
麻仁丸治脾約證,枳樸杏黃蜜芍同。腸燥津虧便難解,潤腸泄熱腑氣通。
注意事項
本方雖為緩下之劑,但藥有急泄之品,故體虛及孕婦均不宜應(yīng)用。
結(jié)語:通過文章的介紹我們是不是對麻仁丸的藥用價值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我們知道麻仁丸的使用是有一些禁忌的,大家一定要注意,以上介紹的藥方大家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需要選擇性的使用,但是一定要經(jīng)過專業(yè)的指導(dǎo),不能隨便使用哦,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
五仁丸的名稱很是特別,因為我們平時不經(jīng)常接觸到,我們也并非是專業(yè)人士,所以并不是很熟悉,對于它的組成我們一無所知。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五仁丸的功效與作用具體有哪些吧?又是由什么組成的?
【名稱】五仁丸。
分類
瀉下劑-潤下。
組成
桃仁一兩(15g) 杏仁炒,去皮尖,一兩(15g) 柏子仁半兩(9g) 松子仁一錢二分五厘(5g) 郁李仁炒,一錢(5g) 陳皮四兩(15g),另研末。
用法
將五仁別研為膏,再入陳皮末研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送下。
功效
潤腸通便。
方解
《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大腸者,傳導(dǎo)之官,變化出焉。素體陰虛,或年老陰氣自半,津液日虧,或產(chǎn)后失血,血虛津少,均可導(dǎo)致津枯腸燥,大腸傳導(dǎo)失司,大便艱難。此時不宜用峻藥攻逐,只須潤腸通便。故用質(zhì)潤多脂的杏仁為君,以滋腸燥,且降肺氣,而利大腸傳導(dǎo)之職。
以桃仁為臣,取其潤燥滑腸,以助杏仁之力。柏子仁性多潤滑,潤肺治燥治虛秘(《本草綱目》);郁李仁質(zhì)潤性降,潤滑腸道,專治腸胃燥熱,大便秘結(jié);松子仁潤五臟,治虛秘,共為佐藥。復(fù)以陳皮理氣行滯,使氣行則大腸得以運化。煉蜜為丸,更能助其潤下之功。五仁合用,潤腸通便而不傷津液,用于津枯腸燥便秘,奏功甚捷。
方歌
五仁柏仁杏仁桃,松仁陳皮郁李饒, 煉蜜為丸米飲下,潤腸通便此方效。
結(jié)語:通過文章的介紹我們是不是對五仁丸的藥用價值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對于五仁丸這種藥材是有特定的分布區(qū)域的一般不太常見,以上介紹的五仁丸的藥方大家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需要選擇性的使用,希望文章介紹的方藥能夠給大家?guī)韼椭?/p>
三仁湯可能我們不太清楚是什么,那是因為在生活中我們不是能夠經(jīng)常接觸到,但是我們會覺得它的名字很是特別,一聽就有想要了解的沖動。其實大家有所不知三仁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三仁湯的藥用價值有哪些吧。
【名稱】三仁湯。
分類
祛濕劑-清熱祛濕。
組成
杏仁五錢( 12g) 飛滑石六錢(18g) 白通草二錢(6g) 白蔻仁二錢(6g) 竹葉二錢(6g) 厚樸二錢(6g) 生薏苡仁六錢(18g) 半夏五錢(10g)。
用法
甘瀾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
功效
宣暢氣機,清利濕熱。
方解
本方是治療濕溫初起,邪在氣分,濕重于熱的主要方劑。濕溫的病因,吳瑭認為是長夏初秋,濕中生熱,即暑病偏于濕者也。其發(fā)病每與內(nèi)濕有關(guān),薛生白曾說:太陰內(nèi)傷,濕飲停聚,客邪再至,內(nèi)外相引,故病濕熱。因此,濕溫初起,除頭痛惡寒,身重疼痛外,兼見胸悶不饑等濕阻氣機之證。其頭痛乃衛(wèi)陽為濕邪阻遏之候;濕為陰邪,濕遏熱伏,則午后身熱。
治之之法,《溫病條辨》曾示三點告誡:一曰,不可見其頭痛惡寒,以為傷寒而汗之,汗傷心陽,則神昏耳聾,甚則目瞑不欲言;二曰,不可見其中滿不饑,以為停滯而下之,下之則洞泄;三曰,不可見其午后身熱,以為陰虛而用柔藥潤之,濕為膠滯陰邪,再加柔潤陰藥,兩陰相合,遂有錮結(jié)而不解之勢。唯以芳香苦辛,輕宣淡滲之法,宣暢氣機,清利濕熱為宜。
方中以杏仁宣利上焦肺氣,蓋肺主一身之氣,氣化則濕亦化;白蔻仁芳香化濕,行氣寬中,暢中焦之脾氣;薏苡仁甘淡性寒,利濕清熱而健脾,可以疏導(dǎo)下焦,使?jié)駸釓男”愣ァE湮榛实院?,利濕清熱而解暑。通草、竹葉甘寒淡滲,以助清利濕熱之力;半夏、厚樸辛苦性溫,行氣化濕,散結(jié)除痞,既助行氣化濕之功,又使寒涼而不礙濕。諸藥相合,宣上暢中滲下,使?jié)駸嶂皬娜狗窒?,暑解熱清,則諸證自解。
方歌
三仁杏蔻薏苡仁,樸夏白通滑竹倫, 水用甘瀾揚百遍,濕溫初起法堪遵。
【注意事項】暫無資料。
結(jié)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三仁湯的功效與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我們雖然了解了它的組成、作用與功效,但是還是不能輕易的使用,要使用一定要經(jīng)過專業(yè)人士的指導(dǎo)哦,我們不可以隨便嘗試,以免造成嚴重后果。
你知道蓖麻子丸嗎,相信有許多人都有接觸過,因為蓖麻子丸的用途是比較廣泛的。蓖麻子丸里面包含有幾種不同類型的中藥材,對人體的健康十分的有益處,一起來看一下。
【別名】萆麻子丸
【處方】蓖麻子2個(1個去油用),遠志(去心)2錢,乳香2錢,磁石(火燒,醋淬7次,研細,水飛)2錢,皂角(煨,取肉)半鋌,生地龍(中者)1條,全蝎2個(焙)。
【制法】上為細末,入蠟搗丸。
【功能主治】久聾。
【用法用量】萆麻子丸(《準繩·類方》卷八)。
【摘錄】方出《直指》卷二十一,名見《普濟方》卷五十四
【處方】蓖麻子1000顆(半生用,半瓦內(nèi)炒令煙起),礬石1兩(瓦上熔3-5沸,放冷研),黑豆6顆(3粒生用,3粒瓦上炒熟)。
【制法】上并不得犯鐵器,一處細杵勻爛,丸如皂子大。
【功能主治】瘰疬。
【用法用量】每服1丸,鹽湯送下,婦人醋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七
【處方】蓖麻仁5合,杏仁3錢(分),菖蒲3錢(分),磁石3錢(分),桃仁3錢(分),石鹽3錢(分),通草3錢(分),巴豆1分,附子2分(錢),熏陸香10分,松脂10分,蠟8分。
【制法】上先搗草、石令為細末,后入松脂、蠟,合搗,令可丸,即丸如棗核大。
【功能主治】耳聾。
【用法用量】綿裹塞耳,1日4-5度,出之轉(zhuǎn)捻,不過3-4日易之。
【摘錄】《普濟方》卷五十三
如果大家之前對蓖麻子丸不是很了解的話,相信看了這篇文章后一定都對蓖麻子丸有了一定的印象,不少人都喜歡蓖麻子丸,如果有需要的話,不妨試試吧!
健脾丸其實是很常見的一種中藥方劑,但是因為我們是中醫(yī)從業(yè)者肯定是不太熟悉的,大多數(shù)的人群只知道它有健脾的功效。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健脾丸的組成,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了解它。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說不定會對你有幫助哦。
【名稱】健脾丸。
分類
消食劑-健脾消食。
組成
白術(shù)炒,二兩半(15g) 木香另研 黃連酒炒 甘草各七錢半(各6g) 白茯苓去皮,二兩(10g) 人參一兩五錢(9g) 神曲炒 陳皮 砂仁 麥芽炒 山楂取肉 山藥 肉豆蔻面裹紙包槌去油,以上各一兩(各6g)。
用法
共為細末,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6~9g),空心服,一日二次,陳米湯下。
功效
健脾和胃,消食止瀉。
方解
本方治證為脾虛食停,生濕化熱所致。脾主運化,脾虛失運,食停生濕,故食少難消,大便溏薄;食積內(nèi)停,阻礙氣機,則脘腹痞悶,苔膩微黃乃食積化熱之象。脾虛宜補,食積宜消,治宜健脾消食,兼以清熱祛濕。
方中以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益氣健脾以補脾虛,其中白術(shù)、茯苓用量偏重,意在健脾滲濕以止瀉;山楂、神曲、麥芽消食化滯以消食積;山藥、肉豆蔻助其健脾止瀉;木香、砂仁、陳皮理氣和胃,助運而消痞;黃連清熱燥濕以解濕熱。諸藥相合,共成消補兼施之劑,使脾健食消,濕祛熱清,諸證自除。本方健脾藥居多,且食消脾自健,故得健脾之名。
本方與枳實消痞丸均為消補兼施之劑,但枳實消痞丸中枳實、厚樸用量獨重,著重于行氣消痞,消重于補,且黃連用量大于干姜,主治虛實相兼,寒熱錯雜,熱重于寒,實多虛少之心下痞滿;而本方健脾藥居多,重在健脾消食,補重于消,適宜于脾虛食積之證。
方歌
健脾參術(shù)苓草陳,肉蔻香連合砂仁, 楂肉山藥曲麥炒,消補兼施此方尋。
結(jié)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健脾丸的功效與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我們雖然了解了它的組成、作用與功效,但是還是不能輕易的使用,要使用一定要經(jīng)過專業(yè)人士的指導(dǎo)哦,我們不可以隨便嘗試,以免造成嚴重后果。
橘核丸我們聽名字可能會覺得一頭霧水根本猜不透,其實大家是因為不能夠經(jīng)常的接觸到所以就會覺得很是陌生,其實橘核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橘核丸有哪些的功效與作用吧,希望以下介紹的內(nèi)容大家感興趣。
【名稱】橘核丸。
分類
理氣劑-行氣。
組成
橘核炒 海藻洗 昆布洗 海帶洗 川楝子去肉,炒, 桃仁麩炒各一兩(各9g) 厚樸去皮,姜汁炒 木通 枳實麩炒 延胡索炒,去皮 桂心不見火 木香不見火,各半兩(各6g)
用法
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9g),空心溫酒鹽湯送下。
功效
行氣止痛,軟堅散結(jié)。
方解
本方治證以睪丸腫脹為特征,前人稱為疝。是由于寒濕客于肝脈,肝經(jīng)氣血郁滯所致。肝脈抵少腹,繞陰器,寒濕阻滯肝脈,初起睪丸腫脹,偏墜疼痛,久之則氣滯血瘀,而致堅硬如石,痛引少腹。治宜行氣活血,軟堅散結(jié)為主,輔以逐寒祛濕。
方中橘核苦辛性平,入肝行氣,散結(jié)止痛,是治疝之要藥,為方中君藥。川楝子入厥陰氣分行氣而止痛;桃仁入厥陰血分活血散結(jié)以消腫;海藻、昆布、海帶軟堅散結(jié)而消腫脹,共為臣藥。君臣相配,行肝經(jīng)氣血之郁滯而散結(jié)止痛。
延胡索活血散瘀;木香行氣散結(jié);厚樸下氣除濕;枳實行氣破堅;肉桂溫肝腎而散寒凝;木通通利血脈而除濕,均為佐使藥。諸藥合用,可直達肝經(jīng),共奏行氣活血,散寒除濕,軟堅散結(jié)之功,使氣血調(diào)暢,寒濕得除,則睪丸腫脹堅硬諸癥自行緩解。
方歌
橘核丸中川楝桂,樸實延胡藻帶昆, 桃仁二木酒糊丸,疝痛丸鹽酒吞。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橘核丸的相關(guān)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橘核丸雖然不常見,但是它的用處還是很多的,我們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需要選擇性的使用以上介紹的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要弄清楚使用的方法,不能盲目的亂用哦。
茯苓丸我們并不知道是什么樣的重要方劑,但是對于茯苓我們還是有所了解的,我們會猜測茯苓丸的主要成分是是茯苓。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茯苓丸的組成以及它的功效與作用吧?相信會給大家?guī)韼椭?/p>
【名稱】茯苓丸
分類
祛痰劑-燥濕化痰。
組成
茯苓一兩(6g) 枳殼麩炒去瓤,半兩(3g) 半夏二兩(9g) 風(fēng)化樸硝一分(3g)
用法
上四味為末,生姜自然汁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6g),生姜湯下。(作湯劑,風(fēng)化硝烊化)。
功效
燥濕行氣,軟堅化痰。
方解
本方所治兩臂疼痛乃痰停中脘所致。四肢稟氣于脾,脾濕生痰,痰飲流于四肢,則凝滯作痛?!妒驱S百一選方》說:伏痰在內(nèi),中脘停滯,脾氣不流行,上與氣搏,四肢屬脾,滯而氣不下,故上行攻臂。此種臂痛,切不可以風(fēng)濕論治,若誤用風(fēng)藥,則貽誤病機,徒傷正氣,唯以祛痰為要。
方中以半夏燥濕化痰為君,以茯苓健脾滲濕化痰為臣,兩者合用,既消已成之痰,又杜生痰之源。佐以枳殼理氣寬中,俾痰隨氣行,氣順則痰消;風(fēng)化樸硝軟堅潤燥,使結(jié)滯之伏痰消解而下泄。用姜汁糊為丸,非但取其制半夏乏毒,且可化痰散飲。
諸藥配伍,則燥濕化痰之力較強,對于痰停中脘之證,用此方消痰潤下,確有潛消默運之功。 本方較二陳湯少橘紅、甘草,多枳殼、風(fēng)化樸硝。其燥濕行氣之力相近,而祛痰之力則勝于二陳湯,加入風(fēng)化硝則不僅軟堅消痰,而且能蕩滌中脘之伏痰,使痰濁從大便而下。若咳嗽痰多,稠粘不爽,胸脘滿悶者,亦可酌情服之。
方歌
指迷茯苓丸半夏,風(fēng)硝枳殼姜湯下, 中脘停痰肩臂痛,氣行痰消痛自罷。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茯苓丸的相關(guān)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茯苓丸雖然不常見,但是它的用處還是很多的,我們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需要選擇性的使用以上介紹的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要弄清楚使用的方法,不能盲目的亂用哦。
理中丸一般情況下大家可能都會覺得陌生,因為在生活中我們不是能夠經(jīng)常接觸到,就算我們接觸到但是我們不是專業(yè)人士可能也不太清楚它的作用是什么。其實大家有所不知理中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理中丸的藥用價值有哪些吧。
【名稱】理中丸。
【分類】溫理劑-溫中祛寒。
組成
人參、干姜、甘草炙、白術(shù)各三兩(各9g)。
用法
上四味,搗篩,蜜和為丸,如雞子黃許大,以沸湯數(shù)合和一丸,研碎,溫服之。日三服,夜二服。腹中未熱,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湯。湯法:以四味依兩數(shù)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日三服。服湯后,如食頃,飲熱粥一升許,微自溫,勿發(fā)揭衣被。
功效
溫中散寒,補氣健脾。
方解
本方治證系中虛有寒,不能運化,升降失常,清濁相干所致的脾胃虛寒證。凡脾胃虛寒所致之吐、利、冷、痛,或脾虛失血、小兒慢驚,或胸痹等,證雖不同,其因無不由脾胃陽虛所致。故治宜溫中祛寒,補益脾胃。
《素問至真要大論》說:寒淫所勝,平以辛熱,方用干姜為君,大辛大熱,歸經(jīng)脾胃,溫中祛寒,扶陽抑陰。病屬虛證,虛則補之,故以人參為臣,甘溫入脾,補中益氣,培補后天之本,氣旺而陽亦復(fù)。脾為濕土,中虛不運,必生寒濕,故又以甘苦溫燥之白術(shù),燥濕健脾,健運中州,投脾之所喜,是為佐藥。
甘草密炙,性溫具補,補脾益氣,調(diào)和諸藥,用之為使。縱觀全方,藥僅四味,溫、補并行而以溫為主。藥少力專,可使寒氣去,陽氣復(fù),中氣得補,健運有權(quán),中焦虛寒諸證自可除矣。正如程應(yīng)旄所說:理中者,實以燮理之功,予中焦之陽也。
本方作湯劑,在《金匱要略》中稱人參湯,治胸痹,心中痞氣,氣結(jié)在胸。理中丸方后亦有然不及湯四字。蓋湯劑較丸劑力強,臨床可視病情之緩急酌定劑型。
方歌
理中丸主理中鄉(xiāng),甘草人參術(shù)干姜, 嘔利腹痛陰寒盛,或加附子總扶陽。
注意事項
濕熱內(nèi)蘊中焦或脾胃陰虛者禁用。
結(jié)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理中丸的功效與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我們雖然了解了它的組成、作用與功效,但是還是不能輕易的使用,要使用一定要經(jīng)過專業(yè)人士的指導(dǎo)哦,我們不可以隨便嘗試,以免造成嚴重后果。
三妙丸一般情況下大家可能都會覺得陌生,因為在生活中我們不是能夠經(jīng)常接觸到,就算我們接觸到但是我們不是專業(yè)人士可能也不太清楚它的作用是什么。其實大家有所不知三妙丸還是一種中藥方劑,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三妙丸的藥用價值有哪些吧。
【名稱】三妙丸。
分類
祛濕劑-清熱祛濕。
組成
黃柏4兩(切片,酒拌,略炒),蒼術(shù)6兩(米泔浸1-2宿,細切,焙干),川牛膝(去蘆)2兩。
用法
上藥研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空腹時用姜、鹽湯送下。
功效
肝腎不足,濕熱下注,腰腿疼痛麻木,腳氣,濕瘡,淋病,白帶。濕熱腰痛,或作或止。濕熱下注引起的腳氣病,腰膝關(guān)節(jié)痠痛,濕瘡,以及帶下、淋濁。 燥濕清熱,消腫止痛。用于濕熱下注引起的濕熱痹證、濕疹癢痛、腳氣腫痛、濕熱帶下等癥,見有足膝關(guān)節(jié)紅腫疼痛重著、腰痛、乏力、納呆及帶下色黃、味臭、陰部搔癢、小便短赤等。
方解
《成方便讀》: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若肝腎不虛,濕熱決不流入筋骨。牛膝補肝腎,強筋骨,領(lǐng)蒼術(shù)、黃柏入下焦而祛濕熱也。
注意事項
孕婦慎用。
結(jié)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三妙丸的功效與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我們雖然了解了它的組成、作用與功效,但是還是不能輕易的使用,要使用一定要經(jīng)過專業(yè)人士的指導(dǎo)哦,我們不可以隨便嘗試,以免造成嚴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