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痰上犯型眉棱骨痛
傳統(tǒng)養(yǎng)生型運動。
“拿體力精力與黃金鉆石比較,黃金和鉆石是無用的廢物。”生活中,人們越來越關注養(yǎng)生方面的話題,作好了養(yǎng)生我們的生活質(zhì)量才更好。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實現(xiàn)的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風痰上犯型眉棱骨痛”,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眉棱骨痛的癥狀比較復雜,相信不少人都不太了解。下面小編和大家說說眉棱骨痛的類型中的一種,風痰上犯型眉棱骨痛的治療,而且是中醫(yī)療法,對中醫(yī)有所研究的朋友對這一病癥應該有所了解。一起看看!
治療方法
防風羌活湯加減??杉犹炻?、僵蠶以增祛風化痰之功;眩暈較甚者,加蒺藜、鉤藤以息風定暈;目眩嘔逆者,加牡蠣、珍珠母、代赭石等以平肝降逆止嘔。
證候表現(xiàn)
眉骨疼痛,眼珠發(fā)脹,不愿睜眼;兼頭暈目眩,胸悶嘔惡;舌苔白,脈弦滑。
病因病機
目為清陽之竅,風痰上犯,濁陰所乘,脈道阻塞,清陽不升,故而眉骨疼痛、眼珠發(fā)脹;風痰上逆,陽氣阻隔,清氣不能上達,故目不欲睜、頭暈目眩;胸悶嘔惡及舌脈表現(xiàn)均為風痰之候。
治則治法
燥濕化痰,祛風止痛。
方用
防風羌活湯加減。可加天麻、僵蠶以增祛風化痰之功;眩暈較甚者,加蒺藜、鉤藤以息風定暈;目眩嘔逆者,加牡蠣、珍珠母、代赭石等以平肝降逆止嘔。
出處
《中醫(yī)眼科學》第十四章其他眼病(篇)第六節(jié)眉棱骨痛(章)。
原文
風痰上犯證證候:眉骨疼痛,眼珠發(fā)脹,不愿睜眼;兼頭暈目眩,胸悶嘔惡;舌苔白,脈弦滑。
辨證分析
目為清陽之竅,風痰上犯,濁陰所乘,脈道阻塞,清陽不升,故而眉骨疼痛、眼珠發(fā)脹;風痰上逆,陽氣阻隔,清氣不能上達,故目不欲睜、頭暈目眩;胸悶嘔惡及舌脈表現(xiàn)均為風痰之候。
治法
燥濕化痰,祛風止痛。
方藥
防風羌活湯加減。可加天麻、僵蠶以增祛風化痰之功;眩暈較甚者,加蒺藜、鉤藤以息風定暈;目眩嘔逆者,加牡蠣、珍珠母、代赭石等以平肝降逆止嘔。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風痰上犯型眉棱骨痛的治療方法,相信大家看完之后也對這一病癥以及治療有了一定的了解。眉棱骨痛的類型比較多,病癥也很復雜,希望大家要及時重視起來,盡早治療。注意身體健康!
Ys630.com相關知識
對于眼睛疾病的認識,可能大家沒有具體的概念。畢竟,眼睛還是屬于人體比較堅強的器官之一的。但是如果我們不懂得保護它,還是會生病的。例如痰火升擾型青風內(nèi)障,痰火升擾型青風內(nèi)障的治療和痰火升擾型青風內(nèi)障的病因我們一起看看!
治療方法
黃連溫膽湯加減。
證候表現(xiàn)
頭眩目痛,心煩而悸,食少痰多,胸悶惡心,口苦舌紅,苔黃而膩,脈弦滑或滑數(shù)。
病因病機
痰火升擾,流竄經(jīng)絡,上蒙清竅,則頭眩目痛。痰火內(nèi)擾,心神不安,胃失和降,故心煩而悸,食少痰多,胸悶惡心,且口苦、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或滑數(shù)。
治則治法
清熱祛痰,和胃降逆。
處方
黃連溫膽湯。
方用
黃連溫膽湯加減。
出處
《中醫(yī)眼科學》第十二章瞳神疾病(篇)第三節(jié)青風內(nèi)障(章)。
原文
痰火升擾主證:頭眩目痛,心煩而悸,食少痰多,胸悶惡心,口苦舌紅,苔黃而膩,脈弦滑或滑數(shù)。證候分析:痰火升擾,流竄經(jīng)絡,上蒙清竅,則頭眩目痛。痰火內(nèi)擾,心神不安,胃失和降,故心煩而悸,食少痰多,胸悶惡心,且口苦、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或滑數(shù)。
治法
清熱祛痰,和胃降逆。
方藥
黃連溫膽湯加減,方中以陳皮、半夏,茯苓、甘草(二陳湯)為燥濕祛痰、理氣和胃的基礎;用竹茹、枳實入膽胃清熱,降逆和胃;用黃連清熱燥濕,除煩止嘔。諸藥共奏清熱祛痰,和胃降逆之效。
結語:看看小編上述說的痰火升擾型青風內(nèi)障的癥狀表現(xiàn),頭眩目痛,還會心煩沒有胃口。大家有過類似的癥狀嗎?有了就要小心了。注意自己的身體情況,尤其是眼睛相關的疾病,眼睛是我們的視覺器官,生病了,會嚴重影響生活的。
這個疾病對于大家來說可能是了解并不多的,風熱犯肺主要就是身體受到風熱導致的肺部受損。這個疾病在生活中也是比較常見的,主要的一些癥狀就是患者會出現(xiàn)一些咳嗽,并且還會伴隨有一些黃色的黏稠痰液,身體會有發(fā)熱的情況。利用偏方治療也是治療的一種辦法,但是大家需謹慎使用。
外敷藥物
1.芭蕉根500克、食鹽30克,共搗爛,外敷中庭、鳩尾、巨闕叁穴,藥干后再換,直至體溫恢復正常。適用于感冒高熱。
2.大蔥白125克、薄荷葉6克、黃酒125克,將大蔥放碗內(nèi),加入溫開水半茶杯搗汁,再將黃酒惋開,沖薄荷葉1~2分鐘,倒出黃酒(薄荷葉不用),連同蔥汁和勻。取毛巾蘸汁,擦兩太陽、兩肘窩、兩手心、兩腘窩、兩腳心、尾閭骨兩旁及前后胸肋骨間,擦時用力均勻,輕重適度。
3.淡豆豉、連翹、薄荷各等量混合粉碎過篩,先取藥末20克,加入蔥白適量,搗融如膏,敷貼風池、大椎二穴,覆以紗布,膠布固定,再取藥末15克,填入神闕穴內(nèi),然后以冷水滴藥上,周圍以布或面煳圈住,以防滴水外溢,待藥氣入腹即愈。4.大黃20%、芒硝30%、井泥50%,調(diào)貼太陽穴,治外感高熱、太陽頭痛。
飲食療法:
(1)桑葉菊花飲:桑葉、菊花、甘草各10克、混合后用滾水沖泡,代茶頻服。
(2)銀花薄荷飲:銀花30克、薄荷10克、鮮蘆根60克。先將銀花、蘆根加水500毫升,點15分鐘,后下薄荷煮沸3分鐘,濾出加適量白糖,溫服。每天3~4次。高熱煩渴者最適宜。
(3)杭菊糖茶:杭菊花30克,放茶壺內(nèi)開水浸泡,加白糖適量,代茶頻飲。宜風熱感冒初起、頭痛發(fā)熱患者。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紹了關于風熱犯肺的偏方,希望對一些有需要的患者會有所幫助的。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偏方是沒有得到科學的認證的,所以對身體的健康存在一定的威脅性,患者在使用偏方前應該向正規(guī)醫(yī)生進行咨詢意見。
小兒風痰、咳嗽:千打錘(九龍?zhí)伲?0克老鼠腳跡薄荷葉各6克老鴉酸15克用法用量:搗爛,加白糖適量,開水沖服,每日一劑
小兒腹瀉:芹菜500克。洗凈切碎,煎濃汁,加紅糖調(diào)服,每次15-20毫升,每日3-4次。山楂炭12克,青皮6克。共研細末混勻,以150毫升水調(diào)成漿,加少許紅糖,隔水蒸20分鐘。每日4次,每次15毫升,1劑3天服完,一般1-2劑見效。
枯礬、黃丹各等份。研細混勻,每次?。犊耍悯r姜、蔥白適量搗如泥,入藥粉調(diào)成膏,敷于患兒臍部,外用凈紙蓋上,加繃帶固定,以干為度,至愈為止。
車前子3克,丁香1克,肉桂2克。研細粉和勻,每次取藥粉2克,置于臍中,然后用凈紙敷上,膠布固定。一般2-3次即愈。
丁香15克,車前子10克,胡桂、肉桂、蓽撥各2.5克。共研細末,每次?。笨朔笥谀氈?,外敷于傷濕止痛膏,每天換藥1次。
芹菜500克。洗凈切碎,煎濃汁,加紅糖調(diào)服,每次15-20毫升,每日3-4次。
扁豆衣、扁豆花、炒麥芽、炒谷芽、神曲、炒黨參各9克,鉤藤(后下)、茯苓各6克,炒白術、陳皮各5克,木香2克。加水小火煎煮,每日1劑,2次分服,每次服60-80毫升
1個(青綠欠熟者為宜)。洗凈后放碗中隔水蒸至爛熟,去皮,飲其自然汁,并食果肉,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服1個。
咳嗽的種類,在中醫(yī)學術的領域是非常多的。下面我們要說的是痰飲上逆型咳嗽,可能很多人對于它是一點概念都沒有。但是在不知不覺的狀態(tài)下或許我們已經(jīng)得過這病了!那就一起好好了解一下痰飲上逆型咳嗽的病癥、痰飲上逆型咳嗽的治療等問題吧!
治療方法
玉液丸、葶藶大棗瀉肺湯、蘇子降氣湯、深師白前湯、芫花散。
證候表現(xiàn)
其癥喘咳上氣,胸膈注悶,難于偃臥。
病因病機
由所飲之物,停澄在胸,水氣上沖入肺。
治則治法
《醫(yī)余》亦云:此癥宜利水道,化痰下氣。
處方
處方1、深師白前湯白前(二兩)半夏紫菀(各三兩)大戟(七合)水一斗,漬一宿,煮取三升,分作數(shù)服。
處方2、芫花散芫花干姜白蜜(等分)上用前二味為末,內(nèi)蜜中攪令相和,微火煎如糜,服如棗核一枚,日三夜一?!秱浼狈健酚描讱ざ沙?,水煮去滓,內(nèi)白糖一斤,服如棗大。
處方3、葶藶大棗瀉肺湯葶藶(不拘多少,炒金黃)上件細研,丸如彈子大,水三盞,棗十枚,煎一盞,去棗入藥,煎七分,食后服。
處方4、蘇子降氣湯治年久肺氣咳嗽喘逆,上盛下虛,痰涎壅盛,胸膈噎塞。紫蘇子(炒)半夏(制。各錢半)前胡甘草(炙)厚樸(姜汁炒)陳皮(去白。各一錢)當歸(一錢半)沉香(七分)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不拘時服。虛冷人,加桂五分,黃芪一錢。
處方5、玉液丸治熱痰壅盛,咳嗽煩熱。寒水石(燒令赤,出火毒,水飛過,三十兩)半夏(洗,焙,為末,十兩)白礬(枯,十兩,細研)上合研,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淡姜湯下。
出處
《金匱翼》卷七(卷)咳嗽統(tǒng)論(篇)。
原文
飲氣嗽者,其癥喘咳上氣,胸膈注悶,難于偃臥。許仁則云:由所飲之物,停澄在胸,水氣上沖入肺,便成咳嗽,此而不治,則為水氣?!夺t(yī)余》亦云:此癥宜利水道,化痰下氣,不爾則成水。深師白前湯白前(二兩)半夏紫菀(各三兩)大戟(七合)水一斗,漬一宿,煮取三升,分作數(shù)服。芫花散芫花干姜白蜜(等分)上用前二味為末,內(nèi)蜜中攪令相和,微火煎如糜,服如棗核一枚,日三夜一。
《備急方》用枳殼二兩炒,水煮去滓,內(nèi)白糖一斤,服如棗大。葶藶大棗瀉肺湯葶藶(不拘多少,炒金黃)上件細研,丸如彈子大,水三盞,棗十枚,煎一盞,去棗入藥,煎七分,食后服。孫兆治一人吐痰,頃間已升余,咳不已,面色郁暗,精神不快。兆告曰:肺中有痰,胸膈不利,當服仲景葶藶大棗湯,一服訖,已覺胸中快利,略無痰唾矣?!锻馀_》用葶藶、杏仁各一升,大棗六十枚,合搗如膏,加蜜作丸梧子大,桑白皮飲下六七十丸,以大便通利為度。《本事》棗膏丸,無杏仁,有陳皮、苦桔梗,棗肉丸梧子大,每服五七丸,飲下。
許叔微云:余?;纪o嫞脻n肺經(jīng),食已必嚏,漸喘,覺肺系急,服此良驗。蘇子降氣湯治年久肺氣咳嗽喘逆,上盛下虛,痰涎壅盛,胸膈噎塞。紫蘇子(炒)半夏(制。各錢半)前胡甘草(炙)厚樸(姜汁炒)陳皮(去白。各一錢)當歸(一錢半)沉香(七分)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不拘時服。虛冷人,加桂五分,黃芪一錢。一人痰嗽,脅下痛,以白芥子、瓜蔞、桔梗、連翹、風化硝、竹瀝、姜汁,加蜜丸,噙化,茶清下。
按:痰飲有寒有熱,凡咳而面赤,胸腹脅常熱,惟手足乍有涼時,其脈洪者,熱痰在胸膈也。宜寒潤清膈之劑下之。面白悲嚏,脅急脹痛,脈沉細弦遲者,寒痰在胸腹,宜以辛熱去之。痰熱久嗽,氣急胸滿,知母、杏仁、蘿卜子、貝母各二錢,生姜一斤,水煎服。
玉液丸治熱痰壅盛,咳嗽煩熱。寒水石(燒令赤,出火毒,水飛過,三十兩)半夏(洗,焙,為末,十兩)白礬(枯,十兩,細研)上合研,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淡姜湯下。治婦人形瘦,有時夜熱痰嗽,月經(jīng)不調(diào)香附(童便浸,曬干,上)瓜蔞(中)青黛(下)上為末,姜汁蜜調(diào),噙化豆大一丸。
結語:現(xiàn)在的處方藥都是古代醫(yī)書中有記載的。我們尋找到出處再去研究,才能獲得準確而無誤的有效中醫(yī)方法。上述小便介紹了這么多的有關于痰飲上逆型咳嗽的內(nèi)容,不知道大家了解了多少,多多研究中醫(yī)學,會對生活有很大幫助的。
風熱型感冒一般表現(xiàn)為發(fā)熱,微惡風,汗出不暢,頭昏脹痛,面色多赤,目紅目脹,口干微渴欲飲,咳嗽,痰稠或稠黃,咯吐不爽,或咳聲嘎啞,咽干或咽喉乳蛾紅腫疼痛,鼻塞,流黃濁涕,舌苔薄白或微黃欠潤,脈浮數(shù)。皆因風熱犯表、肺衛(wèi)失和所致。風熱型感冒的食療如下:
1、廣東涼茶(選自《藥膳食譜集錦》)
[組成]桑葉,菊花,薄荷各5克,苦竹葉,白茅根各30克。
[制法]上藥一并放入茶壺內(nèi),用沸水沖入,加蓋浸泡10分鐘。
[服法]代茶頻服。
[編者語]桑葉、菊花、薄荷發(fā)散風熱,竹葉退熱利尿,用治風熱或秋燥引致的感冒發(fā)熱,有良好療效。
2、茶豆飲(選自《食治纂秘》)
[組成]綠豆30克,茶葉9克,白糖適量。
[制法]先將茶葉用紗布包好,與綠豆一起,加水煎煮,待綠豆熟時,去茶葉,加入白糖溶化。
[服法]熱服,可一次或分次飲。
[編者語]綠豆甘寒,清熱解毒,能治痧痘熱毒,加茶葉利尿,白糖清熱,用治時行感冒,咽痛發(fā)熱,小溲不利或兼有尿痛者有效。
3、薄荷粥(選自《送余錄》)
[組成]薄荷15克,粳米60克,冰糖適量。
[制法]先將薄荷煎取藥汁候涼,取粳米加水煮粥,待粥將成時,加入薄荷汁及冰糖。
[服法]稍溫即服,得汗最佳。
[編者語]薄荷為疏散風熱之要藥,加粳米、冰糖制粥,能促使出汗,又有護胃作用。用于素有胃病,新感風熱者最為適宜。
4、菊花粥(選自《老老恒言》)
[組成]菊花15克,粳米60克。
[制法]先將菊花研成細粉,取粳米加水煮粥,待粥將成時,調(diào)入菊花粉,稍煮一二沸即成。
[服法]稍溫即服,汗出不暢者可熱服。
[編者語]菊花疏散風熱,明目,清熱平肝,加粳米制粥,可治風熱感冒。有高血壓或頭痛、目糊之患者也可常服。
5、茅姜稀飯(選自《顏氏驗方》)
[組成]白茅根30克,生姜3片,粳米60克。
[制法]先將白茅根煎取藥汁,去渣,加入粳米煮粥,待粥將成時,再加生姜,稍煮一二沸即成。
[服法]待溫分次頻服,如當發(fā)汗者應熱服。
[編者語]白茅根味甘性寒,善清肺胃之熱,兼有利水作用,故能導熱下行。加生姜、粳米,旨在護胃。
治療風痰咳嗽的方法真的是有很多,但是這風痰咳嗽的治療效果卻不是很好。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風痰咳嗽的藥茶治療方以及風痰咳嗽的治療偏方,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僵蠶茶
配方
白僵蠶30克研末與茶末30克混勻。
用法
每日1次,15克藥末沸水沖泡溫服,睡前飲服。
功效
治療風痰喘咳、夜不能臥睡。
治療風痰咳嗽的偏方
1、風痰壅塞
用郁金一分、藜蘆十分,共研為末。每取少許,溫漿水調(diào)下。同時,以漿水一碗,漱口吐涎。可以吃一點東西壓一下藥味。
2、風痰疾
用山慈姑一個,滴茶磨成泥。中午時以茶調(diào)勻服下,躺著曬一會太陽,即有惡物吐出,病自斷根。如不吐,可喝一點熱茶。
3、治風痰驗方
用藜蘆十分、郁金一分,共研為末。每服二、三分,溫漿水一碗送下。
4、風痰眩暈(頭痛,胸隔不利)
用白附子(炮,去皮臍)半斤、朱砂二兩二錢半,龍腦一錢,共研為末,加粟米飯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飯后服,茶或酒送下。
5、風痰頭痛
用梔子末和蜜濃敷舌上,得吐即止痛。
結語:看完了以上的這篇文章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風痰咳嗽的藥茶方一定是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相關的認識了吧!如果想要更好的治療風痰咳嗽,還是要及時的就醫(yī)哦!最后祝早日康復哦!
冷骨風是民間的一種說法,實際上是月子病,學名產(chǎn)后風濕。產(chǎn)后風濕最大的特點就是疼痛為主,無論是關節(jié)、皮膚、肌肉都會出現(xiàn)疼痛的癥狀。冷骨風一旦出現(xiàn)就很難治療了,甚至會對不少女性造成終身的困擾。那么,冷骨風怎么治療?下面咱們就來看看方法吧。
1、產(chǎn)后注意保暖
孕婦無論是自己分娩還是剖宮產(chǎn),生完寶寶后都流汗比較多,這個時候切忌避免被風直吹,最好的辦法就是自然降溫。如果是在晚上,還要注意孕婦的保暖,防止夜里氣溫降低以后讓孕婦受涼。
2、充分休息
注意營養(yǎng)孕婦在分娩的時候消耗了很多體力,建議最好臥床休息24小時,保證產(chǎn)后充足的睡眠,第二天再下床活動。孕婦在活動的時候避免用力過大,可以適量地活動一下身體,不要過度疲勞,坐月子期間禁止從事體力勞動,尤其是增加腹壓的活動,如久蹲或搬重物等。
3、不要過度活動關節(jié)
保持良好情緒分娩前一點小小的刺激在分娩后都會出現(xiàn)問題,因此產(chǎn)后2~3周內(nèi)絕對不能過度活動關節(jié)。多休息,自然運動為好,運動后注意不要著涼,不能過度疲勞。
4、保持心平氣和,情緒穩(wěn)定,不宜生氣,不宜著急。
5、最需注意的是最月子期間要絕對禁止夫妻生活。
產(chǎn)后風濕能治好嗎
關于產(chǎn)后風濕,西醫(yī)一般將其歸為關節(jié)疼痛,對此,西醫(yī)沒有治療藥物和方法。
中醫(yī)治療產(chǎn)后風濕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多在祛邪治痹之法外,重視益氣養(yǎng)血,補益肝腎,認為用藥當補益勿過壅滯,風藥勿過辛散,祛濕勿過剛燥,用血肉有情勿過滋膩。常采用養(yǎng)血活血、溫經(jīng)散寒除濕的治法, 同時則養(yǎng)血為主,稍參宣絡,不可峻投風藥。
患者可需要同時針灸推拿、藥膳等治療,起協(xié)同作用。自身需通過鍛煉提高身體體質(zhì),防止復發(fā)。
產(chǎn)后風濕治療得當,1-3個月可以基本緩解,可以治愈,但會復發(fā),所以需要好好保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