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風
養(yǎng)生食療。
終生保健,終生康?。唤K生養(yǎng)生,終生康寧。相信關于養(yǎng)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如果不需要我們的生活成悲劇,就必須注意養(yǎng)生。有沒有更好的中醫(yī)養(yǎng)生方法呢?經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驚風”,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小孩體弱,驚風是兒童中發(fā)病率很高的病癥,一般情況很多原因都會導致小孩驚風。因為大人照料的時候不太注意,在這類病癥高發(fā)季節(jié),很多孩子都會發(fā)病,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驚風的危害,及早的做好預防放置工作。
驚風以急性發(fā)作性頻繁的四肢抽搐、眼球上翻、斜視、牙關緊閉、痰壅氣促,伴有暫時意識不清為臨床特征的兒科急證。多由高熱或驚嚇所引起。又稱急驚風。相當于西醫(yī)的驚厥。可見于任何季節(jié),多見1~5歲的嬰幼兒,年齡越小,發(fā)病率越高,常有陽性家族史。中醫(yī)文獻中,以驚風為兒科四大證(麻疹、天花、驚風、疳積)之一,如《幼科釋迷》說:小兒之病,最重惟驚。宋代錢乙《小兒藥證直訣》說:小兒急驚者,本因熱生于心,身熱面赤引飲,口中氣熱,大小便黃赤,劇則發(fā)搐也?!夺t(yī)學正傳》也說:蓋熱盛則生痰,痰盛則生風,偶因驚而發(fā)也。皆明確指出驚風主要是高熱所致。高熱解除,驚厥即可停止,神志亦即恢復正常。
在敗血癥、疫毒痢(中毒性痢疾)、暑濕(乙型肝炎)、中毒性肺炎、破傷風等疾病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高熱驚厥,不得視作驚風。如《幼幼集成》說:凡疫癘流行之時,小兒作熱,即是時疫(具有流行性的急性熱性傳染病)。乍有眼目上竄,角弓反張,手足搐掣,不可誤認驚風,但以時疫治之自愈。
另有一種慢驚風,見于吐瀉或大病久病之后,多為稟賦不足、體質孱弱的小兒。以精神萎靡、睡中露睛、手足搐搦、震顫、緩慢無力為特征,與急驚風相比,有虛實寒熱的不同,宜注意鑒別。
病因病機
小兒為稚陽之體,脾常不足,肝常有余,外感風寒、風熱諸邪,熱變最速,化火生風,煉液成痰,閉塞清竅,而神昏抽搐之證遂作。亦有因積滯在里,生熱生痰,復感外邪而致病者。因暴受驚恐而抽搐者,多不發(fā)熱,唯驚惕不安,肢端發(fā)涼,睡中驚啼而已。慢驚風則多由脾胃虛寒,土敗木賊,或津血虧損,筋脈失養(yǎng)而致。
辨治
急驚風古有熱、痰、風、驚四證及反、引、竄、視、搦、搐、掣、顫八候之說。實則發(fā)病的關鍵在熱,熱退則痰定、風熄、驚止,八候則指驚風的不同癥狀表現(xiàn)而已。總之,表閉宜祛邪開閉,里熱當清熱瀉火,而化痰、熄風、止痙治法隨證而施。臨床常見以下證型:①風熱。證見驚惕抽搐,發(fā)熱,身有微汗,口渴,咽紅咽痛,煩躁不安,舌質紅、苔薄白微黃而干,指紋紫紅色。宜清熱熄風止痙,常用羚羊鉤藤湯加減,初起表閉無汗者,合蔥豉湯。此型臨床最為多見。②暑風。夏季吸受暑熱之氣,證見抽搐,壯熱,汗出,嗜睡,渴喜冷飲,舌紅而干,脈洪大。治宜清熱瀉火,常用白虎湯加味。初起表閉無汗者,可用新加香薷飲合六一散。若見舌絳,昏迷,抽搐,是暑熱入營,治宜清營瀉熱,常用清營湯合安宮牛黃丸。③積滯。飲食不節(jié),或進食不潔之物,證見惡心嘔吐,納呆,腹脹,大便干結,煩躁不安,身熱,驚厥,痰多,舌苔黃膩,指紋紫滯。治宜清熱導滯,常用枳實導滯丸加減。嘔吐不止者先予玉樞丹。④驚恐。猝受驚恐,心神不安,引動肝風,證見驚啼不已,震顫,抽搐,不能安睡,可以無發(fā)熱,面唇發(fā)青,指涼,指紋黯滯。治宜安神定驚,常用琥珀抱龍丸。
急驚風高熱昏迷抽搐,有條件者可使用醒腦靜或清開靈等注射液。針灸以清熱熄風止痙為原則,常用穴位有人中、中沖、涌泉、合谷、太沖、曲池等,取效較捷。
慢驚風的治療,以扶正為主。常見以下證型:①吐瀉亡陽。大吐大瀉之后,或苦寒攻下過劑,而致脾陽衰敗,土虛木賊,證見手足掣顫,昏睡露睛,面色蒼白,四肢厥冷,甚則口鼻氣冷,痰聲漉漉,出冷汗,大便排出清冷稀水,舌質淡,指紋色淡,亟宜沖開寒痰,破陰返陽,常先用逐寒蕩驚湯,繼進理中地黃湯??膳浜习年P元、氣海、命門、足三里、脾俞等穴位。②氣陰兩虧。大病久病之后,氣陰虧虛,氣失溫煦,筋脈失養(yǎng),而見手足蠕動,或抽搐,兼見神情呆鈍,疲困嗜睡,面色不華,身熱消瘦,大便干結,舌干紅無苔,指紋淡紅,脈細數(shù),治宜育陰熄風,用大定風珠加減。
結語:驚風一般來勢突然,病情急重,但如能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見效亦快,預后情況一般良好。慢驚風有關于兒童的稟賦與體質,長期高熱或大吐大下后,精氣虛損,脾陽衰敗,如果不堅持較長時間的調補,那么預后情況會非常的差。
Ys630.com相關知識
小兒驚風是一種在小兒時期常見的一種急重病癥,患有這種病癥的寶寶會出現(xiàn)抽搐、昏迷等現(xiàn)象。一般年齡越小,發(fā)病率越大。那么,這種病癥應該如何進行治療呢?治療的偏方又有什么?趕緊來看看吧!
小兒驚風偏方
芭蕉薄荷汁
組成:鮮芭蕉、鮮薄荷各適量。
用法:上藥分別搗爛取汁,和勻備用。取汁涂抹頭頂留鹵門,涂四肢留手足心勿涂。
主治:適用于小兒急性驚風。
薄荷油
組成:薄荷油1-2滴。
用法:用溫水半面盆,加入簿荷油1-2滴,攪勻,給患兒洗擦周身。
主治:本法用于夏天小兒高熱驚厥。薄荷油不可多用,多用小兒洗后會寒戰(zhàn)。
泡薄荷葉
組成:鮮薄荷葉10-20片。
用法:將上藥浸泡于熱水中數(shù)分鐘備用。取藥液待水溫適中時,洗擦患兒。
主治:用于急驚風。
水煎大蜂窠
組成:大蜂窠一個。
用法:取上藥加水煎湯備用。取藥液待其溫度適宜時浴之。
主治:適用于小兒諸熱驚厥。
柳樹枝尖
組成:細葉柳樹枝尖(約2寸長,去粗皮)7~11根,蔥白15莖(連須),米酒糟50克,生姜3 克。
用法:諸藥混合搗至極爛,用砂鍋炒熱,布包備用。用時分成2份,1份貼臍上,1份貼頭頂,敷20~30分鐘,再炒熱再敷,至病愈止。
主治:小兒急驚風發(fā)作時見目睛上視,牙關緊急,項背強直,四肢拘急,抽搐昏迷,發(fā)作前可有發(fā)熱、嘔吐、煩躁,搖頭弄舌,時發(fā)驚啼或昏迷嗜睡等先兆癥狀。
石菖蒲汁
組成:石菖蒲、老生姜各適量。
用法:共搗爛取汁,隔湯溫熱灌服。
主治:小兒急驚風。
朱砂泥
組成:朱砂1克、連須蔥頭數(shù)個、燈芯草。
用法:共搗如泥,滴入香油少許,文火煎熬如膏,攤在布上。先將燈芯草2 段放在臍部,然后貼上膏藥。
主治:小兒慢驚風,發(fā)病時作時止,或面部肌肉抽動,或某一肢體抽搐,面色蒼白或萎黃,精神疲倦,嗜睡或昏迷。
丁香蔥白
組成:蔥白1根、丁香、艾蓬頭各7個。
用法:共搗爛,敷臍孔,布包。
主治:小兒驚風。
結語:通過這里推薦的幾種能夠有效治療小兒驚風的偏方,相信很多的讀者朋友們對小兒驚風的治療都有了全新的認識以及了解吧!那么,如果你需要這方面的知識進行治療的話!就要在醫(yī)師的建議下趕緊用以上的偏方進行治療了!
對于孩子的疾病,家長們是最關心的。常常四處尋找治療疾病的方法。驚風的癥狀也是孩子容易患的一種。那么在中醫(yī)學術中,是如何治療驚風的呢?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陰虛風動型驚風的病癥和治療方法,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癥狀
肢體拘攣或強直或麻木,抽搐時輕時重,精神疲憊,面色潮紅或萎黃,形容憔悴,虛煩,易出汗,手足心熱,大便干結,舌質紅絳少津,苔少,脈細數(shù)。本證多發(fā)于急驚風之后。
治則治法
育陰潛陽,滋腎養(yǎng)肝。
方藥
大定風珠(《溫病條辨》)加減。白芍、地黃、火麻仁、五味子、當歸、龜甲、鱉甲、龍骨、牡蠣。加減:日晡潮熱者,加地骨皮、銀柴胡、青蒿;抽搐不止者,加天麻、烏梢蛇;汗出較多者,加黃芪、浮小麥;肢體麻木、活動障礙者,加赤芍、川芎、地龍;筋脈拘急、屈伸不利者,加黃芪、黨參、雞血藤、桑枝。
針灸療法
慢驚風取穴脾俞、胃俞、中脘、天樞、氣海、足三里、太沖,其中太沖穴施捻轉瀉法,余穴皆用補法,用于脾虛肝亢證。取穴脾俞、腎俞、章門、關元、印堂、三陰交,諸穴均用補法,用于脾腎陽虛證。取穴關元、百會、肝俞、腎俞、曲泉、三陰交、太溪、太沖,諸穴均用補法。
驚風,一種中醫(yī)病名。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一種急重病證,以臨床出現(xiàn)抽搐、昏迷為主要特征。又稱驚厥,俗名抽風。任何季節(jié)均可發(fā)生,一般以15歲的小兒為多見,年齡越小,發(fā)病率越高。其證情往往比較兇險,變化迅速,威脅小兒生命。所以,古代醫(yī)家認為驚風是一種惡候。如《東醫(yī)寶鑒.小兒》說:小兒疾之最危者,無越驚風之證。《幼科釋謎.驚風》也說:小兒之病,最重惟驚。本病西醫(yī)學稱小兒驚厥。
病因
1、急驚風
急驚風病因以外感六淫、疫毒之邪為主,偶有暴受驚恐所致。外感六淫,皆能致痙。尤以風邪、暑邪、濕熱疫癘之氣為主。
2、慢驚風
慢驚風多見于大病久病之后,氣血陰陽俱傷;或因急驚未愈,正虛邪戀,虛風內動;或先天不足,后天失調,脾腎兩虛,筋脈失養(yǎng),風邪人絡。
結語:上述就是小編介紹的驚風的相關知識,大家看完之后應該對其所有了解了。上述主要說的是陰虛風動型驚風的中醫(yī)治療法,提到了治則治法還有方藥,希望大家能夠回去嘗試拿些藥吃,前提是要在中醫(yī)生的指導下操作!
身體疾病有很多,治療疾病的方法也不少。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驚風的。驚風的癥狀,許多家長都比較清楚,因為常發(fā)生在孩子身上。這里給大家介紹一種中醫(yī)療法,就是艾灸療法。治療驚風的效果很不錯的喲,一起來看看!
技術一
艾灸穴位
水溝、十宣、百會、合谷、太沖(雙)、大椎、中脘、豐隆。
操作規(guī)程
1、艾炷灸
選用1~2穴,取麥粒大艾炷灸之,溫熱紅潤而痙止,即可取下,每穴3~5壯。一般每日治療一次,必要時,當日可再施用。取穴中著選穴位是水溝,其次是百會,此兩穴臨床亦可以前頂、印堂代替,作用類似。
2、溫針灸
每次選用2~3個穴位,以毫針刺法治療后,再于針柄上加艾炷施灸,每穴灸3~5分鐘,每日1次。本法適用于急驚風緩解期和慢驚風患兒且可以與醫(yī)生合作者。
3、艾條灼灸
每次選2~3個穴位,以細枝艾條直接點灸穴上,以背部及四肢穴位為主,點艾灸后穴位可敷治療燙瘡的油膏,如京萬紅膏即可,潤澤皮膚防治發(fā)熱。④溫和灸:每次選用3~5個穴位,每穴灸3~5分鐘,每日2次,本法適宜慢驚風患兒。
主治突然發(fā)病,伴有髙熱,煩躁不安,神志昏迷,四肢抽搐,喉間痰鳴,兩目上視,舌淡紅,笞薄黃,脈弦滑。
技市二
艾灸穴位
水溝、十宣、百會、合科、太沖、脾俞、胄俞、腎俞、肝俞、關元、神閑。
操作規(guī)程
1、溫針灸
每次選用2~3個穴位,以毫針刺法治;fT后,再于針柄上加艾性施灸,每穴灸3~5分鐘,每日1次。
2、艾條灼灸
每次選2個穴位,以細枝艾條直接點灸穴上,以背部及四肢穴位為主,點艾灸后穴位可敷治療資疫的油宵,如京萬紅育即可,潤譯皮膚防治發(fā)熱。
3、溫和灸
每次選用3~1氣個穴位,每穴灸3~5分鐘.每H2次,本法適宜慢驚風患兒。
主治起病緩慢,精神委弱,面色蒼白,嗜睡無神,抽搐無力,時作時止,或兩手動,筋惕肉瞞,大便稀塘,小便請長,舌淡,咨白,脈細無力。
驚風的臨床診斷
一、急驚風
1.突然發(fā)病,出現(xiàn)高熱、神昏、驚厥、喉間痰鳴、兩眼上翻、凝視,或斜視,可持續(xù)幾秒至數(shù)分鐘。嚴重者可反復發(fā)作甚至呈持續(xù)狀態(tài)而危及生命。
2.可有接觸傳染病人或飲食不潔的病史。
3.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患兒,腦脊液檢查有異常改變,神經系統(tǒng)檢查出現(xiàn)病理性反射。
4.細菌感染性疾病,血常規(guī)檢查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常增高。
5.必要時可作大便常規(guī)及大便細菌培養(yǎng)、血培養(yǎng)、攝胸片、腦脊液等有關檢查。
二、慢驚風
1.具有嘔吐、腹瀉、腦積水、佝僂病等病史。
2.起病緩慢,病程較長。面色蒼白,嗜睡無神,抽搐無力,時作時止,或兩于顫動,筋惕肉瞬,脈細無力。
3.根據(jù)患兒臨床表現(xiàn),結合血液生化、腦電圖、腦脊液、頭顱CT等檢查,以明確診斷原發(fā)疾病。
結語:能治療驚風的艾灸療法,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這種療法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了。艾灸是一種非常著名的中醫(yī)療法,也屬于針灸的一種。希望大家平時多多研究,沒事的時候,還可以運用艾灸強身健體呢!
小兒驚風這種病癥還是比較嚴重的,對小兒造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因為小兒很多身體方面的功能還沒有健全和完善。那么,遇到小兒驚風的現(xiàn)象我們應該怎樣進行治療呢?治療的偏方又有什么?趕緊來看看!
煮白僵蠶
組成:綠茶0.5克,白僵蠶、甘草各5克,蜂蜜25克。
用法:白僵蠶、甘草加水400 毫升,煮沸10分鐘,加入綠茶,蜂蜜,分3~4次徐徐飲下,可加開水復泡再飲,每日1劑。
主治:小兒急慢驚風。
煮木芙蓉花
組成:綠茶1克、鮮木芙蓉花10克、蜂蜜25克。
用法:木芙蓉花加水400 毫升,煮沸5 分鐘,加入綠茶、蜂蜜,分3次溫服。每日1 劑。
主治:小兒驚風。
蔥白貼心窩
組成:蔥白7根、胡椒、梔子各7粒。
用法:后2味細研,與蔥白搗爛,貼心窩,外覆蓋紗布,24小時除下,有青黑色為見效。
主治:小兒驚風。
全蝎蜈蚣末
組成:全蝎3克,蜈蚣3克。
用法:上藥炒枯研細末,每次0.6克,每日兩次,用薄荷6克煎湯送服。
主治:治急驚風。
水煎魚腥草
組成:魚腥草、黃荊條各30克,鉤藤9克。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3次服用。
主治:治療小兒高熱驚厥。
水煎睡蓮根
組成:睡蓮根9克。
用法:水煎服,日分2次服下。
主治:治小兒慢驚風。
小兒驚風的急救
無論什么原因引起,未到醫(yī)院前,都應盡快地控制驚厥,因為驚厥會引起腦組織損傷。
使病兒在平板床上側臥,以免氣道阻塞,防止任何刺激。如有窒息,立即口對口鼻呼吸。
可用手巾包住筷子或勺柄墊在上下牙齒間以防咬傷舌。可用針刺或手導引人中、內關等穴。
發(fā)熱時用冰塊或冷水毛巾敷頭和前額。
抽風時切忌喂食物,以免嗆入呼吸道。
結語:通過以上的幾種能夠有效治療小兒驚風的偏方以及幾種小兒驚風的急救措施,相信絕大多數(shù)的讀者朋友們都有了一定的認識以及了解。如果你還在為小兒驚風而煩惱的時候,就請及時使用一些方法進行治療哦!以上的偏方請在醫(yī)師的建議之后在進行治療。
小兒急驚風癥狀為身體發(fā)熱,手足驚惕,牙關緊閉,兩手握拳,或兩手抽搐,眼睛轉動僵硬,喉中痰鳴,聲如拽鋸,不省人事等。遇上小兒驚風不要慌張,以下偏方可治療小兒驚風。
1.桃仁梔子面治小兒驚風
材料:桃仁25克,梔子20克,白面粉30克。
制作:桃仁洗凈、搗泥,梔子洗凈、研末;將桃仁泥、梔子末與面粉混合,加入雞蛋清,調勻。
用法:均勻涂于兩足心,用紗布包扎固定。
適用范圍:主治急驚風。
2.木芙蓉治療驚風
材料:鮮木芙蓉花10克,綠茶1克,蜂蜜25克。
制作:木芙蓉花洗凈,加適量水,煮沸5分鐘后加入綠茶和蜂蜜即成。
用法:每日1劑。分3次溫服。
適用范圍:用于小兒驚風。
3.菖蒲生姜汁治小兒驚風
材料:菖蒲、老生姜各適量。
制作:將菖蒲、生姜洗凈,一起搗爛,取汁。
用法:隔湯溫熱灌服。
適用范圍:小兒急驚風。
這里還為大家介紹一個急救方法:當患兒抽搐大作時,由大人口含生油,用手掩兒雙目,當面噴一口,隨手用干布抹去油,然后給兒童小便半茶杯飲下,抽搐即止。
【概述】
驚風又稱驚厥,民間亦稱抽風。是一個證候,以肢體抽搐、兩目上視和意識不清為其特征,在任何季節(jié)、許多疾病中都可發(fā)生,一般以1~5歲嬰幼兒多見,年齡越小,發(fā)病率越高。臨床上分為急驚與慢驚兩種,急驚來勢兇急,處理不當可使腦組織和面部機體缺氧,遺留后遺癥狀,嚴重的可引起窒息,發(fā)生呼吸和循環(huán)衰竭,因此要及時治療。慢驚風多因急驚失治或突受驚嚇,或久痢久瀉、大病后正氣虧損,津血耗傷,筋脈失于滋養(yǎng)而致。
驚風可受多種原因引起?,F(xiàn)代醫(yī)學認為小兒中樞神經發(fā)育不完善,每當高熱或炎癥刺激時容易發(fā)生驚風。祖國醫(yī)學認為外感時邪,內蘊痰熱,及大病久病之后,脾虛肝旺、肝腎陰虧為其主要發(fā)病因素。臨床上急驚風者,高熱往往39℃以上,面紅唇赤,氣急鼻扇,煩躁不安,啼無淚涕,繼而出現(xiàn)神志昏迷.兩目上視,牙關緊閉,脊背強直,四肢抽搐、顫動等癥狀;慢驚風者面色蒼白,嗜睡無神,兩手握拳,抽搐無力,時作時休,有時在睡眠之中突然痙攣,四肢厥冷。
按摩能疏風清熱,開竅豁痰,平肝熄風,安神鎮(zhèn)驚治療急驚風;還能溫中健脾,溫陽逐寒,育陰潛陽,柔肝熄風治療慢驚風。
【按摩療法】
1.開竅
(1)取仰臥位,用拇指甲掐人中穴5次或醒后即止。
(2)取仰臥位,用拇指甲掐十宣穴(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離緣O.1寸,左右共十穴,圖16-2)5次或醒后即止。
(3)取仰臥位,用拇指甲掐威靈穴5次或醒后即止。
(4)取仰臥位,用拇指甲掐小天心5次或醒后即止。
(5)取仰臥位,用拇指甲掐老龍5次或醒后即止。
(6)取仰臥位,用拇指甲掐端正5次或醒后即止。
2.止抽搐
(1)取仰臥位,用拇指、示(食)指提拿百蟲10次。
(2)取仰臥位,用拇指、示(食)指提拿肩井穴10次;再用拇指甲掐山根5次。
(3)取俯臥位,用拇指、示(食)指端提拿鉤拔委中穴10次。
(4)取俯臥位,用拇、示(食)指提拿承山穴10次。
3.解痙攣
(1)取俯臥位,用拇指、示(食)指提拿風池、肩井、承山穴各10次。
(2)取俯臥位,用示(食)指、中指指腹端自上而下直推天柱骨,至皮下有輕度淤血為度。
(3)取俯臥位,用示(食)指、中指指腹端自上而下直推脊柱100次。
4.清熱
(1)取坐位,用拇指橈側端清心經、清肝經、清腎經、清肺經各100次,推三關100次,用示(食)指、中指指腹面清天河、退六腑各100次。
(2)取仰臥位,家人用中指指腹端揉內勞宮、二扇門、一窩風、膊陽池各1分鐘。
5.慢驚風
(1)取坐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百會穴2分鐘;再用拇指甲掐人中、十宣、斛肘、甘載、五指節(jié)、皮罷等穴各5次。
(2)取坐位,用拇指橈側端補脾經、補腎經各150次,清肝經100次,推三關100次;再用中指指端揉小天心、二人上馬各100次。
(3)取仰臥位,用掌摩法摩腹5分鐘,重點在中脘、氣海、關元穴;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足三里2分鐘。
(4)取俯臥位,用雙手拇指、示(食)指自上而下捏脊5遍;再用禪推法推脾俞、胃俞、肝俞、腎俞、命門穴各2分鐘。
近期各大電視頻道推出各種養(yǎng)生節(jié)目,飲食節(jié)目也推出特色養(yǎng)生食療方法,在方方面面都顯示出養(yǎng)生的觀念逐漸在人們的認識中加深,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種養(yǎng)生的藥材驚風草。
【別名】小青草、喜花草、披麻草
【來源】毛茛科白蓬草屬植物 驚風草 Thalictrum esquirolii Levl. et Van.的 全草 。夏秋采集,洗凈曬干。
【性味】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定驚,消積。用于小兒肺炎,小兒驚風,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2~3錢,水煎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云南中草藥》
以上就是對驚風草的功效的一些簡單的介紹,希望對所有的朋友都能所幫助,總得來說驚風草的養(yǎng)生功效是非常強大的,因此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驚風草來更好的促進身體健康 。
小孩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孩子的健康問題家長一定要多關注。目前治療兒科疾病的藥物特別多,因此在選擇的時候家長一定要謹慎選擇。采用八寶驚風散進行兒科病的治療效果是非常有保障的,這是臨床中總結的數(shù)據(jù)。如果家長對于八寶驚風散還有疑問的話,下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吧。
【藥品名稱】
通用名稱:八寶驚風散
商品名稱:八寶驚風散
拼音全碼:BaBaoJingFengSan
【主要成份】天麻、天竺黃、全蝎、鉤藤、人工牛黃、麝香、梔子、金礞石(煅)、珍珠、沉香、冰片、防風等19味。
【性 狀】本品為黃棕色的粉末;氣芳香,味苦。
【適應癥/功能主治】祛風化痰,退熱鎮(zhèn)驚。用于小兒驚風,發(fā)燒咳嗽,嘔吐痰涎。
【規(guī)格型號】0.26g*5瓶
【用法用量】口服,小兒一次0.52g(2瓶),一日3次。周歲以內遵醫(yī)囑酌減。
【不良反應】尚不明確。
【禁 忌】嬰孩宜戒食生冷油膩燥熱食物。
【注意事項】尚不明確。
【藥物相互作用】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fā)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貯 藏】密封防潮。
【包 裝】塑料瓶,每盒5瓶。
【有 效 期】24 月
【執(zhí)行標準】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成方制劑第二十冊
【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35020005
【生產企業(yè)】福建省泉州恒達制藥有限公司
通過上邊的介紹,現(xiàn)在您是不是覺得選擇八寶驚風散治療孩子的疾病是一件很明智的選擇呢?其實,經過多年的臨床驗證,八寶驚風散對于兒科疾病的治療非常有保證,家長朋友們可以給孩子放心服用,相信您的孩子在服用八寶驚風散之后也會盡快恢復健康,更加活潑可愛!
現(xiàn)代人壓力很大,不少朋友的工作是需要長期加班的。長期熬夜加班會很容易導致身體差。而中藥方劑其實就可以緩慢的調理人的身體,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小兒驚風散的制作方法。
【處方】全蝎130g 僵蠶(炒)224g 雄黃40g 朱砂60g 甘草60g
【性狀】為橘黃色或棕黃色的粉末;氣特異,味甜、咸。
【炮制】以上五味,雄黃、朱砂分別水飛成極細粉;其余全蝎等三味粉碎成細粉,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即得。
【功能主治】鎮(zhèn)驚熄風。用于小兒驚風,抽搐神昏。
【用法用量】口服,周歲小兒一次1.5g,一日2次;周歲以內小兒酌減。
【規(guī)格】每袋裝1.5g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
小兒驚風散采用傳統(tǒng)的幾種純天然中藥材制成,對一些病癥有著極好的治療效果,而且無絲毫的副作用,對一些患者來說,的確是一種非常明智的選擇。
八寶驚風散的副作用
1、八寶驚風散的副作用
從成分上看,本品是中成藥。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看本品的批準文號來觀察本品是不是中成藥。本品的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z44022099,國藥準字后面的字母h則代表是西藥(化學藥品),z則代表是中成藥(中藥),保健藥品使用字母“b”,生物制品使用字母“s”,體外化學診斷試劑使用字母“t”,藥用輔料使用字母“f”,進口分包裝藥品使用字母“j”。所以本品是中成藥。本品是中成藥,一般中藥的副作用都是比較小的,而且八寶驚風散的副作用尚未明確,但如果需長期服用本品的話,請詳細咨詢醫(yī)師或者該患者的指導醫(yī)師。在獲得允許的情況下才可以長期服用本品。
2、八寶驚風散的成分是什么
八寶驚風散的主要成份為天麻(制)、天竺黃、全蝎(制)、鉤藤、人工牛黃、麝香、梔子、金礞石(煅)、珍珠、沉香、冰片、防風等19味,其中天麻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肥厚,無綠葉,蒴果倒卵狀橢圓形,常以塊莖或種子繁殖。其根莖入藥用以治療頭暈目眩、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等癥,是名貴中藥。
3、八寶驚風散的服用禁忌
運動員慎用八寶驚風散。對八寶驚風散過敏者禁用八寶驚風散,過敏體質者慎用八寶驚風散;八寶驚風散如果性狀發(fā)生改變時,禁止再嘗試使用八寶驚風散;若兒童需要使用八寶驚風散,必須在成人的監(jiān)護下使用八寶驚風散;八寶驚風散使用完畢后請將八寶驚風散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孕婦和妊娠期婦女需要在醫(yī)師的指導下使用八寶驚風散。因為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fā)生藥物相互作用,因此在使用八寶驚風散前需要的話請咨詢有經驗的醫(yī)師或藥師。
八寶驚風散功效是什么
八寶驚風散具有祛風化痰,退熱鎮(zhèn)驚的功效。用于小兒驚風,發(fā)燒咳嗽,嘔吐痰涎。
八寶驚風散的成分中黃芩在現(xiàn)代藥理研究中有抗炎抗變態(tài)反應的作用。黃芩甙、黃芩甙元對豚鼠寓體氣管過敏性收縮及整體動物過敏性氣喘,均有緩解作用,并與麻黃堿表現(xiàn)協(xié)同。對豚鼠被動性皮膚過敏反應、組織胺皮膚反應亦表現(xiàn)抑制,在抗變態(tài)反應方面,甙元較甙作用強。黃芩此種抗變態(tài)反應,是由于傷害了肥大細胞的酶激活系統(tǒng)(SH-酶),抑制了過敏性介體的釋放,因而不產生過敏反應,此外它對平滑肌本身,也有直接的松弛作用。黃芩甙元及黃芩甙均能抑制過敏性之浮腫及炎癥,二者并能降低小鼠:耳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后者尚能防止低氣壓引起的小白鼠肺出血。
黃芩有較廣的抗菌譜,在試管內對痢疾桿菌、白喉桿菌、綠膿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菌以及腦膜炎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煎劑作喉頭噴霧,對腦膜炎帶菌者亦有效。
八寶驚風散可以治療夜驚嗎
八寶驚風散為經驗兒科要藥,八寶驚風散乃古老配方研制而成。主要成份為珍珠、燕窩、黃蓮、鉤藤、苦杏仁、半夏、麥芽、茯苓、桔梗、陳皮、神曲、甘草、琥珀及多種名貴藥材,具有化痰止嘔,祛風鎮(zhèn)驚功效,是治療嬰兒各種常見疾病之良。八寶驚風散功能有很多,例如睡眠不寧,腸胃不適,不思飲食,氣咳痰多,傷風感冒,胃氣過多,嘔吐乳及夜啼驚跳等。
因此,八寶驚風散是能夠治療夜驚的。八寶驚風散不是抗生素的藥。八寶驚風散純粹由天然中藥制煉而成,對于兒童來說,是很安全的。毒副作用小,使用方便。
說起中藥方劑,很多人都不陌生,但你知道為何中藥藥劑可以有這么大的作用嗎?下面介紹一種驚風七厘散來為大家一一說明。
【處方】川連1兩,薄荷4錢,竹黃7錢,川貝2兩,防風4錢,牛黃1錢,天麻5錢,羌活4錢,麝香2分,僵蠶1兩,藿香5錢,冰片5分,蟬蛻5錢,雄黃5錢,膽星8錢,朱砂8錢,梔子5錢,全蝎2錢。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棗式,金衣,每粒重1錢,蠟封。
【功能主治】小兒胎毒,痰熱,氣粗喘息,夜啼不寧。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據(jù)劑型,當作“驚風七厘丸”。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福州方)
像驚風七厘散之類的這些中藥的方劑都是把幾種中藥材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再經過反復的療效驗證其可行性后才會運用的,大家可以放心服用。但如果出現(xiàn)什么不適,一定要即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