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齁喘
小兒季節(jié)養(yǎng)生。
“中醫(yī)養(yǎng)生之道,不在求仙丹靈藥,而首在養(yǎng)心調神,養(yǎng)心養(yǎng)性可稱是養(yǎng)生之道的“道中之道”!”社會在發(fā)展,養(yǎng)生也逐漸成為很多人的關注焦點,養(yǎng)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踐行的并不多。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兒齁喘”,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病證名。出《普濟方》。癥見小兒胸滿氣促,痰多食少。多因痰邪內伏,復感風寒之邪,壅滯于肺所致。無表寒者,宜豁痰降氣,用枳實湯;兼表寒者,宜解表化飲,用小青龍湯。
齁喘
證名。見《醫(yī)說》卷四。又稱齁(鼻合)。指喘急而喉中痰鳴,鼻息氣粗聲高。多因過食魚蝦鹽咸,內有積痰寒飲,外感寒邪,外寒與內飲搏擊,肺氣壅阻所致?!督饏T翼齁喘》:齁喘者,積痰在肺,遇冷即發(fā),喘鳴迫塞,但坐不得臥,外寒與內飲相搏,宜小青龍湯主之;若肺有積熱,熱為寒束者,宜越婢湯主之。丹溪治齁喘之癥,未發(fā),以扶正氣為主,八味、腎氣,溫腎行水之謂也;已發(fā),用攻邪氣為主,越婢、青龍,泄肺蠲飲之謂也。《萬病回春哮吼》:凡遇天陰欲雨,便發(fā)齁喘,甚至坐臥不得,飲食不進,此乃肺竅中積有冷痰,乘天陰寒氣從背、口、鼻而入,則肺脹作聲。此病有苦至終身者,亦有子母相傳者?!夺t(yī)學傳燈齁喘》:齁喘之病,方書皆名哮吼,為其聲之惡也。此因誤啖鹽醬咸物,搏結津液,熬煎成痰,膠粘固結,聚于肺絡,不容呼吸出入,而呼吸正氣反觸其痰,所以喘聲不止也。肺有痰熱,毛竅常開,熱氣得以外泄,所以伏而不發(fā),一遇秋冬,寒氣外束,邪熱不得宣通,故令發(fā)喘。脈來浮數滑大者,宜用定喘湯。蠲病屬熱者固多,而肺寒者亦有,不可泥定是熱。凡脾胃虛寒,氣不能運,積成冷痰,上注于肺,亦成齁喘。其人四肢厥冷,脈沉細緩,按之無力,即其候也。宜用六君子湯加款冬、金沸草、杏仁、炮姜治之。
Ys630.com相關知識
小兒止喘按什么穴位
1、小兒止喘按什么穴位之天突穴
小兒出現(xiàn)了哮喘的問題,可以采取揉天突穴的方法進行治療,每天按摩天突穴20次左右,然后分別向左右膻中按摩20次可以達到一個非常不錯的止咳平喘的效果。在采取按摩方法的同時也可以多吃一些梨,也可以達到一個生津之渴的功效。
2、小兒止喘按什么穴位之風池穴
按摩風池穴也是治療很多小孩子出現(xiàn)哮喘問題的一個非常不錯的穴位,每天按摩風池穴十次,然后自下向上推自身的肩胛骨30次,同樣可以有效的抑制病情地不斷惡化,最快的幫助小孩子恢復正常的身體健康狀態(tài)。
3、小兒止喘按什么穴位之豐隆穴
每天按摩豐隆穴兩分鐘,按摩關元,三陰交穴各一分鐘,同樣也可以有效地緩解很多小孩子因為哮喘問題導致自身出現(xiàn)的聲低氣短,口干舌燥的問題。對于解決小孩子出現(xiàn)的痰多粘稠問題也可以達到一個很好的治愈功效。
4、小兒止喘按什么穴位之肺俞穴
小兒止喘可以使用肺俞這個穴位。對于這個穴位進行推拿能夠使患者調節(jié)肺的功能。防止肺功能出現(xiàn)缺損。同時還注意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還具有止咳化痰的目的。
5、小兒止喘按什么穴位之脾經
另外患者還可以使用脾經這個部位。一般來說,在患者的拇指部位?;颊呖梢越洺5淖晕疫M行按摩。從指尖向著根部進行推拿。能夠健脾。另外能夠補充血氣,對于患者來說非常的有作用。
小兒止喘吃什么
1、桔子:桔子味甘,且水分很多,經常吃桔子的話,不但可以潤肺化痰,還有助消化的作用,但是桔子不可以多吃,吃多了會上火的,建議可以吃適量的桔子。
2、甘蔗:甘蔗性味甘無毒,歸肺、胃、腎經,具有潤肺益胃、補腎生津作用。
3、橘子:其性味甘,酸而濕。無毒。橘實歸肺、胃、心、肝等經,橘葉、橘核、橘絡等也可藥用,其有潤肺止咳、開胃生津、健脾止瀉、疏肝解郁等作用。
4、石榴:中醫(yī)認為石榴性味甘酸而平,石榴皮則澀溫,歸肺、大腸等經,具有清熱止渴、養(yǎng)胃生經、殺蟲止痢及利膽明目等功用。
5、柚子:柚子是去火的極好的水果,經常吃柚子,對身體很好,柚子味稍微有點苦,也有潤肺、助消化的功效
6、梨子:我們都清楚梨有著清熱解毒,滋陰潤肺的功效。對于治療哮喘引起的咳嗽等有獨特的效果。
小兒止喘偏方
1、芡實核桃粥
[材料]芡實,核桃仁,紅棗,粳米,各少許。
[用 法]以上各味與粳米同煮成粥,分次服食,也可常食。
[功 效]補腎納氣定喘。
[適應證]哮喘緩解期,屬于腎虛不能納氣者,癥見氣短乏力,動則息促氣急,畏寒肢冷,腰酸膝軟,耳鳴,舌淡,苔白滑,脈沉細等。
3、蟲草燉鴨
[材料]水鴨肉,冬蟲夏草,紅棗,按比例調配。
[用 法]將冬蟲夏草,紅棗去核洗凈。水鴨活殺,去毛、腸臟,取鴨肉洗凈,斬塊。把全部用料一起放入燭鍋內,加開水適量,文火隔開水燭3小時。調味即可。隨量飲湯食肉。
[功 效]補腎益精,養(yǎng)肺止咳。
[適應證]支氣管哮喘屬于肺腎兩虛者,癥見咳喘日久,體弱形瘦,食欲不振等。
3、萊菔子粳米粥
[材料]萊菔子,粳米,適量。
[用 法]制作萊菔子水研濾過,取汁約100毫升,加入粳米,再加水350毫升左右,煮為稀粥,每日2次,溫熱服食。
[功 效]下氣定喘,健脾消食。
[適應證]可作為哮喘的輔助治療,特別是痰多氣急,食欲不振,腹脹不適的病人。
兒童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時,患兒呼吸急促,張口抬肩,胸悶、喘憋,甚至有窒息感、恐懼感,治療較為棘手。
火罐療法作為中醫(yī)學的自然療法在臨床應用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其安全性、可靠性都已是實踐所證明的。但目前火罐多用于外傷性疼痛、腰腿痛等方面的疾病治療,在內科疾病治療中較少運用,兒科臨床應用則更為鮮見。
自20世紀90年代初我們采用走罐和留罐相結合的方法治療兒童哮喘,方法簡便,價格低廉,成本極低,易于掌握,療效確切,無不良反應,深受家長和基層醫(yī)生的喜愛。
采用走罐的方法,可使火罐最大面積地與人體接觸,通過經絡傳導的作用,使病變部位的血液循環(huán)加快,促使血脈通達,疾病好轉;同時減少火罐的使用也減輕患兒的恐懼心理,而在噦音多的局部再加用定罐則可達到進一步加強經絡刺激、傳導作用促進噦音吸收的目的。
適應證
支氣管炎、肺炎、哮喘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有咳嗽、氣急癥狀者,年齡在6個月以上者,均可運用該法。
禁忌證
一、高熱抽搐,急性軟組織損傷,外傷者;
二、有局部皮膚破潰、皮疹、高度過敏、皮膚傳染病者;
三、形體消瘦,皮膚失去彈性而松弛者;
四、病情嚴重,重度水腫、心衰、呼衰、腎衰者;
五、有出血傾向疾病,如血小板減少、紫癜、白血病等患者;
六、在體表大血管的部位,不宜拔罐。
技術操作方法
兒童治療時用閃火法,走罐與定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
一、取穴
背部自第1~12胸椎兩側,足太陽膀胱經背部第一側線上。
穴位:大椎、身柱、大杼、風門、肺俞、膈俞、膏肓;②部位:頸部、脊柱兩側、肩胛上區(qū)。
二、操作方法:
①器具準備:大、中、小號火罐,凡士林油、火柴、棉球、酒精、鑷子;
②患兒姿勢:脫下外衣,讓患兒取俯臥位,并將枕頭墊于胸部,兩手放于枕頭前,使肩胛骨自然放松(嬰幼兒可由家長抱著),裸露平坦之背部;
③操作區(qū)皮膚準備:清潔皮膚后,在患兒背部沿脊柱兩側均勻涂沫適量凡士林油膏;
④閃火法拔罐:取相應型號的火罐,用閃火法將兩只火罐分別吸在脊柱兩側,醫(yī)者以右手握住火罐,左手逆著火罐走向拉緊皮膚,沿脊椎兩側由內至外,由上向下往返移動,至所拔部位的皮膚紅潤、充血時,將火罐吸定在兩側肺俞穴。(閃火法:用鑷子或血管鉗夾住酒精棉球點燃后,伸進罐內,在底部或中部旋轉1~2圈迅速退出,再速將罐扣在需拔罐處。以吸入罐內皮膚高于罐外3~5毫米,皮膚微微潮紅為度;操作時動作要快,罐口與應拔部位距離不宜太遠,火焰在罐內不宜停留過久,以免罐太熱負壓不夠。)
⑤游走罐:火罐吸定后,每隔3~5分鐘,將火罐按上下左右方向,以每秒鐘3~5厘米的速度移動。對吸得深的火罐不宜移動,可在周邊加用火罐,以期達到更好的效果。
⑥定罐:另取兩只火罐按以上方法將火罐吸定,走罐后,最后將火罐吸定在哮鳴音、噦音明顯處或吸定于兩側膈俞穴。
⑦時間:根據兒童年齡大小、適應程度,5~20分鐘可起罐。
⑧起罐:用手指按住火罐邊緣的皮膚,另一手拿著火罐慢慢使空氣進入罐內,火罐自然脫落,不可硬拉強搬或旋轉。
⑨療程:每日或隔日1次,一般3~7次為1個療程;亦可在急性期每日1次,緩解期隔日1次;視患兒病情和耐受程度而靈活掌握。
三、火罐治療注意事項
1.在拔罐過程中,動作要穩(wěn)、快、輕、準,使罐拔得緊而又不過;當罐的數目較多時,要注意罐間距離不宜太近,以免罐具牽拉皮膚產生疼痛或罐具相互擠壓而脫落。
2.留罐期間,應經常注意觀察患兒的反應及罐內的變化;若患兒出現(xiàn)頭暈、面色蒼白,惡心嘔吐、肢涼、冷汗等,應立即起罐讓患兒平臥,保暖,飲溫開水或糖水,重者可刺人中、內關、足三里等穴。
3.運用閃火法拔火罐操作時,應注意將酒精棉球內的酒精擠干;點火時,應離開患兒身體,避免灼傷患兒皮膚
4.起罐后對局部瘀血現(xiàn)象(即紫紅色)一般不必作特殊處理。出現(xiàn)燙傷,小水皰可不必處理,任其自然吸收;如水皰較大或皮膚有破損,應先用消毒毫針刺破水皰,放出水液,或用注射器抽出水液,然后涂以龍膽紫,并以紗布包敷,保護創(chuàng)口。
5.在進行火罐治療前,應做好充分的宣教工作,使患兒消除恐懼感,主動配合做好治療。
喘滿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病癥,這種病癥一定要及時的進行治療。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喘滿的治療方法以及喘滿的治療偏方,再一起來看看喘滿的食療方,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治喘滿(心不痞堅,面黑,脈沉緊)
用木防己三兩、人參四兩、桂枝二兩、石膏如雞蛋大者二枚,加水六升煮成二分,分次服。如無效,可去石膏,加硭菹三錢。
2、黃疸喘滿,小便自利,不可除熱
用半夏、生姜各半斤,加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兩次服下。
3、浮腫喘滿的治療驗方
用大冬瓜一枚,切蓋去瓤,填入赤小豆,加蓋封固,曬干、埋糯糠中火煨,火盡后,取瓜切片,同豆焙干為末,加水、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七十丸,煎冬瓜子湯送下。一天服三次,以小便暢通為度。
4、蜀黍
釋名,蜀秫、蘆、蘆粟、木稷、荻粱、高粱。氣味 (米)甘、澀、溫、無毒。
主治,(蜀黍米)溫中,澀腸胃,止霍亂。(根)利小便,止喘滿。
治療喘滿的食療方
橘皮半夏湯
治肺胃虛弱,好食酸冷,寒痰停積,嘔逆惡心,涎唾稠粘,或積吐,粥藥不下,手足逆冷,目眩身重。
又治傷寒時氣,欲吐不吐,欲嘔不嘔,昏憒悶亂,或飲酒過多,中寒停飲,喉中涎聲,干噦不止。
陳皮(去白)、半夏(煮,各七兩)。
上銼為粗散,每服三錢,生姜三片,水二盞,煎至一中盞,去滓溫服,不計時。留兩服滓并一服,再煎服。
棗膏丸
治息賁在右脅下,大如杯,令人灑淅寒熱,喘咳。
甜葶藶(炒,研)、陳皮、苦梗(各等分)。
上為末,煮棗肉丸桐子大,每服數丸,白湯下。許學士云,余常停飲水積,食已必嚏,漸喘,覺肺系急,服此良驗。
結語:通過這篇文章的仔細閱讀,相信絕大多數的讀者朋友們對這個喘滿的治療偏方都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這里推薦的幾種偏方的效果都是比較不錯的,但是,需要提醒的是,使用前請在醫(yī)師的建議下進行治療服用!
導讀:定喘湯的做法?定喘湯是一劑具有降氣功能的方藥,那么如何做定喘湯?定喘湯的做法,下面一起來看看。
定喘湯的做法
定喘湯同名方劑約有八首,其中《攝生眾妙方》卷六記載者為常用方,其組成為白果10克、麻黃6克、蘇子12克、甘草3克、款冬花10克、杏仁6克、桑白皮10克、黃芩6克、半夏10克。具有宣降肺氣,清熱化痰之功效。主治因素體痰熱內蘊,又復外感風寒所致的哮喘?,F(xiàn)代常用于治療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辨證屬于痰熱蘊肺的多種疾病。
方劑名
定喘湯
出處
《攝生眾妙方》卷六
組成
白果10克、麻黃6克、蘇子12克、甘草3克、款冬花10克、杏仁6克、桑白皮10克、黃芩6克、半夏10克。
用法
水三盅,煎二盅,作二服,每服一盅,不用姜,不拘時,徐徐服。
方歌
定喘白果與麻黃,款冬半夏白皮桑,蘇杏黃芩兼甘草,外寒痰熱喘哮嘗。
方解
本方證因素體多痰,又感風寒,肺氣壅閉,不得宣降,郁而化熱所致。癥見哮喘咳嗽,痰多色黃,質稠不易咯出等。治宜宣肺降氣,止咳平喘,清熱祛痰。方用麻黃宣肺散邪以平喘,白果斂肺定喘而祛痰,共為君藥,一散一收,既可加強平喘之功,又可防麻黃耗散肺氣。蘇子、杏仁、半夏、款冬花降氣平喘,止咳祛痰,共為臣藥。桑白皮、黃芩清泄肺熱,止咳平喘,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諸藥合用,使肺氣宣降,痰熱得清,風寒得解,則喘咳痰多諸癥自除。
功效與作用
宣肺降氣、清熱化痰。
主治
風寒外束,痰熱內蘊證。咳喘痰多氣急,質稠色黃,或微惡風寒,舌苔黃膩,脈滑數者。
配伍特點
一是寓收斂于宣散之中,相反相成;二是寄宣清降肺之內,相輔相成。
臨床運用
本方是治療痰熱內蘊,肺失宣肅之咳喘證的代表方劑。凡臨床上出現(xiàn)以咳喘氣急、痰多色黃、苔黃膩、脈滑數等為主要表現(xiàn)者,即可使用本方加減治療。
加減化裁
若無表證者,麻黃用量可減,或用炙麻黃,取其宣肺定喘之功;若痰稠難出者,可酌加全瓜蔞、膽南星等以增強清熱化痰之力;若胸悶較甚者,可加枳殼、厚樸以理氣寬胸;若肺熱較甚者,宜加入金蕎麥、魚腥草等以增強清肺之效。
使用注意
新感風寒,無汗而喘,內無痰熱者不宜用;哮喘日久,肺腎陰虛或氣虛脈弱者不宜用。
文獻摘要
張秉成《成方便讀》卷2:治肺虛感寒,氣逆膈熱,而成哮喘等證。夫肺為嬌臟,畏熱畏寒,其間毫發(fā)不容,其性亦以下行為順,上行為逆。若為風寒外束,則肺氣壅閉,失其下行之令,久則郁熱內生,于是肺中之津液,郁而為痰,哮嗽等疾所由來也。然寒不去則郁不開,郁不開則熱不解,熱不解則痰亦不能遽除,哮咳等疾,何由而止?故必以麻黃、杏仁、生姜開肺疏邪,半夏、白果、蘇子化痰降濁,黃芩、桑皮之苦寒,除郁熱而降肺,款冬、甘草之甘潤,養(yǎng)肺燥而益金。數者相助為理,以成其功。宜乎喘哮痼疾,皆可愈也。
以上就是定喘湯的一些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中醫(yī)方劑,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喘咳的相關知識了解的應該不是太多。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喘咳的治療方法,以及這個喘咳的治療偏方,再看看這喘咳的的分類和特征,接下來趕緊來看看吧!
1、喘咳嘔逆,不能進食
用威靈仙(焙)、半夏(姜汁浸,焙),共研為末,加皂有水熬膏,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七至十丸,姜湯送下。一日服三次。一月后見效。忌茶、面。
2、痰喘咳嗽
用長皂莢三長(去皮、子),一莢中裝半夏十粒,一莢中裝中巴豆,蜜制關夏。再一起火炙成黃色,研為末。每用二、三分,于臨臥時以姜汁調服。用特效。
3、喉痹痛塞
用胡頹子根煎酒灌服。氣喘咳嗽。用胡頹子葉焙過。研為末,米湯送服二錢。
4、吐血喘咳的治療偏方
用羊角(炙焦)二枚、桂末二兩,共研為末,每服一小匙,糯米湯送下。一天服三次。
5、胸痹(胸痛徹心,喘咳氣短,喉中燥癢,寸脈沉遲,關脈弦數)
用栝樓實一枚、薤白半斤,加白酒七升煮成二升,分二次服。此方名栝樓薤白湯。又方:薤白四兩,半夏一合,枳實半兩,生姜一兩,栝樓實半枚,切細,加醋煎服。
喘咳的分類
喘有寒、有熱、有水病。寒喘遇寒則發(fā),熱喘發(fā)于夏,而不發(fā)于冬水病者,小便澀,胸膈滿悶,腳微腫是也,更有肺熱,有肺虛,有胃熱,有腎虛,最宜分別。呼吸急促者,謂之喘,喉中有聲響者,謂之哮,然痰盛而喘,則治痰為本,而利氣為標,氣實而喘,則氣反為本,痰反為標,哮喘未發(fā),以扶正為要,已發(fā)以攻邪為主,若自少腹下火氣沖于上而喘者,宜補陰以斂之。
凡咳不得臥,其脈浮,按之虛而澀者,為陰虛,去死不遠,慎勿下之,下之必死,大宜補陰壯火,火歸則為氣為痰,俱不泛上矣。
久病肺虛而發(fā)喘者,必少氣而喘,右寸脈微,或虛大無力,宜阿膠、人參、五味補之。新病氣實而喘者,寸脈沉實,痰涎壅盛,呼吸不利,宜桑白皮、苦葶藶瀉之。凡喘正發(fā)時無痰,將愈時卻吐痰者,乃痰于生發(fā)之時閉塞不通,故喘甚。當于其時,開其痰路則喘易安也,宜桔梗湯及枳殼、栝蔞、杏仁之類,引出其痰,候痰出喘退,卻調其虛實。
喘咳的特征
喘者,張口抬肩者是也。短氣者,呼吸雖數,而不能相續(xù),似喘而不搖肩,似呻吟而無痛者是也。戴復庵曰∶短乏者,下氣不接,上呼不來,語言無力,宜補虛,四桂飲木香減半,加山藥、黃 各一錢。東垣曰∶胸滿少氣短氣者,肺主氣,氣不足乃爾氣短,小便利者,四君子湯去茯苓加黃 。更曰,少氣短氣,治法各異。夫短氣有虛有實,治法有補有瀉,故曰,短氣有屬飲,脈必弦滑,宜苓術甘桂之類滲之,或從小便中去之,一屬氣虛,脈必不足,若少氣則純屬不足也。治惟有補而已,中年人病后,氣促痰嗽,腿足冷腫,腰骨大痛,面目浮腫,太陽作痛,悉屬命門火衰,陽虛之候,用八味丸料佳。若作痰治立危。
結語:以上介紹的幾種能夠有效幫助治療喘咳的偏方以及這個喘咳的臨床表現(xiàn),效果都還是蠻不錯的,如果你也想通過偏方來幫助自己治療喘咳的話!以上推薦的幾種偏方就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哦!趕緊按照以上的偏方試一試吧!
定喘湯一般情況下大家可能都會覺得陌生,因為在生活中我們不是能夠經常接觸到,就算我們接觸到但是我們不是專業(yè)人士可能也不太清楚它的作用是什么。其實大家有所不知定喘湯還可以作為中藥使用,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定喘湯的藥用價值有哪些吧。
【名稱】定喘湯
【分類】理氣劑-降氣。
組成
白果去殼,砸碎妙黃,二十一枚(9g) 麻黃三錢(9g) 蘇子二錢(6g) 甘草一錢(3g) 款冬花三錢(9g) 杏仁一錢五分(9g) 桑白皮三錢(6g) 黃芩一錢五分(6g) 半夏三錢(9g)
用法
水三盅,煎二盅,作二服,每服一盅,不用姜,不拘時,徐徐服。
功效
宣肺降氣、清熱化痰。
方解
本方治證為風寒外束,痰熱內蘊所致。由于素有痰熱,復感風寒,肺氣壅閉,肺失宣降,故哮喘咳嗽,痰多氣急,痰稠而黃,苔黃膩,脈滑數。治宜宣肺降氣,清熱化痰。方中用麻黃辛溫,宣肺平喘,解表散邪;白果甘澀,斂肺定喘,祛痰止咳,兩藥合用,一散一收,既能增強平喘之功,又可防麻黃辛散太過耗傷肺氣,共為君藥。
杏仁、蘇子、款冬花、半夏皆能降氣平喘,化痰止咳,協(xié)助君藥加強平喘祛痰之功,共為臣藥,用甘寒之桑白皮,苦寒之黃芩,清泄肺熱,止咳平喘,為佐藥。臣佐相配,以解內蘊之痰熱。甘草和中而調藥,為使藥之用。諸藥相合,共奏宣降肺氣,止咳平喘,清熱化痰之功。使痰熱清,外寒解,肺氣降,則咳嗽痰喘諸證自除。
本方與蘇子降氣湯均為降氣平喘之劑,本方是用宣降肺氣之麻黃、白果配伍清熱化痰之黃芩、桑白皮,具有宣肺散寒,降氣平喘,清熱化痰之功,主治素有痰熱,外感風寒,肺失宣降之哮喘。而蘇子降氣湯是以蘇子降氣平喘為主,配以下氣祛痰,溫腎納氣之品,具有降氣平喘,兼溫腎納氣之功,主治上實下虛而以上實為主之咳喘。
本方與小青龍湯均有宣肺解表,祛痰平喘之功,皆可治療外感風寒,內有痰濁之哮喘。但小青龍湯是用麻黃、桂枝配干姜、半夏、細辛,一以解表散寒,一以溫化寒飲,適宜于內有寒飲,且表寒較重之喘咳;而本方是以麻黃、白果與黃芩、桑白皮配伍,一以宣肺降逆兼解表,一以清泄脈熱而平喘咳,用于治療外感風寒,痰熱內蘊之喘咳。
方歌
定喘白果與麻黃,款冬半夏白皮桑, 蘇杏黃芩兼甘草,外寒痰熱喘哮嘗。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大家定喘湯的功效與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我們雖然了解了它的組成、作用與功效,但是還是不能輕易的使用,要使用一定要經過專業(yè)人士的指導哦,我們不可以隨便嘗試,以免造成嚴重后果。
人體的穴位功能主要分表現(xiàn)在3個方面,把經絡氣息運輸到身體表面,是疾病在體表的表現(xiàn),而且是中醫(yī)大多療法施與的部位。今天教大家如何辨識定喘穴,看看按摩定喘穴有哪些好處。
按摩定喘穴位的作用
【定位】俯臥位或正坐低頭,穴位于后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開0.5寸處。
【解剖】在斜方肌、菱形肌、頭夾肌、最長肌中;淺層主要布有第8頸神經后支的內側皮支。深層有頸橫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及第8頸神經,第1胸神經后支的肌支。
【功用】止咳平喘,通宣理肺。
【主治】哮喘,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百日咳;落枕,肩背痛。
【操作】刺法,直刺0.5~1寸。
【臨床運用】現(xiàn)代常用于治療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肺結核、百日咳、頸項部扭挫傷等。配肺俞、中府主治咳喘。
天已經來臨,如果不想有劇烈的運動,大可以在家里嘗試一下上面講的關于定喘穴的養(yǎng)生方法哦,肯定會非常舒服的。
人體是一個大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除了外部明顯可見的一些病癥以外,人體內部的各個器官也面臨著患上疾病的可能性。很多人都有過頭痛胸悶喘不過氣的經歷,尤其是對于體質虛弱的人群來說,這種現(xiàn)象更是時有發(fā)生。因此當身體出現(xiàn)頭疼胸悶喘不過氣的癥狀時,千萬不可掉以輕心,當大腦神經緊張時,也有可能導致這種癥狀的出現(xiàn)。
神經性頭痛關鍵是防止精神緊張保證休息時間和質量,戒煙酒。防止受涼感冒等誘因。建議你看看當地神經內科醫(yī)生,在他們指導下服用:血俯逐瘀口服液。加上西比靈尼莫地平丹參片苯妥因鈉羊角沖劑一般都會見效。
神經性頭疼主要是指緊張性頭疼、功能性頭疼及血管神經性頭疼,多由精神緊張、生氣引起,主要癥狀為持續(xù)性的頭部悶疼、壓迫感、沉重感,有的病人自訴為頭部有“緊箍”感。大部分病人為兩側頭疼,多為兩顳側、后枕部及頭頂部或全頭部。產生神經性頭疼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長期的神經活動處于緊張與疲勞狀態(tài)或者強烈的精神創(chuàng)傷之后引起的大腦功能活動紊亂所致。造成頭痛的直接原因是精神的緊張與肌肉的緊張。
(1)
合理安排好病人的工作與休息,進行適當心理護理,關心體貼病人,幫助病人消除發(fā)作因素,如精神方面要消除緊張、焦慮的情緒。飲食方面避免可疑食物等。(2)
頭痛發(fā)作者,應觀察頭痛的性質、時間、程度、是否伴有其他癥狀或體征,如出現(xiàn)嘔吐、視力降低、肢體抽搐等多器質性頭痛,應立即送醫(yī)院或與醫(yī)生聯(lián)系,針對病因進行處理。(3)
輕微頭痛,可對癥治療,并清除過敏因素(4)
平時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和不穩(wěn)定情緒,飲食要節(jié)制,不要飲酒和吸煙。(5)
注意個人衛(wèi)生,防止感染,如有牙科疾病。
大家都知道這個氣喘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病癥。那這個喘急就是比氣喘更加的嚴重了。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喘急的治療偏方以及喘急的產生原因和氣喘的誘因,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喘急欲絕
用人參末煎湯,每服一茶匙。一天服五至六次。
2、痰嗽喘急
用桔梗一兩半,研細,用童便半升,煎成四合,去渣后溫服。
3、上氣喘急驗方
用蓬莪茂五錢,加酒一碗半,煎至八成服。
4、肺壅喘急偏方
用葶藶炒黃,研為末,加蜜和成丸子,如彈子大。服藥時先用大棗二十枚,加水三升,煎取二升,然后放入葶藶一丸,繼續(xù)煎水至一升,一次服下,此方名葶藶大棗瀉肺湯。
5、失血喘急(吐血下血,崩中帶下,喘急痰嘔,中滿宿瘀)
用半夏捶扁,包在以姜汁調勻的面中,放火上煨黃,研為末,加米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開水送下。
氣喘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氣喘的誘因(刺激發(fā)作的機會)由多種原因?;覊m及花粉等異物、感冒癥狀群及支氣管炎的等的呼吸器官感染癥外,溫度的變化及各種壓力也是引起此病的誘因。支氣管過敏的原因有過敏學說、病毒及細菌感染的學說、自律神經失調癥、內分泌學說等。
氣喘的誘因
(刺激發(fā)作的機會)由多種原因?;覊m及花粉等異物、感冒癥狀群及支氣管炎的等的呼吸器官感染癥外,溫度的變化及各種壓力也是引起此病的誘因。支氣管過敏的原因有過敏學說、病毒及細菌感染的學說、自律神經失調癥、內分泌學說等。
[癥狀]
氣喘是在沒有任何預兆下突然發(fā)作,尤其很多人都是在深夜到天亮前發(fā)病。最初感覺喉嚨很緊及胸悶、眼睛不舒服。不久,喉嚨出現(xiàn)哮喘音、氣喘、呼吸困難等癥。呼吸困難嚴重時,會出現(xiàn)起床后若不坐著會無法呼吸、咳嗽及咳痰等情形。癥狀緩和時,咳嗽也會變輕,痰的粘性變少。呼吸困難的癥狀也能改善。
[治療]
治療氣喘的方法有兩種,制止發(fā)作的癥狀治療方法,以及不引起發(fā)作的根本治療的原因治療法。抑制氣喘發(fā)作的癥狀治療方法是以藥物治療為主。這種治療方法基本上是使用支氣管擴張劑及止咳劑、化痰劑等藥。發(fā)作特別嚴重時,使用腎上腺類固醇的藥。原因治療方法又分為特異的減敏療法(免疫療法)和非特異的變調療法二種。
結語:通過這篇文章的仔細閱讀,相信絕大多數的讀者朋友們對這個喘急的治療偏方都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這里推薦的幾種偏方的效果都是比較不錯的,但是,需要提醒的是,使用前請在醫(yī)師的建議下進行治療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