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喘滿的偏方
【www.cndadi.net - 男性養(yǎng)生偏方】
喘滿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病癥,這種病癥一定要及時的進行治療。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喘滿的治療方法以及喘滿的治療偏方,再一起來看看喘滿的食療方,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治喘滿(心不痞堅,面黑,脈沉緊)
用木防己三兩、人參四兩、桂枝二兩、石膏如雞蛋大者二枚,加水六升煮成二分,分次服。如無效,可去石膏,加硭菹三錢。
2、黃疸喘滿,小便自利,不可除熱
用半夏、生姜各半斤,加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兩次服下。
3、浮腫喘滿的治療驗方
用大冬瓜一枚,切蓋去瓤,填入赤小豆,加蓋封固,曬干、埋糯糠中火煨,火盡后,取瓜切片,同豆焙干為末,加水、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七十丸,煎冬瓜子湯送下。一天服三次,以小便暢通為度。
4、蜀黍
釋名,蜀秫、蘆、蘆粟、木稷、荻粱、高粱。氣味 (米)甘、澀、溫、無毒。
主治,(蜀黍米)溫中,澀腸胃,止霍亂。(根)利小便,止喘滿。
治療喘滿的食療方
橘皮半夏湯
治肺胃虛弱,好食酸冷,寒痰停積,嘔逆惡心,涎唾稠粘,或積吐,粥藥不下,手足逆冷,目眩身重。
又治傷寒時氣,欲吐不吐,欲嘔不嘔,昏憒悶亂,或飲酒過多,中寒停飲,喉中涎聲,干噦不止。
陳皮(去白)、半夏(煮,各七兩)。
上銼為粗散,每服三錢,生姜三片,水二盞,煎至一中盞,去滓溫服,不計時。留兩服滓并一服,再煎服。
棗膏丸
治息賁在右脅下,大如杯,令人灑淅寒熱,喘咳。
甜葶藶(炒,研)、陳皮、苦梗(各等分)。
上為末,煮棗肉丸桐子大,每服數(shù)丸,白湯下。許學士云,余常停飲水積,食已必嚏,漸喘,覺肺系急,服此良驗。
結(jié)語:通過這篇文章的仔細閱讀,相信絕大多數(shù)的讀者朋友們對這個喘滿的治療偏方都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這里推薦的幾種偏方的效果都是比較不錯的,但是,需要提醒的是,使用前請在醫(yī)師的建議下進行治療服用!
ys630.COm精選閱讀
大家都知道這個氣喘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病癥。那這個喘急就是比氣喘更加的嚴重了。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喘急的治療偏方以及喘急的產(chǎn)生原因和氣喘的誘因,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喘急欲絕
用人參末煎湯,每服一茶匙。一天服五至六次。
2、痰嗽喘急
用桔梗一兩半,研細,用童便半升,煎成四合,去渣后溫服。
3、上氣喘急驗方
用蓬莪茂五錢,加酒一碗半,煎至八成服。
4、肺壅喘急偏方
用葶藶炒黃,研為末,加蜜和成丸子,如彈子大。服藥時先用大棗二十枚,加水三升,煎取二升,然后放入葶藶一丸,繼續(xù)煎水至一升,一次服下,此方名葶藶大棗瀉肺湯。
5、失血喘急(吐血下血,崩中帶下,喘急痰嘔,中滿宿瘀)
用半夏捶扁,包在以姜汁調(diào)勻的面中,放火上煨黃,研為末,加米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開水送下。
氣喘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氣喘的誘因(刺激發(fā)作的機會)由多種原因?;覊m及花粉等異物、感冒癥狀群及支氣管炎的等的呼吸器官感染癥外,溫度的變化及各種壓力也是引起此病的誘因。支氣管過敏的原因有過敏學說、病毒及細菌感染的學說、自律神經(jīng)失調(diào)癥、內(nèi)分泌學說等。
氣喘的誘因
(刺激發(fā)作的機會)由多種原因?;覊m及花粉等異物、感冒癥狀群及支氣管炎的等的呼吸器官感染癥外,溫度的變化及各種壓力也是引起此病的誘因。支氣管過敏的原因有過敏學說、病毒及細菌感染的學說、自律神經(jīng)失調(diào)癥、內(nèi)分泌學說等。
[癥狀]
氣喘是在沒有任何預兆下突然發(fā)作,尤其很多人都是在深夜到天亮前發(fā)病。最初感覺喉嚨很緊及胸悶、眼睛不舒服。不久,喉嚨出現(xiàn)哮喘音、氣喘、呼吸困難等癥。呼吸困難嚴重時,會出現(xiàn)起床后若不坐著會無法呼吸、咳嗽及咳痰等情形。癥狀緩和時,咳嗽也會變輕,痰的粘性變少。呼吸困難的癥狀也能改善。
[治療]
治療氣喘的方法有兩種,制止發(fā)作的癥狀治療方法,以及不引起發(fā)作的根本治療的原因治療法。抑制氣喘發(fā)作的癥狀治療方法是以藥物治療為主。這種治療方法基本上是使用支氣管擴張劑及止咳劑、化痰劑等藥。發(fā)作特別嚴重時,使用腎上腺類固醇的藥。原因治療方法又分為特異的減敏療法(免疫療法)和非特異的變調(diào)療法二種。
結(jié)語:通過這篇文章的仔細閱讀,相信絕大多數(shù)的讀者朋友們對這個喘急的治療偏方都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這里推薦的幾種偏方的效果都是比較不錯的,但是,需要提醒的是,使用前請在醫(yī)師的建議下進行治療服用!
痞滿是由表邪內(nèi)陷,飲食不節(jié),痰濕阻滯,情志失調(diào),脾胃虛弱等導致脾胃功能失調(diào),升降失司,胃氣壅塞而成的以胸脘痞塞滿悶不舒,按之柔軟,壓之不痛,視之無脹大之形為主要臨床特征的一種脾胃病證。本證按部位可劃分為胸痞、心下痞等,心下即胃脘部,故心下痞又可稱為胃痞。主要常見是胃痞。如果能在飲食中加入一些營養(yǎng)的食物,或者使用一些簡單的偏方,是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
偏方1
取仙鶴草30—50克,水煎,分早、中、晚飯前半小時服用,每日1劑,連服30日為一個療程,停服5至7天后,再服第二個療程。
偏方2
外治法:每天按揉雙側(cè)內(nèi)關(guān)、足三里兩穴,各順時針按揉50次,逆時針按揉50次。內(nèi)關(guān)穴是八脈交會穴之一,有寧心安神、鎮(zhèn)靜、鎮(zhèn)痛、理氣和胃的功能;足三里是胃經(jīng)的合穴,是人體最重要的強壯要穴,它具有疏通經(jīng)絡,調(diào)和氣血,健胃止痛的功效。
偏方3
火龍果每天200-300克為宜。火龍果中芝麻狀的種子有促進胃腸消化的功能,可以加快食物消化,加快排泄物的排出,緩解腹脹的癥狀。
胃痞一般預后良好,只要保持心情舒暢,飲食有節(jié),并堅持治療,多能治愈。但胃痞多為慢性過程,常反復發(fā)作,經(jīng)久不愈,所以貴在堅持治療。若久病失治,或治療不當,常使病程遷延,并可漸漸發(fā)展為胃痛、胃癌等疾患。注意飲食:吃飯定時定量,細嚼慢咽,以清淡、對胃黏膜刺激性小想食物為主,避免辛辣、生冷、堅硬、過酸等刺激性大的食物。戒煙戒酒:煙酒會對胃黏膜有損傷,引起粘膜糜爛、充血,從而加重病情,不利于疾病的康復。慎用藥物:有些藥物如非甾體抗炎藥,可刺激胃黏膜,引起疾病反復發(fā)作。應慎用或者盡量避免。積極治療:患了疾病,應積極治療,不論是急性胃炎還是其他疾病,都不可忽視,以免疾病進一步擴展,累及其它粘膜組織,引起更嚴重的疾病。
相信很多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肺熱喘嗽的治療方法都不是太清楚。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肺熱喘嗽的治療偏方以及肺熱喘嗽的辨證方法,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肺熱喘嗽
用石膏二兩、灸甘草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生姜蜜湯送下。
2、痰熱喘嗽驗方
用石膏、凝水石各五錢,研細,人參湯送下。
3、風痰喘嗽,夜不能臥
用白僵蠶(炒過,研細)、好茶末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五錢,臨睡時開水泡服。
4、喘嗽臉腫(或兼有四肢浮腫)
用蛤蚧(頭尾全者)一雌一雄,涂上酒和蜜,炙熟,加紫人參半兩,共研為末,化蠟四兩,和作六餅,每煮糯米稀飯一碗,投入一餅攪化,乘熱細細吞服。
5、上氣喘嗽的治療便方
用沙糖、姜汁等分,一起慢火煎開數(shù)次,每服半匙。
肺熱喘嗽的辨證
肺炎喘嗽的形成,主要因外邪侵犯于肺,肺氣失宣,郁而化熱,灼津為痰,痰阻肺絡,壅塞氣道,不得宣通,故證見發(fā)熱、咳嗽、氣急、鼻煽、痰鳴。其病位主要在肺,常累及脾,亦可內(nèi)竄心肝。
若正氣不足,邪毒內(nèi)陷,便可出現(xiàn)陽氣衰脫,或氣陰兩傷之證。病重體弱,正虛邪戀,常致病情纏綿不愈。
辯證應首辯常證與變證,次辯證之寒熱虛實。風寒閉肺,風熱閉肺為疾病之早期,病癥較輕,邪多在衛(wèi)分,痰熱閉肺為疾病之中期,病癥較重,邪多在氣分或氣血分,這三者均為常證。
痰火內(nèi)竄,心肝之昏迷抽搐,及心陽不振,心陽虛脫之神萎,呼吸淺促,唇周青紫,肢冷脈微,均屬變證。
本病的基本治療原則是以宣肺定喘、清熱化痰為主。痰多者首應滌痰,喘甚者應予平喘,肺熱者宜清肺泄熱,病久氣陰耗傷者則宜補氣養(yǎng)陰。
結(jié)語:看完了這么多能夠有效治療肺熱喘嗽的偏方以及這個肺熱喘嗽的辨證,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一定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以及相關(guān)的認識。所以,想要用這些偏方來進行治療肺熱喘嗽的話!還是請在詢問醫(yī)師的情況之下進行治療和服用,效果會更好哦!
這久喘口干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病癥,這種病癥 一定要及時的進行治療。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久喘口干的藥茶治療方以及久喘口干的治療偏方,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久喘桃肉茶
配方
胡桃肉30克、雨前茶15克。
用法
共煮取汁并加入煉蜜5茶匙,每日1劑,不拘時溫服。
功效
治療久喘口干。
久喘口干的治療偏方
茶葉煮雞蛋
配料
雞蛋2枚,綠茶15克。
制法
雞蛋,洗凈,將雞蛋放入鍋中,加綠茶和水400毫升,用文火煮,蛋熟后去殼再煨煮,至水干時取蛋吃。
功能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本膳用雞蛋,養(yǎng)心安神,補血養(yǎng)陰,清熱解毒;茶葉,生津止渴,除濕清熱。此菜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適用于支氣管炎咳嗽、哮喘等癥。
薏苡杏仁露
配料
薏苡仁15克,杏仁5克,冰糖少許。
制法
將薏苡仁淘洗干凈;杏仁,去皮、尖,洗凈;冰糖,搗爛。
將薏苡仁放入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煮沸后,轉(zhuǎn)用文火煮至半熟,放入杏仁,繼續(xù)用文火煮至熟,加入冰糖,溶化即成露。
功能
潤肺止喘,健脾化痰。本膳用薏苡仁,清熱、健脾;杏仁,潤肺祛痰、止咳平喘。此露適用于小兒肺脾氣虛之喘嗽。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guān)介紹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和相關(guān)的認識了吧!這個治療久喘口干的藥茶方是比較不錯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醫(yī)師的叮囑后進行服用治療哦!
我們了解到痞滿是由表邪內(nèi)陷,飲食不節(jié),痰濕阻滯,情志失調(diào),脾胃虛弱等導致脾胃功能失調(diào),升降失司,胃氣壅塞而成的以胸脘痞塞滿悶不舒,按之柔軟,壓之不痛,視之無脹大之形為主要臨床特征的一種脾胃病證。其實它就是一種脾胃病癥,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它的詳細介紹吧。
痞滿,證名。多指胸腔部痞塞滿悶,而外無脹急之形?!端貑?五常政大論》:卑監(jiān)之紀,其病留滿痞塞。亦為土郁(脾郁)之常見癥候?!毒霸廊珪?傷寒典》:若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滿,乃表邪傳至胸中,未入于臟,此其將入未入猶兼乎表,是即半表半里之證,只宜以小柴胡湯之屬加枳殼之類治之。其治法,龔廷賢《壽世保元》主張調(diào)中,補氣血,消痞清熱,攻補兼施?!峨s病源流犀燭.腫脹源流》:痞滿,脾病也。本由脾氣虛,及氣郁不能運行,心下痞塞(月真)滿,故有中氣不足、不能運化而成者,有食積而成者,有痰結(jié)而成者,有濕熱太甚而成者。虛則補其中氣,宜調(diào)中益氣湯;實則消食,宜資生丸;豁痰宜豁痰湯;除濕宜二陳湯加豬苓、澤瀉;有濕熱清熱,宜當歸拈痛湯而消導之,亦不可用峻劑,致傷元氣。參見痞、氣痞、痰痞、實痞、虛痞等條。
本證按部位可劃分為胸痞、心下痞等,心下即胃脘部,故心下痞又可稱為胃痞。本節(jié)主要討論胃痞?!∥钙κ瞧⑽改c病證中較為常見的病證,中醫(yī)藥治療本病具有較好的療效。
胃痞在《內(nèi)經(jīng)》稱為痞、滿、痞滿、痞塞等,如《素問.異法方宜論篇》的臟寒生滿病,《素問.五常政大論篇》的備化之紀,其病痞,以及卑監(jiān)之紀,其病留滿痞塞等都是這方面的論述?!秱摗穼Ρ静∽C的理法方藥論述頗詳,如謂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心下痞,按之濡,提出了痞的基本概念,;并指出該病病機是正虛邪陷,升降失調(diào),并擬定了寒熱并用,辛開苦降的治療法,其所創(chuàng)諸瀉心湯乃治痞滿之祖方,一直為后世醫(yī)家所賞用。《諸病源候論.痞噎病諸候》提出八痞、諸痞之名,包含了胃痞在內(nèi),論其病因有風邪外人,憂恚氣積,墜墮內(nèi)損,概基病機有營衛(wèi)不和,陰陽隔絕,血氣壅塞,不得宣通。并對痞作了初步的解釋:痞者,塞也。言腑臟痞塞不宣通也。東垣所倡脾胃內(nèi)傷之說,及其理法方藥多為后世醫(yī)家所借鑒,尤其是《蘭室秘藏.卷二》之辛開苦降,消補兼施的消痞丸、枳實消痞丸更是后世治痞的名方?!兜は姆?痞》將痞滿與脹滿作了區(qū)分:脹滿內(nèi)脹而外亦有形,痞則內(nèi)覺痞悶,而外無脹急之形。在治療上丹溪特別反對一見痞滿便濫用利藥攻下,認為中氣重傷,痞滿更甚。《景岳全書.痞滿》對本病的辨證頗為明晰:痞者,痞塞不開之謂;滿者,脹滿不行之謂。蓋滿則近脹,而痞則不必脹也。所以痞滿:證,大有疑辨,則在虛實二字,凡有邪有滯而痞者,實痞也;無物無滯而痞者,虛痞也。有脹有痛而滿者,實滿也;無脹無痛而滿者,虛滿也。實痞、實滿者可散可消;虛痞、虛滿者,非大加溫補不可?!额愖C治裁.痞滿》將痞滿分為傷寒之痞和雜病之痞,把雜病之痞又分作胃口寒滯停痰,飲食寒涼傷胃,脾胃陽微,中氣久虛,精微不化,脾虛失運,胃虛氣滯等若干證型,分寒熱虛實之不同而辨證論治,對臨床很有指導意義。
西醫(yī)學中的慢性胃炎、胃神經(jīng)官能癥、胃下垂、消化不良等疾病,當出現(xiàn)以胃脘部痞塞,滿悶不舒為主要表現(xiàn)時,可參考本節(jié)辨證論治。
病因病機
脾胃同居中焦,脾主升清,胃主降濁,共司水谷的納運和吸收,清升濁降,納運如常,則胃氣調(diào)暢。若因表邪內(nèi)陷入里,飲食不節(jié),痰濕阻滯,情志失調(diào),或脾胃虛弱等各種原因?qū)е缕⑽笓p傷,升降失司,胃氣壅塞,即可發(fā)生痞滿。
1.表邪入里外邪侵襲肌表,治療不得其法,濫施攻里瀉下,脾胃受損,外邪乘虛內(nèi)陷入里,結(jié)于胃脘,阻塞中焦氣機,升降失司,胃氣壅塞,遂成痞滿。如《傷寒論》所云:脈浮而緊,而復下之,緊反人里,則作痞,按之自濡,但氣痞耳。
2.食滯中阻或暴飲暴食,或恣食生冷粗硬,或偏嗜肥甘厚味,或嗜濃茶烈酒及辛辣過燙飲食,損傷脾胃,以致食谷不化,阻滯胃脘,升降失司,胃氣壅塞,而成痞滿。如《類證治裁.痞滿》云:飲食寒涼,傷胃致痞者,溫中化滯。
3.痰濕阻滯脾胃失健,水濕不化,釀生痰濁,痰氣交阻于胃脘,則升降失司,胃氣壅塞,而成痞滿。如《蘭室秘藏.中滿腹脹》曰:脾濕有余,腹?jié)M食不化。
4.情志失調(diào)多思則氣結(jié),暴怒則氣逆,悲憂則氣郁,驚恐則氣亂等等,造成氣機逆亂,升降失職,形成痞滿。其中尤以肝郁氣滯,橫犯脾胃,致胃氣阻滯而成之痞滿為多見。即如《景岳全書.痞滿》所謂:怒氣暴傷,肝氣未平而痞。
5.脾胃虛弱素體脾胃虛弱,中氣不足,或饑飽不勻,飲食不節(jié),或久病損及脾胃,納運失職,升降失調(diào),胃氣壅塞,而生痞滿。此正如《蘭室秘藏.中滿腹脹》所論述的因虛生痞滿:或多食寒涼,及脾胃久虛之人,胃中寒則脹滿,或臟寒生滿病。
胃痞的病機有虛實之分,實即實邪內(nèi)阻,包括外邪人里,飲食停滯,痰濕阻滯,肝郁氣滯等;虛即中虛不運,責之脾胃虛弱。實邪之所以內(nèi)阻,多與中虛不運,升降無力有關(guān);反之,中焦轉(zhuǎn)運無力,最易招致實邪的侵擾,兩者常?;橐蚬?。如脾胃虛弱,健運失司,既可停濕生飲,又可食滯內(nèi)停;而實邪內(nèi)阻,又會進一步損傷脾胃,終至虛實并見。另外,各種病邪之間,各種病機之間,亦可互相影響,互相轉(zhuǎn)化,形成虛實互見,寒熱錯雜的病理變化,為痞證的病機特點??傊钙Φ牟∥辉谖?,與肝脾有密切關(guān)系。基本病機為脾胃功能失調(diào),升降失司,胃氣壅塞。
臨床表現(xiàn)
本病證以自覺胃脘痞塞,滿悶不舒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其痞按之柔軟,壓之不痛,視之五脹大之形。常伴有胸膈滿悶,飲食減少,得食則脹,噯氣稍舒,大便不調(diào),消瘦等癥。發(fā)病和加重常與諸如暴飲暴食,恣食生冷粗硬,嗜飲濃茶烈酒,過食辛辣等飲食因素,以及情志、起居、冷暖失調(diào)等誘因有關(guān)。多為慢性起病,時輕時重,反復發(fā)作,纏綿難愈。
診斷
1.以胃脘痞塞,滿悶不舒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其痞按之柔軟,壓之不痛,視之無脹大之形。
2.常伴有胸膈滿悶,飲食減少,得食則脹,噯氣則舒等癥。
3.發(fā)病和加重常與飲食、情志、起居、冷暖失調(diào)等誘因有關(guān)。
4.多為慢性起病,時輕時重,反復發(fā)作,纏綿難愈。
5.纖維胃鏡檢查、上消化道K線檢查、胃液分析等的異常,有助于本病的診斷。
鑒別診斷
1.胃痛胃痛與胃痞的病位皆在胃脘部,且胃痛常兼脹滿,胃痞時有隱痛,應加以鑒別。胃痛以疼痛為主,胃痞以痞塞滿悶為主;胃痛者胃脘部可有壓痛,胃痞者則無壓痛。
2.鼓脹鼓脹與胃痞同為腹部病證,且均有脹滿之苦,鼓脹早期易與胃痞混淆。鼓脹腹部脹大膨隆,脹大之形外現(xiàn);胃痞則自覺滿悶痞塞,外無脹大之形。鼓脹按之腹皮急;胃痞胃脘部按之柔軟。鼓脹有脅痛、黃疽、積聚等疾病病史;胃痞可有胃痛、嘈雜、吞酸等胃病病史。B型超聲波和纖維胃鏡等檢查,有助于二病證的鑒別。
3.胸痹心痛胸痹心痛可有脘腹?jié)M悶不舒,胃痞常伴有胸膈滿悶,但二者有病在心胸和病在胃脘之不同,應予區(qū)別。胸痹心痛屬胸陽痹阻,心脈瘀阻,心脈失養(yǎng)為患,以胸痛,胸悶,短氣為主癥,伴有心悸、脈結(jié)代等癥狀;胃痞系脾胃功能失調(diào),升降失司,胃氣壅塞所致,以胃脘痞塞滿悶不舒為主癥,多伴飲食減少,得食則脹,噯氣則舒等癥狀。心電圖和纖維胃鏡等檢查有助于鑒別診斷。
辨證論治、辨證要點
辨寒熱虛實痞滿綿綿,得熱則舒,遇寒則甚,口淡不渴,苔白,脈沉者,多為寒;痞滿勢急,胃脘灼熱,得涼則舒,口苦便秘,口渴喜冷飲,苔黃,脈數(shù)者,多為熱;痞滿時減復如故,喜揉喜按,不能食或食少不化,大便溏薄,久病體虛者,多屬虛;痞滿持續(xù)不減,按之滿甚或硬,能食便秘,新病邪滯者,多屬實。痞滿寒熱虛實的辨證,還應與胃痛互參。
治療原則
胃痞的基本病機是脾胃功能失調(diào),升降失司,胃氣壅塞。因此,其治療原則是調(diào)理脾胃,理氣消痞。實者分別施以瀉熱、消食、化痰、理氣,虛者則重在補益脾胃。對于虛實并見之候,治療宜攻補兼施,補消并用。治療中應注意理氣不可過用香燥,以免耗津傷液,對于虛證,尤當慎重。
分證論治
實痞
邪熱內(nèi)陷
癥狀:胃脘痞滿,灼熱急迫,按之滿甚,心中煩熱,咽干口燥,渴喜飲冷,身熱汗出,大便于結(jié),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
治法:瀉熱消痞,理氣開結(jié)。
方藥:大黃黃連瀉心湯。
方中大黃瀉熱消痞開結(jié),黃連清瀉胃火,使邪熱得除,痞氣自消。可酌加銀花、蒲公英以助瀉熱,加枳實、厚樸、木香等以助行氣消痞之力。若便秘心煩者,可加全瓜蔞、梔子以寬中開結(jié),清心除煩;口渴欲飲者,可加花粉、連翹以清熱生津。
飲食停滯
癥狀:胃脘痞滿,按之尤甚,噯腐吞酸,惡心嘔吐,厭食,大便不調(diào),苔厚膩,脈弦滑。
治法:消食導滯,行氣消痞。
方藥:保和丸。
方中山楂、神曲、萊菔子消食導滯,半夏、陳皮行氣開結(jié),茯苓健脾利濕,連翹清熱散結(jié),全方共奏消食導滯,.行氣消痞之效。若食積較重,脘腹脹滿者,可加枳實、厚樸以行氣消積;若食積化熱,大便秘結(jié)者,可加大黃、檳榔以清熱導滯通便;若脾虛食積,大便溏薄者,可加白術(shù)、黃芪以健脾益氣。;;
痰濕內(nèi)阻
癥狀:脘腹痞滿,悶塞不舒,胸膈滿悶,頭重如裹,身重肢倦,惡心嘔吐,不思飲食,口淡不渴,小便不利,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苔白厚膩,脈沉滑。
治法:燥濕化痰,理氣寬中。
方藥:二陳湯合平胃散。
方中蒼術(shù)、半夏燥濕化痰,厚樸、陳皮寬中理氣,茯苓、甘草健脾和胃,共奏燥濕化痰,理氣寬中之功??杉忧昂⒔酃?、枳實以助其化痰理氣。若氣逆不降,噫氣不除者,可加旋覆花、代赭石以化痰降逆;胸膈滿悶較甚者,可加薤白、菖蒲、枳實、瓜蔞以理氣寬中;咯痰黃稠,心煩口干者,可加黃芩、梔子以清熱化痰。
肝郁氣滯
癥狀:胃脘痞滿悶塞,脘腹不舒,胸膈脹滿,心煩易怒,喜太息,惡心噯氣,大便不爽,常因情志因素而加重,苔薄白,脈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氣消痞。
方藥:越鞠丸。
方中香附、川芎疏肝理氣,活血解郁;蒼術(shù)、神曲燥濕健脾,消食除痞;梔子瀉火解郁。本方為通治氣、血、痰、火、濕、食諸郁痞滿之劑。若氣郁較甚,脹滿明顯者,可加柴胡、郁金、枳殼,或合四逆散以助疏肝理氣;若氣郁化火,口苦咽干者,可加龍膽草、川棟子,或合左金丸,以清肝瀉火;若氣虛明顯,神疲乏力者,可加黨參、.黃芪等以健脾益氣。
虛痞
脾胃虛弱
癥狀:胃脘痞悶,脹滿時減,喜溫喜按,食少不饑,身倦乏力,少氣懶言,大便溏薄,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沉弱或虛大無力。
治法:健脾益氣,升清降濁。
方藥:補中益氣湯。
方中人參、黃芪、白術(shù)、甘草等補中益氣,升麻、柴胡升舉陽氣,當歸、陳皮理氣化滯,使脾氣得復,清陽得升,胃濁得降,氣機得順,虛痞自除。若痞滿較甚,可加木香、砂仁、枳實以理氣消痞,或可選用香砂六君子湯以消補兼施。若脾陽虛弱,畏寒怕冷者,可加肉桂、附子、吳茱萸以溫陽散寒;濕濁內(nèi)盛,苔厚納呆者,可加茯苓、苡仁以淡滲利濕;若水飲停胃,泛吐清水痰涎,可加吳茱萸、生姜、半夏以溫胃化飲。若屬表邪內(nèi)陷,與食、水、痰相合,或因胃熱而過食寒涼,或因寒郁化熱而致虛實并見,寒熱錯雜,而出現(xiàn)心下痞滿,按之柔軟,喜溫喜按,嘔惡欲吐,口渴心煩,腸鳴下利,舌質(zhì)淡紅,苔白或黃,脈沉弦者,可用半夏瀉心湯加減,辛開苦降,寒熱并用,補瀉兼施;若中虛較甚,則重用炙甘草以補中氣,有甘草瀉心湯之意;若水熱互結(jié),心下痞滿,干噫食臭,腸鳴下利者,則加生姜以化飲,則有生姜瀉心湯之意。
預防與調(diào)攝
對胃痞患者,要重視生活調(diào)攝,尤其是飲食與精神方面的調(diào)攝。飲食以少食多餐,營養(yǎng)豐富,清淡易消化為原則,不飲酒及過食生冷、辛辣食物,切忌粗硬飲食,暴飲暴食,或饑飽無常;應保持精神愉快,避免憂思惱怒及情緒緊張;注意勞逸結(jié)合,避免勞累,病情較重時,需適當休息。
結(jié)語:胃痞一般預后良好,只要保持心情舒暢,飲食有節(jié),并堅持治療,多能治愈。但胃痞多為慢性過程,常反復發(fā)作,經(jīng)久不愈,所以貴在堅持治療。若久病失治,或治療不當,常使病程遷延,并可漸漸發(fā)展為胃痛、胃癌等疾患。所以在調(diào)養(yǎng)的時候一定要相當?shù)淖⒁狻?/p>
痞滿是消化不良的一種癥狀表現(xiàn),常常會引起腹脹腹痛,和西醫(yī)里面的慢性胃炎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會引起食欲變差,導致厭食,引起惡心嘔吐等癥狀,還會出現(xiàn)大便不調(diào),出現(xiàn)大便味臭等特點,另外也容易引起眼干口燥,渴喜飲冷等特點,大便容易出現(xiàn)干結(jié),容易出現(xiàn)黏滯不暢。
痞滿的癥狀
1.飲食內(nèi)停證
證候:脘腹?jié)M悶而脹,進食尤甚,噯腐吞酸,惡心嘔吐,厭食,或大便不調(diào),矢氣頻作,味臭如敗卵,苔厚膩,脈弦滑。治則:消食導滯,行氣消痞。主方:保和丸加減。方藥:山楂、神曲、萊菔子、半夏、陳皮、茯苓、連翹。
若食積較重,可加雞內(nèi)金、谷芽、麥芽;腹脹明顯者,加枳實、厚樸;若大便秘結(jié),可加大黃、檳榔。
2.痰濕中阻證
證候:脘腹痞滿悶塞不舒,胸膈滿悶,頭重如裹,身重肢倦,惡心嘔吐,不思飲食,口淡不渴,小便不利,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苔白厚膩,脈沉滑。治則:燥濕化痰,理氣寬中。主方:二陳湯合平胃散加減。方藥:蒼術(shù)、半夏、厚樸、陳皮、茯苓、甘草、前胡、桔梗、枳實。若氣逆不降,可加旋覆花、代赭石;胸膈滿悶較甚者,可加薤白、枳實、瓜蔞;痰濕較盛者,可加紫蘇梗、藿香。
3.濕熱阻胃證
證候:脘腹脹悶不舒,灼熱嘈雜,心中煩熱,咽干口燥,渴喜飲冷,身熱汗出,大便干結(jié)或黏滯不暢,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治則:清熱化濕,和胃消痞。主方:大黃黃連瀉心湯合連樸飲加減。方藥:大黃、黃連、厚樸、石菖蒲、半夏、蘆根、梔子、豆豉。若便秘心煩者,可加全瓜蔞、梔子;口渴欲飲者,可加花粉、連翹。若惡心嘔吐者,加竹茹、白蔻仁、生姜。
4.肝胃不和證
證候:脘腹痞悶不舒,胸脅脹滿,心煩易怒,喜太息,惡心噯氣,或吐苦水,大便不爽,常因情志因素而加重,苔薄白,脈弦。治則:疏肝解郁,理氣消痞。主方:越鞠丸合枳術(shù)丸加減。方藥:香附、川芎、蒼術(shù)、神曲、梔子、枳實、白術(shù)、荷葉。若氣郁較甚,可加柴胡、郁金、枳殼;若氣郁化火,可加龍膽草、川棟子;若氣虛明顯,可加黨參、黃芪。
預后轉(zhuǎn)歸
一般預后良好,只要保持飲食有節(jié),心情舒暢,并堅持治療,多能治愈。但痞滿多為慢性過程,常反復發(fā)作,經(jīng)久不愈。若久病失治或治療不當,日久氣血運行不暢,痰濁淤血內(nèi)生,可由不痛或痛輕發(fā)展至疼痛、痛重,或由觸之無形發(fā)展到觸之有形,而轉(zhuǎn)為胃痛、積聚、噎嗝等病證;另外痞滿日重,脾胃大傷,納食不足,氣血乏源,后天失養(yǎng),可形成虛勞。
急眼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是經(jīng)過一定程度的反復摩擦以及壓力引起的角化過度之后最終形成了雞眼。那么,除了用一些手術(shù)治療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偏方來進行治療。下面就趕緊來看看這些能夠治療雞眼的偏方吧!
雞眼偏方
火燒蓖麻子
原料:取蓖麻子1粒。
做法:用火燒蓖麻子外殼,待出油后,直按在雞眼上,外用膠布固定,一般5-6天后脫落。
香油浸烏梅
原料:取烏梅18克。
做法:研成細末,裝入瓶內(nèi),加香油浸泊-10天,和勻即可,以1%溫鹽水泡患處30分鐘,待粗皮彩化后剪掉粗皮,取適量藥膏外敷,用紗布包扎,12小時換藥次,3天為1療程。
烏百葉汁
原料:取烏柏葉嫩枝適量。
做法:折斷葉柄,取其乳白色汁,每天上午涂原患處2次,每次5分鐘,晚上用熱水浸泡,并刮去軟化的角質(zhì)。
蘆薈
原料:取蘆薈適量。
做法:用水少許研為糊狀,于每晚熱水泡洗腳后,將藥糊涂于患處,外用塑料薄膜覆蓋膠布固定,每天1次,天為1療程。
蜂膠敷患處
原料:取蜂膠適量。
做法:于每晚熱水泡洗腳后,將蜂膠敷貼于患處表面,用紗布包扎,每天換藥1次,10天方1療程。
六神丸
原料:取六神九6粒。
做法:先將患處洗凈消毒,用利刀割去表面角質(zhì)層,用1%鞏鹽水浸泡25分鐘,再將上藥研為細末,加醋調(diào)成糊狀,涂效息處,膠布固定,3天換藥1次,連用至愈。
地骨皮
原料:取地骨皮紅花等量。
做法:共研成細末。加香油適量調(diào)成糊狀,于每晚熱水燙洗腳后涂于患處,外用無毒塑料兩邊覆蓋,再以膠布固定,每天t次,10天為1療程。
腳攆芝麻
原料:鮮芝麻一把。
做法:腳板上長雞眼,可取鮮芝麻花一小把,入鞋中(最好對著雞眼部位)。走路時,芝麻花在鞋中被碾出汁,直接作用于患處。每天換芝麻花一次,一般2-3天后雞眼可自行脫落,不再復發(fā)。另,鮮芝麻花擠汁,還可治手、面部瘊子、扁平疣。
結(jié)語:以上介紹的幾種能夠有效幫助治療雞眼的偏方,效果都還是蠻不錯的,如果你也想通過偏方來幫助自己治療雞眼的話!以上推薦的幾種偏方就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哦!趕緊按照以上的偏方在醫(yī)師的建議之后試一試吧!
病證名指小兒涎盛而喘急。因肺脾氣虛,腠理不密,外邪侵犯,致痰涎上壅所致?!稏|醫(yī)寶鑒》:頑涎者,脾肺所出也,涎則流溢于咽喉,如水雞之聲,喘嗽煩悶,宜抱龍丸發(fā)作時,以豁痰主,用二陳湯加蘇子等;未發(fā)作時,以理脾為主,用六君子湯加減。
兒童哮喘應如何治療
兒童哮喘是現(xiàn)如今兒童最常見的呼吸道疾病,也是一種頑固的慢性疾病,其反復發(fā)作,不能根治,嚴重影響小兒身心健康。而對于兒童哮喘的預防和治療則需要患者及家長全力配合醫(yī)生用藥,方能有效控制哮喘病情的發(fā)展。
兒童哮喘的預防和治療要做到以下兩個方面:
一,使用藥物使呼吸通暢,控制氣道非感染性炎癥。
使呼吸暢通可使用支氣管擴張劑類,如舒喘靈、喘樂寧、喘康速,氨茶堿、長效茶堿等;而若要控制氣道非感染性炎癥需要使用抗非感染性炎癥藥物,如必可酮氣霧劑和干粉型必酮碟,以及吸入和口服兩種劑型的色甘酸鈉等。另外,為避免發(fā)生過敏反應及免疫失調(diào)等癥加重哮喘病情,還常用一些抗過敏藥,如非那更、酮替芬,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的藥物常用胸腺肽、B-胡蘿卜素等。
二,避免接觸和遠離哮喘觸發(fā)因素。
簡單說就是避免刺激源,哮喘患者最怕刺激?;颊邞苊馀c貓、狗以及其他一些家養(yǎng)寵物接觸;感冒和流感都會引起哮喘復發(fā),甚至會加重病情,因此要注意防感冒;避免吸入樹、草類等的花粉及灰塵;防細菌感染,螨或霉菌等;不要聞有刺激性氣味的東西,例如有濃烈氣味的香水、噴霧劑、油漆;避免吸二手煙,直接吸更不行,遠離燃燒產(chǎn)生的煙霧;溫差過大或過冷的空氣也會引發(fā)哮喘;空氣污染;大哭大笑或大聲叫喊;阿司匹林或其他藥物;某些食物等,家長和患者應檢查以上哪項會觸發(fā)哮喘癥狀,查出后就應避免接觸或遠離或控制,達到預防目的。
治療兒童哮喘是一個長期且困難的過程,因為能引發(fā)哮喘病的觸發(fā)源太多,令人防不勝防。這就需要家長和患者都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嚴格遵循醫(yī)生囑托,才能將哮喘控制到最低狀態(tài)。
治小兒哮喘 不妨試試拔罐子
火罐療法作為中醫(yī)學的自然療法在臨床應用已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其安全性、可靠性都已是實踐所證明的。但目前火罐多用于外傷性疼痛、腰腿痛等方面的疾病治療,在內(nèi)科疾病治療中較少運用,兒科臨床應用則更為鮮見。
自20世紀90年代初我們采用走罐和留罐相結(jié)合的方法治療兒童哮喘,方法簡便,價格低廉,成本極低,易于掌握,療效確切,無不良反應,深受家長和基層醫(yī)生的喜愛。
采用走罐的方法,可使火罐最大面積地與人體接觸,通過經(jīng)絡傳導的作用,使病變部位的血液循環(huán)加快,促使血脈通達,疾病好轉(zhuǎn);同時減少火罐的使用也減輕患兒的恐懼心理,而在噦音多的局部再加用定罐則可達到進一步加強經(jīng)絡刺激、傳導作用促進噦音吸收的目的。
病證名。出《普濟方》。癥見小兒胸滿氣促,痰多食少。多因痰邪內(nèi)伏,復感風寒之邪,壅滯于肺所致。無表寒者,宜豁痰降氣,用枳實湯;兼表寒者,宜解表化飲,用小青龍湯。
齁喘
證名。見《醫(yī)說》卷四。又稱齁(鼻合)。指喘急而喉中痰鳴,鼻息氣粗聲高。多因過食魚蝦鹽咸,內(nèi)有積痰寒飲,外感寒邪,外寒與內(nèi)飲搏擊,肺氣壅阻所致?!督饏T翼齁喘》:齁喘者,積痰在肺,遇冷即發(fā),喘鳴迫塞,但坐不得臥,外寒與內(nèi)飲相搏,宜小青龍湯主之;若肺有積熱,熱為寒束者,宜越婢湯主之。丹溪治齁喘之癥,未發(fā),以扶正氣為主,八味、腎氣,溫腎行水之謂也;已發(fā),用攻邪氣為主,越婢、青龍,泄肺蠲飲之謂也?!度f病回春哮吼》:凡遇天陰欲雨,便發(fā)齁喘,甚至坐臥不得,飲食不進,此乃肺竅中積有冷痰,乘天陰寒氣從背、口、鼻而入,則肺脹作聲。此病有苦至終身者,亦有子母相傳者?!夺t(yī)學傳燈齁喘》:齁喘之病,方書皆名哮吼,為其聲之惡也。此因誤啖鹽醬咸物,搏結(jié)津液,熬煎成痰,膠粘固結(jié),聚于肺絡,不容呼吸出入,而呼吸正氣反觸其痰,所以喘聲不止也。肺有痰熱,毛竅常開,熱氣得以外泄,所以伏而不發(fā),一遇秋冬,寒氣外束,邪熱不得宣通,故令發(fā)喘。脈來浮數(shù)滑大者,宜用定喘湯。蠲病屬熱者固多,而肺寒者亦有,不可泥定是熱。凡脾胃虛寒,氣不能運,積成冷痰,上注于肺,亦成齁喘。其人四肢厥冷,脈沉細緩,按之無力,即其候也。宜用六君子湯加款冬、金沸草、杏仁、炮姜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