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虎腦
益腦養(yǎng)生運動。
朱德說“鍛煉身體要經(jīng)常,要堅持,人和機器一樣,經(jīng)常運動才不能生銹?!蹦切┙】刀L壽的人,他們在養(yǎng)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生活中睿智的人,一般都是對養(yǎng)生頗有心得的人。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該如何去看待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艾虎腦”,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出處】始載于《中國藥用動物志》。
【拼音名】i Hǔ Nǎo
【英文名】Weasel Brain
【來源】藥材基源:為鼬科動物艾虎的腦髓。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ustela eversmanni Lesson.
采收和儲藏:捕捉后殺死,開顱取出腦,晾干。
【原形態(tài)】艾鼬,體形象黃鼬,身長30-45cm,尾長11-20cm。吻部鈍,頸稍粗,足短。前肢間毛短,背中部毛最長,約45-50mm。尾基毛次之,略為拱曲形。尾毛稍蓬松。跖行性。腳掌被毛。掌墊發(fā)達,前足4枚,呈瓣狀,腕墊2枚;爪粗壯而銳利,褐白色。體背毛棕黃色或沙黃色,腰、后背及臀部具較多的黑尖毛。體側淡棕色。鼻周和下頜白色。鼻中部、眼周及眼間棕黑色。眼上前方具卵圓形白斑,額部灰棕色。頰部、耳基灰白色,耳背及外緣為白色。胸部、鼠鼷部和四肢黑褐色。具肛門腺,放出惡臭的氣味。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棲息于海拔3200m以下的開闊山地、草原、森林、灌叢及村莊附近。喜近棲生活,洞居,黃昏和夜間活動。主要以鼠型嚙齒動物為食。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及甘肅、新疆、四川、西藏等地。
【性味】味甘;咸;性微寒
【歸經(jīng)】心經(jīng)
【功能主治】解毒。主食物中毒;藥物中毒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20-50g;或和面粉制餅研末。
【各家論述】《中國藥用動物志》:腦:有解毒的功效。
【摘錄】《中華本草》
ys630.coM延伸閱讀
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材藥的種類有很多,很多人在使用時,都不知道該如何抉擇,比如艾虎[圖],所以在選擇之前,需要對它的功效和用量等有一定的了解,那么你知道艾虎[圖]的功效和作用都有什么嗎?
【英文名】Weasel
【別名】地狗、艾鼬、兩頭烏、臭狗子
【來源】藥材基源:為鼬科動物 艾鼬 的 肉 。
【原形態(tài)】艾鼬,體形象黃鼬,身長30-45cm,尾長11-20cm。吻部鈍,頸稍粗,足短。前肢間毛短,背中部毛最長,約45-50mm。尾基毛次之,略為拱曲形。尾毛稍蓬松。跖行性。腳掌被毛。掌墊發(fā)達,前足4枚,呈瓣狀,腕墊2枚;爪粗壯而銳利,褐白色。體背毛棕黃色或沙黃色,腰、后背及臀部具較多的黑尖毛。體側淡棕色。鼻周和下頜白色。鼻中部、眼周及眼間棕黑色。眼上前方具卵圓形白斑,額部灰棕色。頰部、耳基灰白色,耳背及外緣為白色。胸部、鼠鼷部和四肢黑褐色。具肛門腺,放出惡臭的氣味。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棲息于海拔3200m以下的開闊山地、草原、森林、灌叢及村莊附近。喜近棲生活,洞居,黃昏和夜間活動。主要以鼠型嚙齒動物為食。
【性狀】其藥材是將捕捉到艾虎除去內臟和皮骨藥用其肉。
【性味】味甘;性溫
【歸經(jīng)】心;肝經(jīng)
【功能主治】祛風;鎮(zhèn)痙;活血通絡。主癲癇;癱瘓;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中國藥用動物志》:艾虎肉:有鎮(zhèn)驚的功效。主治癲癇。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就是對艾虎[圖]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等的詳細說明,像艾虎[圖]這類藥物在疾病上的效果是非常不錯,不過要注意的是,使用艾虎[圖]的時候,需要適量的進行,不宜使用的太多,否則對身體也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腦萎指因五臟虧虛,氣血不足,使腦髓空虛所引起的。以進行性健忘,智能減退,人格障礙,癡呆,震顫等為主要表現(xiàn)的勞病類疾病。腦萎又名腦髓消。
腦萎
1.針灸療法:(1)體針療法:取風府、人中、風池、合谷、神門、足三里、三陰交、腎俞、太沖等穴,平補平瀉法。(2)耳針療法:取心、腎、皮質下、神門等穴。
2.單方驗方:(1)中成藥:白金丸,3~6g,吞服,2次/日。(2)菊花500g,白芷100g,細辛15g,辛夷15g,做成藥枕,代枕頭用。(3)常咀服核桃仁。
3.西醫(yī)西藥:(1)改善腦循環(huán),促進腦代謝藥,如煙酸、γ—氨酪酸、腦復新、ATp等。(2)對證處理:如失眠可用安定、硝基安定、眠爾通等;嚴重精神運動性興奮、易激惹者可用奮乃靜、泰爾登、氟哌酸醇等抗精神病藥
本病相當于西醫(yī)學所說的彌漫性大腦萎縮癥、腦葉萎縮癥。
腦病是指因遺傳、先天性腦發(fā)育不全、腦外傷、腦腫瘤、腦出血、腦梗阻、感染、化學藥物中毒等引起的大腦神經(jīng)組織損傷。常見的腦病可以分為三大類:一是遺傳、先天發(fā)育不良造成的小兒腦癱,智力低下等;二是外傷造成的急性腦損傷后遺癥、腦血管病造成的腦中風后遺癥等;三是因中樞神經(jīng)纖維損傷進而造成腦神經(jīng)細胞衰老退化造成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包括老年癡呆癥、腦萎縮、帕金森病等。下面是幾個常見的腦病的偏方,讓我們來一起看一下。
偏方一
風濕性腦病偏方:
名稱:加味疏風柔肝方
食材:丹參20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防己20克,玉竹15克,首烏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活血疏風,滋陰柔肝。
偏方二
腦梗塞偏方:
名稱:老黑木耳蒸蛋
食材:黑木耳、雞蛋
用法:取一些比較老并且質地比較好的黑木耳,用冷水發(fā)一夜,和雞蛋放在一起蒸著吃
功效:抗血脂,清除血栓,尤其是對于人的大腦梗塞或者是腦動脈硬化等疾病有非常顯著的功效
偏方三
腦出血偏方:
名稱:黃芪豬肉羹
食材:黃芪20克,大棗6枚,當歸10克,枸杞15克,瘦豬肉50~100克
用法:瘦豬肉切成薄片,加生姜片、蔥白段,大火煮沸改小火燉,煮至肉爛加精鹽適量,味精少許,還可根據(jù)個人嗜好酌加麻油、花椒油等,端鍋放溫后即可食用。
功效:瘦豬肉富含蛋白質,滋陰潤燥。補益精氣、活血化淤。
腦病正在越來越嚴重地威脅著人類健康。也是當今社會、醫(yī)學界關注的問題之一。據(jù)調查,腦梗塞、腦出血、腦萎縮癡呆癥、小兒腦癱、癲癇、帕金森病、腦外傷等腦病、神經(jīng)損傷性疾病占人類疾病總數(shù)的30%左右。其實有些腦病是可以預防的。在日常生活中選擇營養(yǎng)豐富易于消化的事物,多食瘦肉、肝、蛋、新鮮蔬菜及水果,定時定量,防止營養(yǎng)不良及消化不良。可以多做一些手指運動,手指功能的技巧鍛煉可促進思維,健腦益智。
腦癌是指生長在顱腔的新生物,又稱顱內腫瘤,可起源于腦、腦膜、神經(jīng)、血管及腦附件,或由身體的其他組織或臟器轉移侵入顱內而形成,大都可產(chǎn)生頭痛、顱內高壓及局灶性癥狀。腦瘤的發(fā)生率約為1.9~5.4人/(年10萬人),占全身各種腫瘤的1%~3%。各年齡段都可發(fā)病,其中以20~40歲居多,其病變部位及病理性質隨年齡而有差異,如6個月以下的嬰兒,75%腦瘤在幕上,1歲以上幕下腫瘤發(fā)生率增高,16歲以前后顱窩腫瘤約占2/3;中年后膠質瘤、垂體瘤發(fā)生頻率增高;老年人以膠母細胞瘤、腦膜瘤、聽神經(jīng)瘤和轉移性瘤占80%~90%。男性罹病約占55%。
傳統(tǒng)醫(yī)學雖無腦瘤的病名,但對腦瘤的癥狀及其成因在《黃帝內經(jīng)》中已有論述,如《素問奇病論》曰:髓者以腦為主,腦逆故令頭痛?!鹅`樞九針》曰:四時八風之客于經(jīng)絡之中,為瘤病者也。至宋代《圣濟總錄》已明確指出:瘤之為義,留滯不去也乃郁結壅塞,則乘虛投隙。瘤所以生,初為小核,浸以長大。對腦瘤的專論,如《中臧經(jīng)》曰:頭目久痛,卒視不明者,死。這可能是腦瘤患者始見頭痛,繼之目盲,不治而死的具體癥狀?!稄埵厢t(yī)通》中對脫營者的描述:始發(fā)之時,見證甚微逮至腫大硬痛,盤根錯節(jié)已極與乳巖同源異派,也系胂瘤漸次腫大,壓迫癥狀叢起的描述。傳統(tǒng)醫(yī)學對腦瘤的治療具有緩解癥狀的作用,尤其是近年來扶正消瘤的治則具有明顯的效果,且已發(fā)現(xiàn)有使腦瘤萎縮變小的苗頭,腦瘤行手術切除后運用中醫(yī)藥調理康復,目前已趨向作為常規(guī)治療措施。
腦瘤在傳統(tǒng)醫(yī)學中稱謂不一,基于臨床癥狀較為復雜,在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中分別歸屬于頭痛、嘔吐、目盲、癲癇、眩暈、痿癥等范疇,也歸屬于癥瘕、或巖(癌)的病種中。
1.中國中醫(yī)學
中國中醫(yī)學對腦瘤的認識,遠在殷墟甲骨文上就有瘤字的記載,在《靈樞刺節(jié)真邪篇》中認為瘤的病因病機主要是由于已有所結,氣歸之,津液留之,邪氣中之,凝結田以易甚,連以聚居所致。腦瘤是為顱內有形的腫抉,是屬于癥瘕、積聚的范疇。何以形成腦瘤的癥瘕積聚,朱丹溪說:凡人身上中下有塊者,多是痰,且痰之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顯然是宿痰凝聚于顱內,且高錦庭說:癌病者,非陰陽正氣所結腫,乃五臟瘀血、濁氣、痰滯而成。也指出腫瘤與痰濁有關。然而本病病位在上,初起以頭痛為主,有認為系風痰所擾,但其病癥為進展性,待癥顯之時,已頭痛不已,《證治要訣》曰:諸痛,乃是痰為氣所激而上,氣又為痰所隔而滯,痰與氣相搏,不能流通,是為氣滯痰凝之病機,氣滯則有血瘀之變?!鹅`樞.百病始生篇》云:凝血蘊裹而不散,津液澀滲,著而不去,而積皆成矣。故腦瘤者,痰瘀交阻或氣血郁結皆有之。古人云:氣有余便是火,又云:痰為有形之火,痰氣均可蘊而化火,火具炎上之勢,故火熱也為腦瘤的病因之一。臨床以肝膽實熱見長而致頭痛、目赤、嘔吐、煩躁,諸癥盡現(xiàn),肝郁化火又能動風,遂成肝風內動之證而見抽搐,然而何以痰凝、氣滯、血瘀、邪毒積聚成塊?《醫(yī)宗必讀》曰:積之成者,正氣不足,而后邪氣踞之??梢娔苏撔皩嵵颍科湔撝颍皇瞧⒛I陽虛,蓋腦為髓之海,腎生髓通腦,腎虛髓??仗摱\邪乘虛而入,而脾主運化,脾虛濕聚生痰,而致痰凝血瘀入顱占位而成腦瘤;二是肝腎陰虛,而致陰虛陽亢,肝陽鴟張,化火生風,而居上位。總之,腦瘤是為髓海之病,多由痰濕之邪凝聚于腦,顱內氣滯血瘀,顱內壓增高,脈絡受阻,日久化熱動風,風火鴟張,又可損傷陰津,而致肝腎不足,耗津脫營,邪毒積聚,而此諸多病機,又可相互作用,正氣益?zhèn)?,邪壅益甚,而使頭痛、嘔吐、抽搐諸癥持續(xù)不得緩解,而成膠固之疾。
2.中國朝醫(yī)學
朝醫(yī)學認為腦癌病人,在癌形成之前,因極度怒氣己患頭痛癥。這時手陽明經(jīng)和足陽明經(jīng)二陽經(jīng)結至;手太陰經(jīng)和足太陰經(jīng)二陰經(jīng)結至;又足太陽經(jīng)和足少陽經(jīng)這二腦經(jīng)絡連接不合;再督脈、任脈的氣循不暢,未能調整心身,引起八脈八角大亂,誘發(fā)氣毒,引起激烈頭痛。這氣毒集結腦中,赤血凝結腫大,這就是腦癌。
臨床表現(xiàn)
腦瘤早期癥狀常不典型,也缺乏特異性。待出現(xiàn)占位性具有特征性定位癥狀時,常已有較長病程。腦瘤的臨床特點大體有占位性、局灶性及進行性三大特征。
1.占位性癥狀
主要為顱內壓增高癥狀,有頭痛、嘔吐、視神經(jīng)乳頭水腫三大癥狀。頭痛是腦瘤占位性病變的主要癥狀,多為深部隱痛,以早晨為重,或可夜間痛醒,初為間歇性,逐漸加重可轉為持續(xù)性,于咳嗽、大便、俯身、直立時,可引發(fā)頭痛加劇。嘔吐時,胃內容物急驟而有力地被吐出,呈噴射狀,稱之為噴射性嘔吐,是顱內壓增高的典型癥狀。視神經(jīng)乳頭水腫是客觀體征,于眼底檢查中發(fā)現(xiàn),病人可有視野中生理盲點擴大,或有視覺模糊,久則視力減退,視野向中心縮小。顱內壓增高還可引起復視、眩暈、癲癇發(fā)作,急性顱內壓升高可引起血壓上升、心動過緩、呼吸減慢等表現(xiàn),稱為Cushing反應,嚴重的顱內壓增高可引發(fā)腦疝,危及生命。
2.局灶性癥狀
具有定位診斷的價值,又稱為定位癥狀。不同部位的腦瘤可產(chǎn)生相應的不同證群。
(1)大腦半球腫瘤:大腦半球發(fā)生腫瘤的機會最多,中央?yún)^(qū)腫瘤常引起癲癇發(fā)作和運動、感覺障礙;額葉腫瘤主要表現(xiàn)為精神癥狀;顳葉腫瘤可產(chǎn)生視野缺損和顳葉癲癇;頂葉腫瘤則以感覺障礙為主,有失用、失語、失寫等;枕葉腫瘤可出現(xiàn)對側同向性偏盲或幻視等。
(2)蝶鞍區(qū)腫瘤:蝶鞍區(qū)腫瘤主要是垂體腺瘤和顱咽管瘤,臨床癥狀主要是壓迫視神經(jīng)、視交叉而出現(xiàn)的視覺障礙,以及垂體腺瘤中分泌的內分泌激素紊亂所引起的相應癥狀,諸如尿崩、溢乳閉經(jīng)綜合證等。
(3)其他部住腫瘤:小腦腫瘤主要表現(xiàn)為肢體或軀干運動的共濟失調,小腦橋角腫瘤以聽力減退或眩暈為主;腦干腫瘤則以神經(jīng)麻痹和癱瘓為主要癥狀;腦膜瘤則以頭痛、精神障礙伴有不同程度的腦膜刺激癥為主。
3.進行性表現(xiàn)
腦瘤的臨床癥狀一旦出現(xiàn),雖可有暫時性緩解,但總的進程是不斷發(fā)展變化,這是由于腫瘤是一不斷生長增大的病變,故癥狀呈進行性加重趨勢。
(二)實驗室檢查
(1)眼底檢查:觀察有否視神經(jīng)乳頭水腫b視神經(jīng)乳頭水腫是顱內壓增高的體征,與頭痛、嘔吐并稱為顱內壓增高的三證,但僅見于四分之一患者,所以不能簡單地以眼檢查陰性而排除腦瘤的可能。
(2)頭顱X線攝片:有助于了解有無顱內壓增高,顱骨的局部破壞或增生,蝶鞍有無擴大,松果體鈣化的移位及腦瘤內病理性鈣化等,對定位、定性診斷都有幫助,但x線攝片的陽性率不足三分之一,故不能因攝片陰性而排除腦瘤。
(3)腦電圖檢查:對大腦半球生長快的腦瘤具有定位價值,可看到病側的波幅降低,頻率減慢,但對中線的、半球深部和幕下的腦瘤診斷幫助不大。70年代后發(fā)展的腦電地形圖可以圖形的方式顯示顱內病變的部位和范圍,對腦瘤的診斷比常規(guī)腦電圖敏感,其主要表現(xiàn)為腫瘤區(qū)及腫瘤區(qū)周圍的慢波功率異常,不失為CT檢查前的一種有效的篩選方法。
(4)腦部CT檢查:對腦瘤的檢出率可達90%以上,對病變大小、形態(tài)、數(shù)目、位置、密度和性質易于顯示,且解剖關系明確,是目前腦瘤的主要診斷方法。
(5)磁共振咸像(MRI):顯示出絕大多數(shù)的顱內腫瘤及瘤周水腫,可精確顯示腫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態(tài)。它是CT的一個重要附加檢查手段,特別是對緊靠骨的顱底、腦干的腫瘤,如天幕上良性星形細胞瘤可顯示自質異常,彌補了CT無異常發(fā)現(xiàn)的漏診,因此,MRI更適于早期診斷。
(6)生化測走:對垂體瘤病人,尤其是垂體前葉激素分泌過多的病人,可通過血生化檢查而予以證實。可分別檢測泌乳素、生長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以明確垂體病性質,其中以泌乳素瘤最常見,約占50%,其次是生長激素腺瘤,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腺瘤。
腦瘤的診斷,以往主要依賴于臨床癥狀、體征、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x線頭顱攝片的陽性結果,目前采用頭顱CT檢查或磁共振成像,其檢出率在90%以上,可高達99.7%,有助于本病的早期發(fā)現(xiàn)。診斷腦瘤必須包括定位診斷和定性診斷,才能綜合判斷,決定有效的治療措施。
1.中國中醫(yī)治療
中醫(yī)對腦瘤的治療,在古醫(yī)藉中尚無專論,于20世紀70年代后有零星報道,對腦膜瘤、膠質瘤、顱咽管瘤、垂體腺瘤有一定效果,治則分為二類,一類主用化痰祛瘀軟堅消癥之法,針對腦瘤之病理,一類主用益氣滋陰扶正之法,照顧病人的正氣,兼用對癥治療的藥物。目前主要使用于下列3種情況:一是作為手術、放療、化療后的輔助治療,主要是恢復病人元氣,減少和防治放療、化療的不良反應;二是為不宜進行手術治療者,由于腦瘤進展延時已久,待明確診斷時已失去手術機會,或垂體腺瘤有一定手術難度,中藥作為主帥予以診治;三是對癥處理,針對病人的主要癥狀選方遭藥,從而緩解癥狀。
(1)藥物治療
1)痰濕內阻證。
主證:頭痛昏暈,嘔吐痰涎,視物模糊,肢體麻木,痰多胸悶,舌強語蹇,或兼半身不遂,甚則神昏癲狂,舌苔黃膩,脈弦細或弦滑。
治法:化濕祛痰,軟堅散結。
方藥:昆藻二陳湯[《新中醫(yī)》1989;(5):40],昆布、海藻各18g,法半夏、茯苓、陳皮、夏枯草、天葵、括蔞仁各10g,砂仁、甘草各6g。
化痰息風基本方[《中醫(yī)雜志》1988;(1):26]:半夏、南星、夏枯草、石菖蒲、僵蠶、生牡蠣、地龍、蜈蚣、豬茯苓、蟾酥、地鱉蟲、天龍。
頭痛劇烈加川芎、全蝎粉;視物模糊加枸杞、菊花、決明子、青葙子;咳痰不爽加海浮石、海蛤殼、瓦楞子、貓爪草;偏癱加黃芪、赤芍、當歸;畏寒肢冷加附子、肉桂、炮姜、小茴香、吳茱萸;陽痿不舉加菟絲子、仙靈脾、仙茅;月經(jīng)閉結加當歸、川芎、王不留行、穿山甲;夜寐不安加朱燈芯、遠志、朱砂;惡心嘔吐加木香、竹茹、陳皮、九香蟲、旋復花;陰虛潮熱加北沙參、石斛、龜板、鱉甲、生地;脘悶納呆加陳皮、焦楂曲、薏苡仁、雞內金;形贏體虛加黃芪、太子參、當歸、生地、麥冬。
分析:二陳湯為治痰之總劑,誠如朱丹溪曰:二陳湯,一身之痰都治管。再納昆布、海藻二味化痰散結、消瘤除病之劑,陡增其化痰祛濕之功。從藥理研究,昆布、海藻能使病態(tài)的組織崩潰和溶解,故用治腦瘤奏效。處方之中以半夏、南星燥濕化痰散結為君藥,兼治頭痛、眩暈,再伍以石菖蒲開竅辟濁,生牡蠣潛鎮(zhèn)散結,均主治巔頂之患,再加上蟲類搜剔之藥,以掃顱內之穢濁痰結兼以熄風解痙。全方從風、熱、痰、瘀諸方全面顧及腦瘤的諸多癥狀,且又隨癥加味,以解其未盡之職,故治腦瘤取效,據(jù)文獻報道膠質瘤5年生存率達91.7%。
2)痰瘀交阻證。
主證:頭痛昏脹,眩暈目脹,視覺障礙,步態(tài)不穩(wěn),嘔吐痰涎,肢體麻木,或見癱瘓,言語蹇塞,或見失語,神識欠清,舌苔薄膩,舌質紫暗,舌下青筋暴露,脈弦細或弦滑。
方藥:通絡散結方[《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1984;(3):31],全蝎、蜈蚣、丹參、川芎、僵蠶、地龍、半夏、鉤藤、白術、天麻、天葵子、夏枯草、貝母、女貞子、枸杞子、云霧草、分心木等。
頭痛甚者加藁本、蔓荊子、白芷、菊花;嘔吐者加姜竹茹、姜半夏;視力障礙者加蕤仁、青葙子、密礞花、石決明、石斛夜光丸等;顱內壓增高,選加石楠葉、葶藶子、通草、葛根、桑白皮、車前草、川牛膝;便秘替加大黃蜃蟲丸或番瀉葉;多飲多尿選加生地、花粉、石斛、桑螵蛸、龜板、遠志等;多汁者加襦稻根、浮小麥、碧桃干、櫓豆衣等;氣血津液虧損者酌加太子參、炙黃芪、生熟地、黃精、玉竹、枸杞子、虎杖根、薏苡仁、赤豆等。
分析:本方是在《醫(yī)學心悟》半夏天麻白術湯的基礎上加活血祛瘀、熄風止痙諸藥組成?!镀⑽刚摗吩唬鹤闾幪地暑^痛,非半夏不能治。目艮黑頭旋,虛風內作,非天麻不能除。再加白術可絕生痰之源;丹參、川芎為活血化瘀之要藥,丹參有一味丹參功同四物之稱,川芎又可上達巔頂,活血兼以行氣;全蝎、蜈蚣、僵蠶、鉤藤等為《證治準繩》撮風散之主藥,祛風止痙,解毒散結,合而化痰祛瘀,熄風解痙消瘤。再佐貝母、天葵子、夏枯草化痰軟堅散結,女貞、枸杞滋養(yǎng)肝腎,生精填髓,又添民間治療腫瘤的云霧草、分心木,兼顧證候及病理。
3)肝膽實熱證。
主證:頭脹頭痛,痛不可忍,煩躁易怒,面紅目赤,或睛突視昏,伴口昔咽干,惡心嘔吐,舌紅苔黃,脈弦滑或弦數(shù)。
治法:平肝瀉火,清熱解毒。
方藥:龍膽瀉肝湯(《古今醫(yī)方集成》)加減,龍旭草10g,黃芩銫,梔子8g,澤瀉10g,木通6g,車前子10g,當歸10g,生地15g,甘草8g。
頭痛劇烈加藁本、蔓劑子;濕重加貝母、南星、半夏、昆布、海藻;血瘀加丹參、赤芍、桃仁;眩暈加珍珠母、生牡蠣、夏枯草;軟堅加天葵子、黃藥子、水紅花子等。
分析:本方貌似為腦瘤的頭痛諸癥所設,實則也是針對腦瘤的病機,中醫(yī)認為熱毒內蘊可形成腫瘤,因血遇火則凝,津液遇火則灼液成痰,氣血痰濁壅阻于腦,腦瘤遂成,本方以龍膽草、黃芩、梔子清瀉肝膽實熱;澤瀉、木通、車前子清利肝膽濕熱,使之從小便而出,以緩頭痛之勢,并消痰瘀生成之由,納當歸、地黃益陰養(yǎng)血和肝,使瀉中有補,疏中有養(yǎng),祛邪扶正兼顧。再隨證加味,更佐本方治療腦瘤之一臂之力。原方中有柴胡一味,古有柴胡劫肝陰之說,且柴胡有上行之勢,對本病不利,故刪之。
4)肝風內動證。
主證:抽搐震顫,神志朦朧,反應遲鈍,或昏迷不省人事,語蹇流涎,或牙關緊閉,視物不清,或視物模糊,或伴舌體喁斜,半身不遂,舌苔薄凈,舌質邊紅,脈弦細數(shù)。
治法:鎮(zhèn)肝患風,滋陰涵木。
方藥:羚羊鉤藤湯(《通俗傷寒論》)。
羚羊角粉0.3g,鉤藤10g,桑葉6g,川貝母8g,竹茹12g,生地黃15g,菊花8g,白芍10g,茯神10g,甘草3g。
頭昏目??杉优O?、自蒺黎、天麻;震顫可加珍珠母、石決明、威靈仙;肝陰不足可加玄參、麥冬、石斛;心煩不寧可加遠志、棗仁、生牡蠣;痰多加半夏、陳膽星、莪術;神昏不清可加菖蒲、郁金或紫雪丹、安宮牛黃丸等。
分析:本方以羚羊角、鉤藤熄風止痙為主藥,二藥均有明顯的解熱鎮(zhèn)痛、止痙、鎮(zhèn)靜作用。又取桑葉、菊花以協(xié)助清熱熄風明目,更緩病勢,再用自芍、生地滋養(yǎng)肝陰以柔肝舒筋,消其風熱之源,兼以貝母、竹茹清熱化痰、茯神寧心安神以解其痰濁迷蒙心竅之態(tài),故對緩解顱內壓增高的癥狀具有較好的效果。
5)氣滯血瘀證。
主證:頭痛腦脹,面色晦暗,視力減退,噯氣嘔惡,口干唇青,胸悶氣短,舌質暗紫,邊有瘀斑,脈來細澀。
治法:溫陽散寒,活血化瘀。
方藥:麻黃附子細辛湯(《傷寒論》)加減。麻黃3g,附于3g,川芎15g,細辛3g,干漆10g,五靈脂10g,當歸20g,丹參20g,蜈蚣5條,昆布10g,海藻10g,藁本30g,蔓荊子20g,白芥子15g。
分析:本方原為《傷寒論》治素體陽虛,外感風寒之證。今移用于治腦瘤氣滯血瘀證,乃是取本方麻黃、附子溫經(jīng)散寒,細辛通陽利竅,以行氣活血為動力,既疏通血脈,以供腦之血液供奉,又軟堅以化有形之物以消瘤,且方中納入丹參、川芎、當歸活血之劑,干漆、五靈脂破瘀之品,再佐以昆布、海藻、白芥子以化痰軟堅,蜈蚣通絡搜剔消癥,取藁本、蔓荊子以引諸藥上行頭目,以達病灶巢穴,合而消之,以消腦瘤。
6)肝腎陰虛證。
主證: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兩目干澀,煩躁易怒,神志蒙昧,甚則抽搐,舌紅苔少,脈細而弦。
治法:滋陰潛陽,柔養(yǎng)肝腎。
方藥:三甲復脈湯(《溫病條辨》)加減,鱉甲、牡蠣、龜板、生地、白芍、麥冬、阿膠、火麻仁、炙甘草、天竺黃、川貝、天麻、紫雪丹(沖)。
頭痛劇烈者,先用西黃、紫雪丹沖服,再服上方;痰濁上攻者,用吳茱萸湯合小半夏加茯苓湯治療,癥狀緩解后,用杞菊六味加高麗參、天麻、麥冬、石決明等調理。
分析:本方原為治療溫病日久傷陰育陰潛陽之劑,用治腦瘤己呈陰虛腎水虧耗不能上濟心火之證,主用鱉甲、龜板、牡蠣三甲既育陰扶正,又潛陽以祛邪,從藥理分析龜板、鱉甲能抑制結締組織增生而可消結塊,牡蠣軟堅消瘤,均可針對腦瘤的病理,且生地、芍藥、麥冬滋陰填精補益腦髓,再助川貝、天竺黃化痰以達邪,天麻鎮(zhèn)靜止痙以緩其癥,若頭痛,痰濁尤甚者,則加西黃、紫雪丹及半夏加茯苓湯等以助之,以祈緩解癥狀,然本證多見于腦瘤中晚期,故癥緩之后尚需杞菊地黃湯等善后。
7)脾虛痰蘊證。
主證:頭眩頭痛,嗜睡神疲,或神昏迷蒙,視物模糊,納少脘悶,口淡口膩,嘔惡時作,面色萎黃無華,或晦黯虛浮,便溏或粘,舌苔膩垢,脈沉濡滑。
治法:益氣健脾,化痰軟堅。
方藥:芪術雙苓湯[《中醫(yī)雜志》1993;(2):121]。炙黃芪30g,自術10g,茯苓10g,土茯苓30g,制半夏10g,紫菀15g,昆布15g,海藻15g,夏枯草10g,車前草10g,海浮石30g,南沙參15g,川斷10g。
痰濁明顯,選加膽南星、遠志、菖蒲、牡蠣、山慈姑,全瓜蔞等,血瘀嚴重加當歸、川芎、丹參、自芷等,脾虛腎虧加黨參、桑寄生、仙靈脾等。同時每日釀用補中益氣丸,每次9g,每日3次;小金片,每次3片,每日3次。
分析:本方以黃芪、白術扶正健脾為君藥,茯苓化痰利濕,土茯苓化濕熱解毒為輔藥扶正祛邪并舉,主用于腦瘤見陽虛體弱之癥者,再以半夏、紫菀、車前化痰利水,昆布、海藻、夏枯草、海浮石軟堅消癥,以解腦瘤之苦。然本證已是正虛見證為主,故需配用補中益氣丸以匡正,痰瘀諸癥明顯者,分別加味以助本方化痰祛瘀之力,并以小金片軟堅消瘤以祈藥到病除。
(2)針灸治療
1)毫針療法。
取穴:百會DU20、內關pC6、風池GB20、中脘RN12、足三里ST36。
分析:百會DU20、風池GBz0是治療頭痛、頭風的要穴,內關pC8、中脘RN12、足三里ST36是治療脾胃病止嘔的要穴。本組取穴是針對腦瘤之頭痛、嘔吐兩大主癥而設。據(jù)動物實驗,針刺風池、足三里,對家兔實驗性腦震蕩引起的顱內壓升高有下降作用。主治腦瘤伴有顱內壓增高癥者。
2)灸法。
取穴:百會DU20、啞門DU15、太陽Ex-HN5、涌泉KI1。
作用:溫經(jīng)止痛,活血通絡,補腎益腦。
操作:取麝香、艾葉、一枝蒿、梅片等,共為極細末,均勻地調涂于錫紙上,使其產(chǎn)生熱能,然后迅速對準所選穴位,每穴3~5壯,隔日施灸1次。
分析:本灸法可促使腦血管擴張,腦血流流量增加,腦血管彈性增強,從而改善大腦的生理功能。
(3)氣功療法
以氣功冶法用治腫瘤,據(jù)研究,癌細胞以無氧代謝為基本方式,屬厭氧細胞?;颊咴诳諝馇逍碌沫h(huán)境中練功,大量吸入新鮮氧氣,就可抑制癌細胞的生長。通過練功吸氧,又可使血液中的環(huán)磷酸腺苷(cAMp)升高,pH值向偏堿轉化,從而改變了癌細胞偏酸性的代謝環(huán)境,起到控制和消滅癌細胞的作用。
郭林新氣功及氣功病灶功。
練功要求:
1)郭林新氣功的自然行功:早晨自然行功30~45分鐘,休息15分鐘。升降開合8個,吐音功。特快功15~20分鐘,休息15分鐘。中度快功15~20分鐘,休息15分鐘。、二、三步點各15~20分鐘,休息。下午加練自然行功、特快功、中快功。
2)氣攻病灶功:在培養(yǎng)真氣成熟的基礎上,吸氣時意念真氣由丹田運于腦部病灶處,呼氣時將病氣由百會泄出,一吸一呼,周而復始,每次練30~50分鐘左右,在休養(yǎng)期間每天練2~3次。在復工上班后,每天練1次以資鞏固。
3)外氣組場治療及個別調理相結合:練功要求:由氣功醫(yī)師給病人發(fā)放外氣,同時根據(jù)不同病種、不同病變部位,局部發(fā)入外氣為個別調理。每次治療1~2小時,一般15~30次為1療程。治療前由氣功師帶領病人練功約30分鐘以調動患者的內因,使內因與外因相結合,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4)藥膳療法
1)核桃枝煮雞蛋:核桃枝250g、雞蛋1只。將核桃枝雞蛋同煎煮,蛋熟后將蛋殼搗破,使湯汁進入蛋白,如同煮茶葉蛋一樣,服食雞蛋與湯汁,每日吃雞蛋2-3只,湯汁可續(xù)煮雞蛋,至無藥汁時棄之,需長期服用。
分析:《本草便枝》曰:雞子黃外白,入心肺,寧神定魄,和合熟食,亦能補益脾胃。今合核桃汁,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故本藥膳方是以雞蛋固本扶正,以核桃枝祛邪托毒,治療腦瘤圭要適用于術后,對延緩腦瘤復發(fā)有效。
2)魔芋湯:魔芋30g,蒼耳草、貫眾各30g,蒲黃根、七葉一枝花各15g。先煎魔芋2小時,再加入其他藥物煎湯,濾取清汁服用,每日1劑,20次為一療程。
分析:魔芋具有化痰行瘀、解毒消腫作用,是治療腦部癌腫的單方。其所加諸藥清熱解毒,消腫活血,抗瘤抑瘤,更助魔芋治療腦瘤之效。
2.中國朝醫(yī)治療
朝醫(yī)對腦瘤的治療,一般而論腦瘤是歸屬于內形性瘤的范疇,又可分為可治和不可治二類,可治的就是早期發(fā)現(xiàn),在二期以內的其基本治療原則是清熱解毒,根據(jù)人的體質和性情分別投藥。在二期以內的治療方劑有發(fā)汗湯、解毒湯、治熱導痰湯等。
1)發(fā)汗湯:麻黃16g,桂皮12g,石膏16g,杏仁6g,甘草4g,生姜5片,蔥白1個。
2)解毒湯:黃連、天花粉、葛根、熟地各8個,人參、五味子、桔梗、枳殼、川芎、白術、白芍、石膏、知母、貝母、甘草、澤瀉各4g,生姜3片。
3)治熱導痰湯:知母4g,半夏銫,南星、桔皮、枳殼、赤茯苓、甘草、羌活、白術、遠志、石菖蒲、黃連、黃芩、干姜、肉桂、雙花、竹茹各4g,生姜3片。
腦血管痙攣是指由各種原因,使供應腦部的動脈血管壁受到刺激,引起致血管痙攣,使腦血流量減少,而出現(xiàn)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腦血管痙攣癥狀與痙攣部位、痙攣時間的長短、病情輕重有關。常見的腦血管痙攣癥狀有:劇烈頭痛,眩暈,耳鳴,一過性失明,語言障礙,口眼歪斜,一側肢體麻木或行動障礙等;痙攣時間短的,癥狀較輕,或無明顯癥狀。以下是幾個食療小偏方,一起來看一下。
腦痙攣
偏方一
名稱:杞菊龜香蒸豬腦
食材:豬腦150g,紅枸杞15g,杭菊花9g,女貞子12g,桑寄生12g,金釵斛15g,生龜板15g,旱蓮草12g,黑豆30g,明天麻12g,生牡蠣15g,杭白芍12g,川撫芎4.5g,全蝎尾4.5g,蜈蚣干2~3條,真麝香0.6~1g,川紅花9g,蔥白5根,水發(fā)黑木耳30g,醬油、食鹽、味精、白糖、陳年老酒、芝麻油各少量。
用法:先將菊花、女貞子、桑寄生、旱蓮草、白芍、川芎、全蝎、蜈蚣、紅花裝入凈紗布藥袋內,扎緊袋口;放入陶瓷罐內,加入龜板、牡蠣、金釵斛、枸杞、黑豆、天麻、蔥白、豬腦、黑木耳、鹽、醬油、味精、白糖、清水適量;再放進屜籠內用旺火蒸至2小時熟透入味,揭蓋取出,淋上老酒2湯匙,芝麻油,加入麝香調和均勻,隨藥湯徐徐飲之。
功效:平肝潛陽,滋腎養(yǎng)肝,通腦開竅,息風止痙,活血化瘀。對慢性腦動脈硬化,腦血栓形成,腦梗塞,腦栓塞,腦震蕩后遺癥,腦血管痙攣,腦萎縮,血管神經(jīng)性頭痛,腦腫瘤或出血有一定療效。
偏方二
食材:菊花10g桑葉10g黃芩10g薄荷10g苦丁茶10g連翹20g夏枯草15g白茅根15g藁本10g白芷15g荷葉半張川芎6g僵蠶15g柴胡15g
用法:水煎服
功效:寧神靜氣,緩解疲勞,振奮精神
想要防止或者減輕腦痙攣,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1、飲食要吃清淡的蔬菜,煙酒少吃,禁止醉酒2、禁止涼水洗頭,禁止洗頭后吹空調3、注意保暖。慢慢調養(yǎng)一年半載即可痊愈。
腦膿腫是指化膿性的細菌感染引起的腦炎,也有少部分是真菌入侵導致的腦部疾病。此病多見于青壯年,不過并不排除其他年齡段的人也會發(fā)病。此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較高,并且有一定的潛伏期,因此一定要注意預防,對于頭部及五官的炎癥要尤其重視。
腦膿腫的病因
腦膿腫的病因是化膿性細菌感染引起的化膿性腦炎、慢性肉芽腫及腦膿腫包膜形成。
急性腦膜炎、腦炎期
化膿菌侵入腦實質后,病人表現(xiàn)明顯全身感染反應和急性局限性腦膜炎、腦炎的病理變化。腦炎中心部逐漸軟化、壞死,出現(xiàn)很多小液化區(qū),周圍腦組織水腫。病灶部位淺表時可有腦膜炎癥反應。
化膿期
腦炎軟化灶壞死、液化,融合形成膿腫,并逐漸增大。如融合的小膿腔有間隔,則成為多房性腦膿腫,周圍腦組織水腫。病人全身感染征象有所好轉和穩(wěn)定。
包膜形成期
一般經(jīng)1~2周,膿腫外圍的肉芽組織由纖維組織及神經(jīng)膠質細胞的增生而初步形成膿腫包膜,3~4周或更久膿腫包膜完全形成。包膜形成的快慢與致病菌種類和毒性及機體抵抗力與對抗菌素治療的反應有關。
癥狀體征
腦膿腫的臨床表現(xiàn)可分為4期。
1.起病期
約數(shù)天,有畏寒,發(fā)熱,頭痛,嘔吐及輕度腦膜刺激征等早期局限性腦炎或腦膜炎的表現(xiàn)。
2.潛伏期
持續(xù)10天至數(shù)周不等,多無明顯癥狀,或有不規(guī)則頭痛,低熱,以及嗜睡,抑郁,煩躁,少語等精神癥狀。
3.顯癥期
歷時長短不一,膿腫形成,出現(xiàn)各種癥狀。
中毒性癥狀
如發(fā)熱或體溫正常,或低于正常,食欲不振,全身無力等。
顱內壓增高癥狀
①頭痛劇烈,多持續(xù)性,常于夜間加劇,②嘔吐為噴射狀,與飲食無關,③意識障礙,如表情淡漠,嗜睡,甚至昏迷,④脈搏遲緩,與體溫不一致,⑤可出現(xiàn)視乳頭水腫,⑥其他:如打呵欠,頻繁的無意識動作(挖鼻,觸弄睪丸等),性格與行為改變等。
局灶性癥狀
局灶性癥狀出現(xiàn)可早可晚,亦可不明顯。
顳葉膿腫
①對側肢全偏癱,②對側中樞性面癱,③失語癥,④對側肢體強直性痙攣,同側瞳孔散大或出現(xiàn)對側錐體束征。
小腦膿腫
①中樞性眼震,②同側肢體肌張力減弱或消失,③共濟失調,如指鼻不準,錯指物位,輪替運動障礙,步態(tài)蹣跚等。
4.終期
常因腦疝形成或腦室炎,暴發(fā)彌漫性腦膜炎死亡。
如何預防
腦膿腫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仍較高,在抗生素應用前,死亡率高達60%~80%。20世紀40~70年代,由于抗生素的應用和治療方法的提高,死亡率降為25%~40%。CT應用后,死亡率降低不顯著,仍為15%~30%,這與本病(特別是血源性)早期難被發(fā)現(xiàn)有關。
當病人來就診時,膿腫已屬晚期。一般手術死亡率與術前病人意識情況有關,清醒者為10%~20%,昏迷者為60%~80%。在各類腦膿腫中,血源性膿腫的預后較其他為差,其中尤以胸源性與心源性為顯著。小兒的預后比成人差,抗藥菌株引起的膿腫較其他細菌引起者為差。另外,原發(fā)灶根除與否,也是關系著預后的一個因素。
各種療法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因此腦膿腫的處理應防重于治。防止和減少耳、鼻部慢性炎癥性疾病,盡早徹底治療耳、鼻部化膿性炎癥,以及胸腔和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對開放性顱腦損傷應及時徹底清創(chuàng),去除異物,是減少顱內膿腫的有效措施。
結語:腦膿腫是一種腦部被細菌或真菌感染之后引起的一種腦部炎癥,多發(fā)于青壯年,并且有一段時間的潛伏期。當然,其他年齡段的人也會發(fā)病。該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較高,因此,平時一定要注意對健康的重視,積極預防。
大腦對人們來說是很重要的,我們工作和學習都需要靠大腦進行思維,腦部出現(xiàn)問題的影響很大。腦溝腦裂增寬就是腦萎縮的意思,腦萎縮就會對記憶力以及智力產(chǎn)生影響,嚴重的還可能會引起癡呆的癥狀,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腦溝腦裂增寬加深都會給人們帶來什么影響?
腦溝腦裂增寬是腦萎縮的典型表現(xiàn)。腦萎縮是指由各種原因導致腦組織本身發(fā)生器質性病變而產(chǎn)生萎縮的一類神經(jīng)精神性疾病。腦萎縮包括小兒腦萎縮、成人腦萎縮。本病多發(fā)生于50歲以上,病程可達數(shù)年至數(shù)十年,男性多于女性,腦萎縮有彌漫性腦萎縮(包括皮層萎縮、小腦萎縮及皮層、小腦、腦干萎縮)及局限性腦萎縮(多見于局限性腦器質性病變后如外傷、血管病、顱內局限性感染等)。因其病因復雜,起病緩慢,不易被發(fā)覺,病程長,進展緩慢,而且可能逐漸加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及早發(fā)現(xiàn)、適當?shù)目刂撇∏閷M一步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腦溝腦裂的檢查結果表明,你的腦部器官有明顯的萎縮表現(xiàn),因此,你的大腦機能,嚴重的衰退,而且還會導致癡呆等智力功能的減退,那么在這種疾病出現(xiàn)之后,你會出現(xiàn)頭痛失眠已經(jīng)情緒抑郁等癥狀,因此建議你要注意好自己的身體保健工作,同時可以服用波立維藥物來預防腦梗腮的疾病,同時,你要改善自己的腦血液循環(huán),避免自己出現(xiàn),一些過大的疾病。
腦溝腦裂增寬是腦萎縮的典型表現(xiàn),從腦萎縮的臨床表現(xiàn)來分析,大致又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大腦機能衰退,二是癡呆等智能減退.大腦機能的衰退表現(xiàn)為頭暈,頭痛,失眠,記憶力差,手足發(fā)麻,情緒抑郁等;智能減退表現(xiàn)為認知及社會適應能力的障礙,如記憶力,理解力,判斷力,計算能力的減退,以至發(fā)生癡呆.
意見建議:腦萎縮是"老年性腦萎縮",是一種老年人腦子老化的表現(xiàn).關于治療和保養(yǎng),應注意下列幾方面: 1,注意自身保養(yǎng),如:生活有規(guī)律,注意合理飲食,適當鍛煉身體,避免吸煙,飲酒,少吃高脂肪飲食等. 2,服用抗血小板凝集劑,如:腸溶阿斯匹林,或拜阿斯匹林,或波力維,以預防腦梗塞再次發(fā)生.若有胃或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則改服潘生丁.3,有頭昏,頭暈,可應用點腦血管擴張藥,如復方通脈飲,銀杏葉片,丹參滴丸等,以改善腦血液循環(huán).
腦疝是常見的腦部疾病當中的一種,這種疾病給人們的健康造成的影響是非常的大的,所以大家必須要及時的進行治療,否則會嚴重危害到身體的健康。
簡單來說,就是腦腔內的正常的組織被病變部位擠壓,從正確的解剖學位置移位到了不正常的解剖學位置,由于大腦在人體中處于支配狀態(tài),所以腦內組織的功能受限將會引起嚴重的臨床癥狀,這就是腦疝。
根據(jù)腦疝出現(xiàn)的位置的不同,腦疝也分為好幾類,其中常見的三類有,小腦幕切跡疝((顳葉疝)、枕骨大孔疝(小腦扁桃體疝)、大腦鐮下疝(扣帶回疝)。腦疝的位置不同,所出現(xiàn)的臨床癥狀也有所不同。
腦疝是由急劇的顱內壓增高造成的,所以一旦確診之后,要盡快采取措施,降低顱內壓,緩解病情。腦疝基本上都要做開顱手術的,這樣才能徹底清除顱內的占位性病變,即使不能確診,也要采取姑息性手術,降低顱內壓。
注意事項:
對于腦內疾病,我們都要盡快做出處理,特別是顱內高壓造成的腦疝這種,病人很容易發(fā)生呼吸衰竭,生命體征紊亂,然后死亡。所以一定要迅速做出診斷,緊急處理,避免出現(xiàn)這種不可挽回的現(xiàn)象。
【概述】
大腦性癱瘓(Cerebnal palsy)又稱痙攣性癱瘓(Litter病),是指一組由于腦部疾患而引起的痙攣性癱瘓。往往病人還伴有智力發(fā)育障礙、共濟失調、語言困難以及其它方面的缺陷。外科手術僅能對少數(shù)病人有效果。而康復治療,包括物理治療、功能鍛煉以及語言、職業(yè)的訓練是主要的治療方法。腦性癱瘓在我國的發(fā)病率不詳,在美國為7/100000,英國為1.2~2.5%。
【診斷】
早期發(fā)現(xiàn)病嬰作出診斷是比較困難的,但又很重要,以便得到及早治療,應爭取在6月~1歲以內,作出診斷。首先要詳細詢問母親的妊娠史及分娩史。新生兒有無前鹵突出或肌肉抽搐的表現(xiàn),有無嚴重的黃疸。如果存在上述情況者,即使嬰兒能按期出院,各方面表現(xiàn)無異常,亦不能被看作肯定沒有問題。必須經(jīng)常隨訪至少18個月以上。如果發(fā)現(xiàn)嬰兒肢體僵硬或活動受限,換尿布時兩腿不能分開或肌張力減低或喪失,肢體動脈過度或不動,嬰兒發(fā)育延遲等,都必須懷疑到本病。
Illingroria)、協(xié)同不能(asynergia),及協(xié)同困難(dyssynergia),平衡感覺亦可發(fā)生紊亂。
(四)強直型 約占5%。是由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運動區(qū)廣泛的病變所致。一般常因缺氧及分娩時腦組織內少量而彌漫性出血所致。如果強直為持續(xù)性的,稱為鉛管型(lead-pipe);如果為斷續(xù)性的,稱齒輪型(cogwhell)。有時有角弓反張。
(五)震顫型 常見者為手指或足趾的伸屈運動,但也可以影響整個肢體甚至軀干。震顫的節(jié)律可快可慢,不自主運動的形成可粗可細,在做隨意活動時,震顫頻率可以增加。
(六)肌張力弛緩型 少見。病人的肌張力及肌力非常嚴重的低,病人說話音量極低。常僅見嘴唇的動作。
(七)混合型 過去認為混合型的腦癱多見,但事實上并不如此,本型約占5%。病人常兼有痙攣型、手足徐動型及運動失調型的表現(xiàn),但一般說來總有一種類型較為突出。
隨著病兒的發(fā)育,癱瘓的類型也可以有所變化,在2~4歲時,主要表現(xiàn)為痙攣型,但生長及成熟后,錐體外系傳導道的紊亂亦逐步表現(xiàn)出來,有手足徐動癥型的表現(xiàn)。這在制訂治療方案時應考慮到。
【預后】
由于腦組織病變不能修復代替,因而要完全治愈是不可能的。但即使僅為改善癥狀,也需要病人及護理訓練人員有極大的耐心。不少病人需要終身的特殊生活照顧。但也有少數(shù)人能獲得較大程度的改善,而能自理生活甚至做到自食其力。如能在1歲以內進行早期的功能訓練者(反射性爬行運動及反射性翻身運動),預后相對較佳。
一般估計,腦性癱瘓兒童的25%可以上普通小學,有25%則需要照顧終身,不能從事任何工作。尚有25%雖可勉強生活但無法接受教育,另25%需在特殊的學校進行功能鍛煉及職業(yè)訓練。有人長期隨訪了一批患兒,發(fā)現(xiàn)60%可以做有報酬的工作。矯行手術可以幫助患兒恢復部分功能。
兒童發(fā)育遲緩分為兩種不同的情況,一種是身體上發(fā)育遲緩,主要表現(xiàn)為身高、體重等因素達不到正常要求的身高體重,另外還有一種是腦發(fā)育遲緩,這種情況是危害非常嚴重的。其實所謂的腦發(fā)育遲緩就是小兒智障,它的出現(xiàn)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fā)展,代表著孩子的一生都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之所以會出現(xiàn)腦發(fā)育遲緩的情況,和母體有著重要的因素,有很多有先兆流產(chǎn)的女性在保胎成功之后,孩子都有腦發(fā)育遲緩的情況出現(xiàn),為了孩子的健康,希望各位女性朋友對于腦發(fā)育遲緩的相關知識有所了解。
腦發(fā)育遲緩癥狀
本病小兒出生后1~3個月內異常安靜、少哭或多動、多哭,4個月對母親無反應,6個月不會笑,12個月不會坐,18個月不會走和講話。患兒經(jīng)常張口、伸舌、流涎、磨牙,經(jīng)常出現(xiàn)無意識的表情、動作、尖叫或哭鬧,雙眼無神,不能有意識地注視事物,注意力不集中,對周圍事物反應差,語言明顯落后于同齡兒,還有運動、視力、聽力障礙。患兒頭部呈小頭或大頭畸形或腦積水。
腦發(fā)育遲緩預防
腦發(fā)育遲緩綜合征是造成殘廢的最大一組疾病,一旦導致腦組織嚴重損害,治療極為困難,故早期預防極為重要。做到不要近親婚配;懷孕年齡不可過大或過小;對有精神病家族史或男女一方為腦發(fā)育遲緩綜合征者,盡可能節(jié)育;對孕婦要做好產(chǎn)前檢查和孕期保健,預防感染,酌情處理慢性疾病;預防可能影響腦發(fā)育的產(chǎn)前、產(chǎn)時及產(chǎn)后的各種不良因素。
對于腦發(fā)育遲緩的癥狀和預防方法,本文都做出了介紹,如果說您想要自己生下來的寶寶可以健康的話,最好是可以在妊娠期間做羊水穿刺的檢查,來進行腦發(fā)育遲緩的排查。在懷孕期間需要對于某些病毒進行預防,避免胎兒腦發(fā)育遲緩的情況發(fā)生。
腦部有淤血,也就是腦淤血,這主要是指非外傷性的腦實質出血的癥狀,這對于患者的危害是比較大的,常常會形成繼發(fā)性的腦室內蜂蛛網(wǎng)膜下腔積血的現(xiàn)象,患者會出現(xiàn)嘔吐惡心,嚴重的會出現(xiàn)意識障礙,這也是造成偏癱癱瘓的一個重要的原因,也被稱為血性腦卒中。死亡率和致殘率都挺高。
病因
1.冬秋季比夏季好發(fā),這是因為冬天天氣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而夏季天氣轉熱、血管擴張、血壓下降的緣故。但是夏季中暑,出汗增多也會促發(fā)腦出血。2.情緒激動會使血壓突然升高,引起腦出血。3.過度疲勞和用力過猛引起血壓升高,成為腦出血后遺癥的誘因。4.過飽進餐和進食過分油膩的食物能使血液中的脂質增多,血液循環(huán)加快,血壓突然上升,因而可導致腦出血。5.還有可能,醫(yī)生為了防止腦血栓給病人吃一種藥用來沖開血栓,但有極少人的血管會越?jīng)_血管越薄,所以可能造成腦淤血,如是這樣請及時做手術。
治療
治療原則為安靜臥床、脫水降顱壓、調整血壓、防治繼續(xù)出血、加強護理防治并發(fā)癥,以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殘疾率和減少復發(fā)。1.一般應臥床休息2~4周,保持安靜,避免情緒激動和血壓升高。嚴密觀察體溫、脈搏、呼吸和血壓等生命體征,注意瞳孔變化和意識改變。2.保持呼吸道通暢,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吸入物。必要時及時行氣管插管或切開術;有意識障礙、消化道出血者:直禁食24~48小時,必要時應排空胃內容物。3.水、電解質平衡和營養(yǎng),每日入液量可按尿量+500ml計算,如有高熱、多汗、嘔吐,維持中心靜脈壓5~12mmHg或肺楔壓在10~14mmHg水平。注意防止低鈉血癥,以免加重腦水腫。每日補鈉、補鉀、糖類、補充熱量。4.調整血糖,血糖過高或過低者,應及時糾正,維持血糖水平在6~9mmol/L之間。5.明顯頭痛、過度煩躁不安者,可酌情適當給予鎮(zhèn)靜止痛劑;便秘者可選用緩瀉劑。6.降低顱內壓,腦出血后腦水腫約在48小時達到高峰,維持3~5天后逐漸消退,可持續(xù)2~3周或更長。腦水腫可使顱內壓增高,并致腦疝形成,是影響腦出血死亡率及功能恢復的主要因素。積極控制腦水腫、降低顱內壓是腦出血急性期治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7.一般來說,病情危重致顱內壓過高,內科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時,應及時進行外科手術治療。8.康復治療,腦出血后,只要患者的生命體征平穩(wěn)、病情不再進展,宜盡早進行康復治療。早期分階段綜合康復治療對恢復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提高生活質量有益。
腦ct是檢查腦部疾病常見的一種方法,腦ct不能檢查腦供血不足,要想檢查腦控血不足,應該適用頸動脈彩超,另外要檢查動脈粥樣板塊。腦ct是腦部檢查的常見的方法,對于顱內的腫瘤,對于腦血管的病變都有很好的檢查的作用,另外對于腦部的寄生蟲,腦部的退行性病變,都有很好的檢查的效果。
腦ct能查什么病
腦ct檢查是常見的腦補檢查項目,作為一種先進的腦補檢查設備,鬧CT對疾病的診治,病情治療效果進展評估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腦CT在疾病診斷方面,對顱內腫瘤、腦血管病、顱腦損傷、顱內炎性病變、腦寄生蟲病、腦退行性病變等在類的具體疾病都有著非常好的診斷效果。
腦CT的檢查同時還能是疾病治療效果反應,特備是通過內部血腫的大小、形態(tài)、范圍、數(shù)目及其鄰近腦組織壓迫的觀察,對后遺癥和治療效果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腦供血不足檢查
可行腦電圖,腦CTA或MRA,經(jīng)顱多普勒超聲檢查。
鑒別診斷
1.局灶性運動性癲癇
應與頸內動脈型TIA發(fā)作鑒別局灶性運動性癲癇多數(shù)為腦部器質性病變,年輕人多見,多為一側肢體或身體某部位的一系列重復抽搐動作大多見于一側口角眼瞼、手指或足趾,也可涉及一側面部或一個肢體的遠端。較嚴重的發(fā)作后發(fā)作部位可能遺留下暫時性受累肌肉的癱瘓即Todd麻痹局部抽搐偶然持續(xù)數(shù)小時數(shù)天,甚至數(shù)周則成持續(xù)性部分性癲癇。追問病史有癲癇發(fā)作病史,腦CT掃描或MRI可發(fā)現(xiàn)腦內病灶,腦電圖檢查有癲癇電波。抗癲癇藥可控制發(fā)作,可作鑒別而頸內動脈型TIA發(fā)作腦電圖檢查正常。2.內耳眩暈癥
應和椎-基底動脈TIA鑒別,其共同點是均有眩暈,但TIA老年人多見,內耳眩暈癥多見于中、青年,伴有耳鳴,內耳眩暈癥發(fā)作持續(xù)時間長可以達到數(shù)天之后逐漸緩解,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沒有定位體征,尤其是沒有腦干定位體征,給予甘露醇及對癥治療有效。3.暈厥發(fā)作
暈厥發(fā)作多見于年輕女性,是指突然發(fā)生的短暫性意識喪失狀態(tài)。是暫時性的廣泛性腦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短暫性意識喪失,常由軀體因素引起,如低血糖、堿中毒以及腦組織本身損傷所致,也可繼發(fā)于腦的血液循環(huán)障礙,其臨床特點是急性起病、短暫性意識喪失。患者常在暈厥發(fā)作前約1分鐘出現(xiàn)前驅癥狀表現(xiàn)為全身不適感、視力模糊、耳鳴、惡心、面色蒼白、出冷汗、四肢無力,隨之很快發(fā)生暈厥。暈厥發(fā)作時,隨意運動和感覺喪失,有時呼吸暫停、心率減慢甚至心臟停搏,此時難以觸及橈動脈、頸動脈的搏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