糙葉水苧麻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忍饑者長壽,耐寒者體健。”社會發(fā)展,人們越來越接受養(yǎng)生的理念,沒有好的身體,萬事事皆休。中醫(yī)養(yǎng)生這方面的知識您掌握多少呢?請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糙葉水苧麻的功效與作用》,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不但對于各種食物都非常的了解,藥品也是人們?nèi)粘I钪薪佑|很多的,其中糙葉水苧麻就是一種比較常出現(xiàn)的中藥材,鑒于還是有很多人對于糙葉水苧麻不怎么了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詳細的看一下。
【來源】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糙葉水苧麻的莖葉或根。
【原形態(tài)】灌木或亞灌木,高可達4m。小枝被短糙伏毛。葉通常對生,有時上部葉互生,紙質(zhì);葉柄長2-3cm,有毛或無毛;葉片卵形或?qū)捖研?,長5-10cm,寬3.5-6cm,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圓形或微心形,邊緣密生牙齒,基出脈3條,表面粗糙,脈常下陷,背面脈隆起如網(wǎng)狀,兩面被短糙伏毛;托葉線狀披針形,早落。花單性,雌雄同株或異株,穗狀花序單生于葉腋,團傘花序互相分開,與葉片等長或較長,單一或分枝;雄花直徑約2mm,花被片4,雄蕊4;雌花簇球形,直徑約2.5mm,花被管狀,外被短糙伏毛,柱頭絲形。瘦果細小,扁而具角,宿存花被生短糙伏毛,宿存花柱絲形?;ㄆ?月,果期11-12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0m左右的山坡林下。
【性味】辛、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解毒;療瘡。主風濕痹痛;瘡毒;燒燙傷;瘧疾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或煎水洗。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治風濕痛、瘡毒;根用于瘧疾。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糙葉水苧麻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大家服用時能按照醫(yī)囑,同時要注意鍛煉身體,增強自身抵抗力。
ys630.coM延伸閱讀
中藥材是很常見的,而且中藥材的種類還比較多,在功效也是有著一些區(qū)別,因此選擇之前,需要進行很好的了解,那么你了解水苧麻這種藥材嗎?
【別名】山麻、水麻、懸鈴木葉、掌葉麻、大水麻、水禾麻、馬鞭麻、龜尾麻、藪苧麻、芙蓉麻
【來源】蕁麻科 水苧麻 Boehmeria platanifolia (Maxim.)Franch. et Sav.,以 根、全株 入藥。
【生境分布】江西、廣西、貴州、云南。
【性味】淡,溫。
【功能主治】解表,生肌。主治頭風及發(fā)燒;外用治跌打損傷,痔瘡。
【用法用量】配方用,水煎服。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或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始載于《中國經(jīng)濟植物志》。
對于水苧麻的藥用價值大家應(yīng)該都了解了吧,在平時食用的時候也能夠更有針對性了,更合理的用藥才能夠更好的治療一些常見的疾病。
不知道大家對海島苧麻葉是否熟悉,對它的功效作用是否了解,下面我們就來仔細分析一下海島苧麻葉的價值和食用方法等。
【來源】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海島苧麻的葉。
【原形態(tài)】多年生直立草本。葉對生;葉柄長達6cm;葉片狹卵形、寬披針形或披針形,長8-21cm,寬2.5-8cm,兩面有稀疏伏毛或近無毛。圓錐花序有10條分枝;雌雄同株或異株,被稀疏伏毛;退化雄蕊先端無短尖頭,雄花的花被4,橢圓形,下部合生,雄蕊4;雌花的花被橢圓形,頂端有2小齒,果期呈菱形或狹倒披針形。瘦果近球形,光滑。花期7-8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疏灌叢中。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面的介紹才發(fā)現(xiàn),原來海島苧麻葉的藥理作用這么多,而且對于一些疾病也都有不錯的效果。其實我們的生活周圍可能有很多的“寶物”,只是很多時候我們沒有一顆善于發(fā)現(xiàn)的心。
糙葉五加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藥材,它是一個能夠制作藥膳,同時能夠制作藥品,而且糙葉五加的使用方法也比較廣泛,在選擇時也可以放心進行,接下來大家一起來看一下。
【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糙葉五加的根皮。
【原形態(tài)】灌木,高1-3m。枝疏生下曲粗齒;小枝密生短柔毛,后毛漸脫落。葉有小葉5,稀3;葉柄長4-7cm,密生粗短毛;小葉片紙質(zhì),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稀倒卵形,長8-12cm,寬3-5cm,先端尖或漸尖,基部狹楔形,上面深綠以,粗糙,下面灰綠以,脈上有短柔毛,邊緣僅中部以上有細鋸齒,側(cè)脈6-8對,兩面明顯隆起;小葉柄長3-6mm,有粗短毛,有時幾無小葉柄。傘形花序數(shù)個組成短圓錐花序,直徑1.5-2.5cm,有花多數(shù);總花梗粗壯,有粗短毛,后毛漸脫落;花梗無毛或疏生短柔毛;萼無毛或疏生短柔毛,邊緣近全緣;花瓣5,長卵形,開花時反曲;雄蕊5;子房5室,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狀。果實橢圓球形,有5淺棱,黑色,花柱宿存。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0-3200m的林緣或灌叢中。
【性味】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祛風利濕;活血舒筋;理氣止痛。主風濕痹痛;拘攣麻木;筋骨痞軟;水腫;跌打損傷;疝氣腹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或泡酒。
【注意】陰虛火旺者禁服。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關(guān)于糙葉五加的藥用價值的一個簡單的介紹,對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大多數(shù)人來說利用糙葉五加治療疾病,可以不用擔心副作用。所以糙葉五加治療疾病就是一種效果好且實在的治療方法,因此在臨床中也得到了一個很廣泛的利用。
中藥材在治療某些疾病上有著很好的效果,雖然見效稍慢,但對人體無副作用,還是受到人們的推崇。不過在選擇的時候,需要注意對它的使用方法等,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野苧麻這種藥材。
【別名】野麻、大接骨、八楞麻、雙合合、老母豬掛面、牛鼻子樹
【來源】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束序苧麻的全株。
【原形態(tài)】灌木,高1-3m。小枝疏或密被短伏毛;芽卵形或狹卵形,長2-5mm,鱗片三角狀卵形。葉對生,葉柄長2-10mm;葉片狹卵形或橢圓形,長5-15cm,寬2-8cm,先端短漸尖或急尖,基部淺心形或圓形,邊緣具小牙齒,兩面疏被短伏毛;基出脈3條。穗狀花序2-4條,生于葉腋,枝頂部的花序單生葉腋;花單性。團傘花序,密集,互相鄰接;苞片卵形或橢圓形,宿存。雄花花被片4,橢圓形,合生至中部;雌花花被紡錘形,先端有3個小齒,外面被柔毛。瘦果略作紡錘形,宿存花被片外被短糙伏毛。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0m左右的山地陽坡灌叢中或疏林中。
【性味】淡;性平
【功能主治】清熱除濕;祛風止癢;活血調(diào)經(jīng)。主腹痛;泄瀉;風濕痹痛;濕疹;皮膚瘙癢;經(jīng)閉;痞塊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的內(nèi)容就是對于中藥野苧麻的介紹,希望能夠給大家一定的幫助。生活中還存在著很多的類似野苧麻的藥材。我們在食用野苧麻等中藥的時候需要遵從醫(yī)生的囑咐,不可盲目的食用。
苧麻的簡介
苧麻(學名:Boehmeria nivea (L.) Gaudich.)蕁麻科苧麻屬亞灌木或灌木植物。原產(chǎn)于中國西南地區(qū)。新石器時代長江中下游一些地方就已有種植。考古出土年代最早的是浙江錢山漾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苧麻布和細麻繩,距今已有4700余年。中國是苧麻品種變異類型和苧麻屬野生種較多的國家,中國苧麻栽培歷史最悠久,距今已4700年以上。苧麻較適應(yīng)溫帶和亞熱帶氣候。苧麻葉是蛋白質(zhì)含量較高、營養(yǎng)豐富的飼料。麻根含有“苧麻酸”的藥用成份,有補陰、安胎、治產(chǎn)前產(chǎn)后心煩,以及治疔瘡等作用。
苧麻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zhì)
苧麻葉中含蕓香甙(rutin),野漆樹甙(rhoifolin); 新鮮苧麻葉中含葉黃素(lutein),α和β-胡蘿卜素(αandβ-carotene);干燥的苧麻葉中含葉黃素,β-胡蘿卜素,谷氨酸。
2、功效作用
2.1、涼血止血;散瘀消腫;解毒。主咯血;吐血;血淋;尿血;月經(jīng)過多;外傷出血;跌仆腫痛;脫肛不收;丹毒;瘡腫;乳癰;濕疹;蛇蟲咬傷。
2.2、內(nèi)服:煎湯,0.5~1兩;研末或搗汁。外用:適量,研末摻;或鮮品搗敷。
3、臨床應(yīng)用
3.1、治諸傷瘀血不散:野苧葉(五至六月收)、蘇葉,擂爛敷金瘡上。 如瘀血在腹內(nèi),水絞汁服。秋冬用干葉亦可。(《永類鈐方》) 。
3.2、治金瘡折損:苧麻葉(五月收取),和石灰搗作團,曬干,研末敷之。(《綱目》) 。
3.3、治外傷出血:苧麻葉、地衣毛,曬干研粉外用。(《單方驗方調(diào)查資料選編》)。
3.4、治乳癰初起:苧麻鮮葉,韭菜根、橘葉同酒糟搗爛,敷患處。(《福建中草藥》)。
3.5、咳嗽痰哮。用苧麻根(煅,存性)研細,取生豆腐蘸藥三、五錢吃下。如無效,可用肥豬肉二、三片蘸藥吃,有效。
3.6、小便不通。用苧麻根、蛤粉各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服,新汲水送下。
3.7、小便血淋。用苧麻根煎湯多服。亦治其他淋病。
3.8、妊娠胎動(妊婦忽下黃色惡汁,狀錄膠,或如小豆汁,腹痛難忍)。用苧麻根(去黑皮、切細)二升、銀一塊,加水九升煮成四升。每次取出一升,現(xiàn)酒半升煎成一升。分作二次服下。不用銀亦可。
3.9、肛門腫痛。用生苧麻根搗爛,令病人坐藥上。
3.10、脫肛不收。用苧麻根搗爛,煎湯熏洗。
3.11、背癰初起。用苧麻根熟搗敷上,一天換藥幾次,腫消即愈。
3.12、丹毒。用苧麻根煮成濃汁,一天洗三次。
3.13、刀傷折損。夏日收取苧麻葉,和石灰搗作團,曬干收存。臨用時研成末敷傷處,即血止止,并且容易結(jié)痂。
苧麻的市場信息
1、苧麻的價格
苧麻的價格大約10元/500克。
2、苧麻的選購方法
根為利尿解熱藥,并有安胎作用;葉為止血劑,治創(chuàng)傷出血;根、葉并用治急性淋濁、尿道炎出血等癥。嫩葉可養(yǎng)蠶,作飼料。種子可榨油,供制肥皂和食用。
3、苧麻的保存方法
可擱置在陰涼通風處,置干燥處。
隨著現(xiàn)代人生活壓力加大,養(yǎng)生保健的方法也是層出不窮,但是最受人歡迎的還是中國傳統(tǒng)的老中醫(yī),還有經(jīng)過上千年檢驗的中藥。比如說糙葉千里光,那么糙葉千里光究竟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下。
【英文名】all-grass of Roughleaf Groundsel
【別名】毛葉紅桿草
【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糙葉千里光的根。
【原形態(tài)】糙地千里光 多年生草本,高50-90cm。根狀莖木質(zhì)塊狀。莖直立,單生或2-3簇生,常從基部起分枝,下部木質(zhì),無毛或稍被綿毛?;亢拖虏咳~在花期枯萎具凋落;中部葉較密集,多數(shù),無柄,披針形至線形,長5-10,pam 0。3-1cm,先端尖,基產(chǎn)楔形,無耳,邊緣反卷,有一明顯疏軟骨質(zhì)細齒或近全緣,上面具疏糙毛或近無毛,下面及邊緣具短硬毛或糙毛,羽狀脈,側(cè)脈6-7對,上面不明顯,下面中脈稍凸起,側(cè)脈開展;上部葉較小,線形。頭關(guān)花序,排列成頂生和腋生圓錐狀聚傘花序;分枝直立或開燕尾服,梗細長,有細尖苞葉;花序梗長1-2.5cm,多少被蛛絲狀毛;具苞片和1-10線狀鉆形小苞片;總苞釧狀或陀螺狀,長7-9mm,總苞片1層,約13個,披針形,寬1-1.5mm,背面被微綿毛或近無毛,邊緣狹膜質(zhì),先先尖,基部有多數(shù)條形苞葉;舌狀花約10余個,黃色,長圓形;筒狀花多數(shù)。瘦果,圓柱形,長2.5-3mm,被柔毛;冠毛白色,長約5mm。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草地。
【化學成份】全草含氫醌(hydroquinone),對-羥基苯乙酸(p-hydroxyphenylacetic acid),熊果酚甙(arbutin)。
【性味】味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清熱利咽。主扁桃體炎;喉炎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云南玉溪中草藥》:治喉炎、扁桃體炎、胃痛腹脹。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述內(nèi)容的介紹,可以了解到糙葉千里光在一些疾病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藥糙葉千里光的食用也要根據(jù)各自的身體狀況決定,切記不要盲目用藥。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不但對于各種食物都非常的了解,藥品也是人們?nèi)粘I钪薪佑|很多的,其中糙葉樹皮就是一種比較常出現(xiàn)的中藥材,鑒于還是有很多人對于糙葉樹皮不怎么了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詳細的看一下。
【來源】藥材基源:為榆科植物糙葉樹的根皮、樹皮。
【原形態(tài)】落葉喬木,高可達20m。樹皮黃褐色,有灰斑與皺紋,老時縱裂;幼枝被貼生的毛。葉互生;葉柄長7-13mm,被貼生的毛;托葉線形;葉片卵形或狹卵形,長5-13cm,寬3-6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葉緣基部以上有單鋸齒,兩面均有糙伏毛,基部葉脈3條,側(cè)脈先端直達鋸齒緣。雌雄同株;雄花成聚傘狀,傘房花序生于新枝基部的葉腋;雌花單生于新枝上部的葉腋,有梗;花被5裂,宿存;雄蕊與花被片同數(shù);子房被毛,1室,柱頭2。核果近球形或卵球形,直徑約8-10mm,被平伏硬毛;果柄較葉柄短?;ㄆ?-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路旁、河邊,常與樸樹、櫟樹等混生。
【性狀】性狀鑒別 樹皮呈槽狀。表面黃褐色,有灰色斑及皺紋,老樹干皮可見縱裂紋;內(nèi)面黃白色,纖維性較強。氣微,味淡。
【功能主治】。主腰肌勞損疼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20g。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糙葉樹皮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大家服用時能按照醫(yī)囑,同時要注意鍛煉身體,增強自身抵抗力。
很多人對木苧麻并不很清楚,所以在對木苧麻選擇的時候,需要進行了解,使得在食用它的時候可以放心,有利于疾病治療。
【別名】粗糠殼、蝦公須、山水柳、水柳黃、水柳仔
【來源】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密花苧麻的葉。
【原形態(tài)】直立灌木,高1.5-4.5m。小枝密被短伏毛,近方形,有淺縱溝。葉對生;葉柄長0.6-2.5cm,托葉鉆形;葉片厚紙質(zhì),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長5-19cm,寬1.2-3.5cm,先端長漸尖或尾尖,基部鈍、圓形或不明顯心形,邊緣自基部之上有小鈍牙齒,上面有稍密的短伏毛。穗狀花序通常雌雄異株,有時枝上部的雌性,單生葉腋,雌穗狀花序長4-12cm;其下者為雄性,常2條腋生。雄花花被片4,下部合生,雄蕊4。雌花花被片紡錘形或倒披針形,先端漸狹,較短,長1-1.5mm,柱頭長達1mm,瘦果周圍具翅?;ㄆ?-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丘陵及山谷林中、灌叢或溪邊。
【功能主治】祛風止癢;消腫。主皮膚瘙癢;創(chuàng)傷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上面是關(guān)于木苧麻的一個簡單的介紹,通過這些我們可以了解到木苧麻中含有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元素,對于治療和預防一些疾病都有很大的功效。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在有關(guān)人士的指導下食用。
苧麻梗這種中藥材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苧麻梗作為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
【來源】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苧麻的莖或帶葉嫩莖。
【原形態(tài)】多年生半灌木,高1-2m。莖直立,圓柱形,多分枝,青褐色,密生粗長毛。葉互生;葉柄長2-11cm;托葉2,分離,早落;葉片寬卵形或卵形,長7-15cm,寬6-12cm,先端漸尖或近尾狀,基部寬楔形或截形,邊緣密生齒牙,上面綠色,粗糙,并散生疏毛,下面密生交織的白色柔毛,基出脈3條。花單性,雌雄通常同株;花序呈圓錐狀,腋生,長5-10cm,雄花序通常位于雌花序之下;雄花小,無花梗,黃白色,花被片4,雄蕊4,有退化雌蕊;雌花淡綠色,簇球形,直徑約2mm,花被管狀,宿存,花柱1。瘦果小,橢圓形,密生短毛,為宿存花被包裹,內(nèi)有種子1顆。花期9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在我國河南、山東及陜西以南各地廣為栽培,也有野生。
【性狀】性狀鑒別 莖圓柱形,有粗毛,體較輕而韌,皮易縱向撕裂,韌性足,斷面淡黃色,中央為髓;葉對生,葉片多皺縮或破碎,棱綠色,完整者展平后為寬卵形,長達15cm以上,寬5-10cm,先端漸尖,基部近圓形或?qū)捫ㄐ?,邊緣有粗齒?;雒}3條,葉背微隆起,兩面均有毛。葉柄較長,長達7cm。氣微,味微辛、微苦。
【性味】甘;微寒
【功能主治】散瘀;解毒。主金瘡折損;痘瘡;癰腫;丹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或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說了這么多,可以看到苧麻梗的作用還是很多的。還可以利用它來入藥治病。對于這些,大家不妨多了解一些,會對生活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