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乃長壽之伴侶,健康是長壽的朋友?!鄙鐣陌l(fā)展,人們對養(yǎng)生越來越看重,不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好比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對于中醫(yī)養(yǎng)生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識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白芍的功效與作用”,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中藥白芍的功效與作用是非常大的,我們生活中可以常見到白芍,利用白芍的藥性和食療性,將給我們養(yǎng)生保健帶來很多預想不到的收獲,下面我們看看中藥白芍。
【英文名】RADIX pAEONIAE ALBA
【別名】芍藥
【來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 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的干燥 根 。夏、秋二季采挖,洗凈,除去頭尾及細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曬干。
【性狀】本品呈圓柱形,平直或稍彎曲,兩端平截,長5~18cm,直徑1~2.5cm。表面類白色或淡紅棕色,光潔或有縱皺紋及細根痕,偶有殘存的棕褐色外皮。質(zhì)堅實,不易折斷,斷面較平坦,類白色或微帶棕紅色,形成層環(huán)明顯,射線放射狀。氣微,味
【鑒別】(1) 本品粉末黃白色。糊化淀粉團塊甚多。草酸鈣簇晶直徑11~35μm,存在于薄壁細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個細胞中含數(shù)個簇晶。具緣紋孔及網(wǎng)紋導管直徑20~65μm。 纖維長梭形,直徑15~40μm,壁厚,微木化,具大的圓形紋孔。
【炮制】 炒白芍 :取凈白芍片,鍋內(nèi)炒至微黃色。
【性味】苦、酸,微寒。
【歸經(jīng)】歸肝、脾經(jīng)。
【功能主治】平肝止痛,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斂陰止汗。用于頭痛眩暈,脅痛,腹痛,四肢攣痛,血虛萎黃,月經(jīng)不調(diào),自汗,盜汗。
【用法用量】6~15g。
【注意】不宜與藜蘆同用。
【摘錄】《中國藥典》
【出處】《本草經(jīng)集注》
對于白芍的藥用價值大家應該知道了,我們平時應該多關注這方面的信息,這樣就可以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有所準備,不至于驚慌失措。
Ys630.com相關知識
在用到一些特殊藥物的時候,大家都會對藥物的生長環(huán)境,以及由來非常的好奇,其中對于它的功效也是非常想要知道的,所以大家需要了解一下白芍中的價值,這樣既能在使用的過程中不會迷茫,也不用擔心使用的量太多,對身體會造成害處。
白芍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50~80cm。葉互生,有長柄;莖下部葉為2回三出羽狀復葉,枝端為單葉;小葉狹卵形、披針形或橢圓形,邊緣具軟骨質(zhì)小齒。花頂生并腋生;萼片4,微紫紅色;花瓣6~9,白色、粉紅色或紫紅色;雄蕊多數(shù);心皮4~5,無毛或密被白毛,骨突果卵形,先端外彎成鉤狀?;ㄆ?月,果期8~9月。
生白芍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養(yǎng)血斂陰,柔肝止痛,平肝陽。平肝止痛,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斂陰止汗。用于頭痛眩暈、脅痛、腹痛、四肢攣痛、血虛萎黃、月經(jīng)不調(diào)、自汗、盜汗。
生白芍的功效與作用
白芍的作用
1、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 擴張冠狀動脈,降低血壓 (d-兒茶精和沒食子酸乙酯 有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2、護肝作用 對四氯化碳、黃曲霉毒素B1、D-半乳糖胺
所致肝損傷有明顯保護作用
3、解痙作用 對腸管和在位胃運動有抑制作用,顯著對抗催產(chǎn)素引起的子宮收縮
4、鎮(zhèn)痛作用 能抑制小鼠扭體、嘶叫、熱板反應,對嗎啡抑制扭體反應有協(xié)同作用,并能對抗戊四唑所致驚厥。
白芍性寒,虛寒性腹痛泄瀉者忌食;小兒出麻疹期間忌食;服用中藥藜蘆者忌食。
在著名方劑調(diào)和營衛(wèi)、解表退熱的桂枝湯中,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的四物湯中,疏肝和胃的四逆散、逍遙散中,調(diào)和肝脾的痛瀉要方中,清肝瀉火的大柴胡湯中,治療歷節(jié)痹痛的桂枝芍藥知母湯中,白芍均是重要的配伍藥。
白芍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是包含了一些大家比較熟悉的中藥材,是藥食同源的純天然配方,下面我們就去看看相關的介紹吧。
【處方】白芍藥、炙甘草、蓮肉、山藥、扁豆、龍眼肉、青黛、麥冬。
【功能主治】調(diào)脾胃,平肝木。主麻后元氣不復,脾胃虛弱,羸瘦,身無潮熱者。
【用法用量】合3-4劑,水煎服。
【摘錄】《麻科活人》卷四
【處方】白芍(酒炒)1錢,苡仁(炒)1錢,鉤藤1錢,茯苓1錢,澤瀉5分,桂心5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臍腫如吹,驚悸多啼。
【用法用量】生姜為引,水煎服。
【摘錄】《梅氏驗方新編》卷七
【處方】白芍、棗仁、烏梅。
【功能主治】肝虛自汗。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七
知道了白芍湯主要治療那些疾病之后,也可以了解一下白芍湯的禁忌等,以免給身體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
今天來給大家介紹一個對人體非常有好處的偏方黃連白芍。黃連白芍是由生活中幾種常見的食材制作而成的,那么到底是哪幾種食材呢,它又有哪些功效和作用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黃連白芍
【來源】
【原料】黃連、白芍。藥量比例為1:3。
【制法】水煎服,隔日1劑,每日服1次,連服3劑為1療程。1歲以內(nèi),每劑用黃連1克,白芍3克;1~3歲者,服2倍量;3~6歲者,服3部量;6歲以上者服4倍量。
【用法】
【功效】據(jù)報道,應用本方治療小兒口瘡123例,大多在1~2個療程內(nèi)見效或臨床治治愈;經(jīng)3個療程治愈者,都是病史在3~5年以上共16例。治愈后有7例復發(fā),繼續(xù)用藥仍有效。
通過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偏方可以說是飲食中重要的一部分,對保持身體的健康的確有很多很多的好處,當然了做法也是有很多講究的,只有科學做湯才能讓湯發(fā)揮出更大的養(yǎng)生功效。
白芍干燥根呈圓柱形,粗細均勻而平直,長10~20厘米,直徑1~1.8厘米。表面淡紅棕色或粉白色,平坦,或有明顯的縱皺及須根痕,栓皮未除盡處有棕褐色斑痕,偶見橫向皮孔。質(zhì)堅實而重,不易折斷。斷面灰白色或微帶棕色,木部放射線呈菊花心狀。氣無,味微苦而酸。以根粗長、勻直、質(zhì)堅實、粉性足、表面潔凈者為佳。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有很多,分別來看一下。
白芍的功效:
養(yǎng)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fā)熱,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帶下。 宜:血虛陰虛之人胸腹脅肋疼痛,肝區(qū)痛,膽囊炎膽結石疼痛者宜食;瀉痢腹痛,婦女行經(jīng)腹痛者宜食;自汗易汗盜汗者宜食;腓腸肌痙攣,四肢拘攣疼痛,不安腿綜合癥患者宜食;同甘草配合用可以緩解各種胸腹及四肢疼痛。 忌:白芍性寒,虛寒性腹痛泄瀉者忌食;小兒出麻疹期間忌食;服用中藥藜蘆者忌食。
白芍的作用:
1、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 擴張冠狀動脈,降低血壓 (d-兒茶精和沒食子酸乙酯 有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2、護肝作用 對四氯化碳、黃曲霉毒素B1、D-半乳糖胺 所致肝損傷有明顯保護作用
3、解痙作用 對腸管和在位胃運動有抑制作用,顯著對抗催產(chǎn)素引起的子宮收縮
4、鎮(zhèn)痛作用 能抑制小鼠扭體、嘶叫、熱板反應,對嗎啡抑制扭體反應有協(xié)同作用,并能對抗戊四唑所致驚厥。
關于白芍,也許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都不是太了解清楚,白芍其實是藥用價值十分高的一種中草藥藥材,在我們的平時生活當中很有可能很少會見到這一藥材,以至于對于白芍的了解的人也是寥寥無幾,更別說白芍的作用和功效了,那么,到底白芍作用與功效是什么呢?下面我們就一塊來了解一下吧。
苦、酸,微寒。入肝經(jīng)。養(yǎng)血斂陰,柔肝止痛,平肝陽。
1.用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行腹痛,崩漏,以及自汗、盜汗等癥。
白芍能養(yǎng)血斂陰,治婦科疾患,常與當歸、熟地黃、川芎等藥配合應用。本品如與桂枝同用,能協(xié)調(diào)營衛(wèi),用以治療外感風寒、表虛自汗而惡風;與龍骨、牡蠣、浮小麥等藥同用,可斂陰潛陽,用治陰虛陽浮所致的自汗、盜汗等癥。
2.用于肝氣不和所致的脅痛、腹痛,以及手足拘攣疼痛等癥。
白芍功能養(yǎng)血而柔肝,緩急而止痛,故可用于肝氣不和所致的胸脅疼痛、腹痛及手足拘攣等癥。治脅痛,常與柴胡、枳殼等同用;治腹痛及手足拘攣,常與甘草配伍;如治痢疾腹痛,可與黃連、木香等同用。
3.用于肝陽亢盛所引起的頭痛、眩暈。
白芍生用,能斂陰而平抑肝陽,故可用于肝陽亢盛的頭痛、眩暈等癥,常與桑葉、菊花、鉤藤、白蒺藜等同用。
4.美容養(yǎng)血
在中醫(yī)理論中,白芍有養(yǎng)血的作用,可以治療面色萎黃、面部色斑、無光澤
經(jīng)過上面專家關于白芍作用與功效是什么這個問題的詳細講述之后,想必現(xiàn)在大家已經(jīng)深入的了解到白芍在醫(yī)用上具備很好的醫(yī)治疾病的效果,在美容上也具備很好的美容護膚的效果,是一種藥用價值和美容護膚效果很高的中草藥材。
中藥是目前毒副作用最少的藥物,黃連白芍湯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中藥方劑,那么它主治哪些病?注意事項有哪些?用量及成分需要多少?接下來就為大家一一解答。
【處方】黃連6克 黃芩6克 半夏9克 枳實4.5克 白芍藥9克 姜汁25毫升(沖)
【功能主治】辛開苦降,兩和肝胃。治太陰脾瘧,寒起四末,不渴多嘔,熱聚心胸。
【用法用量】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溫服。
【備注】脾主四肢,寒起四肢而不渴,故知其為脾瘧。熱聚心胸而多嘔,中土病而肝木來乘,故方以兩和肝胃為主。此偏于熱甚,故清熱之品重,而以芍藥收脾陰也。
【摘錄】《溫病條辨》卷二
有關黃連白芍湯的功效的問題就講解到這里,希望對您有幫助。雖然黃連白芍湯的價值非常高,但是我們在食用的時候也要注意用量,一定要謹慎服用。
白芍藥丸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已經(jīng)被許多的人所接受,那么如何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來服用白芍藥丸就成為了一門學問,今天就來教大家如何食用白芍藥丸。
【處方】當歸1兩,芍藥(白者)1兩,鹿茸1兩,熟地黃1兩。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勞淋,小腹疼痛,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本方原名白芍藥煎,與劑型不符,據(jù)《奇效良方》改。
【摘錄】《雞峰》卷十八
【處方】白芍藥1兩,川芎1兩,白術1兩,阿膠1兩,當歸1兩,干姜3分,人參3分。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氣血虛弱,沖任久虛,風冷客滯于內(nèi),以致懷孕不牢;或妊娠久不能產(chǎn),飲食進退,肢體倦怠,頭眩項強。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米飲送下。
【摘錄】《雞峰》卷十七
總得來說白芍藥丸就是一種對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療效的中藥制劑,因此在臨床的應用可以說是非常 廣泛的,因為采用的是純天然的中藥材制成,副作用很小,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大家想養(yǎng)生的話不妨通過一些中藥方劑來調(diào)節(jié),這樣既可以維持身心的健康,同時,又不會對身體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那么今天就來看一看白芍藥湯到底有哪些功效吧。
【處方】白芍藥1兩半(煨),澤瀉7錢,白術5錢,桂心2錢半,當歸1錢半,干姜2錢,甘草3錢(炙)。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小兒胃寒腹痛,至夜多啼。
【用法用量】每服2錢,用水1盞,煎至5分,空心服。
【摘錄】《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處方】白芍藥1兩半,澤瀉(去粗皮)7錢半,甘草3錢(炙),薄桂(去粗皮)1錢半。
【功能主治】冷疝腹痛,及誤汗誤下之壞證傷寒,并宜先服,次投對證之劑,胎寒腹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錢,水1盞,煎7分,空心溫服。
【摘錄】《活幼心書》卷下
白芍藥湯是一種可以幫助我們治療疾病的藥物,并且這種藥物沒有多少副作用。只要我們按照醫(yī)生的建議去使用,相信很快就可以幫助我們治好身體上的頑疾的。
人們對于健康越來越重視,中藥方劑吃的人也越來越多了,那么你知道白芍藥散是什么嗎?是不是很想多了解一些白芍藥散的相關知識呢?一起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處方】白芍藥30克 牡蠣30克(燒為粉)熟干地黃30克 桂心30克 干姜30克(炮裂,銼)鹿角膠30克(搗碎,炒令黃燥)烏賊魚骨30克 黃耆30克(銼)龍骨30克
【制法】上藥搗.細羅為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崩中,下血不止,淋瀝不絕,黃瘦虛損。
【用法用量】每于空腹時以溫酒調(diào)下3克。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
【處方】白芍藥半兩,白茯苓半兩,當歸半兩,白術半兩,陳皮半兩,香附子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癃疾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同煎至8分,去滓,食前溫下。
【摘錄】《雞峰》卷十二
【處方】白芍藥1兩,犀角末1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咯血,衄血。
【用法用量】每服1錢,新汲水下。以血止為度。
【摘錄】《普濟方》卷一八九引《肘后方》
【處方】白芍藥1兩,當歸1兩(銼,微炒),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黃芩1兩,白術1兩,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生干地黃4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虛損勞極,面色枯悴,或時唾血、吐血。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糯米粥飲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二十七
【處方】白芍藥1兩,桂心1兩,白術1兩,人參(去蘆頭)1兩,白茯苓1兩,五加皮1兩,干姜3分(炮裂,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傷寒虛損,小腹拘急,腰背強疼。夜夢失精,四肢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十四
【處方】白芍藥1兩,牡蠣1兩(燒為粉),熟干地黃1兩半,白芷3分,干姜3分(炮裂,銼),桂心1兩,烏賊魚骨1兩(炙黃),黃耆3分(銼),五色龍骨1兩半。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婦人漏下五色不止,淋瀝連年,黃瘦萎悴。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以溫酒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三
【處方】白芍藥2兩,干姜半兩。
【制法】上銼細,炒令黃色,為細散。
【功能主治】婦人帶下赤白,年月深久不愈,腹臍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錢,食前以粥飲下。
【摘錄】方出《圣惠》卷七十三,名見《衛(wèi)生寶鑒》卷十八
【處方】白芍藥1兩,牡蠣1兩(燒為粉),熟干地黃1兩,桂心1兩,干姜1兩(炮裂,銼),鹿角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烏賊魚骨1兩,黃耆1兩(銼),龍骨1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崩中,下血不止,淋瀝不絕,黃瘦虛損。
【用法用量】每服1錢,食前以溫酒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九
【處方】白芍藥1兩,牡蠣粉1兩,熟干地黃1兩,白術2兩,麒麟竭3兩,柏子仁2分,烏賊魚骨1兩(炙黃),桂心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黃耆1兩(銼),龍骨1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婦人崩中下血不斷,淋瀝連年不絕,黃瘦,虛勞盜汗,便濁走失,血少筋痿。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以溫酒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三
看完了本文對白芍藥散的介紹之后,大家是不是在碰到類似的癥狀時學會去應用了呢,其實中藥相比西藥來說更加的治本,這也是很多時候人們往往都會選擇中醫(yī)的緣由。
白芍的作用可表現(xiàn)在對一些疾病的治療預防上面,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是比較明顯的,可以幫助我們擴張冠狀動脈,降低血壓,而且還能夠幫助起到美容護膚的功效。
1、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
擴張冠狀動脈,降低血壓(d-兒茶精和沒食子酸乙酯 有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2
、護肝作用
對四氯化碳、黃曲霉毒素B1、D-半乳糖胺 所致肝損傷有明顯保護作用。
3、解痙作用
對腸管和在位胃運動有抑制作用,顯著對抗催產(chǎn)素引起的子宮收縮。
4、鎮(zhèn)痛作用
能抑制小鼠扭體、嘶叫、熱板反應,對嗎啡抑制扭體反應有協(xié)同作用,并能對抗戊四唑所致驚厥。
5、美容護膚功效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是流傳比較廣泛的中醫(yī)美容方法,可能要數(shù)明代(16世紀)醫(yī)學著作《醫(yī)學入門》記載的三白湯,“白芍、白術、白茯苓各5克,甘草2.5克,水煎,溫服”。
這個方子最初治療傷寒虛煩,后來發(fā)現(xiàn)可以補氣益血、美白潤膚,遂在民間流傳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