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香藤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心靜乾坤大,心安理數(shù)明,只有理性的清靜才能大智大慧,大徹大悟?!弊杂腥祟愇拿饕詠?,長生不老是很多人的目標(biāo),養(yǎng)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踐行的并不多。如何避免走入有關(guān)中醫(yī)養(yǎng)生方面的誤區(qū)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廣香藤的功效與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中藥廣香藤,是很好的一味中藥材,廣香藤在調(diào)理身體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在醫(yī)藥方面應(yīng)用的也比較廣泛。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別名】降香藤、鉆山風(fēng)、鐵牛鉆石、香藤、黑風(fēng)藤、小香藤、香藤風(fēng)、鐵鉆、籠藤、山龍眼藤、飛揚(yáng)藤、古風(fēng)子、藤龍眼
【來源】藥材基源:為番荔枝科植物瓜馥木的根。
【原形態(tài)】瓜馥木,攀援灌木,長約8m。小枝、葉背、葉柄和花均被黃褐色柔毛。葉互生;葉片革質(zhì),長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5-13cm,寬2-5cm,先端圓或微凹,稀急尖,基部闊楔形或圓形;葉柄長約1cm?;?-3朵集成密傘花序;萼片3,闊三角形;花瓣6,2輪,外輪卵狀長圓形,長約2cm,內(nèi)輪較??;雄蕊多數(shù);心皮多數(shù),被長絹毛,各有胚珠約10顆。果球形,直徑1.5-2cm,密被黃棕色絨毛;果柄長不超過2.5m。種子圓形,直徑約8mm。花期4-9月,果期7月至翌年2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谷、溪邊或潮濕的疏林中。
【性狀】1.性狀鑒別 根近圓柱形,稍彎或分枝,直徑0.5-2cm。表面棕黑色,有斷續(xù)的縱皺紋和點(diǎn)狀突起的細(xì)根痕。質(zhì)硬,斷面皮部棕色,木部淡黃棕色,有放射狀紋理和小孔。氣微香,味微辣。
【化學(xué)成份】瓜馥木藤的乙醇提取液的酸性部分分離出丁香酸(syringic acid),反式桂皮酸(trans-cinnamic acid),生物堿部分分離出木番荔枝堿(xylopine),瓜馥木堿甲(fissistigine A,calycinine),瓜馥木堿乙(fissistigine B),瓜馥木堿丙(fissistigine C)。臺灣產(chǎn)瓜馥木的木部含木番荔枝堿,10-羥基番荔枝堿(anolobine),羥基木番荔枝堿(norannuradhapurine);皮部含木番荔枝堿,瓜馥木堿甲,O-甲基深山黃堇堿(O-methylpallidine,O-methyl flavinantine)。
【鑒別】取本品粗粉5g,加乙醇適量回流1h,濾過。濾液濃縮至膏狀,用少量2%鹽酸捏溶,濾過。取濾液2ml,滴加改良碘化鉍鉀試液,產(chǎn)生紅棕色沉淀。(檢查生物堿)
【性味】微辛;平
【歸經(jīng)】肝;胃經(jīng)
【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活血止痛。主風(fēng)濕痹痛;腰痛;胃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大劑量可用至60g。
【摘錄】《中華本草》
看完了上面關(guān)于廣香藤的功效及其作用的詳細(xì)介紹,相信很多朋友已經(jīng)知道了廣香藤的好處了??梢姀V香藤對于我們?nèi)梭w是很有益的。如果有需要,大家不妨試一試。
相關(guān)閱讀
紅香藤是一種藥材,如果我們對于它的藥用價值有一些了解,就可以在生活中正確的利用紅香藤去治療一些相關(guān)的疾病了。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別名】藤香、雞踢香、降香(《陸川本草》),大香藤、屈葉藤、白雞刺藤,黃龍脫衣(《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豆科植物 藤黃檀 的 莖 或 根 。夏、秋采。
【原形態(tài)】灌木狀大藤本,高4~5米,或攀援于大樹上,高有達(dá)8米者。小枝常鉤狀或螺旋狀。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小葉9~13枚,長圓形或長橢圓形,長15~19毫米,寬6~9毫米,先端鈍而微凹,基部楔形或圓形,下面有伏貼柔毛。圓錐花序腋生,總花粳及花梗密被短柔毛;花小,黃白色,芳香;基生小苞片卵形,副萼狀小苞片披針形,均被銹色柔毛,脫落;萼鐘狀,萼齒5,外被短柔毛;花瓣有長爪,旗瓣圓形,先端微凹,瓣片基部有耳;雄蕊單體或2體;子房具柄,被短柔毛。莢果矩圓形,扁平,長4~7厘米。種子腎形,扁平?;ㄆ?~4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于林緣及灌木叢中。分布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廣東、廣西、貴州等地。
【化學(xué)成份】皮含生物堿、黃酮甙、酚類、糖類。
【性味】《陸川本革》:"辛澀,溫。"
【功能主治】①《陸川本草》:"莖:行氣,止痛,破積。治心胃氣痛,久傷積痛。氣喘衄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3錢。
【摘錄】《*辭典》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紅香藤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紅香藤的作用是很大的,對于人體有很大的好處,因此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來選擇紅香藤,但是還是要在醫(yī)生的囑咐下進(jìn)行。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國際間的交流慎密,大部分學(xué)醫(yī)的都受到了西醫(yī)的嚴(yán)重影響,學(xué)習(xí)中醫(yī)的人是越來越少,所以這就造成了大家對中藥的了解也是越來越少。下面就來說說香血藤這種中藥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紅血藤、淀淀藤、過山龍
【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味子科植物紅花五味子的藤莖。
【原形態(tài)】落葉木質(zhì)藤本。幼枝紫色或褐色,有棱,老枝灰褐色,近圓柱形。葉柄長1-3cm;葉片倒卵形或橢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4-)6-15cm,寬(2-)3-7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明顯的腺狀鋸齒或有時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灰綠色或蒼白色,網(wǎng)脈明顯在下面凸起?;▎涡?,雌雄異株;花單生或2-3朵簇生,深紅色,直徑2-3cm,花被5-8,排成2-3輪;雄蕊40-60,著生于長橢圓形花托上,排成4-7列;雌蕊心皮60-100。聚合果果序軸粗壯,直徑6mm,長9-18cm,小漿果成熟時球形,紅色。種子2,腎形,種皮光滑。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2500-3400m的山地雜木林中。
【性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活血止痛。主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
【摘錄】《中華本草》
總得來說香血藤的作用是相當(dāng)大的,也正是因為香血藤具有比較好的養(yǎng)生功效,因此日常生活中應(yīng)用到香血藤養(yǎng)生的地方可以說也是相當(dāng)高的。
青香藤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一直到現(xiàn)在,青香藤的用途越來越多,關(guān)于青香藤的其他功效,不知道各位朋友們了解不了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詳細(xì)的介紹一下吧,希望能夠給各位朋友們帶來幫助。
【別名】青木香
【來源】為馬兜鈴科植物 青香藤 的 根 。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藤本。根粗壯,不規(guī)則圓柱形,略分枝。葉互生,略革質(zhì),卵狀心形,長5.5~8.5厘米,寬4~5.5厘米,上面粗糙,下面密生白色厚絨毛,全緣?;▎紊~腋,深紫色,花被管狀彎曲;雄蕊6;子房下位,6室。蒴果,橢圓形。
【生境分布】生于山間坡地林下.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苦,微溫。
【功能主治】行氣健胃,止痛。治胃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8錢;或浸酒。
【摘錄】《*辭典》
由以上對青香藤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青香藤對人體的幫助還是比較大的,可以改善人體的一些不好的癥狀,對人體是很有用的一種藥材。
香藤根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本草植物,同時也被稱為滿山香等,可以當(dāng)中佐料來食用,可以提高食物的鮮味,同時香藤根有獨(dú)特的香味,可以在燉湯或者是做肉食的時候加入,味道會更好,也可以入藥食用,可以有效治療人體腸胃疾病,改善女性疾病,同時還可以起到止痛清涼的功效。
香藤根,香藤根又叫滿山香、風(fēng)藤子或下嶺鳳,是一種多年生藤本中草藥,一般生長在植被繁茂的林陰下,根多須,香味濃郁,其獨(dú)特的芳香氣味,是雞、鴨、豬腿等食品的上等佐料。
形態(tài)特征
常綠木質(zhì)藤本,長2.5~4米。小枝褐色或紫褐色,皮孔明顯。葉柄長1.5~3厘米;葉片長圓狀披針形,倒卵狀披外形或窄橢圓形,革質(zhì);長5~13厘米,寬2~6厘米,先端漸尖或尖,
基部楔形,邊緣有疏齒或有時下半部全緣;上面深綠色而有光澤,下面淡綠色;側(cè)脈5~7對?;▎紊~腋;雌雄異株;花梗細(xì)長,花下垂;花被黃色,8~17片,長8~13厘米,寬4~10毫米,排成3輪,
外輪較小,卵形至橢圓形,內(nèi)輪較大,長圓形至廣倒卵形;雄蕊群球形,雄蕊30~70,花絲極短;雌蕊群橢圓形,心皮40~60,柱頭圓盤狀。聚合果球形,直徑1.5~3.5厘米,熟時紅色或暗藍(lán)色。種子2~3,腎形,淡灰褐色,有光澤?;ㄆ?~7月,果期9~12月。
香藤根藥用價值
鎮(zhèn)痛 對消化道炎癥,潰瘍性疼痛,有明顯的止痛效果。
止吐 紅木香對急性胃腸炎的嘔吐,神經(jīng)性呃逆,均有作用。
理氣止痛;活血消腫;祛民通絡(luò)。主治胃痛;腹痛;風(fēng)濕痹痛;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diào);無名腫毒;跌打損傷傷;產(chǎn)后腹痛;咽喉腫痛;痔瘡等!
香藤根燉蘿卜雞
香藤根煲雞,燉排骨,燉兔肉等都是很有益處的而且味道極其美味,在農(nóng)村夏天比較多食用!
很多人對中藥杠香藤的功效與作用并不是很清楚,下面我們來看看吧。
【別名】木賊楓藤(《浙扛天目山藥植志》),萬刺藤、犁頭楓(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黃豆樹(《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 石巖楓 的 根 或 莖葉 。
【原形態(tài)】灌木或喬木,有時藤本狀,長可達(dá)13~19米。小枝有星狀柔毛。葉互生,具長柄,三角狀卵形,長9~15厘米,寬3.5~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或截平或呈淺心形,全緣或呈波狀,上面無毛,或有星狀毛,下面密生星狀毛?;▎涡?,雌雄異株;雄花序穗狀,單一或分枝,雄花簇生,萼3裂,密被黃色茸毛,雄蕊極多數(shù);雌花序頂生或腋生,雌花單生于苞腋,萼3裂,子房3室。蒴果球形,被銹色茸毛。種子半球形,黑色,有光澤。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裸巖旁或石砌上,常緣石蔓生,喜石灰質(zhì)土壤。分布江蘇、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四川、陜西、福肄、臺灣、廣東等地。
【功能主治】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祛風(fēng)。治毒蛇咬傷,風(fēng)濕痹痛,慢性潰瘍。"
【附方】治關(guān)節(jié)疼痛:杠香藤枝葉、五加皮、鉆地風(fēng)各三至五錢,水煎服。(《浙江天日山藥植志》)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
我們知道了杠香藤的功效與作用,杠香藤的食用方法等,相信上文的內(nèi)容可以幫到大家!
香石藤是中藥當(dāng)中非常常見的一種,也是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藥物。它在治療很多疾病方面有著奇特的效果和作用,下面就為大家詳細(xì)的講述一些中藥香石藤的作用。
【別名】小密細(xì)藤、小血藤
【來源】木蘭科 香石藤 Schisandra lancifolia (Rehd. et Wils.)A. C. Smith [S. sphenanthera var. lancifolia Rehd. et Wils.],以 全株、果 入藥。
【生境分布】四川、云南。
【性味】全株:微苦、澀,溫。
【功能主治】全株:祛痰消腫,止血。主治跌打損傷,骨折;葉外用治創(chuàng)傷出血。
【用法用量】根皮0.5~1兩,浸酒服;果2~3錢;外用適量,全株搗爛,開水加酒調(diào)敷患處,葉研粉撒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云南中草藥》
香石藤在中藥中的利用率還是很高的,可以用來治療多種疾病。我們應(yīng)該在充分了解了香石藤的功效和作用之后再食用。希望大家不要胡亂吃。
香石藤葉是一種普通的中藥材,具有極大的保健作用,對于一些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我們需要根據(jù)自己的需求選擇。生活中很多人對于香石藤葉不了解,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香石藤葉。
【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味子科植物披針葉五味子的葉。
【原形態(tài)】落葉木質(zhì)藤本。莖較纖細(xì),小枝圓柱形。葉互生;葉柄長約1cm,葉柄邊緣具極狹的翅,有時呈嚙狀下延至枝上;葉片披針形或狹橢圓形,長4-10cm,寬1-3cm,先端漸狹或突尖,基部漸窄,邊緣具不明顯的細(xì)齒或下部全緣;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雌雄異株;花小,直徑不及1cm;花被6-8片,外輪淡黃色綠色至黃色,內(nèi)輪橙黃色或黃色帶紅暈;雄蕊10-16,著生于倒卵狀的花托上;雌蕊有心皮16-21。聚合果序長4-6cm;小漿果球形,紅色;內(nèi)有1-2枚橢圓形扁平的種子,種皮部分平滑,部分有不明顯珠稀疏條粒狀突起。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1500-2400m的雜木林間及巖坡、林緣溪溝邊。
【性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收斂止血。主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香石藤葉,我們也了解了中藥香石藤葉的功效與作用,我們知道香石藤葉的功效是非常強(qiáng)大的,大家可以吃一些香石藤葉用于養(yǎng)生。
生活中很多人都特別喜歡郁金香這種花,不僅因為郁金香花開的時候特別美,還以為郁金香的香氣特別大,除此之外,郁金香也被用作為中藥,對于女性月經(jīng)不調(diào)腹痛,這種現(xiàn)象就可以使用一些郁金香配著柴胡,能夠起到快速止痛的效果,那么郁金香都有哪些神奇的功效與作用呢?
性味與歸經(jīng)
辛、苦,寒。歸心、肺、肝經(jīng)。
功效
活血止痛,疏肝解郁,涼血清心,利膽退黃。
臨床應(yīng)用
1.用于經(jīng)行腹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癥瘕結(jié)塊等癥。
郁金功能活血行氣,具有較緩弱的止痛作用,用治經(jīng)行腹痛,可與柴胡、香附、當(dāng)歸、白芍等配伍;對于脅下痞塊,可與丹參、鱉甲、澤蘭、青皮等同用。
2.用于脅肋疼痛。
本品善于疏肝解郁,用治肝氣郁結(jié)之癥,可配柴胡;白芍或川楝子、香附等藥同用。
3.用于濕溫病神志不清,以及癲癇等病癥。
郁金性味辛苦而寒,能入心經(jīng),具有清心開郁功效,常合芳香開竅的菖蒲,用于濕溫病癥、濁邪蒙蔽清竅的癥候;若配合消痰涎的明礬,可用治痰迷癲癇。
4.用于吐血、衄血、尿血等癥。
郁金藥行以清涼,能入血分,又有涼血作用。若配合生地、丹皮、山梔等涼血藥,可用于血熱妄行而有瘀滯現(xiàn)象者,可起祛瘀生新、止血而不留瘀的作用。
5.用于黃疸。
郁金有利膽汁、退黃疸的作用,可用治黃疸,常和茵陳、梔子、枳殼、青皮、芒硝等同用。
隨著現(xiàn)代人生活壓力加大,養(yǎng)生保健的方法也是層出不窮,但是最受人歡迎的還是中國傳統(tǒng)的老中醫(yī),還有經(jīng)過上千年檢驗的中藥。比如說山藤藤果,那么山藤藤果究竟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下。
【來源】藥材基源:為葡萄科植物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的果實。
【原形態(tài)】山葡萄 木質(zhì)藤本,長達(dá)15m。幼枝初具細(xì)毛,后變無毛。單葉互生;葉柄長4-12cm,被柔毛;葉片寬卵形,長4-17cm,寬3.5-18cm,先端尖銳,基部寬心形,3-5裂或不裂,邊緣具粗鋸齒,上面無毛,下面葉脈有短毛?;▎涡?,雌雄異株,圓錐花序與葉對生,長8-13cm,花序輪具白色絲狀毛;花小,雌花內(nèi)具5個退化雄蕊;雄花內(nèi)雌蕊退化;花萼盤形,無毛;花瓣5;雄蕊5;子房上位。漿果球形,直徑約1cm,黑色。花期5-6月,果熟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林緣。
【性味】酸;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主煩熱口渴;尿路感染;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
【摘錄】《中華本草》
現(xiàn)在知道山藤藤果的作用了吧。以前還不知道山藤藤果是這等有價值的東西,這說明我們的見識還不夠廣泛,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去了解一下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養(yǎng)生途徑,其實想要養(yǎng)生,生活處處皆學(xué)問哦。
山藤藤秧是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東西,山藤藤秧給我們帶來的功效是其他食物都不具備的。那么山藤藤秧的功效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別名】野葡萄、山葡萄
【來源】為葡萄科葡萄屬植物 黑水葡萄 Vitis amurensis Rupr.,以 根、藤、果實 入藥。秋季采根及果實,夏季采藤,曬干。
【性味】酸,涼。
【功能主治】根、藤:祛風(fēng)止痛。用于外傷痛,風(fēng)濕骨痛,胃痛,腹痛,神經(jīng)性頭痛,術(shù)后疼痛。
【用法用量】根、藤:1~3錢,果:3~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全展選編·外科》
雖然山藤藤秧有著許多神奇的功效,但也不是隨便就可以食用的。我們要針對用者的自身情況來酌情用藥。希望大家不要胡亂服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風(fēng)藤是中藥的一種,在我國古代的醫(yī)書就有著對于風(fēng)藤的記載,風(fēng)藤能治療很多的病癥,而且功效也非常全面,我們要善用它。
【別名】小葉風(fēng)繩(《浙江中藥資源名錄》),小木蓮(《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為??浦参? 爬藤榕 的 根、莖 。
【原形態(tài)】爬藤榕,又名:狹葉薜荔。
【生境分布】常攀援在山間樹干上、溪邊巖石上或屋墻上。分布云南、四川、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江蘇等地。
【功能主治】《浙江中藥資源名錄》:"治風(fēng)濕。"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鮮者2~3兩。
【附方】治慢性關(guān)節(jié)痛風(fēng):爬藤榕根或藤、鉆地風(fēng)根、毛竹根各二至三兩,白牛膝、丹參各一至二兩。水煎,沖黃酒,早、晚飯前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摘錄】《*辭典》
上文我們分析了風(fēng)藤,知道風(fēng)藤的作用和功效都是非常的廣泛,只要我們多掌握一些中藥的藥性,那么遇到疾病時我們才不會慌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