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葉巴豆樹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終生保健,終生康?。唤K生養(yǎng)生,終生康寧。古今的人們對養(yǎng)生有很多相關(guān)的勸諭和詩句,如果不需要我們的生活成悲劇,就必須注意養(yǎng)生。有沒有更好的中醫(yī)養(yǎng)生方法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收集整理的“光葉巴豆樹的功效與作用”,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現(xiàn)在環(huán)境惡化嚴重,各種疾病也是層出不窮。為了杜絕各種疾病的發(fā)生,保證身體的健康,很多人都選擇從飲食上增強自己的免疫能力。中藥材作為一種能從根本上調(diào)理身體各個機能的食材,受到廣泛關(guān)注。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光葉巴豆樹這種藥材。
【別名】抱龍(傣)
【來源】大戟科 光葉巴豆樹 Croton laevigatus Vahl,以 根、葉 入藥。
【生境分布】云南。
【性味】辛,溫。芳香。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退熱止痛。主治跌打損傷,骨折,瘧疾,胃痛。
【用法用量】根3~5錢,外用鮮葉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光葉巴豆樹在一些疾病的治療中常常被使用,根據(jù)需要可以組成復(fù)方,也可單獨使用,但光葉巴豆樹也不可盲目食用,以免給身體帶來不利影響。
相關(guān)閱讀
毛葉巴豆樹是中藥的一種,在我國古代的醫(yī)書就有著對于毛葉巴豆樹的記載,毛葉巴豆樹能治療很多的病癥,而且功效也非常全面,我們要善用它。
【別名】剎埂(傣)
【來源】大戟科 毛葉巴豆樹 Croton caudatus Geisel. var. tomentosa Hook. f.,以 全株 入藥。
【生境分布】云南。
【性味】辛、微酸,熱。
【功能主治】鎮(zhèn)靜祛風(fēng),退熱止痛,舒筋活絡(luò)。主治瘧疾高熱,驚癇抽搐,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四肢麻木。
【用法用量】1~2錢或3~5錢泡酒服;外用搗爛包寸口穴。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以上只是介紹了毛葉巴豆樹的部分功效和作用,其實它還具有其他效果,在這里就不一一道來了。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專門來看看醫(yī)書上記載的功效和事項。
對于巴豆葉,大家是比較熟悉的,當(dāng)然有些人比較陌生。其實巴豆葉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材。那么巴豆葉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別名】雙眼龍葉(《嶺南采藥錄》),大葉雙眼龍葉(《嶺南草藥志))。
【來源】大戟科植物 巴豆 的 葉片 ,植物形態(tài)詳"巴豆"條。
【功能主治】治瘧疾,瘡癬,跌打損傷,蛇傷。
【用法用量】內(nèi)凰研末酒沖。1~5厘;或膠囊裝。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附方】①治瘧疾:㈠巴豆葉(研細末)一厘,膠囊裝,開水送服。㈡大葉雙跟龍葉五厘,尖檳六分。研末用酒沖飲。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南寧市藥物志》。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巴豆葉,我們也了解了中藥巴豆葉的功效與作用,我們知道巴豆葉的功效是非常強大的,大家可以吃一些巴豆葉用于養(yǎng)生。
毛葉巴豆是一種中藥,除了日常我們知道的功效外,其實毛葉巴豆還有很多其它方面的功效和作用的,我們馬上來看看。
【別名】剎?。ù雒?/p>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 毛葉巴豆 的 全株 。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灌木,高約2米。多分枝,幼枝密被粗毛。單葉互生,卵圓形,具尖頭,長10~15厘米,寬7~9厘米,下面密被白色糙毛,基脈3出,有香氣。
【生境分布】野生或栽培。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性熱,味辛微酸。
【功能主治】鎮(zhèn)靜祛風(fēng),退熱止痛,舒筋活絡(luò)。治瘧疾,高熱,驚癇抽搐,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麻木不仁。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錢:或浸酒。外用:搗敷。
【附方】①治瘧疾、高熱、驚癇抽搐:毛葉巴豆一至二錢,水煎服;外用葉搗包寸口。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相信通過上面的一些講解之后,大家對于中藥毛葉巴豆已經(jīng)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了吧?其實很多的食物或者藥材都是一樣的,只有我們?nèi)チ私馑趴梢愿鶕?jù)自己的情況正確的食用,有效的幫助保健身體。
光葉石楠的簡介
別名扇骨木,光鑿樹,紅檬子,石斑木,山官木。
常綠喬木,高3-5米,可達7米;老枝灰黑色,無毛,皮孔棕黑色,近圓形,散生。葉片革質(zhì),幼時及老時皆呈紅色,橢圓形、長圓形或長圓倒卵形,長5-9厘米,寬2-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疏生淺鈍細鋸齒,兩面無毛,側(cè)脈10-18對;葉柄長1-1.5厘米,無毛。
花多數(shù),成頂生復(fù)傘房花序,直徑5-10厘米;總花梗和花梗均無毛;花直徑7-8毫米;萼筒杯狀,無毛;萼片三角形,長1毫米,先端急尖,外面無毛,內(nèi)面有柔毛;花瓣白色,反卷,倒卵形,長約3毫米,先端圓鈍,內(nèi)面近基部有白色絨毛,基部有短爪;雄蕊20,約與花瓣等長或較短;花柱2,稀為3,離生或下部合生,柱頭頭狀,子房頂端有柔毛。果實卵形,長約5毫米,紅色,無毛。
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產(chǎn)中國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廣東、廣西、四川、云南、貴州。生于山坡雜木林中,海拔500-800米。分布日本、泰國、緬甸。
光葉石楠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主治:光葉石楠的味苦、辛、性涼,葉子中含有熊果酸、苯甲醛等化學(xué)成分,煎湯或者內(nèi)服用能夠清熱利尿、治療主小便不利、頭痛、跌打損傷等癥狀。
作用:光葉石楠種子榨油,可制肥皂或潤滑油。木材堅硬致密,可作器具、船舶、車輛等。
觀賞價值:石楠枝繁葉茂,枝條能自然發(fā)展成圓形樹冠,終年常綠。其葉片翠綠色,具光澤,早春幼枝嫩葉為紫紅色,枝葉濃密,老葉經(jīng)過秋季后部分出現(xiàn)赤紅色,夏季密生白色花朵,秋后鮮紅果實綴滿枝頭,鮮艷奪目,是一個觀賞價值極高的常綠闊葉喬木,作為庭蔭樹或進行綠籬栽植效果更佳。
根據(jù)園林綠化布局需要,可修剪成球形或圓錐形等不同的造型。
在園林中孤植或基礎(chǔ)栽植均可,叢栽使其形成低矮的灌木叢,可與金葉女貞、紅葉小檗、扶芳藤、俏黃蘆等組成美麗的圖案,獲得賞心悅目的效果。
光葉石楠樹冠圓整,葉片光綠,初春嫩葉紫紅,春末白花點點,秋日紅果累累,極富觀賞價值,是著名的庭院綠化樹種。
光葉石楠的市場信息
1、光葉石楠的價格
尚不明確。
2、光葉石楠的選購方法
藥材市場選購。
3、光葉石楠的保存方法
采收后,用清水浸泡,發(fā)酵后搓去種皮,漂洗取得種子進行沙藏,翌年春播。
世界上存在許許多多的藥材,難免有一些藥材是我們不認識的,但只要我們有活到老學(xué)到老的精神,相信我們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醫(yī)學(xué)藥材。那么對于光葉水蘇這種藥材你了解嗎?
【別名】望江青、天芝麻(《李氏草秘》),白馬蘭、泥燈心、野地蠶、白根草(《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 光葉水蘇 的 根 或 全草 。春季至初冬采收。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下部匍匐生根;莖方形,節(jié)上有毛。葉對生,長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4~10.5厘米,寬0.7~3厘米,先端急尖,基部近圓形或心形,邊緣有鋸齒,兩面均無毛;葉柄長3~17毫米。花輪有花6朵至多數(shù),腋生而集成間斷的穗形總狀花序,或頂生于枝梢,花軸長5~12厘米;苞片小,披針形;花萼鐘狀,長7.2毫米,外面無毛或有微柔毛,有10條脈紋和5齒,齒端有針尖,邊緣有纖毛,上唇3齒,下唇2齒;花冠淡紅色或淡紫色,長14.5毫米,上唇倒卵圓形,外面被短柔毛,全緣,下唇3裂;雄蕊4,2強;花柱頂端2裂,較雄蕊短。小堅果倒卵圓形,長1.8毫米,黑色光滑?;ㄆ?~6月,果期5~7月。
【生境分布】生于潮濕的田間草叢中或水溝邊。分布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地。
【化學(xué)成份】全草含咖啡酸,4-咖啡?;鼘幩岷途G原酸,還含有3種黃酮類物質(zhì):7-甲氧基黃芩甙元、光葉水蘇甙和光葉水蘇次甙。另含皂甙。
【性味】《溫嶺縣藥物資源名錄》:"味微甘,性平。"
【功能主治】清熱化痰,抗菌消炎。治風(fēng)熱咳嗽,咽喉腫痛,百日咳,痢疾,帶狀皰疹。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汁涂敷。
【附方】①治百日咳:光葉水蘇五錢至一兩,加冰糖或白糖適量,水煎服。
【摘錄】《*辭典》
通過本篇文章對光葉水蘇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關(guān)于光葉水蘇的相關(guān)作用和食用方法等。光葉水蘇的價值可以通過其功效中看出,充分的體現(xiàn)了光葉水蘇的重要性。
近期各大電視頻道推出各種養(yǎng)生節(jié)目,飲食節(jié)目也推出特色養(yǎng)生食療方法,在方方面面都顯示出養(yǎng)生的觀念逐漸在人們的認識中加深,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種養(yǎng)生的藥材光葉海桐葉。
【英文名】Leaf of Glabrousleaf pittosporum
【別名】一朵云葉
【來源】藥材基源:為海桐花科植物光葉海桐的葉。
【原形態(tài)】光葉海桐,常綠灌木,高2-3m。上部枝條有時輪生,全株無毛。單葉互生;葉柄長5-10mm;葉片薄革質(zhì),倒卵狀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長6-10cm,寬1-3.5cm,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呈楔形,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邊緣略呈波狀;中脈突出明顯。傘形花序1-4枝,生于小枝頂端,通常具花6-13朵;花黃色,徑約7mm;花梗長10-15mm,光滑;花萼基部聯(lián)合,5裂,裂片廣卵形,長2mm,光滑,邊緣有毛;花瓣5,分離,倒披針形,長8-10mm;雄蕊5,與花瓣互生,長4-7mm;子房長卵形,無毛,花柱長3mm,柱頭略增大。蒴果卵形或橢圓形,長2-2.5cm,3瓣裂,每瓣有種子約6顆,果皮薄,革質(zhì)。種子大,近圓形,長5-6mm,紅色?;ㄆ?月,果熟期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間陰濕奪、山坡、溪邊。
【性味】味苦;辛;性微溫
【功能主治】消腫解毒;止血。主毒蛇咬傷;癰腫瘡癤;水火燙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水洗;或干品研末撒。
【附方】1、治毒蛇咬傷,瘡癤腫毒,過敏性皮炎:鮮一朵云葉搗爛外敷或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
對于光葉海桐葉的功效與作用大家應(yīng)該知道了吧,光葉海桐葉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是很常見的中藥藥材,對我們的身體很有好處。
現(xiàn)在環(huán)境惡化嚴重,各種疾病也是層出不窮。為了杜絕各種疾病的發(fā)生,保證身體的健康,很多人都選擇從飲食上增強自己的免疫能力。中藥材作為一種能從根本上調(diào)理身體各個機能的食材,受到廣泛關(guān)注。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光葉山黃麻這種藥材。
【別名】硬殼朗、滑朗樹
【來源】為榆科植物 光葉山黃麻 的 根皮 。夏、秋采收。
【原形態(tài)】灌木,高1~2米。小枝纖弱,被短而小的粗毛。葉互生;薄紙質(zhì);卵狀披針形,長5~8厘米,寬1.5~3厘米,先端尾狀長尖,基部圓形,邊緣有鋸齒,基出脈3條,上面無毛,略粗糙,下面通常無毛,稀有疏毛;葉柄長6~10毫米,被毛?;▎涡?;聚傘花序腋生,有花2~3朵,與葉柄等長或略短;小花長不及1厘米,花柄有短毛;無花瓣;萼片5,直立;子房無柄,1室,柱頭2.略扁,長約3毫米,紅色;核有皺紋?;ㄆ?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路邊或溝旁。分布貴州、廣西、廣東、江西、臺灣等地。
【性味】性平,甘微酸。
【功能主治】健脾利水,化瘀生新。
【附方】①治水瀉:硬殼朗一兩,煨水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貴州草藥》
光葉山黃麻在一些疾病的治療中常常被使用,根據(jù)需要可以組成復(fù)方,也可單獨使用,但光葉山黃麻也不可盲目食用,以免給身體帶來不利影響。
中藥在治療某些疾病上往往有著出人意料的效果,因此對中藥選擇可以放心進行,不過在選擇中藥的時候,需要對藥物進行認識,這樣治療疾病的時候,才會知道什么樣的藥是最佳之選,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中藥光葉地不容。
【英文名】root of Smoothleaf Stephania
【來源】藥材基源:為防已科全藤屬植物光葉地不容的塊根。
【原形態(tài)】光葉地不容 藤本。根塊狀。莖枝草質(zhì),中空,有條紋。單葉互;葉柄長5-15cm或更長;葉片紙質(zhì)或膜質(zhì),闊卵形或近圓形,長4-14cm,寬4-12cm,基部圓,上部邊緣微有角,兩面無毛,下面蒼白;掌狀脈向上5條,下面凸起。雄花序腋生或在無葉老枝上著生,總梗長4-8cm,通常具6條纖細的傘梗;花梗絲狀;萼片,外面3片線狀長圓形,里面3片倒匙形;花瓣3片,較厚,倒匙形,先端常3裂,中部以上有小顆粒狀腺體;聚藥雄蕊長1.50-2mm。果序具緊縮的傘梗,長1.5cn;果梗長0.5-0.8mm。核果倒卵形,扁,果核背部中肋上側(cè)各有纖細、兩端增厚的小橫肋20-25條?;ㄆ?-7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河谷灌叢中。
【性味】辛;苦;寒
【歸經(jīng)】肺;脾經(jīng)
【功能主治】祛風(fēng)行水;消腫解毒。主風(fēng)濕痹痛;小腫;瘡腸腫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9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西藏藥植志》:本品塊根味辛、苦,性寒,有祛風(fēng)行水、消腫解毒的功能。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中藥光葉地不容的功效與作用的一些介紹,光葉地不容對人體的疾病有著很好的幫助,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應(yīng)該根據(jù)個人的體質(zhì)情況對癥用藥,避免胡亂食用。
鋸葉竹節(jié)樹不僅可以很好的補充人體營養(yǎng)元素,同時幫助調(diào)理身體的各個機能,藥用價值也很高,今天就帶大家對鋸葉竹節(jié)樹進行一番了解。
【別名】葉上花(《云南中草藥》),魚骨木、鐵巴掌(《廣西植物名錄》)。
【來源】為紅樹科植物 鋸葉竹節(jié)樹 的 全株 。秋、冬采集,切碎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tài)】灌木或喬木,高達13米。分枝具膨大的節(jié),禿凈無毛。葉對生,紙質(zhì)、矩圓形或狹矩圓形,長8.5~17厘米,寬2.8~5.5厘米,先端漸尖,邊緣有睫毛狀細鋸齒(齒端有腺體),無毛,下面有褐紅色小點;葉柄長5~9毫米。聚傘花序腋生,總花梗長5~10毫米;苞片小,膜質(zhì),寬卵形;花無梗,2~3朵生于花序分枝頂端;花萼球形,長3~5毫米,裂片6~7,三角形;花瓣通常6~7,白色或淡紅色,卵形,與萼裂片近等長,通常有爪,邊緣有小齒;雄蕊12~14;子房下位,5室。果球形,革質(zhì),不開裂,直徑6~7毫米。種子1~3顆。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中。分布云南、廣西、廣東等地。
【性味】《云南中草藥》:"苦,微寒。"
【功能主治】①《云南中草藥》:"活血通經(jīng),接筋骨。"
【附方】治骨折:鮮鋸葉竹節(jié)樹全株,紅糖為引,搗爛敷患處。(《云南中草藥》)
【摘錄】《*辭典》
總得來說鋸葉竹節(jié)樹的作用是相當(dāng)大的,也正是因為鋸葉竹節(jié)樹具有比較好的養(yǎng)生功效,因此日常生活中應(yīng)用到鋸葉竹節(jié)樹養(yǎng)生的地方可以說也是相當(dāng)高的。
很多人都知道,禿葉紅豆樹對一些疾病具有獨特的療效,其實,禿葉紅豆樹的神奇的功效遠不止于此,下面就為大家詳細的講述一下禿葉紅豆樹的功效。
【英文名】root of Henry Ormosia
【來源】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禿葉紅豆的樹皮。
【原形態(tài)】禿葉紅豆 常綠喬木,高達20m。樹皮灰色。枝淡褐綠色,幼時被短毛;葉互生,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長11.5-25cm;葉柄長2-4.5cm,葉柄和葉軸微有細毛;小葉通常5片,葉片長橢圓形或長圓形至橢圓形,長5-10cm,寬2-3.5cm,先端漸尖,基部近圓形或闊楔形,全緣,上面綠色,無毛,下面色稍淡,微被淡黃色細毛?;ㄅ懦煽偁罨ㄐ蚧驁A錐花序,生于枝端或葉腋;萼筒倒圓錐形而短,先端5裂,裂片卵狀三角形,與筒部幾等長;花黃白色,蝶形花冠;雄蕊10,全分離;不等長,內(nèi)彎;子房花柱線形,柱頭偏斜。莢果扁平,長橢圓形,長4.3-6.6cm,寬2.6-3cm,果瓣厚;木質(zhì),內(nèi)有種子1-5顆,成熟時有光澤,種皮暗紅色?;ㄆ?-8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800-200m的山谷、坑邊、混交林內(nèi)。
【化學(xué)成份】根中含有生物堿,抗血凝物質(zhì)。
【性味】味辛;性溫
【歸經(jīng)】肝經(jīng)
【功能主治】活血目痛。主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樹皮外用于跌打損傷。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禿葉紅豆樹,了解了禿葉紅豆樹的效果和作用,禿葉紅豆樹可以提高我們的免疫力,禿葉紅豆樹在養(yǎng)生學(xué)上還有食療的作用,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多好處。
巴豆的作用有哪些?巴豆作為傳統(tǒng)的一味中藥,不但可以用來治療疾病,而且平時可以和一些其他藥材相搭配,做成藥膳,對于調(diào)理人體具有非常不錯的效果。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巴豆。
【英文名】FRUCTUS CROTONIS
【別名】雙眼龍、大葉雙眼龍、江子、猛子樹、八百力、芒子
【來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 巴豆 Croton tiglium L。的干燥成熟 果實 ,根及葉亦供藥用。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堆置2~3天,攤開,干燥。根、葉全年可采,根切片,葉曬干備用。
【性狀】本品呈卵圓形,一般具三棱,長1.8~2.2cm,直徑1.4~2cm。表面灰黃色或稍深,粗糙,有縱線6條,頂端平截,基部有果梗痕。破開果殼,可見3室,每室含種子1粒。種子呈略扁的橢圓形,長1.2~1.5cm,直徑0.7~0.9cm,表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小點狀的種臍及種阜的疤痕,另端有微凹的合點,其間有隆起的種脊;外種皮薄而脆,內(nèi)種皮呈白色薄膜;種仁黃白色,油質(zhì)。無臭,味辛辣。
【鑒別】取本品約0.5g,研碎,加乙醚10ml,浸泡 2小時,并時時振搖,濾過,濾液置試管中揮干,加鹽酸羥胺飽和的甲醇溶液0.5ml 及麝香草酚酞指示液 1滴,再加氫氧化鉀飽和的甲醇溶液至顯藍色后,再多加4滴,加熱至沸騰,冷卻,加稀鹽酸調(diào)節(jié)pH值至2~3,加三氯化鐵試液3 滴及氯仿1ml,振搖,上層溶液顯紫紅色。
【炮制】生巴豆:去皮取凈仁。
【性味】種子:辛,熱;有大毒。根、葉:辛、溫。有毒。
【歸經(jīng)】種子:歸胃、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種子:瀉下祛積,逐水消腫。用于寒積停滯,胸腹脹滿;外用蝕皰。用于惡瘡疥癬,疣痣,白喉,瘧疾,腸梗阻。根:溫中散寒,祛風(fēng)活絡(luò)。用于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跌打腫痛,毒蛇咬傷。葉:外用治凍瘡,并可殺孑孓、蠅蛆。
【用法用量】種子:0.5~1分,內(nèi)服去種皮榨去油,配入丸、散劑;外用適量,研末涂患處,或搗爛以紗布包擦患處。根:1~3錢。葉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
【注意】孕婦禁用;不宜與牽牛子同用。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出處】《本經(jīng)》
上面介紹了巴豆的一些基本常識,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對于巴豆的了解會更多一些。生活中常常接觸的其它藥材還有很多,有時間的話不妨多去了解一下。
不知道大家對光葉密花豆是否熟悉,對它的功效作用是否了解,下面我們就來仔細分析一下光葉密花豆的價值和食用方法等。
【英文名】Harmand Spatholobus
【別名】大樣荔枝藤。
【來源】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光葉密花豆的莖藤。
【原形態(tài)】光葉密花豆 攀援灌木。枝被短毛,后漸脫落。三出復(fù)葉,革質(zhì);葉柄長4.5-10cm,無毛;葉片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5-12cm,寬3-6cm,先端漸尖而鈍,基部圓,上面有光澤,兩面均無毛,網(wǎng)脈明顯;小葉柄長約8mm。圓錐花序單生或2-3個簇生于葉腋,長10-12cm,被黃褐色柔毛;花多數(shù);花萼內(nèi)外被毛,長5-6mm,萼齒三角形,上面兩萼齒合生;花冠紫色,長約1cm,各花瓣近等長,均具長爪,旗瓣圓形,先端凹入,翼瓣與龍骨瓣長橢圓形,具圓耳;雄蕊10,2束;花藥一式;子房無柄,被毛,花柱無毛。莢果長約6-8cm,寬約1.2cm,先端漸狹而鈍,網(wǎng)脈明顯;種子1顆,生于莢果先端,橢圓形,長約12mm,寬約8mm?;ㄆ?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溪邊、疏林中。
【性狀】性狀鑒別 莖呈圓柱形,稍彎曲,直徑1.5-5cm,具明顯的環(huán)狀突起,橫向環(huán)紋不明顯,表面灰棕色至紅棕色,可見灰白色斑,栓皮脫落處呈棕紅色,皮孔疣狀凸起,圓點狀或橢圓形,直徑l-5mm。質(zhì)堅硬,難折斷。橫切面皮部分泌物黑棕色,木部紅棕色,導(dǎo)管孔洞狀,不規(guī)則排列,髓細小。氣微,味淡。
【藥理作用】其煎劑對實驗性家兔有補血作用。
【性味】苦;微甘;溫
【歸經(jīng)】肝經(jīng)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主跌打損傷;陳傷筋骨酸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莖藤作為雞血藤的代用品。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面的介紹才發(fā)現(xiàn),原來光葉密花豆的藥理作用這么多,而且對于一些疾病也都有不錯的效果。其實我們的生活周圍可能有很多的“寶物”,只是很多時候我們沒有一顆善于發(fā)現(xiàn)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