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頂蘭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一笑煩惱跑,二笑怒氣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樂逍遙。天天開口笑,壽比彭祖高。”但凡長壽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養(yǎng)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需要掌握相關(guān)養(yǎng)生知識。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要掌握哪些知識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收集整理的“鶴頂蘭的功效與作用”,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鶴頂蘭是一種中藥材,在古代就有用鶴頂蘭治病的先例,所以我們可以放心食用。接下來主要給大家介紹一下鶴頂蘭的功效等。
【別名】大白芨、猴蘭、鶴蘭
【來源】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鶴頂蘭的假鱗莖。
【原形態(tài)】鶴頂蘭,粗壯草本。莖叢生,基部常增厚成圓錐形或卵形的假鱗莖,具2-6葉。葉大型,長圓狀披針形,長30-70cm,寬達(dá)10cm,先端漸尖,基部漸窄成一長柄,具折扇狀葉脈。花葶側(cè)生于假鱗莖上或從葉腋抽出,圓柱形,有花12-18朵,排成總狀花序;花大,直徑7-10cm,花被片外面白色,內(nèi)面紅褐色;唇瓣大部分紫紅色,向上卷,圍繞蕊柱,前緣波狀;距圓柱形,長約1cm,先端常成叉狀2淺裂;合蕊柱長約2cm。花期春、夏季,夏季為盛花期。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0-1300m的林下濕地。
【性味】味微辛;性涼;小毒
【功能主治】止咳祛痰;活血止血。主咳嗽痰多;咳血;乳腺炎;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撒。
【注意】《廣西本草選編》:“孕婦慎服。”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于中藥材鶴頂蘭的介紹。對于我們不懂的藥材,更應(yīng)該去了解它,這樣才能使我們在生活中充分地利用它,不至于手足無策。
ys630.coM延伸閱讀
生病會給我們身體帶來巨大的危害,嚴(yán)重的可導(dǎo)致身體功能紊亂等問題,中藥方劑在一些疾病上有著非常好的效果,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鶴頂?shù)ぁ?/p>
【處方】麝香(研)二兩半,朱砂(研飛)一百兩,牙硝(枯研)一百二十五兩,寒水石粉一百一十兩,甘草(炒為末)三十五兩。
【炮制】上合研勻,煉蜜搜和,每一兩二錢作十圓。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兒風(fēng)壅痰實(shí),咽膈不利,口干煩渴,睡臥不安,及中暑頭痛,躁渴不解。
【用法用量】大人溫生姜水化下一圓。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明礬30克 猩紅15克(黃丹亦可)
【制法】上藥為末,每取1匙,入瓷器內(nèi)熔化,乘熱作丸,櫻桃大。
【功能主治】治痰厥。因內(nèi)虛受寒,痰氣阻塞,手足厥冷,麻痹,暈倒,脈沉細(xì)。
【用法用量】每服1丸,薄荷湯下。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九
【處方】白膠香1錢,木鱉子半兩(凈),黃丹2兩半,朱砂1兩,黃蠟1兩,杏仁8錢,巴豆8錢,信砒3錢半,硇砂2錢半,乳香2錢半。
【制法】上為細(xì)末,熔蠟為劑,入油20點(diǎn),令軟,油單裹,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瀉痢,無問冷熱赤白,連綿不愈,愈而復(fù)發(fā),腹中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小兒半丸,泄瀉,冷水送下;赤痢,甘草湯送下;白痢,干姜湯送下;赤白痢雜,干姜、甘草湯下。
【注意】忌進(jìn)食一時(shí)辰,孕婦不可服。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四一引《施圓端效方》
【處方】艾葉5兩(醋煮),牡蠣(煅)3兩,龍骨(煅)3兩,當(dāng)歸2兩,附子1兩(炮),赤石脂3兩(煅,研)。
【制法】醋糊為丸,石脂為衣。
【功能主治】調(diào)經(jīng)。主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烏梅湯送下。
【摘錄】《女科指掌》卷一
【處方】麝香(研)2兩半,朱砂(研,飛)100兩,牙消(枯研)125兩,寒水石粉110兩,甘草(炒,為末)35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每1兩2錢作10丸。
【功能主治】風(fēng)壅痰實(shí),咽膈不利,口干煩渴,睡臥不安;中暑頭痛,躁渴不解。
【用法用量】大人每服1丸,以溫生姜水化下。如治中暑,加生龍腦少許,同研細(xì),以新水化下;小兒1丸分4次服,更量大小加減。小兒臟腑積熱,心神不寧,夜臥狂叫,口舌生瘡者,食后用薄荷自然汁化下。
【摘錄】《局方》卷十
【別名】二仙丹
【處方】明白礬1兩,真銀朱半兩。
【制法】上為末,用熨斗盛少炭火,坐小瓦盞在上,平抄礬、朱末1錢,入盞中熔化,急刮出就搓成丸。
【功能主治】結(jié)胸,痰癥發(fā)熱,或咽喉如拽鋸及痰厥。
【用法用量】二仙丹(《外科傳薪集》)?!夺t(yī)學(xué)入門》本方用法:上為末。每次一匕,入瓷器內(nèi)熔化,乘熱捻丸,如龍眼核大,薄荷煎湯化下。
【各家論述】白礬能化痰解毒,銀朱是水銀或硫黃煉成,專破積聚,故治結(jié)胸,勝陷胸、承氣、瀉心三藥。
【摘錄】《活幼心書》卷下
【處方】半夏(制7次)21粒,杏仁(制7次)21粒,巴豆(制)21粒。
【制法】上為末,打成片,入干胭脂5分,烏梅水浸面糊為丸。
【功能主治】傷食發(fā)熱,腹脹便閉。
【用法用量】姜湯送下。
【摘錄】《誠書》卷十
【處方】虢丹2兩,白礬2兩。
【制法】以錢王磚挖一火孔,先入虢丹,次入白礬,蓋頂,用炭1斤,煅至火盡礬枯丹黑,出火毒,研細(xì),煮稀面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控痰開竅。主喘嗽,頑痰迷塞,關(guān)竅不通,聲音不出。痰厥。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用沸湯泡生姜汁送下。諸頑痰迷塞,關(guān)竅不通,聲音不出,以30丸研末,入全蝎少許,用自然姜汁澄取清者調(diào)灌,須臾吐痰即效。凡喘促胸膈澎湃,寸脈急數(shù),須從權(quán)吐之,中滿由實(shí)而喘者,與解毒雄黃丸。
【摘錄】方出《直指》卷七,名見《金匱翼》卷二
【處方】寒水石(煅)2兩,石膏2兩,甘草2錢。
【制法】上為末,甘草濃煎汁為丸,如芡實(shí)大,辰砂為衣。
【功能主治】小兒積熱,及暑月火盛心煩,并麻瘄熱癥,一切結(jié)熱。
【用法用量】薄荷湯送下。
【摘錄】《萬氏家抄方》卷五
【處方】乳香5錢,沒藥5錢,杏仁14個(gè)(去皮尖),巴豆25粒(去油),黃蠟1兩,黃丹(飛)1兩。
【制法】上為末,用黃蠟溶化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下痢赤白,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每服7丸,赤痢,甘草湯下;白痢,干姜湯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處方】甜消4兩(炒)。
【制法】上為細(xì)末,先掘地作坑子,揩凈,入甜消在內(nèi)一時(shí)辰,出火毒,取出加熟甘草末半兩,麝香、生龍腦各1錢,硼砂2錢半,馬牙消1兩,丹砂1錢半共為細(xì)末,水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喉咽腫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含化咽津。小兒只作散,每服半錢匕,新汲水調(diào)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二二
【處方】辰砂(打碎千百遍,入水不住手研7日可用,浸去黃腳,別以器中瀝干)5兩,青鹽5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強(qiáng)腳膝,補(bǔ)氣,能令氣下行,安五臟,填骨髓,補(bǔ)諸虛,去萬病。主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米飲送下。
【摘錄】《雞峰》卷七
【處方】辰砂5兩,椒紅5兩,青鹽5兩(上藥納銀瓶內(nèi),木塞瓶口,油紙封,重湯煮7晝夜,入地坑出火毒,1宿后入下藥),鹿茸5兩1分(酒浸,水洛,焙干),參5兩,茅術(shù)5兩9分。
【制法】上藥共拌勻,同杵300-500下,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強(qiáng)腳膝,補(bǔ)氣,能令氣下行,安五臟,填骨髓,補(bǔ)虛羸,去百病。主
【用法用量】每服40丸,空心、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雞峰》卷四
看完了上面的介紹后,大家是否對鶴頂?shù)び幸欢ǖ牧私饬四?。其?shí)鶴頂?shù)け旧硎菦]有什么害處的,但是因?yàn)槊總€(gè)人的體質(zhì)不同,有些人不適合服用,所以大家一定要在吃之前,咨詢醫(yī)生,問清楚后再食用。
帽蘭大家知道是什么嗎,它是中藥的一種,古代醫(yī)書里對于它的記載也很多,帽蘭有很多的藥用價(jià)值,能夠用來治療我們身體出現(xiàn)的一些不適癥狀,下面我們就來詳細(xì)的了解帽蘭的功效與作用。
【來源】為山茶科植物 紫莖 的 樹皮 及 根皮 。
【原形態(tài)】小喬木。樹皮棕色,小枝有毛或光滑。葉互生,常聚生于枝頂端;革質(zhì);橢圓形、倒卵形至長圓狀橢圓形,長5~10厘米,寬2~3厘米,先端慚尖,基部狹楔形,少有圓形,邊緣疏生圓鈍齒,有毛或近于光滑;葉柄長5~8毫米。花白色,單生于葉的下方或葉腋;花梗長4~8毫米,但亦有長達(dá)2厘米者;小苞片2,披針形;萼片5,與苞片相似;花冠5,寬卵圓形;雄蕊多數(shù),花絲基部聯(lián)合。蒴果扁圓形,有5棱?;ㄆ?月。
【生境分布】生長于低山區(qū)的林邊半陰處。分布我國中部至四川等地。
【性味】性涼,味辛苦,無毒。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治跌打損傷,風(fēng)濕麻木。
【用法用量】內(nèi)服:浸酒,0.5~1兩。
【摘錄】《*辭典》
帽蘭作為一種常見的中藥材料,卻常常被人們所遺忘,其實(shí)他的功效和作用是你意想不到的,只有大家善于食用,用對方法,我相信,它對各位的身體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的。
蜻蜓蘭是中藥的一種,在我國古代的醫(yī)書就有著對于蜻蜓蘭的記載,蜻蜓蘭能治療很多的病癥,而且功效也非常全面,我們要善用它。
【別名】竹葉蘭(《湖南民間藥物資料》)。
【來源】為蘭科植物 蜻蜒蘭 的 全草 。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25~50厘米。根伸長,稍肥厚。莖下部通常有3片(稀2片)較大的葉,倒卵狀長橢圓形、橢圓形或廣橢圓形,長6~15厘米,寬3~8厘米,先端圓而有銳尖頭;莖上部葉1~2片,呈苞葉狀,顯著小。花序長7~15厘米;花黃綠色,排列稍密;苞片披針狀線形,先端尖;中央的萼片橢圓形,長4~5毫米,圓頭,1脈,側(cè)萼片與花瓣幾等長;唇瓣線狀長橢圓形,基部兩側(cè)有微小的三角狀突起,距圓筒狀,長7~9毫米,向前方彎曲。
【生境分布】生于林緣、林間濕潤的地方。分布我國中部、東北部。
【功能主治】《湖南民間藥物資料》:"治燒傷。"
【用法用量】外用:搗汁涂。
【摘錄】《*辭典》
通過上面的介紹才發(fā)現(xiàn),原來蜻蜓蘭的藥理作用這么多,而且對于一些疾病也都有不錯的效果。其實(shí)我們的生活周圍可能有很多的“寶物”,只是很多時(shí)候我們沒有一顆善于發(fā)現(xiàn)的心。
蘭香草是一種對大家來說還算比較熟悉的中藥,對我們身體的有很多的好處,我們想要在生活中正確的食用它,需要對蘭香草有一些了解,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吧。
【別名】山薄荷、蕕、獨(dú)腳球、藍(lán)花草、酒藥草、金石香、石上香、齒瓣蘭香草
【來源】為馬鞭草科蘭香草屬植物 蘭香草 Caryopteris incana (Thunb.)Miq.,以 全草 或 根 入藥。全草全年可采。根秋季采挖,洗凈鮮用或陰干,切段。
【性味】辛,溫。
【功能主治】疏風(fēng)解表,祛痰止咳,散淤止痛。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百日咳,支氣管炎,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胃腸炎,跌打腫痛,產(chǎn)后淤血腹痛;外用治毒蛇咬傷,濕疹,皮膚搔癢。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植物名實(shí)圖考》
蘭香草的功效作用等已經(jīng)在上文中有了比較詳細(xì)的描述,相信大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于蘭香草是否還有其它的療效這個(gè)問題還需要大家進(jìn)一步的去研究。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經(jīng)常看到虎頭蘭的身影,那么虎頭蘭應(yīng)該如何食用呢?對我們的身體有哪些好的影響呢?一起來看看。
【別名】樹茭瓜、樹蕉瓜、折鶴蘭、野芭蕉、牛屎別草、大甩頭、黃殼魚子蘭
【來源】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虎頭蘭的根(假鱗莖)、全草或種子。
【原形態(tài)】虎頭蘭,附生植物。假鱗莖粗壯,長橢圓形,稍扁。葉7-8枚叢生,寬帶狀,薄革質(zhì),長達(dá)90cm,通常寬2-3cm,先端漸尖,基部對合而互抱,全緣?;ㄝ憬绷?,常短于葉,疏生6-12朵或更多朵花;花苞片長約5mm;花梗連子房長約4cm;花淺黃綠色,稍有桂花香氣;中萼片近長圓形,長4.5-6cm,寬1.2-1.8cm,黃綠色,背面基部有紫褐色暈;側(cè)萼片斜長圓形,稍窄;花瓣比萼片窄,寬5-12mm,淺黃綠色,基部有紫紅色小斑點(diǎn);唇瓣略有短爪,3裂,側(cè)裂片直立,具紫紅色條紋,中裂片略反折,邊緣波狀,唇盤上表面被短柔毛,2條褶片平行,生長毛;合蕊柱很長,長3-4.2cm?;ㄆ?-3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林下石上或附生于樹上。
【性味】甘;淡;平
【功能主治】止咳化痰;散瘀消腫;止血。主肺熱咳嗽;肺結(jié)核;肺炎;氣管炎;喘咳;骨折筋傷;風(fēng)濕痹痛;瘡癤腫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綜合以上的對于虎頭蘭的描述,可見虎頭蘭對于人體的好處還是不少的,可以使用的方法和用途也很多,可以針對虎頭蘭所具有的藥理作用來治療相對應(yīng)的疾病。
對于釣蘭大家了解嗎,它是一種常見的藥材,一般在很多的地方都會用釣蘭來作為原料,它還能夠治療很多身體疾病,下面我們來看看釣蘭的相關(guān)知識吧。
【別名】金邊吊蘭(《南寧市藥物志》),八葉蘭、蘭草、硬葉吊蘭(《廣西中草藥》)。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 吊蘭 的 全草 或 帶根全草 。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根莖平生或斜生,有多數(shù)肥厚的根。葉多數(shù),自根莖叢生,線形,長15~30厘米,寬1~1.5厘米,先端長尖,綠色或有時(shí)有黃色條紋?;ㄇo長于葉,有時(shí)變?yōu)槔w匐枝而近頂部有葉束或幼小植株;花白色,排成一長而疏散的總狀花序;花被輪狀,裂片6,狹小,長約1厘米;雄蕊6,花絲上部常扁平;子房下位,無柄,3室,花柱線形。蒴果三角形。種子扁平?;ㄆ诖涸?。
【生境分布】栽培于花圃,庭園。
【性味】甘酸,涼。
【歸經(jīng)】《泉州本草):"入心、肝、肺諸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去瘀,消腫,解毒。治咳嗽,聲啞,吐血,經(jīng)閉,跌打損傷,癰疽腫毒,聤耳,牙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鮮者1~1.5兩);或研末。外用:搗敷或搗汁滴耳。
【注意】《泉州本草》:"孕婦忌用。"
【附方】①治跌打損傷:吊蘭干全草為末。每服三錢,泡酒溫服。(《泉州本草》)
【摘錄】《*辭典》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釣蘭,了解了釣蘭的效果和作用,釣蘭可以提高我們的免疫力,釣蘭在養(yǎng)生學(xué)上還有食療的作用,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多好處。
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認(rèn)為,虎耳蘭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營養(yǎng)成分,虎耳蘭作為一種中藥材其功效與作用已經(jīng)得到廣泛認(rèn)可,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它的具體情況。
【來源】藥材基源:為石蒜科植物網(wǎng)球花的鱗莖。
【原形態(tài)】網(wǎng)球花 多年生草本。鱗莖球形,直徑4-7cm。葉3-4枚;葉柄短,鞘狀;葉片長圓形,長15-30cm,主脈兩側(cè)各有縱脈6-8條,橫行細(xì)脈排列較密而偏斜。花莖直立,實(shí)心,稍扁平,高30-90cm,先葉抽出,淡綠色或有紅斑;傘形花序具多花,排列稠密,直徑7-15cm,下有佛焰苞狀總苞1輪,總苞片3-多枚;花紅色;花便纖細(xì);花被管圓筒狀,長6-12mm;花被裂片線形,長約為花被管的2倍;雄蕊著生于花被管喉部,長于花被裂片或有時(shí)伸出很長,花絲絲狀,紅色,花藥黃色較小,長圓形,丁字形著生;子房下位,球形,3室或開花期退化為1室,花柱絲狀,柱頭不裂或微3裂。漿果球形或長圓形,鮮紅色;種子球形,暗灰褐色。花期為夏季。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我國引種栽培。
【栽培】生物學(xué)特性 原產(chǎn)非洲南部。喜溫暖濕潤環(huán)境,夏季需半陰,開花后宜干燥。生長期適宜溫度為18-24℃,冬季為13-15℃,不耐寒,土壤以微酸性的砂壤土為宜。
【化學(xué)成份】鱗莖含石蒜堿 (lycorine),千花堿(chlidan-thine),網(wǎng)球花定( haemanthidin),小星蒜堿( hippeastrine),網(wǎng)球花堿(haemultine),高山網(wǎng)球花堿(montanine)。
【功能主治】解毒消腫。主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虎耳蘭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虎耳蘭的作用是很大的,對于人體有很大的好處,因此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來選擇虎耳蘭,但是還是要在醫(yī)生的囑咐下進(jìn)行。
由于中藥副作用較小,所以現(xiàn)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都想要用中藥材調(diào)理身體。在這里就給大家介紹一種藥材銀蘭,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英文名】Erect Cephalanthera
【別名】魚頭蘭花
【來源】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銀蘭的全草。
【原形態(tài)】銀蘭,陸生植物,高10-25cm。具多數(shù)細(xì)長的根。莖直立,中部至基部具3-4枚膜質(zhì)鞘。葉互生,3-4枚;葉片橢圓形或卵形,長2-6cm,寬1-3cm,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抱莖??偁罨ㄐ蝽斏?,具花5-10朵;花序軸有棱;花苞片很小,鱗片狀;花白色;萼片狹菱狀橢圓形,長8-10mm,寬約3.5mm,先端急尖或鈍,具5脈,中萼片較側(cè)萼片稍窄;花瓣與萼片相似,但稍短;唇瓣長5-6mm,分前后兩部分,基部具囊;唇瓣前部近心形,長3mm,寬4-5mm,先端近急尖,上面具3條縱褶片;縱褶片向唇瓣的先端逐漸具乳突;唇瓣后部凹陷,內(nèi)無褶片;側(cè)裂片卵狀三角形或披針形,抱蕊柱;囊圓錐狀,長3mm,明顯伸出側(cè)萼片之外;花粉塊2,有裂隙;柱頭較大,子房線狀三棱形。蒴果?;ㄆ?-5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林下陰濕處。
【性味】甘;淡;涼
【歸經(jīng)】腎;膀胱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主高熱;口渴;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有清熱利尿的功能。用于高熱不退、口干、小便不通。
【摘錄】《中華本草》
所以,通過上面文章對于中藥銀蘭的詳細(xì)介紹,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銀蘭的功效與作用是有很多的,在養(yǎng)生保健方面的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