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頭蘭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忍饑者長壽,耐寒者體健?!鄙鐣l(fā)展,人們越來越接受養(yǎng)生的理念,如果不需要我們的生活成悲劇,就必須注意養(yǎng)生。如何避開有關(guān)中醫(yī)養(yǎng)生的認識誤區(qū)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虎頭蘭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經(jīng)??吹交㈩^蘭的身影,那么虎頭蘭應(yīng)該如何食用呢?對我們的身體有哪些好的影響呢?一起來看看。
【別名】樹茭瓜、樹蕉瓜、折鶴蘭、野芭蕉、牛屎別草、大甩頭、黃殼魚子蘭
【來源】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虎頭蘭的根(假鱗莖)、全草或種子。
【原形態(tài)】虎頭蘭,附生植物。假鱗莖粗壯,長橢圓形,稍扁。葉7-8枚叢生,寬帶狀,薄革質(zhì),長達90cm,通常寬2-3cm,先端漸尖,基部對合而互抱,全緣?;ㄝ憬绷ⅲ6逃谌~,疏生6-12朵或更多朵花;花苞片長約5mm;花梗連子房長約4cm;花淺黃綠色,稍有桂花香氣;中萼片近長圓形,長4.5-6cm,寬1.2-1.8cm,黃綠色,背面基部有紫褐色暈;側(cè)萼片斜長圓形,稍窄;花瓣比萼片窄,寬5-12mm,淺黃綠色,基部有紫紅色小斑點;唇瓣略有短爪,3裂,側(cè)裂片直立,具紫紅色條紋,中裂片略反折,邊緣波狀,唇盤上表面被短柔毛,2條褶片平行,生長毛;合蕊柱很長,長3-4.2cm。花期2-3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林下石上或附生于樹上。
【性味】甘;淡;平
【功能主治】止咳化痰;散瘀消腫;止血。主肺熱咳嗽;肺結(jié)核;肺炎;氣管炎;喘咳;骨折筋傷;風(fēng)濕痹痛;瘡癤腫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綜合以上的對于虎頭蘭的描述,可見虎頭蘭對于人體的好處還是不少的,可以使用的方法和用途也很多,可以針對虎頭蘭所具有的藥理作用來治療相對應(yīng)的疾病。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眾所周知虎頭骨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不過要說起虎頭骨丸的作用的話,可能有些人還不是太清楚。那么今天我們就在這里來詳細的了解一下吧。
【處方】虎頭骨1兩半(涂酥,炙黃),砒霜1分(細研),桃心120枚(干者),桃奴7枚,臘月豬血半合,寒食面半匙,端午日粽子尖9枚。
【制法】上先將桃心、虎骨、桃奴研末,再合余藥令勻,于5月5日日未出時用粟米飯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一切瘧疾。
【用法用量】每服2丸,欲發(fā)前以新汲水送下。
【注意】忌食熱物。
【摘錄】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見《普濟方》卷一九七
【處方】虎頭骨3兩(涂酥,炙黃),朱砂1兩(細研),恒山半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牡蠣粉1兩,桂心1兩,知母1兩,乳香半兩,烏梅肉半兩(微炒),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木香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麝香半兩(細研),桃仁3-7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瘧疾。
【用法用量】《奇效良方》有生姜一塊(如雞子大,半煨半生)。
【摘錄】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見《普濟方》卷一九七
【處方】虎頭骨2兩(涂酥,炙微黃),朱砂半兩(細研),恒山1兩(銼),甘草1兩(銼,生用),牡蠣2兩(微炒),桂心1兩,知母2兩,香豉1合(炒干),烏梅肉2兩(微炒),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木香1兩,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桃仁30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末,研入朱砂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痎瘧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發(fā)前以桃符湯送下。
【摘錄】《圣惠》卷五十二
文章介紹的虎頭骨丸的藥用價值,對我們的生活是有很大幫助的。其實很多的身體疾病都可以通過虎頭骨丸等一些中藥方劑來調(diào)理,博大精深的中醫(yī)文化應(yīng)該繼續(xù)發(fā)揚光大傳承下去。
中藥是很常見的,不同的藥物對疾病治療上是有著一些區(qū)別的,所以在藥物選擇之前,要對它們進行一定的了解,接下來為大家介紹虎頭殺鬼方這種中藥方劑。
【別名】虎頭殺鬼丸、殺鬼虎頭丸、虎頭丸、七物虎頭丸、虎杖頭殺鬼丸、辟瘟殺鬼丸
【處方】虎頭骨5兩,朱砂1兩半,雄黃1兩半,雌黃1兩半,鬼臼1兩,皂莢1兩,蕪荑1兩(一方有菖蒲、黎蘆,無虎頭、鬼臼、皂莢)。
【制法】上為末,蠟蜜為丸,如彈丸大,絳囊貯之。
【功能主治】辟溫。除一切疫氣。主
【用法用量】虎頭殺鬼丸(《千金》卷九)、殺鬼虎頭丸(《圣惠》卷十六)、虎頭丸(《醫(yī)方類聚》卷五十八引《澹寮》)、七物虎頭丸(《東醫(yī)寶鑒·雜病篇》卷七引《寶鑒》)、虎杖頭殺鬼丸(《普濟方》卷一五一)、辟瘟殺鬼丸(《蘭臺軌范》卷七)?!夺t(yī)方類聚》引《澹寮》本方用法:晨起各人吞小豆大一丸,不致傳染。
【摘錄】《肘后方》卷二
看了上面文章關(guān)于虎頭殺鬼方的介紹,我突然發(fā)現(xiàn)好的身體還是要從飲食做起。平時大魚大肉和太寡淡都不是養(yǎng)生之道,科學(xué)的葷素搭配才是最重要的。
氣溫和濕度等的變化尤其會導(dǎo)致身體不適,更是需要在此時加強補養(yǎng),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種簡單的養(yǎng)生方劑虎頭骨散的做法,希望能在大家需要的時候起到的效果。
【處方】虎頭骨1兩(涂酥,炙黃),牡蠣3分(炒轉(zhuǎn)色),地骨皮1兩,柴胡1兩半(去苗),鱉甲1兩(涂酥,炙黃,去裙襕),知母1兩,桂心半兩,川樸消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瘧疾。發(fā)作無時,寒熱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食前溫服。取利下痰結(jié)為度。
【摘錄】《圣惠》卷五十二
【處方】虎頭骨1兩(涂酥,炙令黃),白茯苓1兩,白術(shù)1兩,人參3分(去蘆頭),麥門冬1兩半(去心),赤芍藥半兩,桂心半兩,黃耆1兩,柴胡1兩(去苗),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當歸半兩,沉香1兩,五味子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桃仁1兩半(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熱病后,虛勞氣發(fā),作寒熱,乍進乍退,頭痛,眼睛疼,口苦,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八
以上虎頭骨散的中藥方劑,是根據(jù)中醫(yī)辨證治療的原則進行配藥治療,大家可根據(jù)自身的情況選用合適的治療方法。
帽蘭大家知道是什么嗎,它是中藥的一種,古代醫(yī)書里對于它的記載也很多,帽蘭有很多的藥用價值,能夠用來治療我們身體出現(xiàn)的一些不適癥狀,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了解帽蘭的功效與作用。
【來源】為山茶科植物 紫莖 的 樹皮 及 根皮 。
【原形態(tài)】小喬木。樹皮棕色,小枝有毛或光滑。葉互生,常聚生于枝頂端;革質(zhì);橢圓形、倒卵形至長圓狀橢圓形,長5~10厘米,寬2~3厘米,先端慚尖,基部狹楔形,少有圓形,邊緣疏生圓鈍齒,有毛或近于光滑;葉柄長5~8毫米?;ò咨?,單生于葉的下方或葉腋;花梗長4~8毫米,但亦有長達2厘米者;小苞片2,披針形;萼片5,與苞片相似;花冠5,寬卵圓形;雄蕊多數(shù),花絲基部聯(lián)合。蒴果扁圓形,有5棱?;ㄆ?月。
【生境分布】生長于低山區(qū)的林邊半陰處。分布我國中部至四川等地。
【性味】性涼,味辛苦,無毒。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治跌打損傷,風(fēng)濕麻木。
【用法用量】內(nèi)服:浸酒,0.5~1兩。
【摘錄】《*辭典》
帽蘭作為一種常見的中藥材料,卻常常被人們所遺忘,其實他的功效和作用是你意想不到的,只有大家善于食用,用對方法,我相信,它對各位的身體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的。
蜻蜓蘭是中藥的一種,在我國古代的醫(yī)書就有著對于蜻蜓蘭的記載,蜻蜓蘭能治療很多的病癥,而且功效也非常全面,我們要善用它。
【別名】竹葉蘭(《湖南民間藥物資料》)。
【來源】為蘭科植物 蜻蜒蘭 的 全草 。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25~50厘米。根伸長,稍肥厚。莖下部通常有3片(稀2片)較大的葉,倒卵狀長橢圓形、橢圓形或廣橢圓形,長6~15厘米,寬3~8厘米,先端圓而有銳尖頭;莖上部葉1~2片,呈苞葉狀,顯著小?;ㄐ蜷L7~15厘米;花黃綠色,排列稍密;苞片披針狀線形,先端尖;中央的萼片橢圓形,長4~5毫米,圓頭,1脈,側(cè)萼片與花瓣幾等長;唇瓣線狀長橢圓形,基部兩側(cè)有微小的三角狀突起,距圓筒狀,長7~9毫米,向前方彎曲。
【生境分布】生于林緣、林間濕潤的地方。分布我國中部、東北部。
【功能主治】《湖南民間藥物資料》:"治燒傷。"
【用法用量】外用:搗汁涂。
【摘錄】《*辭典》
通過上面的介紹才發(fā)現(xiàn),原來蜻蜓蘭的藥理作用這么多,而且對于一些疾病也都有不錯的效果。其實我們的生活周圍可能有很多的“寶物”,只是很多時候我們沒有一顆善于發(fā)現(xiàn)的心。
蘭香草是一種對大家來說還算比較熟悉的中藥,對我們身體的有很多的好處,我們想要在生活中正確的食用它,需要對蘭香草有一些了解,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吧。
【別名】山薄荷、蕕、獨腳球、藍花草、酒藥草、金石香、石上香、齒瓣蘭香草
【來源】為馬鞭草科蘭香草屬植物 蘭香草 Caryopteris incana (Thunb.)Miq.,以 全草 或 根 入藥。全草全年可采。根秋季采挖,洗凈鮮用或陰干,切段。
【性味】辛,溫。
【功能主治】疏風(fēng)解表,祛痰止咳,散淤止痛。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百日咳,支氣管炎,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胃腸炎,跌打腫痛,產(chǎn)后淤血腹痛;外用治毒蛇咬傷,濕疹,皮膚搔癢。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植物名實圖考》
蘭香草的功效作用等已經(jīng)在上文中有了比較詳細的描述,相信大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于蘭香草是否還有其它的療效這個問題還需要大家進一步的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