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心姜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一笑煩惱跑,二笑怒氣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樂逍遙。天天開口笑,壽比彭祖高?!别B(yǎng)生從歷史上的玄虛傳說,已經(jīng)進(jìn)入大眾百姓視野,那些不注重養(yǎng)生的人,必然會遭到生活的報復(fù)。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該如何去看待呢?為滿足您的需求,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黑心姜的功效與作用”,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黑心姜這種中藥材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黑心姜作為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下面我們就來詳細(xì)了解一下。
【別名】藍(lán)姜
【來源】藥材基源:為姜科植物黑心姜的根莖。
【原形態(tài)】黑心姜,多年生草本,高約lm。根莖粗大,近似姜狀,有環(huán)紋,斷面呈黑綠色,有多數(shù)須根。葉2列,葉柄延伸成葉鞘,抱莖;葉片橢圓狀長圓形,長40-50cm,寬約10cm,沿主脈兩側(cè)有紫斑,葉下面被細(xì)毛。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溝谷溪旁或栽培。
【性味】味苦;辛;性溫
【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消腫止痛。主風(fēng)濕痹痛;胸腹脹痛;產(chǎn)后腰痛;頭風(fēng)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或浸酒。外用:適量,鮮品搗爛,調(diào)酒炒熱外搽。yS630.COM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介紹的關(guān)于黑心姜的知識,相信大家對于黑心姜的認(rèn)識又會多一點了。我們在生活中可以食用黑心姜對身體進(jìn)行調(diào)理和改善。
相關(guān)閱讀
姜三七是一種可以治療很多疾病的藥材,科學(xué)健康地食用的話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還有疾病治療是可以帶來很大功效的?,F(xiàn)在我們就具體去了解一下姜三七的功效作用以及食用方法吧。
【別名】三七姜、姜葉三七、土田七、竹葉三七、姜七
【來源】姜科姜七屬植物 姜三七 Stahlianthus involucratus (King)Craib,以 根狀莖 入藥。全年可采,洗凈曬干。
【性味】辛,溫。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用于跌打損傷,風(fēng)濕骨痛,吐血衄血,月經(jīng)過多;外用治蟲蛇咬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1~3錢,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適量研粉或用炭粉撒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云南中草藥》
通過上述內(nèi)容的介紹,可以了解到姜三七在一些疾病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藥姜三七的食用也要根據(jù)各自的身體狀況決定,切記不要盲目用藥。
不知道大家有沒聽說過豆豉姜。豆豉姜對調(diào)理我們的身體有著很大的好處,在一些疾病上也可發(fā)揮不錯的作用,今天讓我們來看下豆豉姜的相關(guān)知識。
【別名】木漿子根(《分類草藥性》),滿山香(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澄茄根、木姜子根(《四川中藥志》),過山香、槍子蔃(《廣東中藥》)。
【來源】為樟科植物 山雞椒 的 根 及 根莖 。9~10月間挖取,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產(chǎn)廣東、廣西、四川等地。
【性狀】根呈圓錐形,表面棕色,有縱皺及顆粒狀突起,橫切面導(dǎo)管明顯,質(zhì)輕泡,易折斷,斷面淡黑色。氣香,味辛辣。
【性味】辛,溫。
【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理氣止痛。治感冒,風(fēng)濕痹痛,胃痛,腳氣。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5錢(鮮者0.5~2兩);或研末。外用:煎水洗。
【附方】①治感冒頭痛,風(fēng)濕骨痛:木姜子根、莖五錢至一兩。水煎服。(《廣西中草藥》)
【備注】本品在四川地區(qū)與同屬植物木姜子及清香木姜子的根,通稱"木姜子根",同等使用。參見"木姜子"及"木椒根"條。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南寧市藥物志》。
通過上文的描述我們知道了什么是豆豉姜,豆豉姜有著怎樣的功效。豆豉姜的藥用價值很高,有利于免疫系統(tǒng)的改善,是我們一個值得的選擇。
毛姜的簡介
毛姜,別名:崖姜、巖連姜、爬巖姜、肉碎補、石碎補、飛天鼠、牛飛龍、飛來風(fēng)、飛蛾草。分布于中國臺灣。模式標(biāo)本采自臺灣。生于潮濕陰冷地。
毛姜的功效與作用
1、功效作用
補腎強骨;活血止痛。主腎虛腰痛;足膝痿弱;耳聾;牙痛;久泄;遺尿;跌打骨折及斑禿。補腎強骨,續(xù)傷止痛。用于腎虛腰痛,耳鳴耳聾,牙齒松動,跌撲閃挫,筋骨折傷;外治斑禿,白癜風(fēng)。內(nèi)服:煎湯,10-20g;或入丸、散。外用: 適量,搗爛敷或曬干研末敷;也可浸酒搽。
2、臨床應(yīng)用
2.1、治腰腳疼痛不止:骨碎補一兩,桂心一兩半,牛膝三分(去苗),檳榔二兩,補骨脂三兩(微炒),安息香二兩(入胡桃仁搗熟)。搗羅為末,煉蜜入安息香,和搗百余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溫酒下二十丸。(《圣惠方》) 。
2.2、治耳鳴,亦能止諸雜痛:骨碎補去毛細(xì)切后,用生蜜拌,蒸,從巳至亥,暴干,搗末,用炮豬腎空心吃。(《雷公炮炙論》)。
2.3、治腎虛耳鳴耳聾,并齒牙浮動,疼痛難忍:骨碎補四兩,懷熟地、山茱萸,茯苓各二兩,牡丹皮一兩五錢(俱酒炒),澤瀉八錢(鹽水炒)。共為末,煉蜜丸。每服五錢,食前白湯送下。(《本草匯言》) 。
2.4、治牙痛:鮮槲蕨一至二兩(去毛)。打碎,加水蒸服。勿用鐵器打煮。(《單方驗方調(diào)查資料選編》) 。
2.5、治金瘡,傷筋斷骨,疼痛不可忍:骨碎補(去毛,麩炒微黃)、自然銅(細(xì)研)、虎脛骨(涂酥炙黃)、敗龜(涂酥炙微黃)各半兩,沒藥一兩,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一錢,以胡桃仁半個,一處嚼爛,用溫酒一中盞下之,日三、四服。(《圣惠方》骨碎補散) 。
毛姜的市場信息
1、毛姜的價格
毛姜的價格約為0.5元/50克。
2、毛姜的選購方法
植株高80-140cm。根狀莖粗狀,密被棕色長線形鱗片。葉一型,簇生成圓形中空的高叢;葉片長80-140cm,先端漸尖,中部以下漸狹,但近基部又漸變寬而呈心形,中部以上深羽裂,向下漸裂成狀,兩面光滑無毛,全緣;葉脈網(wǎng)狀,兩面明顯,網(wǎng)眼內(nèi)有單一或分叉的小脈。孢子囊群著生于小脈交叉處,每對側(cè)脈之間有1行,圓形或通常澡第三回小脈延長,成熟時呈斷線形。孢子橢圓形,孢壁具小刺或小瘤塊狀紋,無囊群蓋。
3、毛姜的保存方法
毛姜可擱置在陰涼通風(fēng)處,置干燥處。
山姜的簡介
總狀花序頂生,長15~30cm,花序軸密生絨毛;總苞片披針形,長約9cm,開花時脫落;小苞片極小,早落;花通常2朵聚生,在2朵花之間常有退化的小花殘跡可見;小花梗長約2mm;花萼棒狀,長1~1.2cm,被短柔毛,先端3齒裂;花冠管長約1cm,被疏柔毛,花冠裂片長圓形,長約1cm,外被絨毛,后方的1枚兜狀;側(cè)生退化雄蕊線形,長約5mm;唇瓣卵形,寬約6mm,白色而具紅色脈紋,先端2裂,邊緣具不整齊缺刻;雄蕊長1.2~1.4cm;子房密被絨毛。果球形或橢圓形,直徑1~1.5cm,被短柔毛,熟時檢紅色,先端具宿存的萼筒;種子多角形,長約5mm,徑約3mm,有樟腦味。花期4~8月,果期7~12月。
山姜的功效與作用
溫中;散寒;祛風(fēng);活血。主脘腹冷痛;肺寒咳嗽;風(fēng)濕痹痛;跌打損傷;月經(jīng)不調(diào);勞傷吐血。用于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跌打損傷,牙痛,胃痛。
陶弘景:腹中冷痛,煮服甚效。
《本草拾遺》:去惡氣,溫中。治中惡霍亂,心腹冷痛,功用如姜。
《草木便方》:解大毒,行血消瘀,透筋骨。治風(fēng)濕四肢麻木,煎服;中風(fēng)頑痹,煎湯洗。
《峨帽藥植》:治無名腫毒。
《貴陽民間藥草》:根莖和葉:溫肺,散寒,止咳。
《四川中藥志》:根莖:治勞傷吐血,跌損瘀血停滯,月經(jīng)不調(diào)。
山姜的作用
1、溫中散寒
用于外感風(fēng)寒引起的風(fēng)寒感冒,流清涕,打噴嚏。也可用于脘腹冷痛。
2、祛風(fēng)除濕
用于風(fēng)濕類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炎,風(fēng)濕痹痛,痛風(fēng)。
3、行血消瘀
治療跌打損傷,勞傷吐血,跌損瘀血停滯,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疾病。
4、消炎解毒
治療無名腫毒,紅腫熱疼。
5、散寒止咳
用于外感風(fēng)寒引起的咳嗽痰多,肺寒咳嗽。
山姜的市場信息
1、山姜的價格
一般9塊錢一斤左右。
2、山姜的選購方法
多年生草本,高35~70cm。根莖橫生,分枝。葉片通常2~5片;近無柄至具長達(dá)2cm的葉柄;葉舌2裂,長約2mm,被短柔毛;葉片披針形或狹長橢圓形,長25~40cm,寬4~7cm,兩端漸尖,先端具小尖頭,兩面,特別是葉下面被短柔毛。
3、山姜的保存方法
曬干保存。
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認(rèn)為,廉姜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營養(yǎng)成分,廉姜作為一種中藥材其功效與作用已經(jīng)得到廣泛認(rèn)可,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它的具體情況。
【別名】葰(《廣雅》),姜匯(《吳都賦》),山姜(《廣州植物志》),姜活,見稈風(fēng)(《中國經(jīng)濟植物志》),座桿、劍桿、大桿、姜葉淫羊霍(《貴州草藥》)。
【來源】為姜科植物 華良姜 的 根莖 。秋季采收。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根莖匍匐,肉質(zhì)。莖細(xì)長,連花序高不及1米。葉2列,披針形,長15~25厘米,寬3.5~7厘米,先端漸尖,基部狹長楔形;具短柄;舌片極短,截頭狀或2裂,先端常有小毛:葉柄鞘狀抱莖??偁顖A錐花序頂生,長10~15厘米,分枝極短,下部的有花2~3朵;最下部的苞片矩圓形,白色,開花時不明顯;萼管狀,長3~4毫米;花無柄,白色,有紅色小斑點,管長約5毫米,裂片矩圓形,唇瓣闊卵形,無柄,先端凹入;雄蕊1,退化雄蕊小,呈花瓣狀;子房1,下位。蒴果球形,大如豌豆,有種子數(shù)顆?;ㄆ?~7月。果期6~8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谷、溪邊、疏林下等潮濕的地方。分布四川、貴州、云南、湖北、湖南、廣西、廣東、福建等地。
【化學(xué)成份】種子含油0.6%,中含0.5%棕櫚酸和一種酚類物質(zhì),油的低溫餾出部分含1,8-桉葉素7%,高溫餾出部分含30%α-石竹烯和一種倍半萜烯醇。尚含良姜素及山姜素。
【性味】辛,溫。
【功能主治】溫胃散寒,消食止痛。治胃痛脹悶,噎膈吐逆,腹痛泄瀉,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冷疼。
【附方】①治肺癆咳嗽:山姜、干姜、核桃仁各五錢。蒸蜂蜜一兩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1.《齊民要術(shù)》:《吳錄》曰:始安多廉姜?!妒辰?jīng)》曰:藏法,蜜煮烏梅去滓,以漬廉姜,再宿,色黃赤如琥珀,多年不壞。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廉姜的相關(guān)知識,通過上述文章能夠清楚的了解到廉姜有著很多對人體的好處和作用,所以大家可以用廉姜來治療一些疾病。
姜蟲是一種在生姜中生長的可以用來入藥的蟲子。姜蟲具有著多方面的功效和作用,比如說可以治療中風(fēng)導(dǎo)致的半身不遂、治療小兒驚風(fēng)、治療小兒撮口、治療頭風(fēng)、治瘰疬、治療腸風(fēng)下血,還具有著一定的下奶的功效。當(dāng)然,目的不同,所用的配方自然也就不同。下面,就為大家詳細(xì)介紹姜蟲的功效作用及附方。
一、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10g;研末,1~3g;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煎水洗;研末撒或調(diào)敷。
二、注意事項
1.《藥性論》:惡桑螵蛸、桔梗、茯苓、茯神、萆薢。
2.《本草經(jīng)疏》:凡中風(fēng)口噤,小兒驚癇夜啼,由于心虛神魂不寧,血虛經(jīng)絡(luò)勁急所致,而無外邪為病者忌之。女子崩中,產(chǎn)后余痛,非風(fēng)寒客入者,亦不宜用。
三、附方
1.治中風(fēng)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白附子、白僵蠶、全蝎各等分(并生用)。為細(xì)末。每服一錢,熱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楊氏家藏方》牽正散)
2.治小兒驚風(fēng):白僵蠶、蝎梢等分,天雄尖、附子尖共一錢(微炮過)。為細(xì)末。每服一字或半錢,以生姜溫水調(diào),灌之。(《本草衍義》)
3.治小兒撮口及發(fā)噤:白僵蠶二枚。為末。用蜜和,敷于小兒唇口內(nèi)。(《小兒宮氣方》)
4.治頭風(fēng):白僵蠶(去絲、嘴)、高良姜等分。為細(xì)末。每服半錢,白梅茶清凋下,臨發(fā)時服。(《百一選方》)
5.治纏喉風(fēng)并急喉閉喉腫痛者:白僵蠶一兩(新瓦上炭火略炒微黃色)、天南星一兩(炮裂,刮去粗皮,銼)。為細(xì)末。每服一字,用生姜自然汁少許調(diào)藥末,以熟水投之,呷下,吐出涎痰即快,不時服之。(《魏氏家藏方》白僵蠶散)
6.治喉閉牙關(guān)不開者:白僵蠶,微炒為末,生姜自然汁調(diào)下一錢。(《中藏經(jīng)》)
7.治瘰疬:白僵蠶,研末,水服五分匕,日三服。(《千金方》)
8.治空洞性肺結(jié)核:白僵蠶、白及各等分。共研細(xì)末;每次二錢,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藥》)
9.治風(fēng),遍身癮疹,疼痛成瘡:白僵蠶,焙令黃色,細(xì)研為末,酒服。(《圣惠方》)
10.治野火丹從背上兩脅起:僵蠶二七枚,和慎火草搗涂之。(《產(chǎn)乳集驗方》)
11.治婦人崩中下血不止:衣中白魚、僵蠶等分。為末。以井花水服之,日三服。(《千金方》)
12.治腸風(fēng)下血:僵蠶(炒,去嘴、足),烏梅肉(焙)各一兩。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百丸,食前白湯下,一日三服。(《衛(wèi)生雜興》)
13.治重舌、木舌:僵蠶一錢,黃連(蜜炒)二錢。為末,摻之,誕出為妙。(《積德堂經(jīng)驗方》)
14.下奶:白僵蠶末兩錢。酒調(diào)下,少頃以脂麻茶一錢熱投之。(《經(jīng)驗后方》)
15.治喉痹失音瓜蔞皮(炒)、厘蠶(炒)、甘草簿(炒)各二錢。共為末。每服三錢,姜湯下。(《疑難雜避癥簡方》)
巖姜雖然名字里面有個姜字,但是和姜確沒有關(guān)系,巖姜是一種中藥材,去主要是用于治療耳聾耳鳴、腎虛腰痛、牙齒松動以及筋骨折傷等都有比較好的療效。巖姜還被叫做肉碎補、崖姜或者是爬崖姜等,巖姜味道比較苦,屬于是一種比較溫和的中藥材,在使用的時候可以和其他的藥材配伍一起使用。
巖姜的作用與功效
補腎強骨,續(xù)傷止痛。用于腎虛腰痛,耳鳴耳聾,牙齒松動,跌撲閃挫,筋骨折傷;外治斑禿,白癜風(fēng)。
骨碎補的藥用選方
治腰腳疼痛不止:
骨碎補50克,桂心75克,牛膝1.5克(去苗),檳榔100克,補骨脂150克(微炒),安息香100克(入胡桃仁搗熟)。搗羅為末,煉蜜入安息香,和搗百余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溫酒下二十丸。
治耳鳴,亦能止諸雜痛:
骨碎補去毛細(xì)切后,用生蜜拌,蒸,從巳至亥,暴干,搗末,用炮豬腎空心吃。
治腎虛耳鳴耳聾,并齒牙浮動,疼痛難忍:
骨碎補200克,懷熟地、山茱萸,茯苓各100克,牡丹皮100克五錢(俱酒炒),澤瀉40克(鹽水炒)。共為末,煉蜜丸。每服25克,食前白湯送下。
治牙痛:
鮮槲蕨50~100克(去毛)。打碎,加水蒸服。勿用鐵器打煮。
治金瘡,傷筋斷骨,疼痛不可忍:
骨碎補(去毛,麩炒微黃)、自然銅(細(xì)研)、虎脛骨(涂酥炙黃)、敗龜(涂酥炙微黃)各25克,沒藥50克,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服5克,以胡桃仁半個,一處嚼爛,用溫酒一中盞下之,日三、四服。
治打撲傷損:
猢猻姜不以多少,生姜半之。上同搗爛,以罨損處,用片帛包,干即易之。
接骨續(xù)筋:
骨碎補200克,浸酒500克,分十次內(nèi)服,每日二次,另曬干研末外敷。
治挫閃:
骨碎補100克,杵爛,同生姜母、菜油、茹粉少許,炒敷患處。
治關(guān)節(jié)脫位,骨折:
在關(guān)節(jié)復(fù)位或正骨手術(shù)后,取槲蕨(去毛)和榔榆皮搗爛,加面粉適量,搗成糊狀,敷傷處,二至三日換藥一次。
治跌打損傷,腰背、關(guān)節(jié)酸痛:
槲蕨(去毛)25~50克。水煎服。
治闌尾炎:
鮮槲蕨(去毛)400克,切碎,加大血藤25克,紅棗200克。水煎服。
治斑禿:
鮮槲蕨25克,斑蝥五只,燒酒150克,浸十二天后,過濾擦患處,日二至三次。
治腎虛久瀉:
骨碎補適量,研為細(xì)末,每次6克,人豬腎內(nèi)煨熟,食之。
方劑就是治病的藥方。中藥方劑涵蓋了人體各個系統(tǒng)的調(diào)理,并對其有顯著地療效。姜米湯就是一種被廣泛應(yīng)用的方劑,你了解它的功效嗎?
【處方】干姜(炮)1兩,陳粟米(炒)2兩,甘草(炙)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虛乏,津液衰耗,煩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6分,濾去滓,食前稍熱服,1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三
【處方】老生姜1塊(重1兩許)。
【功能主治】吐多而胃氣欲絕者。
【用法用量】煨熟,去皮研爛,用水1碗,陳米2撮,同入瓦罐內(nèi)煮清湯,候溫,用小酒杯,少少漸服,其嘔自止。
【摘錄】《痘疹活幼至寶》卷終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姜米湯,我們知道姜米湯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有很好的養(yǎng)生和保健作用,對人體有很多好處,可以緩解很多癥狀,怎么樣,你了解了嗎?
良姜的簡介
別名:良姜、高涼姜、小良姜、蠻姜、海良姜。良姜:別名小良姜、高良姜(中藥材,本品為姜科植物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基原物料的生態(tài):多年生草本。根莖圓柱形,其性溫、味辛;具有芳香氣,有節(jié),節(jié)處有環(huán)形膜質(zhì)鱗片,節(jié)上生根。主治:脘腹冷痛,胃寒嘔吐,噯氣吞酸。分布于我國云南、廣東、廣西及臺灣等地區(qū)。
良姜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zhì)
根莖含有高良姜素(Galangin)、山柰素(Kaempferide)、擗皮素(Quercetin)及揮發(fā)油。油的主要成分為1,8-桉葉素(1,8-Cineole)和桂皮酸甲酯(Methyl cinnamate)。高良姜的辛辣成分為高良姜酚(Galango1)。
2、功效作用
良姜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主治胃脘冷痛,嘔吐,噯氣。用量:煎服,3~6g。研末服,每次3g。
3、臨床應(yīng)用
3.1、高良姜配香附:兩藥均有行氣止痛的作用,高良姜善于溫中散寒,香附的功效與作用則偏重舒肝理氣,兩者同用,可疏肝溫胃、散寒止痛,用于肝郁氣滯,胃有寒凝所致的胃脘冷痛,如良附丸。
3.2、高良姜配蓽茇:兩藥皆味辛、氣溫,相須為用,則行氣止痛之功更強,用于胃寒疼痛、嘔吐。
3.3、高良姜配蓽澄茄:兩藥皆辛溫之品,入脾、胃二經(jīng),同具溫中散寒之功。高良姜辛熱純陽,善散脾胃寒邪,且和胃降逆,蓽澄茄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兩藥相須為用,能增強溫脾胃、散寒邪、降逆氣之功,用于胃寒呃逆、脘腹冷痛等證。
3.4、高良姜配大棗的功效與作用的功效與作用:高良姜溫中散寒止嘔,大棗健脾和胃,兩藥合用能健脾溫中止嘔,用于霍亂嘔吐甚者。
4、科學(xué)研究
高良姜、制香附、元胡各30g ,姜半夏10g,共研末,每次3g,飯前溫開水送服。治療胃痛175例,其中虛寒型75例,肝氣犯胃100例,治愈135例,顯效27例,有效13例(四川中醫(yī),1983,6:12);良姜、黃芩、黃柏、乾姜各9g,附子8g,日一劑,早晚分服,6劑為1療程,治療復(fù)發(fā)性口腔潰瘍數(shù)百例,全部治愈(臨床醫(yī)學(xué),1990,4:188);良姜、制川烏、制草烏各3g,北細(xì)辛2g,治蟲牙、風(fēng)火牙痛83例,全部有效(四川中醫(yī),1992,7:50)。另有用高良姜治療心絞痛等。
良姜的市場信息
1、良姜的價格
良姜的價格5元/斤。
2、良姜的選購方法
多年生草本。根莖圓柱形,其性溫、味辛;具有芳香氣,有節(jié),節(jié)處有環(huán)形膜質(zhì)鱗片,節(jié)上生根。
3、良姜的保存方法
良姜可擱置在陰涼通風(fēng)處,置干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