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蜀葵花的功效與作用
【www.cndadi.net -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黃蜀葵花是功效非常廣泛的一種中藥材,我們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黃蜀葵花,黃蜀葵花也在很多疾病的治療和緩解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現(xiàn)在我們來了解一下黃蜀葵花。
【來源】為錦葵科植物 黃蜀葵 的 花朵 。夏季花盛開時(shí)采收,曬干。
【原形態(tài)】黃蜀葵(《香奩集》),又名:黃葵(《說文》),側(cè)金盞、秋葵(《群芳譜》),棉花葵(《植物名實(shí)圖考》),黃秋葵、金花捷報(bào)、水棉花、棉花七、棉花蒿、小棉花、溪麻、野芙蓉、野甲花。
【生境分布】常見于山谷、草叢間。除東北、西北外,各地均有分布,也有栽培。
【性味】①《品匯精要》:"無毒。"
【功能主治】通淋,消腫,解毒。治淋病,癰疽腫毒,湯火燙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研末,1~2錢。外用:研束調(diào)敷或油浸涂。
【注意】孕婦忌服。
【附方】①治砂石淋:黃蜀葵花一兩。炒,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食前米飲調(diào)下。(《圣濟(jì)總錄》獨(dú)圣散)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嘉佑本草》
了解了這么多關(guān)于中藥黃蜀葵花的各種情況,相信我們可以在面對疾病的困擾時(shí)做到鎮(zhèn)定自若,正確的對待疾病的治療。
相關(guān)閱讀
黃蜀葵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一直到現(xiàn)在,黃蜀葵的用途越來越多,關(guān)于黃蜀葵的其他功效,不知道各位朋友們了解不了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詳細(xì)的介紹一下吧,希望能夠給各位朋友們帶來幫助。
【別名】秋葵、豹子眼睛花、霸天傘、棉花蒿
【來源】錦葵科秋葵屬植物 黃蜀葵 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以 根、葉、花 和 種子 入藥。秋季挖根;夏秋采收葉和花;秋季收種子,曬干。
【性味】甘,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潤燥滑腸。種子:用于大便秘結(jié),小便不利,水腫,尿路結(jié)石,乳汁不通。根、葉:外用治疔瘡,腮腺炎,骨折,刀傷?;ǎ航擞屯庥弥螣隣C傷。
【用法用量】種子3~5錢,水煎服或研粉每服0.5~1錢;根、葉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知道了黃蜀葵的功效和作用等,對于廣大朋友而言,如果是感覺自己需要的話,不妨在平時(shí)的時(shí)候食用一些,相信一定可以有效的改善您的情況。不過為了保證食用之后的效果,也請您一定要按照要求食用,避免一些不良的生活習(xí)慣,才可以得到它預(yù)期的效果。
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材有很多,黃蜀葵根就是其中一種,不過也有很多人對黃蜀葵根并不是很清楚,因此選擇食用之前,需要對黃蜀葵根的功效與作用進(jìn)行認(rèn)識。
【來源】為錦葵科植物 黃蜀葵 的 根 。秋季采挖。
【化學(xué)成份】含粘液質(zhì)約16%,系由阿拉伯聚糖12.30%、半乳聚糖13.19%、鼠李聚糖8.08%、淀粉16.03%、蛋白質(zhì)6.38%、草酸鈣17.61%等所組成。
【性味】甘苦,寒。
【功能主治】利水,散瘀,消腫,解毒。治淋病,水腫,乳汁不通,腮腺炎,癰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鮮者0.5~1兩)。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注意】孕婦忌服。
【附方】①治淋疾:黃蜀葵根五錢至一兩五錢,水煎服。
【臨床應(yīng)用】①治療流行性腮腺炎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以上就是對黃蜀葵根的功效與作用詳細(xì)介紹,對它的選擇,要根據(jù)自身需求進(jìn)行,這樣對身體不會有損害,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疾病的效果。
不知道大家有沒聽說過黃蜀葵子。黃蜀葵子對調(diào)理我們的身體有著很大的好處,在一些疾病上也可發(fā)揮不錯的作用,今天讓我們來看下黃蜀葵子的相關(guān)知識。
【來源】為錦葵科植物 黃蜀葵 的 種子 。秋季果實(shí)成熟時(shí)采收。
【性味】甘,寒,滑。
【功能主治】利水,消腫,通乳。治淋病,水腫,乳汁不通,癰腫,跌撲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3錢;或入散劑。外用:研末調(diào)敷。
【注意】孕婦忌服。
【附方】①治小便不通:黃蜀葵子三、四十粒,細(xì)研,以湯沖,絞取汁一小盞,頓服。(《圣濟(jì)總錄》)
【各家論述】《綱目》:"黃葵子,古方少用,今為催生及利小便要藥,入湯、散皆宜。蓋其性滑,與冬葵子同功故也?;?、子與根性功相同,可以互用,無花用子,無子用根。"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衍義》
通過上文的描述我們知道了什么是黃蜀葵子,黃蜀葵子有著怎樣的功效。黃蜀葵子的藥用價(jià)值很高,有利于免疫系統(tǒng)的改善,是我們一個值得的選擇。
蜀葵花的藥用價(jià)值
二年生直立草本,高達(dá)2m。莖枝密被刺毛。葉互生;葉柄長5-15cm,被星狀長硬毛;托葉卵形,長約8mm,先端具3尖;葉近圓心形,直徑6-16cm,掌狀5-7淺裂或波狀棱角,裂片三角形或圓形,中裂片長約3cm,寬4-6cm,上面疏被星狀柔毛,粗糙,下面被星狀長硬毛或絨毛。花腋生,單生或近簇生,排列成總狀花序式,具葉狀苞片。花梗長約5mm,果時(shí)延長至1-2.5cm,被星狀長硬毛;小苞片杯狀,常6-7裂,裂片卵狀披針形,長8-10mm,密被星狀粗硬毛,基部合生;萼鐘狀,直徑2-3cm,5齒裂,裂片卵狀三角形,長1.2-1.5cm,密被星狀粗硬毛;花大,直徑6-10cm,有紅、紫、白、粉紅、黃和黑紫等色;單瓣或重瓣,花瓣倒卵狀三角形,長約4cm,先端凹缺,基部狹,爪被長髯毛;雄蕊柱無毛,長約2cm,花絲纖細(xì),長約2mm,花柱分枝多數(shù),微被細(xì)毛。果盤狀,直徑約2cm,被短柔毛,分果爿近圓形,多數(shù),背部厚達(dá)1mm,具縱槽?;ㄆ?-8月。
功能主治:和血止血;解毒散結(jié)。主吐血;衄血;有經(jīng)過多;赤白帶下;二便不通;小兒風(fēng)疹;瘧疾;癰疽癤腫;蜂蝎螫傷;燙傷;火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或研末,1-3g。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或鮮品搗敷。
蜀葵花的副作用
《四川中藥志》:孕婦忌用。
蜀葵花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蜀葵花的醫(yī)學(xué)記載
《別錄》:主理心氣不足。
《千金·食治》:定心氣。
《本草拾遺》:治小兒風(fēng)疹?;ㄓ形迳? 白者療痢疾,去邪氣,陰干末食之。
《爾雅翼》:敷瘡腫。
《珍珠囊》:治帶下。赤治赤(帶),白治白(帶)。
《綱目》:治帶下,目中溜火,和血潤燥,通竅,利大、小腸。
《分類草藥性》:治紅崩,吐血。紅、白、淡三種,白治帶癥。
《重慶草藥》:和血,潤腸, 除邪熱。治倒經(jīng),熱毒燥結(jié)。
蜀葵花的附方
1、治婦人白帶下,臍腹冷痛,面色痿黃,日漸虛損: 白蜀葵花五兩。陰干,搗細(xì)羅為散,每于食前,以溫酒調(diào)下二錢。如赤帶下,亦用赤花。 (《圣惠方》)
2、治二便關(guān)格, 脹悶欲死: 蜀葵花一兩(搗爛),麝香半錢。水一大盞,煎服,根宜可用。
3、治HAI瘧: 蜀葵花白者。 陰干,為未服之。(《本草圖經(jīng)》)
4、治鼻面酒ZA: 蜀葵花一合,研細(xì),臘月脂調(diào)敷,每夜用之。(《仁存堂經(jīng)驗(yàn)方分)
5、治蝎螫: 蜀葵花、石榴花、艾心等分。并取陰干,合搗,和水涂全螫處。(補(bǔ)缺肘后方》)
6、洽燙傷: 棋盤花三朵,泡麻油二兩,搽患處。 (《貴州草藥》)
蜀葵的簡介
蜀葵(學(xué)名:Althaea rosea (Linn.) Cavan.),別稱一丈紅、大蜀季、戎葵。二年生直立草本,高達(dá)2米,莖枝密被刺毛?;ǔ士偁罨ㄐ蝽斏鷨伟昊蛑匕?有紫、粉、紅、白等色;花期6月至8月,蒴果,種子扁圓,腎臟形。喜陽光充足,耐半陰,但忌澇。原產(chǎn)中國四川,現(xiàn)在中國分布很廣,華東、華中、華北均有。由于它原產(chǎn)于中國四川,故名曰“蜀葵”。又因其可達(dá)丈許,花多為紅色,故名“一丈紅”。于6月間麥子成熟時(shí)開花,而得名“大麥?zhǔn)臁?。嫩葉及花可食,皮為優(yōu)質(zhì)纖維,全株入藥,有清熱解毒、鎮(zhèn)咳利尿之功效。根可作潤滑藥,用于粘膜炎癥,起保護(hù)、緩和刺激的作用。從花中提取的花青素,可為食品的著色劑。全草入藥,有清熱止血、消腫解毒之功,治吐血、血崩等癥。莖皮含纖維可代麻用。
蜀葵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zhì)
花瓣含一種黃色素,熔點(diǎn)261℃(分解),可能是有二苯酰甲醇型的結(jié)構(gòu)與山柰酚相關(guān)的物質(zhì)。其白花者,曾分離兩種可能是二氫山柰酚的甙,一種是無色結(jié)晶,分解點(diǎn)235℃;另一種是淡黃色結(jié)晶,分解點(diǎn)261℃;前一種的甙元分解點(diǎn)是232℃,糖是葡萄糖。深黃色者曾分離一種葡萄糖甙,名蜀葵甙;它水解則生葡萄糖及蜀葵甙元。花的紅色素,在酸性時(shí)呈紅色,堿性時(shí)呈褐色,可作中和的指示劑。
2、功效作用
2.1、和血潤燥,通利二便。治痢疾,吐血,血崩,帶下,二便不通,瘧疾,小兒風(fēng)疹。內(nèi)服:煎湯,1~2錢;或研末。外用:研末調(diào)敷。
2.2、《別錄》:主理心氣不足。
2.3、《千金·食治》:定心氣。
2.4、《本草拾遺》:治小兒風(fēng)疹?;ㄓ形迳?白者療痢疾,去邪氣,陰干末食之。
2.5、《爾雅翼》:敷瘡腫。
2.6、《珍珠囊》:治帶下。赤治赤(帶),白治白(帶)。
2.7、《綱目》:治帶下,目中溜火,和血潤燥,通竅,利大、小腸。
2.8、《分類草藥性》:治紅崩,吐血。紅、白、淡三種,白治帶癥。
2.9、《重慶草藥》:和血,潤腸,除邪熱。治倒經(jīng),熱毒燥結(jié)。
3、臨床應(yīng)用
3.1、治婦人白帶下,臍腹冷痛,面色痿黃,日漸虛損:白蜀葵花五兩。陰干,搗細(xì)羅為散,每于食前,以溫酒調(diào)下二錢。如赤帶下,亦用赤花。(《圣惠方》)。
3.2、治二便關(guān)格,膿悶欲死:蜀葵花一兩(搗爛),麝香半錢。水一大盤,煎服,根亦可用。(《綱目》)。
3.3、治痎瘧及邪熱:蜀葵花白者。陰干,為末服之。(《本草圖經(jīng)》)。
3.4、治鼻面酒皶及酐酣:蜀葵花一合,研細(xì),臘月脂調(diào)敷,每夜用之。(《仁存堂經(jīng)驗(yàn)方》)。
3.5、治蝎螫:蜀葵花,石榴花、艾心等分。并取陰干,合搗,和水涂之螫處。(《補(bǔ)缺肘后方》)。
3.6、治燙傷:棋盤花三朵,泡麻油二兩,搽患處。(《貴州草藥》)。
蜀葵的市場信息
1、蜀葵的價(jià)格
蜀葵的價(jià)格約30-35元 /500克。
2、蜀葵的選購方法
二年生草本,高達(dá)2.5米。莖直立,具星狀簇毛。葉互生,圓形至圓卵形,長6~10厘米,寬5~10厘米,先端圓鈍,基部心形,通常具3~7淺裂,邊緣具不整齊的鈍齒,兩面均有星狀毛;葉柄長約4~8厘米,具星狀簇毛。
3、蜀葵的保存方法
可擱置在陰涼通風(fēng)處,置干燥處。
蜀葵根為我國著名的傳統(tǒng)常用中藥材,應(yīng)用歷史悠久。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蜀葵根吧。
【來源】為錦葵科植物 蜀葵 的 根 。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蜀葵花"條。
【化學(xué)成份】根含大量粘質(zhì);一年生根的粘質(zhì)含戊糖7.78%,戊聚糖6.86%,甲基戊聚糖10.59%,糖醛酸20.04%。
【藥理作用】根可作潤滑藥,用于粘膜炎癥,起保護(hù)、緩和刺激的作用。
【性味】①《本草拾遺》:"甘,寒,無毒。"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利尿排膿。治淋病,白帶,尿血,吐血,血崩,腸癰,瘡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兩;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附方】①治小便淋瀝:葵花根一撮。洗凈,銼碎,用水煎五、七沸服。(《衛(wèi)生寶鑒》葵花散)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對于蜀葵根的藥用價(jià)值本文就介紹到這里,其實(shí)蜀葵根藥用的時(shí)候有很多不同的作用,都對人體有著不小的好處。大家可以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