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藥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養(yǎng)生之謂也。”隨著社會觀念的更新,養(yǎng)生的理念也在不斷刷新,要作生活的主人,我們必須注意養(yǎng)生。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知識需要掌握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化藥的功效與作用”,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不認識化藥的朋友們不會了解化藥有什么功效和作用,化藥是一種中藥材,很多人都只是在形態(tài)上認識,所以很難了解到化藥真正能夠帶給人們的身體哪些好處,這些需要我們深入去認識化藥這種藥材了。
【別名】巖邊七、小貫眾、鐵釘耙
【來源】藥材基源:為鱗毛蕨科植物大羽貫眾的根莖。
【原形態(tài)】植株高60-80cm。根莖短而斜升,連同葉柄基部被暗褐色、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葉柄長20-30cm,深禾稈色,基部以上有疏鱗片;葉片長圓形,紙質(zhì),長20-50cm,寬20-25cm,沿葉軸和羽軸有少數(shù)纖維狀鱗片,單數(shù)一回羽狀;羽片大,15-20對,互生或下位的對生,斜三角狀長圓形,有極短的柄,下部的較大,長卵形,先端漸尖,基部上側(cè)截形并與葉軸平行,呈短耳狀突起,下側(cè)楔形,邊緣有鈍鋸齒,其余向上羽片漸變小,頂端1片近羽裂;葉脈網(wǎng)狀,中脈兩側(cè)各有網(wǎng)眼7-8行,內(nèi)藏小脈1條。孢子囊群生于內(nèi)藏小脈中部,散布于羽片背面;囊群蓋圓盾形,褐色,中間較厚,邊緣膜質(zhì),全緣。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200-3500m的山坡林下、溪溝邊或灌木叢下。
【性狀】性狀鑒別 根莖疏生闊披針形暗褐色大鱗片,葉柄長20-30cm,深禾稈色,有疏鱗片,葉片長圓形,長20-50cm,寬20-25cm,葉軸和羽柄有少數(shù)纖維狀鱗片,單數(shù)一回羽狀,羽片長卵形、長圓披針形,基部圓形,近全緣或有少數(shù)短尖鋸齒;羽狀網(wǎng)脈,主脈兩側(cè)各有網(wǎng)眼7-8行,內(nèi)藏小脈1-3條。孢子囊群生于內(nèi)藏小脈中部,囊群蓋圓盾形,全緣。氣微。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止血;驅(qū)蟲。主燒燙傷;崩漏;帶下;跌打損傷;蛔蟲病ys630.com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
【摘錄】《中華本草》
由以上對化藥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化藥對人體的幫助還是比較大的,可以改善人體的一些不好的癥狀,對人體是很有用的一種藥材。
相關閱讀
人的一生到了一定的年齡,新陳代謝減慢,免疫機能下降,無一不提醒著我們應該好好調(diào)理身體了,中藥方劑就可以循序漸進的改善體質(zhì),增強免疫力等,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化魚湯這款方劑。
【處方】金銀花1兩,當歸5錢,生甘草2錢,青黛2錢,地榆2錢,白礬1錢,生黃耆5錢。
【功能主治】魚臍疔瘡,不論肘腿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洞天奧旨》卷九
【處方】大黃1兩,金銀花5兩,蒲公英5錢,歸尾1兩,荊芥3錢。
【功能主治】便毒、魚口。
【用法用量】水2碗,煎1碗,服2劑即消。
【摘錄】《洞天奧旨》卷十六
看完了上文的介紹,你對化魚湯的食用方法了解了嗎?但化魚湯畢竟是中藥方劑,可能有些人的體質(zhì)會不太適合,所以一定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
面對著醫(yī)學的多元素發(fā)展,對于疾病的治療也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實施手段,其實,中藥方劑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法,因為其副作用小,藥材種類也很多,受到了大部分人的推薦。下面來看一下化滯丸。
【處方】荊三棱1兩,蓬莪術1兩,桔梗1兩,大黃1兩,陳橘皮1兩(用溫湯洗過),半夏1個(破作兩片),白術1兩(與前件并銼如皂角子大),旋覆花1兩,鱉甲(去裙)2兩(作4片),葶藶子1兩半(淘凈,生絹袋盛之),紫蘇葉1兩,木香3兩(研干),沉香半兩(銼細,生用),麥蘗1兩(微炒),檳榔半兩(生用),舶上茴香半兩(水淘去土,干稱),硼砂1兩半(細研銼,用瓷器納入前藥內(nèi),用米醋3升浸,重湯煮取2升半)。
【制法】上用煮藥,作一處焙羅,和入生藥,除木香、沉香、麥蘗、茴香、檳榔不入醋煮,余皆煮藥作一處,焙搗羅為細末,用煮藥醋調(diào)面糊煮,搜和,入石臼中多杵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寬中化痰,快美飲食,消化停滯。主脾肺氣滯,水飲停積,膈痹口滿,咳嗽涎壅,嘔吐頭昏,飲食不下;或痰痞氣膈,陰陽不通并厥,口噤昏默,不省人事,狀似中風;及恚怒氣逆,飲食湯水,停聚胸膈成病,以致十膈五噎,翻胃嘔吐。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溫熟水送下;婦人血.氣心痛,炒姜醋湯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一六九引《家藏經(jīng)驗方》
【處方】巴豆1錢(去油),三棱2錢,莪術2錢,青皮1錢,陳皮1錢,黃連3錢,半夏3錢,木香2錢,丁香1錢。
【功能主治】一切寒熱氣滯之積。
【用法用量】煉蜜為丸服。
【摘錄】《血證論》卷八
【處方】巴豆6錢(醋制),烏梅肉5錢(焙干)。
【功能主治】內(nèi)消飲食。主
【用法用量】白面8錢,調(diào)糊為丸服。
【注意】妊娠勿服。
【摘錄】《醫(yī)門八法》卷二
【處方】黃丹1兩,黃蠟1兩,巴豆肉3錢。
【制法】上藥黃丹、巴豆2味,同細研,用碗1個,香油少許,慢火化開蠟后,3-4次下前藥,調(diào)勻,滴入水不散為度,都傾入水中,取出。
【功能主治】男女飲食不消,氣閉肚疼,里急后重,白瀉。
【用法用量】每服如蘿卜子大,水大積者15丸,生姜湯送下;水小積者,虛實隨加減用服。
【摘錄】《普濟方》卷一七二
【處方】廣木香2錢半,丁香2錢半,青皮(去瓤)2錢半,陳皮(去白)2錢半,黃柏皮2錢半,莪術(慢火煨)4錢8分,半夏(姜汁和成餅曬干)2錢5分,巴豆(去殼,火炒過)。
【制法】上藥用砂鍋好醋浸一時,慢火熬干,炒黃,烏梅肉5錢焙干,共為末,用面醋打糊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一切雜積、酒積,胸膈膨脹,嘔吐酸水,泄瀉痢疾,婦人血氣。
【用法用量】方中巴豆用量原缺。
【摘錄】《攝生眾妙方》卷六
以上就是化滯丸的一個介紹, 希望通過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對于這一個養(yǎng)生方劑的選擇問題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們運用一些比較科學的方法去,幫助自己達到養(yǎng)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
中藥方劑是傳統(tǒng)醫(yī)學的一枚瑰寶,它主要依賴于君、臣、佐、使藥這幾大部分。雖然見效慢,但是因為對人體幾乎沒有任何的副作用而備受養(yǎng)生人群的青睞。化癥丸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你對它了解嗎?
【處方】硇砂半兩(細研),巴豆10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五靈脂半兩,干姜半兩(炮裂,銼),雄雀糞半兩(微炒黃),豬牙皂莢半兩(去皮,涂醋,炙令黃,去子)。
【制法】上為末,同研令勻,用醋煮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婦人食癥,腹脹氣急,面目浮腫,四肢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5丸,空心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一
【處方】巴豆5兩(去油膜),蓬莪術3兩(醋煮),荊三棱3兩(醋煮),丁香皮2兩,木香1兩半,厚樸3兩,石菖蒲2兩,良姜1兩,虻蟲1兩半,川牛膝1兩,香附子4兩,石蓮2兩。
【制法】上為細末,稀面糊為丸,如小綠豆大。
【功能主治】丈夫、婦人、小兒年深日近,沉積癥塊,面色黃青,時上搶心,吐水吞酸,舌生白沫,婦人積年月經(jīng)不調(diào),漸成血氣或蠱塊,中焦之間,覆如杯碗,連年累月,漸至瘦瘠,寒熱往來,一切脾胃受寒,久不痊愈之疾。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醫(yī)學綱目》引作“治癥丸”?!夺t(yī)學綱目》有丁香、薏苡仁、使君子。
【摘錄】《續(xù)本事》卷一
以上就是對于化癥丸的一些介紹,由于每個人的體質(zhì)等的不盡相同,同一種方劑起到的效果很可能也是不太一樣的,所以大家應該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服用,不要盲目跟風。
化癭丹是我們?nèi)粘I钪谐R姷囊环N方劑,但是不經(jīng)常服用這種藥的人對于化癭丹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化癭丹是怎樣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
【處方】海帶 海藻 海蛤 昆布(以上四味皆焙)澤瀉(炒)連翹各等分 豬靨 羊靨各10枚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
【功能主治】治癭瘰,痰核。
【用法用量】每服1~2丸,臨臥噙化。
【摘錄】《儒門事親》卷十二
【處方】海藻3錢,桔梗3錢,生甘草1錢,陳皮1錢,半夏3錢,茯苓5錢。
【功能主治】諸癭。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洞天奧旨》卷十一
看了這篇文章之后,應該就能了解化癭丹是什么了吧?;`丹在中醫(yī)可以治療很多問題,是一種很有效的中藥方劑。
說起化血丹,可能對很多人來說有些陌生,只能猜出它是一種中藥方劑,對于化血丹的作用等都不是很清楚,接下來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處方】花蕊石(鍛存性)9克 三七6克 血余炭(鍛存性)3克
【功能主治】止血化瘀。治咳血,吐血,衄血,二便下血;并治婦女閉經(jīng)成癥癥瘕者。
【用法用量】共研細末,分二次,開水送服。
【摘錄】《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上冊
【處方】花蕊石(煅存性)3錢,三七2錢,血余(煅存性)1錢。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理瘀血。主咳血,吐衄及二便下血。
【用法用量】分2次,開水送服。
【各家論述】世醫(yī)多謂三七為強止吐衄之藥,不可輕用,非也。蓋三七與花蕊石,同為止血之圣藥,又同為化血之圣藥,且又化瘀血而不傷新血,以治吐衄,愈后必無他患。此愚從屢次經(jīng)驗中得來,故敢確實言之。即單用三七四五錢,或至一兩,以治吐血、衄血及大、小便下血皆效。常常服之,并治婦女經(jīng)閉成癥瘕。至血余,其化瘀血之力不如花蕊石、三七,而其補血之功則過之。以其原為人身之血所生,而能自還原化,且煅之為炭,而又有止血之力也。
【摘錄】《衷中參西》上冊
對于文章介紹的關于化血丹的相關知識,相信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同時也可以多去了解一些相關的醫(yī)學常識,在豐富閱歷的同時增加對醫(yī)藥常識的理解。
方劑就是治病的藥方。中藥方劑涵蓋了人體各個系統(tǒng)的調(diào)理,并對其有顯著地療效?;焉⒕褪且环N被廣泛應用的方劑,你了解它的功效嗎?
【處方】凝水石(炭火煅)1兩,鉛白霜(研)1錢,馬牙消1錢,雄黃(研)1錢,白礬(熬令汁枯)1分,甘草(微炙,銼)1分。
【制法】上為散,別入龍腦少許,更研勻。
【功能主治】化熱痰,利胸膈,止煩渴。主熱痰。咽喉干燥,或塞或壅,頭目昏重,咳唾稠濁,面目熱赤。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蜜水調(diào)下;小兒風痰涎,用沙糖水調(diào)半錢匕。
【注意】此藥大涼,不得多吃。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四
以上就是本文對化涎散的簡單介紹,大家平時也可以多了解下。化涎散和其他方劑有些相同的功效,但也有其特殊之處,在食用時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所需達到的效果來選擇。
大家都知道化絲湯是一味很好的中藥方劑,那知不知道化絲湯的功效和作用呢?化絲湯的食用方法呢?下面就一一的為大家解惑。
【處方】熟地1兩,麥冬5錢,貝母1錢,玄參5錢,茯苓3錢,蘇子1錢,地骨皮3錢,沙參3錢,荊芥(炒黑)1錢。
【功能主治】腎中之火上沖咽喉,心火相刑肺金,痰中吐血如血絲,日間則少,夜間則多,咳嗽不已,多不能眠。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論述】1.《辨證錄》:此方肺、腎、心三經(jīng)并治,加之去痰退火之劑,消弭于無形,故能成功之速。倘不用補劑,而唯事于去痰退火,吾恐痰愈多而血愈結也。
【摘錄】《辨證錄》卷三
以上就是關于化絲湯的功效與作用為大家做的介紹,希望這些介紹能給大家?guī)硪恍椭;z湯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對于男性和女性的身體都是有著極大的幫助的。
現(xiàn)在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人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更重視養(yǎng)生。很多人都知道化痞膏可以治療很多疾病,對人體有很多好處,接下來我們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化痞膏。
【處方】生大黃30克 半夏 荊三棱 蘇木 穿山甲 陳皮 當歸尾 全蝎 番木鱉 紅花 陳枳殼厚樸 蓬莪術 血余 大貝母 川烏 天南星 香附 赤芍藥 草烏 堅檳榔各9克 螟蚣10條 巴豆仁50粒 大鱉1個(切四塊)桃枝 楊枝 槐枝各30厘米 蔥10根 水紅花子15克 白鳳仙根5根
【制法】麻油1.5千克同煎,藥枯去滓,再入東丹720克收膏,取起冷定,入后藥:阿魏、蘇合油各15克,血竭、真沒藥(去油)、肉桂、孩兒茶、潮腦、滴乳香(去油)、虎骨(煅)、青黛各9克,冰片、麝香、干漆各6克 皮消30克,瓦楞子(煅)9克,共研極細末,篩入膏內(nèi)。
【功能主治】治痞積癥瘕。
【用法用量】攪勻攤布上,貼患處。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二十一
【處方】桐油5兩,松香8兩,當歸1兩。
【制法】熬枯去滓入:乳香1兩,沒藥1兩,將起鍋時入真阿魏3錢,用紅絹攤膏。
【功能主治】痞積。
【用法用量】先以生姜煨過,擦肌膚,方貼此膏,頻將熱手摩之。或炒熱鹽,在膏外熨之更好。
【摘錄】《同壽錄》卷二
【處方】大黃1兩,黃柏1兩,川烏1兩,梔子1兩,蘇木1兩,草烏5錢,生地5錢,紅花5錢,巴豆仁5錢,肉桂5錢,黃連1錢,黃芩1錢,當歸1錢,赤芍1錢,川芎1錢,蛇蛻2條,蜈蚣6條,穿山甲20片,桃枝3尺,柳枝3尺,棗枝3尺,麻油2斤(熬),黃丹7兩,鉛粉7兩(收),松香2兩,陀僧2兩,黃蠟2兩(攪再入),黃連末3錢,制乳香1兩,制沒藥1兩,血竭5錢,輕粉3錢,陳膽星3錢,蚶子殼3錢,麝香1錢。
【制法】和勻,狗皮膏攤。
【功能主治】痞。
【用法用量】先以酒煮消擦洗,貼患處,后以火烤,或烘兒鞋熨患處。
【摘錄】《理瀹》
【處方】大黃5錢,人參3錢,白術5錢,枳實3錢,丹皮2錢,鱉甲1兩,神曲1兩,山楂5錢,麥芽5錢,厚樸3錢,當歸1兩,白芍1兩,使君子肉3錢,兩頭尖2錢,蒲公英1兩,金銀花1兩,生甘草2錢,檳榔2錢,防風1錢,川烏1個,香油3斤。
【制法】鍋熬以上藥,煎數(shù)沸,用白布將藥滓漉出,再煎油滴水成珠,然后再入后藥末:薄荷葉2錢,乳香5錢,沒藥5錢,麝香1錢,赤石脂2兩,冰片2錢,阿魏3錢,血竭3錢。各為末,入油內(nèi)再煎,又入炒過、水飛過黃丹末1斤,收之成膏矣。
【功能主治】肝氣甚郁,結成氣塊,而成癥瘕,在左脅之下,左腹之上,動則痛,靜則寧,歲月既久,日漸壯大,面色黃槁,吞酸吐痰,時無休歇。
【用法用量】貼痞塊,止消1個即消。其膏藥須攤得厚,不可大也。
【摘錄】《辨證錄》卷七
【處方】當歸尾1兩,紅花1兩,金銀花1兩,三棱1兩,白芥子1兩,莪術1兩,胡蘆巴1兩,昆布1兩,生地黃1兩,桃仁1兩,亂頭發(fā)1兩,大黃1兩,熟地黃1兩,鱉甲1兩,穿山甲1兩,海藻3錢,兩頭尖3錢,阿魏3錢,蓖麻子3錢,川烏3錢,巴豆仁3錢,黃連3錢,天南星3錢,漏蘆3錢,大貝母3錢,半夏3錢,川萆薢3錢,大戟3錢,胡黃連3錢,甘遂3錢,鳳仙子3錢,芫花3錢,海浮石3錢,阿膠3錢,威靈仙3錢,檳榔3錢,直僵蠶3錢,全蝎3錢,瓜兒竭3錢,乳香(去油)3錢,粉甘草3錢,金線重樓3錢,沒藥(去油)3錢,土木鱉30個,番木鱉30個,獨蒜30個,蜈蚣30條,水紅花子4兩,鮮商陸8兩,活鯽魚1個(重半斤),麻油3斤,黃丹(飛,曬炒)1斤半,麝香1錢。
【制法】上藥除乳、沒、竭、麝、阿魏5味另研收貯。
【功能主治】痞積癥瘕。
【用法用量】臨攤摻膏藥上,群藥同油熬膏法修合。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二十一引劉長隨方
【處方】活腳魚5斤,莧菜10斤。
【制法】同入壇內(nèi)蓋好,俟腳魚、莧菜化成臭水,傾入凈鍋內(nèi),加麻油5斤,穿山甲4兩,熬枯濾清,復入凈鍋內(nèi)熬至滴水成珠,入密陀僧細末收之,老嫩得宜,收貯。
【功能主治】痞積癥瘕。
【用法用量】用紅布或緞攤貼。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二十一引徐聲土方
【處方】香油1斤,密陀僧6兩,阿魏5錢,羌活1兩,水紅花子3錢,麝香3錢。
【功能主治】痞癖。
【用法用量】熬膏退火攤貼。凡患痞癖之處,肌膚定無毫毛,須看準以筆圈記,方用膏貼,內(nèi)服克堅酒。用水紅花子研末3錢,浸火酒2斤,時刻呷,至愈乃止。
【摘錄】《外科全生集》
【處方】生山甲3片,蜈蚣3條,蟪蛄3個,旱三七3錢,全蝎5個,阿魏4錢,干漆3錢(將后6味搗粗末入布袋內(nèi)),麝香2分(研),銅綠4錢(研),大綠4錢(研)(此3味各包),香油半斤,漳丹3兩8錢(研)。
【制法】將香油入鐵勺內(nèi),再將藥袋與山甲入油內(nèi)炸之,炸至甲片浮起,將甲片與藥袋撈出,入漳丹于內(nèi),候丹轉(zhuǎn)灰黑色,再將銅綠、大綠面入內(nèi),俟滴水成珠,取下攪之,攪至將溫,再將麝香面入內(nèi),細攪令勻,攤于布上,量痞塊大小攤之。
【功能主治】小兒痞疾。
【用法用量】臨貼將膏藥上再稍加麝香,其力更大,其痞緩緩而消。
【摘錄】《醫(yī)學探驪集》卷六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化痞膏功效和用法等。通過上述文章的介紹,大家可以看到雖然化痞膏的好處很多,但是還是要在充分了解它的情況下再去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