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花金絲桃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運動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藥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運動。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一個熱度越來越高的話題,我們不僅要知道養(yǎng)生,更要懂得養(yǎng)生。正確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jìn)行的呢?為此,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從網(wǎng)絡(luò)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單花金絲桃的功效與作用》,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隨著現(xiàn)代人生活壓力加大,養(yǎng)生保健的方法也是層出不窮,但是最受人歡迎的還是中國傳統(tǒng)的老中醫(yī),還有經(jīng)過上千年檢驗的中藥。比如說單花金絲桃,那么單花金絲桃究竟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下。
【別名】花生草、觀音草、雙筋草、劉寄奴。
【來源】藥材基源:為藤黃科植物長瓣金絲桃的全草。
【原形態(tài)】長瓣金絲桃 多年生草本,高10-40cm。根狀莖短,具多數(shù)紅褐色纖維狀須根。莖直立或基部膝曲狀,紅褐色,具不明顯的2縱線棱,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單葉對生,均勻排列于莖上,下部莖葉很快枯萎,中上部莖葉無柄或近無柄;葉片寬三角狀卵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1-3.5cm,寬8-25mm,先端鈍尖或鈍,基部近心狀楔形或圓形,驟狹成極短柄,上面干時變褐色,下面略帶綠白色,邊緣有黑色腺點,全面散布透明或黑色腺點,側(cè)脈每邊4-5條。二歧聚傘狀花序,頂生,通常3-7花,但常退化成1花;苞片狹卵形或披針形,邊緣有流蘇狀具柄的黑色腺體,全面散布有黑腺條;花瓣金黃色,狹卵圓形,長1.5cm,寬4.5mm,無腺點或在上部邊緣有黑腺點;雄蕊3束,每束13-15枚,花藥具黑腺點;子房卵球形,花柱3,自基部分離。蒴果卵球形,成熟時紅褐色,有腺條紋。種子圓柱形,淡黃褐色,兩側(cè)有龍骨狀突起,表面有細(xì)蜂窩紋?;ㄆ?-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200-3600m的山坡或溝邊草叢中。
【性味】微苦;平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主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
【摘錄】《中華本草》
經(jīng)過本文的介紹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關(guān)于單花金絲桃的相關(guān)知識。不管是從食物保健還是中醫(yī)的角度,單花金絲桃的作用都是不可小覷的。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不但對于各種食物都非常的了解,藥品也是人們?nèi)粘I钪薪佑|很多的,其中單花芥就是一種比較常出現(xiàn)的中藥材,鑒于還是有很多人對于單花芥不怎么了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詳細(xì)的看一下。
【別名】無莖芥、高山辣根菜、高山無莖芥
【來源】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單花芥的根或全草。
【原形態(tài)】單花芥,多年生矮小叢生草本。植株光滑無毛。根粗壯,表面多皺縮,常具環(huán)紋,側(cè)根少數(shù),纖維狀。莖極短縮,高5-15cm。葉多數(shù),旋疊狀著生于基部,葉片一狀披針形或長匙形,長3-10cm,寬5-8mm,全緣或具稀疏淺齒,兩面光滑無毛;葉柄扁平,在基部擴大呈鞘狀?;ù?,單生于花葶上,花葶扁平,自莖基叢生,長2-10cm;萼片4,長卵形,長3-5mm,寬2-3mm,內(nèi)輪2枚基部呈囊狀,具白色膜質(zhì)邊緣;花瓣4,白色至淡藍(lán)色,寬倒卵形,基部稍具爪;雄蕊6,近等長,長4.5-5.5mm;雄蕊1,由2心皮組成,子房橢圓形,長3-3.5mm,寬約2.5mm,花柱細(xì)柱形,柱頭不明顯。短角果寬卵形,長4-5mm,寬3-3.5mm,扁平,肉質(zhì),冰開裂,邊緣具窄翅。種子5每賓至如歸2行,扁圓形,褐色,長1.8-2mm,寬約1.5mm?;ā⒐?-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500-5400m的山坡潮濕地、高山草地、林內(nèi)水溝邊和流水灘地。
【性狀】性狀鑒別,根略呈圓柱形,表面皺縮具環(huán)紋。莖長5-15cm,少分枝。葉著生于莖基,多皺縮,展開后葉片線狀披針形,長3-10cm,寬4-8mm,全緣;葉柄較寬,基部成鞘狀抱莖?;ㄝ銋采?,可見類白色的花或短角果。短角果近卵形,長4-5mm,邊緣具窄翅。種子扁圓形,褐色,長1.8-2mm,子葉2片,肥厚,富油性。味辛辣。
【性味】味辛;辛;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血;消腫。主溫?zé)岵“l(fā)熱;咳嗽;咯血;四肢浮腫;食物中毒;創(chuàng)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研末,3-6g;亦可煎湯服。外用:適量,研末敷。
【制劑】散劑。
【附方】草烏100g,翼首草20g,藏木香200g,力嘎都60g,莪大夏200g,無莖薺60g,訶子200g,洪連40g,安息香100g。以上共研細(xì)粉,有特異臭氣,味苦、澀、微麻。清瘟解熱;用于時行感冒引起的肺部疼痛及瘟疫病引起的發(fā)燒。
【摘錄】《中華本草》
從上文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知道它單花芥的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都是很高的,能夠治療一些疾病,還可以作為食療的原料,的確是健康養(yǎng)生的好選擇。
單花鳶尾不僅可以很好的補充人體營養(yǎng)元素,同時幫助調(diào)理身體的各個機能,藥用價值也很高,今天就帶大家對單花鳶尾進(jìn)行一番了解。
【英文名】rhizome of Uniflower Iris
【來源】藥材基源:為鳶尾科植物單花鳶尾的根莖。
【原形態(tài)】多年生矮小草本,高15-40cm。植株基部圍有黃褐色的老葉殘留纖維及膜質(zhì)的鞘狀葉。根莖細(xì)長,二叉分枝,節(jié)處略膨大,棕褐色。須根細(xì),生于節(jié)處。葉條形或披針形,花期長5-20cm,寬0.4-1cm,果期長30-40cm,先端漸尖,基部鞘狀?;ㄇo纖細(xì),中下部有1枚莖生葉;苞片2,內(nèi)含1花;花藍(lán)紫色,直徑4-4.5cm,外花被裂片狹倒披針形,內(nèi)花被裂片條形或狹披針形;雄蕊3,長約1.5cm;花柱分枝扁平,與內(nèi)花被裂片等長;子房長約5mm。蒴果圓球形,直徑0.8-1cm,有6條明顯的棱?;ㄆ?-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林緣、林中曠地,多成片生長。
【性味】甘;苦;微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瀉下行水。主水腫;肝硬化腹水;小便不利;大便秘結(jié)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6g;或研末。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有清熱解毒的功能。主治咽喉腫痛、黃疸、肝炎、通便利尿。
【摘錄】《中華本草》
從以上的介紹中,我們不難看出單花鳶尾的作用有很多。日常生活中的人們,可以根據(jù)自己身體的情況,適量的食用單花鳶尾。一段時間后身體狀況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單花鳶尾子作為一種中藥材,給我們提供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單花鳶尾子同時還能夠解決身體遇到的一些疾病,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單花鳶尾子都有哪些營養(yǎng)和功效。
【來源】藥材基源:為鳶尾科植物單花鳶尾種子。
【原形態(tài)】多年生矮小草本,高15-40cm。植株基部圍有黃褐色的老葉殘留纖維及膜質(zhì)的鞘狀葉。根莖細(xì)長,二叉分枝,節(jié)處略膨大,棕褐色。須根細(xì),生于節(jié)處。葉條形或披針形,花期長5-20cm,寬0.4-1cm,果期長30-40cm,先端漸尖,基部鞘狀?;ㄇo纖細(xì),中下部有1枚莖生葉;苞片2,內(nèi)含1花;花藍(lán)紫色,直徑4-4.5cm,外花被裂片狹倒披針形,內(nèi)花被裂片條形或狹披針形;雄蕊3,長約1.5cm;花柱分枝扁平,與內(nèi)花被裂片等長;子房長約5mm。蒴果圓球形,直徑0.8-1cm,有6條明顯的棱?;ㄆ?-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林緣、林中曠地,多成片生長。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止血。主咽喉腫痛;黃疸肝炎;小便不利;吐血;衄血;月經(jīng)過多;白帶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或研末。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單花鳶尾子,單花鳶尾子的功效和作用,我們知道了單花鳶尾子不僅可以提高免疫能力,還在某些疾病上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對于金絲藤,大家是比較熟悉的,當(dāng)然有些人比較陌生。其實金絲藤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材。那么金絲藤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來源】藥材基源:為木犀科植物樟葉素馨的根或葉。
【原形態(tài)】攀援灌木,高1-4m。全株元毛。小枝圓柱形或具溝紋,徑1-2mm。葉對生,單葉;葉柄長4-10mm,扭轉(zhuǎn),有關(guān)節(jié);葉片紙質(zhì)或薄革質(zhì),橢圓形或狹橢圓形,稀被針形,長5-10.5cm,寬1.5-4.5cm,先端銳尖至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葉緣反卷,基出脈5條,外側(cè)1對不明顯,向上延伸直達(dá)上部,并與橫脈相連接?;▎紊?,或呈傘狀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有花1-5朵;花序無?;蚬iL0.2-2cm;苞片線形,長2-4mm;花梗細(xì)長,長1.4-2.5cm,向上漸增粗;萼管長2-3mm,裂片5枚,尖三角形,長1-2mm;花冠白色,高腳碟狀,花冠管長0.9-1.3cm,徑1-2mm,裂片9-11枚,披針形,長1.1-2cm,寬1.5-3mm,先端漸尖。果球形或橢圓形,長1-1.5cm,徑0.8-1.5cm,呈黑色?;ㄆ?-9月,果期5-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中或沙地。
【性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接骨療傷。主咽喉腫痛;熱毒瘡瘍;骨折;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從上文的闡述中我們對于金絲藤的功效與作用有了一些了解,如果身體出現(xiàn)了什么不適的癥狀,可以用中藥的方法去調(diào)理,中醫(yī)治病的歷史久遠(yuǎn),可以放心食用。
中藥方劑是生活中很常見的,常見的種類比較多,我們在選擇時,要根據(jù)自身疾病需求進(jìn)行,下面就來介紹一種:金絲膏。
【處方】松脂(通明者)4兩,良姜1兩(取末8錢),乳香3錢(另研),木鱉4枚(大者,去殼,為末),川烏頭3枚(銼如麻豆大),小油半斤,杏仁100枚(銼如豆大)。
【制法】將小油煎熱,下烏頭、杏仁熬焦黃色為度,取出,以綿濾去滓極凈,再用銀石器內(nèi)慢火熔,松脂化開,然后下良姜、乳香、木鱉子末,不住手?jǐn)噭?,旋入烏頭、杏仁油,看硬軟得所,再用綿濾在瓷盒內(nèi)貯放。
【功能主治】筋骨傷損,時發(fā)疼痛不已。
【用法用量】如用,攤紙上貼患處。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一五
【處方】清油3兩(夏2兩),松香5兩,蠟3錢半,丹2錢半,乳香半兩。
【制法】上藥以油煎轉(zhuǎn)色,去滓,下松香、蠟、乳香,用槐條攪,一順手五百遍,入丹熬,滴水成珠,水盆內(nèi)拔千遍,瓷器收之。
【功能主治】痢疾。
【用法用量】用油紙攤貼臍下,加草烏、木鱉子大妙。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一五
【處方】白膠香5錢,瀝青、黃蠟3錢,小油3錢,沒藥2錢(另研),乳香2錢半(另研)。
【制法】上將油、蠟、白膠、瀝青用柳枝攪化盡,后用乳、沒入藥內(nèi),再攪勻,綿濾過,傾水內(nèi),持拔三二十遍。
【功能主治】諸般惡瘡疼痛。
【用法用量】任意攤用。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一三
【處方】黃丹1錢,生蜜1兩。
【制法】和勻,深甌盛,甑內(nèi)蒸黑為度。
【功能主治】小兒口瘡。
【用法用量】每用少許,刷口內(nèi)。
【摘錄】《赤水玄珠》卷二十五
【處方】金絲荷葉(搗汁1酒杯,仍將汁入滓內(nèi),用絹包著)、雄豬肝1副(斜切棋子格,勿斷。少欹,則切縫俱開)。
【制法】將絹包搗過,葉汁滴入各縫中,以盤盛,飯上蒸熟,令病人盡量食下(不可使知有藥)。如一次不能服盡,用新瓦炙干為末,老米糊丸。
【功能主治】癆蟲。
【用法用量】服完1料,蟲雜糞中出。
【摘錄】《衛(wèi)生鴻寶》卷一
【處方】白芷1兩,木鱉10枚,蓖麻10枚(去殼,每個作2-3塊),竹茹1兩,柳條10莖(長1寸),沒藥、乳香(夏1兩,秋半兩,冬2兩)、白膠香6兩。
【制法】上藥入桐油煎令黃色,去滓,絹子重濾凈,下白膠香再煎勻,下乳、沒攪勻,用新汲井水1盆,將藥傾入水中,扯拔千余遍,如銀絲為度。
【功能主治】閃肭,并寒濕疼痛,一切腫毒。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一五
【處方】當(dāng)歸1兩,川芎1兩,蒼術(shù)1兩,香白芷1兩,赤芍藥1兩,木鱉子1兩,大黃1兩,草烏頭1兩,香油半斤,瀝青1斤,松香1斤,乳香5錢(另研),沒藥5錢(另研)。
【制法】前8味同香油熬,去滓,瀝青、松香熬,看軟硬,冬軟些,夏硬些,乳香、沒藥攤膏藥時用之。
【功能主治】打撲傷閃肭,疼痛濕氣。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一五
【處方】宣黃連半兩,川黃連(并用竹刀刮去須)半兩,黃柏(去粗皮)半兩,青鹽2錢,明乳香(研)1分,黃丹(羅過)2錢(秤重3錢),沒藥半錢,硇砂半錢,新丁香49粒(重1錢),燈心(長白者)300根,青州大棗24個,真白蜜4兩(煉過)。
【制法】上銼碎,溫湯急浴過,控干,仍不得犯銅鐵器,納井華水1升,銀石器或砂銚子內(nèi)慢火熬,勿可緊,候熬至1盞,以生絹濾去滓,放冷入蜜,再入銀石器或銚子內(nèi),熬至7分,再濾去滓,入于干凈瓷器中,密封,勿令泄氣,于檐下滴漏處掘深1尺埋之,用水1桶,照滴漏檐于埋處坑子上猛傾下,次日取出,隨入生龍腦、好麝香各半錢,南硼砂、馬牙消各1皂子大,同研極細(xì),入膏中。
【功能主治】內(nèi)外障眼,赤筋,瘀肉,瘀血,翳膜遮障,昏澀多淚。
【用法用量】每用1粟米大,點眼。
【摘錄】《普濟(jì)方》卷七十八
【處方】宣黃連半兩(銼碎,水1盞,浸1宿,取汁,再添水半盞浸滓,經(jīng)半日取汁與前汁合放,別用水半盞),蜜1兩,白礬1分,井鹽1分(如無,以青鹽代之),山梔子2錢(好者。捶碎,黃連汁同煮50余沸,取盡沫,濾去滓,與前黃連汁1處和入余藥)。
【制法】上用銀瓷器內(nèi),熬十余沸,用生絹上細(xì)紙數(shù)重濾過。
【功能主治】一切目疾昏暗,如紗羅所遮,或疼或痛。
【用法用量】用時常點。
【摘錄】《普濟(jì)方》卷八十一引《直指》
【處方】木鱉子5枚,乳香3錢,沒藥4錢,當(dāng)歸5錢,雄黃4錢,白膠半兩,黃蠟3錢。
【制法】上先用小油半斤,和蠟一處,看硬軟,次入余藥末。
【功能主治】諸般瘡。
【用法用量】攤貼。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一三
【處方】松脂(嫩者)4兩。
【制法】將松脂先溶2兩,傾入水中,候冷取出,將已入水者再溶成汁,謂之兩熟,卻以2兩生者,一處溶成汁,入麻油半兩,冬月多些,用油紙攤。
【功能主治】止痛散血。主打撲傷。
【用法用量】隨所用大小貼之。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一○
【處方】黃連4兩(水2升,熬膏),硇砂2錢,硼砂3錢,牙消2錢,輕粉1錢半,白丁香(直者)2錢,蕤仁霜3錢,朱砂2錢(水飛),龍腦2字,麝香半錢。
【制法】上為細(xì)末,入黃連膏內(nèi)攪勻。
【功能主治】翳膜昏澀,睛痛,發(fā)赤生瘡,浮暈遮障,多見黑花,冷淚羞明。
【用法用量】每日點之。
【摘錄】《永樂大典》卷—一四一二引《經(jīng)驗普濟(jì)加減方》
【處方】白膠香7斤半,大黃4錢,黃芩4錢,黃丹5錢,全蝎3錢,半夏3錢,虎骨3錢,防風(fēng)3錢,當(dāng)歸須6錢,獨活5錢,穿山甲5錢,乳香2兩(別末),川芎4錢,木香5錢,明礬5錢,白蘞3錢,姜黃3錢,木鱉3錢,龍骨3錢,白及5錢,血竭5錢(別末),沒藥2兩(別末),白芷4錢,黃柏5錢,五靈脂5錢,芍藥3錢,蓖麻子3錢,山梔3錢,黃連6錢,羌活5錢,香油2斤8兩。
【制法】先將諸品藥放于瓷器內(nèi)浸,春5,夏3,秋7,冬10日,然后用柴火煎,候諸藥焦黑為度,然后將白膠香煎至溶成清汁,濾過,次入前藥油,熬至三五沸,入乳香、沒藥、血竭等,再熬一二沸,滴膏藥于水中,冬天用嫩些,夏天用老些,拔成金絲為度。
【功能主治】諸般寒濕疼痛,及上高上墜,挫其骨節(jié),及挫氣疼痛,跌撲損傷。
【用法用量】貼患處,貼時須用熱手熨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九三引《修月魯般經(jīng)》
【別名】立應(yīng)金絲膏
【處方】當(dāng)歸尾3錢,川白芷3錢,杏仁(去皮尖)3錢,玄參3錢,豬牙皂角(去皮弦)3錢,草烏(生,銼用)3錢,連須葉蔥(肥者)10根,滴青(明者)半斤,白膠香(明者)8兩,乳香半兩,沒藥(別研為末)半兩,黃蠟(明者)1兩,男子亂發(fā)(洗凈,挼)如雞子大。
【制法】上用清油半斤,將8味依法煎熬,濾卻入膠香、滴青,攪勻,下黃蠟,又?jǐn)嚐o煙,方下乳香、沒藥。
【功能主治】傷筋動骨,損痛閃肭,風(fēng)毒惡瘡,風(fēng)濕筋寒諸病。
【用法用量】立應(yīng)金絲膏(《醫(yī)方類聚》卷一八七引《經(jīng)驗良方》。)
【摘錄】《得效》卷十九
【處方】黃丹半兩,代赭石半兩,玄精石半兩,爐甘石1兩(燒),腦子半錢,黃連3錢,蕤仁(去皮油)3錢,白丁香1錢,南硼砂1錢。
【制法】上除硼砂、腦子外,同為細(xì)末,以河水1升,白砂蜜3兩,同熬三五沸,然后入藥末,再熬至半茶盞,用綿子濾過,去滓,次入硼砂、腦末,攪勻定,瓷器內(nèi)放。
【功能主治】目翳。
【用法用量】徐徐點眼。
【摘錄】《儒門事親》卷十二
【處方】生姜4兩(取汁),白沙蜜1斤(煉,去滓),豮豬膽汁3錢,黃連4兩(捶,用水1斗浸,煎取5升)。
【制法】先煎黃連水,后入姜汁,次入蜜同煎,去沫凈,次入下項藥末:腦子4錢,麝香3錢,硇砂4兩,硼砂3錢,輕粉5錢,熊膽4錢,青鹽3錢,為極細(xì)末,攪勻,熬令稀膏。
【功能主治】眼目病。
【用法用量】點眼用。
【摘錄】《保命集》卷下
【處方】川黃連半兩,宣連半兩,青鹽2錢,虢丹2錢(研細(xì)),黃柏皮半兩(去粗皮),乳香2錢,大棗24個,白丁香20個,蜜4兩(煉蜜同藥入),燈心300莖。
【制法】上除蜜外,并搗碎,湯浴洗凈,不須鐵器,用井花水1升,砂石器中熬,切勿令火緊,候至十?dāng)?shù)沸,用生絹袋濾過放冷,至5-7分,再熬令成膏。
【功能主治】一切年深日近,風(fēng)毒眼目,內(nèi)外翳障攀睛,瘀血貫瞳人,或癢或疼。
【用法用量】每日以綿纏箸頭,點眥上。
【摘錄】《普濟(jì)方》卷八十六引《衛(wèi)生家寶》
【處方】腦子1字,牛黃1字,硼砂1字,青鹽半字,麝香半字(并研如粉細(xì))。
【制法】上為細(xì)末,用孩兒乳汁并乳香少許,沙糖少許,3味先研勻細(xì),次入余藥,調(diào)和。
【功能主治】眼目熱癢。
【用法用量】當(dāng)以金銀竹柱點。
【摘錄】《雞峰》卷二十一
【處方】黃連2兩,當(dāng)歸(凈洗)2兩。
【制法】上為末,以水蜜2盞,用文武火煎至半盞,去滓再研,入飛過樸消2錢,乳香1錢,和勻,以水瓶頓,再用水煮半日,后入腦子半錢,研勻,油紙封固,候5日去火毒。
【功能主治】眼赤腫痛,及一切翳障。
【用法用量】點用。
【摘錄】《普濟(jì)方》卷七十四引《德生堂方》
通過上面對金絲膏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中醫(yī)認(rèn)為食療方劑養(yǎng)生是最直接有效的養(yǎng)生方式,對身體沒有什么副作用,大家可以放心。
金絲草是一種普通的中藥材,具有極大的保健作用,對于一些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我們需要根據(jù)自己的需求選擇。生活中很多人對于金絲草不了解,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金絲草。
【別名】黃毛草、筆子草、貓尾草、筆尾草、金絲茅、竹蒿草
【來源】禾本科金絲草屬植物 金絲草 pogonatherum crinitum (Thunb.) Kunth的 全草 。全年可采,洗凈,曬干備用。
【性味】甘、淡,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暑,利尿。用于感冒高熱,中暑,尿路感染,腎炎水腫,黃疸型肝炎,糖尿病,小兒久熱不退。
【用法用量】0.5~1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金絲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大家服用時能按照醫(yī)囑,同時要注意鍛煉身體,增強自身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