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蕨子草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百病息。心靜才是養(yǎng)生之本。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一個熱度越來越高的話題,勿以惡小而為之,不注意養(yǎng)生,這種“惡”會報復(fù)我們的身體。日常生活中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冷蕨子草的功效與作用,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世界上存在許許多多的藥材,難免有一些藥材是我們不認(rèn)識的,但只要我們有活到老學(xué)到老的精神,相信我們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醫(yī)學(xué)藥材。那么對于冷蕨子草這種藥材你了解嗎?
【來源】藥材基源:為鱗毛蕨科植物闊羽貫眾的根莖。
【原形態(tài)】植株高60-90cm。根莖短,直立或斜升,密被黑褐色、披針形有緣毛的鱗片。葉簇生;葉柄長25-35cm,禾稈色,向上被稀疏鱗片;葉片厚紙質(zhì),長圓形,長40-65cm,寬20-25cm,沿葉軸被纖維狀鱗片,一回羽狀;羽片7-8對,互生或下位近對生,有短柄,下部的較大,長10-20cm,寬4-5cm,鐮狀闊披針形,中部以上各羽片短披針形,先端短尾尖,邊緣有不整齊的粗鋸齒,基部圓楔形或為不對稱楔形,上側(cè)有耳狀突起;葉脈網(wǎng)狀。孢子囊群生于小脈上,散布于羽片背面;囊群蓋棕色,邊緣有圓齒。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1500m的林下。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殺蟲。主感冒;流腦;崩漏;蛔蟲病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本篇文章對冷蕨子草功效的詳細(xì)介紹,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冷蕨子草的幾大功效。這些功效對于體質(zhì)差抵抗力低的人的確不失為一個調(diào)理的好方法。大家可以試一試。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不知道大家有沒聽說過蕨麻草。蕨麻草對調(diào)理我們的身體有著很大的好處,在一些疾病上也可發(fā)揮不錯的作用,今天讓我們來看下蕨麻草的相關(guān)知識。
【英文名】Root of Silverweed Cinquefoil
【來源】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蕨麻的全草。
【原形態(tài)】蕨麻 多年生草本。根向下延長,在甘肅、青海、西藏,根下部膨大成紡錘形或橢圓形塊根。莖匍匐,在節(jié)處生根,常著地長出新植株,外被伏生或半開展疏柔毛或脫落近無毛。基生葉為間斷羽狀復(fù)葉。開花時明顯叢生,小葉6-11對,對生或互生,莖生葉很少或退化;葉柄被伏生或半開展疏柔毛,有時脫落近無毛;小葉無柄或頂生小葉有短柄,最上面一對小葉基部下延與葉軸匯合,基部小葉漸小呈附片狀;基生葉托葉膜質(zhì),褐色,和葉柄連成鞘狀,外被疏柔毛或脫落近無毛。莖生葉托葉革質(zhì),淡綠色,多深裂;小葉片通常橢圓形,長l-2.5cm,寬0.5-1cm,先端圓鈍,基部楔形或闊楔形,邊緣有多數(shù)尖銳鋸齒或呈裂片狀,上面綠色,被疏柔毛或脫落近無毛,下面密被銀白色絹毛。單花腋生;花梗被疏柔毛;花直徑1.5-2cm;萼片5,三角卵形,先端急尖或漸尖,副萼片5,橢圓形或橢圓披針形,全緣或有2-4齒,與萼片近等長或稍短;花瓣5,倒卵形,先端圓形,比萼片長1倍,黃色;花枝側(cè)生。瘦果卵形,具洼點,背部有糟?;ㄆ?-7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0-4100m的河岸、路邊、山坡草地及草甸。
【化學(xué)成份】全草含葉綠醌(plastoguinone),葉綠素(chlorophyll),胡蘿卜素(carotene),并沒食子鞣質(zhì)(ellagic tannin),楊梅樹皮素(myricetin),槲皮甙(quercetrin),槲皮素(quercetin),無色飛燕草素(leucodelphinid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組氨酸(histidine),膽堿(choline),甘氨酸甜菜堿(glycocollbetaine)及委陵菜皂甙(tormentoside),民阿魏酸(isoferulic acid),丁香酸(syring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龍膽酸(gentisic acid),對羥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對香豆酸(p-coumaric acid),并沒食子酸(elleagic acid),沒食子酸(gallic acid),又含山柰酚(kaempferol),杜鵑花酸(azelaic acid),3,3,4-三-O-甲基并沒食子酸(3,3,4-tri -O-methylellagic acid)。地上部分含鞣質(zhì)(tannin),葡萄糖(glucose),鼠李糖(rhamnose),蔗糖(sucrose),木糖(xylose),半乳糖(galactose)及阿拉伯糖(arabinose)。葉含楊梅樹皮素及無色飛燕草素。
【藥理作用】1.對平滑肌影響:含收縮及松弛平滑肌的兩種成分,但作用很弱。松弛或解痙的成分為甙類或含 NH4的鹽類。增強(qiáng)平滑肌蠕動或提高張力(大鼠子宮及腸鼠小腸)之成分則為膽堿。有人報告在臨床上對月經(jīng)不調(diào)有良好功效,但對子宮無解痙作用。
【性味】味甘;苦;性涼
【功能主治】涼血上血;解毒利濕。主各種出血痢疾;泄瀉瘡瘍癤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介紹了蕨麻草的相關(guān)常識,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蕨麻草,大家可以在平時多積累一些相關(guān)的東西,這會對我們保持身體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
中藥白冷草,因為其作用和功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經(jīng)常被人們使用。那么,白冷草究竟具有怎么樣的功效與作用呢?讓我們一起研究一下。
【別名】癆傷藥、冷水七、冷水丹、紅冷草。
【來源】藥材基源:為鳳仙花科植物細(xì)柄鳳仙花的根及根莖。
【原形態(tài)】細(xì)柄鳳仙花 一年生草本,高30-50cm。根莖橫生,較粗長,具多數(shù)肉質(zhì)圓柱狀根。莖纖細(xì),直立,不分枝或分枝,莖上部或節(jié)上常被黃褐色疏柔毛。葉互生;葉柄長0.5-1.5cm;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10cm,寬2-3cm,先端尖或漸尖,基部狹楔形,有幾個腺體,邊緣有小圓齒或小鋸齒,無毛;葉脈5-8對。花兩性,總花梗細(xì),有1-2朵花;花梗短,中上部有披針形苞片;花紅紫色;萼片2,半卵形,不等側(cè),一邊透明,有細(xì)齒;旗瓣圓形,中肋龍骨狀突起,先端有小喙,翼瓣無柄,基部裂片小,上部裂片倒卵狀長圓形,背面有鈍小耳,唇瓣檐部舟狀,下延長成內(nèi)彎的長距;雄蕊5,花藥鈍。蒴果線形?;ㄆ?-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谷陰處濕地或山坡草地水邊、溝邊等水濕處。
【性狀】性狀鑒別 根莖疙瘩形,常連接成結(jié)節(jié)狀,上部殘留長短不等的莖痕,下部簇生多數(shù)圓柱形細(xì)根,彎曲,長5-10cm,直徑2-4mm。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皺縮,具細(xì)縱紋。質(zhì)稍松泡,海綿樣,易折斷,斷面棕紅色,有亮晶小點。氣微,味微咸,嚼之無渣而稍刺喉。
【性味】辛;苦;微溫
【功能主治】理氣活血止痛。主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白冷草的功效和作用,我們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情況來合理的食用白冷草,以便于緩解病癥帶來的痛苦。
腎子草是一種很常見的中藥,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藥材,我們需要重視起來。腎子草在使用的時候可以搭配其他的藥物,我們需要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適當(dāng)?shù)姆?。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中藥腎子草的功效與作用主要有哪些。
【別名】燈籠草(《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為玄參科植物 波斯婆婆納 的 全草 。夏季采收。
【原形態(tài)】波斯婆婆納,又名:波斯水苦荬。
【生境分布】生于路邊、荒野。分布華東以至西南各地。
【性味】《貴州民間藥物》:"性平,味辛苦咸。"
【功能主治】①《貴州民間藥物》:"解熱毒,治腎虛,療風(fēng)濕。"
【附方】①治腎虛腰痛:燈籠草一兩。燉肉吃。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說了這么多,可以看到腎子草的作用還是很多的。還可以利用它來入藥治病。對于這些,大家不妨多了解一些,會對生活有幫助的。
疬子草是一種藥材,如果我們對于它的藥用價值有一些了解,就可以在生活中正確的利用疬子草去治療一些相關(guān)的疾病了。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別名】蠻刀背、下延葉排草、大羊古臊、馬蘭花、獅子草、白當(dāng)歸、黑疔草、樹胡椒
【來源】藥材基源:為報春花科植物延葉珍珠菜的全草。
【原形態(tài)】多年生粗壯草本,高40-90cm。全株無毛,莖直立,有棱角,上部分枝,基部常木質(zhì)化。葉互生,有時近對生;葉柄長1-4cm,基部沿莖下延;葉片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6-13cm,寬1.5-4cm,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楔形,下延至葉柄成狹翅,干時膜質(zhì),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均有不規(guī)則的黑色腺點,有時腺點僅見于邊緣,并常連結(jié)成條??偁罨ㄐ蝽斏?,長10-25cm;苞片鉆形,長2-3mm;花梗長2-9mm,斜展或下彎,果時伸長達(dá)10-18mm;花萼長3-4mm,分裂近達(dá)基部,5裂,裂片狹披針形,邊緣有腺狀腺毛,背面具黑色短腺條;花冠白色或帶淡紫色,長2.5-4mm,基部合生部分長約1.5mm,5深裂,裂片匙狀長圓形,先端圓飩,裂片問彎缺近圓形;雄蕊5枚,明顯伸出花冠外,花絲密被小腺體,貼生于花冠裂片的基部,分離部分長約5mm;花藥卵圓形,紫色,長約1mm;子房球形,花柱細(xì)長,長約5mm。蒴果球形或略扁,直徑3-4mm,不規(guī)則開裂?;ㄆ?-4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村旁荒地、路邊。山谷溪邊疏林下及草叢中。
【性味】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散結(jié)。主喉痹;疔瘡腫毒;月經(jīng)不調(diào);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對于疬子草的詳細(xì)介紹,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認(rèn)識,可以更好的提高我們的生活常識。
大家知道磨盤草子是什么嗎?如果知道的話,那么對與磨盤草子的功效和作用了解嗎?磨盤草子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藥材,對于我們的身體具有哪些調(diào)理作用呢?下文我們將一一分析給大家。
【來源】為錦葵科植物 磨盤草 的 種子 。
【化學(xué)成份】種子中含油約5%,其中脂肪酸成分有:油酸41.3%,亞油酸26.67%,亞麻酸6.80%,硬脂酸11.17%和棕櫚酸5.08%。又含非皂化物質(zhì)約1.77%,系谷甾醇。殘渣中含有棉子糖。
【功能主治】澀腸利水。
【附方】①治赤白痢:磨盤草子實,炒研為末,每次一錢,每日三次,飯前蜜湯送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福建晉江《中草藥手冊》
相信通過上面的一些講解之后,大家對于中藥磨盤草子已經(jīng)有更加深刻的認(rèn)識了吧?其實很多的食物或者藥材都是一樣的,只有我們?nèi)チ私馑趴梢愿鶕?jù)自己的情況正確的食用,有效的幫助保健身體。
我們知道中藥材分很多種,蚍子草也是其中的一種。要想蚍子草能正確科學(xué)的發(fā)揮作用需要掌握它的食用方法,因為不同的藥材都是擁有著自己獨有的營養(yǎng)和功效的。下面我們就來研究一下。
【別名】四川山螞蝗、紅土子草、路邊青
【來源】豆科 蚍子草 Desmodium szechuanense (Craib) A. K. Schindl.,以 根皮 入藥。
【生境分布】陜西、湖北、四川、貴州、云南。
【性味】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治喉痛,瘧疾,刀傷及黃水瘡。
【用法用量】2~3錢。外用適量。
【注意】忌糖和油類食物。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通過上文我們已經(jīng)了解到了中藥蚍子草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大家可以對癥下藥,在生活中正確的食用蚍子草。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健康長壽逐漸為我們所重視,所以現(xiàn)今養(yǎng)生食療的方法非常流行,中醫(yī)趨勢越來越熱,中藥也再次占據(jù)人們的視野,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中藥蓼子草。
【別名】小毛蓼(《種子植物名稱》),小蓼子草、紅蓼子(《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蓼科植物 細(xì)刺毛蓼 的 全草 及 根 。開花期間采收。
【原形態(tài)】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65厘米。莖平滑無毛。葉互生,披針形,長8~12厘米,先端漸尖,全緣,基部楔形,近乎無柄,上面綠色,疏生細(xì)毛,下面淺綠,中脈及側(cè)脈上密生細(xì)刺尖毛;托葉鞘筒狀,膜質(zhì),有脈紋敷條,先端延長成緣毛,與托葉鞘相等或稍長.頂生或腋生總狀花序,長6.5~14厘米,苞片膜質(zhì),邊緣有緣毛;每個苞片內(nèi)有小花1~2朵;花梗通常不伸出苞外;花小,粉紅色或近白色,花被5裂,裂片卵圓形;雄蕊8,花絲線形,花藥橢圓形;子房上位,橢圓形,花柱3,柱頭頭狀。瘦果呈三角形,長約2毫米,黑褐色而有光澤,包于宿存的花被內(nèi)?;ㄆ?月。
【生境分布】生于溝邊、路旁潮濕地。分布江蘇、安徽、浙江、廣東,臺灣、四川等地。
【性味】《四川中藥志》:"性溫,味淡微辣,無毒。"
【功能主治】《四川中藥志》:"散寒活血。治麻疹,羊毛疔,跌損后受寒,陰寒及陳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水煎或酒煎,2~5錢。外用:煎水洗。
【附方】①治麻疹不現(xiàn):蓼子草搗爛或搓爛外滾,或煎水冼。
【備注】此外,同屬植物酸模葉草(參見"假辣蓼"條)及蠶繭草(參見"蠶繭草"條),在四川亦作蓼子草用。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四川中藥志》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蓼子草,我們知道蓼子草不但可以用來治療疾病而且還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所以我們要善于利用蓼子草來為我們的健康護(hù)航。
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材有很多,蕨就是其中一種,不過也有很多人對蕨并不是很清楚,因此選擇食用之前,需要對蕨的功效與作用進(jìn)行認(rèn)識。
【別名】蕨菜、如意菜、狼萁
【來源】鳳尾蕨科蕨屬植物 蕨 pteridium aquilinum (L.)Kuhn var. latiusculum (Desv.)Underw.,以 根狀莖 或 全草 入藥。夏秋采,洗凈,鮮用或曬干。
【性味】甘,寒。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消腫,安神。用于發(fā)熱,痢疾,濕熱黃疸,高血壓病,頭昏失眠,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白帶,痔瘡,脫肛。
【用法用量】0.3~1兩。
【備注】(1)嫩葉可食,稱 蕨菜 ,根狀莖供提取 蕨粉 ,為滋補食品。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崔禹錫《食經(jīng)》
通過上文的描述我們知道了什么是蕨,蕨有著怎樣的功效。蕨的藥用價值很高,有利于免疫系統(tǒng)的改善,是我們一個值得的選擇。
萍蓬草子是一種藥材,在生活中比較常見,我們可以適當(dāng)?shù)氖秤闷寂畈葑?,由于很多的人對于萍蓬草子還不是太了解,下面一起來看一下。
【別名】水粟包(《綱目》),萍蓬子(姚可成《食物本草》)。
【來源】為睡蓮科檀物 萍蓬草 的 種子 。秋季果熱時采收。
【原形態(tài)】萍蓬草(《本草拾遺》),又名:水粟(《綱目》),萍蓬蓮、黃金蓮、水面一盞燈、水萍蓬、矮萍蓬。
【生境分布】生于池沼、河流等淺水中。分布華東、華南、西南、東北等地。
【藥理作用】同屬植物日本萍蓬草,又名川骨,含脫氧萍蓬草素(堿),有麻痹呼吸中樞的作用。
【性味】《綱目》:"甘澀,平,無毒。"
【功能主治】①《綱目》:"助脾厚腸。"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通過以上介紹,大家對中藥萍蓬草子也有了很好的了解,它在治療疾病上有著很不錯的效果,不過要注意的是,對萍蓬草子使用的時候,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健康科學(xué)的食用。
對于九子連環(huán)草這種中藥材,我們應(yīng)該要先了解它的藥用價值和注意事項等之后再食用。下面是關(guān)于九子連環(huán)草的相關(guān)介紹,希望大家能夠好好閱讀一下,對食用有很大的幫助。
【別名】珠串珠、夜白雞、串白雞(《貴州民間方藥集》),硬九頭獅子草(《民間常用草藥匯編》),肉連環(huán)(《四川中藥志》),連環(huán)草(《重慶草藥》),九節(jié)蟲、一串紐子(《貴州草藥》。
【來源】為蘭科植物 蝦脊蘭 或 三棱蝦脊蘭 的 全草 或 根莖 。春季或夏季花后采收。
【原形態(tài)】①蝦脊蘭
【性味】《四川中藥志》:"性溫,味甘辛,無毒。"
【功能主治】散結(jié),解毒,活血,舒筋。治瘰疬,扁桃體炎,痔瘡,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
【附方】①治九子瘍:㈠九子連環(huán)草,醋磨搽患處,每日三次。㈡九子連環(huán)草五銹,燉肉吃;另用九子連環(huán)草二錢,韭菜一錢。搗敷患處。(《貴州草藥》)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類草藥性》
以上就是對中藥九子連環(huán)草的詳細(xì)介紹,我們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需求進(jìn)行食用,一段時間后相信會有所改善,確實是一個不錯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