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藤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運(yùn)動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藥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運(yùn)動。社會不斷發(fā)展,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了社會性的話題,養(yǎng)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踐行的并不多。正確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jìn)行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良藤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良藤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中藥,具有很高的養(yǎng)生價值,對天一些體質(zhì)不好的人來說,吃良藤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身體健康情況,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良藤。
【別名】隔山消、金線風(fēng)。
【來源】藥材基源:為防己科植物四川輪環(huán)藤的根。
【原形態(tài)】四川輪環(huán)藤 草質(zhì)藤本,有時老莖稍變木質(zhì),除苞片外全株無毛。莖纖細(xì)而長,具縱條紋。葉柄在葉片近基部盾狀著生;葉薄革質(zhì)或紙質(zhì),披針形或長卵形,長5-15cm,寬2-5.5cm,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圓形,全緣,干時變褐色,掌狀脈3-5條?;ㄐ蛞干?,總狀花序式,有時為穗狀花序式,長可達(dá)20cm;雄花序較纖弱;雄花萼片4,僅基部合生,橢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約2.5mm;花瓣4,分離或合生,聚藥雄蕊有4個花藥;雌花萼片2,花瓣2,微小,貼生于萼片基部。核果紅色,內(nèi)果皮長約7mm,背部兩側(cè)各有3行小疣狀雕紋。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灌叢或林緣,稀生于林中。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止痛;利尿通淋。主外感風(fēng)熱;咳嗽;咽喉腫痛;濕熱瀉??;牙痛;跌打傷痛;小便淋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9g。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良藤以及良藤的特點(diǎn),可以知道良藤有非常好的功效和作用,在很多疾病上面都起到了治療和輔助治療的效果。希望對大家的健康有所幫助。
ys630.coM延伸閱讀
你知道良姜湯嗎?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利用良姜湯治療呢?良姜湯的治療效果怎么樣呢?一起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吧。
【處方】良姜 辣桂各30克 半夏(制)23克 木香 當(dāng)歸 厚樸(制)各15克 甘草(炒)7.5克
【制法】上藥研粗散。
【功能主治】治冷氣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姜4片,用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空腹時服。
【摘錄】《仁齋直指》卷五
【處方】高良姜1兩(銼碎,炒),官桂1兩(去皮),當(dāng)歸(去蘆頭)1兩(銼,炒),干姜1塊(炮),人參1兩(去蘆),吳茱萸7錢半(炒),白茯苓1兩,附子半兩(炮)。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陰寒積冷,心腹大痛,嘔逆惡心,手足厥冷,心胸不快,腰背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大錢,水1盞半,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空心服。
【摘錄】《全生指迷方》卷二
【處方】良姜、小茴香、桂枝、橙皮各等分。
【功能主治】胃虛腹痛,食難化者。
【用法用量】水煎,或?yàn)榕輨?,或?yàn)樯⑺帯?/p>
【摘錄】《經(jīng)驗(yàn)良方》
【處方】干姜、真良姜(油焙紫色,水洗,去油)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心痛,腹痛,久瘧瘦弱。
【用法用量】每服2-3錢,白湯點(diǎn)服,溫酒亦得,不拘時候。
【摘錄】《雞峰》卷十一
【處方】良姜1兩,辣桂1兩,半夏(制)3分,木香半兩,當(dāng)歸半兩,厚樸(制)半兩,甘草(炒)1分。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冷氣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加生姜4片,用水1大盞,煎6分,食前服。
【摘錄】《直指》卷五
【處方】高良姜1兩,蓬莪術(shù)1兩。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妊娠中惡,忽然心腹刺痛,悶絕欲死。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溫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方出《圣惠》卷七十七,名見《朱氏集驗(yàn)方》卷十
【處方】良姜5分,當(dāng)歸3分,桂枝3分,厚樸2分,附子2分。
【功能主治】諸疝心腹絞痛如刺,兩脅支滿,煩悶不可忍。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摘錄】《疝癥積聚編》
【處方】厚樸、良姜、桂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脾胃傷冷,心腹大痛,霍亂吐瀉。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雞峰》卷十四
看了這篇文章之后,應(yīng)該就能了解良姜湯是什么了吧。良姜湯在中醫(yī)可以治療很多問題,是一種很有效的中藥方劑。
良姜的簡介
別名:良姜、高涼姜、小良姜、蠻姜、海良姜。良姜:別名小良姜、高良姜(中藥材,本品為姜科植物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基原物料的生態(tài):多年生草本。根莖圓柱形,其性溫、味辛;具有芳香氣,有節(jié),節(jié)處有環(huán)形膜質(zhì)鱗片,節(jié)上生根。主治:脘腹冷痛,胃寒嘔吐,噯氣吞酸。分布于我國云南、廣東、廣西及臺灣等地區(qū)。
良姜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zhì)
根莖含有高良姜素(Galangin)、山柰素(Kaempferide)、擗皮素(Quercetin)及揮發(fā)油。油的主要成分為1,8-桉葉素(1,8-Cineole)和桂皮酸甲酯(Methyl cinnamate)。高良姜的辛辣成分為高良姜酚(Galango1)。
2、功效作用
良姜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主治胃脘冷痛,嘔吐,噯氣。用量:煎服,3~6g。研末服,每次3g。
3、臨床應(yīng)用
3.1、高良姜配香附:兩藥均有行氣止痛的作用,高良姜善于溫中散寒,香附的功效與作用則偏重舒肝理氣,兩者同用,可疏肝溫胃、散寒止痛,用于肝郁氣滯,胃有寒凝所致的胃脘冷痛,如良附丸。
3.2、高良姜配蓽茇:兩藥皆味辛、氣溫,相須為用,則行氣止痛之功更強(qiáng),用于胃寒疼痛、嘔吐。
3.3、高良姜配蓽澄茄:兩藥皆辛溫之品,入脾、胃二經(jīng),同具溫中散寒之功。高良姜辛熱純陽,善散脾胃寒邪,且和胃降逆,蓽澄茄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兩藥相須為用,能增強(qiáng)溫脾胃、散寒邪、降逆氣之功,用于胃寒呃逆、脘腹冷痛等證。
3.4、高良姜配大棗的功效與作用的功效與作用:高良姜溫中散寒止嘔,大棗健脾和胃,兩藥合用能健脾溫中止嘔,用于霍亂嘔吐甚者。
4、科學(xué)研究
高良姜、制香附、元胡各30g ,姜半夏10g,共研末,每次3g,飯前溫開水送服。治療胃痛175例,其中虛寒型75例,肝氣犯胃100例,治愈135例,顯效27例,有效13例(四川中醫(yī),1983,6:12);良姜、黃芩、黃柏、乾姜各9g,附子8g,日一劑,早晚分服,6劑為1療程,治療復(fù)發(fā)性口腔潰瘍數(shù)百例,全部治愈(臨床醫(yī)學(xué),1990,4:188);良姜、制川烏、制草烏各3g,北細(xì)辛2g,治蟲牙、風(fēng)火牙痛83例,全部有效(四川中醫(yī),1992,7:50)。另有用高良姜治療心絞痛等。
良姜的市場信息
1、良姜的價格
良姜的價格5元/斤。
2、良姜的選購方法
多年生草本。根莖圓柱形,其性溫、味辛;具有芳香氣,有節(jié),節(jié)處有環(huán)形膜質(zhì)鱗片,節(jié)上生根。
3、良姜的保存方法
良姜可擱置在陰涼通風(fēng)處,置干燥處。
中藥在治療某些疾病上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在對草藥選擇的時候可以放心進(jìn)行,良旺茶是一種對于我們不陌生的藥材,它的功效與作用你知道嗎?我們來看一下。
【別名】白雞骨頭樹、金剛樹、粱王茶
【來源】五加科假參屬植物 良旺茶 Nothopanax delavayi (Franch.)Harms ex Diels,以 全株 入藥。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干。
【性味】甘、微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舒筋。用于急性咽炎,急性結(jié)膜炎,消化不良,風(fēng)濕腰腿痛;外用治骨折,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3~5錢;外用適量,鮮品搗爛酒調(diào)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云南中草藥》
上文為大家介紹了良旺茶的作用,希望對大家在生活中有所幫助。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胡亂的和其他食物搭配,應(yīng)該咨詢專業(yè)人士后再決定。
隨著現(xiàn)代人生活壓力加大,養(yǎng)生保健的方法也是層出不窮,但是最受人歡迎的還是中國傳統(tǒng)的老中醫(yī),還有經(jīng)過上千年檢驗(yàn)的中藥。比如說山藤藤果,那么山藤藤果究竟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下。
【來源】藥材基源:為葡萄科植物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的果實(shí)。
【原形態(tài)】山葡萄 木質(zhì)藤本,長達(dá)15m。幼枝初具細(xì)毛,后變無毛。單葉互生;葉柄長4-12cm,被柔毛;葉片寬卵形,長4-17cm,寬3.5-18cm,先端尖銳,基部寬心形,3-5裂或不裂,邊緣具粗鋸齒,上面無毛,下面葉脈有短毛。花單性,雌雄異株,圓錐花序與葉對生,長8-13cm,花序輪具白色絲狀毛;花小,雌花內(nèi)具5個退化雄蕊;雄花內(nèi)雌蕊退化;花萼盤形,無毛;花瓣5;雄蕊5;子房上位。漿果球形,直徑約1cm,黑色?;ㄆ?-6月,果熟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林緣。
【性味】酸;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主煩熱口渴;尿路感染;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
【摘錄】《中華本草》
現(xiàn)在知道山藤藤果的作用了吧。以前還不知道山藤藤果是這等有價值的東西,這說明我們的見識還不夠廣泛,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去了解一下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養(yǎng)生途徑,其實(shí)想要養(yǎng)生,生活處處皆學(xué)問哦。
山藤藤秧是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東西,山藤藤秧給我們帶來的功效是其他食物都不具備的。那么山藤藤秧的功效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別名】野葡萄、山葡萄
【來源】為葡萄科葡萄屬植物 黑水葡萄 Vitis amurensis Rupr.,以 根、藤、果實(shí) 入藥。秋季采根及果實(shí),夏季采藤,曬干。
【性味】酸,涼。
【功能主治】根、藤:祛風(fēng)止痛。用于外傷痛,風(fēng)濕骨痛,胃痛,腹痛,神經(jīng)性頭痛,術(shù)后疼痛。
【用法用量】根、藤:1~3錢,果:3~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全展選編·外科》
雖然山藤藤秧有著許多神奇的功效,但也不是隨便就可以食用的。我們要針對用者的自身情況來酌情用藥。希望大家不要胡亂服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各種疾病的侵襲是現(xiàn)代人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大多是因?yàn)樯罟ぷ鲏毫Υ笤斐傻?,也是生活?xí)慣不規(guī)律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而且也容易導(dǎo)致人體出現(xiàn)提前衰老的跡象。中藥方劑是一個幫您擺脫各類疾病的好方法。下面為大家講一下良姜散的做法。
【處方】高良姜1斤(用好油熬熱,旋下,渫令赤色,用麩皮揩去油,銼細(xì)),丁香3兩,甘草3兩(炙赤色,銼),人參(去蘆頭)2兩半,胡椒1兩,蓽茇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停寒積冷,心腹撮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入鹽少許,食前沸湯點(diǎn)服。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五
【處方】良姜、干姜各等分,續(xù)隨子。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小腸氣。
【用法用量】每服1大錢,續(xù)隨子霜1字,同熱酒1盞,入豬膽汁10數(shù)點(diǎn)同調(diào),1服愈。
【摘錄】《雞峰》卷二十
【處方】高良姜半兩,草果半兩,縮砂仁半兩,厚樸半兩,陳皮半兩,半夏(湯浸)3錢,枳殼3錢,木香3錢,甘草3錢。
【功能主治】寬中順氣、理傷滯。主中脘不快。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大錢,水1盞半,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空心熱服,日中再服。
【摘錄】《朱氏集驗(yàn)方》卷三引張介叟方
【處方】良姜6錢,茴香4錢,甘草2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因酒毒常常泄瀉者。
【用法用量】白湯飲下。
【摘錄】《續(xù)名家方選》
【處方】良姜、草果、檳榔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諸般心氣冷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白湯調(diào)下。
【摘錄】《活人心統(tǒng)》卷下
【處方】良姜1錢,白龍骨半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翻花脫肛。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空心飯飲吞下。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九引《石壁經(jīng)》
【別名】當(dāng)歸良姜散
【處方】高良姜5兩,厚樸(去皮,姜汁涂,炙)2兩,當(dāng)歸3兩,桂心3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諸心腹痛者,或外邪來客,或氣相干,其卒然痛而即止者。
【用法用量】當(dāng)歸良姜散(《產(chǎn)乳備要》)。
【摘錄】《全生指迷方》卷三
【處方】高良姜(銼,炒)1分,蒼術(shù)(米泔浸1宿,銼,炒)3分,麥門冬(去心,焙)3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烙)3分,肉豆蔻(去殼)3分,吳茱萸(湯浸,焙,炒)3分,人參3分,訶黎勒皮3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霍亂吐瀉不止,心腹(疒丂)痛,煩渴。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jì)方》引作“高良姜散”。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八
其實(shí)用良姜散治療一些疾病時也是有一些講究的,希望大家能夠在專業(yè)人士的指導(dǎo)下服用。
對于良姜丸,有的人或許還不太熟悉,其實(shí)良姜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對很多的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關(guān)于良姜丸的功效與作用將會在下文中給您介紹。
【處方】高良姜1兩,干姜1兩,桂半兩,黃橘皮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水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中寒痰唾。
【用法用量】每服30-100丸,空心生姜湯送下。
【摘錄】《雞峰》卷十八
【處方】良姜1錢,干姜1錢,桂枝1錢,赤石脂(醋炒)2錢,粳米5分,甘草2分。
【制法】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脫肛。
【用法用量】或作湯用佳。
【摘錄】《續(xù)名家方選》
【處方】良姜2兩。
【制法】上為末,豬膽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醒脾。主瘧疾。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紫蘇湯送下。
【摘錄】《朱氏集驗(yàn)方》卷二
看完了上文的介紹,你對良姜丸的食用方法了解了嗎?但良姜丸畢竟是中藥方劑,可能有些人的體質(zhì)會不太適合,所以一定要根據(jù)自己的實(shí)際情況選擇。
良附丸是人們還算比較熟悉的一款方劑,良附丸的作用有很多,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強(qiáng)人體的某些功能等,今天就向大家詳細(xì)介紹一下良附丸如何吃最好。
【處方】高良姜500g 香附(醋制)500g
【性狀】為棕黃色至黃褐色的水丸;氣微香,味辣。
【炮制】上二味,粉碎成細(xì)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溫胃理氣。用于寒凝氣滯,脘痛吐酸,胸腹脹滿。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g,一日2次。
【貯藏】密閉,防潮。
【摘錄】《中國藥典》
【處方】高良姜(酒洗七次,焙干)香附子(醋洗七次,焙干)
【制法】二藥各研各貯。
【功能主治】疏肝理氣,溫胃祛寒。治肝郁氣滯,胃有寒凝,脘腹疼痛,喜溫喜按,成胸脅脹痛,或痛經(jīng),苔白,脈.沉緊者。
【用法用量】用時以米飲湯加入生姜汁1匙,鹽1撮,為丸服之。
【注意】胃脘痛屬于肝胃火郁,甚或出血者忌用。
【備注】原書云:本方用治諸痛,如因寒而得者,用高良姜6克、香附3克;如因怒而得者,用高良姜3克,香附6克;如因寒怒兼有者,用高良姜、香附各4.5克。
【摘錄】《良方集腋》卷上
【處方】良姜1錢,香附4錢,青皮3錢,木香3錢,當(dāng)歸3錢,干姜2錢,沉香1錢。
【制法】上為細(xì)末,水泛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胸膈滿痛,得暖便輕,嘔吐清水。
【用法用量】每服3錢,米湯送下。
【摘錄】《實(shí)用方劑學(xué)》
在了解了良附丸這味方劑之后,我們不妨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試一試。相信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由于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大家吃的是越來越好,再加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所以得病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中醫(yī)中的方劑治療是一種十分溫和的方法,可以在對抗疾病的同時調(diào)理身體機(jī)能,滋潤修復(fù),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種:良姜方。
【別名】良姜湯
【處方】橘皮1分,良姜1分,桂枝1分,當(dāng)歸1分,麻黃半兩,檳榔3個,杏仁20個,甘草1分,生姜1分,大棗10個。
【功能主治】傷寒汗后,咳噫不止,是陰陽氣升降欲作汗。升之不上,降之不下,故胃氣上逆而咳嗽無休止。
【用法用量】良姜湯(《本事》卷八)。
【摘錄】《傷寒總病論》卷三
以上就是良姜方的一個介紹, 希望通過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對于這一個養(yǎng)生方劑的選擇問題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們運(yùn)用一些比較科學(xué)的方法去,幫助自己達(dá)到養(yǎng)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
土良姜是中藥的一種,在我國古代的醫(yī)書就有著對于土良姜的記載,土良姜能治療很多的病癥,而且功效也非常全面,我們要善用它。
【別名】白草果、草果藥、野姜、良姜
【來源】為姜科姜花屬植物 土良姜 Hedychium spicatum Buch.-Ham.的 根狀莖 , 果實(shí) 也入藥。秋季采挖根狀莖,洗凈,切片,曬干或鮮用;秋冬收果實(shí)、種子,曬干。
【性味】辛、苦,溫。
【功能主治】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用于胃寒痛,嘔吐,消化不良,寒疝氣痛;外用治膝關(guān)節(jié)痛。
【用法用量】根1~3錢;果(草果藥)每次5分,研粉吞服;外用適量,鮮根狀莖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昆明藥植調(diào)查報告》
以上就是對土良姜的功效的一些簡單的介紹,希望對所有的朋友都能所幫助,總得來說土良姜的養(yǎng)生功效是非常強(qiáng)大的,因此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土良姜來更好的促進(jìn)身體健康 。
苦良姜是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東西,苦良姜給我們帶來的功效是其他食物都不具備的。那么苦良姜的功效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別名】老虎姜
【來源】藥材基源:為薯蕷科植物小花盾葉薯蕷的根莖。
【原形態(tài)】小花盾葉薯蕷 纏繞草質(zhì)藤本。根莖橫生,圓柱形,指狀或不規(guī)則分枝,干后除去須根常留有白色點(diǎn)狀痕跡。莖左旋,無毛,有時在分枝或葉柄基部兩側(cè)微凸起,或具短刺。單葉互生;葉片近革質(zhì),綠色,干后灰褐色,三角狀卵形,長卵形或卵圓形,有時3-5淺裂,中間裂片三角狀卵形,兩側(cè)裂片圓耳狀,邊緣淺波狀,有時邊緣膜質(zhì),先端漸尖,基部寬心形、心形或近于截形,兩面無毛。雄花序不分技或分枝,單生或2-3個簇生于葉腋;雄花無梗,常2-3簇生,再排列成穗狀,每簇花常僅1-2朵發(fā)育,基部常有膜質(zhì)苞片3-4枚,苞片卵形或三角狀卵形;花被6裂,裂片卵形,花開時平展,紫紅色,干后黑色;雄蕊6,著生于花托的邊緣,花絲極短,與花藥幾等長,藥內(nèi)向。雌花序與雄花序相似;退化雄藍(lán)成絲狀。蒴果三棱形,每棱翅狀,半月形,干后藍(lán)黑色,表面常有白粉;每室種子2顆,著生于中軸中部,四周圍有薄膜狀翅?;ㄆ?-8月,果期8-12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400-2000m的山坡石灰?guī)r干熱河谷地區(qū)的稀疏灌叢或竹林中。
【化學(xué)成份】塊根含薯蕷皂甙元(diosgenin),雅姆皂甙元(gamogenin),根莖含著蕷皂甙元及甾甙:纖細(xì)薯蕷皂甙(gracillin),原纖細(xì)著蕷皂甙(protogracillin),三角葉薯蕷皂甙(deltonin),三角葉著蕷混甙(deltoside),盾葉薯蕷根皂甙(zin.giberenin)A,原盾葉薯蕷根皂甙(protozingiberenin)A。
【性味】苦;辛;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消腫。主癰癤腫毒;軟組織損傷;蜂螫蟲咬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有關(guān)苦良姜的功效的問題就講解到這里,希望對您起到幫助。雖然苦良姜的價值非常高,但是我們在食用的時候一定要謹(jǐn)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