薔薇露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孰為本,元氣不可虧;養(yǎng)生孰為先,養(yǎng)心須樂觀?!比祟惖陌l(fā)展歷史中,養(yǎng)生觀念不斷更新,只有進行科學的養(yǎng)生,我們才能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為此,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薔薇露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薔薇露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一直到現(xiàn)在,薔薇露的用途越來越多,關(guān)于薔薇露的其他功效,不知道各位朋友們了解不了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詳細的介紹一下吧,希望能夠給各位朋友們帶來幫助。
【別名】阿刺吉(《群芳譜》),薔薇花露(《新本草備要》)。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 多花薔薇花的蒸餾液 。
【功能主治】①《群芳譜》:"能療人心疾。"
【用法用量】內(nèi)服:燉溫服,1~2兩。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1.《群芳譜》:薔薇露,出大食、占城、爪哇、回回國。今人多取其花浸水以代露, 或采茉莉為之。試法以琉璃瓶盛之,翻搖數(shù)四,其泡周上下者為真。
相信一開始對薔薇露不太清楚的朋友現(xiàn)在應該已經(jīng)掌握了薔薇露的相關(guān)知識。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中藥材在治療某些疾病上有著很好的效果,雖然見效稍慢,但對人體無副作用,還是受到人們的推崇。不過在選擇的時候,需要注意對它的使用方法等,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薔薇根這種藥材。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 多花薔薇 的 根 。全年可采,挖取后,洗凈曬干。
【化學成份】根含委陵菜酸。根皮含鞣質(zhì)23.3%。鮮葉含維生素C_61.6毫克%。
【性味】苦澀,涼。
【歸經(jīng)】入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祛風,活血,解毒。治肺癰,消渴,痢疾,關(guān)節(jié)炎,癱瘓,吐、衄、便血,尿頻,遺尿,月經(jīng)不調(diào),跌打損傷,瘡癤疥癬。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4錢。外用:搗敷或煎湯含漱。
【附方】①治關(guān)節(jié)炎,半身癱瘓,月經(jīng)不調(diào),小便失禁,白帶,口腔糜爛:野薔薇根五錢至一兩。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了解了這么多關(guān)于中藥薔薇根的各種情況,相信我們可以在面對疾病的困擾時做到鎮(zhèn)定自若,正確的對待疾病的治療。
小果薔薇的簡介
小果薔薇攀援灌木,高2-5米;小枝圓柱形,無毛或稍有柔毛,有鉤狀皮刺。小葉3-5,稀7;連葉柄長5-10厘米;小葉片卵狀披針形或橢圓形,稀長圓披針形,長2.5-6厘米,寬8- 25毫米,先端漸尖,基部近圓形,邊緣有緊貼或尖銳細鋸齒,兩面均無毛,上面亮綠色,下面顏色較淡,中脈突起,沿脈有稀疏長柔毛;小葉柄和葉軸無毛或有柔毛,有稀疏皮刺和腺毛;托葉膜質(zhì),離生,線形,早落?;ǘ喽涑蓮蛡惴炕ㄐ?花直徑2-2.5厘米,花梗長約1.5 厘米,幼時密被長柔毛,老時逐漸脫落近于無毛;萼片卵形,先端漸尖,常有羽狀裂片,外面近無毛,稀有刺毛,內(nèi)面被稀疏白色絨毛,沿邊緣較密;花瓣白色,倒卵形,先端凹,基部楔形;花柱離生,稍伸出花托口外,與雄蕊近等長,密被白色柔毛。果球形,直徑4-7毫米,紅色至黑褐色,萼片脫落。花期5-6月,果期7-11月。產(chǎn)中國江西、江蘇、浙江、安徽、湖南、四川、云南、貴州、福建、廣東、廣西、臺灣等省區(qū)。多生于向陽山坡、路旁、溪邊或丘陵地,海拔250-1300米。
小果薔薇的功效與作用
化學成份:根皮含鞣質(zhì)約57.3%,其它,尚含有機酸、皂甙、樹脂、糖類、淀粉、蛋白質(zhì)、無機鹽等。
根、嫩葉治療月經(jīng)不調(diào),子宮脫垂,痔瘡,脫肛,外傷出血;果實治療不孕癥《滇省志》。
根(小金櫻)、果實(小金櫻子):苦、辛、澀,溫。消腫止痛,祛風除濕,止血解毒,補脾固澀。用于風濕關(guān)節(jié)病,跌打損傷,陰挺,脫肛。
花(白殘花):苦、澀,寒。清熱化濕,順氣和胃。
葉:苦,平。解毒消腫。外用于癰瘡腫毒,燒、燙傷。
小果薔薇的嫩枝葉,牛、羊采食,老化后不食。粗蛋白質(zhì)、粗脂肪含量較高,氨基酸總量也較高特別是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較高,對羊和牛有一定的飼用價值。其他用途固土保水、綠化美化、蜜源,花可提取芳香油。根人藥祛風除濕,小兒夜尿、止咳化痰、解毒消腫。
小果薔薇的市場信息
1、小果薔薇的價格
暫無報價
2、小果薔薇的選購方法
藤狀灌木,長約5米,莖枝具硬鉤狀刺,小枝較細。小葉3~7片,寬卵形至橢圓形,長1.5~5厘米,寬0.8~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有內(nèi)彎的細尖鋸齒,無毛;葉柄和葉軸散生鉤狀皮刺?;üiL1厘米余,被柔毛;花萼5裂,裂片披針形,邊緣羽裂;花冠白色,形似薔薇而小,直徑約2.5厘米,花瓣5,倒卵狀矩圓形,凹頭;雄蕊多數(shù),外長內(nèi)短;雌蕊心皮多數(shù),花柱伸出萼筒,被白毛柔毛。薔薇果近球形,肉質(zhì),直徑約5毫米,熟后紅色。
3、小果薔薇的保存方法
洗凈切碎曬干。放于通風、干燥的地方。
碩苞薔薇對大家再熟悉不過了,碩苞薔薇的歷史是很悠久的,并且對調(diào)理身體和治療疾病都有著很好的功效,對于養(yǎng)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別名】圓刺菱、毛刺頭、猴柿刺、野毛栗
【來源】薔薇科薔薇屬植物 碩苞薔薇 Rosa bracteata Wendl.,以 根 、 花 和 果實 入藥。夏季摘花,秋季挖根采果,洗凈,鮮用或曬干。
【性味】根:苦,溫。
【功能主治】根:益氣,健脾,固澀。用于盜汗,久瀉,脫肛,遺精,白帶。
【用法用量】根、果1~2兩,花1~2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碩苞薔薇的功效作用等已經(jīng)在上文中有了比較詳細的描述,相信大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于碩苞薔薇是否還有其它的療效這個問題還需要大家進一步的去研究。
薔薇花的簡介
野薔薇(拉丁學名:Rosa multiflora Thunb.)是薔薇屬植物,為薔薇科植物多花薔薇的花朵。薔薇花為落葉小灌木野薔薇的花朵,薔薇花又名白殘花、刺蘼、買笑,自古就是佳花名卉。薔薇喜生于路旁、田邊或丘陵地的灌木叢中,分布于華東、中南等地。于5~6月間,當花盛開時,擇晴天采收,曬干作藥用。 薔薇花,花色很多,有白色、淺紅色、深桃紅色、黃色等。
薔薇花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zhì)
薔薇花含黃芪甙,又含揮發(fā)油0.02~0.03%左右。
2、功效作用
薔薇花可清暑,和胃,止血。治暑熱吐血,口渴,瀉痢,瘧疾,刀傷出血。內(nèi)服:煎湯,1~2錢。外用:研末撒。
3、臨床應用
3.1、《醫(yī)林纂要》:干之可罨金瘡,去瘀生肌。
3.2、《綱目拾遺》:治瘧,婦人郁結(jié)吐血。
3.3、《現(xiàn)代實用中藥》:芳香健胃。
3.4、《南寧市藥物志》:治泄瀉、下痢。
3.5、《上海常用中草藥》:清暑熱,順氣和胃,解渴,止血。
3.6、治暑熱胸悶,吐血口渴,嘔吐不思飲食:白殘花一錢五分至三錢。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4、科學研究
果實名營實,花名刺莉花,江蘇藥材名白殘花。果實可釀酒,花、果、根、莖,都供藥用。其果酸、溫,無毒。其根苦、澀、寒,無毒。根皮含鞣質(zhì),花含揮發(fā)油(為香葉醇、香草醇等),果實含薔薇甙 、果膠、維生素C、p。薔薇根煎濃汁,頻頻含漱。冬用根皮,夏用枝葉??诏?、日久不磨者,皆效。
薔薇花的市場信息
1、薔薇花的價格
薔薇花的價格12元/株。
2、薔薇花的選購方法
干燥花朵大多破散不全?;ㄝ嗯樞?背面黃白色或棕色,疏生刺狀毛,無絨毛或具少數(shù)絨毛,內(nèi)表面密被白色絨毛;花瓣三角狀卵形,黃白色至棕色,多皺縮卷曲,脈紋明顯;雄蕊多數(shù),黃色,卷曲成團;花柱突出,無毛;花托壺形,表面棕紅色,基部有長短不等的果柄。氣微弱,味微苦澀。以無花托及葉片摻雜,花瓣完整、色白者為佳。
3、薔薇花的保存方法
薔薇花可擱置在陰涼通風處,置干燥處。
苞薔薇根是一種普通的中藥材,具有極大的保健作用,對于一些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我們需要根據(jù)自己的需求選擇。生活中很多人對于苞薔薇根不了解,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苞薔薇根。
【別名】猴局根、金柿根(《閩東本草》)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 碩苞薔薇 的 根 。
【原形態(tài)】碩苞薔薇,又名:苞薔薇、猴柿、刺柿、大紅袍、野毛栗、七姊妹、圓刺菱、毛刺頭、糖缽、山麻栗子、糖球子。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路邊、林邊、溪邊。分布浙江、福建、湖南等地。
【性味】《福建民間草藥》:"甘,溫。"
【歸經(jīng)】《閩東本草》:"入脾、腎二經(jīng)。"
【功能主治】治疝氣,遺精,腳氣,下肢水腫,風濕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子宮脫垂。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6錢(鮮者2~4兩)。
【附方】①治疝氣:苞薔薇根二兩(切成細片),橘核一兩,桂圓肉五錢。水煎,日服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臨床應用】 治療腳氣病 取苞薔薇果3兩,大蒜梗4兩(或大蒜瓣2兩),水兩碗半,文火煎成1碗,早晚分服。5~7天為一療程,連服1~2療程或更長。治療5000多例,90%以上有效。輕度病例5~7劑即愈,較重病例應服2~3療程。水腫型者服藥后尿量增多,水腫迅速消退,下肢沉重感減輕,麻木和酸軟無力逐步改善,膝反射在癥狀改善1~2周后亦見恢復。初步看來,本藥對干、濕型腳氣病均有效。因藥性偏熱,部分病人服藥后出現(xiàn)口干、便秘現(xiàn)象,停藥后自能恢復。如需繼續(xù)服藥可用綠豆湯解之。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福建民間草藥》。
以上的內(nèi)容就是對于中藥苞薔薇根的介紹,希望能夠給大家一定的幫助。生活中還存在著很多的類似苞薔薇根的藥材。我們在食用苞薔薇根等中藥的時候需要遵從醫(yī)生的囑咐,不可盲目的食用。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拼音名】Qinɡ Wēi Zhī
【英文名】Stem of Japanese Rose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野薔薇的枝。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osa multiflora Thunb.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剪枝,切段曬干。
【原形態(tài)】野薔薇 攀援灌木,小枝有短、粗稍彎曲皮刺。小葉5-9,近花序的小葉有時3,連葉柄長5-10cm;托葉篦齒狀,大部貼生于葉柄;小葉片倒卵形,長圓形或卵形,長1.5-5cm,寬0.8-2.8cm,先端急尖或圓鈍,基部近圓形或楔形,邊緣有鋸齒,上面無毛,下面有柔毛,小葉柄和軸有散生腺毛?;▋尚?;多,朵簇排成圓錐狀花序,花直徑1.5-2cm;萼片5,披針形,有時中部具2個線形裂片;花瓣5,白色,寬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楔形;雄蕊多數(shù);花柱結(jié)合成束。果實近球形,直徑6-8mm,紅褐色或紫褐色,有光澤?;ㄆ?-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路旁、田邊或丘陵地的灌木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山東、江蘇、河南等地。
【性味】甘;涼
【歸經(jīng)】腎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消腫,生發(fā)。主瘡癤,禿發(fā)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g。
外用:適量,煎湯洗。
【各家論述】《綱目拾遺》:婦人禿發(fā),薔薇嫩枝同猴棗煎汁刷之。
【摘錄】《中華本草》
黑松露在餐桌上經(jīng)常被見到,黑松露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不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和氨基酸,還有維生素,所以黑松露非常受人們的喜愛。黑松露的味道很好,香甜可口。歐洲的人們經(jīng)常食用黑松露。將黑松露切成薄片與奶酪一起食用,味道很棒。下面介紹一下奶油松露湯的做法,供大家參考。有條件的話自己也可以試著做一下。
營養(yǎng)價值
餐桌上的鉆石現(xiàn)代科學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黑松露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18種氨基酸(包括人體不能合成的8種必需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多種維生素、鋅、錳、鐵、鈣、磷、硒等必需微量元素,以及鞘脂類、腦苷脂、神經(jīng)酰胺、三萜、雄性酮、腺苷、松露酸、甾醇、松露多糖、松露多肽等大量的代謝產(chǎn)物,具有極高的營養(yǎng)保健價值。
其中雄性酮有助陽、調(diào)理內(nèi)分泌的顯著功效;鞘脂類化合物在防止老年癡呆、動脈粥樣硬化以及抗腫瘤細胞毒性方面有明顯活性;多糖、多肽、三萜具有增強免疫力、抗衰老、抗疲勞等作用,可用于保健養(yǎng)身。[1]
味道
蘑菇、蒜頭、濕泥、蜂蜜、玉米、臭蟲、腐爛樹葉等的味道都曾被用來形容松露香味,也有人經(jīng)常說它們散發(fā)著麝香、精液和經(jīng)年未洗的床單味。甚至專業(yè)聞香師這樣描述:汽油味中間夾雜著一些蒜味和臭雞蛋的味道,當然有些樹林濕地中落葉堆積發(fā)酵的氣息,混合一絲的酵母和蜂蜜味。究竟什么味道,每個人的結(jié)論都不同。[2]
共5張
黑松露
吃法
西餐的吃法
人類食用黑松露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中以法國、意大利、西班牙最為盛行。在歐洲鮮食黑松露時,先用特殊的切片器將新鮮黑松露切成極薄的薄片,然后與黃油、意大利干奶酪一起撒在寬面條或者意大利空心粉上,據(jù)說味道很棒。法國傳統(tǒng)的食用方法是用黑松露煎蛋,將鮮黑松露切成小丁塊放入雞蛋中攪拌均勻,放置過夜使黑松露的味道充分進入雞蛋液中,然后常規(guī)煎炒即可。作為名菜, 用黑松露做汁配牛排在法國和意大利高級餐廳里非常有名。[3]
奶油松露湯
原料:
黑松露200克、黃油30克、牛奶100克、面粉50克、鹽少許、雞精少許、白胡椒粉少許、雞湯適量
制作:
1、先將黑松露洗凈切成薄片,放入攪拌器里,同時放入牛奶,打成糊狀。
2、鍋上火,將黃油化開,然后小火,加入面粉炒香。
3、將打好的黑松露牛奶糊倒入鍋中,充分與面粉攪拌均勻,加入適量雞湯、鹽、雞精。
4、小火大概熬半個小時出鍋即可。
注意:
1、炒面時火要小,面粉不可糊,也最好沒有小的碎疙瘩,試做幾次就好掌握了。
2、熬制時要經(jīng)常用鏟子攪動鍋底,以免糊鍋。
3、最好改用淡奶油來做這道湯,口感會更濃郁。如果只是自己嘗嘗味道,還是用牛奶最劃算。
法王路易十四的御廚路易斯·古易在其《湯譜》中有名言傳世:“餐桌上是離不開湯的,菜肴再多,沒有湯,猶如餐桌上沒有女主人?!蔽鞑椭械臏c中餐的不同,奶油蘑菇湯是一道很典型的意大利風味的湯品。意大利是西餐的發(fā)源地,自然有很多值得稱道的地方。
薄荷露是一種薄荷上的蒸餾液體,也可以作為藥物來治療疾病。那么在醫(yī)學上薄荷露有哪些具體的藥用價值呢?又有哪些方劑需要用到它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薄荷露的功效與作用。
薄荷露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鮮莖葉的蒸餾液。多年生芳香草本,莖直立,高30-80cm。具匍匐的根莖,深入土壤可至13cm,質(zhì)脆,容易折斷。散風熱,清頭目。主風熱客表,頭痛,目赤,發(fā)熱,咽痛,牙痛。
薄荷露的功效與作用是:散風熱;清頭目。
【性狀】
本品為無色的水溶液,有落荷的特殊香氣,有清涼感。
【性味】
味辛;性涼。
【功能主治】
散風熱;清頭目。主風熱客表;頭痛;目赤;發(fā)熱;咽痛;牙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3-6ml,水沖。
【注意】
《中國醫(yī)學大辭典》:體虛及素有鼻衄者不宜。
各家論述
1.《金氏藥帖》清涼解熱。
2.《綱目拾遺》:涼隔,發(fā)汗。
3.《中國醫(yī)學大辭典》和中,疏逆,發(fā)汗,解熱,宣滯,涼隔,清頭目。
結(jié)語:通過上文的介紹,大家肯定已經(jīng)對薄荷露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們知道了薄荷露具有散風熱,清頭目的功效。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關(guān)于中藥的相關(guān)知識,可以繼續(xù)閱讀下一篇哦。
氣溫的變化不定讓身體體質(zhì)本來就弱的朋友更是感到各種不適,下面就介紹一種一應用非常廣泛的中藥方劑觀音露,讓大家都能健康起來。
【處方】甘草1斤,威靈仙1斤。
【功能主治】大麻風壞爛,并一切風痹疼痛。
【用法用量】水2擔,將藥煎5-6滾,傾入大缸內(nèi),令病人用小凳坐其中,周圍用席圍定熏浸,待水溫方洗,令渾身汗透淋漓,共洗3日,藥味盡止。浴后大避風寒。
【摘錄】《仙拈集》卷四
【處方】小蛤蟆骨、皮消4兩。
【制法】小蛤蟆骨獨裝酒瓶內(nèi),入皮消,埋陰處49日取出,其藥化為水。
【功能主治】諸般惡毒瘡疽。
【用法用量】方中小蛤蟆骨用量原缺。
【摘錄】《醫(yī)林繩墨大全》卷九
【處方】蝌蚪70個,滴乳香2錢,凈沒藥2錢(研細末),蟾酥末2分,寸香1分,芒消7錢。
【制法】上藥共裝入瓶罐內(nèi),以黃蠟封口,理土內(nèi)7天,其藥自化為清水,連瓶收藏。
【功能主治】癰疽,發(fā)背,對口毒瘡。
【用法用量】臨用時將筆蘸藥水涂患處。
【摘錄】《經(jīng)驗各種秘方輯要》引楊季明方
通過本文的詳細介紹,你是不是已經(jīng)了解了觀音露的做法了呢?養(yǎng)生從生活小事做起,希望本文對你有一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