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木樹皮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乃長壽之伴侶,健康是長壽的朋友?!彪S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更好注重養(yǎng)生,不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好比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如何避免走入有關中醫(yī)養(yǎng)生方面的誤區(qū)呢?請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毛木樹皮的功效與作用》,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毛木樹皮是我們常見的一種中藥,毛木樹皮可以用來藥用也可以用來食用,而且毛木樹皮的功效和作用是相當全面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來源】藥材基源:為山茶科植物西南木荷的樹皮。
【原形態(tài)】西南木荷 常綠喬木,高7-12m。芽、小枝、葉柄及葉下面均有短柔毛。單葉互生;葉柄長1-1.5cm,扁而寬;葉片紙質(zhì)或薄革質(zhì),橢圓形,長8-16cm,寬3-7cm,先端短漸尖,基部寬楔形,全緣或疏生鈍齒?;▎紊谥斎~腋;花梗長1-1.5cm;萼片5,外面密生短絲狀毛,宿存;花瓣5,白色,基部連合,外面1瓣兜形;雄蕊多數(shù),著生于花瓣基部,花藥丁字著生;子房上位,5室,花柱1,柱頭5裂。蒴果球形,木質(zhì),徑約2cm,室背5裂。種子扁平,腎臟形,長約8mm,周圍有翅。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800-1800m的山地林中。
【化學成份】全株含皂甙混合物--紅木荷皂甙(schi-wallin),從中分離出的甙元部分有玉蕊醇A1-28-當歸酸酯(bar-rigenol A1-28-angelate),玉蕊醇(barrigenol)R1,玉蕊皂甙元(bar-ringtogenol)C及二氫藥用櫻草皂甙元(dihydropriverogenin)A的當歸酸酯,報春花皂甙元(primulagenin)A;糖的部分系由等摩爾比值的葡萄糖醛酸(glucuronic acid),葡萄糖(glucose),半乳糖(galactose)和鼠李糖(rhamnose)所組成。另含二十八醇(octa-cosanol),植物醇(phytol),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
【藥理作用】乙醇提取物有顯著抗皮膚真菌作用。
【性味】澀;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澀腸止瀉;驅(qū)蟲;截瘧;收斂止血。主泄瀉;痢疾;蛔蟲腹痛;瘧疾;子宮脫垂;鼻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煎湯洗。
【摘錄】《中華本草》
根據(jù)以上的綜合來講,毛木樹皮還是具有一定的藥理療效的,需要注意的就是毛木樹皮應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食用,不要過量。
相關閱讀
絹毛木姜子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一直到現(xiàn)在,絹毛木姜子的用途越來越多,關于絹毛木姜子的其他功效,不知道各位朋友們了解不了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詳細的介紹一下吧,希望能夠給各位朋友們帶來幫助。
【英文名】Sericeousleaf Litse
【來源】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絹毛木姜子的果實。
【原形態(tài)】絹毛木姜子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6m。幼枝綠色,密被銹色或黃白色長絹毛;頂芽圓錐形,鱗片無毛或僅上部具短柔毛。葉互生;葉柄長1-1.2cm,被黃白色長絹毛;葉片長圓狀披針形,長8-12cm,寬2-4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紙質(zhì),幼時兩面密被黃白色或銹色長絹毛,后漸脫落,僅上面中脈有毛,下面有稀疏長毛,沿脈較密且顏色較深。傘形花序單生于去年枝頂,先葉開放或與葉同時開放;花單性,雌雄異株,每一花序有花8-20朵,花梗長5-7mm,密被柔毛;花被裂片6,橢圓形,淡黃色,有3條脈;雄花中能育雄蕊9,有時6或12,花絲短而無毛,退化子房卵形。果近球形,直徑約5mm,先端有明顯小尖頭,果梗長1.5-2cm。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路旁、灌木叢中或針闊葉混交林中。
【性狀】性狀鑒別 果實寬橢圓形或近兩年球形,直徑約5mm。表布置為褐色,先端有細尖,基部有稍增厚的盤狀花被。外皮破碎后可見較硬脆的果核,種子1顆。氣芳香,味辛涼。
【性味】辛;溫
【歸經(jīng)】脾;肺;膀胱經(jīng)
【功能主治】利尿;祛痰;驅(qū)風健胃;防腐。主脘腹寒痛;腹脹嘔吐。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服,3-6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有利尿、防腐、祛痰、驅(qū)風、健胃的功能。
【摘錄】《中華本草》
經(jīng)過本文的介紹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關于絹毛木姜子的相關知識。不管是從食物保健還是中醫(yī)的角度,絹毛木姜子的作用都是不可小覷的。
棗樹皮為我國著名的傳統(tǒng)常用中藥材,應用歷史悠久。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棗樹皮吧。
【來源】為鼠李科植物 棗 的 樹皮 ,全年皆可收采,春季最佳,用月牙形鐮刀,從棗樹主干上將老皮刮下,曬干。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大棗"條。
【藥理作用】小鼠灌服棗樹皮(品種未鑒定)醇提物,有明顯祛痰作用(酚紅法),鎮(zhèn)咳作用不明顯;但如腹腔注射,則有鎮(zhèn)咳作用(氨水噴霧引咳法)。
【性味】性溫,無毒。(《中藥通報》2(3):122,1956)
【功能主治】收斂止瀉,祛痰,鎮(zhèn)咳,消炎,止血。治痢疾,腸炎,慢性氣管炎,目昏不明,燒燙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燒存性研末,0.5~1錢。外用:煎水洗或燒存性研末撒。
【附方】①治目昏不明:棗樹皮、老桑樹皮等分。燒研,每用一合,井水煎,澄,取清洗目。一月三洗,昏者復明。忌葷、酒、房事。(《綱目》)
【臨床應用】①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腸炎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以上的內(nèi)容就是對于中藥棗樹皮的功效與作用的介紹,希望能夠給您帶去一定的幫助。中藥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在治療疾病的時候需要根據(jù)疾病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藥物,更好的幫助身體解除煩惱。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中藥材也是千奇百怪,各種各樣,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中藥材大樹皮。
【別名】梅榆、榆樹
【來源】為榆科植物 越南榆 的 樹干內(nèi)皮 。秋末采集。刮去表面粗皮,洗凈,曬干。
【原形態(tài)】落葉喬木,高達15~20米,胸徑約30厘米,樹冠近圓形;樹皮暗灰褐色,粗糙,有縱溝裂,小枝柔軟,有毛。單葉互生;革質(zhì);倒卵形至橢圓狀卵形,長2.5~4.5厘米,寬1~2厘米,頂端短漸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邊緣有細鋸齒,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側(cè)脈約9對,纖細,平行;葉柄長2~4毫米,被短柔毛;托葉早落。花序總狀;花淡黃色或淡紅色;萼片5,披針形至橢圓形。被緣毛;雄蕊4~5,突出。翅果倒卵形或近圓形,寬約1.2厘米,先端有凹口;種子位于中央?;ㄆ谠绱骸?/p>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疏林中。分布廣東、廣西、云南等地。
【性味】澀,平。
【功能主治】收斂止血。治胃腸出血,尿血,各種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研末,5~7分。外用:研末撒患處。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云南中草藥》選
相信通過本篇文章對大樹皮的詳細介紹,大家可以了解到關于大樹皮的功效和藥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樸樹皮是一種很普通的中藥。雖然它很普通,卻是有著很多神奇的功效。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來源】為榆科植物 樸樹 的 樹皮 。夏季采。
【原形態(tài)】樸樹,又名:沙樸、青樸、撥樹、千粒樹、樸榆、桑仔、樸子樹、小葉牛筋樹。
【生境分布】多生于村落平地、路旁及河岸邊等地。分布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化學成份】樹皮具有生物堿及皂甙反應。
【功能主治】①《中國藥植圖鑒》:"調(diào)經(jīng),治蕁麻疹。"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3兩。
【附方】治腰痛:樸樹皮四至五兩,苦參二至三兩。水煎,沖黃酒、紅糖,早晚空腹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中國藥植圖鑒》
上文我們介紹了樸樹皮以及樸樹皮的特點,可以知道樸樹皮有非常好的功效和作用,在很多疾病上面都起到了治療和輔助治療的效果。希望對大家的健康有所幫助。
杜仲我們知道是比較常見的中藥,杜仲樹皮同樣有很好的藥用作用,是比較名貴的一種中藥材,有補肝腎的作用,有強健筋骨的效果,對于女性來說還有一定的安胎的作用,平時如果出現(xiàn)腰膝酸痛,出現(xiàn)陰下濕癢等癥狀的時候,都可以通過杜仲樹皮來進行治療,我們來了解一下這方面的內(nèi)容。
杜仲樹皮的作用與功效
1、杜仲樹皮功用主治:補肝腎、強筋骨、安胎。治療腰肌酸疼、足膝萎弱、小便余瀝、陰下濕癢、胎漏欲墮、胎動不安、高血壓等。
2、杜仲樹皮含有B2和微量的維生素B1,以及銅、鐵、鈣、磷、硼、鋅等13中元素,這些都是人體所必需的,適當服用杜仲皮可以預防疾病,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3、杜仲樹皮還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和熱量消耗,從而使體重下降,降低中性脂肪,具有很好的預防衰老、強身健體的作用。
4、杜仲樹皮含有17種游離氨基酸,其中有7種是人體必需但是又不能合成的,利用杜仲皮泡茶、泡酒喝可以補充這類氨基酸。
5、杜仲樹皮還具有食用作用,在煲湯的時候加一些杜仲皮不僅味道更鮮美還能補充多種身體所必需物質(zhì)。
杜仲樹皮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和熱量消耗,從而降低體重,并且具有很好的預防衰老的作用。
杜仲樹皮怎么吃
1、杜仲樹皮磁石粥
材料:磁石40克,杜仲樹皮10克,粳米100克,豬腎1只。
做法:將磁石搗碎;杜仲樹皮制后切絲放入沙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用旺火煮1小時后,濾去渣,留汁備用;粳米淘凈;豬腎洗凈,剔除腰臊,切成小丁,氽燙一下去其腥味;粳米、豬腎丁、杜仲樹皮、磁石汁,放入沙鍋內(nèi),加蔥、姜、清水適量,用旺火燒沸后,轉(zhuǎn)用小火煮至米爛成粥。
2、杜仲樹皮寄生茶
材料:杜仲樹皮、桑寄生各等分。
做法:共研為粗末。每次10克,沸水浸泡飲。
功效:用于高血壓而有肝腎虛弱,耳鳴眩暈,腰膝酸軟者
櫸樹皮是一種中藥材,這類藥物對疾病治療上可以涉及很多個方面,所以在對櫸樹皮選擇之前,一定要對它進行很好了解,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介紹下。
【來源】為榆科植物 大葉櫸樹 或其同屬植物的 樹皮 。
【原形態(tài)】大葉挼樹,又名:櫸榆、血櫸。
【生境分布】分布江蘇、浙江、湖南、安徽、廣東、廣西、云南等地。
【炮制】《雷公炮炙論》:"凡使(櫸樹皮),斧剝下,去上粗皮,細銼,蒸,從巳至未出,焙干用。"
【性味】①《別錄》:"大寒。"
【功能主治】清熱,利水。治時行頭痛,熱毒下痢,水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外用:煎水洗。
【附方】①治小兒渴?。簷纹な郑闃?、茯苓各八分,人參六分,粟米二合。上五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溫服,量大小與服之。(《古今錄驗方》櫸皮次子)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名醫(yī)別錄》
雖然櫸樹皮有著許多神奇的功效,但也不是隨便就可以食用的。我們要針對用者的自身情況來酌情用藥。希望大家不要胡亂服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中醫(yī)中藥是非常值得信任的,因為中藥的歷史悠久且副作用小。喜樹皮就是我們常見的一種中藥材,對于人體的健康有很多的好處,那么喜樹皮究竟可以怎么吃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來源】為珙桐科植物 喜樹 的 樹皮 。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喜樹"條。
【功能主治】治牛皮癬:喜樹皮(或樹枝)切碎,水煎濃縮,然后加羊毛脂、凡士林,調(diào)成10~20%油膏外搽。另取樹皮或樹枝一至二兩,水煎服,每天一劑。亦可取葉加水濃煎后,外洗患處。
【注意】忌用鐵器煎煮、調(diào)制。
【臨床應用】詳"喜樹"條。
【摘錄】《*辭典》
通過上文我們已經(jīng)了解到了中藥喜樹皮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大家可以對癥下藥,在生活中正確的食用喜樹皮。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健康長壽逐漸為我們所重視,所以現(xiàn)今養(yǎng)生食療的方法非常流行,中醫(yī)趨勢越來越熱,中藥也再次占據(jù)人們的視野,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中藥接骨樹皮。
【別名】類梧桐、接骨樹
【來源】藥材基源:為馬鞭草科植物思茅豆腐柴的根皮或莖皮。
【原形態(tài)】思茅豆腐柴,喬木,植株高3-10m。幼枝、葉柄及花序分枝均密生棕褐色稍卷曲的絨毛,老枝無毛,棕褐色至黑褐色,有縱溝及皮孔。單葉對生;葉柄長0.5-7.5cm;葉片厚紙質(zhì),基部楔形或近圓形,全緣或偶有不整齊鋸齒,先端漸尖,長8-18cm,寬6-14cm,表面疏生短柔毛,背面密生棕褐色絨毛。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長5-12cm,寬7-23cm;花序梗長1.5-3cm,具宿存線形苞片,長4-18mm;花萼鐘狀,長約1.5mm,被短柔毛和淡黃色腺點,先端近平截或4裂,稍呈二唇形;花冠淡綠白色或淡黃色,長3.5-4mm,喉部密生一圈白色長柔毛;雄蕊4,幾等長,花絲基部有柔毛,與花柱均伸出花冠外;子房上部有黃色腺點。核果紫黑色,近球形,長5-7mm,寬4-5mm。花、果期6-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0-1500m的較干燥疏林中。
【性味】味甘;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接骨;止血;止痛。主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風濕骨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研末撒或調(diào)敷。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本篇文章對接骨樹皮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關于接骨樹皮的相關作用和食用方法等。接骨樹皮的價值可以通過其功效中看出,充分的體現(xiàn)了接骨樹皮的重要性。
紅樹皮作為一種中藥材,給我們提供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物質(zhì),紅樹皮同時還能夠解決身體遇到的一些疾病,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紅樹皮都有哪些營養(yǎng)和功效。
【別名】五梨跤、五腳里
【來源】藥材基源:為紅樹科植物木欖的樹皮或根皮。
【原形態(tài)】灌木或喬木,常有曲膝狀氣根突出水面。單葉對生;葉柄長2.5-4.5cm;托葉早落;葉革質(zhì),橢圓形或狹橢圓形,長7-14cm,寬3-5.5cm,花柄向下彎,長8-20cm;萼管近鐘形,暗黃紅色,萼裂片11-13片,以12片居多,裂片線形,約與萼管等長;花冠淡紅白色,與花萼裂片同數(shù)而較短,2深裂,基部密被絹毛,上部近無毛,裂縫間有刺毛1條,裂片先端有2-4條刺毛;雄蕊數(shù)目為花瓣的1倍,略短于花瓣;子房下位,2-4室。果包藏于萼筒內(nèi)且與其合生,1室,萼筒長于裂片;種子1,于果離母樹前發(fā)芽,胚軸紡錘形,稍有棱角,長15-25cm?;ā⒐趲兹?。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灘紅樹林中。
【栽培】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潮濕的環(huán)境,適于南亞熱帶的氣候條件生長,以沿海地帶向陽的沖積土最適宜栽培。
【化學成份】木欖樹皮含大量鞣質(zhì),全纖維素(holocellulose)和克拉松木素(klason lignin),含量分別為35.5%和14.1%。還含鼠李糖(rhamnose),阿拉伯糖(arabinose),葡萄糖(glucose),半乳糖(galactose),木糖(xylose),甘露糖(mannose),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 acid)。另外本品還含赤霉素(gibberellin)A3、A4、A7,13(18)-齊墩果烯醇(gymnorhizol),谷甾醇(sitooterol),α-香樹脂醇(α-amyrin),β-香樹脂醇(β-amyrin),羽扇豆醇(lupool),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膽甾醇(chole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inasterol),7-豆甾烯醇(stigmast-7-en-3β-ol),木欖醇(brugierol)和異木欖醇(isobrugierol)。
【性味】味苦;微澀;性寒
【歸經(jīng)】歸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瀉止血。主咽喉腫痛;瘡腫;熱毒瀉??;多種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煎湯洗;或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上面是關于紅樹皮的一個簡單的介紹,通過這些我們可以了解到紅樹皮中含有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元素,對于治療和預防一些疾病都有很大的功效。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在有關人士的指導下食用。
中藥杏樹皮,因為其作用和功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經(jīng)常被人們使用。那么,杏樹皮究竟具有怎么樣的功效與作用呢?讓我們一起研究一下。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 杏 或 山杏 的 樹皮 。
【功能主治】《全展選編·內(nèi)科疾病》:"治苦杏仁中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兩。
【臨床應用】治療杏仁中毒:取杏樹皮2兩,削去外面表皮,僅留中間纖維部分,加水500毫升,煮沸20分鐘,過濾侯溫灌服。治療80余例,均治愈。一般多在服后2小時即見癥狀好轉(zhuǎn),意識漸靖,呼吸平穩(wěn),惡心嘔吐及發(fā)鉗現(xiàn)象逐淅消失;4小時后可完全恢復正常。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全展選編·內(nèi)科疾病》。
上文介紹了杏樹皮的相關常識,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杏樹皮,大家可以在平時多積累一些相關的東西,這會對我們保持身體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
中藥柯樹皮,因為其作用和功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經(jīng)常被人們使用。那么,柯樹皮究竟具有怎么樣的功效與作用呢?讓我們一起研究一下。
【來源】為殼斗科植物 柯樹樹皮的韌皮部 。
【原形態(tài)】柯樹,又名:木奴樹(《臨海異物志》),石櫟、青錫,栲樹、稠樹。
【生境分布】生長于山坡叢林間。分布浙江、江蘇、湖南、江西、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本草拾遺》:"味辛,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本草拾遺》:"主大腹水病,取白皮作煎,爭可丸,如梧桐子大,平旦(服)三丸,須臾又一丸。"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逗K幈静荨罚骸杜R海志》云,(柯樹)是木奴樹。主乳(浮)氣,采皮以水煮,去滓復煉,候凝結(jié),丸得為度。每朝空心飲下三丸,浮氣水腫并從小便出。
上文介紹了柯樹皮的相關常識,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柯樹皮,大家可以在平時多積累一些相關的東西,這會對我們保持身體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
栗樹皮對于醫(yī)藥方面的價值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對于治療一些疾病是很有效的。栗樹皮中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物質(zhì),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別名】栗樹白皮(《唐本草》)。
【來源】為殼斗科植物 栗 的 樹皮 。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栗子"條。
【化學成份】皮含槲皮素、尿素、色素及鞣質(zhì)。
【功能主治】治丹毒,癩瘡,口瘡,漆瘡,打傷。
【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或燒灰敷。
【附方】治漆瘡:栗樹皮或根半斤至,一斤。水煎,沖鐵銹一至二兩洗患處,一日二至三次。(《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食療本草》
雖然栗樹皮有著許多神奇的功效,但也不是隨便就可以食用的。我們要針對用者的自身情況來酌情用藥。希望大家不要胡亂服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