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栗根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乃長壽之伴侶,健康是長壽的朋友。”古往今來,人們都普通注意養(yǎng)生!只有作好了平日的養(yǎng)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日常生活中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茅栗根的功效與作用”,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世界上存在許許多多的藥材,難免有一些藥材是我們不認(rèn)識的,但只要我們有活到老學(xué)到老的精神,相信我們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醫(yī)學(xué)藥材。那么對于茅栗根這種藥材你了解嗎?
【來源】藥材基源:為殼斗科植物茅栗的根。
【原形態(tài)】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幼枝被柔毛,芽卵形,長2-3mm。葉互生;葉柄長0.6-1cm,有短毛;葉片薄革質(zhì),長橢圓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長6-14cm,寬3-7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圓鈍或略近心形,常一側(cè)偏斜,邊緣具短刺狀小鋸齒,羽狀側(cè)脈12-17對,上面光亮,脈上有毛,下面褐黃色,具鱗狀腺點?;▎涡?,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狀,單生于新枝葉腋,直立,長6-7cm,單被花,雄蕊10-14;雌花生于雄花序下部,通常三花聚生,子房下位,6室。總苞近球形,直徑3-4cm,外面生細(xì)長尖刺,刺長4-5.5mm,密生,每殼斗有3-7個堅果,常為3個;堅果扁球形,直徑1-1.5cm,褐色?;ㄆ?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喜光,耐干旱瘠薄,均系野生,常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向陽灌叢中。
【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食。主肺炎;肺結(jié)核;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
對于茅栗根的藥用價值大家應(yīng)該知道了,我們平時應(yīng)該多關(guān)注這方面的信息,這樣就可以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有所準(zhǔn)備,不至于驚慌失措。
ys630.coM延伸閱讀
藥是生活中很常見到的,對藥物的選擇也是要注意,不能隨意的亂用,尤其是現(xiàn)在很多人在藥物選擇的時候,都是不知道該如何進(jìn)行,因此對藥物的一些藥性也是需要進(jìn)行了解,這樣使用的時候,才會知道這些藥物對疾病治療上,都是有著哪些的幫助作用,茅根的功效與作用都有什么呢?
對茅根的功效與作用也是有著很多方面,在選擇它的時候,也是需要對它進(jìn)行全面了解,這樣使用的時候才會知道,它對人體健康疾病治療有哪些作用,是不是會損害人體健康。
茅根的功效與作用:
白茅根的功效
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治熱病煩渴,吐血,衄血,肺熱喘急,胃熱噦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腫,黃疸。
①《本經(jīng)》:"主勞傷虛羸,補中益氣,除瘀血、血閉寒熱,利小便。"
②《別錄》:"下五淋,除客熱在腸胃,止渴,堅筋,婦人崩中。"
③《日華子本草》:"主婦人月經(jīng)不勻,通血脈淋瀝。"
④《滇南本草》:"止吐血,衄血,治血淋,利小便,止婦人崩漏下血。"
⑤《綱目》:"止吐衄諸血,傷寒噦逆,肺熱喘急,水腫,黃疸,解酒毒。"
⑥《本經(jīng)逢原》:"治胃反上氣,五淋疼熱及痘瘡干紫不起。"
⑦《動植物民間藥》:"治腳氣。"
白茅根的作用
1、用于熱病煩渴,胃熱嘔噦,肺熱咳嗽。白茅根能清肺胃之熱,故適用于上述諸癥,常作輔助藥應(yīng)用。又在麻疹出疹期與恢復(fù)期,均可用茅根煎湯作飲料,取它清熱生津的功效。
2、用于血熱妄行、吐衄尿血等癥。本品有涼血止血作用,治血熱妄行之癥,可以單用,也可配小薊、藕節(jié)等同用。
通過以上介紹,茅根的功效與作用也是有著一些了解,那對茅根使用的時候,也是要注意方法,尤其是對它的藥性一些藥進(jìn)行全面認(rèn)識,而且這樣的藥物并不適合長期使用,對這點也是需要了解的,正確使用藥物能夠很好治療自身疾病。
茅根散是人們還算比較熟悉的一款方劑,茅根散的作用有很多,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強人體的某些功能等,今天就向大家詳細(xì)介紹一下茅根散如何吃最好。
【處方】白茅根90克(銼)赤芍藥30克 滑石60克 木通60克(銼)子芩45克 葵子60克 亂發(fā)灰45克
【制法】上藥搗粗羅為散。
【功能主治】治尿血,水道中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
【處方】白茅根1分,人參(去蘆頭)1分,厚樸(去粗皮,姜制)半兩,香薷1兩(去土)。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伏熱傷冷,心神煩躁,大渴不止,腸鳴腹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加酒半盞,同煎至1盞,水中沉冷服,不拘時候。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三
【處方】茅根1兩(銼),甘草1分(炙微赤,銼),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
【制法】上為散,分為5服。
【功能主治】食黃,腹中結(jié)燥。
【用法用量】每服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如人行5-7里再服。以利為度。
【摘錄】《圣惠》卷五十五
【處方】茅根2兩(銼),秦艽1兩(去苗),犀角屑3分,麥門冬2兩(去心),川大黃1兩半(銼碎,微炒),黃芩1兩,赤芍藥3分,川樸消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心脾熱壅,皮肉面目悉黃,煩躁,小便赤澀。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如人行10里再服。以利為度。
【摘錄】《圣惠》卷五十五
【別名】茅根湯
【處方】白茅根8兩(生),瞿麥穗4兩,白茯苓4兩,蒲黃1兩,桃膠1兩,滑石1兩,甘草(炙)1兩,紫貝10個(燒),葵子2兩,人參2兩,石首魚腦骨20個(燒)。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諸淋,無問冷、熱、膏、石、結(jié)氣。
【用法用量】每服4大錢,水1盞半,加生姜3片,燈心20莖,煎至7分,去滓溫服。亦可為末,煎木通湯調(diào)下2錢,如氣壅閉,木通、橘皮煎湯調(diào)下。
【摘錄】《三因》卷十八
【處方】茅根3分(銼),人參1兩(去蘆頭),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葛根半兩(銼),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赤茯苓1兩,藿香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妊娠嘔逆不食,心煩微渴。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2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五
【處方】雞冠花、馬藺菜根、柳枝、楓枝、白茅根、生姜、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吐血。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酒1升半,童便1盞,瓦器濟(jì)固,煮至1升,去滓溫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一八八引《經(jīng)驗良方》
【處方】人參、茯神、生地、茅根、車前子、發(fā)灰。
【功能主治】驚氣動心,溲赤如血。
【各家論述】人參、茯神定心,治病之本;生地瀉心之火,茅根、車前瀉小腸之火,發(fā)灰止血,治其標(biāo)也。
【摘錄】《證因方論集要》卷二
【處方】白茅根3兩(銼),赤芍藥1兩,滑石2兩,木通2兩(銼),子芩1兩半,葵子2兩,亂發(fā)灰1兩半。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尿血,水道中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五十八
【處方】茅根1兩半(銼),赤茯苓1兩,瞿麥1兩,生干地黃1兩,滑石1兩,黃芩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虛勞小腸熱,小便出血,水道中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二十九
【處方】茅根2兩,生地黃2兩,生姜1分。
【制法】上銼細(xì)和勻。
【功能主治】咳嗽傷肺,唾血。
【用法用量】每服半兩,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方出《圣惠》卷四十六,名見《普濟(jì)方》卷一六二
【處方】茅根2兩(銼),子芩1兩,枇杷葉3分(拭去毛,炙微黃),赤茯苓1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炙微赤,銼),麥門冬1兩(去心),雞蘇1兩,人參半兩(去蘆頭),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心肺壅熱,胸膈煩悶,痰逆,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竹葉2-7片,煎至5分,去滓,食后良久溫服。
【摘錄】《圣惠》卷五十一
看完了上面的介紹后,大家是否對茅根散有一定的了解了呢。其實茅根散本身是沒有什么害處的,但是因為每個人的體質(zhì)不同,有些人不適合服用,所以大家一定要在吃之前,咨詢醫(yī)生,問清楚后再食用。
茅香根這種中藥材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茅香根作為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下面我們就來詳細(xì)了解一下。
【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茅香的根。
【原形態(tài)】茅香 多年生草本,有香氣。根莖細(xì)長。稈高50-60cm,具3-4節(jié),上部長裸露。葉鞘無毛,長于節(jié)間;葉舌透明膜質(zhì),長2-5mm,先端嚙蝕狀;葉片被針形,質(zhì)較厚,上面被微毛,長達(dá)5cm,寬約7mm,分糵上者可長達(dá)40cm。圓錐花序長約10cm,卵形或金字塔形;小穗淡黃褐色,有光澤,長約5mm,含3小花,下方2故為雄性,頂生者兩性;小穗軸脫節(jié)于穎上,但不在小花間折斷,3小花同時脫落;穎幾等長,薄膜質(zhì),寬卵形,先端尖,具1-3脈;雄性小花含3雄藍(lán),外稃略短于穎,上部被微毛;兩性小花含2雄蕊,外稃長約3.5mm,上部被短毛。花、果期6-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500-3000m的山谷草叢或林緣。
【化學(xué)成份】含香豆精類化合物( coumarin compounds)。
【性味】甘;寒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清熱利尿。主吐血;尿血;急、慢性腎炎浮腫;熱淋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0-60g。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的內(nèi)容就是對于中藥茅香根的介紹,希望能夠給大家一定的幫助。生活中還存在著很多的類似茅香根的藥材。我們在食用茅香根等中藥的時候需要遵從醫(yī)生的囑咐,不可盲目的食用。
茅根飲是一種純天然的中藥方劑,它是以幾種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材為主要原料,采用了藥食同源的傳統(tǒng)中醫(yī)配方混合而成的。下面就來看一看茅根飲有哪些功效吧。
【處方】白茅根(銼)1兩半,桑根白皮(銼)2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半,白茯苓(去黑皮)3兩,露蜂房(炙黑)1兩。
【制法】上搗篩,如黍米粒大。
【功能主治】丹石發(fā),關(guān)節(jié)毒氣不宣,心肺躁熱,煩渴不止,飲水旋作小便,久為癰疽發(fā)背。
【用法用量】每服4錢匕,水1盞半,加竹葉10余片(細(xì)銼),大棗2個(擘),同煎至8分,去滓,食后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八
【處方】茅根(銼)3兩,木通(銼)3兩,石韋(拭去毛)2兩,黃芩(去黑心)2兩,當(dāng)歸(洗,切,焙)2兩,芍藥2兩,冬葵子(打碎)2兩,滑石(碎)2兩,亂發(fā)(雞子大)2枚(燒灰)。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卒淋,結(jié)澀不通利。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八
【處方】茅根1兩半,菝葜1兩半,(?菫)竹葉1兩半,五味子1兩半,烏梅(去核,焙)15枚,石膏5兩,人參2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冷淋,寒顫,小便澀痛。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八
【處方】茅根3分,龍骨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人參半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分,麥門冬(去心,焙)3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熱痢煩渴。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分作2服,令溫,徐徐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九
通過本文對于茅根飲的一些介紹,我們知道隨著現(xiàn)在時代的不斷進(jìn)步,各式各樣的養(yǎng)生方法不斷的沖擊著人們的視線,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要選擇對適合自己的,因為不一樣的養(yǎng)生方劑是有針對性的。
中藥方劑對于大家來說應(yīng)該不算陌生,很多人也知道它的好處,今天為大家?guī)淼氖敲└嬜印?/p>
【處方】茅根1升,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胞絡(luò)中虛熱,時小便如血色。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1升5合,去滓,分溫5-6服,1日食盡。
【摘錄】《外臺》卷二十七引《延年秘錄》
【處方】白茅根2兩,赤茯苓1兩,人參1兩(去蘆頭),生干地黃2兩,木通2兩(銼),葵子1兩。
【制法】上銼細(xì)和勻。
【功能主治】小便赤色,澀痛。
【用法用量】每服半兩,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每于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五十八
【處方】茅根3兩,犀角屑1兩,黃芩1兩,桑根白皮2兩,竹茹1兩,刺薊1兩半,紫菀2兩(洗去苗土)。
【制法】上銼細(xì)。
【功能主治】傷寒,心肺熱,因嗽吐血或唾血。
【用法用量】每服半兩,以水1大盞,煎至6分,去滓,加生地黃汁1合,更煎1-2沸,分溫2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一
看完上面這篇文章,現(xiàn)在大家知道茅根飲子了吧。茅根飲子的藥用價值也是很高的。
中醫(yī)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中藥材占了很大的份量,你了解巴茅根嗎,它有什么功效和作用,如何食用,相信很多人都很感興趣,下面就為大家一一道來。
【英文名】Amur Silvergrass, Aweetcaneflower Silvergrass
【別名】野葦子、紅紫
【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荻的全草。
【原形態(tài)】荻,多年生草本,高達(dá)1.5cm。具粗壯被鱗片的根狀莖。稈直立,無毛,多節(jié),節(jié)具長須毛。葉互生;葉鞘長于節(jié)間,或上部者短于節(jié)間;葉舌長約1mm以下,先端鈍圓,具小纖毛;葉片條形,長10-16cm,寬4-12mm,上面基部密被柔毛。圓錐花序扇形,長20-30cm,主軸與分枝皆無毛,僅在枝腋間有小柔毛;分枝較弱,長10-20cm,每節(jié)具1短柄小穗,1長柄小穗,均結(jié)實,且同形,含2小花,僅第2小花結(jié)實;基盤上的白色絲狀毛約為小穗的2倍;第1穎的2脊緣有絲狀毛,邊緣透明膜質(zhì),有纖毛;雄蕊3;柱頭自小穗兩側(cè)伸出。花、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草地或岸邊濕地。
【性狀】性狀鑒別,呈扁圓柱形,常彎曲,直徑2.5-5mm。表面黃白色,略具光澤及縱紋。節(jié)部常有極短的毛茸或鱗片,節(jié)距0.5-1.9cm。質(zhì)硬脆,斷面皮部裂隙小,中心一小孔,孔周圍粉紅色。氣微,味淡。
【性味】味甘;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活血。主干血癆;潮熱;產(chǎn)婦失血口渴;牙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0-90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甘、性涼。有清熱活血的功能。用于婦女干血癆、潮熱、產(chǎn)婦失血口渴、牙疼等癥。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對于巴茅根的詳細(xì)介紹,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認(rèn)識,可以更好的提高我們的生活常識。
白豬栗根是中醫(yī)醫(yī)藥的一種,對于許多疾病是非常有幫助的。下面我們就對白豬栗根簡單的介紹一下。
【來源】藥材基源:為殼斗科植物高山栲的根或莖皮。
【原形態(tài)】常綠喬木,高20-25m。樹皮暗灰色或灰褐色,縱裂。幼枝無毛,有時有粉白色鱗秕。葉互生;葉柄長1.5-2.5cm;葉片硬革質(zhì),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5-13cm,寬3.5-9cm,先端鈍或短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中部以上疏生鋸齒或波狀齒,無毛,下面幼時被黃棕色鱗秕,老時被銀灰色或灰白色緊貼的蠟層,葉面中脈在上面微突起,側(cè)脈6-9對,支脈較明顯。花單性,雄花序常呈圓錐狀,軸密生黃褐色鱗秕;雌花單朵生于苞內(nèi)。果序長8-15cm,每殼斗具1果;殼斗寬卵形至近球形,常有短柄,頂端破裂,連刺直徑1.5-2cm,高1.2-1.8cm,熟時2瓣裂,刺?;窟B生成3-5刺環(huán),刺長3-6mm,稀達(dá)1cm,殼斗壁可見;堅果寬卵形至球形,直徑1-1.5m,高1-1.4m,頂部疏被平伏毛,果臍小于堅果底部?;ㄆ?-5月,果期翌年9-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0-2800m的針闊葉混交林或雜木林中。
【性味】辛;澀;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收斂止瀉。主腸炎;腹瀉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0-60g。
【摘錄】《中華本草》
經(jīng)過本文的介紹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關(guān)于白豬栗根的相關(guān)知識。不管是從食物保健還是中醫(yī)的角度,白豬栗根的作用都是不可小覷的。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中藥材也是千奇百怪,各種各樣,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中藥材醉針茅根。
【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醉馬草的根。
【原形態(tài)】醉馬草 多年生草本。須根柔韌。稈直立,少數(shù)叢生,平滑,高60-100cm,徑2.5-3.5mm,通常具3-4節(jié),節(jié)上具貼生微毛,基部具鱗芽。葉鞘稍粗糙,上部者短于節(jié)間,葉鞘口具微毛;葉舌厚膜質(zhì),長約lmm,先端平截或具裂齒;葉片質(zhì)地較硬,直立,邊緣常卷折,上面及邊緣較粗糙,莖生者長8-15cm,基生者長達(dá)30cm,寬2-10mm。圓錐花序緊密成穗伏,長10-25cm,寬1-2.5cm,小穗長5-6mm,灰綠色或基部帶紫色,成熟后變褐銅色,穎膜質(zhì),幾等長,先端尖常破裂,微粗糙。具3脈;外稃長約4mm,背部密被柔毛,先端具2齒,有3脈,脈于先端部分匯合而延伸成芒,芒長10-13mm,一回膝曲,芒柱稍丑轉(zhuǎn),被微短毛,基盤鈍,具短毛,長約0.5mm;內(nèi)稃具2脈,脈間被柔毛;花藥長約2mm,先端具毫毛。穎果圓柱形,長約3mm?;?、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常生長于海拔1700-4000m的高山草原、山坡、田邊、路旁和河灘。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解毒消腫。主瘡瘍腫毒;腮腺炎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diào)涂。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述內(nèi)容的介紹,可以了解到中藥醉針茅根在很多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適當(dāng)?shù)氖秤米磲樏└鶎ξ覀兊纳眢w有很多好處。
今天來給大家介紹一個對人體非常有好處的偏方茅根菠蘿速溶飲。茅根菠蘿速溶飲是由生活中幾種常見的食材制作而成的,那么到底是哪幾種食材呢,它又有哪些功效和作用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茅根菠蘿速溶飲
【來源】民間方
【原料】鮮茅根250克 鮮菠蘿汁500克 白糖500克
【制法】鮮茅根加水適量,煎煮30分鐘,去渣,繼續(xù)以小火煎煮濃縮至將要干鍋時,加入鮮菠蘿汁,再加熱至稠粘時,?;穑郎?,拌入干燥的白糖粉把煎液吸凈,混勻,曬干,壓碎,裝瓶備用。
【用法】每次10克,以沸水沖化,頓服。每日3次。
【功效】清熱利濕。適用于腎炎。
通過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偏方可以說是飲食中重要的一部分,對保持身體的健康的確有很多很多的好處,當(dāng)然了做法也是有很多講究的,只有科學(xué)做湯才能讓湯發(fā)揮出更大的養(yǎng)生功效。
雞胵茅根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是包含了一些大家比較熟悉的中藥材,是藥食同源的純天然配方,下面我們就去看看相關(guān)的介紹吧。
【處方】生雞內(nèi)金(去凈瓦石糟粕,軋細(xì))15克 生于術(shù)(分量用時斟酌)鮮茅根60克(銼細(xì))
【功能主治】治水臌,氣臌。
【用法用量】先將茅根煎湯450毫升(不可過煎,一二沸后慢火溫至茅根沉水底,湯即成)。先用300毫升,加生姜5片,煎雞內(nèi)金末,至75毫升時,再添茅根湯150毫升,七八沸后,澄取清湯服之。所余之滓,仍用茅根湯煎服。日進(jìn)一劑,早、晚各服藥一次。
【摘錄】《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上冊
【處方】生雞內(nèi)金5錢(去凈瓦石糟粕,軋細(xì)),生于術(shù)(分量用時斟酌)、鮮茅根2兩(銼細(xì))。
【功能主治】水臌氣臌并病,兼單腹脹,及單水臌脹,單氣臌脹。
【用法用量】先將茅根煎湯數(shù)茶鐘(不可過煎,1-2沸后慢火溫至茅根沉水底,湯即成),先用1鐘半,加生姜5片,煎雞內(nèi)金末,至半鐘時,再添茅根湯1鐘,7-8沸后,澄取清湯(不拘1鐘或1鐘多)服之。所余之滓,仍用茅根湯煎服。日進(jìn)1劑,早、晚各服藥1次。初服小便即多,數(shù)日后大便亦多。若至日下2-3次,宜減雞內(nèi)金1錢,加生于術(shù)1錢。又?jǐn)?shù)日,脹見消,大便仍勤,可減雞內(nèi)金1錢,加于術(shù)1錢。又?jǐn)?shù)日,脹消強半,大便仍勤,可再減雞內(nèi)金1錢,加于術(shù)1錢。如此精心隨病機加減,仰其補破之力,適與病體相宜,自能全愈。若無鮮茅根,可用藥房中干茅根1兩代之。無鮮茅根即可不用生姜。所煎茅根湯,宜當(dāng)日用盡,煎藥后若有余剩,可當(dāng)茶溫飲之。
【摘錄】《衷中參西》上冊
看完了上面的介紹我們了解到,雞胵茅根湯的正確飲用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才可以起到更好的滋補保健功效,所以在生活當(dāng)中大家對于方劑的選擇應(yīng)該引起足夠的重視,這樣子才可以更好的發(fā)揮它帶來的保健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