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頭回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蹦切┙】刀L壽的人,他們在養(yǎng)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勿以善小而不為,養(yǎng)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積累。怎么才能作好中醫(yī)養(yǎng)生呢?為滿足您的需求,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墓頭回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中藥在治療某些疾病上往往有著出人意料的效果,因此對中藥選擇可以放心進行,不過在選擇中藥的時候,需要對藥物進行認識,這樣治療疾病的時候,才會知道什么樣的藥是最佳之選,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中藥墓頭回。
【別名】追風(fēng)箭、腳汗草、銅班道、虎牙草、擺子草
【來源】敗醬科敗醬屬植物 異葉敗醬 patrinia heterophylla Bunge及 糙葉敗醬 (山敗醬)p. scabra Bunge,以 根 或 全草 入藥。秋季采根,去凈泥土,曬干。
【性味】苦、微酸、澀,涼。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止血,止帶,截瘧。用于子宮糜爛,早期宮頸癌,白帶,崩漏,瘧疾。
【用法用量】3~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綱目》
以上就是的墓頭回相關(guān)介紹,相信大家在看過之后就能夠有所了解了。在知道墓頭回的功效和作用后就可以根據(jù)自身體質(zhì)來調(diào)理了。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中藥擁有上千年的歷史,在很早的時候中藥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而且中藥對疾病治療也有很令人滿意的效果,中藥的種類很多,那么你知道芭蕉頭這種藥材嗎?
【別名】芭蕉、牙蕉、板蕉
【來源】芭蕉科芭蕉屬植物 芭蕉 Musa basjoo Sieb et Zucc.,以 根 、 莖 和 花 入藥。根及莖四季可采,洗凈鮮用或曬干;夏秋采花蕾,多鮮用。
【性味】淡,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涼血,止痛。用于感冒咳嗽,頭痛,高血壓病,胃痛,腹痛,肝炎,痢疾,崩漏,胎動不安,尿路感染,水腫;外用治中耳炎,創(chuàng)傷出血,癰癤腫毒。
【用法用量】1~2兩;外用適量,鮮根或葉搗爛敷或研粉調(diào)敷患處。取芭蕉汁滴耳治中耳炎。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對于文章介紹的芭蕉頭,希望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去了解一些相關(guān)的資料,這樣就可以在面對疾病的困擾時正確的進行治療。
大家知道傷寒頭是一種很常見的藥材,已經(jīng)有很多年的歷史了,也能夠治療很多的疾病,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傷寒頭的藥用價值吧。
【別名】細葉香茶菜、蟲牙藥、月風(fēng)草、牛尾巴蒿、三叉金、三姐妹、三托艾、大箭根、老人風(fēng)、牛尾草、三葉掃把、馬鹿尾
【來源】唇形科香茶菜屬植物 輪葉香茶菜 Rahdosia ternifolia (D. Don)Hara[plectranthus ternifolius D. Don;Isodon ternifolius (D. Don)Kudo],以 全草 入藥。夏秋采,鮮用或陰干。
【性味】苦、微辛,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用于感冒,支氣管炎,扁桃體炎,咽喉炎,牙痛,腸炎,痢疾,黃疸型肝炎,急性腎炎,膀胱炎;外用治蛇咬傷。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對于傷寒頭的藥用價值本文就介紹到這里,其實傷寒頭藥用的時候有很多不同的作用,都對人體有著不小的好處。大家可以試一試。
世界上存在許許多多的藥材,難免有一些藥材是我們不認識的,但只要我們有活到老學(xué)到老的精神,相信我們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醫(yī)學(xué)藥材。那么對于鴟頭這種藥材你了解嗎?
【別名】鸚頭(《唐本草》)
【來源】為鷹科動物 白尾鷂 的 頭 。
【原形態(tài)】白尾鷂,又名:鳶(《詩經(jīng)》),鴟(《莊子》),鴨、負雀(《爾雅》),雀鷹(陸璣《詩疏》),鷂(《爾雅》郭璞注),鷂鷹(《說文解字》注),灰鷹、白抓、灰鷂、雞鵟。
【生境分布】棲息于開闊地區(qū),常單獨生活。飛行輕捷,繁殖在東北和新疆西部,遍布全國境內(nèi),為旅鳥和冬候鳥。
【性味】①《別錄》:"咸,平,無毒。"
【功能主治】《別錄》:"主頭風(fēng)眩顛倒,痢疾。"
【用法用量】內(nèi)服:炙或燒存性入丸、散。
【附方】①治癲癇瘈疭:飛鴟頭二枚,鉛丹一斤。上二味末之,蜜丸梧子大。先食服三丸,日三,劇者夜一,稍加之。(《千金方》)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名醫(yī)別錄》陶弘景:鴟,即俗呼為老鴟者,一名鳶。又有雕、鶚,并相似而大。 雖不限雌雄,恐雄者為勝。今鴟頭酒用之,當微炙,不用蠹蟲者。
通過本篇文章對鴟頭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關(guān)于鴟頭的相關(guān)作用和食用方法等。鴟頭的價值可以通過其功效中看出,充分的體現(xiàn)了鴟頭的重要性。
鱉頭是一種中醫(yī)中經(jīng)常用到的藥材,常應(yīng)用于各種疾病的治療,那么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鱉頭的相關(guān)。
【別名】鱉首(《中藥志》)
【來源】為鱉科動物 中華鱉 的 頭 。加工鱉甲時,割下鱉頭,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全國大部地區(qū)均產(chǎn)。
【性狀】干燥的鱉頭,略呈長圓柱形,吻端尖,頸部向上彎曲,約成90度角。外表呈灰棕色,略有皺褶。質(zhì)堅硬,氣腥臭。
【功能主治】治久痢脫肛,產(chǎn)后子宮下垂,陰瘡。
【附方】①治小兒積冷久下瘥后,脫肛不瘥,腹中冷,肛中疼痛不得入者:鱉頭二枚(炙令焦),小猬皮一枚(炙令焦),磁石四兩,桂心三兩。上四味末之,蜜丸如大豆。兒三歲至五歲,服五丸至十九,日三,兒大以意加之。(《千金方》鱉頭丸)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唐本草》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鱉頭的相關(guān)知識,通過上述文章能夠清楚的了解到鱉頭有著很多對人體的好處和作用,所以大家可以用鱉頭來治療一些疾病。
雕頭為我國著名的傳統(tǒng)常用中藥材,應(yīng)用歷史悠久。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雕頭吧。
【別名】老雕頭
【來源】隼形目 禿鷲 Aegypius spp.; 鷹 Accipiter spp.; 金雕 Aquila chrysaetos (L.); 海雕 Haliaeetus spp.;鷹科 鳶 Milvus korschum lineatus (Gray),以 頭 入藥。
【生境分布】河北。
【功能主治】祛濕熱,散頭風(fēng)。主治頭風(fēng)眩暈,五痔濕熱。
【用法用量】只供配成藥用。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雖然雕頭有著許多神奇的功效,但也不是隨便就可以食用的。我們要針對用者的自身情況來酌情用藥。希望大家不要胡亂服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蘇頭是非常有營養(yǎng)的珍貴藥材,經(jīng)常吃蘇頭是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功效和作用的,那么我們應(yīng)該如何食用蘇頭呢,食用蘇頭對于我們的身體具體能夠起到怎樣的好處呢,我們需要懂得一些蘇頭的專業(yè)知識才能回答這些問題。
【別名】紫蘇兜(《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 皺紫蘇、尖紫蘇 或 白蘇 的 根及近根的老莖 。秋季采收,將紫蘇或白蘇全株拔起,切取根頭,抖凈泥沙,曬干。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紫蘇葉"及"白蘇子"條。
【生境分布】產(chǎn)四川、湖南、江蘇等地。
【性狀】干燥的根頭,上有須根,但末端多已折斷,地上莖稈長約3~5厘米,自切口的斷面可見白色髓心。有紫蘇香氣;但不甚濃。以莖老、頭大、須根少、氣香者為佳。
【炮制】以水潤軟后,切片,曬干。
【性味】《滇南本草》:"味辛,性溫,無毒。"
【歸經(jīng)】《四川中藥志》:"入肺、脾二經(jīng)。"
【功能主治】①《滇南本草》:"洗瘡,去風(fēng)。"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4錢。外用:煎水洗。
【注意】《四川中藥志》:"體虛無外感者忌用。"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四川中藥志》。
上述這些都是關(guān)于蘇頭的一些小知識,如果您感覺比較適合自己的身體狀況的話,不妨試一試,相信會對身體有一個明顯的改善。
大家知道海鰻頭是什么嗎?如果知道的話,那么對與海鰻頭的功效和作用了解嗎?海鰻頭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藥材,對于我們的身體具有哪些調(diào)理作用呢?下文我們將一一分析給大家。
【來源】藥材基源:為海鰻科動物海鰻的頭。
【原形態(tài)】海鰻,體長圓筒形,后部側(cè)扁。一般體長50cm以上,大者長100cm以上重達10-20kg以上。頭尖長。吻突出,尖端下突如小鉤狀。眼大,近圓形,眼間隔微隆起。鼻孔每側(cè)2個,前鼻孔短管狀;后鼻孔圓形,口大,上頜突出,略長于下頜,兩頜牙強大而銳利,均為3行,前端均有大型犬牙,上頜有8-16個;下頜為6-7個,下頜外行牙不向外傾斜。犁骨中間一行有10-15個大扁牙,牙基部前后各有1小尖牙。鰓孔寬大。肛部位于體中部偏前。體光滑無鱗。側(cè)線孔明顯。背鰭起點在胸鰭基部稍前上方。有胸鰭無腹鰭。背、臀在后方和尾鰭連接。體背側(cè)銀灰色。大型個體暗褐色。腹側(cè)乳白色。背、臀、尾鰭邊緣均黑色,胸鰭灰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常棲息于底質(zhì)為江澤沙泥或巖礁的海區(qū),一般水深50-80m。食性貪,常以蝦、蟹、魚類及頭足類為食。產(chǎn)卵期在4-7月;南海于6-7月,懷卵量100萬萬粒,卵球形,徑1.6-1.7mm。仔稚魚發(fā)育過程中能變態(tài)。有季節(jié)性回游,如福建、浙江沿海的海鰻于春夏北上生殖;秋冬南下越冬。
【功能主治】散風(fēng)止痛;生肌斂瘡。主婦產(chǎn)后頭風(fēng);頭暈;中風(fēng)頭痛;外陰潰瘍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個。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敷。
【摘錄】《中華本草》
從以上的介紹中,我們不難看出海鰻頭的作用有很多。日常生活中的人們,可以根據(jù)自己身體的情況,適量的食用海鰻頭。一段時間后身體狀況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在我們的平時生活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中藥方劑的身影,可見方劑在我們的生活中的應(yīng)用還是比較廣泛的。那么大家知道回蒸膏嗎?如果不知道,就看一下本篇文章吧。
【處方】真芝麻油2斤,胎發(fā)4兩(如無,以童男發(fā)洗凈代之),穿山甲5錢,白礬(飛過)1兩,黃蠟4兩,飛丹2兩,松香6兩,輕粉5錢(研),乳香5錢,沒藥5錢(另研),燕窩泥(朝北者)2兩(微炒),五靈脂(淘凈)5錢,麝香(另研)5錢,密陀僧5錢。
【制法】將穿山甲、五靈脂煎數(shù)沸,下胎發(fā)熬溶,濾去滓,稱凈熟油24兩,仍入鍋內(nèi),下白礬,煎2-3沸,下黃蠟、黃丹,煎1沸,下松香、官粉6兩,再煎1沸,下燕土,如沉香色,滴水成珠,住火,方下乳香、沒藥,攪勻,少頃,下輕粉,桃柳枝攪,溫可入手,然后投麝香攪勻,水浸去火毒7日。
【功能主治】瘰疬。
【用法用量】用貼瘰疬,未破者軟,已潰者干。內(nèi)服夏枯草湯。
【摘錄】《廣筆記》卷三
從上面的介紹中可以知道回蒸膏的作用十分的廣泛,所以現(xiàn)在很多的科學(xué)家都在研究如何可以將其應(yīng)用到臨床中,預(yù)防和治療一些疾病。
方劑就是治病的藥方。中藥方劑涵蓋了人體各個系統(tǒng)的調(diào)理,并對其有顯著地療效。回蘇散就是一種被廣泛應(yīng)用的方劑,你了解它的功效嗎?
【處方】犀角粉1g,羚羊角粉1g,麝香0.3g,牛黃0.3g,冰片0.3g,龍涎香0.3g,珍珠粉0.3g,琥珀3g,朱砂3g,薄荷冰0.15g。
【制法】先將冰片、薄荷冰研成水樣,再將其它粉劑和入研勻。
【功能主治】醒腦開竅,安神。主溫邪內(nèi)陷心包,高燒驚厥,重度昏迷。
【用法用量】成年人每服1.3-2g,小兒每服0.6-1.3g,日夜服4次。
【各家論述】犀角入血分以清神智,且能解毒;羚羊角入氣分以熄肝風(fēng),兼能安神。二者清熱退燒之力勝于白虎,凡溫病之高燒不退者,非此不除。牛黃入心、肝二經(jīng),功能泄熱利痰,通竅鎮(zhèn)驚;麝香、冰片、薄荷冰芳香通竅,以清神明,且薄荷冰發(fā)揮迅速,輕揚上行,為解暑熱清頭目之良品,服下少許,立覺頭目涼爽,醒腦清神。龍涎香芳香透竅之力雖稍遜麝香,而兼有化痰之力;珍珠粉入心養(yǎng)陰,泄熱潛陽,安神定驚;朱砂、琥珀入心、肝二經(jīng),安神定驚,兼有鎮(zhèn)痛解毒之效,且朱砂能清鎮(zhèn)少陰君火,使火不妄炎,則肝風(fēng)自熄,而神明自安。
【摘錄】《濕病芻言》
以上介紹的回蘇散這種中藥方劑,已經(jīng)經(jīng)過臨床研究使用,并得到了很高的有效率,有相關(guān)疾病的朋友不妨試一試。
中藥博落回的功效與作用是非常大的,我們生活中可以常見到博落回,利用博落回的藥性和食療性,將給我們養(yǎng)生保健帶來很多預(yù)想不到的收獲,下面我們看看中藥博落回。
【別名】號筒梗、三錢三、泡通珠、博落筒
【來源】罌粟科博落回屬植物 博落回 Macleaya cordata (Willd.) R. Brown,以 全草 入藥。秋季采收,曬干。
【性味】苦,寒。有大毒。
【功能主治】祛風(fēng)解毒,散瘀消腫。用于跌打損傷,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癰癤腫毒,下肢潰瘍(鮮品搗爛外敷或研粉撒敷患處),陰道滴蟲(煎水沖洗陰道),濕疹(煎水外形),燒燙傷(研粉調(diào)搽患處)。并可殺蛆蟲。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
【注意】不作內(nèi)服。
【備注】(1) 小果博落回 Macleaya microcarpa (Maxim.) Fedde形態(tài)相似。也作 博落回 入藥。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本草拾遺》
對于博落回的藥用價值大家應(yīng)該知道了,我們平時應(yīng)該多關(guān)注這方面的信息,這樣就可以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有所準備,不至于驚慌失措。
中藥方劑有很多種,有一些是大家很熟悉的,有一些大家不是很熟,那么大家知道回陽湯是什么嗎?關(guān)于回陽湯大家又知道多少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附子 人參 當歸 川芎 赤芍藥 茯苓 五味子 細辛 車前子 甘草
【功能主治】治眼珠淡紅,羞明難開。
【用法用量】上藥加大棗1枚、生姜3片,水煎,空腹時服。
【摘錄】《銀海精微》卷下
【處方】制附片9克,人參6克,白術(shù)3克,干姜3克,廣木香4.5克。
【功能主治】益氣通陽,溫陽救逆。主精氣暴脫。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丹臺玉案》卷二
【別名】托里回陽湯、回陽酒
【處方】干姜(炮)2錢,附子(炮)2錢,人參3錢,白術(shù)3錢,黃耆3錢,當歸2錢,陳皮2錢,甘草(炙)2錢,柴胡5分,升麻5分。
【功能主治】脾腎虛寒,瘡屬純陰,或藥損元氣,不腫痛,不腐潰;或腹痛泄瀉,嘔吐厥逆,或陽脫陷。
【用法用量】托里回陽湯(《保嬰撮要》卷十五)、回陽酒(《瘍科選粹》卷二)。
【摘錄】《外科樞要》卷四
【處方】大附子3錢,人參2錢,白術(shù)1錢,干姜1錢,廣木香1錢5分。
【功能主治】脫陽。
【用法用量】水煎,熱服。
【摘錄】《玉案》卷二
【處方】炮附1錢,人參1錢,黃耆1錢,當歸1錢,川芎1錢,茯苓1錢,枸杞1錢,陳皮1錢,萸肉1錢,木香5分,甘草5分,紫草5爭,厚樸5分,蒼術(shù)5分,紅花5分,獨活5分,皂角樹上白皮2錢,煨姜3片。
【功能主治】陰毒不腫不疼,不熱不紅,但堅硬者。
【用法用量】水、酒各半煎服。3服取效。
【摘錄】《嵩崖尊生》卷十二
【處方】當歸3錢(泄瀉者去之),白術(shù)3-4錢,附子(制)2-3錢,干姜(炮)2-3錢,熟地5錢,黃耆(蜜炙)3-4錢或加倍,烏梅3個。
【功能主治】陰陽將脫,便血大下。
【用法用量】水煎服。加人參2錢更效。若血再不止者,加醋炒五倍子1錢半。
【摘錄】《會約》卷十一
【處方】干姜(炮)1兩,益智仁1兩,大川烏(炮,去皮臍)1兩,青皮半兩,附子1只7-8錢重者(生用,去皮臍)。
【功能主治】丈夫婦人無問老幼,卒暴風(fēng)中氣中,左癱右瘓,手足不遂,語言謇澀,口眼?斜,筋脈攣縮,半身不舉,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每服半兩,水2大盞,加生姜10片,大棗1個,入鹽少許,同煎7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并滓再煎。
【摘錄】《百一》卷三
【處方】延胡索(炒)1兩,半夏(切,生姜汁炒黃)1兩,甘遂(醋炒干)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桂(去粗皮)半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去沫,焙)半兩,檳榔1枚,天南星1枚(炮)。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傷寒陰盛,手足厥冷,體寒脈微。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酒8分,煎至7分,去滓溫服。服后炊頃,患人頭面渾身覺熱時,便與衣服蓋覆,令汗出。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一
上面給我們介紹了回陽湯到底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合而成,怎么樣?現(xiàn)在了解了嗎?其實中藥方劑還有很多沒有在臨床上得到應(yīng)用,但我相信隨著科技醫(yī)療的發(fā)展,它一定會實現(xiàn)的。
現(xiàn)代人壓力很大,不少朋友的工作是需要長期加班的。長期熬夜加班會很容易導(dǎo)致身體差。而中藥方劑其實就可以緩慢的調(diào)理人的身體,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回乳方的制作方法。
【處方】麥芽30g,瓜蔞15g,枳殼9g,青皮6g,蘇梗6g,桔梗6g,當歸9g,益母草12g,蒲公英15g,金銀花9g,連翹9g,丹皮6g。
【功能主治】回乳,理氣,活血,清熱。主產(chǎn)后因故不欲授乳或嬰兒一歲后欲斷乳者。
【各家論述】麥芽回乳,瓜蔞、枳殼、蘇梗、桔梗、青皮理氣,當歸、丹皮、益母草活血,蒲公英、金銀花、連翹清熱解毒。
【摘錄】《臨證醫(yī)案醫(yī)方》
【處方】焦麥芽1兩,枳殼2錢。
【功能主治】小兒斷乳,須停止母乳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謝利恒家用良方》
通過以上介紹,對回乳方成分、功能主治都有了很好的了解,因此在對回乳方這樣藥物的選擇上可以放心進行,不過在吃的時候,需要適量的進行,這樣才不會對身體造成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