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竹子油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孰為本,元氣不可虧;養(yǎng)生孰為先,養(yǎng)心須樂觀?!惫沤竦娜藗儗︷B(yǎng)生有很多相關(guān)的勸諭和詩句,養(yǎng)生在于平日一點一滴的積累,而非一蹴而就!如何分辯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話題的對錯呢?為此,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從網(wǎng)絡(luò)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木竹子油的功效與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國際間的交流慎密,大部分學(xué)醫(yī)的都受到了西醫(yī)的嚴重影響,學(xué)習中醫(yī)的人是越來越少,所以這就造成了大家對中藥的了解也是越來越少。下面就來說說木竹子油這種中藥的功效與作用。
【來源】為藤黃科植物 嶺南山竹子種仁的脂肪油 。冬季采成熟果實,用水浸2~3日,搓去皮肉,將種子曬干,去殼。然后取種仁晾干,碾成粉末狀,上甑蒸至90℃即可取下榨油。
【性味】《廣西中草藥):"甘酸,涼,有小毒。"
【功能主治】《廣西中草藥》:"消炎止痛,收斂生肌。治燒傷,燙傷,濕疹,口腔炎,牙周炎,癰瘡潰爛。"
【用法用量】外用:涂敷。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陸川本草》
對于文章介紹的木竹子油,希望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去了解一些相關(guān)的資料,這樣就可以在面對疾病的困擾時正確的進行治療。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木竹子皮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中藥,對天一些體質(zhì)不好的人來說,吃木竹子皮可以讓我們更好的保健身體,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木竹子皮。
【別名】山竹樹皮
【來源】藥材基源:為藤黃科植物木竹子Garcinia multiflora Champ.及嶺南山竹子Garcinia oblongifolia Champ.ex Benth的樹皮。
【原形態(tài)】1.木竹子 常綠喬木,高5-17m。單葉對生;葉柄長1-2cm;葉片革質(zhì),橢圓形或狹橢圓形,長7-15cm,寬2-5cm,先端短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邊緣全緣,兩面無毛,中脈在上面微凸起,側(cè)脈每邊在8條以上,在近葉緣處網(wǎng)結(jié),不達中緣。花單性,稀雜性,橙黃色;雄花數(shù)朵組成聚傘花序,再排成總狀或圓錐花序;萼片、花瓣均為4數(shù);雄蕊多數(shù),合生成4束,高出于退化雌蕊;退化雌蕊柱狀,具明顯的盾狀柱頭,4裂;雌花序有雌花1-5朵,退化雄蕊束短,束柄長約1.5mm,短于雌蕊;子房長圓形,2室,無花柱,柱頭大而厚,盾形。漿果球形、卵形至倒卵形,熟時青黃色,直徑2.5-3cm,先端有宿存柱頭,果皮有黃色樹脂?;ㄆ?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山地溝谷常綠闊葉林中。
【性味】苦;酸;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收斂生肌。主消化性潰瘍;腸炎;口腔炎;牙周炎;下肢潰瘍;濕疹;燙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患處。
【摘錄】《中華本草》
本文向我們介紹了什么是木竹子皮,我們知道木竹子皮是有著非常高的藥用效果的,但要提醒大家的是,木竹子皮一般都是不可以亂吃的,否則會引起嚴重的后果的,希望大家謹慎對待。
紫油木是一種普通的中藥材,具有極大的保健作用,對于一些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我們需要根據(jù)自己的需求選擇。生活中很多人對于紫油木不了解,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紫油木。
【別名】青香木、梅江
【來源】漆樹科 紫油木 pistacia weinmannifolia poiss.,以 嫩葉尖 入藥。
【生境分布】四川、云南。
【性味】微苦、澀,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收斂止血。主治痢疾,腸炎,腹瀉,外傷出血,瘡瘍濕疹。
【用法用量】3~5錢,水煎服。外用鮮葉搗爛包敷。止血用皮研粉撒敷。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通過本篇文章對紫油木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關(guān)于紫油木的相關(guān)作用和食用方法等。紫油木的價值可以通過其功效中看出,充分的體現(xiàn)了紫油木的重要性。
苦油木是一種中藥,苦油木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對于一些疾病有很好的保健效果。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藥物都是用苦油木作為主要原料的,但服用苦油木的時候還是需要注意很多的禁忌。
【別名】山欏、紅蘿木。
【來源】藥材基源:為楝科植物大葉山楝的根或葉。
【原形態(tài)】大葉山楝 喬木,高達30m。葉大,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稀偶數(shù)),互生;葉柄和總軸長20-90cm;小葉10-21片,對生,小葉柄粗壯,長約1cm;葉片厚革質(zhì),干時常有粗皺紋,長橢圓形,長17-26cm,寬5-7cm,先端漸尖而鈍,基部極偏斜,最下部的小葉較小,卵形,基部圓;側(cè)脈15-20對?;ㄐ蚨逃谌~或長于葉,多少被柔毛,雌花和兩性花排成穗狀花序,雄花和兩性花的穗狀花序再排列成廣展的圓錐花序;花球形,直徑6-7mm;萼片圓形,直徑約3mm,通常有緣毛或無毛;花瓣3,圓形,直徑6-7mm,無毛;雄蕊管近球形,基部與花瓣合生;花盤不存在;子房被毛,無花柱,柱頭尖,有3棱。蒴果球狀梨形,直徑2.5-2.8cm,無毛?;ㄆ?-8月,果實翌年2-3月成熟。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0-1000m的平原和丘陵地區(qū)的疏林或灌叢中,有時栽培于村邊。
【性味】苦;辛;溫
【功能主治】祛風止痛。主風濕關(guān)節(jié)腫痛;四肢麻木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
【摘錄】《中華本草》
上面就是苦油木的一個介紹,通過這些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苦油木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對于很多病癥都可以有效的緩解,但切記不要胡亂服用。
木姜油是一種利用木姜子榨出來的油,這種油帶有一種果香味,比一般的油味道要好得多,而且它是一種用于去腥跟提味的油,我們一般在吃葷菜的時候都可以用到這種油,普通油一般都沒有這種效果,木姜油有一定的功效與副作用,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那么木姜油功效與副作用是什么?
山蒼子油,外文名稱為Litsea cubeba oil。山蒼子油是指從山蒼子鮮果中提取得到的天然香精油,呈微黃色,其中含有大量的檸檬醛,所以有非常強烈、好聞的檸檬味,約介于花香和果香之間。所含主要化學(xué)成分有:檸檬醛、檸檬烯、甲基庚烯酮、芫荽油醇、香葉醇、香草醛、莰烯等。
山蒼子油是香精香料工業(yè)中一種重要的原料精油。由樟科木姜子屬植物山蒼子[Litsea cubeba (Lour.) pers.](山胡椒)樹的果實經(jīng)蒸汽蒸餾或亞臨界生物技術(shù)加工而得得率約為3%-6%左右。
用途:香料用山蒼子油1.通常用于提制檸檬醛,供合成紫羅蘭酮類香料和維生素等。
2.也可直接用于日化香精和食用香精,可做為清新劑提調(diào)香精頭香的清鮮香氣。
調(diào)味品用山蒼子油:作為調(diào)味品的山蒼子油的標準制定方面有嚴重障礙,與國家規(guī)定的調(diào)味油QS規(guī)范有沖突。山蒼子油的水分及揮發(fā)物指標遠高于調(diào)味油QS規(guī)定的強制性指標(花椒油亦與此類似)。調(diào)味油QS規(guī)定的水分及揮發(fā)物≦0.2%,而作為調(diào)味品使用的山蒼子油,主要利用的是山蒼子油的揮發(fā)性成分,即調(diào)味成分,這也是消費者青睞的成分。因此,山蒼子油含有的山蒼子精油越多,其揮發(fā)物越高。希望引起國家有關(guān)部門的重視,加強調(diào)查研究,制定一個合理的標準,促進我國特種香辛料調(diào)味油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
山竹子的簡介
山竹子,(Garcinia mangostana L.)別名莽吉柿、鳳果、倒稔子,屬藤黃科,藤黃屬,拉丁文名:為多年生半灌木植物,有150多個種,是熱帶多年生的常綠果樹,有熱帶“果后”之美稱。原產(chǎn)馬來西亞、東南亞熱帶地區(qū)、云南、廣西、廣東、海南和福建。原產(chǎn)馬來西亞,東南亞熱帶地區(qū)有數(shù)百年的栽培歷史。我國臺灣種植較早,海南的文昌、瓊海、萬寧和保亭有種植。主我國南部省區(qū),越南也有分布,生于海拔100~1200米的山坡疏林或密林中,溝谷邊緣或次生林或灌叢中。山竹子營養(yǎng)豐富,果宜鮮食,也可制果凍、果汁,樹皮含黃色樹脂,可作商業(yè)藤黃原料。
山竹子的功效與作用
1、功效作用
消炎止痛,收斂生肌。治燒傷,燙傷,濕疹,口腔炎,牙周炎,癰瘡潰爛,用樹皮或果核粉末撒患處;或用果油涂患處。鐵砂入肉不出,用鮮果搗爛敷患處。樹皮干粉2.5~5克;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患處。
2、臨床應(yīng)用
樹皮:澀微苦,涼;果:甘酸,涼,有小毒。消炎止痛,收斂生肌。用于腸炎,小兒消化不良,胃、十二指腸潰瘍,潰瘍病輕度出血,口腔炎,牙周炎;外用治燒燙傷,下肢潰瘍,濕疹。
山竹子的市場信息
1、山竹子的價格
山竹子的價格約為暫時未知。
2、山竹子的選購方法
2.1、山竹子樹可長到7-25米高,樹冠為圓形或圓錐形,樹皮為黑褐色,樹皮汁液為黃色,至少需要5-6年才可結(jié)果,而大多數(shù)則需要8-10年。樹葉對生,長8-15厘米,為常綠厚葉,光澤皮革質(zhì)感?;ㄖ睆?.5-5厘米,雄花或兩性花,兩性花生于嫩短枝的前端,1或2個。萼片及花瓣4枚,為肉質(zhì)黃色雜有紅色和淡粉色。一朵花中雄蕊數(shù)量多,雌蕊一個,柱頭4-8裂。
2.2、山竹子果實成熟后,果實為直徑4-8厘米的球形,表面光滑,肉質(zhì)萼片及外果皮內(nèi)層的柱頭殘存,果皮很厚且極為堅硬,需用刀才能切開。其果皮為黑紫色或粉紅色,很厚,味苦,一般不食用;果肉為白色,瓣狀,外觀頗似蒜瓣,可食用,味道濃郁,清涼甜美,口感柔和,有質(zhì)感。
3、山竹子的保存方法
山竹子可擱置在陰涼通風處,置干燥處。
中藥在治療某些疾病上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在對草藥選擇的時候可以放心進行,單花山竹子是一種對于我們不陌生的藥材,它的功效與作用你知道嗎?我們來看一下。
【英文名】bark of Uniflower Garcinia
【來源】藥材基源:為藤黃科植物單花山竹子的樹皮。
【原形態(tài)】單花山竹子 灌木,高1-3m。小枝較細,有明顯的縱棱。單葉對生;葉柄長5-10mm;葉片紙質(zhì)或薄革質(zhì),橢圓門面卵形或狹卵形,長5-8cm,寬1.5-3.5cm,先端尾狀漸尖,基部楔形,全緣,無毛,側(cè)脈每邊多達5條,不明顯?;s性,異株;雌花單生于葉腋,無花梗;萼片4,不相等,長2-5mm;花瓣4,紫色,近圓形,長4-5mm,鈍頭;退化雄蕊12,比子房短,花絲基部合生成淺杯狀;子房卵狀長圓形,4室,花柱短,柱頭盾狀。核果紡?fù)忮N形或狹橢圓形,長1.5-1.8cm,有宿存萼片和殘存雄蕊。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叢林中。
【性味】苦;澀;涼
【歸經(jīng)】心;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收斂生肌。主濕疹;口腔炎;牙周炎;下肢潰瘍;燒傷;燙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其根和葉用于大毒瘡,其樹內(nèi)皮與多花山竹子有相同的功效。
【摘錄】《中華本草》
從以上的介紹中,我們不難看出單花山竹子的作用有很多。日常生活中的人們,可以根據(jù)自己身體的情況,適量的食用單花山竹子。一段時間后身體狀況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中藥長葉山竹子對于大多人來說已經(jīng)是很熟悉了。但實際上,了解中藥長葉山竹子的功效與作用的人并沒有多少,那么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
【英文名】Bark of Kwangsi Garcinia
【別名】廣西長葉山竹子。
【來源】藥材基源:為藤黃科植物長葉山竹子的樹皮。
【原形態(tài)】長葉山竹子 喬木,高10-15m。樹干直徑10-15cm;樹皮粗糙,棕褐色,有黃色漿汁,在陽光下變黑,小枝四棱形。單葉對生;葉柄長10-20mm,粗約2mm;葉片厚革質(zhì),長圓形或橢圓形,長7-13cm,寬3-6cm,先端圓或短漸尖,基部楔形,中脈在上面微下陷,下面隆起,側(cè)脈28-30,在下面明顯凸起?;s性,異株;雄花序頂生,具花3-6朵;花梗長約10mm;雄花單生,花梗短,四棱形;萼片4,花瓣4,膜質(zhì),倒卵狀闊橢圓形,長14-15mm,先端寬,基部漸狹;雄蕊多數(shù),4束,雄蕊花絲合生成塊狀,花藥多數(shù),較退化子房長,退化房四棱形;雌花萼片4,花瓣4,子房圓筒形或長圓形,長約10mm,花柱短,肥厚,8淺裂。漿果闊橢圓形,長約3.5cm,寬約3cm,光滑,先端具無柄、扁平、邊緣細裂的宿存柱頭。種子長圓形或近圓柱狀,長1.2-1.3cm,徑6-7mm。果期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叢林中。
【性味】苦;澀;平
【歸經(jīng)】肺;肝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燒傷;燙傷;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樹皮味微苦、澀、性平。有消腫、散熱毒的功能。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面的詳細介紹,我們很好地了解到了中藥長葉山竹子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