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花山竹子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靜能養(yǎng)生,靜能開悟,靜能生慧,靜能明道。心靜則清,心清則明,心明則靈,心靈則聰慧清醒?!睂τ陴B(yǎng)生,不乏很多流傳很廣的詩句與名言,作好了養(yǎng)生我們的生活質(zhì)量才更好。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要掌握哪些知識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單花山竹子的功效與作用”,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藥在治療某些疾病上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在對草藥選擇的時候可以放心進(jìn)行,單花山竹子是一種對于我們不陌生的藥材,它的功效與作用你知道嗎?我們來看一下。
【英文名】bark of Uniflower Garcinia
【來源】藥材基源:為藤黃科植物單花山竹子的樹皮。
【原形態(tài)】單花山竹子 灌木,高1-3m。小枝較細(xì),有明顯的縱棱。單葉對生;葉柄長5-10mm;葉片紙質(zhì)或薄革質(zhì),橢圓門面卵形或狹卵形,長5-8cm,寬1.5-3.5cm,先端尾狀漸尖,基部楔形,全緣,無毛,側(cè)脈每邊多達(dá)5條,不明顯?;s性,異株;雌花單生于葉腋,無花梗;萼片4,不相等,長2-5mm;花瓣4,紫色,近圓形,長4-5mm,鈍頭;退化雄蕊12,比子房短,花絲基部合生成淺杯狀;子房卵狀長圓形,4室,花柱短,柱頭盾狀。核果紡?fù)忮N形或狹橢圓形,長1.5-1.8cm,有宿存萼片和殘存雄蕊。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叢林中。
【性味】苦;澀;涼
【歸經(jīng)】心;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收斂生肌。主濕疹;口腔炎;牙周炎;下肢潰瘍;燒傷;燙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其根和葉用于大毒瘡,其樹內(nèi)皮與多花山竹子有相同的功效。
【摘錄】《中華本草》
從以上的介紹中,我們不難看出單花山竹子的作用有很多。日常生活中的人們,可以根據(jù)自己身體的情況,適量的食用單花山竹子。一段時間后身體狀況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中藥長葉山竹子對于大多人來說已經(jīng)是很熟悉了。但實(shí)際上,了解中藥長葉山竹子的功效與作用的人并沒有多少,那么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
【英文名】Bark of Kwangsi Garcinia
【別名】廣西長葉山竹子。
【來源】藥材基源:為藤黃科植物長葉山竹子的樹皮。
【原形態(tài)】長葉山竹子 喬木,高10-15m。樹干直徑10-15cm;樹皮粗糙,棕褐色,有黃色漿汁,在陽光下變黑,小枝四棱形。單葉對生;葉柄長10-20mm,粗約2mm;葉片厚革質(zhì),長圓形或橢圓形,長7-13cm,寬3-6cm,先端圓或短漸尖,基部楔形,中脈在上面微下陷,下面隆起,側(cè)脈28-30,在下面明顯凸起?;s性,異株;雄花序頂生,具花3-6朵;花梗長約10mm;雄花單生,花梗短,四棱形;萼片4,花瓣4,膜質(zhì),倒卵狀闊橢圓形,長14-15mm,先端寬,基部漸狹;雄蕊多數(shù),4束,雄蕊花絲合生成塊狀,花藥多數(shù),較退化子房長,退化房四棱形;雌花萼片4,花瓣4,子房圓筒形或長圓形,長約10mm,花柱短,肥厚,8淺裂。漿果闊橢圓形,長約3.5cm,寬約3cm,光滑,先端具無柄、扁平、邊緣細(xì)裂的宿存柱頭。種子長圓形或近圓柱狀,長1.2-1.3cm,徑6-7mm。果期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叢林中。
【性味】苦;澀;平
【歸經(jīng)】肺;肝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燒傷;燙傷;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樹皮味微苦、澀、性平。有消腫、散熱毒的功能。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面的詳細(xì)介紹,我們很好地了解到了中藥長葉山竹子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山竹子的藥用價值
山竹解熱的功用非常良好,在東南亞非常受歡迎,對燥熱體質(zhì),皮膚不太好的年輕人有很好的食療效果,能化解脂肪,醒胃,潤膚而降燥火但是山竹本身性寒,所以體質(zhì)虛寒者不宜多吃。山竹解熱的功用非常良好,在東南亞非常受歡迎,對燥熱體質(zhì),皮膚不太好的年輕人有很好的食療效果,能化解脂肪,醒胃,潤膚而降燥火但是山竹本身性寒,所以體質(zhì)虛寒者不宜多吃。 山竹雖然在許多熱帶地區(qū)都有栽植,但是由於產(chǎn)量原先就不多,因此價格上較為昂貴,而且加上山竹果實(shí)容易變壞,保存不易,在出口方面更有限度,所以價格更是飆高。山竹雖然在許多熱帶地區(qū)都有栽植,但是由于產(chǎn)量原先就不多,因此價格上較為昂貴,而且加上山竹果實(shí)容易變壞,保存不易,在出口方面更有限度,所以價格更是飆高。
山竹子的副作用
1、吃山竹要適量
山竹雖好,平時人們食用時卻要適量,不可以過量食用山竹,因?yàn)樯街裥再|(zhì)寒涼,多吃對身體無益,每天食用二到三個為最好。
2、山竹容易誘發(fā)高血糖
山竹中有大量的糖份存在,人們食用以后很容易讓血糖出現(xiàn)升高,這是它最常見的副作用之一,因此那些患有糖尿病或者本身血糖偏高以及身體肥胖的人群,是不適合吃山竹的。
3、腎病和心臟病人少吃山竹
山竹這種水果中有多種微量元素,其中鉀的含量就比較高,這種物質(zhì)進(jìn)入人體以后會加重人體腎臟和心臟的負(fù)擔(dān),讓本身患有腎病和心臟病的人群癥狀加重,不利于身體健康的恢復(fù)。
4、山竹容易引起便秘
山竹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這種物質(zhì)進(jìn)入腸道以后會吸收大量的水分,讓大便燥結(jié),不容易排出體外,很容易讓人們出現(xiàn)便秘。
山竹子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1、胃腸炎、消化不良:50%山竹樹皮溶液。每服30毫升,1日2次。
2、胃腸炎:山竹樹皮2錢,古山龍6錢,黃荊葉1錢,水煮2次,濃縮至30毫升,分2次服。
3、燒傷:山竹樹皮粉,加花生油(熬沸)適量,調(diào)成糊狀,涂于傷面,每天1~2次。
4、麻風(fēng)足底潰瘍:山竹樹皮粉,撒在經(jīng)外科處理后的潰瘍面上,用紗布包扎,每天換藥1次。
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中醫(yī)中藥是非常值得信任的,因?yàn)橹兴幍臍v史悠久且副作用小。木竹子就是我們常見的一種中藥材,對于人體的健康有很多的好處,那么木竹子究竟可以怎么吃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別名】嶺南倒捻子(《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嶺南山竹子(《廣州植物志》),木竹果、冬竹子、龍檬果、羅楝子、黃牙果、染牙果(《廣西野生資源植物》),竹橘(《陸川本草》)。
【來源】為藤黃科植物 嶺南山竹子 的 果實(shí)、果核、樹皮 。果實(shí)冬季成熟轉(zhuǎn)黃色時采摘,樹皮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常綠喬木,高5~15米。單葉對生;具短柄;倒卵狀矩圓形或倒披針形,長5~10厘米,寬2~3.5匣米,先端鈍或尖,基部漸狹,全緣;革質(zhì)?;▎涡裕壬虻S色,通常頂生,但亦有腋生;雄花3~7朵聚生,有總梗,萼片4,圓形,花瓣4,例卵形,雄蕊多數(shù)。合成一肉質(zhì)體,位于花的中央;雌花較小,單生,無花梗,萼片4,花辯4,子房卵圓形,無花柱,柱頭盾狀。漿果近球形,黃綠色,直徑2~4厘米。味酸可食?;ㄆ?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平原或山地下部的樹林中。分布廣西、廣東等地。
【性味】①《桂海虞衡志》:"甘。"
【功能主治】①姚可成《食物本草》:"主清熱,利百脈,通調(diào)水臟,止渴生津,解暑,消酒。治吐逆不食,關(guān)格閉拒不通,脾虛下陷,肛門墜脫不斂。清熱,涼大腸,去積血,利耳目,治咳逆上氣。"
【附方】①治燒傷,燙傷,濕疹,口腔炎,牙周炎,癰瘡潰爛:山竹子果核或樹皮粉末撒患處。(《廣西中草藥》)
【臨床應(yīng)用】①治療小兒消化不良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其實(shí)只有在實(shí)踐后才會知道它的好處。就如同上面介紹的中藥木竹子,原來木竹子還可以治療一些其他的疾病。所以適量的食用還是有不少好處的。
對于紅花山牽牛這種中藥材,我們應(yīng)該要先了解它的藥用價值和注意事項(xiàng)等之后再食用。下面是關(guān)于紅花山牽牛的相關(guān)介紹,希望大家能夠好好閱讀一下,對食用有很大的幫助。
【來源】藥材基源:為爵床科植物紅花山牽牛的根、葉、花。
【原形態(tài)】紅花山牽牛 藤本。葉對生;具柄;下部者寬卵形,基部的戟形或心形,邊緣具波狀牙齒,上部者卵形,邊緣淺波狀,長5-15cm;具5-7條掌狀脈??傟P(guān)花序頂生或腋生,下垂,長20-40cm,苞片宿存,稍長或短于花梗;小苞片2,合生成佛焰苞狀,長2-2.5cm;花萼退化,僅存一邊圈;花冠紅色或橘紅色,花冠筒長約2.5cm,裂片5,略不等,開花時反轉(zhuǎn);雄蕊4,二強(qiáng),花絲基部有一圈柔毛,較短者的花藥具距,較長者僅1室有距;花柱無毛,柱長2。蒴果長2.5-3cm,下部近球形,上部具長喙,開裂時烏鴉嘴。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下或灌木叢中。
【性味】味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平肝陽;清濕熱。主膽陽頭暈頭痛;濕熱泄瀉;痢疾;外傷感染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紅花山牽牛,我們知道紅花山牽牛其實(shí)是一種中藥材,能帶給我們養(yǎng)生的功效,幾乎沒有太大的副作用,所以不妨在閑暇之余試試看哦。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國際間的交流慎密,大部分學(xué)醫(yī)的都受到了西醫(yī)的嚴(yán)重影響,學(xué)習(xí)中醫(yī)的人是越來越少,所以這就造成了大家對中藥的了解也是越來越少。下面就來說說木竹子油這種中藥的功效與作用。
【來源】為藤黃科植物 嶺南山竹子種仁的脂肪油 。冬季采成熟果實(shí),用水浸2~3日,搓去皮肉,將種子曬干,去殼。然后取種仁晾干,碾成粉末狀,上甑蒸至90℃即可取下榨油。
【性味】《廣西中草藥):"甘酸,涼,有小毒。"
【功能主治】《廣西中草藥》:"消炎止痛,收斂生肌。治燒傷,燙傷,濕疹,口腔炎,牙周炎,癰瘡潰爛。"
【用法用量】外用:涂敷。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陸川本草》
對于文章介紹的木竹子油,希望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去了解一些相關(guān)的資料,這樣就可以在面對疾病的困擾時正確的進(jìn)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