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蒟根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百病息。心靜才是養(yǎng)生之本。養(yǎng)生也日漸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養(yǎng)生在于平日一點一滴的積累,而非一蹴而就!我們該怎么進行科學的中醫(yī)養(yǎng)生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假蒟根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很多人都知道,假蒟根對一些疾病具有獨特的療效,其實,假蒟根的神奇的功效遠不止于此,下面就為大家詳細的講述一下假蒟根的功效。
【別名】假蔞根、鉆骨風根。
【來源】藥材基源:為胡椒科植物假蒟piper sarmentosum Roxb.的根。
【原形態(tài)】假蒟 多年生葡匐草本,揉之有香氣。莖節(jié)膨大,常生不定根。葉互生,近膜質(zhì),吸腺點,下部的葉闊卵形或近圓形,長7-14cm,寬6-13cm,先端短尖,基部心形或近截形,葉脈7條;上部的葉小,卵形至卵狀披針形;葉柄長1-5cm?;▎涡?,雌雄異株,無花被;穗狀花序;雄花序長1.5-2cm,直徑2-3mm,苞片扁圓形,直徑0.5-0.6mm,雄蕊2枚;雌花序長6-8mm,果期延長達2.5cm;苞片稍大,柱頭3-5。漿果近球形,具角棱,直徑2.5-3cm,下部嵌生于序軸中。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谷密林中或村旁濕潤處。
【性味】苦;辛;溫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消腫;止痛;解毒;截瘧。主風濕痹痛;腳氣;妊娠水腫;胃痛;牙痛;瘡瘍;痔腫;瘧疾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鮮品10-15g;或泡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煎水洗;含漱。
【注意】孕婦慎服。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對假蒟根的功效和作用的介紹,大家都知道它的神奇了吧。其實生活當中有很多看似很普通的人或者事情,都蘊含著我們意想不到的力量。既然大家知道了假蒟根的神奇的療效和作用,那么可以嘗試一下,檢驗一下是否有效。
ys630.COm精選閱讀
說起假蒟果穗,很多人都知道它是一種中藥材,那么你對假蒟果穗的功效和作用了解嗎?它又該怎么吃呢?現(xiàn)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別名】假蒟子(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胡椒科植物 假蒟 的 果穗 。
【性味】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微辛,溫。"
【功能主治】①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溫中暖胃,驅(qū)風行氣。治腹脹腹痛,腸炎腹瀉,食欲不振,腎炎水腫,風濕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錢。
【附方】治牙痛:假蒟子五錢。煎水含漱。(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摘錄】《*辭典》
上面對假蒟果穗進行了詳細的剖析,大家了解了假蒟果穗的各種功效,一定要牢記這些療效哦,這樣就可以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用假蒟果穗的神奇功效還他們一份健康和快樂。
假蒟子是一種中藥,假蒟子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對于一些疾病有很好的保健效果。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藥物都是用假蒟子作為主要原料的,但服用假蒟子的時候還是需要注意很多的禁忌。
【別名】假蒟果穗、鉆骨風果。
【來源】藥材基源:為胡椒科植物假蒟pipersarmentosumRoxb.的果穗。
【原形態(tài)】假蒟 多年生葡匐草本,揉之有香氣。莖節(jié)膨大,常生不定根。葉互生,近膜質(zhì),吸腺點,下部的葉闊卵形或近圓形,長7-14cm,寬6-13cm,先端短尖,基部心形或近截形,葉脈7條;上部的葉小,卵形至卵狀披針形;葉柄長1-5cm?;▎涡?,雌雄異株,無花被;穗狀花序;雄花序長1.5-2cm,直徑2-3mm,苞片扁圓形,直徑0.5-0.6mm,雄蕊2枚;雌花序長6-8mm,果期延長達2.5cm;苞片稍大,柱頭3-5。漿果近球形,具角棱,直徑2.5-3cm,下部嵌生于序軸中?;ㄆ谙募尽?/p>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谷密林中或村旁濕潤處。
【化學成份】果實含假蒟堿(sarmentosine),假蒟亭堿(sarmentine),1-(3,4-亞甲二氧基苯基)十四碳-1E-烯[1-(3,4-methylenedioxyphenyl)-1E-tetradecene],N-(苯丙-3-烯?;?吡咯[N-(3-phenylpropenoyl)pyrrole],墻草堿(pellitorine),α-細辛腦(α-asarone),細辛醛(asaronaldehyde),β-谷甾醇(β-sitosterol)。
【性味】辛;溫
【功能主治】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化濕消腫。主脘腹脹痛;寒濕腹瀉;風濕痹痛;疝氣痛;牙痛;水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g;或煎水含漱。
【注意】孕婦及月經(jīng)不調(diào)禁服?!稄V西民族藥簡編》:"墮胎。忌吃糯米、酸類、豆類等食物。"
【摘錄】《中華本草》
說了這么多,可以看到假蒟子的作用還是很多的。還可以利用它來入藥治病。對于這些,大家不妨多了解一些,會對生活有幫助的。
很多人都知道,假鷹爪根對一些疾病具有獨特的療效,其實,假鷹爪根的神奇的功效遠不止于此,下面就為大家詳細的講述一下假鷹爪根的功效。
【別名】爪芋根
【來源】藥材基源:為番荔枝科植物假鷹爪的根。
【原形態(tài)】直立或攀援灌木,高1-3m。枝粗糙,有縱條紋或灰白色凸起的皮孔。單葉互生;葉片長圓形或圓形,長4-13cm,寬2-5cm,上面綠色,有光澤,下面粉綠色?;▎味渑c葉互生或?qū)ιS綠色,下垂;花梗長2-5.5cm;萼片3,卵圓形,長3-5mm;花瓣6,2輪,外輪比內(nèi)輪大,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3-9cm,寬1-2cm;雄蕊多數(shù),藥隔先端截形;心皮多數(shù),柱頭2裂。果實伸長,在種子間縊縮成念珠狀,長2-5cm,聚生于果梗上,子房柄明顯。種子球形,直徑約5mm。花期夏季,果期秋季至翌年春季。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丘陵山坡、林緣灌木叢中或低海拔荒野、路邊以及山谷、溝邊等地。
【性狀】1.性狀鑒別 根圓柱形,稍彎曲或有分枝,直徑0.5-2cm。表面棕黑色,具細皺紋。質(zhì)硬,不易折斷,斷面皮部暗黃棕色,木部淡黃棕色。氣微香,味淡、微澀。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木栓層為數(shù)列紅棕色木栓細胞。韌皮部寬厚;韌皮射線呈漏斗狀,有的細胞含橙皮甙結(jié)晶;韌皮纖維與薄壁組織相間排列。形成層明顯。木質(zhì)部占半徑的1/2,導管單個散在或數(shù)個徑向相連。本品射線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和淀粉粒。
【藥理作用】根石油醚提取物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有抗瘧活性。
【性味】辛;溫;有小毒
【歸經(jīng)】肝;脾經(jīng)
【功能主治】祛風止痛;行氣化瘀;殺蟲止癢。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產(chǎn)后瘀滯腹痛;消化不良;胃痛腹脹;疥癬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15g;或浸酒。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本文介紹了藥材假鷹爪根的一些基本常識,假鷹爪根在治療人體的一些相關(guān)疾病的時候效果都非常好。而且假鷹爪根對身體還有一定的調(diào)理作用,平時可以適量食用。
假荔枝根是一種對大家來說還算比較熟悉的中藥,對我們身體的有很多的好處,我們想要在生活中正確的食用它,需要對假荔枝根有一些了解,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吧。
【來源】為木通科植物 野木瓜 的 根 或 根皮 。
【原形態(tài)】野木瓜,又名:假荔枝、繞繞藤、沙藤。
【生境分布】生于山谷林緣及灌叢中。分布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藥理作用】①鎮(zhèn)痛作用
【毒性】以人用量的530倍給予小鼠,亦無嚴重毒性反應,說明此制劑安全范圍較大。
【功能主治】治腋癰,睪丸腫大,痛經(jīng)。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或浸酒。
【附方】①治腋癰:干燥的假荔枝根皮(去栓皮,切碎)一兩,紅糖二至三兩,燒酒半斤。裝瓶,放溫湯內(nèi)燙浸一小時后,取出澄清,每日三餐前各服一次.每次服三兩??勺昧吭鰷p,服至病愈為止。忌食酸、辣、芥菜。(《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臨床應用】止痛:以假荔枝根、莖、葉制成多種劑型應用。煎劑:以生藥900克制成煎液1000毫升,成人每次服10~20毫升。膠囊劑:每粒含藥粉0.15~0.25克,每次服6~8粒。注射劑:每毫升含藥0.25克,肌肉注射每次2~4毫升。臨床以上述劑型觀察術(shù)后傷口痛及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骨關(guān)節(jié)損傷、膽道蛔蟲、脈管炎、骨折等引起的疼痛共126例,結(jié)果有52例于30分鐘內(nèi)完全止痛,且藥效維持2小時以上;53例在30分鐘內(nèi)疼痛明顯減輕或有所改善;21例經(jīng)30分鐘以上仍無鎮(zhèn)痛作用。副作用:少數(shù)有輕度頭昏、惡心或出汗等現(xiàn)象,未見其他不良反應。
【摘錄】《*辭典》
假荔枝根的功效與作用多種多樣,我們應該根據(jù)體質(zhì)癥狀的不同來選擇合適的食用方法等。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在有空的時候多了解一些這方面的知識。
如今我們的生活檔次在不斷的提高,但是我們的健康質(zhì)量卻在不斷的下降,飲食不科學對于我們的身體造成了潛在的威脅。而中醫(yī)的許多藥材就可以對我們的身體進行調(diào)理改善,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山蒟。
【別名】酒餅藤(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石蒟、穿壁風(《廣西中草藥》),爬巖香、石南藤、廿四癥、上樹風(《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
【來源】為胡椒科植物 山藥 的 莖葉 。秋季采收,切段,曬干。
【原形態(tài)】木質(zhì)藤本,長達數(shù)米。枝圓柱形,稍有棱,無毛,節(jié)上常生不定根。葉互生,紙質(zhì)或近革質(zhì),橢圓形、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6~12厘米,寬2.5~4.5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漸狹或楔形,有時明顯不對稱,兩面無毛或下面被極稀的短柔毛,葉脈5~7條;葉柄長5~8毫米,托葉痕超過葉柄中部。花單性,雌雄異株;穗狀花序與葉對生;苞片近圓形,無柄,盾狀;花小,黃綠色;雄蕊2,花絲短;子房無柄,柱頭4裂,稀有3裂。漿果球形,黃色,直徑2.5~3毫米?;ㄆ?~7月。生于林中,常攀援于樹上或石上。
【生境分布】分布我國南部。
【化學成份】藤含生物減、黃酮甙、酚類。
【性味】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辛,溫。"
【功能主治】①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濕,強腰膝。治風濕痛,風寒骨痛,腰膝無力,肌肉萎縮,咳嗽氣喘。"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5錢(鮮品1~2兩);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附方】①治關(guān)節(jié)痰痛:鮮山藥1~2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雖然山蒟有著許多神奇的功效,但也不是隨便就可以食用的。我們要針對用者的自身情況來酌情用藥。希望大家不要胡亂服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蒟醬是一種中藥材,這類藥物對疾病治療上可以涉及很多個方面,所以在對蒟醬選擇之前,一定要對它進行很好了解,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介紹下。
【別名】枸醬(《漢書》),蒟子(《廣志》),土蓽撥(《食療本草》),大蓽撥(《成都縣志》),蒟青、檳榔蒟(《嶺南草藥志》),青蔞、香荖(《廣東中草藥》),蘆子(《云南中草藥選》)。
【來源】為胡椒科植物 蒟醬 的 果穗 。秋后果實成熟時采摘,曬一日后,縱剖為二,曬干。
【原形態(tài)】蒟醬,又名:浮留藤(《唐本草》),扶留藤,扶惡士、蔞藤(《綱目》)。
【生境分布】生長于陰濕的森林中。分布于云南、廣東、廣西、臺灣等地。產(chǎn)于云南、廣東、廣西等地。
【性狀】果穗黑褐色,呈彎曲的長條狀,長約3~6厘米不等,果柄長約2~4厘米,具縱溝紋。易折斷,折斷時有粉塵飛出,斷面色較淺。氣特殊,味辛辣。以干燥不霉,味辣而濃者為佳。
【化學成份】根含β-谷甾醇。
【炮制】《雷公炮炙論》:"凡使蒟醬,采得后,以刀刮上粗皮,便搗,用生姜自然汁拌之,蒸一日了出,日干。每修事五兩,用生姜汁五兩,蒸干為度。"
【性味】①《唐本草》:"味辛,溫,無毒。"
【功能主治】溫中,下氣,散結(jié),消痰。治心腹冷痛,吐瀉,蟲痛,咳逆上氣。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8~1.5錢。外用:研末摻。
【附方】治牙痛:蒟醬、細辛各半兩,大皂莢五鋌(去子,每孔入青鹽,燒存性)。同研末,頻摻吐涎。(《御藥院方》)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名醫(yī)別錄》1.《唐本草》:蒟醬生巴蜀。蔓生,葉似王瓜而厚大,味辛香,實似桑椹,皮黑肉白。西戎亦時將來,細而辛烈,或渭二種。交州、愛州人云,蒟醬人家多種,蔓生,子長大。謂苗為浮留藤。取葉合擯榔食之, 幸而香也。又有蓽拔,叢生,子細昧辛,烈于蒟醬,此當信也。
由以上對蒟醬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蒟醬對人體的幫助還是比較大的,可以改善人體的一些不好的癥狀,對人體是很有用的一種藥材。
說起海南蒟我們都不陌生,海南蒟不但可以食用而且有非常高的藥用功效,經(jīng)常吃海南蒟是可以起到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和保健作用的。
【別名】山胡椒
【來源】胡椒科胡椒屬植物 海南蒟 piper hainanense Hemsl.,以 全株 入藥,但以根為最好。全年可采,洗凈切段,曬干。
【性味】辛,熱。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健胃止痛。用于風濕關(guān)節(jié)痛,消化不良,胃痛,腹脹;外用治慢性潰瘍,濕疹。
【用法用量】3~5錢,水煎或浸酒服;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
本文向我們介紹了什么是海南蒟,我們知道海南蒟是有著非常高的藥用效果的,但要提醒大家的是,海南蒟一般都是不可以亂吃的,否則會引起嚴重的后果的,希望大家謹慎對待。
蒟蒻是一種中藥材,在古代就有用蒟蒻治病的先例,所以我們可以放心食用。接下來主要給大家介紹一下蒟蒻的功效等。
【別名】蒻頭(《開寶本草》),白蒟蒻、鬼芋(《本草圖經(jīng)》),鬼頭(《綱目》),磨芋(《植物名實圖考》),花桿蓮(《南京民間藥草》),黑芋頭(《民間常用草藥匯編》),花梗蓮、虎掌、花傘把、蛇頭草根(《江西草藥》),蛇六谷、雷星、鬼蠟燭,蛇頭子、獨葉一枝花、花梗天南星、天六谷、星芋(《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天南星科植物 魔芋 的 塊莖 。秋末采收。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0.5~2米,地下塊莖扁球形,巨大。葉柄粗壯,圓柱形,淡綠色,具睹紫色斑;掌狀復葉,小葉又作羽狀全裂,軸部具不規(guī)則的翅;小裂片披針形,長4~8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葉脈網(wǎng)狀。佛焰苞大,廣卵形,下部筒狀,暗紫色,具綠紋,長約30厘米?;▎涡裕热~出現(xiàn);肉穗花序圓柱形,淡黃白色,通常伸出佛焰苞外,下部為多數(shù)細小的紅紫色雌花,上部為多數(shù)細小的褐色雄花,并有大形暗紫色附屬物,膨大呈棒狀,高出苞外;子房球形,花柱較短。漿果球形或扁球形,成熟時呈黃赤色。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生長于疏林下、林緣、溪邊,或栽培于園圃。分布于我國東南至西南一帶。
【化學成份】含葡配甘露聚糖。
【藥理作用】溫浸液有擴張末梢血管(先有一暫短的收縮)、降低血壓(兔、犬)、興奮離體腸管的作用,但均可被阿托品或抗組織胺藥所拮抗。對大鼠下肢有引起浮腫的作用;對小鼠幾無毒性。
【性味】辛,溫,有毒。
【功能主治】化痰散積,行瘀消腫。治痰嗽,積滯。瘧疾,經(jīng)閉,跌打損傷,癰腫,疔瘡,丹毒,湯火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熬湯,3~5錢(須久煎2小時,取汁服)。外用:醋磨涂或煮熟搗敷。
【注意】切勿誤食藥渣,以免中毒。
【附方】①治久瘧不愈:蒟蒻、何首烏,燉雞服。(《四川中藥志》)
【備注】同屬植物 華東蒟蒻 亦同供藥用。
【摘錄】《*辭典》
蒟蒻在一些疾病的治療中常常被使用,根據(jù)需要可以組成復方,也可單獨使用,但蒟蒻也不可盲目食用,以免給身體帶來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