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楝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大笑養(yǎng)心,抑郁“傷”心。注重養(yǎng)生,先要養(yǎng)心。早保健,晚死亡;晚保健,早死亡。隨著社會觀念的更新,養(yǎng)生的理念也在不斷刷新,健康離不開養(yǎng)生,積極的心理離不開養(yǎng)生。養(yǎng)生達人是如何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麻楝的功效與作用”,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中藥麻楝,是很好的一味中藥材,麻楝在調(diào)理身體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在醫(yī)藥方面應(yīng)用的也比較廣泛。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來源】藥材基源:為楝科植物麻楝的根皮。
【原形態(tài)】麻楝 喬木,高達30m。枝赤褐色,無毛,有蒼白色皮孔。通常為偶數(shù)羽狀復(fù)葉,長30-50cm,無毛;小葉10-16,互生,紙質(zhì),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7-12cm,寬3-5cm,先端漸尖或尾尖,基部偏斜而圓,全緣,兩面均無毛或近無毛?;▋尚?,圓錐花序頂生和腋生,總花梗短,長約為葉之半,近無毛;花梗短,具節(jié);苞片線形,長達1cm,早落;花萼淺杯狀,5-6裂,裂齒短而鈍,外面略被極短柔毛;花瓣4-5,黃色或略帶紫色,長圓形,長1.2-1.5cm,外面中部以上被極稀疏的短柔毛;雄蕊管圓筒形,長9-10mm,無毛,先端近平截,花藥10;子房具柄,略被緊貼的短硬毛,花柱被毛,柱頭頭狀。蒴果灰黃色或褐色,近球形或橢圓形,長約4cm,寬3.5-4cm,先端凸尖,無毛,表面粗糙有淡褐色的小疣點。種子扁平,橢圓形,直徑約5mm,具膜質(zhì)的翅,連翅長1.2-2cm?;ㄆ?-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0-1030m的山坡、山谷林中。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疏風(fēng)清熱。主感冒發(fā)熱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0g。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述內(nèi)容的介紹,可以了解到中藥麻楝在很多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適當(dāng)?shù)氖秤寐殚瑢ξ覀兊纳眢w有很多好處。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對于杜楝大家了解嗎,它是一種常見的藥材,一般在很多的地方都會用杜楝來作為原料,它還能夠治療很多身體疾病,下面我們來看看杜楝的相關(guān)知識吧。
【別名】海南杜楝、鈕扣丹、手拳靈。
【來源】藥材基源:為楝科植物杜楝的枝葉。
【原形態(tài)】杜楝 灌木,高2-3m。枝下垂,褐色,有條紋。單葉互生;葉柄長達上1cm,被絨毛;葉片橢圓形、卵形或倒卵形,長5-10cm,寬2-4.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稀近圓形,全緣或有不明顯的疏鈍齒,稀淺波狀,兩面疏被柔毛,幼時尤甚?;▋尚裕偁罨ㄐ蛞干?、總花粳極短,呈傘房花序式,有花4-5朵,被絨毛;花梗較長;花萼短,舟狀,外面被絨毛,5齒裂,裂齒三角形;花瓣5,白色,線狀匙形,長3-4.5cm,寬5-6mm,先端急尖;雄蕊10,花藥著生于雄蕊管裂齒之下,雄蕊管長而窄,4-9裂,裂片較花藥長1-2倍,通常再2深裂,無毛;花盤包圍子房基部;子房短,花往長,伸出雄蕊管外,柱頭瓶狀。蒴果球形,直徑1-1.5cm,無毛,具5種子。種子長橢圓形,通常彎曲如新月狀,長約7mm,寬約3mm?;ㄆ?-7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低海拔或近海邊的灌木林中。
【性味】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收斂止瀉。主泄瀉;痢疾;咽喉腫痛;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杜楝,了解了杜楝的效果和作用,杜楝可以提高我們的免疫力,杜楝在養(yǎng)生學(xué)上還有食療的作用,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多好處。
中藥方劑是生活中很常見的,常見的種類比較多,我們在選擇時,要根據(jù)自身疾病需求進行,下面就來介紹一種:苦楝湯。
【處方】苦楝根白皮(切、焙)1握,麝香少許。
【功能主治】消渴有蟲。
【用法用量】以水2碗,煎至1碗,空心飲之,雖困頓不妨。自后下蟲3-4條,類蛔蟲而色紅,其渴自止。
【摘錄】方出《本草綱目》卷三十五引《夷志堅》,名見《醫(yī)部全錄》卷二八一
【處方】有子楝水根(銼)。
【功能主治】蛔蟲,或攻心痛如刺,口中吐清水。
【用法用量】以水煮取濃赤黑汁,用米煮作糜,宿勿食,且先吃肥香脯1片,令蟲聞香舉頭,稍從一口為度,始少進,漸加服1匕,服至半升,便下蛔蟲。
【摘錄】方出《外臺》卷二十六引《肘后方》,名見《景岳全書》卷五十五
上文所說的關(guān)于苦楝湯的功效和制作方法等大家是不是都了解了呢?我們應(yīng)該根據(jù)自己的飲食習(xí)慣來進行調(diào)節(jié)養(yǎng)生,這樣才可以對身體起到很好的養(yǎng)生效果。
中藥方劑是傳統(tǒng)醫(yī)學(xué)的一枚瑰寶,它主要依賴于君、臣、佐、使藥這幾大部分。雖然見效慢,但是因為對人體幾乎沒有任何的副作用而備受養(yǎng)生人群的青睞。金楝散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你對它了解嗎?
【別名】金蓮散、川楝散
【處方】金鈴子100個(湯溫浸過,去皮),巴豆200個(捶微破)。
【制法】麩2升同于銅鍋內(nèi)炒,金鈴子赤熟為度,放冷取出,去核并得其麩,巴豆不用,為末。
【功能主治】丈夫本臟氣傷,膀胱連小腸等氣。小腹腫痛,不得小便。
【用法用量】金蓮散(《普濟方》卷二五○)、川楝散(《普濟方》卷二五○)。本方改為丸劑,名“借性丸”(見《示兒仙方》)。
【摘錄】方出《證類本草》卷十四引《經(jīng)驗方》,名見《醫(yī)學(xué)綱目》卷十四
以上就是本文對于金楝散這種方劑的介紹了,現(xiàn)代人在物質(zhì)水平提高了之后就開始關(guān)注養(yǎng)生了,這對于我們大家的身體還是非常好的。關(guān)于養(yǎng)生的方法是有很多的,大家一定要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很多人對川楝散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在選擇之前,對川楝散的成分、適應(yīng)癥都是要進行很好認(rèn)識,這樣對疾病治療才會有很好的幫助,使得疾病得到很好改善。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
【處方】川楝子(蒸.去皮.核)、破故紙(炒)、茴香(炒),各四兩;干姜(炮)一兩,葫蘆巴(酒浸.炒)三兩,附子(炮.去皮.臍)一兩半。
【炮制】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治膀胱小腸氣痛,臍下撮疼,上沖心腹,面色萎黃,腳下隱痛,四肢倦怠,不思飲食,夜多旋溺,外腎瘙癢。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空心,食前,熱酒調(diào)下。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川楝子肉、馬蘭花、舶上茴香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疝。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蔥湯調(diào)下,1日3次。
【摘錄】《幼幼新書》卷三十一引《玉訣》
【處方】川楝子1兩(每個切作4片),青皮(湯浸去白,切,焙干)1兩,木香2兩,舶上茴香1兩,巴豆50枚(去殼,不出油)。
【制法】上1處,炒令黃色,去巴豆不用,再入海金沙1錢,桂府滑石1錢半,同杵細(xì)末。
【功能主治】小腸氣,膀胱氣,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1錢,煎蔥白酒熱下。
【摘錄】《普濟方》卷二四七引《經(jīng)效良方》
【處方】橘核(炒)1錢半,川楝肉1錢半,山楂1錢半,香附(炒)1錢,青皮(醋炒)1錢,吳茱萸1錢,玄胡索1錢,小茴香(炒)1錢,山梔子(炒黑)1錢,蒼術(shù)1錢。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定痛。主諸疝。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食前服。
【摘錄】《濟陽綱目》卷七十六
【處方】川楝子(蒸,去皮核)4兩,破故紙(炒)4兩,茴香(炒)4兩,干姜(炮)1兩,葫蘆巴(酒浸,炒)3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半。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膀胱小腸氣痛,臍下撮疼,上沖心腹,面色萎黃,腳下隱痛,四肢倦怠,不思飲食,夜多旋溺,外腎瘙癢。
【用法用量】每服2錢,空心、食前熱酒調(diào)下。
【摘錄】《局方》卷五(寶慶新增方)
【處方】川楝子(不蛀者)49個(先切7個,取肉,以茴香2錢半,慢火同炒,并留茴香;又切7個,以破故紙2錢半同炒,并留破故紙;又切7個,以黑牽牛2錢半同炒,并留牽牛;又切7個,以鹽1錢同炒,并留鹽,又切7個,以斑蝥14個去翅同炒,去斑蝥不用;又切7個,以巴豆肉14個作兩斷同炒,去巴豆不用;又切7個,以蘿卜子2錢半同炒,去蘿卜子不用,外更別入),茴香(炒)半兩,青木香半兩,辣桂2錢半,南木香2錢半。
【制法】上為末,酒調(diào)稀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膀胱小腸氣,木腎,諸疝通用;外腎脹大、麻木、痛硬及奔豚疝氣偏墜。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據(jù)劑型當(dāng)作“川楝丸”。
【摘錄】《直指》卷十八
通過以上文章的閱讀,相信大家對川楝散有了很多的了解吧,川楝散是一味很好的中藥方劑,最重要的是川楝散的功效與作用的也是很多的,所以大家在生活中要好好的利用哦。
苦楝菌作為一種中藥材,你知道它的藥用價值都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嗎?中醫(yī)都是如何利用苦楝菌來治療疾病的呢?還有日常在使用苦楝菌治療疾病的時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別著急,我們?yōu)榇蠹乙灰唤獯稹?/p>
【來源】藥材基源:為多孔菌科真菌密集木層孔菌的子實體。
【原形態(tài)】密集木層孔菌 子實體側(cè)生無柄,平伏而反卷。菌蓋半圓形至貝殼狀,(2-11)cm×(3.5-13.5)cm,厚1-4.5cm,木質(zhì),硬;菌蓋表面黃褐色至近黑色,有同心環(huán)棱;邊緣銳,波浪狀,有絨毛,下側(cè)無子實層。管口面黃褐色;管口圓形,每1mm間4-6個;菌管多層,但層次不甚明顯,每層厚2-3mm,色與菌肉相同。菌肉淺褐色,厚1-2mm。剛毛多,(25-35)μm×7.5μm。孢子卵形至近球形,無色至近無色,(5-6)μm×(4.5-5)μm。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榆及楝的腐木上。
【功能主治】殺蟲;解熱。主疳積;血吸蟲病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2g。
【摘錄】《中華本草》
可見,苦楝菌的藥用價值還是很明顯的。但是苦楝菌并不是人人可以用,我們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體質(zhì)情況判斷一下。
苦楝寄生是我們國家常見的中藥之一,苦楝寄生的藥用歷史非常的久遠,很多久遠的醫(yī)藥典籍里面就有著苦楝寄生的記載,苦楝寄生有很好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我們來看一下。
【別名】相思樹寄生、酸柚寄生、黃皮寄生、槐花寄生、枇杷寄生、桑寄生、梨寄生(《廣西藥植名錄》),松樹桑寄生(《海南植物志》)。
【來源】為桑寄生科植物 華桑寄生 的 枝葉 。
【原形態(tài)】纖細(xì)、多分枝小灌木,幼時密被星狀毛,但莖、葉上的毛早落。葉對生或近對生,紙質(zhì)至薄革質(zhì),近圓形至橢圓形,有時卵形,長2~4.5厘米,寬1.2~3厘米,先端圓至鈍,基部圓至楔形;葉柄長4~6毫米。花序常單生于葉腋,有花2~3朵;總花梗長1~5毫米,兩端稍膨脹;苞片卵形,長約1毫米;萼管橢圓形或稍呈倒卵形,長2~2.5毫米;花冠長1.4~2厘米,先端4裂,裂片匙形;雄蕊4,花絲幾無或長僅1毫米;花柱4棱,柱頭棒狀。漿果橢圓形,長7毫米,表面有污點?;ㄆ?月。
【生境分布】分布我國南部。
【功能主治】①《本草求原》:"治陰虛失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
【摘錄】《*辭典》
從上文的闡述中我們對于苦楝寄生的功效與作用有了一些了解,如果身體出現(xiàn)了什么不適的癥狀,可以用中藥的方法去調(diào)理,中醫(yī)治病的歷史久遠,可以放心食用。
疾病發(fā)生的時候真的是很可怕的,人們總是為自身的健康狀況擔(dān)憂,所以很有必要在平時積累一些醫(yī)藥知識以備不時之需,中藥方劑由于對人體的副作用極小,成為了首選??嚅⒕褪沁@樣的一種,你對它了解嗎?
【處方】苦楝子14枚,杏仁10枚。
【制法】上都燒令煙盡,搗為末,入膩粉半錢,更研令勻。
【功能主治】頭瘡。
【用法用量】以生油調(diào)涂。3-5次愈。
【摘錄】《普濟方》卷二九九
【處方】苦楝子20枚,白礬1兩。
【制法】上2味,炒焦為散,入麝香研勻。
【功能主治】痔瘡。
【用法用量】臨臥貼痔??招某阅圬i肥肉一頓。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一
【處方】苦楝花1兩,柏子1兩,菖蒲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避蚊蟲及諸蟲。主
【用法用量】慢火燒,聞氣自去矣。
【摘錄】《普濟方》卷三○六
苦楝散是一種可以幫助我們治療疾病的藥物,并且這種藥物沒有多少副作用。只要我們按照醫(yī)生的建議去使用,相信很快就可以幫助我們治好身體上的頑疾的。
說到楝實丸有些人可能會感到很陌生,實際上它是 一種中藥方劑。今天大家就一起來聊聊楝實丸的功效與作用等相關(guān)小常識。
【別名】茴香楝實丸
【處方】楝實(麩炒,去核)1兩,茴香子(炒)1兩,山茱萸1兩,食茱萸1兩,吳茱萸(湯洗,焙干,炒)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馬藺花(醋炒)1兩,芫花(醋炒)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腸受邪,控睪引少腹痛。
【用法用量】茴香楝實丸(《醫(yī)學(xué)發(fā)明》卷五)。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四
【處方】楝實3兩(以童子小便浸1宿,文火煮爛,去核焙干),大黃(銼,炒)1兩,梔子仁(炒)1兩,人參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酸棗(半炒用,半生用,別研)1兩,蛇黃(炒令赤,酒中淬五度,別研)1兩,金牙石(搗碎)1兩1分。
【制法】上除別研者外,為末,再一處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膽經(jīng)實熱,心神驚悸,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日早食后及夜臥用熟水下15-20丸。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二
【處方】楝實(炒)1兩,白術(shù)1兩,烏藥(銼)半兩,茴香子(微炒)半兩,補骨脂(水淘去浮者,微炒)半兩,木香半兩,厚樸(去粗皮,用生姜汁炙)1兩。
【制法】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益元臟,平和脾胃。主虛勞,心腹撮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溫酒或鹽湯送下,1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
看了上面的文章我們知道,楝實丸結(jié)合了幾種中藥材的功效,將治病和調(diào)理身體進行了完美的融合。但要注意的是楝實丸也是藥,所以食用的時候一定要謹(jǐn)遵醫(yī)囑哦。
川楝丸是一種中藥方劑,這類藥物還是常見到的,而且它對人體疾病改善有著很好的效果,對它的選擇也可以放心進行,不過在吃這類藥的時候,還需要一些方式方法。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川楝子 茴香各60克 附子30克
【制法】上三味,用酒300毫升,煮盡為度,焙,曬干,炒,研末。
【功能主治】主奔豚小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藥末30克,用延胡15克,全蝎18個,丁香18粒,別為末,與前末和勻,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溫酒送下,痛甚者,當(dāng)歸煎湯送下。
【摘錄】《醫(yī)級》卷八
【處方】干漆3分(炒碎,煙出盡),雄黃1分(研,水飛),巴豆霜1錢。
【制法】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胃寒蟲動,心腹疼痛,及上中下焦因虛而蟲動。
【用法用量】每服5-7丸,量大小加減,取東引石榴根煎湯送下;痛甚者,煮苦楝根湯或煎蕪荑湯送下。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三
【別名】金鈴子丸
【處方】木香3錢,檳榔3錢,三棱3錢,蓬術(shù)(炮)3錢,青皮(去白)3錢,陳皮3錢,川楝肉3錢,芫花(米醋浸,炒)半兩,辣桂3錢,牽牛(生,取仁)3錢,川巴豆肉(不去油)1錢。
【制法】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疝氣,小腹痛,引腰脊攣曲,身不能直。
【用法用量】金鈴子丸(《得效》卷十二)。
【摘錄】《直指小兒》卷四
看了上面關(guān)于川楝丸這種中藥方劑的簡單介紹,我們知道如果堅持運用方劑的形式進行治療,對于有些疾病來說是可以痊愈的。大家不妨試試看。
現(xiàn)代科學(xué)的發(fā)展使得中醫(yī)方劑領(lǐng)域也取得有利的研究條件,根據(jù)中醫(yī)辨證論治的特點,針對現(xiàn)代臨床的多發(fā)病、常見病, 廣泛使用古今中藥方劑。那么你知道苦楝丸嗎?
【處方】川楝11個(銼碎,分三份,一份用巴豆10粒去皮同炒焦黑色,去巴豆;一份用斑貓7個同炒焦,去斑貓;一份用海金沙21克同炒,去海金沙)茴香(炒)破故紙(炒)胡蘆巴(炒)木香(炮)各30克 烏藥60克
【制法】上藥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肝腎氣虛,風(fēng)冷相搏,心腹絞痛,攻刺腰背,不能忍受,下注陰器,腫癢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5丸,湯、酒送下。
【摘錄】《三因極一病癥方論》卷七
【處方】川苦楝 茴香附子(炮,去皮、臍)各30克
【制法】上三味,酒1.2升,煮盡為度,焙干,研細(xì)末,每稱30克,入玄胡15克,全蝎18個,炒丁香18個,別為末,和勻,酒糊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奔豚,小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時服。
【摘錄】《醫(yī)壘元戎》
【處方】防風(fēng)1錢,干漆蓋(生)1錢,人參1錢,苦楝根皮1錢,荊芥穗半錢,海金沙半錢,何首烏1錢。
【制法】上為細(xì)末,醋面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腸風(fēng)下血,不以新久。
【用法用量】每服7丸,空心煎樗白皮湯送下。
【摘錄】《雞峰》卷十七
【處方】苦楝根1兩,鶴虱1兩,朱砂1兩,檳榔3個,麝香1錢。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蛔疳,小兒合地,面無顏色,啼聲乍高,狀似心痛,往往口干,發(fā)動有時,醫(yī)人不識,妄呼見祟。
【用法用量】每服3丸,白湯送下,1日3次。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四引張道人方
【處方】川楝11個(銼碎,分三去一,用巴豆10粒,去皮,同炒焦黑色,去巴豆不用;又用斑蝥7個,同炒焦,去斑蝥;又用海金沙7錢重,同炒,去海金沙不用)1兩,茴香(炒)1兩,破故紙(炒)1兩,葫蘆巴(炒)1兩,木香(炮)1兩,烏藥2兩。
【制法】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養(yǎng)腎活血,駐顏輕身耐老,進美飲食。主肝腎氣虛,風(fēng)冷相搏.心腹絞痛,攻刺腰背,不能禁受,下注陰器,腫癢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5丸,湯、酒任下。
【摘錄】《三因》卷七
【處方】苦楝(碎,酒浸)、茴香(炒)、當(dāng)歸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赤白帶下。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酒送下。
【各家論述】《醫(yī)略六書》:寒濕傷于帶脈,而收引無權(quán),不能約束一身,故帶下淫溢不已??嚅訛a濕熱以清帶脈;小茴香溫經(jīng)氣以祛寒濕;當(dāng)歸養(yǎng)血活血以榮經(jīng)脈也。酒以丸之,酒以下之,使寒濕頓化,則經(jīng)脈清和,而帶脈完固,帶下無不止矣。
【摘錄】《保命集》卷下
【處方】蕪荑3兩,川黃連1兩半,苦楝子3兩(去尖皮并核)。
【制法】上為細(xì)末,箸葉裹粟米煨成飯為丸,如黃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疳。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苦連丸”。
【摘錄】《百一》卷十九
【處方】苦楝1兩,茴香1兩,黑附子(炮,去皮臍)。
【制法】用酒2升,煮酒盡為度,曬干或陰干,搗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奔豚,及小腹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每1兩藥末,入全蝎18個,玄胡5錢,丁香15個,共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0丸,空心酒送下;如痛甚、煎當(dāng)歸入酒。大效。
【摘錄】《普濟方》卷一七一引《圣濟總錄》
文中不僅給大家介紹了苦楝丸的功效作用,還給大家分析了苦楝丸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成,對于怎么吃也有所提及,我們可以試著記一下,說不定哪天就能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