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人逢古稀喜相聚,滿座白發(fā)盡笑語。身處盛世盼歲長,往事茫茫如煙雨。勤于紙上尋歡樂,珍惜今天保身體。多在人間看春光,又是桃紅滿地綠?!鄙钪校藗冊絹碓疥P注養(yǎng)生方面的話題,那些不注重養(yǎng)生的人,必然會遭到生活的報復。您是否正在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川楝丸的功效與作用”,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川楝丸是一種中藥方劑,這類藥物還是常見到的,而且它對人體疾病改善有著很好的效果,對它的選擇也可以放心進行,不過在吃這類藥的時候,還需要一些方式方法。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川楝子 茴香各60克 附子30克
【制法】上三味,用酒300毫升,煮盡為度,焙,曬干,炒,研末。
【功能主治】主奔豚小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藥末30克,用延胡15克,全蝎18個,丁香18粒,別為末,與前末和勻,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溫酒送下,痛甚者,當歸煎湯送下。
【摘錄】《醫(yī)級》卷八
【處方】干漆3分(炒碎,煙出盡),雄黃1分(研,水飛),巴豆霜1錢。
【制法】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胃寒蟲動,心腹疼痛,及上中下焦因虛而蟲動。
【用法用量】每服5-7丸,量大小加減,取東引石榴根煎湯送下;痛甚者,煮苦楝根湯或煎蕪荑湯送下。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三
【別名】金鈴子丸
【處方】木香3錢,檳榔3錢,三棱3錢,蓬術(炮)3錢,青皮(去白)3錢,陳皮3錢,川楝肉3錢,芫花(米醋浸,炒)半兩,辣桂3錢,牽牛(生,取仁)3錢,川巴豆肉(不去油)1錢。
【制法】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疝氣,小腹痛,引腰脊攣曲,身不能直。
【用法用量】金鈴子丸(《得效》卷十二)。
【摘錄】《直指小兒》卷四
看了上面關于川楝丸這種中藥方劑的簡單介紹,我們知道如果堅持運用方劑的形式進行治療,對于有些疾病來說是可以痊愈的。大家不妨試試看。
ys630.COm精選閱讀
很多人對川楝散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在選擇之前,對川楝散的成分、適應癥都是要進行很好認識,這樣對疾病治療才會有很好的幫助,使得疾病得到很好改善。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
【處方】川楝子(蒸.去皮.核)、破故紙(炒)、茴香(炒),各四兩;干姜(炮)一兩,葫蘆巴(酒浸.炒)三兩,附子(炮.去皮.臍)一兩半。
【炮制】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膀胱小腸氣痛,臍下撮疼,上沖心腹,面色萎黃,腳下隱痛,四肢倦怠,不思飲食,夜多旋溺,外腎瘙癢。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空心,食前,熱酒調下。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川楝子肉、馬蘭花、舶上茴香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疝。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蔥湯調下,1日3次。
【摘錄】《幼幼新書》卷三十一引《玉訣》
【處方】川楝子1兩(每個切作4片),青皮(湯浸去白,切,焙干)1兩,木香2兩,舶上茴香1兩,巴豆50枚(去殼,不出油)。
【制法】上1處,炒令黃色,去巴豆不用,再入海金沙1錢,桂府滑石1錢半,同杵細末。
【功能主治】小腸氣,膀胱氣,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1錢,煎蔥白酒熱下。
【摘錄】《普濟方》卷二四七引《經效良方》
【處方】橘核(炒)1錢半,川楝肉1錢半,山楂1錢半,香附(炒)1錢,青皮(醋炒)1錢,吳茱萸1錢,玄胡索1錢,小茴香(炒)1錢,山梔子(炒黑)1錢,蒼術1錢。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定痛。主諸疝。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食前服。
【摘錄】《濟陽綱目》卷七十六
【處方】川楝子(蒸,去皮核)4兩,破故紙(炒)4兩,茴香(炒)4兩,干姜(炮)1兩,葫蘆巴(酒浸,炒)3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半。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膀胱小腸氣痛,臍下撮疼,上沖心腹,面色萎黃,腳下隱痛,四肢倦怠,不思飲食,夜多旋溺,外腎瘙癢。
【用法用量】每服2錢,空心、食前熱酒調下。
【摘錄】《局方》卷五(寶慶新增方)
【處方】川楝子(不蛀者)49個(先切7個,取肉,以茴香2錢半,慢火同炒,并留茴香;又切7個,以破故紙2錢半同炒,并留破故紙;又切7個,以黑牽牛2錢半同炒,并留牽牛;又切7個,以鹽1錢同炒,并留鹽,又切7個,以斑蝥14個去翅同炒,去斑蝥不用;又切7個,以巴豆肉14個作兩斷同炒,去巴豆不用;又切7個,以蘿卜子2錢半同炒,去蘿卜子不用,外更別入),茴香(炒)半兩,青木香半兩,辣桂2錢半,南木香2錢半。
【制法】上為末,酒調稀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膀胱小腸氣,木腎,諸疝通用;外腎脹大、麻木、痛硬及奔豚疝氣偏墜。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據劑型當作“川楝丸”。
【摘錄】《直指》卷十八
通過以上文章的閱讀,相信大家對川楝散有了很多的了解吧,川楝散是一味很好的中藥方劑,最重要的是川楝散的功效與作用的也是很多的,所以大家在生活中要好好的利用哦。
大家都知道川楝湯對人的健康是非常有好處的,但是很多人卻并不了解它的功效。其實了解這些功效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處方】川楝子(去核)6克,酒炒小茴香6克,酒炒破故紙6克,青鹽6克,煨三棱6克,酒蒸山萸肉6克,煨莪術6克,通草6克,橘核6克,荔枝核6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暖肝通絡,軟堅消腫。主肝氣郁滯。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摘錄】《萬病回春》卷五
【處方】川楝子(炒)1錢,大茴1錢,小茴1錢,豬苓1錢,澤瀉1錢,白術1錢(蜜炙),烏藥(炒)8分,檳榔8分,乳香(去油)8分,玄胡索8分,木香5分,麻黃6分。
【功能主治】經來有兩條筋從陰吊至兩乳,痛不可忍,身上發(fā)熱。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蔥1根,水煎服。
【摘錄】《竹林女科》卷一
【處方】川楝子(去核)、小茴香(酒炒)、破故紙(酒炒)、青鹽、三棱(煨)、山茱萸(酒蒸,去核)、莪術(煨)、通草、橘核、荔枝核各等分,甘草減半。
【制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一切疝氣。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摘錄】《回春》卷五
通過上文對川楝湯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養(yǎng)生方劑的種類有很多,不同的養(yǎng)生方劑主要的不同點就是配方的問題。只要正確的掌握配方就可以體驗到養(yǎng)生方劑帶來的功效與作用了。
說到楝實丸有些人可能會感到很陌生,實際上它是 一種中藥方劑。今天大家就一起來聊聊楝實丸的功效與作用等相關小常識。
【別名】茴香楝實丸
【處方】楝實(麩炒,去核)1兩,茴香子(炒)1兩,山茱萸1兩,食茱萸1兩,吳茱萸(湯洗,焙干,炒)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馬藺花(醋炒)1兩,芫花(醋炒)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腸受邪,控睪引少腹痛。
【用法用量】茴香楝實丸(《醫(yī)學發(fā)明》卷五)。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四
【處方】楝實3兩(以童子小便浸1宿,文火煮爛,去核焙干),大黃(銼,炒)1兩,梔子仁(炒)1兩,人參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酸棗(半炒用,半生用,別研)1兩,蛇黃(炒令赤,酒中淬五度,別研)1兩,金牙石(搗碎)1兩1分。
【制法】上除別研者外,為末,再一處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膽經實熱,心神驚悸,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日早食后及夜臥用熟水下15-20丸。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二
【處方】楝實(炒)1兩,白術1兩,烏藥(銼)半兩,茴香子(微炒)半兩,補骨脂(水淘去浮者,微炒)半兩,木香半兩,厚樸(去粗皮,用生姜汁炙)1兩。
【制法】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益元臟,平和脾胃。主虛勞,心腹撮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溫酒或鹽湯送下,1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
看了上面的文章我們知道,楝實丸結合了幾種中藥材的功效,將治病和調理身體進行了完美的融合。但要注意的是楝實丸也是藥,所以食用的時候一定要謹遵醫(yī)囑哦。
現代科學的發(fā)展使得中醫(yī)方劑領域也取得有利的研究條件,根據中醫(yī)辨證論治的特點,針對現代臨床的多發(fā)病、常見病, 廣泛使用古今中藥方劑。那么你知道苦楝丸嗎?
【處方】川楝11個(銼碎,分三份,一份用巴豆10粒去皮同炒焦黑色,去巴豆;一份用斑貓7個同炒焦,去斑貓;一份用海金沙21克同炒,去海金沙)茴香(炒)破故紙(炒)胡蘆巴(炒)木香(炮)各30克 烏藥60克
【制法】上藥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肝腎氣虛,風冷相搏,心腹絞痛,攻刺腰背,不能忍受,下注陰器,腫癢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5丸,湯、酒送下。
【摘錄】《三因極一病癥方論》卷七
【處方】川苦楝 茴香附子(炮,去皮、臍)各30克
【制法】上三味,酒1.2升,煮盡為度,焙干,研細末,每稱30克,入玄胡15克,全蝎18個,炒丁香18個,別為末,和勻,酒糊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奔豚,小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時服。
【摘錄】《醫(yī)壘元戎》
【處方】防風1錢,干漆蓋(生)1錢,人參1錢,苦楝根皮1錢,荊芥穗半錢,海金沙半錢,何首烏1錢。
【制法】上為細末,醋面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腸風下血,不以新久。
【用法用量】每服7丸,空心煎樗白皮湯送下。
【摘錄】《雞峰》卷十七
【處方】苦楝根1兩,鶴虱1兩,朱砂1兩,檳榔3個,麝香1錢。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蛔疳,小兒合地,面無顏色,啼聲乍高,狀似心痛,往往口干,發(fā)動有時,醫(yī)人不識,妄呼見祟。
【用法用量】每服3丸,白湯送下,1日3次。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四引張道人方
【處方】川楝11個(銼碎,分三去一,用巴豆10粒,去皮,同炒焦黑色,去巴豆不用;又用斑蝥7個,同炒焦,去斑蝥;又用海金沙7錢重,同炒,去海金沙不用)1兩,茴香(炒)1兩,破故紙(炒)1兩,葫蘆巴(炒)1兩,木香(炮)1兩,烏藥2兩。
【制法】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養(yǎng)腎活血,駐顏輕身耐老,進美飲食。主肝腎氣虛,風冷相搏.心腹絞痛,攻刺腰背,不能禁受,下注陰器,腫癢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5丸,湯、酒任下。
【摘錄】《三因》卷七
【處方】苦楝(碎,酒浸)、茴香(炒)、當歸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赤白帶下。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酒送下。
【各家論述】《醫(yī)略六書》:寒濕傷于帶脈,而收引無權,不能約束一身,故帶下淫溢不已??嚅訛a濕熱以清帶脈;小茴香溫經氣以祛寒濕;當歸養(yǎng)血活血以榮經脈也。酒以丸之,酒以下之,使寒濕頓化,則經脈清和,而帶脈完固,帶下無不止矣。
【摘錄】《保命集》卷下
【處方】蕪荑3兩,川黃連1兩半,苦楝子3兩(去尖皮并核)。
【制法】上為細末,箸葉裹粟米煨成飯為丸,如黃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疳。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苦連丸”。
【摘錄】《百一》卷十九
【處方】苦楝1兩,茴香1兩,黑附子(炮,去皮臍)。
【制法】用酒2升,煮酒盡為度,曬干或陰干,搗為細末。
【功能主治】奔豚,及小腹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每1兩藥末,入全蝎18個,玄胡5錢,丁香15個,共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0丸,空心酒送下;如痛甚、煎當歸入酒。大效。
【摘錄】《普濟方》卷一七一引《圣濟總錄》
文中不僅給大家介紹了苦楝丸的功效作用,還給大家分析了苦楝丸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成,對于怎么吃也有所提及,我們可以試著記一下,說不定哪天就能用上。
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fā)現,在我們的平時生活中經常會出現中藥方劑的身影,可見方劑在我們的生活中的應用還是比較廣泛的。那么大家知道茴香楝子丸嗎?如果不知道,就看一下本篇文章吧。
【別名】茴香楝實丸
【處方】川楝子1兩3錢,小茴香1兩半,吳茱萸2兩,海藻1兩,木香半兩,澤瀉半兩,青鹽3錢,蓬莪術7錢半(醋炙),三棱7錢半(煨),青皮1兩,黑牽牛7錢(一半生用,一半炒用)。
【制法】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諸疝證。
【用法用量】茴香楝實丸(《醫(yī)統(tǒng)》卷六十)。
【摘錄】《普濟方》卷二四七
以上就是關于茴香楝子丸的一些簡單的介紹了,雖然說茴香楝子丸可以很方便服用,但是長期吃藥還是不好的,所以對于我們來說日常最重要的還是從根本上提高身體的抵抗力,這樣才能減少疾病的危害,讓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中藥方劑是什么呢?其實就是幾種中草藥按照一定的數量比例混合后制成的產品。丁香楝實丸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你知道它的作用功效嗎?不清楚的話現在就來了解一下吧!
【處方】當歸(去蘆,銼碎)附子(炮制,去皮、臍,銼)川楝子(銼碎)茴香(炒)各30克
【制法】上四味,同為細末,入在前項當歸等藥末內拌和,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男子七疝,痛不可忍,婦人瘕聚帶下。
【用法用量】每服30~100丸,空腹時用溫酒送下。
【摘錄】《醫(yī)學發(fā)明》卷五
【別名】酒煮當歸丸
【處方】當歸(去蘆,銼碎)1兩,附子(炮制,去皮臍,銼)1兩,川楝子(銼碎)1兩,茴香(炒)1兩(上四味銼碎,以好酒三升同煮,酒盡為度,焙干作細末,每稱藥末1兩,再入下項藥),丁香2錢,木香2錢,全蝎13個,玄胡1兩(上四味同為細末,入前藥末內拌和)。
【制法】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肝受病,男子七疝,痛不可忍;婦人瘕聚、帶下。
【用法用量】酒煮當歸丸(《活法機要》)?!毒霸廊珪芬痉接袥]藥五分。
【各家論述】凡疝氣帶下者,皆屬于風,全蝎治風之圣藥;茴香、川楝子皆入小腸經;當歸、玄胡和血止痛;疝氣、帶下,皆積寒邪入小腸之間,故以附子佐之,丁香、木香為其引導。
【摘錄】《醫(yī)學發(fā)明》卷一
如果大家之前對丁香楝實丸不是很了解的話,相信看了這篇文章后一定都對丁香楝實丸有了一定的印象,不少人都喜歡丁香楝實丸,如果有需要的話,不妨試試吧!
川韭丸是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中藥方劑,對很多疾病都有不錯的效果,川韭丸可以說是醫(yī)者喜用,患者樂意接受的一味方劑,但運用不當,服食方法不對,療效會減弱。下面來談談川韭丸的主要功效與服用時候需要注意的事項,希望能夠為大家?guī)韼椭?/p>
【處方】破故紙不拘多少(略以鹽炒)。
【制法】上為末,用豬腰子薄切片子,乳缽內研細,去盡筋膜,和藥同研得所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氣虛,腰腿痛,小便頻數,不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食前、空心溫酒送下。若難丸,以酒、面糊同丸。更加茴香與破故紙等分亦得。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八
看完了本文對川韭丸的介紹之后,大家是不是在碰到類似的癥狀時學會去應用了呢,其實中藥相比西藥來說更加的治本,這也是很多時候人們往往都會選擇中醫(yī)的緣由。
由于現代人的飲食習慣有很大的變化,疾病的發(fā)生也越來越頻繁,帶來的影響非常不好,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大家的免疫力抵抗疾病呢?其實除了防治各種病外,還可以通過飲食進行調理,中醫(yī)給大家推薦了一款食療方劑浚川丸,一起來看看吧。
【別名】十水丸(《醫(yī)學入門》卷七)。
【處方】桑白皮 大戟 雄黃 茯苓 芫花 甘遂 商陸 澤瀉 巴戟 葶藶各15克
【制法】共為末。
【功能主治】逐水消腫。治水腫。
【用法用量】每服3克,五更時姜湯調下,醋糊為丸,每服30丸。
【摘錄】《醫(yī)學入門》卷七
【處方】大戟 芫花(醋炒)沉香 檀香 南木香 檳榔 蓬莪術 大腹皮(洗,焙干)桑白皮(銼,炒)各15克 黑白牽牛(曬,研,取生末)巴豆(去殼、膜、心,存油)15粒
【制法】上除牽牛末、巴豆外,前九味內有沉香、檀香、木香、檳榔不過火,余五味焙干,同沉香等為末,就加牽牛末和巴豆碎切在乳釁內,杵極細,入前藥末同再杵勻,水煮面糊為丸,麻仁大。
【功能主治】理氣消積,逐水退腫。治水腫及單腹脹滿,氣促食減,遍身浮腫。
【用法用量】每服17丸,濃煎蔥湯侯溫,五更初空腹服下。去水來盡,停一日減用13丸,次減作9丸,再減至7丸,湯使服法如前,證退即止。
【摘錄】《證治準繩·幼科》卷七
【處方】甘遂2錢,芒消2錢,郁李仁1錢,大黃3錢,黑牽牛末2兩。
【制法】上為末,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積聚。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溫水送下。
【摘錄】《袖珍》卷三引張子和方
【處方】大戟半兩,芫花(醋炒)半兩,沉香半兩,檀香半兩,南木香半兩,檳榔半兩,蓬莪術半兩,大腹皮(洗,焙干)半兩,桑白皮(銼,炒)半兩,黑白牽牛(曬,研取生末)1兩,巴豆(去殼膜心,存油)35粒。
【制法】上藥除牽牛末、巴豆外,前9味內沉香,檀香、木香、檳榔不過火,余5味焙干,同沉香等為末,就加牽牛末和勻,巴豆碎切在乳缽內,杵極細,入前藥末,同再杵勻,水煮面糊為丸,如麻仁大。
【功能主治】水腫及單腹脹,氣促食減,遍身面浮。
【用法用量】每服17丸,濃煎蔥湯候溫,五更初空心送下。去水未盡,停1日減用13丸,次減作9丸,再減至7丸,湯使下法如前,證退即止,仍投南星腹皮散。
【注意】忌甘草。
【摘錄】《準繩·幼科》卷七
以上就是本文對浚川丸的一些介紹,其實養(yǎng)生方劑還是很值得我們來研究的,因為,它在中醫(yī)養(yǎng)生領域占了一席之地,而且獨樹一幟,有自己的特色和風格。
川大黃丸,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種藥用價值很豐富的中藥方劑吧。那么,你對川大黃丸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川大黃丸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嗎?它又有哪些營養(yǎng)價值呢?如果不是太了解的話,那就接著往下看吧。
【處方】川大黃(銼,微炒)3分,黃芩3分,黃連(去須)3分,當歸3分,赤茯苓3分,黃耆(銼)3分,生干地黃3分,赤芍藥3分,柴胡(去苗)3分,梔子仁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骨熱,心神煩躁,大小便難,四肢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溫水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二十七
【處方】川大黃1分(銼碎,微炒),川樸消1分,大戟1分(銼碎,微炒),甘遂1分(煨令微黃),芫花1分(醋拌,炒令干),椒目1分(微炒去汗),甜葶藶1分(隔紙炒令紫色)。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十種水氣。面目四肢腫滿,心腹虛脹,三焦壅滯,坐臥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以粥飲送下。當得快利;如未利,晚食前再服。
【摘錄】《圣惠》卷五十四
以上就是本文對川大黃丸的一些介紹,其實養(yǎng)生方劑還是很值得我們來研究的,因為,它在中醫(yī)養(yǎng)生領域占了一席之地,而且獨樹一幟,有自己的特色和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