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毛草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物質(zhì)是健康的基礎,精神是健康的支柱,運動是健康源泉,科學是健康的法寶!人類的發(fā)展歷史中,養(yǎng)生觀念不斷更新,養(yǎng)生關系著你、我、他的生活質(zhì)量。您對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看待的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豬毛草的功效與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對于豬毛草,大家是比較熟悉的,當然有些人比較陌生。其實豬毛草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材。那么豬毛草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別名】善雞尾草、小鳳尾草(《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為鳳尾蕨科植物 狹葉鳳尾蕨 的 根 或 莖葉 。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狀莖短。葉柄叢生,細瘦有棱,長3~6厘米,稻稈色至褐棕色。葉二型,不生孢子的葉柄較短,葉廣三角形,長7~15厘米,寬6~9厘米,2回羽狀分裂,頂片由小羽片3枚組成,側羽片2~3對,基部羽片有短柄,2~3回分叉,中部羽片1回分叉或不分叉,上部羽片常不分叉,裂片線形,長4~6厘米,寬1~2毫米,邊緣除先端有銳鋸齒外,均全緣,紙質(zhì),光滑無毛,葉軸赤色;著生孢子囊的葉柄較長,亦2回羽狀分裂。孢子囊群看生于葉緣,連續(xù)不中斷,但不及裂片之先端。
【生境分布】生于路旁石隙中。分布貴州、四川、廣西、湖北、陜西及甘肅南部。
【性味】性涼,味苦澀,無毒。
【功能主治】清熱,散毒。治犬咬傷、湯火傷、刀傷。
【用法用量】外用: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
【注意】忌內(nèi)服。
【附方】①治狂犬咬傷:割雞尾草根莖,加酒捶絨外包;另用善雞尾草、化稿樹皮、楊梅樹皮,干者各二錢。煎水日洗三次。
【摘錄】《*辭典》
了解了豬毛草的一些功效治和常識之后,希望大家在食用過程中運用科學的方法,讓它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yS630.Com相關推薦
大家知道白毛草是一種很常見的藥材,已經(jīng)有很多年的歷史了,也能夠治療很多的疾病,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白毛草的藥用價值吧。
【別名】伏地蜈蚣草(《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
【來源】為紫草科植物 紫筒草 的 全草 。夏季采收,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達80厘米。根細,稍帶紫紅色,生數(shù)莖。莖直立,枝鋪散,全株密生開展的白毛。葉互生,無柄,長圓狀披針形乃至廣線形,長2~3.5厘米,寬3~4毫米,先端鈍??偁罨ㄐ蛏谇o頂,較長,有苞葉;萼片5,披針狀線形,基部合生;花冠淺紅紫色或藍紫色,外面有毛,花筒細長,長約7毫米,裂片短而鈍,卵圓形,略張開。小堅果卵狀三棱形,先端尖,長約2毫米,有短柄,表面具有大小不等的疣狀微凸起?;ㄆ?~6月。
【生境分布】生于草原、沙漠地區(qū)的固定沙地、山坡、沙質(zhì)地。分布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陜西等地。
【性味】苦,溫。
【功能主治】治小關節(jié)疼痛。
【附方】治小關節(jié)疼痛:白毛草三錢,煮水內(nèi)服,長期服用或加桑椹三錢同煮,效果更好。也可制成散劑服用。
【摘錄】《*辭典》
對于白毛草的藥用價值大家應該都了解了吧,在平時食用的時候也能夠更有針對性了,更合理的用藥才能夠更好的治療一些常見的疾病。
導讀:中藥豬毛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豬毛的功效與作用、豬毛圖片、豬毛的藥用價值、豬毛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豬毛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
豬毛簡介豬毛圖片豬毛的功效與作用豬毛的藥用價值豬毛的用法與用量豬毛的副作用豬毛的臨床應用豬毛簡介
豬毛,入藥部分為豬科動物豬的體毛。宰殺后,刮下豬毛,洗凈,晾干。
豬的品種繁多,達150多種,形態(tài)也有差異?;咎卣魇擒|體肥胖,頭大。鼻與口吻皆長,略向上屈。眼小。耳殼有的大而下垂,有的較小而前挺。四肢短小,4趾,前2趾有蹄,后2趾有懸蹄。頸粗,項背疏生鬃毛。尾短小,末端有毛叢。毛色有純黑、純白或黑白混雜等。雜食性家養(yǎng)牲畜,繁殖力強,孕期約4個月。
豬毛圖片
豬毛的功效與作用
止血;斂瘡。主崩漏;燒燙傷。
豬毛的藥用價值
1、治赤白崩中:豬毛(燒灰)三錢,以黑豆一碗,好酒一碗半,煮一碗,調(diào)服。(《綱目》)
2、治燙火傷:豬毛(煅存性)研細末,加輕粉、白硼砂少許,麻油調(diào)和,敷之立效,無斑痕。(《洞天奧旨》毛粉散)
3、治凡燙火傷爛,皮已脫去,惟有鮮肉,或臭爛不堪,諸藥不治者:豬毛一籃。以破鍋炭火煅紅,入豬毛在內(nèi)煅之,少時豬毛消化而成黑液,取起冷定,略加大黃數(shù)錢,共研細末,再加冰片一分,研勻。香油、茶油、蠟燭油俱可調(diào)搽。(《幼幼集成》)
4、治小腸氣墜偏痛:以豬毛燒灰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熱黃酒下,一服立止。二次加茴香服。(《魯府禁方》)
5、治頭赤禿:豬毛燒灰,細研,以豬脂和敷之。(《圣惠方》)
豬毛的用法與用量
內(nèi)服:煅炭,研末,酒沖,3-9g。外用:適量,煅炭,油調(diào)涂。
豬毛的副作用
暫無副作用。
豬毛的臨床應用
治療燒燙傷
取豬毛4兩,香油1斤,石蠟4兩。將香油熬開后,加入豬毛,不斷攪拌;待豬毛全溶后,加入石蠟,攪勻。繼續(xù)加熱,至一定程度時,取1滴滴于水面上,觀察油滴變化,如油滴在水面上立刻形成一薄層油蠟膜且邊緣整齊時,即可取下,用紗布過濾,貯于容器中冷卻即成膏狀。用時先作創(chuàng)面消毒,而后涂以藥膏,每日或間日換藥1次。曾治療31例不同程度的燒、燙傷患者,均在1~2周痊愈。
以上就是一些豬毛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豬毛菜的簡介
豬毛菜,中藥名。為藜科植物豬毛菜Salsolacollina pall.的全草。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及山東、江蘇、安徽、河南等地。具有平肝潛陽,潤腸通便之功效。用于高血壓病,頭痛,眩暈,腸燥便秘。豬毛菜嫩莖葉含蛋白質(zhì)2.8毫克,脂肪0.:3毫克,碳水化合物4克,鈣408毫克,磷34毫克,鐵8.3毫克,胡蘿卜素175克,維生素B10.26毫克,維生素圖15豬毛菜B20.28毫克,煙酸0.7毫克,維生素c86毫克,以及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其硒的含量很高,為一般食品的20倍。全草含有黃酮、甾醇、生物堿、糖類等多種成分。
豬毛菜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zhì)
全草含蔗糖(sucrose),D-葡萄糖(D-glucose),D-果糖(D-fructose),內(nèi)消旋肌醇(myo-inositol),D-甘露醇(D-mannitol),葡萄糖和果糖的乙酯[1],甾醇糖甙(sterol glycosides),三甲銨己內(nèi)鹽(glycine betaine)和生物堿(alkaloid)[2]。地上部大經(jīng)分析含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膽甾醇(chole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3],還含水仙甙(narcissin),異鼠李素(isorhamnetin),小麥黃素(tricin),小麥黃素-7-O-β-D-吡喃葡萄糖甙貳(tricin-7-O-β-D-glucopyranoside),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甙(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異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O-β-D-glucopyranoside)。
2、功效作用
平肝潛陽;潤腸通便。主高血壓病;多病;眩暈;失眠;腸燥便秘 。內(nèi)服:煎湯,0.5~1兩。
3、臨床應用
3.1、《河北中藥手冊》:降血壓。治高血壓病,頭痛。
3.2、治高血壓病、頭痛:豬毛菜六錢至一兩三錢。水煎服。初服時可用較小劑量,一至二周后,如有效,可逐漸加量,連服五至六個月。對早期患者效果顯著,對晚期患者效果較差。
3.3、治高血壓頭暈,失眠:豬毛菜三兩,玉米須一兩五錢,蚯蚓五錢。水十斤,煎熬至1500毫升,每服半小碗,日服三次。(《河南中草藥手冊》。
豬毛菜的市場信息
1、豬毛菜的價格
豬毛菜的價格約0.45元/50克 。
2、豬毛菜的選購方法
全草黃白色。葉多破碎,完整葉片絲狀圓柱形,長2-5cm,寬0.5-1mm,先端有硬針刺?;ㄐ蛩霠?著生于枝上部,苞片硬,卵形,頂部延伸成刺尖,邊緣膜質(zhì),背部有白色隆脊;花被片先端向中央折曲,緊貼果實,在中央聚成小圓錐體。種子直徑約1.5mm,先端平。
3、豬毛菜的保存方法
可擱置在陰涼通風處,置干燥處。
隨著現(xiàn)代人生活壓力加大,養(yǎng)生保健的方法也是層出不窮,但是最受人歡迎的還是中國傳統(tǒng)的老中醫(yī),還有經(jīng)過上千年檢驗的中藥。比如說豬毛針,那么豬毛針究竟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下。
【別名】團羽鐵線蕨、翅柄鐵線蕨、豬鬃草、豬鬃七、烏腳芒、巖浮萍
【來源】蕨類鐵線蕨科 豬毛針 Adiantum capillus junosis Rupr.,以 全草 、 根 入藥。
【生境分布】遼寧、河北、山東、甘肅、臺灣、兩廣及西南。
【性味】微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舒筋活絡,補腎止咳。主治血淋,尿閉,乳腺炎,遺精,咳嗽。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我們知道了豬毛針的功效與作用,豬毛針的食用方法等,相信上文的內(nèi)容可以幫到大家!
絲茅草又叫茅草根,是一種藥材,茅草根性寒,有清熱消炎的功效。也經(jīng)常做成涼拌毛草根這盤菜。茅草根有利尿、止血的作用,也是人們餐桌上的???。但茅草根怎么吃,吃多少的按照自己個體的情況,不可多吃。也不能隨意搭配別的藥材,一定要遵醫(yī)囑,因為每種藥都有自己的不能搭配的藥材。
由干絲茅根揀凈雜質(zhì),洗凈,微潤,切段,曬干,簸凈碎屑制作而成。治熱病煩渴,吐血,衄血,肺熱喘急,胃熱噦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腫,黃疸。茅根性寒,亦有消炎作用。葉多叢集基部葉鞘無毛,或上部及邊緣和鞘口具纖毛,老時基部或破碎呈纖維狀葉舌干膜質(zhì),鈍頭,長約1毫米葉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根生葉長,幾與植株相等,莖生葉較短。圓錐花序柱狀,長5~20厘米,寬1.5~3厘米,分枝短縮密集小穗披針形或長圓形。
絲茅草根煮水喝功效
絲茅草根含多量蔗糖、葡萄糖,少量果糖、木糖及檸檬酸、草酸、蘋果酸等,又含21%的淀粉。作用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治熱病煩渴,吐血,衄血,肺熱喘急,胃熱噦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腫,黃疸。根莖密生鱗片。從中醫(yī)上講,白茅根功能為清熱、利尿,對肝炎的治療作用不是很明顯,除非是肝炎患者體內(nèi)有熱,如發(fā)燒、感覺口苦等這些癥狀可能有些幫助,但一般來說用白茅根治療慢性肝炎的情況比較少。
取懷山藥、桂圓肉各15~25克,甲魚1只,用熱水燙好甲魚,洗凈切開去腸腔,然后加水適量,將甲魚及殼,連同懷山藥、桂圓肉一起隔水燉煮服用,不用加調(diào)料。此偏方滋陰補陽,對慢性肝炎中氣血不足的癥狀療效很好。茅草根具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等功效。茅草根治熱病煩渴,吐血,衄血,肺熱喘急,胃熱噦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腫,黃疸。
豬毛七在我們的生活中豬毛七因為具有極高的醫(yī)藥價值受到了我們的關注。下面我們來具體的看一下豬毛七是什么?
【來源】藥材基源:為鐵線蕨科植物月芽鐵線蕨的全草。
【原形態(tài)】植株高達50cm。根莖橫生,連同葉柄基部密被紅棕色、線狀披針形鱗片。葉近生或遠生;葉柄長10-18cm,棕色至栗棕色,光滑,有光澤;葉片草質(zhì),無毛,卵形或菱狀卵形,長12-25cm,寬8-15m,頂部漸尖,基部寬楔形,通常為二回羽狀,有時基部為亞三次羽狀;羽片7-10對,互生,斜向上,有柄,斜卵形至披針形,下部的長5-14cm,寬2-5cm,二回羽狀;羽片3-6對,斜向上,有細柄,卵形至長圓形,下部的長2-3cm,寬1-2cm,一回羽狀;末回小羽片1-2對,有短柄,斜扇形或斜卵形,長寬近相等,基部楔形,頂端常分裂,無齒,頂生羽片扇形或斜方形,較大,對稱,邊緣上部有1-3銳裂或深裂,裂片全緣;葉軸和羽軸強度曲折。葉脈為多回二叉分枝。孢子囊群長圓形或短線形,背生于羽片上緣凹缺內(nèi),每羽片多為3枚;囊群蓋腎形或短線形。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100-2400m的林下潮濕苔被巖石上。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清利濕熱;祛風。主濕熱黃疸;小便淋痛;風濕熱痹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豬毛七,豬毛七的功效和作用,我們知道了豬毛七不僅可以提高免疫能力,還在某些疾病上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豬毛參是一種中藥,除了日常我們知道的功效外,其實豬毛參還有很多其它方面的功效和作用的,我們馬上來看看。
【別名】豬鬃草、小豬鬃草
【來源】藥材基源:為鐵線蕨科植物普通鐵線蕨的全草。
【原形態(tài)】植株高20-35cm。根莖短而直立,頂部連同葉柄基部被近黑色、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葉柄長10-15cm,栗紅色,向上光滑;葉片堅紙質(zhì),線狀披針形,長8-20cm,寬2-3cm,頂端長漸尖頭(葉軸栗紅色,通常先端延伸成鞭狀,著地生根,行無性繁殖),一回羽狀;羽片15-30對,互生,中部的較大,長約1.5cm,寬約8mm,對開式三角形,上緣淺裂至深裂,基部不對稱,截形,下緣直而全緣;向下各羽片稍縮短,向上的漸變小,稀疏,同形;葉脈扇形,多回二叉分枝,伸達葉緣。孢子囊群長圓形或圓腎形,橫生于由裂片先端變質(zhì)反折的囊群蓋下面,每羽片2-5個;囊群蓋圓腎形或長圓形,上緣平直,灰棕色,全緣,無毛。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600-2500m的林下濕地或巖石上。
【性味】苦;涼
【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止血。主熱淋;血淋;刀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豬毛參有了一定的了解,豬毛參對于人體健康非常的有好處,大家可以試一試。
中醫(yī)中藥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有病看中醫(yī)吃中藥是他們的傳統(tǒng)和習慣,所以中藥是很多人都喜歡的,牛毛草是我們常見的一種中藥材,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
【來源】藥材基源:為莎草科植物球柱草的全草。
【原形態(tài)】球柱草,一年生草本,高5-25cm。有須根。稈叢生。葉紙質(zhì),線形,長2-10cm,寬0.4-0.8mm,背面葉脈間疏生微柔毛;葉鞘邊緣具長柔毛狀白緣毛。苞片2-3,細線形,長0.5-2cm,背面有微柔毛;長側枝聚傘花序頭狀,有密聚的無柄小穗3至數(shù)個;小穗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6.5mm,寬1-1.5mm,有花7-13;鱗片膜質(zhì),近寬卵形,長1.5-2cm,寬l-1.5cm,棕色或黃綠色,背面有龍骨狀突起,有脈1條,頂端有外彎的短尖頭;雄蕊1,花藥線狀長圓形,先端鈍尖,雌蕊柱頭3。小堅果倒卵狀三棱形,長約0.8mm,寬0.5-0.6mm,淡綠色,表面有方形網(wǎng)紋,先端截形或微凹。花、果期4-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30-500m的海邊沙地、河灘沙地。田邊、山坡草叢中。
【化學成份】含黃酮類(flavonoid)。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主嘔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的牛毛草相關介紹,相信大家在看過之后就能夠有所了解了。在知道牛毛草的功效和作用后就可以根據(jù)自身體質(zhì)來調(diào)理了。
對于毛草龍,我想有些人可能聽說過,甚至服用過。沒有聽說過也沒關系,接下來我就來給大家好好介紹一下毛草龍。
【別名】草里金釵、鎖匙筒、水仙桃、針筒草、水秧草、水燈香、水香蕉、掃鍋草、草龍、假黃車、假蕉
【來源】藥材基源:為柳葉菜科植物水丁香的全草。
【原形態(tài)】亞灌木狀草本,高0.3-1m。莖直立,稍具縱棱,幼時綠色,老時變紅色,莖上部中空,全株被柔毛。葉互生;幾無柄;葉片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長3-15cm,寬1-2.5cm,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全緣,兩面密被柔毛?;▋尚?,單生于葉腋,近無梗;萼筒線形,萼片4,長卵形,長6-15mm,具3脈,宿存;花瓣4,黃色,倒卵形,先端微凹,具4對明顯脈紋,長8-10mm;雄蕊8;子房下位,柱頭頭狀。蒴果圓柱形,綠色或淡紫色,長2-5cm,直徑約5mm,被毛,具棱間開裂;種子多數(shù),近半球形,種脊明顯?;ㄆ?-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600m以下的山坡溝邊、路旁、田邊、荒地、潮濕草地。
【性味】味苦;微辛;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主感冒發(fā)熱;小兒疳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高血壓;水腫;濕熱瀉??;淋痛;白濁;帶下;乳癰;疔瘡腫毒;痔瘡;燙火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或研末。外用:適量,搗敷、研末或燒灰調(diào)涂;或煎湯洗。
【摘錄】《中華本草》
看了上面的文章想必大家已經(jīng)基本上了解了毛草龍的功效與作用了吧?毛草龍的藥用價值極高,也不是任何人都適合的,要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判斷,這點希望大家注意。
世界上存在許許多多的藥材,難免有一些藥材是我們不認識的,但只要我們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相信我們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醫(yī)學藥材。那么對于香毛草這種藥材你了解嗎?
【別名】香草仔、小香草
【來源】藥材基源:為敗醬科植物小纈草的根或全草。
【原形態(tài)】小纈草 多年生細弱小草本,高10-15(-20)cm。全株無毛。根狀莖稍呈圓柱形,斜升,有強裂得氣,頂端包有膜質(zhì)纖維狀老葉鞘。基生葉柄長達5cm;葉心狀寬卵形或長方狀卵形,長1-4cm,寬約1cm,全緣或大頭羽裂,頂裂片圓或橢圓形,長、寬約1cm,全緣,兩緣;莖上部葉羽狀3-7深裂,裂片線狀披針形,全緣。半于形的聚傘花序頂生,直徑1-2cm;小苞片披針形,邊緣膜質(zhì);花萼肉卷,花白色或有時粉紅色;花冠細筒狀漏斗形,長5-6mm,花冠5裂,裂片倒卵形;雄蕊3,稍伸出;雌雄蕊近等長,均伸出花冠之外;子房下位,橢圓形。瘦果先端有羽狀冠毛?;ㄆ?-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200-3600m的山溝或潮濕草地。
【性狀】性狀鑒別 根莖粗短,生多數(shù)細根,根直徑不足1mm,表面棕黃色,具縱皺縮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3-5全裂,頂端葉片較大,先端微凹,全緣,側裂片較小,疏離;葉片薄而脆。聚傘花序頂生,花白色或棕黃色。瘦果長圓形,扁平。氣芳香,味微苦。
【性味】味甘;微辛;性平
【功能主治】止咳;止血;散瘀;止痛。主咳嗽;咳血;吐血;衄血;崩漏下血;風濕痹痛;骨折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5g。
【摘錄】《中華本草》
說了這么多,可以看到香毛草的作用還是很多的。還可以利用它來入藥治病。對于這些,大家不妨多了解一些,會對生活有幫助的。
中藥材對疾病的治療,大部分都有著不錯的效果,比如狗毛草,下面我們就來對狗毛草的相關信息做一個基本的介紹。
【別名】粘毛母草
【來源】藥材基源:為玄參科植物紅骨草的全草。
【原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20-40cm。全株密被白色閃光的細刺毛。根須狀。莖匐匍,彎曲,上部上升,匍匐枝節(jié)間很長,節(jié)上生根,較少分枝。葉對生;近無柄或有短柄;葉片大小和形狀多變,披針形、長圓形至卵形、長2-6cm,寬0.7-2.5cm,先端急尖或鈍,基部寬楔形至近心形,邊緣具鋸齒,兩面均密被有絲光的白色粗毛。總狀花序腋生或頂生,有時近傘形,有時亦單生;苞片小,鉆形;花梗長2.5cm,具白色絹毛;花蕊5深裂,裂片條狀披針形;花冠紫色或黃白色,長1cm左右,上唇直立,2淺裂,下唇開展,3裂;雄蕊4,全育,前面2枚的花絲基部附屬物齒狀;柱頭2裂。蒴果長卵圓形,短于宿萼。種子有格狀瘤突?;ㄆ?-10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900-1400m的荒蕪田野、陽山坡、山谷灌叢、林邊、水流旁等環(huán)境中。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消腫。主乳癰;瘡腫;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外用:鮮品適量,搗敷。內(nèi)服:煎湯,10-15g。
【摘錄】《中華本草》
獨特的生存環(huán)境賦予狗毛草神奇的功效,經(jīng)過上面內(nèi)容的介紹,想必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在增長閱歷的同時,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