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山梅花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忍饑者長壽,耐寒者體健。”社會在發(fā)展,養(yǎng)生也逐漸成為很多人的關(guān)注焦點,要作生活的主人,我們必須注意養(yǎng)生。中醫(yī)養(yǎng)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為此,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云南山梅花的功效與作用》,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家知道云南山梅花是一種很常見的藥材,已經(jīng)有很多年的歷史了,也能夠治療很多的疾病,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云南山梅花的藥用價值吧。
【英文名】Delavay Mockorange
【別名】西南山梅花。
【來源】藥材基源:為虎耳草科植物云南山梅花的根皮。
【原形態(tài)】云南山梅花 落葉灌木,高2-5m。小枝帶紫色,近無毛;樹皮褐色,脫落。葉對生;葉柄長約9mm,被長柔毛;葉片卵形至狹卵形,長3-9cm,寬1-6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邊緣有鋸齒,上面近無毛,下面密生長柔毛。聚傘花序總狀或傘房狀,長約11cm,具7-11花;花梗長5-6cm,疏被柔毛;萼筒長約3mm,疏被柔毛或白粉,裂片4,紫綠色,近卵形,長約5mm,寬約4mm,先端漸尖,邊緣和兩面或多或少具柔毛;花瓣白色,菱狀闊橢圓形,長約1cm,寬約9cm,先端微缺;雄蕊多數(shù),長4-6mm;子房半下位,花柱長3-5mm,僅上端2裂,或連合至近柱頭處,柱頭4,長1-3mm。蒴果,4瓣裂。種子小,多數(shù)。花、果期5-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700-3200m的林下、灌叢中或村邊道旁。
【性味】辛;溫
【歸經(jīng)】肝;腎經(jīng)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截瘧。主跌打損傷;腰肋疼痛,瘧疾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皮:有活血,止痛的功能,用于瘧疾,挫傷。腰脅疼痛。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以上介紹,讓我們能了解云南山梅花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我們能發(fā)揮云南山梅花的功效,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身體疾病,因此很多人都將它視為自己保健身體的選擇。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經(jīng)??吹矫坊ǖ纳碛埃敲疵坊☉撊绾问秤媚?對我們的身體有哪些好的影響呢?一起來看看。
【英文名】FLOS MUME
【來源】本品為薔薇科植物 梅 prunus mume (Sieb.)Sieb. et Zucc.的干燥 花蕾 。初春花未開放時采摘,及時低溫干燥。
【性狀】本品呈類球形,直徑3~6mm,有短梗。苞片數(shù)層,鱗片狀,棕褐色?;ㄝ?,灰綠色或棕紅色?;ò?或多數(shù),黃白色或淡粉紅色。雄蕊多數(shù);雌蕊1,子房密被細柔毛。體輕。氣清香,味微苦、澀。
【性味】微酸、澀,平。
【歸經(jīng)】歸肝、胃、肺經(jīng)。
【功能主治】開郁和中,化痰,解毒。用于郁悶心煩,肝胃氣痛,梅核氣,瘰疬瘡毒。
【用法用量】3~5g。
【摘錄】《中國藥典》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梅花,梅花的功效和作用,我們知道了梅花不僅可以提高免疫能力,還在某些疾病上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白梅花的簡介
白梅花又叫綠萼梅,別名:梅、春梅、干枝梅、酸梅、烏梅。薔薇科、杏屬梅花的一種,為喬木植物。原產(chǎn)我國西南及臺灣,主產(chǎn)江蘇,浙江,現(xiàn)在湖南、四川、湖北、江西等多地均有。綠萼梅花色潔白,香味極濃,有“花中君子”的美稱。過陰時樹勢衰弱,開花稀少甚至不開花。中國各地均有栽培,但以長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江蘇北部和河南南部也有少數(shù)品種,某些品種已在華北引種成功。
白梅花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zhì)
花蕾含揮發(fā)油,主要為苯甲醛、異丁香油酚、苯甲酸。
2、功效作用
2.1、綠萼梅治肝胃氣痛:綠萼梅芳香行氣入肝胃,能疏肝解郁,醒脾,理氣和中;綠萼梅治療肝胃氣滯之脅肋脹痛,脘腹痞滿,噯氣納呆等,可與柴胡、佛手、香附等配伍。
2.2、綠萼梅芳香行氣,化痰散結(jié):綠萼梅治療痰氣郁結(jié)之梅核氣,可與半夏、厚樸、茯苓等同用。
2.3、綠萼梅治疽已出未出,不起不發(fā),隱在皮膚,并治麻癥斑癥:梅花一兩,桃仁、辰砂、甘草各二錢,絲瓜五錢。為末,每服五分,參蘇湯下。(《赤水玄珠》)2.4、綠萼梅治咽部梗塞感(但無陽性體征):綠萼梅二錢,橘餅二個。煎服。(蘇醫(yī)《中草藥手冊》)2.5、綠萼梅平肝和胃,止脘痛、頭暈,進飲食?!讹嬈聟ⅰ?/p>
2.6、綠萼梅開胃散邪,煮粥食,助清陽之氣上升,蒸露點茶,生津止渴,解暑滌煩?!侗静菥V目拾遺》
2.7、綠萼梅治唇上生瘡:白梅瓣貼之,如開裂出血者即止。(《赤水玄珠》)2.8、綠萼梅治瘰疬:雞蛋開一孔,入綠萼梅花將開者七朵,封口,飯上蒸熱,去梅花食蛋,每日一枚,股七日。(《綱目拾遺》)2.9、綠萼梅預稀痘疹:每年臘月清晨,摘帶露綠萼梅蕊一百朵,加上白糖,搗成小餅,令食之。(王玷桂《不藥良方》
3、臨床應用
3.1、舒肝,和胃,化痰。治梅核氣,肝胃氣痛,食欲不振,頭暈,瘰疬。
3.2、《本草原始》:“清頭目,利肺氣,去痰壅滯上熱?!?/p>
3.3、《百草鏡》:“開胃散郁。煮粥食,助清陽之氣上升?!?/p>
3.4、《綱目拾遺》:“安神定魂,解痘毒?!?/p>
3.5、《飲片新參》:“紅梅花清肝解郁,治頭目痛;綠萼梅乎肝和胃,止脘痛,頭暈,進飲食。
4、科學研究
梅花主含揮發(fā)油,苯甲醛、異丁香油酚、苯甲酸。烏梅主含檸檬酸、谷甾醇,成熟后含氫氰酸。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傷寒、副傷寒、痢疾、結(jié)核等桿菌及皮膚真菌均有抑制作用,且能減少豚鼠蛋白質(zhì)過敏性休克死亡的發(fā)生。
白梅花的市場信息
1、白梅花的價格
白梅花的價格約為140-300元/千克。
2、白梅花的選購方法
干燥花蕾,呈圓球形,直徑4~8毫米,基部常帶有小梗。苞片3~4層,褐色鱗片狀。苞片內(nèi)有萼片5枚,淡黃褐色,微帶綠色,卵圓形,覆瓦狀排列,基部與花托愈合?;ò?枚或多數(shù),白色或黃白色,緊緊相抱。花瓣內(nèi)包含許多黃色絲狀的雄蕊。中心有一枚雌蕊,子房呈卵形而有細長的花柱。質(zhì)輕。氣香,味淡而澀。以花勻凈、完整、含苞未放、萼綠花白、氣味清香者為佳。
3、白梅花的保存方法
采集含苞待放的花蕾,攤置席上,曬干。雨天可用炭火烘干。擱置在陰涼通風處,置干燥處。
導讀:中藥梅花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梅花的功效與作用、梅花圖片、梅花的藥用價值、梅花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梅花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
梅花簡介梅花圖片梅花的功效與作用梅花的藥用價值梅花的用法與用量梅花的副作用梅花的食用方法梅花簡介
梅花,入藥部分為薔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花蕾。初春花未開放時采摘,及時低溫干燥。
花蕾尖球形,直徑3~6mm,有短梗。苞片數(shù)層,鱗片狀,棕褐色;花萼灰綠色或紅棕色;花瓣5或多數(shù),黃白色或淡粉紅色。體輕。氣清香,味微苦、澀。
梅花圖片
梅花的功效與作用
1、梅原產(chǎn)我國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無論作觀賞或果樹均有許多品種。許多類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觀賞,還可以栽為盆花,制作梅樁。
2、鮮花可提取香精,花、葉、根和種仁均可入藥。
3、果實可食、鹽漬或千制,或熏制成烏梅人藥,有止咳、止瀉、生津、止渴之效。
4、梅又能抗根線蟲危害,可作核果類果樹的砧木。
梅花的藥用價值
疏肝解郁,開胃生津,化痰。主用于郁悶心煩;肝胃氣痛;梅核氣;瘰疬瘡毒。
1、《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首先指出梅的藥用價值:梅實味酸平,主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蝕惡肉。
2、梅果因加工方法不同,成品有白梅、烏梅之分。后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shù)》中即記載了這種加工方法。作白梅法:梅子酸,核初成時摘取,夜以鹽汁漬之,晝則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矣。作烏梅法:亦以梅子核初成時摘取,籠盛,于突上熏之,令干即成矣。
3、明代著名藥物學家李時珍認為:烏梅能斂肺澀腸,止久嗽瀉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腫涌痰,殺蟲,解魚毒、馬汗毒、硫黃毒。白梅則治中風驚癇,喉痹痰厥僵仆,牙關(guān)緊閉者,取梅肉揩擦牙齦,涎出即開。又治瀉痢煩渴,霍亂吐下,下血血崩。
4、由此可見梅的藥用范圍很廣。近代醫(yī)學界研究表明,梅的花蕾能開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末可治黃疸。烏梅肉具斂肺澀腸,殺蟲生津功能,并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霍亂弧菌等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5、梅花主含揮發(fā)油,苯甲醛、異丁香油酚、苯甲酸。烏梅主含檸檬酸、谷甾醇,成熟后含氫氰酸。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傷寒、副傷寒、痢疾、結(jié)核等桿菌及皮膚真菌均有抑制作用,且能減少豚鼠蛋白質(zhì)過敏性休克死亡的發(fā)生。
梅花的用法與用量
內(nèi)服:煎湯,2-6g;或入丸、散。外用:鮮品敷。
梅花的副作用
暫無副作用。
梅花的食用方法
1、梅花粥
做法:取綠梅花5克,粳米80克,先將粳米煮成粥,再加入綠梅花,煮沸兩三分鐘即可,每餐吃一碗,可連吃三五天。
功效:綠梅花性平,能舒肝理氣,激發(fā)食欲。食欲減退者食用效果頗佳,健康者食用則精力倍增。
2、梅花雞塊湯
做法:熟雞塊去骨,切成小塊,將鮮湯倒入鍋中煮。湯內(nèi)放進雞塊、蘑菇、豌豆,燒開后,放鹽調(diào)好口味,再撒入梅花瓣,微微沸騰后,即可食用。
功效:梅花可促進胃腸蠕動,增加食欲,幫助消化,具有一定的健胃作用;與雞塊一起燉湯更有補益身體的功效。
貼士:因為梅花花質(zhì)輕氣芳香,易揮發(fā),所以,當梅花入粥或者燉湯時,都不宜時間過長,以免影響功效。
以上就是一些梅花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梅花參的營養(yǎng)價值豐富,藥用價值也很高,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介紹下中藥梅花參的功效與作用。
【英文名】sea cucumber
【別名】鳳梨參
【來源】藥材基源:為刺參科動物梅花參的全體。
【原形態(tài)】梅花參,體長圓筒狀,一般長60-75cm,最大都長達1m,寬約11.5cm,寬9.2cm左右。背面肉刺很大,每3-11個肉刺基部相連,有似梅化瓣狀,在瓣狀肉刺中還生有小而單一的肉刺。腹面平坦,遍布小而密的管足??谏云诟姑?,具20個觸手。皮骨骨片簡單,一種是微小密集的顆粒體,另一種是纖細和分枝2-3次的不規(guī)則X形體。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活時體色鮮艷,背面為橙黃色可橙紅色,并散布黃色和褐色斑點,觸手為黃色,腹面帶紅色。常棲息于水深3-10m有海草的珊瑚沙底。泄殖腔內(nèi)常有隱魚共棲。
【化學成份】含梅花參皂甙 A(theloth-u-rinA)、梅花參皂甙 B(thelothurin B),經(jīng)醋酸水解得梅花參皂甙元為23ξ-acetoxy-Δ8-holostene-3B-01,梅花參皂甙元B為23ξ-acetoxy-Δ8, 25-holostadi-ene-3B-01,兩者具有相同的糖組成,但與3-甲基葡萄糖所結(jié)合物尚未完成清楚。尚含羊毛甾烷型(lanostane-type)皂甙, thelenostatinl,針晶,m.p. 213-217℃(氯仿-甲醇-水)。
【藥理作用】從梅花參提取的thelenostatin l,具強的細胞毒性,是強的魚毒。抑制p388癌細胞, 半數(shù)有效量1.5,亦抑制KB細胞,抑制蛋白質(zhì)、核糖核酸合成(骨髓組織培養(yǎng))。
【性味】味咸;性溫
【歸經(jīng)】腎;肺經(jīng)
【功能主治】補腎;益精;養(yǎng)血。主身體虛弱,肺結(jié)核;神經(jīng)衰弱;陽痿;水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煮食,適量;研末,每次5-10g。
【各家論述】《中國藥用動物志》:應用同綠刺參。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梅花參的一些基本功效,以及梅花參的食用方法等,這樣大家在食用的時候才不會用錯,也能夠更加正確的發(fā)揮梅花參的價值。
你知道蠟梅花嗎,它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材,對于一些疾病非常有幫助。今天就帶大家來看一下。
【英文名】Wintersweet Flower
【別名】臘梅花、黃梅花、鐵筷子花、雪里花、巴豆花、蠟花
【來源】藥材基源:為蠟梅科植物蠟梅的花蕾。
【原形態(tài)】蠟梅,落葉灌木,高2-4m。莖叢出,多分枝,皮灰白色。葉對生,有短柄,不具托葉,葉片卵形或矩圓狀披針形,長7-15cm,寬3-7cm,先端漸尖,全緣,基部楔形或圓形,上面深綠色而光亮,老時粗糙,下面淡綠色,光滑,有時于葉脈上略被疏毛?;ㄏ扔谌~開放,黃色,富有香氣;花被多數(shù),呈花瓣狀,成多層的覆瓦狀排列,內(nèi)層花被小形,中層花被較大;黃色,薄而稍帶光澤,外層成多數(shù)細鱗片;雄蕊5-6個,藥外向;心皮多數(shù),分離,著生于花托的內(nèi)面;子房卵形,1室。瘦果,橢圓形,深紫褐色,疏生細白毛,內(nèi)有種子1粒。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灌叢或水溝邊。
【栽培】1.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氣候,較耐寒、耐旱,稍耐陰;喜陽光;忌濕澇。要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栽種為宜。在重粘土和堿土上生長不良。
【性狀】1.性狀鑒別 花蕾圓形、短圓形或倒卵形,長1-1.5cm,寬4-8mm?;ū黄B合,下半部被多數(shù)膜質(zhì)鱗片,鱗片黃褐色,三角形,有微毛。氣香,味微甜后苦,稍有油膩感。
【化學成份】蠟梅花的香氣成分,已鑒定31種,計有:乙酸(acetic acid),1,1-二乙氧基乙烷(1,1diethoxy ethane),異戊醇(isoamyl alcohol),1,3-二氧戊環(huán)(1,3-dioxolang),雙丙酮醇(diacetone alcohol),3-丁烯-2-酮(3-butene-2-one),葉醇(3-hexen-1-ol),側(cè)柏烯(2-thujene),月桂烯(myrcene),對聚傘花素(pcymene),檸檬烯(limonene),6-甲基-1-辛醇(6-methyl-1-octanol),苯甲醇(benzyl alcohol),羅勒烯(α-ocimene),芳樟醇(linalool),氧化芳樟醇(linalool oxide),松樟酮(pinocamphone),乙酸芐酯(benzyl acetate),萘(naphthalene),水楊酸甲酯(methyl salicylate),吲哚(1H-indole),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王古)(王巴)烯(α-copaene),2,6-二叔丁基對甲苯酚(2,6-di-tertbutyl-4-methylphenol),香檜酮(sabina detone),苯甲酸(benzoic acid),癸酸(decanoic acid),鄰苯二甲酸叔丁酯(diphenate tertbutyl ester),十二酸(dodecanoic acid),4-癸酮(4-decanone),1,3,5-三丁基六氫-1,3,5-三氮雜苯(1,3,5-tributylhexahydro-1,3,5-triazine)。其中含量最多的是羅勒烯,其次是芳樟醇、乙酸芐酯、水楊酸甲酯、側(cè)伯烯、檸檬烯及苯甲醇。另含紅豆杉氰甙(taxiphyllin),蠟梅甙(meratin),α-胡蘿卜素(α-carotene),蠟梅堿(calycanthine)。
【藥理作用】1.毒性:洋蠟梅堿可引起哺乳動物之強烈抽搐,作用類似士的寧。靜脈注射對小鼠的平均致死量為43.79±1.89mg/kg,對大鼠為17.16±0.82mg/kg。對兔之毒性更強,大約在10-40mg之間,靜脈注射后肯定致死,最大耐受量為7.5mg。中毒劑量對上述三種動物皆引起興奮,但對蛙可引起抑制。對兔靜脈注射還可降低血糖。對血細胞數(shù)目無影響。對離體兔腸、子宮有興奮作用,但對豚鼠子宮作用微弱。在麻醉貓、犬身上可抑制心臟,降低血壓。但有人認為不會引起降壓。夏臘梅堿對哺乳動物有類似士的寧作用,引起強烈抽搐。靜脈注射對小鼠的平均致死量為43.79±1.89mg/kg,對大鼠為17.16±0.82mg/kg ,兔的最大耐受量為7.5mg。
【毒性】靜脈注射對小鼠的平均致死量為43.79±1.89mg/kg,對大鼠為17.16±0.82mg/kg。對兔之毒性更強,大約在10-40mg之間,靜脈注射后肯定致死,最大耐受量為7.5mg。
【炮制】揀去殘梗、沙石、土塊。曬干或烘干,備用
【性味】辛;甘;微苦性涼;小毒
【歸經(jīng)】肺;胃經(jīng)
【功能主治】解毒清熱;理氣開郁。主暑熱煩渴;頭暈;胸悶脘痞;梅核氣;咽喉腫痛;百日咳;小兒麻疹;燙火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浸油涂或滴耳。
【注意】濕邪盛者慎用
【附方】①治久咳:鐵筷子花三錢。泡開水服。(《貴陽民間藥草》)②治湯火傷:蠟梅花(以)茶油浸(涂)。(《嶺南采藥錄》)
【各家論述】1.《綱目》:解暑,生津。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蠟梅花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大家服用時能按照醫(yī)囑,同時要注意鍛煉身體,增強自身抵抗力。
臘梅花是一種大家很熟悉的藥材,有著不同尋常的作用和功效,在很多疾病中是治愈的關(guān)鍵,下面讓大家一起深入的對臘梅花進行更多的解讀吧!
【別名】臘梅花(《救荒本草》),黃梅花(《綱目》),鐵筷子花、雪里花(《貴陽民間藥草》)。
【來源】為蠟梅科植物 臘梅 的 花蕾 。1~2月間采摘,曬干或烘干。
【原形態(tài)】臘梅(《綱目》),又名:臘木、巖馬桑、臭臘梅。
【生境分布】我國各地均有栽植。產(chǎn)江蘇、浙江、四川、貴州等地。
【性狀】干燥花蕾呈圓形、矩形或倒卵形,長1~1.5厘米,寬約0.4~0.8厘米,花被疊合作花芽狀,棕黃色,下半部由多數(shù)膜質(zhì)鱗片所包,鱗片黃褐色,略呈三角形,有微毛。氣香,味微甜,后苦,稍有油膩感。商品有二種:①素心蠟梅,花心黃色,重瓣,花瓣圓而大,朵大。②狗心蠟梅,花心紅色,單瓣,花瓣狹而尖,朵小,質(zhì)較次。以花心黃色、完整飽滿而未開放者為佳。
【化學成份】花含揮發(fā)油,內(nèi)含1,8-桉葉素、龍腦、芳樟醇,苯甲醇、乙酸芐酯、金合歡醇、松油醇、吲哚等。又含洋蠟梅堿、異洋蠟梅堿、蠟梅甙、α-胡蘿卜素。種子含洋蠟梅堿,脂肪油含不皂化物5.6%,脂肪酸組成是飽和脂肪酸(棕櫚酸、硬脂酸、月桂酸、肉豆蔻酸等)22%,單烯脂肪油46%,亞油酸25%,亞麻酸7%。葉含洋蠟梅堿。
【藥理作用】洋蠟梅堿可引起哺乳動物之強烈抽搐,作用類似士的寧。靜脈注射對小鼠的平均致死量為43.79±1.89毫克/公斤,對大鼠為17.16±0.82毫克/公斤。對兔之毒性更強,大約在10~40毫克之間,靜脈注射后肯定致死,最大耐受量為7.5毫克。中毒劑量對上述三種動物皆引起興奮,但對蛙可引起抑制。對兔靜脈注射還可降低血糖。對血細胞數(shù)目無影響。對離體兔腸、子宮有興奮作用,但對豚鼠子宮作用微弱。在麻醉貓、犬身上可抑制心臟,降低血壓。但有人認為不會引起降壓。
【性味】①《救荒本草》:"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解暑生津。治熱病煩渴,胸悶,咳嗽,湯火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錢。外用:浸油涂。
【附方】①治久咳:鐵筷子花三錢。泡開水服。(《貴陽民間藥草》)
【摘錄】《*辭典》
通過本篇文章對臘梅花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關(guān)于臘梅花的相關(guān)作用和食用方法等。臘梅花的價值可以通過其功效中看出,充分的體現(xiàn)了臘梅花的重要性。
梅花草的簡介
梅花草,形似梅花,小朵,生石崖上。多年生草本,高達30-50cm。全株無毛。根莖短,近球形。基生葉叢生;葉柄長2.5-6cm;葉片卵圓形至心形,長1-3cm,寬1.5-3.5cm,先端鈍圓或銳尖,基部心形,全緣,花莖中部生1無柄葉片,基部抱莖,與基生葉同形?;▎紊敹?白色至淺黃色,直徑2-3.5cm,形似梅花;萼片5,橢圓形,長約5mm;花瓣5,平展,卵狀圓形,長約1cm,先端圓;雄蕊5,與花瓣互生;假雄蕊5,上半部11-22絲裂,裂片先端有頭狀腺體;心皮4,合生,子房上位,卵形;花柱極短,頂端4裂。蒴果,上部4裂。種子多數(shù)。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山坡、林邊、山溝、隰草地。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青海等地。
梅花草的功效與作用
富含成分:全草含山柰酚、蕓香甙、金絲桃甙。莖尚含槲皮素的葡萄糖甙。根含生物堿0.085~0.09%。
性味歸經(jīng):苦;涼。肺;肝;膽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解毒消腫;止咳化痰。主黃疸型肝炎;細菌性痢疾;咽喉腫痛;脈管炎;瘡癰腫毒;咳嗽多痰。《內(nèi)蒙古中草藥》:“清熱涼血,消腫解毒。主治黃疸性肝炎,脈管炎,瘡癰腫毒?!薄度珖胁菟巺R編》:“清熱解毒,止咳化痰。主治細菌性痢疾,咽喉腫痛,百日咳,咳嗽痰多。”
應用:
1、治黃疸型肝炎。梅花草五錢,小白蒿、秦艽、黃柏、紅花各二錢,五靈脂、廣木香各一錢。共研細末。每服一錢至一錢五分,每日三次,白糖水送服。
2、治急性細菌性痢疾,梅花草15-30g。水煎服。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者慎服。孕婦不能食用,本品性涼,易導致孕婦身體虛寒。經(jīng)期禁用,經(jīng)期忌寒,本品性涼,不宜服用。兒童不能食用,本品性涼,易導致孕兒童體虛寒,建議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
梅花草的市場信息
1、梅花草的價格
尚不明確。
2、梅花草的選購方法
藥材性狀:根莖呈不規(guī)則團塊狀,褐色,有多數(shù)須根。莖圓柱形,長3-27cm,直徑1-2mm,有縱棱,質(zhì)脆,易折斷?;~褐色,多破碎,完整葉片呈卵圓形或心形,長1-3cm,寬0.5-2.5cm,全緣,葉柄較長。莖生葉1枚,形同基生葉,無柄?;S色,單生莖頂。氣微,味甘。
3、梅花草的保存方法
夏季開花時采收,曬干。置陰涼處保存。
人們發(fā)現(xiàn)許多中成藥中都有三七這一味中藥,許多藥店里也有賣三七的,藥店工作人員有時候針對客戶的需求也會推薦給客戶服用三七。很多不了解中藥的人并不知道云南三七的功效與作用,其實三七人們?nèi)粘J强梢苑玫?,云南許多地區(qū)用三七止血,據(jù)說云南的女性們也都會服用三七。
一、云南文山三七的功效
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腫定痛之功效,有活血和養(yǎng)血的雙向調(diào)節(jié)功能,三七粉長期服用可以軟化血管,促進血液健康,有效預防各種心腦血管病,對于女性顧客,三七粉還有活血養(yǎng)顏抗衰老的功效,具有良好的止血化瘀功效、顯著的造血功能以及較強的鎮(zhèn)痛作用,內(nèi)服三七可活血化瘀、消腫定痛,外用三七可迅速止血、鎮(zhèn)痛消炎,長期食用熟三七能有效改善貧血癥狀。
二、云南文山三七的功效與作用
1、具有保護心肌,抗心律失常作用,能加強和改善冠脈微循環(huán),擴張血管.實際體現(xiàn)在改善和治療冠心病,供氧不足,抗血栓;對于心腦血管疾病高發(fā)的中老年人群, 食用三七具有很好的預防和輔助治療作用。
2、具有抗疲勞、提高學習和記憶能力的作用.學習或工作壓力大、長期用腦過度的人群,食用三七能緩解身體疲勞,充沛精力.對于久坐的人,食用三七可加強血液循環(huán)。
3、能夠調(diào)節(jié)身體免疫力,能使過高或過低的免疫反應恢復到正常,并促進新陳代謝.體質(zhì)虛弱、易感冒、每次生病恢復慢并常反復發(fā)作的人群,食用熟三七可增強免疫力。
4、抗衰老、抗氧化作用.用三七做的化妝品功效極為突出,很多美容院拿去改包裝后當做自己的秘方在用.對于內(nèi)分泌失調(diào),皮膚無光澤、有色斑的人群,食用三七能調(diào)節(jié)內(nèi)分泌、清除血管垃圾、延緩衰老、祛斑養(yǎng)顏。
5、降低血脂、血壓、膽固醇,雙向調(diào)節(jié)血糖,防止動脈硬化.長期食用三七,可有效預防和治療因肥胖、吸煙飲酒等不健康生活習慣引發(fā)的三高現(xiàn)象。
6、保護肝臟.對于經(jīng)常應酬,抽煙、飲酒、高脂肪食物過量攝入的人群,容易患脂肪肝、酒精肝,食用三七可保肝護肝。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經(jīng)??吹皆颇嫌蜕嫉纳碛?,那么云南油杉應該如何食用呢?對我們的身體有哪些好的影響呢?一起來看看。
【別名】杉松、松殼絡樹、杉松苞、杉老樹、杉樹
【來源】藥材基源:為松科植物云南油杉的根皮。
【原形態(tài)】喬木,高達40m,胸圍可達1m。樹皮粗糙,暗灰褐色,不規(guī)則深縱裂;一年生枝粉紅色或淡褐紅色,有毛。葉條形,在側(cè)枝上排成2列,長2-6.5cm,寬2-3.5mm,先端有急尖的鈍尖頭(幼樹和萌生靶的葉銳尖)上面有2-10條氣孔線,下面有14-19條氣孔帶,兩面中脈隆起。雌雄同株;雄球花簇生枝梢或葉腋,雌球花直立,單生于短枝頂端。球果圓柱形,直立,長9-20cm,徑4-6.5cm,種鱗斜方狀卵形,上部漸窄,先端反曲,邊緣有細缺齒,鱗背露出部分被毛或近無毛;苞鱗長約為種鱗之半。種子有厚膜質(zhì)長翅,與種鱗近等長。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長于海拔 700-2600m山地帶林內(nèi)。
【性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祛瘀、消腫、解毒。。主跌打損傷;骨折;瘡癰;漆瘡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煎水洗;或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皮:味辛、性溫。 有祛瘀、消腫、接骨的功能。用于跌打損傷、骨折、瘡癰、漆瘡等癥。水煎,沖酒服,外用適量。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于中藥材云南油杉的介紹。對于我們不懂的藥材,更應該去了解它,這樣才能使我們在生活中充分地利用它,不至于手足無策。
云南紫珠是中藥中常見的一種,具有很多不同的功效,可以對人體的一些疾病進行調(diào)理,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它的具體的功效有哪些吧。
【來源】藥材基源:為馬鞭草科植物云南紫珠的根、葉。
【原形態(tài)】云南紫珠,喬木,高12-18m。小枝略呈四棱形,與葉柄、葉片主脈及花序均被灰棕色分枝柔毛和星狀毛。單葉對生;葉柄長1.5-3cm,粗壯;葉片紙質(zhì),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12-27cm,寬7-13cm,先端短漸尖或鈍圓,基部楔形或?qū)捫ㄐ?,全緣,背面有分枝柔毛和星狀毛,兩面密生紅褐色小腺點;側(cè)脈10-12對。聚傘花序腋生,粗大,排成半球形傘房狀花序,寬8-13cm,6-7次分歧,花序梗粗壯,長4-5cm;苞片細小,線形;花萼杯狀,長約0.8mm,先端4裂,裂片鈍圓;雄蕊4,花絲長約為花冠的2倍;子房有微毛和棕紅色腺點。果實漿果狀,球形,徑約3mm,熟時紫紅色。花果期7-12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30-560m的江邊疏林中或溝谷林下。
【性味】微苦;平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主吐血;便血;衄血;崩漏;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研末撒。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介紹的關(guān)于云南紫珠的知識,相信大家對于云南紫珠的認識又會多一點了。我們在生活中可以食用云南紫珠對身體進行調(diào)理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