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蓮座蕨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今天不養(yǎng)生,明天養(yǎng)醫(yī)生?!鄙鐣陌l(fā)展讓更多人注意到了養(yǎng)生這個話題,養(yǎng)生關(guān)系著你、我、他的生活質(zhì)量。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實現(xiàn)的呢?為滿足您的需求,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云南蓮座蕨的功效與作用”,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經(jīng)過上千年的沉淀和積累的過程中,中藥在種類和數(shù)量上規(guī)模已經(jīng)相當(dāng)驚人,所以選擇中藥治療一些疑難雜癥都是有著很好的效果,接下來就為大家推薦一種中藥云南蓮座蕨。
【來源】藥材基源:為觀音座蓮科植物云南觀音座蓮的根莖。
【原形態(tài)】大型陸生蕨類植物,植株高可達2m。根狀莖肥大,直立。葉二回羽狀,紙質(zhì),干后褐色或褐綠色,下面光滑或沿中肋下部疏生少數(shù)線狀鱗片;葉柄粗2-2.5cm;葉片寬大,羽片互生,長約20cm,下部羽片較短,寬20-24cm,長圓形,基部略狹,羽柄粗壯,直徑約2cm,位于先端的羽軸有翅;小羽片約20對,近平展,下部的相距約2cm,對生,上部的相距約3cm,略互生,基部的較短,長8-9cm,中部的較長,12-13cm,寬2cm,具短柄,先端漸尖,邊緣近全緣,基部近圓截形;葉脈多數(shù)分叉,近開展,倒行假脈纖細。孢子囊群長圓形或線形,近葉緣生,由14-20個孢子囊組成,不育的邊緣平坦或稍反卷。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100m左右的林下溝中。
【性味】苦;涼
【功能主治】止咳止血;清熱消腫;散瘀。主肺癆咳嗽;咯血;癰癤;痄腮;蛇咬傷;骨折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上面就是云南蓮座蕨的一個介紹,通過這些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云南蓮座蕨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對于很多病癥都可以有效的緩解,但切記不要胡亂服用。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很多人對強壯蓮座蕨并不很清楚,所以在對強壯蓮座蕨選擇的時候,需要進行了解,使得在食用它的時候可以放心,有利于疾病治療。
【來源】藥材基源:為觀音座蓮科植物強壯觀音座蓮的根莖。
【原形態(tài)】強壯觀音座蓮,大型際生蕨類植物,植株高達2m以上。具直立而肥大的根狀莖。葉二回羽狀,厚紙質(zhì);葉柄粗約3cm;羽片長圓形,長約60cm,中部寬約20cm,羽柄粗壯,長約4.5cm;有小羽片約14對,互生,向下漸縮小,基部著生的小羽片生約8.5cm,開展,中部的長約12cm,頂部的長約12-15cm,寬2-2.5cm,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近圓形或近截形,頂生小羽片分離,與下面的同形,全緣,向頂部漸尖并具不夫同則鋸齒;葉脈下面明顯,具纖細的倒行假脈,其長度與孢子囊近相等。孢子囊群線形,彼此不密接,長2-3mm,由20-30個孢子囊組成,距葉緣約1.5mm處著生。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約250m溝邊密林下。
【性味】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水;消腫散結(jié)。主水腫;瘰疬;痄腮;癰腫;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相信通過本篇文章對強壯蓮座蕨的詳細介紹,大家可以了解到關(guān)于強壯蓮座蕨的功效和藥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廣西蓮座蕨是一種中藥材,在古代就有用廣西蓮座蕨治病的先例,所以我們可以放心食用。接下來主要給大家介紹一下廣西蓮座蕨的功效等。
【來源】藥材基源:為觀音座蓮科植物廣西觀間座蓮的根莖。
【原形態(tài)】廣西觀音座蓮,大型陸生蕨類植物,植株高達2m。具服大的根狀莖。葉草質(zhì),二回羽狀,互生,疝中肋疏被棕色鱗片,羽片近長圓形,長約65cm,中部寬約20cm,基部和頂部漸狹,寬約14cm;羽柄長15cm;小羽片近16對,有柄,下部的數(shù)對對生而開展,上部的互生而斜向上,披針形,頂端漸尖,全緣或具冰明顯的鈍齒,干后稍內(nèi)卷,向頂部具明顯的鈍齒或三角形鋸齒,基部近圓形;葉脈一般分叉,近水平開展。孢子囊群線形或長圓形,長約1.5mm,褐色,近葉緣著生,一般由12-16個孢子囊組成。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400m左右的深谷林下。
【性味】味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止咳;解毒散結(jié);活血消腫。主肺熱咳嗽;癰癤;痄腮;瘰疬;骨折;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于中藥材廣西蓮座蕨的介紹。對于我們不懂的藥材,更應(yīng)該去了解它,這樣才能使我們在生活中充分地利用它,不至于手足無策。
刺柄蓮座蕨是功效非常廣泛的一種中藥材,我們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刺柄蓮座蕨,刺柄蓮座蕨也在很多疾病的治療和緩解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現(xiàn)在我們來了解一下刺柄蓮座蕨。
【英文名】Wall Angiopteris
【別名】刺柄觀音座蓮
【來源】藥材基源:為觀音座蓮科植物刺柄觀音座蓮的根莖。
【原形態(tài)】刺柄觀音座蓮,大型陸生蕨類植物,植株高可達2m以上。葉二回羽狀,沿中肋疏生棕色鱗片;羽片草質(zhì),互生,線狀披針形,長約68cm,向兩端漸變狹,基部和頂部寬約7cm,中部寬約13cm,羽軸長2cm,小羽片約37對,互生或向上部對生,下部的開展,中部以上的稍向上斜;基部的2對橢圓狀卵形,長約4cm,寬約1.7cm,下部的羽片較短,寬披針形,長5-6cm,寬1.7-1.8,中部的稍長,披針形,長6.3-7.5cm,寬約1.6cm,上部的與中部相似,有時稍呈鐮刀形,基部稍不等,近截形或呈寬楔形,先端短漸尖,葉緣有不規(guī)則細鋸齒;葉脈分叉,近水平斜展,無倒霆假脈;葉軸具鱗狀突起,羽軸背面有多數(shù)小刺頭突起,腹面具縱溝,向先端具狹翅。孢子囊群跟葉緣約1.5mm處著生,呈長圓形或橢圓形,長1.5-2mm,由12-16個孢子囊組成。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谷林下。
【性味】味淡;澀;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痰止咳;解毒消腫。主泄瀉;痢疾;肺熱咳嗽;瘰疬;痄腮;癰癤;骨折;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莖:葉淡,澀,性涼。有清熱散結(jié),止咳消腫,止瀉的功能。用于肺炎咳嗽、蛇傷、骨折、瘰疬、癰癤、腮腺炎、腸炎及痢疾。
【摘錄】《中華本草》
了解了這么多關(guān)于中藥刺柄蓮座蕨的各種情況,相信我們可以在面對疾病的困擾時做到鎮(zhèn)定自若,正確的對待疾病的治療。
對于云南小膜蓋蕨,大家是比較熟悉的,當(dāng)然有些人比較陌生。其實云南小膜蓋蕨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材。那么云南小膜蓋蕨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英文名】Yunan Araiostegia
【別名】小冷蕨葉
【來源】藥材基源:為骨碎補科植物云南小膜蓋蕨的全草。
【原形態(tài)】植株高40-60cm。根莖長而橫生,連同葉柄基部密被深棕色、闊卵圓形鱗片,邊緣紅棕色,盾狀著生。葉遠生;葉柄長15-30cm,淡綠色;葉片長圓狀卵形,長25-30cm,寬10-1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四回羽裂;羽片約12對,斜向上,長圓披針形,長約15cm,寬5-6cm,基部1對葉柄長1.5-2cm;上部的羽片漸縮小,先端漸尖,基部偏斜,楔形;一回小羽片12-15對,有短柄并有極狹的翅,三角狀披針形,基部下側(cè)1片較大,基部不對稱,羽狀深裂至有極狹翅的小羽軸;二回小羽片6-8對,長圓形,鈍頭,基部下側(cè)下延,羽狀深裂;末回裂片狹長鐮刀形,全緣或缺刻為不等長的短裂片;葉脈分叉,每裂片有小脈1條。孢子囊群小,多數(shù),背生于裂片下面,著生于上側(cè)的短小脈先端;囊群蓋杯形,灰褐色,全緣,上緣截形,底部圓形。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0-1500m的山坡混交林下的巖石上。
【性味】淡;平
【歸經(jīng)】腎;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斂瘡止痛。主痢疾;急性胃腸炎;燒燙傷;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有清熱收斂、消腫止痛的功能。用于燒燙傷、跌打損傷、痢疾。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以上介紹,大家對中藥云南小膜蓋蕨也有了很好的了解,它在治療疾病上有著很不錯的效果,不過要注意的是,對云南小膜蓋蕨使用的時候,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健康科學(xué)的食用。
說起云南小陰地蕨,很多人都知道它是一種中藥材,那么你對云南小陰地蕨的功效和作用了解嗎?它又該怎么吃呢?現(xiàn)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別名】蕨葉一枝蒿
【來源】藥材基源:為陰地蕨科植物云南假陰地蕨的全草。
【原形態(tài)】多年生蕨類植物,植株高20-40cm。根莖短粗,直立,有一大簇較細長的肉質(zhì)根。營養(yǎng)葉長24-35cm,柄長10-18cm,寬3-4mm,基部托葉狀的苞黑褐色,長約2cm,露出灰白色絨毛,并沿柄向上分布,早落;葉片為五角形,長14-20cm,寬16-24cm,漸尖頭;下部四回羽狀,上部三回羽狀;羽片6-7對,張開,彼此密接,下部3對,有柄,上部的無柄,基部1對最大,三角形,長10-15cm,寬6-9cm,漸尖頭,基部最寬,同葉軸著生處通常絨毛特多,下部三回羽狀,向上為二回深羽裂;葉脈明顯。孢子葉全長8-10cm,自基部1對羽片的腋間或稍高處生出,細瘦,孢子囊穗為圓錐狀,長4-5cm,寬3-4cm,二至三回羽狀,被絨毛。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0-3000m的雜木林下。
【性味】甘;辛;微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咳平喘。主蛇犬咬傷;乳癰;痄腮;咽喉炎;肺結(jié)核;咳喘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云南小陰地蕨有了一定的了解,云南小陰地蕨對于人體健康非常的有好處,大家可以試一試。
蓮座薊是中藥當(dāng)中非常常見的一種,也是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藥物。它在治療很多疾病方面有著奇特的效果和作用,下面就為大家詳細的講述一些中藥蓮座薊的作用。
【別名】食用薊
【來源】菊科 蓮座薊 Cirsium esculentum (Sievers)C. A. Mey.,以 全草 入藥。
【生境分布】東北、內(nèi)蒙古、新疆。
【性味】甘,涼。
【功能主治】散瘀消腫,排膿,托毒,止血。主治肺膿腫,瘡癰腫毒,皮膚病,肝熱,各種出血。
【用法用量】1~3錢,水煎服,或適量研面沖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內(nèi)蒙古中草藥》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蓮座薊的一些基本功效,以及蓮座薊的食用方法等,這樣大家在食用的時候才不會用錯,也能夠更加正確的發(fā)揮蓮座薊的價值。
蓮座革菌是一種很普通的中藥。雖然它很普通,卻是有著很多神奇的功效。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來源】藥材基源:為革菌科真菌蓮座革菌的子實體。
【原形態(tài)】子實體革質(zhì),漏斗狀,中部層疊呈蓮座狀,高寬各達10cm。蓋面淺米黃色至淺褐色,往往有輻射狀皺紋。子實層平滑或有疣狀突起,淡粉灰色至暗灰色。菌柄短,偏生至中生。菌肉白色。孢子在顯微鏡下淡青灰色,有小瘤,近球形,直徑5-7μm。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闊葉林或針葉林中地上。
【性狀】性狀鑒別 菌蓋漏斗狀、中部層疊呈蓮座狀,直徑約10cm,長約8cm,淺米黃色或淺褐色,表面有輻射狀皺褶;下表面的子實層平滑或有疣狀突起,粉灰色。菌肉淺米黃色。菌柄短,有很少分枝,稍偏生或中生,色與菌蓋相似。革質(zhì)。氣微或臭。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祛風(fēng)散寒;舒筋活絡(luò)。主風(fēng)濕痹痛;筋脈拘攣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6g;或浸酒服。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蓮座革菌,我們知道蓮座革菌有非常全面的功效和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蓮座革菌作為一種調(diào)理身體的手段 。
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材有很多,蕨就是其中一種,不過也有很多人對蕨并不是很清楚,因此選擇食用之前,需要對蕨的功效與作用進行認識。
【別名】蕨菜、如意菜、狼萁
【來源】鳳尾蕨科蕨屬植物 蕨 pteridium aquilinum (L.)Kuhn var. latiusculum (Desv.)Underw.,以 根狀莖 或 全草 入藥。夏秋采,洗凈,鮮用或曬干。
【性味】甘,寒。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消腫,安神。用于發(fā)熱,痢疾,濕熱黃疸,高血壓病,頭昏失眠,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白帶,痔瘡,脫肛。
【用法用量】0.3~1兩。
【備注】(1)嫩葉可食,稱 蕨菜 ,根狀莖供提取 蕨粉 ,為滋補食品。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崔禹錫《食經(jīng)》
通過上文的描述我們知道了什么是蕨,蕨有著怎樣的功效。蕨的藥用價值很高,有利于免疫系統(tǒng)的改善,是我們一個值得的選擇。
如今我們的生活檔次在不斷的提高,但是我們的健康質(zhì)量卻在不斷的下降,飲食不科學(xué)對于我們的身體造成了潛在的威脅。而中醫(yī)的許多藥材就可以對我們的身體進行調(diào)理改善,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白粉蕨。
【別名】小蕨萁
【來源】蕨類中國蕨科 華北粉背蕨 Aleuritopteris kuhnii (Milde)Ching,以 全草 入藥。
【生境分布】東北、內(nèi)蒙古、河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河南、四川、貴州、云南。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潤肺止咳,清熱涼血。主治咳血,刀傷。
【用法用量】3~4錢。外用適量,研末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經(jīng)過上文對于白粉蕨的介紹,我們對于白粉蕨有了詳細的了解。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更多的了解白粉蕨的特質(zhì),充分的利用它的藥用價值為我們的生活服務(wù)。
中藥在治療某些疾病上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在對草藥選擇的時候可以放心進行,金粉蕨是一種對于我們不陌生的藥材,它的功效與作用你知道嗎?我們來看一下。
【別名】野雞尾、小野雞尾、柏香蓮、小金花草、水金雞尾、孔雀尾、土黃連、解毒蕨、日本烏蕨
【來源】中國蕨科金粉蕨屬植物 金粉蕨 Onychium japonicum (Thunb.)Kunze,以 全草 入藥。四季可采,曬干,鮮用尤佳。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用于感冒高熱,腸炎,痢疾,小便不利;解山薯、木薯、砷中毒;外用治燒燙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研粉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以上就是對金粉蕨的功效的一些簡單的介紹,希望對所有的朋友都能所幫助,總得來說金粉蕨的養(yǎng)生功效是非常強大的,因此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金粉蕨來更好的促進身體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