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清乳汁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心靜乾坤大,心安理數明,只有理性的清靜才能大智大慧,大徹大悟?!鄙鐣陌l(fā)展,人們對養(yǎng)生越來越看重,養(yǎng)生關系著你、我、他的生活質量。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容《水稻清乳汁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很多人對水稻清乳汁并不很清楚,所以在對水稻清乳汁選擇的時候,需要進行了解,使得在食用它的時候可以放心,有利于疾病治療。
【來源】藥材基源:為??浦参镏袢~榕的乳汁。
【原形態(tài)】直立小灌木,高1-3m。小枝初時被毛,干后呈紅褐色,粗糙,節(jié)間短。葉互生;葉柄長3-7mm,被毛;托葉披針形,紅色,近無毛,長8mm;葉片紙質,線狀披針形,長5-13cm,寬8-16mm,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或圓形,上面略有光澤,下面有小凸點,干后通常紅褐色,全線;側脈7-17對,纖細,網脈下面明顯?;ㄐ蛲新亚蛐危砻嫔跃呃饧y,直徑7-8mm,成熟時呈深紅色,頂部臍狀突起,基生苞片三角形,宿存,炳長2-6mm;雄花和癭花著生于同一花序托內壁,雄花著生近口部,花被片3-4,雄蕊2,少有3;瘦花花被片3-4,子房退化,花柱極短,側生;雌花生于另一植株花序托中,花被片4,少有5枚,條形,先端鈍。子房倒卵形,花柱側生。瘦果近球形,先端具棱。花期4-7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溪旁潮濕處或山坡路邊。
【性味】辛;性平
【功能主治】解毒消腫。主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涂敷。
【摘錄】《中華本草》
上面介紹了水稻清乳汁的一些基本常識,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對于水稻清乳汁的了解會更多一些。生活中常常接觸的其它藥材還有很多,有時間的話不妨多去了解一下。
相關閱讀
導讀:人乳汁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人乳汁的功效與作用、人乳汁圖片、人乳汁的藥用價值、人乳汁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人乳汁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
人乳汁簡介人乳汁圖片人乳汁的功效及作用人乳汁的藥用價值人乳汁的藥用附方人乳汁的臨床應用人乳汁的副作用人乳汁醫(yī)書記載人乳汁簡介
人乳汁,傳統(tǒng)養(yǎng)生補品名,為健康婦女產后分泌的乳汁。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灰分、乳化鈣、磷、鐵、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具有益氣補血、補充營養(yǎng)、增強體質、美容抗衰、療傷解毒等功效。
人乳汁圖片
人乳汁的功效及作用
1、益氣補血:本品氣血所化,甘以補益,咸以養(yǎng)陰,平而偏涼,清熱滋潤,有補氣化血,充液填精之功,可治氣血不足,陰液虧耗之虛勞贏瘦,虛風癱瘓等證。
2、滋陰潤燥:《本草經疏》乳屬陰,其性涼而滋潤,血虛有熱,燥渴枯涸者宜之。且本品入心、肺、胃經。故有潤肺,寧心,潤腸之效。
3、養(yǎng)血調經:氣血俱虛,經水斷絕,形體消瘦,治用人乳,補益氣血調補沖任,血海不枯。經水可行。
4、補益脾胃: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弱,氣血不足,面色白,肢體倦怠,納少化遲,舌淡脈弱,人乳汁味甘有補脾益胃之功。脾胃健運。氣血充盈。身強體壯,疾病不生。
5、消腫療瘡:紅眼赤痛,或臁脛生瘡,多火毒熾盛,滯于肌表,分肉,或瘀血不去,或濕熱蘊釀,用人乳汁外用,有解毒清熱,消腫止痛之效。
6、鑒別應用:人乳和牛乳,功效略同,人乳性平而潤,補益精氣,牛乳性溫而膩,助痰增病,兩相比較,相差殊異。
人乳汁的藥用價值
【藥名】人乳汁
【來源】為健康產婦乳汁,并稀薄、白色不透明,味和而甘。
【功效】補血,潤燥。
【主治】治虛勞贏瘦、虛風癱瘓、消渴、噎膈、大便燥結、血虛經閉、目赤眼昏。
【性味】甘咸,平。
【歸經】入心、肺、胃經。
【用法用量】內服:取新鮮者乘熱飲。外用:點眼。
【炮制方法】取健康產婦乳汁,鮮用,或以曝曬成粉入藥,或經蒸焙藥品。
【用藥忌宜】《本草經疏》:臟氣虛寒,滑泄不禁及胃弱不思食,脾虛不磨食,并不宜服。
人乳汁的藥用附方
1、治男婦氣血衰弱,痰火上升,虛損之癥,左癱右瘓,中風不語,手足臂體疼痛,動履不便,飲食少進:人乳二酒盞,香甜白者為佳,以好梨汁一酒盞,燉滾熱,每日五更后一服,能消痰,補虛,生血。(《攝生眾妙方》接命丹)
2、治卒中風不語,舌根強硬:人乳汁五合,陳醬五合(三年者妙)。相和研,以生布絞取汁,不計時候,少少與服。(《圣惠方》)
3、治消渴:人乳汁、黃連末、天花粉末、藕汁、生地黃汁。上后二味汁為膏,入前三味搜和,佐以姜汁和蜜為膏,徐徐留舌上,以白湯少許送下。(《丹溪心法》)
4、治肝熱眼赤痛:人乳汁半合,古字錢十枚。上以乳汁于銅器中,磨錢令變色,煎稀稠成煎即住,磁瓶盛,每取少許點目眥頭,日三、五度。(《圣惠方》乳汁煎)
5、治臁脛生瘡:人乳、桐油等分。和勻,以鵝翎掃涂。(《摘元方》)
人乳汁的臨床應用
用于治療電光性眼炎
將新鮮人乳直接擠入消毒的器皿或無菌滴眼瓶內,點入兩眼外眥部球結膜上。每隔5~16分鐘1次,每側2~9滴,滴后閉眼片刻。一般自覺癥狀可在3~15分鐘減輕或基本消除,他覺癥狀在8~16小時完全消失。無副作用及不快感。其療效機理,可能與人乳中所含濃度較高的激素有關。
人乳汁的副作用
《本草經疏》:臟氣虛寒,滑泄不禁及胃弱不思食,脾虛不磨食,并不宜服。
人乳汁醫(yī)書記載
1、《本草經疏》:乳屬陰,其性涼而滋潤,血虛有熱,燥渴枯涸者宜之。
2、《玉揪藥解》:乳汁,清肺除煩,滋肝潤燥。暖服不熱,冷飲則涼,潤肺滋肝,是其長耳,抑陰扶陽。非所能也。至酥、酪之類,冷食寒飲,極損中氣,陽虧土濕,切當遠之。
3、《綱目》:乳乃陰血所化、生于脾胃,攝于沖任。凡入藥并取無病婦人之乳,白而稠者佳,若色黃赤,清而腥穢如涎者,并不可用。若曝曬為粉,入藥尤佳。
4、《別錄》:補五臟,療目赤痛多淚。
5、《韓氏醫(yī)通》:大能益心氣,補腦,治消渴癥,風火癥。
6、《本草通玄》:補真陰。
7、《本草再新》:補心益智,潤肺養(yǎng)陰,除煩止渴,清熱利水,止虛勞咳嗽,治眼目昏紅。
8、《隨息居飲食譜》:補血,充液,填精,化氣,生肌,安神,益智,長筋骨,利機關,壯胃養(yǎng)脾,聰耳明目。
以上就是一些人乳汁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說到清肺湯有些人可能會感到很陌生,實際上它是 一種中藥方劑。今天大家就一起來聊聊清肺湯的功效與作用等相關小常識。
【處方】薏苡仁 防己 杏仁 冬瓜子仁各23克 雞子白皮7.5克
【制法】上銼為散。
【功能主治】治肺經實熱內壅,發(fā)熱汗出若露,咳嗽氣喘,咽中塞如嘔狀,或唾膿血。
【用法用量】每服12克,先以葦葉半握切碎,用水300毫升,煎至230毫升,入藥同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時服。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八
【別名】紫菀湯(《普濟方》卷一八四)。
【處方】紫菀茸 杏仁(去皮、尖)訶子(煨,去核)各60克 漢防己30克
【制法】上銼為散。
【功能主治】治上氣咳逆,喉中如水雞聲,喘息不通,呼吸欲絕,脈浮。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雞子白皮1片,煎至160毫升,去滓,食后服。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三
【處方】麥冬 天冬 知母 貝母 甘草 橘紅 黃芩 桑皮
【功能主治】治肺經燥熱咳嗽。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宗金鑒》卷四十一
上文是對清肺湯的一些相關介紹,我們知道中藥是中國傳統(tǒng)治病、調養(yǎng)的一種有效手段,而只要是藥物一般情況下都會有副作用,只是大小程度不同而已,清肺湯也不例外,所以我們在食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用量。
中藥方劑是一種治療疾病的非常好的方法,那么你知道清肺飲嗎?它是由哪幾種藥材組成的呢?它應該如何食用呢?今天就來為大家一一解答。
【別名】甘露飲子(《癥因脈治》卷三)。
【處方】石膏 桔梗 山梔 知母 連翹 川黃連 甘草 麥冬 杏仁 枇杷葉
【功能主治】治濕熱傷肺灼津,致成上消,煩渴引飲,咳嗽面腫,寸脈數大。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癥因脈治》卷三
【處方】桔梗 黃芩 山梔 連翹 天花粉 玄參 薄荷 甘草
【功能主治】治熱結上焦,肺失通調,小便不利,喘咳面腫,氣逆胸滿,右寸洪數。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癥因脈治》卷四
【處方】麻黃0.6克 玄參1.5克 麥冬0.9克 桔梗2.7克 知母1.5克 荊芥2.4克 訶子2.4克 天花粉1.5克
【功能主治】治小兒痘疹,初發(fā)熱時咽干聲啞。
【用法用量】水煎,入竹瀝、姜汁服。
【摘錄】《種痘新書》卷四
【處方】瓜蔞仁(去油)桔梗 黃連 生地 二冬 陳皮各2克 黃芩 梔子 連翹 赤芍 前胡 半夏 川芎 茯苓 豬苓 木通 花粉 白芷各1.5克
【功能主治】治鼻息肉術后。
【用法用量】燈心為引,水煎服。另用七月七日收甜瓜蒂陰干,臨用時以0.3克研末,再用白礬少許,棉裹塞鼻中。
【摘錄】《外科十三方考》下編
看完了上文對于清肺飲的一些介紹,我們可以感受到中醫(yī)文化是中國五千年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塊艷麗的瑰寶,淵遠流長博大精深,有許多方面值得我們去探索。
清骨散自古被譽為治病的良藥。它對于很多疾病均效果顯著。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清骨散的具體的功效。
【處方】北柴胡 生地黃各60克 人參 防風 熟地黃 秦艽 赤茯苓各30克 胡黃連15克 薄荷葉23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治氣陰兩虛,熱邪內伏,五心煩熱,欲成勞瘵。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溫服。
【摘錄】《永類鈐方》卷十三
【處方】銀柴胡4.5克 胡黃連 秦艽 鱉甲(醋炙)地骨皮 青蒿 知母各3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清骨退蒸,滋陰潛陽。治虛勞陰虛火旺,骨蒸勞熱,身體羸瘦,脈細數。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時服。
【備注】方中銀柴胡能清骨髓之熱,治虛勞之骨蒸;地骨皮、胡黃連、知母均入陰分,而清伏熱于里;青蒿、秦艽均具辛散之功,能宣內伏之熱而出于表;更以鱉甲滋陰潛陽,補益肝腎,又引諸藥入里;甘草調和脾胃,以免寒涼滋膩之味損傷脾胃之氣。配合成方,共奏清骨退蒸,滋陰潛陽之功。
【摘錄】《證治準繩·類方》卷一
通過上面對清骨散各個方面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對于清骨散的用途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基本知道了清骨散對于一些疾病的功效。
導讀:清胃散的功效與作用。清胃散,中醫(yī)方劑名。那么清胃散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清胃散的功效與作用,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方劑名】
清胃散
【出處】
《脾胃論》
【組成】
生地黃、當歸身各6g,牡丹皮9g,黃連6g(夏月倍之),升麻9g。
【方歌】
清胃散中當歸連,生地丹皮升麻全,或加石膏瀉胃火,能消牙痛與牙宣。
【方解】
方中黃連苦寒,清瀉胃腑之火為君藥。升麻清熱升散,宣達郁遏之伏火;生地涼血滋陰;丹皮清熱涼血,三藥共為臣藥。當歸養(yǎng)血活血,可助消腫止痛,為佐藥。升麻兼以引經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清胃涼血之功。
本證為胃有積熱,熱循足陽明經脈上攻所致。牙痛牽引頭痛,面頰發(fā)熱,唇舌頰腮腫痛,牙齦腐爛等,皆是火熱攻躥為害。胃為多氣多血之腑,胃熱每致血分亦熱,故易患牙宣出血等癥。方用苦寒之黃連為君,直瀉胃腑之火。升麻為臣,清熱解毒,升而能散,可宣達郁遏之伏火,與黃連配伍,則瀉火而無涼遏之弊,升麻得黃連,則散火而無升焰之虞,且寓火郁發(fā)之之意。胃熱則陰血亦必受損,故以生地涼血滋陰;丹皮涼血清熱,皆為臣藥。當歸養(yǎng)血和血,為佐藥。升麻兼以引經為使。諸藥合用,共奏清胃涼血之效。
【功效與作用】
清胃涼血。
【主治】
胃火牙痛。牙痛牽引頭疼,面頰發(fā)熱,其齒喜冷惡熱,或牙宣出血,或牙齦紅腫潰爛,或唇舌腮頰腫痛,口氣熱臭,口干舌燥,舌紅苔黃,脈滑數。
【用法】
上藥為細末,都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放冷服之?,F(xiàn)代用法:作湯劑,水煎服。
【配伍特點】
升麻可宣達郁遏之伏火,有火郁發(fā)之之意,與黃連配伍,則瀉火而無涼遏之弊,升麻得黃連,則散火而無升焰之虞。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為治胃火牙痛的常用方,凡胃熱證或血熱火郁者均可使用。臨床以牙痛牽引頭痛,口氣熱臭,舌紅苔黃,脈滑數為辨證要點。
2、現(xiàn)代運用:本方常用于治療口腔炎、牙周炎、三叉神經痛、痤瘡等屬胃火上攻者。
【加減化裁】
若牙齦腫痛甚者,可稍加細辛以止痛;兼腸燥便秘者,加大黃通便泄熱;口渴飲冷者,加石膏、知母以清熱生津;齒衄者,加牛膝導血熱下行。
【使用注意】
牙痛屬風寒或腎虛火炎者,不宜使用本方。
以上就是清胃散的一些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中醫(yī)方劑,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