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肺飲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中醫(yī)養(yǎng)生之道,不在求仙丹靈藥,而首在養(yǎng)心調(diào)神,養(yǎng)心養(yǎng)性可稱是養(yǎng)生之道的“道中之道”!”社會的發(fā)展讓更多人注意到了養(yǎng)生這個話題,生活中睿智的人,一般都是對養(yǎng)生頗有心得的人。面對中醫(yī)養(yǎng)生紛繁的話題,我們?nèi)绾握_認(rèn)識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清肺飲的功效與作用”,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藥方劑是一種治療疾病的非常好的方法,那么你知道清肺飲嗎?它是由哪幾種藥材組成的呢?它應(yīng)該如何食用呢?今天就來為大家一一解答。
【別名】甘露飲子(《癥因脈治》卷三)。
【處方】石膏 桔梗 山梔 知母 連翹 川黃連 甘草 麥冬 杏仁 枇杷葉
【功能主治】治濕熱傷肺灼津,致成上消,煩渴引飲,咳嗽面腫,寸脈數(shù)大。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癥因脈治》卷三
【處方】桔梗 黃芩 山梔 連翹 天花粉 玄參 薄荷 甘草
【功能主治】治熱結(jié)上焦,肺失通調(diào),小便不利,喘咳面腫,氣逆胸滿,右寸洪數(shù)。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癥因脈治》卷四
【處方】麻黃0.6克 玄參1.5克 麥冬0.9克 桔梗2.7克 知母1.5克 荊芥2.4克 訶子2.4克 天花粉1.5克
【功能主治】治小兒痘疹,初發(fā)熱時咽干聲啞。
【用法用量】水煎,入竹瀝、姜汁服。
【摘錄】《種痘新書》卷四
【處方】瓜蔞仁(去油)桔梗 黃連 生地 二冬 陳皮各2克 黃芩 梔子 連翹 赤芍 前胡 半夏 川芎 茯苓 豬苓 木通 花粉 白芷各1.5克
【功能主治】治鼻息肉術(shù)后。
【用法用量】燈心為引,水煎服。另用七月七日收甜瓜蒂陰干,臨用時以0.3克研末,再用白礬少許,棉裹塞鼻中。
【摘錄】《外科十三方考》下編
看完了上文對于清肺飲的一些介紹,我們可以感受到中醫(yī)文化是中國五千年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塊艷麗的瑰寶,淵遠(yuǎn)流長博大精深,有許多方面值得我們?nèi)ヌ剿鳌?/p>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中藥方劑有很多種,有一些是大家很熟悉的,有一些大家不是很熟,那么大家知道黃芩清肺飲是什么嗎?關(guān)于黃芩清肺飲大家又知道多少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黃芩9克,當(dāng)歸6克,紅花6克,川芎9克,赤芍9克,生地9克,葛根9克,花粉9克,薄荷1克。
【功能主治】清肺熱,行郁滯。主肺熱郁滯。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摘錄】《美容護(hù)膚中醫(yī)八法》
【處方】川芎9克,當(dāng)歸6克,赤芍9克,生地9克,葛根9克,花粉9克,紅花6克,黃芩9克,薄荷1克。
【功能主治】清熱滋陰,涼血活血。主血熱郁滯。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摘錄】楊大猷方
【處方】川芎1錢,當(dāng)歸1錢,赤芍1錢,防風(fēng)1錢,生地1錢,干葛1錢,天花粉1錢,連翹1錢,紅花1錢,黃芩2錢,薄荷5分。
【功能主治】肺風(fēng)、粉刺,鼻齄初起紅色,久則肉匏發(fā)腫者。
【用法用量】水2鐘,煎8分,食后服,用酒1杯過口。
【摘錄】《外科正宗》卷四
【別名】黃芩清肺湯
【處方】人參8分,天冬8分(去心),黃芩8分,地骨皮8分,陳皮8分,茯芩8分,知母1錢(酒炒),山梔仁(炒)1錢,五味子20粒,甘草(炙)5分,桑白皮1錢半(炒),當(dāng)歸身1錢半。
【功能主治】妊娠吐衄。
【用法用量】黃芩清肺湯(《竹林女科》卷二)。
【摘錄】《葉氏女科》卷二
上面就是關(guān)于黃芩清肺飲的一個功效介紹,從這些介紹我們就可以了解到,黃芩清肺飲確實(shí)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疾病的困擾,但是要注意絕對不能夠盲目服用。
保肺飲大家吃過嗎?保肺飲其實(shí)是一味很好的中藥方劑,應(yīng)用也非常廣泛,那么保肺飲的功效與作用大家知道嗎?不知道的話,趕緊來了解一下吧。
【處方】知母 天門冬 五味子 川貝母 杏仁各3克 天花粉 麥門冬 紫菀茸 款冬花 百合 桔梗 蘇子 阿膠各2.5克
【功能主治】主久患咳嗽,肺金衰弱,上氣喘急,口干喉啞,痰中帶血絲,或咯出鮮血,或痰如灰色,將成肺痿。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摘錄】《丹臺玉案》卷四
【處方】白茯苓 人參 金沸草 麥門冬(去心)各3克 遼五味21粒 阿膠(蛤粉炒)紫菀各6克
【制法】水煎,溫服。
【功能主治】主肺氣不足,因嗽久而作喘。
【摘錄】《丹臺玉案》卷四
【處方】人參、麥冬、薏苡仁、百部、黃耆、桑皮、五味子、當(dāng)歸、芍藥(酒炒)、片黃芩、百合各等分。
【功能主治】肺痿咳嗽,胸中隱痛,辟辟燥咳。
【用法用量】上加生姜,煎服。
【摘錄】《簡明醫(yī)彀》卷四
【處方】白茯苓1錢,人參1錢,金沸草1錢,麥門冬(去心)1錢,遼五味21粒,阿膠(蛤粉炒)2錢,紫菀2錢。
【功能主治】肺氣不足,因嗽久而作喘者。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摘錄】《玉案》卷四
【處方】知母1錢,天門冬1錢,五味子1錢,川貝母1錢,杏仁1錢,天花粉8分,麥門冬8分,紫菀茸8分,款冬花8分,百合8分,桔梗8分,蘇子8分,阿膠8分。
【功能主治】久患咳嗽,肺金衰弱,上氣喘急,口干喉啞,痰中帶血絲,或咳出鮮血,或痰如灰色,肺將成痿者。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摘錄】《玉案》卷四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保肺飲,我們知道保肺飲的功效和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如果有需要的話,大家可以試一試。
面對著醫(yī)學(xué)的多元素發(fā)展,對于疾病的治療也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實(shí)施手段,其實(shí),中藥方劑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法,因?yàn)槠涓弊饔眯?,藥材種類也很多,受到了大部分人的推薦。下面來看一下完肺飲。
【別名】完肺散、完肺湯
【處方】人參1兩,玄參2兩,蒲公英5錢,金銀花2兩,天花粉3錢,生甘草3錢,桔梗3錢,黃芩1錢。
【功能主治】補(bǔ)胃益肺。主肺癰已成已破,胸膈作痛,咳嗽不止,吐痰更覺疼甚,手按痛處不可忍,咽喉之間,先聞腥臭之氣,隨吐膿血。
【用法用量】完肺散(《洞天奧旨》卷六)、完肺湯(《外科真詮》卷上)。
【摘錄】《辨證錄》卷十三
看完了上文關(guān)于完肺飲的簡單介紹,相信大家對完肺飲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服用完肺飲的時候,應(yīng)該按照正確的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完肺飲的藥效 。
清腸飲是人們還算比較熟悉的一款方劑,清腸飲的作用有很多,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強(qiáng)人體的某些功能等,今天就向大家詳細(xì)介紹一下清腸飲如何吃最好。
【處方】金銀花30克 當(dāng)歸20克 地榆20克 麥冬15克 玄參15克 生甘草9克 薏仁15克 黃芩6克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治腸癰,腹中痛甚,手不能按,右足屈而不伸。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辨證錄》卷十三
【處方】銀花30克 公英30克 連翹15克 大黃15克(后下)紅藤30克 丹皮 木香各9克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行氣活血。治急性單純性闌尾炎。
【用法用量】每日一劑,兩煎,分兩次服。
【摘錄】《新急腹癥學(xué)》
以上就是關(guān)于清腸飲的相關(guān)小常識,其實(shí)生活中有許多的養(yǎng)生小常識都是我們不知道的,我們平時可以多多了解一些,就能很容易的達(dá)到養(yǎng)生的效果了。
枇杷是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一種水果,然而這種水果卻含有多種營養(yǎng)素,能有效補(bǔ)充機(jī)體營養(yǎng)成分,提高機(jī)體抗病毒能力,同時還具有潤肺止咳,預(yù)防流感等各種功效。由此可見枇杷一身都是寶,隨著科學(xué)技術(shù)的發(fā)展,人們將枇杷配合一些藥物成分制作成不同的藥,最典型的就是枇杷清肺飲。
雖然枇杷清肺飲對于治療座瘡有顯著的療效,但是枇杷清肺飲由哪些成分構(gòu)成?又有哪些顯著功效,服用方法又有什么講究?相信很多人對此并不是很了解,一起看看下文對枇杷清肺飲的介紹。
枇杷清肺飲的構(gòu)成:枇杷葉 、桑白皮 、黃芩 、丹皮 、赤芍 、桅子 、蒲公英 、薏米 、山楂 、甘草等。
方劑如下:
枇杷葉12克,桑白皮15克,黃芩、夏枯草、連翹各9克,銀花15克,海浮石3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
或 枇杷葉l 0克 桑白皮l 0克 黃芩10克 梔子l 0克 野菊花l 0克 黃連6克 赤芍10克 白茅根3 0克 生槐米15克苦參10克。有膿皰加公英,地丁;口渴加麥冬,玉竹,生石膏,知母;便干加大青葉或生大黃.1日1劑,日服2次.
功用:疏風(fēng)清熱宣肺,用于肺熱痤瘡 ,多由肺有宿熱 ,復(fù)感風(fēng)邪 ,遂使肺熱不得外泄引起。其癥面長丘疹 ,狀如粟米 ,可擠出白粉色油狀物 ,皮疹以鼻周圍為多,亦可見于前額 ,間或有黑頭粉刺 ,且伴口鼻干燥 ,大便干結(jié) ,苔黃 ,舌紅 ,脈數(shù)
服用用法:
(1)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服。15天/1療程(用于座瘡Ⅲ級/Ⅳ級等嚴(yán)重者)
(2)方便服法,每副藥大約100多克,粉碎后分裝5小袋,可做5次用,2天半的量,分上午下午各1小袋,用大杯子沸水沖泡,熱悶5分鐘后濾渣代茶飲,每小袋可泡2次,代茶飲可加冰糖或蜂蜜適量調(diào)節(jié)口感。周期則相對延長至20天/療程,效果也佳.
以上就是關(guān)于枇杷清肺飲的簡單介紹,雖然痤瘡是一種發(fā)于青年的常見病,但在飲食上患者也要禁食辛辣食品,多食用新鮮蔬果,多喝水,同時再配合服用枇杷清肺飲才能達(dá)到有效治愈效果。
說到清肺湯有些人可能會感到很陌生,實(shí)際上它是 一種中藥方劑。今天大家就一起來聊聊清肺湯的功效與作用等相關(guān)小常識。
【處方】薏苡仁 防己 杏仁 冬瓜子仁各23克 雞子白皮7.5克
【制法】上銼為散。
【功能主治】治肺經(jīng)實(shí)熱內(nèi)壅,發(fā)熱汗出若露,咳嗽氣喘,咽中塞如嘔狀,或唾膿血。
【用法用量】每服12克,先以葦葉半握切碎,用水300毫升,煎至230毫升,入藥同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時服。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八
【別名】紫菀湯(《普濟(jì)方》卷一八四)。
【處方】紫菀茸 杏仁(去皮、尖)訶子(煨,去核)各60克 漢防己30克
【制法】上銼為散。
【功能主治】治上氣咳逆,喉中如水雞聲,喘息不通,呼吸欲絕,脈浮。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雞子白皮1片,煎至160毫升,去滓,食后服。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三
【處方】麥冬 天冬 知母 貝母 甘草 橘紅 黃芩 桑皮
【功能主治】治肺經(jīng)燥熱咳嗽。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宗金鑒》卷四十一
上文是對清肺湯的一些相關(guān)介紹,我們知道中藥是中國傳統(tǒng)治病、調(diào)養(yǎng)的一種有效手段,而只要是藥物一般情況下都會有副作用,只是大小程度不同而已,清肺湯也不例外,所以我們在食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用量。
清肺飲子是一種很好的中藥方劑,它的藥用價值很高,而且還能治療很多疾病,那么你知道清肺飲子的功效有哪些嗎?吃清肺飲子的注意事項(xiàng)有哪些呢?想知道的話那就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別名】清肺散(《證治準(zhǔn)繩·類方》卷六)。
【處方】燈心0.3克 通草0.6克 澤瀉 瞿麥 琥珀各1.5克 萹蓄 木通各2克 車前子(炒)3克 茯苓(去皮)6克 豬苓(去皮)9克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熱在上焦氣分,渴而小便閉澀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50毫升,空腹時稍熱服。
【摘錄】《蘭室秘藏》卷下
【別名】清肺散(《痘科類編釋意》卷三)。
【處方】白芍藥1.5克 人參 升麻 柴胡各1.2克 天門冬 麥門冬(去心)各0。9克 陳皮0.75克 甘草(生)黃芩 黃柏 甘草(炙)各0.6克
【功能主治】治暑熱傷氣耗陰。
【用法用量】上藥哎咀,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衛(wèi)生寶鑒》卷八
【處方】山茶花60克 黃芩60克 胡麻仁60克 山梔子60克 連翹30克 薄荷90克 荊芥30克 芍藥30克 防風(fēng)30克 葛花60克 苦參60克 甘草60克
【制法】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清肺祛風(fēng)。治酒渣鼻,鼻準(zhǔn)發(fā)紅,甚則延及鼻翼,皮膚變厚,鼻頭增大,表面隆起,高低不平。
【用法用量】茶清調(diào)服9克。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九
大家現(xiàn)在明白了清肺飲子的作用了吧,不過該藥并不適用于所有病癥,這一點(diǎn)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另外在使用清肺飲子治療疾病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藥物的正確使用,以免給身體帶來不適。
眾所周知涼血清肺飲是一種中藥方劑,不過要說起涼血清肺飲的作用的話,可能有些人還不是太清楚。那么今天我們就在這里來詳細(xì)的了解一下吧。
【處方】生地30克 丹皮9克 赤芍9克 黃芩9克 知母9克 生石膏30克 桑白皮9克 枇杷葉9克 生甘草6克
【功能主治】涼血清肺治痤瘡,酒渣鼻。
【用法用量】水煎服。
【備注】方中生地、丹皮、赤芍涼血清熱;黃芩、枇杷葉、桑白皮清肺熱;知母、石膏清胃熱;生甘草清熱解毒。用于脾胃積熱,上蒸于肺,而成肺風(fēng)粉刺,酒刺、酒渣鼻諸證。
【摘錄】《朱仁康臨床經(jīng)驗(yàn)集》
以上就是涼血清肺飲的一個介紹, 希望通過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對于這一個養(yǎng)生方劑的選擇問題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們運(yùn)用一些比較科學(xué)的方法去,幫助自己達(dá)到養(yǎng)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
季節(jié)變化時身體很容易感到“躁動”,口干舌燥、心煩躁動,而中醫(yī)中的方劑就可以有效的調(diào)節(jié)身體中的各個機(jī)能,緩解心情。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柴胡清肝飲這種方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處方】柴胡 山梔 丹皮 肯皮 蘇梗 白芍藥 鉤藤
【功能主治】主肝膽火郁,致成膽脹,證見脅肋脹痛,口苦太息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癥因脈治》卷三
【處方】柴胡1錢5分,白芍(酒炒)1錢5分,黑梔1錢,連翹1錢,黃芩1錢,甘草7分。
【功能主治】怒動肝火而耳閉。
【摘錄】《不知醫(yī)必要》
【處方】柴胡、黃芩、山梔、青皮、荊芥、甘草。
【功能主治】少陽之火,恒結(jié)喉旁,而為喉痹。
【摘錄】《傷寒大白》卷一
【處方】柴胡、青皮、枳殼、山梔、木通、鉤藤、蘇梗、黃芩、知母、甘草。
【功能主治】燥火腹痛,肝膽有熱,攻刺脅肋者。
【摘錄】《癥因脈治》卷四
【處方】柴胡、青皮、山梔、川芎、鉤藤、香附、木通、枳殼、木香、獨(dú)活、烏藥。
【功能主治】怒氣郁結(jié)而腰痛。
【用法用量】
【摘錄】《癥因脈治》卷一
【處方】柴胡、黃芩、山梔、白芍藥、青皮、枳殼。
【功能主治】肝經(jīng)郁火脅痛。
【摘錄】《癥因脈治》卷一
【處方】柴胡、丹皮、茯苓、山梔子、川芎、白芍、當(dāng)歸、牛蒡子、甘草、連翹。
【功能主治】肝經(jīng)風(fēng)熱瘡毒。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痘疹傳心錄》卷十八
【處方】柴胡、白芍藥、山梔、黃芩、丹皮、當(dāng)歸、青皮、鉤藤、甘草。
【功能主治】肝膽有火而頭痛;少陽風(fēng)熱而齒痛。
【摘錄】《癥因脈治》卷一
通過上文介紹可知柴胡清肝飲是由中藥材經(jīng)過一系列工藝制成的, 適合很多疾病的治療,而且由于 柴胡清肝飲為純中藥制劑,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無不良影響,也無其它方面副作用,有需要的朋友不妨試一試。
清瘟敗毒飲,這是一種中藥方劑的名字,這種藥是由多種常見的藥物組成,用途也是比較廣泛的,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劑。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生石膏(大劑)180~240克(中劑)60~120克(小劑)24~36克 小生地(大劑)18~30克(中劑)9~15克(小劑)6~13.5克 烏犀角(大劑)18~24克(中劑)9~12克(小劑)6~12克 真川連(大劑)12~18克(中劑)6~12克(小劑)3~4.5克 生梔子 桔梗 黃芩 知母 赤芍 玄參 連翹 鮮竹葉 甘草 丹皮
【功能主治】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治濕熱疫毒及一切火熱之證。氣血兩燔,高熱狂躁,心煩不眠,或神昏譫語,頭痛如劈,大渴引飲,咽痛干嘔,發(fā)斑吐血,舌絳唇焦,脈沉細(xì)而數(shù),或沉數(shù),或浮大而數(shù)。現(xiàn)用于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敗血癥等表現(xiàn)為氣血兩燔癥狀者。
【用法用量】石膏先煎十余分鐘后,再入余藥同煎,犀角磨汁和服,或研末,或先煎對入,分二次服。疫證初起,惡寒發(fā)熱,頭痛如裂,煩躁譫妄,身熱肢冷,舌刺唇焦,上嘔下泄,六脈沉細(xì)而數(shù)者用大劑,沉而數(shù)者用中劑,浮大而數(shù)者用小劑。
【備注】本方為綜合《傷寒論》白虎湯、《外臺秘要》引《小品方》之芍藥地黃湯、《外臺秘要》引《崔氏方》之黃連解毒湯等三方加減而成。方中重用石膏合知母、甘草以清陽明之熱;黃連、黃芩、梔子三藥合用能瀉三焦實(shí)火;犀角、丹皮、生地、赤芍專于涼血解毒化瘀;連翹、玄參、桔梗、甘草清熱透邪利咽;竹葉清心利尿,導(dǎo)熱下行。諸藥合用,既清氣分之火,又涼血分之熱,是治療氣血兩燔的主要方劑。
【摘錄】《疫疹一得》卷下
沒有想到吧,清瘟敗毒飲也是讓人很驚訝,中醫(yī)果然博大精深,希望我們可以繼續(xù)把我們的傳統(tǒng)醫(yī)學(xué)發(fā)揚(yáng)光大,繼承下去。
今天,人們衣食不愁,祛病延年已成為大家追求的目標(biāo)?,F(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證實(shí),加減清脾飲具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等多種功效,在食療保健領(lǐng)域的應(yīng)用相當(dāng)廣泛。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柴胡 黃芩 半夏(姜制)甘草(炙)厚樸(姜制)青皮(醋炒)檳榔 茯苓 草果 人參 白術(shù)(土炒)橘紅 南蒼術(shù)(炒)
【功能主治】治小兒瘧疾,兼有痰飲者。
【用法用量】引用生姜,水煎服。
【摘錄】《醫(yī)宗金鑒》卷五十三
【處方】白術(shù)1錢,茯苓1錢,半夏1錢,柴胡1錢,知母7分,青皮7分,陳皮7分,黃芩7分,厚樸4分,草果4分,甘草。
【功能主治】瘧疾先寒后熱者。
【用法用量】方中甘草用量原缺。
【摘錄】《方癥會要》卷二
【處方】柴胡1錢5分,川樸1錢,秦艽1錢5分,青蒿6分,姜夏2錢,草果仁1錢5分,靈仙1錢5分,青皮1錢,赤苓3錢,通草1錢,老姜2片。
【功能主治】夏秋感受風(fēng)濕而為暑瘧,午后微寒而熱,或1日輕而1日重,其寒熱界限模糊者。
【摘錄】《鎬京直指》
【處方】柴胡、黃芩、半夏(姜制)、甘草(炙)、厚樸(姜制)、青皮(醋炒)、檳榔、茯苓、草果、人參、白術(shù)(土炒)、橘紅、南蒼術(shù)(炒)。
【功能主治】小兒瘧疾,兼有痰飲,嘔逆,面黃目腫,胸膈膨脹。
【用法用量】引用生姜,水煎服。
【摘錄】《金鑒》卷五十三
從上面的介紹中可以知道加減清脾飲的作用十分的廣泛,所以現(xiàn)在很多的科學(xué)家都在研究如何可以將其應(yīng)用到臨床中,預(yù)防和治療一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