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木瓜果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人逢古稀喜相聚,滿座白發(fā)盡笑語。身處盛世盼歲長,往事茫茫如煙雨。勤于紙上尋歡樂,珍惜今天保身體。多在人間看春光,又是桃紅滿地綠?!鄙鐣陌l(fā)展讓更多人注意到了養(yǎng)生這個話題,不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好比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知識需要掌握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野木瓜果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在經(jīng)過上千年的沉淀和積累的過程中,中藥在種類和數(shù)量上規(guī)模已經(jīng)相當驚人,所以選擇中藥治療一些疑難雜癥都是有著很好的效果,接下來就為大家推薦一種中藥野木瓜果。
【來源】藥材基源:為木通科植物野木瓜Stauntonia chinensis DC.的果實。
【原形態(tài)】野木瓜 常綠木質(zhì)藤本,長達9m。莖圓柱形,灰褐色,全株無毛。掌狀復(fù)葉互生;總?cè)~柄長5-10cm;小葉5-7片,革質(zhì);小葉柄 長1.5-3cm;小葉片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8-132cm,寬2.5-4cm,先端長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上面亮綠色,下面黃綠色或淡經(jīng)常色,中脈在下面隆起,側(cè)脈每邊9-11條,與網(wǎng)脈均于下面明顯凸起。花單性,雌雄異株,同型,具異臭,常3朵排成傘房花序式的總狀花序;總花梗纖細,基部托以大的芽鱗片,花梗纖細,長2-3cm;雄花有萼片6,淡黃色或乳白色,外輪3,披針形,長1.8cm,寬5mm,先端漸尖,內(nèi)輪3片線狀披針形,長1.6cm,2mm,綠色帶紫,花瓣缺,雄6,藥隔角狀突起2mm,約片藥室等長,花絲全部生成圓柱狀的管,退化心皮??;雌花的萼片與雄花相似,但較大,長達2.2cm,心皮3,棒狀,胚珠多數(shù),退化雄蕊6,微小,卵狀披針形,先端急尖,長2-3cm,具蜜腺6。漿果長圓形,未熟時表色,熟時橙黃色,長約7cm。直徑約3cm。種子多數(shù),黑色,排成數(shù)列藏于果肉中。共期3-4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濕潤通風的雜木林中、山路邊及溪谷兩旁。
【性味】酸;甘;平
【功能主治】斂腸益胃。主急性胃腸炎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30g。
【摘錄】《中華本草》
對于文章介紹的野木瓜果,希望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去了解一些相關(guān)的資料,這樣就可以在面對疾病的困擾時正確的進行治療。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近期各大電視頻道推出各種養(yǎng)生節(jié)目,飲食節(jié)目也推出特色養(yǎng)生食療方法,在方方面面都顯示出養(yǎng)生的觀念逐漸在人們的認識中加深,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種養(yǎng)生的藥材地瓜果。
【別名】地郎果(《貴州民間藥物》),地枇杷果(《貴州草藥》)。
【來源】為??浦参? 地瓜 的 果實 。夏季采取尚未成熟的果實,曬干。
【性味】《貴州民間藥物》:"味甜。"
【功能主治】《貴州民間藥物》:"清熱散毒,祛風除濕。治咽喉疼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或用開水磨汁。
【附方】①治梅毒:地瓜果一兩,野枇杷一兩,大麥冬五錢,小麥冬七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對于地瓜果的功效與作用大家應(yīng)該知道了吧,地瓜果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是很常見的中藥藥材,對我們的身體很有好處。
人體常見的疾病當中就有一種叫做熱毒鎮(zhèn)痛的疾病,該病主要是由于體內(nèi)有炎癥和毒素,伴隨著渾身真痛的情況出現(xiàn)。這種疾病對于人們的生活危害比較大,因此大家要及時接受治療才行。藥物治療效果就比較理想,下面我們來看看關(guān)于野木瓜片治療解熱鎮(zhèn)痛的效果吧。
【藥品名稱】
通用名稱:野木瓜片
商品名稱:野木瓜片
拼音全碼:yemuguapian
【性 狀】本品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顯深棕褐色;味苦。
【適應(yīng)癥/功能主治】祛風止痛、舒筋活絡(luò)。用于風邪阻絡(luò)型三叉神經(jīng)痛,坐骨神經(jīng)痛,風濕關(guān)節(jié)痛。
【規(guī)格型號】0.4g*100s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
【不良反應(yīng)】尚不明確。
【禁 忌】尚不明確。
【注意事項】尚不明確。
【貯 藏】密封。
【有 效 期】36 月
【執(zhí)行標準】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成方制劑第十四冊
【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44022351
【生產(chǎn)企業(yè)】廣東康人龍華制藥有限公司
以上內(nèi)容就是關(guān)于野木瓜片功效的介紹了,希望能對您帶來幫助。解熱鎮(zhèn)痛的藥物很多,但是真正能起到效果的卻很少,因此醫(yī)生希望您能認真選擇藥物,采用野木瓜片來進行治療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它能有效的治療您的體熱癥狀。然而藥物治療只是其次,希望您能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遠離疾病。
木瓜丸在中醫(yī)學上屬于是一種效果很好的中藥方劑。根據(jù)相關(guān)的一些醫(yī)學研究上認為,這樣的中藥試劑十分的安全、有效,適合很多疾病的癥狀,下面就去認識下木瓜丸這種方劑吧。
【處方】木瓜80g 當歸80g 川芎80g 白芷80g 威靈仙80g 狗脊(制)40g 牛膝160g 雞血藤40g 海風藤80g 人參40g 制川烏40g 制草烏40g
【性狀】為糖衣濃縮丸,除去糖衣后顯黃褐色至黑褐色;味酸、苦。
【炮制】以上十二味,木瓜、威靈仙、雞血藤、牛膝、制川烏、制草烏、人參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其余當歸等五味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與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包糖衣,打光,即得。
【功能主治】祛風散寒,活絡(luò)止痛。用于風寒濕痹,四肢麻木,周身疼痛,腰膝無力,步履艱難。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0丸,一日2次。
【注意】孕婦禁用。
【規(guī)格】每10丸重1.8g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
【處方】木瓜5顆(大者)附子30克(炮裂,去皮、臍)熟艾15克(銼,微炒)木香15克 桂心30克 訶黎勒皮30克(煨)人參15克(去蘆頭)肉豆蔻15克(去殼)厚樸15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白術(shù)30克 高良姜15克(銼)鹽60克(濕紙裹,燒令通赤)
【制法】上件藥搗羅為末,切木瓜頭,去瓤,納諸藥末,即以截下木瓜蓋上,以竹釘簽定,于甑中蒸令爛熱,木臼中入軟蒸餅相和搗,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肝經(jīng)風冷,轉(zhuǎn)筋入腹,手足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生姜湯下,不計時候。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三
【處方】木瓜30克(干者)赤茯苓30克 冰香15克 桂心7.5克 沉香30克 陳橘皮30克(湯浸,去白、瓤,焙)紫蘇莖葉30克 柴胡30克(去苗)高良姜30克(銼)赤芍藥15克 檳榔60克 吳茱萸22.5克(湯浸七遍,焙干,微炒)
【制法】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腳氣。心腹脹滿,腳膝浮腫,上氣喘促。
【用法用量】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下30丸。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五
【處方】熟干地黃(洗,焙)陳皮(去瓤)烏藥各120克 黑牽牛子90克(炒)石南藤 杏仁(去皮、尖)當歸 蓯蓉(酒浸,焙)木瓜 續(xù)斷 牛膝(酒浸)各60克 赤芍30克
【制法】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腎經(jīng)虛弱,腰膝沉重少力,腿部腫癢,注破生瘡,腳心隱痛,筋脈拘攣,或腰膝緩弱,步履艱難,舉動喘促,面色黧黑,二便秘澀,飲食減少。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腹時用木瓜煎湯或溫酒送下。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
現(xiàn)在大家知道了吧,木瓜丸的對疾病的療效有很多,對我們恢復(fù)健康很有幫助。
隨著現(xiàn)在人對于健康的關(guān)注,在平時的時候也非常注意補充營養(yǎng)和調(diào)理身體,在如今市場上,中西藥各有各的優(yōu)勢和不足,而中藥方劑由于天然無公害,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木瓜圓。
【處方】熟干地黃(洗.焙)、陳皮(去瓤)、烏藥,各四兩。黑牽牛三兩(炒),石南藤、杏仁(去皮尖)、當歸、蓯蓉(酒浸.焙)、干木瓜、續(xù)斷牛膝(酒浸),各二兩。赤芍藥一兩。
【炮制】上為細末,酒糊為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腎經(jīng)虛弱,下攻腰膝,沉重少力,腿部腫癢,疰破生瘡,腳心隱痛,筋脈拘攣;或腰膝緩弱,步履艱難,舉動喘促,面色黧黑,大小便秘澀,飲食減少,無問久新,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五十圓,空心,木瓜湯吞下,溫酒亦可。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狗脊(去毛)六兩,大艾(去梗.四兩.糯米糊調(diào)成餅.焙干.為末),木瓜(去瓤)四兩,天麻(去蘆)、當歸(酒浸.制)、蓯蓉(去蘆.酒浸)、牛膝(洗去土.酒浸一宿),各二兩。
【炮制】上為細末,煉蜜為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腎經(jīng)虛弱,腰膝沉重,腿腳腫癢,注破生瘡,腳心隱痛,筋脈拘攣,或腰膝緩弱,步履艱難,舉動喘促,面色黧黑,大小便秘澀,飲食減少,無問新久,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圓,漸加至三十圓,空心,食前溫酒吞下,鹽湯亦可。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也已經(jīng)了解了木瓜圓的組成藥材等,也證明了這款方劑的純天然無公害。大家可以放心服用。
世界上存在許許多多的藥材,難免有一些藥材是我們不認識的,但只要我們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相信我們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醫(yī)學藥材。那么對于秋木瓜這種藥材你了解嗎?
【別名】木瓜(《滇南本草圖譜》),酸木瓜(《昆明藥植調(diào)查報告》),香木瓜、皺皮木瓜(《成都中草藥》)。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 秋木瓜 的 果實 。10~11月果實成熟時采摘,縱剖為2或4塊,置開水中微燙,以外皮轉(zhuǎn)色為度,撈出,曬干或炕干。
【原形態(tài)】秋木瓜,又名:木瓜花(《植物名實圖考》)。
【生境分布】栽培或野生。分布云南、四川等地。產(chǎn)四川、云南等地。
【性狀】果實卵形,常對開成半卵形,長4.5~10厘米,寬3~4.5厘米,外表呈橙黃色、橙紅色或暗紅色。外果皮光滑,多收縮紋理,果肉凹陷,果肉及內(nèi)果皮多有白色小點,內(nèi)果皮光滑,有時可見排列于中軸的2列種子。種子褐色,類三角形。氣微酸,味酸略澀。以塊大、色紅、粉多者為佳。
【化學成份】花瓣含蹄紋天竺素和矢車菊素的葡萄糖半乳糖雙糖甙、越橘花青甙、矢車菊甙、蹄紋天竺素-3-半乳糖甙及微量翠菊甙。
【性味】酸苦,溫。
【功能主治】舒肝和胃,除濕止痛。治吐瀉胸悶不適,風濕筋骨疼痛,腳氣。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4錢。
【附方】①治吐瀉胸悶不適:香木瓜、藿香、扁豆、陳皮。水煎服。
【摘錄】《*辭典》
上面是關(guān)于秋木瓜的一個簡單的介紹,通過這些我們可以了解到秋木瓜中含有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元素,對于治療和預(yù)防一些疾病都有很大的功效。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在有關(guān)人士的指導(dǎo)下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