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茱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養(yǎng)生,很多人只是聽說但并未真正力行,藥物不能替代養(yǎng)生,只有觀念和行動結(jié)合的養(yǎng)生才是有效的。如何分辯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話題的對錯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食茱萸的功效與作用”,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近期各大電視頻道推出各種養(yǎng)生節(jié)目,飲食節(jié)目也推出特色養(yǎng)生食療方法,在方方面面都顯示出養(yǎng)生的觀念逐漸在人們的認(rèn)識中加深,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種養(yǎng)生的藥材食茱萸。
【別名】越椒(《廣雅》),檔子(《本草拾遺》),艾子(《本草圖經(jīng)》),辣子(《綱目》)。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 樗葉花椒 的 果實 。10~11月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
【原形態(tài)】落葉喬木,高達15米。樹干上常有基部為圓環(huán)狀凸出的銳刺,樹皮灰褐色或灰黑色,幼枝的髓部常中空。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長25~60厘米,最長的可達1米,葉柄長6~12厘米,基部膨大;小葉11~27,對生,紙質(zhì)或厚紙質(zhì),卵狀長橢圓形或長橢四形,長8~13厘米,寬2.5~4厘米,先端漸尖或尾尖,基部圓,略偏斜,邊緣具淺圓鋸齒,齒縫處有透明腺點,下面灰白色粉霜狀?;▎涡裕瑐惴繝顖A錐花序頂生,花小而多,淡青或白色,有短花梗,基部具尖卵形細小苞片;花萼5,廣卵形,細小;花瓣5,長橢圓形,長約2.5毫米;雄花有雄蕊5枚,花絲線形,花藥廣橢圓形,藥隔頂端有一透明腺點,退化子房極短小;雌花花柱短,柱頭頭狀,子房略呈球形,由5心皮組成。蓇葖果由成熟的2~3心皮形成,果瓣的頂端具極短的喙,果皮紅色。種子廣橢圓形而近似半月形,棕黑色,帶光澤?;ㄆ?~8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疏林內(nèi)或曠地上,以及山麓溪流附近較為濕潤的地方,喜肥厚的土壤,分布我國東南部。
【化學(xué)成份】種子和果皮均含異虎耳草素。
【性味】辛苦,溫,有毒。
【功能主治】溫中,燥濕,殺蟲,止痛。治心腹冷痛,寒飲,泄瀉,冷痢,濕痹,赤白帶下,齒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錢;或入丸、散。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注意】陰虛火旺者忌服。
【附方】①治脾瀉:豆蔻二顆,米醋面調(diào)裹之,置灰中煨令黃焦,和面研末,更以炒欖子末一兩相和。又焦炒陳倉米為末,每用二錢煎作飲,調(diào)前二物三錢,旦、暮各一服。(《普濟方》肉豆蔻方)
【各家論述】《本經(jīng)逢原》:"食茱萸與吳茱萸性味相類,功用仿佛,而《本經(jīng)》之文,向來錯簡在山茱萸條內(nèi)。詳其主心下寒熱,即孟詵治心腹冷痛之謂;溫中,逐寒濕痹,即中惡,去臟腑冷之謂……。雖常食之品,辛香助陽,能辟濁陰之滯。已上主治,豈山茱萸能之乎?其治帶下冷痢,暖胃燥濕,水氣浮腫用之,功同吳茱萸而力少遜。"
【摘錄】《*辭典》
以上的內(nèi)容就是對于中藥食茱萸的介紹,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應(yīng)該更多的去了解食茱萸,才能更加合理的利用,更好的發(fā)揮出食茱萸的價值。
擴展閱讀
治療疾病也是需要很好的藥物,這樣對疾病改善,才會有很好的幫助作用,那生活中常見的藥物種類很多,尤其是一些中草藥,更是有著很多分類,因此對這樣藥物選擇的時候,也是需要注意,它能夠治療哪些疾病,使得使用的時候,不會危害到自身健康,吳茱萸的功效與作用都有什么呢?
對吳茱萸的功效與作用都有什么呢,也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的,在選擇它之前,也是需要進行一些認(rèn)識,因此專家對此也是有著一些說明,下面就詳細的介紹下。
吳茱萸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
1散熱止痛
2降逆止嘔
3用于治療肝胃虛寒、陰濁上逆所致的頭痛或胃脘疼痛
作用
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主要為鎮(zhèn)痛作用,其鎮(zhèn)痛成分為吳茱萸堿、吳茱萸次堿、異吳茱萸堿及吳茱萸內(nèi)酯.靜脈注射吳茱萸的10%的乙醇提取物, 可使家兔體溫升高, 也可提高電刺激兔齒髓引起的口邊肌群攣縮的閾值, 其作用強度與氨基比林相當(dāng).吳茱萸水煎劑5g/kg和20g/kg均能顯著延遲痛覺反應(yīng)時間, 可維持2.5小時都不消失.口服吳茱萸有鎮(zhèn)吐作用, 與生姜同服, 鎮(zhèn)吐作用可被加強.但亦有報告指出, 吳茱萸煎劑及丙酮浸膏分別給犬灌胃,對4%硫酸銅所致犬的嘔吐均無鎮(zhèn)吐作用.
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吳茱萸醇-水提取物0.03~0。24g/kg給麻醉貓靜注產(chǎn)生依賴性升壓效應(yīng)和提高膈膜的收縮力, 但四乙胺不能拮抗.給清醒大鼠腹腔注射亦引起升壓.兩側(cè)腎切除、酚妥拉明或心得安都顯著降低其升壓作用.實驗表明:吳茱萸煎劑、沖劑和蒸餾液, 靜注和灌胃均有顯著降壓作用, 且有劑量依賴性, 降壓持續(xù)時間較長, 一般長達3小時以上, 降壓時不明顯影響心率, 但肌肉注射則降壓作用甚弱, 對實驗性腎性高血壓犬及正常兔亦有降壓作用.甘草煎劑可使吳茱萸的降壓作用喪失.吳茱萸對神經(jīng)節(jié)無阻斷作用, 但能對抗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腦垂體后葉素引起的升壓反應(yīng).有報告認(rèn)為, 吳茱萸醇水提物對心血管的作用是通過興奮α-受體和β-受體產(chǎn)生的.
資料表明: 吳茱萸的降壓作用是通過多種活性成分、多種機制產(chǎn)生的.吳茱萸的降壓作用與擴張外周血管有關(guān);因苯海拉明可取消其降壓作用, 故亦可能與組胺有關(guān).但與膽堿能神經(jīng)及其受體無關(guān).去氫吳茱萸堿為降壓成分之一, 其有擴張血管作用, 在降壓的同時, 減慢心率, 降低舒張壓的作用強于收縮壓;由于消炎痛可以部分、聚磷酸鹽能夠較完全地取消其降壓作用,提示降壓作用與前列腺素合成有關(guān).去甲烏藥堿亦為降壓成分, 其降壓同時增加心率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該作用可被心得安阻斷, 說明其降壓作用與興奮β-受體有關(guān).
對消化系統(tǒng)的作用,研究表明:吳茱萸中所含的吳茱萸苦素為苦味質(zhì), 有苦味健胃作用, 其所含的揮發(fā)油又具有芳香健胃作用.吳茱萸的甲醇提取物, 有抗大鼠水浸應(yīng)激性潰瘍的作用;水煎劑還具有抗鹽酸性胃潰瘍和消炎痛加乙醇性胃潰瘍作用, 對水浸應(yīng)激性和結(jié)扎幽門性潰瘍有抑制形成的傾向.
吳茱萸對離體小腸活動有雙向作用,低濃度時興奮, 高濃度時抑制自發(fā)收縮活動, 既能拮抗煙堿、毒扁豆堿、乙酰膽堿、組胺、氯化鋇、酚妥拉明、利血平對離體小腸的興奮作用;亦能對抗六烴季胺、阿托品和腎上腺素對離體小腸的抑制作用, 但不能拮抗苯海拉明、罌粟堿、異搏定、美散痛對離體兔小腸的抑制作用.表明吳茱萸興奮腸管作用與乙酰膽堿能神經(jīng)和M-膽堿受體無關(guān), 其抑制作用可能與腎上腺素能神經(jīng)和α-受體關(guān)系不太大, 而可能與直接興奮β-受體有關(guān).
吳茱萸水煎劑給小鼠口服(20g/kg), 可顯著減少番瀉葉引起的大腸刺激性腹瀉次數(shù);對蓖麻油引起的小腸刺激性腹瀉次數(shù)亦有減少傾向.吳茱萸減慢正常小鼠的胃腸推進運動, 也能拮抗嗎啡或阿托品對小鼠的胃腸推進運動的抑制, 提示吳茱萸對腸管的雙向作用有利于調(diào)節(jié)機體的腸道作用.對胃腸功能紊亂所致的腹瀉和消化不良性腹瀉也有效.吳茱萸能使腸管興奮, 其所含的 cGMp可能參與腸管活動.吳茱萸興奮腸管活動的作用可能是通過膽堿樣、組胺樣、抗腎上腺素樣作用或是通過其中之二或是通過其中之一實現(xiàn)的.
對子宮平滑肌的作用,吳茱萸中的擬交感成分對羥福林有松弛離體子宮作用,除去擬交感成分的殘存液則興奮大鼠子宮并可對抗對羥福林的松弛作用.其興奮子宮的成分為去氫吳茱萸堿、吳茱萸次堿和蕓香胺.去氫吳茱萸堿可能為 5-羥色胺受體激動劑, 其興奮子宮作用能被二甲基麥角新堿阻斷而不能被阿托品阻斷.
其他作用,吳茱萸煎劑對霍亂弧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堇色毛癬菌、同心性毛癬菌、許蘭黃癬菌、奧杜盎小芽胞癬菌、鐵銹色小芽孢癬菌、羊毛狀小芽孢癬菌、石膏樣小芽孢癬菌、腹股溝表皮癬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膚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吳茱萸水提取物和50%的甲醇提取物有防齲齒作用.吳茱萸素對感染哥倫比亞SK 株病毒的小鼠有抗病毒作用.體外實驗,吳茱萸煎劑及醇、乙醚提取物在體外能殺滅豬蛔蟲、蚯蚓和水蛭.
通過以上介紹,對吳茱萸的功效與作用也是有著很好認(rèn)識,因此選擇它的時候,在治療疾病上,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作用,不過要注意的是,使用這樣的藥物治療疾病,也是需要掌握使用方法,這樣對疾病治療,才會有很好的幫助。
對疾病治療,也都是需要很好的治療方法,藥物是常見治療方式,這樣的治療方法對穩(wěn)定患者疾病,效果是很不錯的,那藥的選擇也是要根據(jù)自身疾病進行,這樣利于疾病改善,山茱萸是一個常見治療疾病藥,它對改善人體心臟問題上,有著很好幫助作用,那山茱萸的功效與作用都有什么呢?
對山茱萸的功效與作用也是有著很多方面,在選擇它的時候,在對這些上,也是需要進行一些了解,這樣對使用的過程中,也不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使得身體可以得到很好發(fā)展。
山茱萸的功效與作用:
強心
山茱萸有強心作用,增加心肌收縮性和心輸出量,提高心臟工作效率。
抗炎、抗菌
山茱萸對表皮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腸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抗應(yīng)激、抗氧化、降血脂
山茱萸能增強機體的抗應(yīng)激能力,提高耐缺氧、抗疲勞能力,增強記憶力。山茱萸能提高紅細胞中SOD活性,對抗脂質(zhì)過氧化。其醇提物還有降血脂作用,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膽固醇的含量,抗動脈硬化。
山茱萸的食用方法:
山茱萸肉藥膳
山萸肉粥
原料:山萸肉15克,粳米60克,白糖適量。
制作方法:先將山萸肉洗凈,去核,與粳米同入沙鍋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白糖,稍煮即成。
服法:早晚各食1次。
功效:補益肝腎,澀精斂汗。
應(yīng)用:肝腎不足之頭暈?zāi)垦?,耳鳴腰酸,遺精,遺尿,虛汗不止,腎虛帶下,小便頻數(shù)。
注意事項:3~5天為1療程,疾病完全治愈后,即可停服,或再間斷食用一段時期,以鞏固療效。發(fā)熱及小便淋澀者不宜食用。
通過以上介紹對山茱萸的功效與作用也是有著很好認(rèn)識,這樣的藥物對疾病治療上,也是有著很好的幫助,不過對它的一些注意事項也是了解,對不能使用的時候,也是避免選擇,這樣使得身體不會受到危害,而且對自身疾病治療,也是可以得到很好效果。
用過或者聽說過大茱萸丸的朋友也許對這個詞比較熟悉。其實大茱萸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配方就是幾種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中藥材,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蓬莪術(shù)1分(醋煮),京三棱1分(醋煮),干姜(炮)2分,青皮2分,陳皮(并去白)2分,木香2分,丁香2分,巴豆21粒(去殼心膜,出油),綠小細吳茱萸2錢。
【制法】上為末,醋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大寬胸膈,平厚腸胃,正氣溫中,消疳磨積,止吐瀉,進美飲食。主小兒飲食過度,臌脹,胸膈上下氣不宣通,郁滯迷悶,情思少樂,大則作喘,強食不化,作渴煩躁,坐臥不任,肢體倦怠,腹脅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7丸至10丸;大者加服;生姜、大棗湯送下。
【摘錄】《活幼口議》卷十七
【處方】吳茱萸半升,細辛半兩,芍藥半兩,柴胡半兩,旋覆花半兩,黃芩半兩,紫菀半兩,人參半兩,白術(shù)半兩,茯苓半兩,干姜半兩,桂心半兩,附子(炮)半兩,甘草(炙)半兩,半夏(洗)半兩,當(dāng)歸半兩,(1方有前胡、干地黃、蜀椒,無柴胡、黃芩、桂心)。
【制法】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腹寒疝,胸中有逆氣,時上搶心痛,煩渴,不得臥,面目惡風(fēng),悸掉,惕惕時驚,不欲飲食而嘔,變發(fā)寒熱。
【用法用量】每次3丸,食前服,1日3次。不知稍加。
【注意】忌生蔥、羊肉、餳、酢物、桃、李、雀肉、豬肉、生菜、海藻、菘菜。
【摘錄】《外臺》卷七引《范汪方》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大茱萸丸,我們知道大茱萸丸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有很好的養(yǎng)生和保健作用,對人體有很多好處,可以緩解很多癥狀,怎么樣,你了解了嗎?
氣溫和濕度等的變化尤其會導(dǎo)致身體不適,更是需要在此時加強補養(yǎng),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種簡單的養(yǎng)生方劑丁香茱萸湯的做法,希望能在大家需要的時候起到的效果。
【別名】丁香安胃湯(《醫(yī)學(xué)正傳》卷三)。
【處方】黃柏0.9克 炙甘草 丁香 柴胡 橘皮各1.5克 升麻2.1克 吳茱萸 蒼術(shù) 人參各3克 當(dāng)歸身4.5克 草豆蔻仁 黃耆各6克
【制法】上藥研為粗末。
【功能主治】主脾胃虛寒,嘔吐噦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6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空腹稍熱服。
【摘錄】《蘭室秘藏》卷中
【處方】干生姜2分,黃柏2分,丁香5分,炙甘草5分,柴胡5分,橘皮5分,半夏5分,升麻7分,吳茱萸1錢,草豆蔻1錢,黃耆1錢,人參1錢,當(dāng)歸身1錢5分,蒼術(shù)2錢。
【制法】上藥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胃虛嘔噦吐逆,膈咽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半兩,水2盞,煎至1盞,去滓,食前稍熱服。
【注意】忌冷物。
【摘錄】《脾胃論》卷下
如果大家之前對丁香茱萸湯不是很了解的話,相信看了這篇文章后一定都對丁香茱萸湯有了一定的印象,不少人都喜歡丁香茱萸湯,如果有需要的話,不妨試試吧!
雖然很多人都知道吳茱萸粥是一種偏方,但還有一些人不是很了解的,吳茱萸粥是日常生活中一種比較常見的食療偏方,對健康有著很好的幫助作用,同時有著極高的營養(yǎng)價值,下面就來詳細說明一下。
吳茱萸粥
【來源】《食鑒本草》
【原料】吳茱萸2克 粳米50克 生姜2片 蔥白2睫
【制法】將吳茱萸研為細末;用粳米先煮粥,待米熟後下吳茱末及生姜、蔥白,同煮為粥。
【用法】每日早晚服用。3~5天為一療程。
【功效】補脾暖胃,溫中散寒,止痛止吐。適用于虛寒性痛經(jīng)以及脕腹冷痛、嘔逆吞酸。
【宜忌】用量不宜過大,宜從小劑量開始。一切熱癥、實證或陰虛火旺的病人忌服。
通過上文的對于吳茱萸粥這款食療偏方的介紹,我們知道了它對人體都有哪些具體的功效和作用。因此在平時的生活中那些飲食習(xí)慣不規(guī)律的人群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體啊。多食用一些偏方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緩解這種糟糕狀況的。
人類身體結(jié)構(gòu)的特殊性使得身體更加的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襲,需要時刻的關(guān)注身體的變化,當(dāng)出現(xiàn)不適的時候需要及時的做診斷和治療。吳茱萸丸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方劑。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吳茱萸丸的功效與作用主要有哪些。
【處方】吳茱萸、細辛、白茯苓(去皮)、獨活(去蘆)、木香、山茱萸(去核)、牛膝(酒浸)、石斛、萆薢(酒浸),各半兩。附子(炮.去皮臍)、芎藭,各二兩。
【炮制】上為細末,以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腎經(jīng)虛損,惡風(fēng)多汗,面色浮腫,腰膝疼痛,形色憔悴,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丸,空心用盬湯送下,日進二次。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吳茱萸(炒)30克 橘皮(洗)60克 附子(炮,去皮、臍)
【制法】上為細末,白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溫胃降逆。治虛寒嘔噦。
【用法用量】空腹時用白飲送下20丸。
【摘錄】《全生指迷方》卷四
【別名】木香利隔丸(《蘭室秘藏》卷中)。
【處方】木香 青皮各0.6克 白僵蠶 姜黃 澤瀉 柴胡各1.2克 當(dāng)歸身 炙甘草各1.8克,益智仁 人參 橘皮 升麻 黃耆各2.4克 半夏3克 草豆蔻仁 吳茱萸各3.6克 麥芽面4.5克
【制法】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治寒在膈上,噎塞,咽膈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溫水送下,細嚼亦得。勿多飲湯,恐藥速下。
【摘錄】《蘭室秘藏》卷中
通過小編介紹的吳茱萸丸的詳解,大家是不是對吳茱萸丸更有了解了呢?如果沒有很了解的話,大家可以多看幾遍哦,吳茱萸丸的功效與作用還有很多,適量的服用還是挺好的,可以使身體更健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