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子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物質是健康的基礎,精神是健康的支柱,運動是健康源泉,科學是健康的法寶!隨著生活的提升,養(yǎng)生已經成為社會性的關注焦點,勿以惡小而為之,不注意養(yǎng)生,這種“惡”會報復我們的身體。積極而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容《棕櫚子的功效與作用》,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棕櫚子在中醫(yī)中通常被當做藥材使用。這也是因為棕櫚子本身的藥用價值,那么關于棕櫚子的相關知識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下。
【別名】敗棕子(《藥材學》),棕樹果(《云南中草藥》)。
【來源】為棕櫚科植物 棕櫚 的 成熟果實 。霜降前后待果皮現青黑色時采收,曬干。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棕櫚皮"條。
【性狀】干燥果實呈腎形,長7~9毫米,短徑5~7毫米。表面深灰棕色或灰黃色,有網狀皺紋,有時剝落,內部較平滑,在腎形的凹陷處可見短小的果柄,或圓形的果柄殘痕。質堅硬。剝去果皮及種皮后,可見兩片肥厚的棕色胚乳。氣無,味淡。
【化學成份】種子殼含花白甙。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本草拾遺》:"澀腸,止瀉痢、腸風、崩中、帶下,養(yǎng)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
【附方】治高血壓,多夢遺精:棕樹果二錢至一兩。水煎服。(《云南中草藥》)
【摘錄】《*辭典》
【出處】始于《本草綱目拾遺》
通過以上介紹,大家對中藥棕櫚子也有了很好的了解,它在治療疾病上有著很不錯的效果,不過要注意的是,對棕櫚子使用的時候,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健康科學的食用。
Ys630.com相關知識
棕櫚皮作為一種中藥材,給我們提供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物質,棕櫚皮同時還能夠解決身體遇到的一些疾病,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棕櫚皮都有哪些營養(yǎng)和功效。
【別名】拼櫚木皮(《本草拾遺》),棕毛(《普濟方》),棕皮(《本草求原》)。
【來源】為棕櫚科植物 棕櫚 的 葉鞘纖維 。全年可采,一般多于9~10月間采收其剝下的纖維狀鞘片,除去殘皮,曬干。
【原形態(tài)】棕櫚(《本草拾遺》),又名:棕(《山海經》),栟櫚(楊孚《異物志》),棕衣樹、百頁草、定海針。
【生境分布】栽培于村邊、溪邊、田邊、丘陵地或山地。分布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貴州、云南、甘肅等地。
【性狀】棕櫚皮的陳久者,名"陳棕皮"。商品中有用葉柄部分或廢棕繩。將葉柄削去外面纖維,曬干,名為"棕骨";廢棕繩多取自破舊的棕床,名為"陳棕"。
【化學成份】棕毛及葉、花均富含鞣質。
【炮制】棕櫚炭:取凈棕櫚皮,置鍋內,覆蓋一口徑稍小的鍋,鍋上粘貼白紙一張,于兩鍋接合處用黃泥嚴封,微火煅至白紙呈焦黃色?;?,侯冷取出。
【性味】苦澀,平。
【歸經】《要藥分劑》:"入肝、脾二經。"
【功能主治】收澀止血。治吐血,衄血,便血,血淋,尿血,下痢,血崩,帶下,金瘡,疥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研末,1~2錢。外用:研末撒。
【注意】《本草經疏》:"暴得吐血,瘀滯方動;暴得崩中,惡霉未竭;濕熱下痢初發(fā);腸風帶下方熾,悉不宜遽用。即用亦無效。"
【附方】①治鼻血不止:棕櫚灰,隨左右吹之。(《簡易方論》)
【各家論述】①《綱目》:"棕灰性澀,若失血去多,瘀滯已盡者,用之切當,所謂澀可去脫也。與亂發(fā)同用更良。年久敗棕入藥尤妙。"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日華子本草》
對于棕櫚皮的藥用價值大家應該知道了,我們平時應該多關注這方面的信息,這樣就可以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有所準備,不至于驚慌失措。
中藥棕櫚根,因為其作用和功效,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被人們使用。那么,棕櫚根究竟具有怎么樣的功效與作用呢?讓我們一起研究一下。
【別名】棕樹根
【來源】藥材基源:為棕櫚科植物棕櫚的根。
【原形態(tài)】棕櫚,常綠喬木,高達10m。莖桿圓柱形,粗裝挺立,不分枝,徑約20cm,殘留的褐色纖維狀老葉鞘層層包被于莖桿上,脫落后呈環(huán)狀的節(jié)。葉簇生于莖頂,向外展開;葉柄堅硬,長約1m,橫切面近三角形,邊緣有小齒,基部具褐煞費苦心纖維狀葉鞘,新葉柄直立,老葉柄常下垂;葉片近圓扇狀,直徑60-100cm,具多數皺折,掌狀分裂至中部,有裂片30-50,各裂片先端淺2裂,上面綠色,下面具蠟粉,革質。肉穗花序,自莖頂葉腋抽出,基部具多數大型鞘狀苞片,淡黃色,具柔毛。雌雄異株;雄花小,多數,淡黃色,花被6,2輪,寬卵形,雄蕊6,花絲短,分離;雌花花被同雄花,子房上位,密被白柔毛,花柱3裂。核果球形或近腎形,直徑約1cm,熟時外果皮灰藍色,被蠟粉。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栽培于村邊、溪邊、田邊、丘陵地或山地。
【化學成份】地下部分含薯蕷皂甙(dioscin),和甲基原棕櫚皂甙 B(methyl proto-ph)。
【藥理作用】棕櫚根注射液有抑制生育的作用,棕櫚根醇提液(2g生藥/ml),結合石門穴注射,雌性小鼠每只0.5ml,每日2次,共3次。結果小鼠在穴位注藥后2-6個月受孕,平均推遲了6個懷孕周期(正常小鼠懷孕周期以20d左右計算);小鼠出生后發(fā)育正常。棕櫚根煎劑(2g/ml)腹腔注射除0.2ml劑量組小鼠存活外,0.3ml、0.5ml及石門穴注射0.5ml,均引起豎毛、抽搐等死亡。而棕櫚根醇提液注射0.5ml,未見毒性反應。
【性味】味苦;澀;性涼
【功能主治】收效止血;澀腸止??;除濕;消腫;解毒。主吐血;便血;崩漏;帶下;痢疾;淋濁;水腫;關節(jié)疼痛;瘰疬;流注;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了解了這么多關于中藥棕櫚根的各種情況,相信我們可以在面對疾病的困擾時做到鎮(zhèn)定自若,正確的對待疾病的治療。
環(huán)境的惡劣變化讓我們的身體來不及調整,所以導致了越來越多的 疾病的產生。要想能夠成功抵御疾病的侵襲,我們就應該在平時調理身體,讓身體做好準備。中藥方劑在此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棕櫚散這種方劑。
【處方】棕櫚 刺薊 樺皮 龍骨各等分
【制法】上藥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鼻衄久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米飲調下。
【摘錄】《雞峰普濟方》卷十
【處方】棕皮 蒲黃(二味俱炒黑存性)各6克 歸身(酒炒)白芍(炒)川芎 生地黃 丹皮 秦艽 澤蘭 杜仲
【制法】上藥研末。
【功能主治】治婦女經水淋漓不止。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一
文章介紹的棕櫚散的藥用價值,對我們的生活是有很大幫助的。其實很多的身體疾病都可以通過棕櫚散等一些中藥方劑來調理,博大精深的中醫(yī)文化應該繼續(xù)發(fā)揚光大傳承下去。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不但對于各種食物都非常的了解,藥品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很多的,其中棕櫚花就是一種比較常出現的中藥材,鑒于還是有很多人對于棕櫚花不怎么了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詳細的看一下。
【來源】為棕櫚科植物 棕櫚 的 花 。
【原形態(tài)】詳"棕櫚皮"條。
【化學成份】參見"棕櫚皮"條。
【性味】苦澀,平。
【功能主治】治瀉痢,腸風,血崩,帶下,瘰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外用:煎水洗。
【注意】《本草拾遺》:"初生子戟人喉,未可輕服。"
【附方】治大腸下血:棕筍(即棕櫚之花苞)煮熟切片,曬干為末,蜜湯或酒服一二錢。(《瀕湖集簡方》)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以上就是對棕櫚花的作用一些介紹,使用它的時候,可以根據上面所講的需求進行,而且棕櫚花在治療某些疾病上也有著很好的幫助。
導讀:中藥棕櫚炭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棕櫚炭的功效與作用、棕櫚炭圖片、棕櫚炭的藥用價值、棕櫚炭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棕櫚炭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
棕櫚炭簡介棕櫚炭圖片棕櫚炭的功效與作用棕櫚炭的藥用價值棕櫚炭的用法與用量棕櫚炭的副作用棕櫚炭醫(yī)書記載棕櫚炭簡介
棕櫚炭,為棕櫚科植物棕櫚的葉鞘纖維(即葉柄基底部之棕毛)。全年可采,一般多在9~10月間采收,以陳久者為佳。采集時,割取葉柄下延部分及鞘片,除去纖維狀棕毛,曬干,切成小片,煅炭用。
本品呈長條板狀,一端較窄而厚,另端較寬而稍薄,大小不等。表面紅棕色,粗糙,有縱直皺紋;一面有明顯的凸出纖維,纖維的兩側著生多數棕色茸毛。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無臭,味淡。
棕櫚炭圖片
棕櫚炭的功效與作用
本品苦澀,澀可收斂,能收澀止血;又其性平,故無論是血熱妄行所致出血,還是虛寒性出血,皆可用本品。用于多種出血證,如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尿血、崩漏等,尤多用于崩漏,且因其性澀,以無痛滯者為宜。
1、鼻衄
本品性澀收斂,可止上下失血。用治鼻衄,可以單用,如《簡易方論》以棕櫚灰,隨左右吹之;亦可以配他藥同用,如《仁齋直指方》黑散子,以本品與血余炭,隔年蓮蓬同用;又如《雞峰普濟方》棕櫚散,以棕櫚、刺薊、樺皮、龍骨等份,為細末,米飲調下,治久鼻衄不止。
2、吐血、咯血
本品收澀止血,亦可用止吐血、咯血。若屬血熱妄行證,則配小薊、山梔等,如《醫(yī)方類聚》十灰散,主治嘔吐血,咯血,嗽血;若屬虛寒性出血,常配炮姜、烏梅,如《證治準繩》方,臨床亦常與黃芪、白術、鳥賊骨等益氣止血藥同用。
3、崩漏
本品味澀,收斂止血,又日肝經,故尤善用于崩漏。本草記載所見不鮮,皆取其收澀,可固澀沖任??梢詥斡茫纭秼D人良方》以棕櫚皮燒存性,為末,空心淡酒服治血崩不止。
4、血淋、便血
本品止血,亦可用血淋、便血。多用于出血日久或虛寒性出血為患。如治血淋不止,用本品,半燒半炒為末服(《衛(wèi)生家寶方》);治療便血,如《圣濟總錄》棕艾散,以棕櫚灰、熟艾,并與熟雞子、炮附子同用,水煎服。
棕櫚炭的藥用價值
1、棕灰散(《圣濟總錄》)治妊娠胎動,下血不止,臍腹疼痛:棕櫚皮(燒灰)、原蠶沙各30g,阿膠1g。為散,每服6g,溫酒調下不拘時候。方中棕櫚炭收斂止血,止痛,為君藥。
2、棕櫚散(《太平圣惠方》)治婦人崩中,下血數升,氣欲絕:棕櫚(燒灰)90g,紫參30g,麝香(細研)3g,伏龍肝(細研)60g。上藥搗細羅為散,入麝香研令勻,不計時候,以熱酒調下6g。方中棕櫚炭收斂止血,為君藥。
3、棕毛散(《普濟本事方》)治赤白帶下,崩漏,胎氣久冷,臍腹疼痛:棕毛(燒存性)、蒲黃(炒)各等分。每服9g,好酒下,空心食前服,日進2服。方中棕櫚炭收斂止血,止痛,為君藥。
棕櫚炭的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研末敷。
棕櫚炭的副作用
出血兼有瘀滯,濕熱下痢初起者慎用。
棕櫚炭醫(yī)書記載
1、《本草拾遺》:燒作灰,主破血止血。
2、《本草綱目》:棕皮性澀,若失血去多,瘀滯已盡者,用之切當,所謂澀可去脫也。與亂發(fā)同用更良,年久敗棕入藥尤妙。
3、《本草經疏》:其味苦澀,氣平無毒?!侗窘洝分髦T病皆燒灰用者,凡血得熱則行,得黑灰則止,故主鼻洪、吐衄;苦能瀉熱,澀可去脫,故主崩中帶下及腸風、赤白痢也;止血固脫之性而能消瘀血,故能破癥也。凡失血過多內無瘀滯者,用之切當。
以上就是一些棕櫚炭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隨著人們對中藥的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的了解了各種中藥中的詳細的成分,也知道這些成分對于大家的健康的影響。下面就為各位朋友推薦一種中藥羅勒子,詳細的描述一下羅勒子的功效,希望對各位的學習和研究有一定幫助。
【別名】蘭香子(《海上名方》),光明子(《飲片新參》)。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 羅勒 的 果實 。9月間采收,篩去泥沙雜質(不宜水洗,著水易粘連成團),曬干。
【生境分布】產于江蘇。
【性狀】干燥小堅果呈卵形,長約2毫米,基部有果柄痕跡;表面灰棕色至黑色,微帶光澤,于擴大鏡下可見細密小點。質堅硬,橫切面呈三角形,子葉肥厚,乳白色,富油質。氣弱,味淡,含口中有滑潤感;浸水中,膨脹后,外表有1層白色粘液質。以顆粒飽滿、無泥沙者為佳。
【化學成份】種子含灰分8.70%、蛋白質16.40%、脂肪16.86%、纖維28.14%、水分6.87%、碳水化物(差值計算)23.03%。
【性味】《飲片新參》:"甘辛,涼平。"
【功能主治】治目赤多眵,拳毛倒睫,目翳,走馬牙疳。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8~1.5錢。外用:研末點摻。
【附方】①治目昏浮翳:蘭香子每用七個。睡時水煎服之,久久有效。(《海上名方》)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嘉佑本草》。
通過對羅勒子的功效和作用的介紹,大家都知道它的神奇了吧。其實生活當中有很多看似很普通的人或者事情,都蘊含著我們意想不到的力量。既然大家知道了羅勒子的神奇的療效和作用,那么可以嘗試一下,檢驗一下是否有效。
紅土子是一種中醫(yī)中經常用到的藥材,常應用于各種疾病的治療,那么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紅土子的相關。
【別名】比子草(《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紅土子草、紅清酒缸、過路清(《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為豆科植物 四川山螞蝗 的 全草 。
【原形態(tài)】小灌木。莖高40~90厘米;直徑約2.5厘米,和分枝同具棱角,被緊貼著的短柔毛,后變無毛。3出復葉,小葉狹披針形,頂端者長4.2~6.8厘米,闊1~1.3厘米,側生者較小,先端急尖,邊緣微帶波狀,上面幾無毛,下面脈上疏被短柔毛;葉柄長1~2.5厘米;托葉披針狀鉆形,脫落,長6~10毫米。總狀花序腋生或頂生,長達26厘米;苞片似托葉,脫落;花梗長2~3毫米?;ㄗ霞t色,長約5毫米;萼長約2毫米,淺裂;花冠蝶形,旗瓣圓形,先端微凹,翼瓣貼生于龍骨瓣上;雄蕊10;子房線形,幾無毛。莢果長約2厘米,通常具2節(jié),背部彎,節(jié)深裂達腹縫線,上面截形,基部楔形,果柄長3毫米?;ㄆ?~9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灌木林中或草地上。分布四川、湖北、貴州、陜西、云南等地。
【功能主治】《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治瘧。打爛,面粉調,蒸餅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通過本篇文章對紅土子功效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紅土子的幾大功效。這些功效對于體質差抵抗力低的人的確不失為一個調理的好方法。大家可以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