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蹄甲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養(yǎng)生之謂也?!鄙钪薪?jīng)常流傳這些關(guān)于養(yǎng)生的名句或者順口溜,勿以善小而不為,養(yǎng)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積累。日常生活中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羊蹄甲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中醫(yī)中藥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有病看中醫(yī)吃中藥是他們的傳統(tǒng)和習(xí)慣,所以中藥是很多人都喜歡的,羊蹄甲是我們常見的一種中藥材,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
【別名】老白花[云南]、洋紫荊[廣東]、豬跡羊蹄甲
【來源】豆科羊蹄甲屬植物 羊蹄甲 Bauhinia variegata L.,以 根、樹皮,葉 及 花 入藥。根、樹皮全年可采,葉及花夏季采,曬干。
【性味】根:微澀,微涼。
【功能主治】根:止血,健脾。用于咯血,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根、樹皮0.5~1兩;葉、花3~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羊蹄甲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羊蹄甲的作用是很大的,對于人體有很大的好處,因此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來選擇羊蹄甲,但是還是要在醫(yī)生的囑咐下進行。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我們知道中藥材分很多種,羊蹄也是其中的一種。要想羊蹄能正確科學(xué)的發(fā)揮作用需要掌握它的食用方法,因為不同的藥材都是擁有著自己獨有的營養(yǎng)和功效的。下面我們就來研究一下。
【別名】土大黃、牛舌頭、羊舌頭、野菠菜、羊蹄葉
【來源】為蓼科酸模屬植物 皺葉酸模 Rumex crispus L 或 羊蹄 R. japonicus Houtt.,以 根 或 全草 入藥。春、秋挖根,洗凈,切片,曬干。全草全年可采,或秋季采割,曬干。
【性味】苦、酸,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血,通便,殺蟲。用于鼻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慢性肝炎,肛門周圍炎,大便秘結(jié);外用治外痔,急性乳腺炎,黃水瘡,癤腫,皮癬。
【用法用量】3~5錢,鮮品1~2兩;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本經(jīng)》
通過上述內(nèi)容的介紹,可以了解到羊蹄在一些疾病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藥羊蹄的食用也要根據(jù)各自的身體狀況決定,切記不要盲目用藥。
導(dǎo)讀:中草藥羊蹄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羊蹄的功效與作用、羊蹄圖片、羊蹄的藥用價值、羊蹄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羊蹄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
羊蹄簡介羊蹄圖片羊蹄的功效與作用羊蹄的藥用價值羊蹄的藥用附方羊蹄的臨床報道羊蹄的副作用羊蹄簡介
羊蹄,中藥名,為蓼科植物羊蹄或尼泊爾羊蹄的根。根類圓形,根頭部有莖基殘余及支根痕。表面棕灰色,具縱皺紋及橫向突起的皮孔樣斑痕。質(zhì)硬易折斷,斷面灰黃色,顆粒狀。氣特殊,味微苦澀。
羊蹄圖片
羊蹄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通便,止血,解毒殺蟲,主治大便秘結(jié),吐血,衄血,曬風(fēng)便血,痔血,崩漏,疥癬,白禿,癰瘡腫毒。
1、《本經(jīng)》:主頭禿疥癌,除熱,女子陰蝕。
2、《別錄》:主浸淫疽痔,殺蟲。
3、《日華子》:治癬,殺一切蟲,腫毒,醋磨貼。
4、《本草衍義》:治產(chǎn)后鳳秘。
5、《本草元命苞》:殺小兒疳蟲。止腸風(fēng)瀉血。
6、《滇南本草》:治諸熱毒。瀉六腑實火,衙六經(jīng)客熱,退虛癆發(fā)燒,利小便,治熱淋,殺蟲,搽癬瘡、贏瘡。同豸猾髓油拌蒸,搽楊梅結(jié)毒,亦能拔皮膚之火,解熱生肌。
7、《滇南本草圖說》:曬干為末,敷馬刀、石癰、疔毒、癬瘡、疥瘢、癰疽棚疬等癥。
8、《醫(yī)學(xué)人門》:主喉痹不語,井取根,醋摩敷之。
羊蹄的藥用價值
【藥名】羊蹄
【別名】牛舌頭、土大黃、野大黃。
【來源】為蓼科植物羊蹄的根。
【采集加工】春、秋季采挖,洗凈、切片,曬干。
【性味】苦、酸,寒。
【功效】清熱解毒,止血,通便,殺蟲。
【主治】用于鼻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慢性肝炎,肛門周圍炎,大便秘結(jié);外用治外痔,急性乳腺炎,黃水瘡,癤腫,皮癬。
【用法用量】9~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爛敷患處。
【禁忌】本品有小毒,內(nèi)服須謹慎。
羊蹄的藥用附方
1、治大便卒澀結(jié)不通:羊蹄根一兩(銼)。以水一大盞,煎取六分,去滓,溫溫頓服之。(《圣惠方》)
2、治產(chǎn)后風(fēng)秘:羊蹄根銼研,絞取汁三、二匙,水半盞,煎一、二沸,溫溫空肚服。(《本草衍義》)
3、治赤白濁:羊蹄根每用三錢至五錢。水煎服。(《中醫(yī)藥實驗研究》)
4、治濕熱黃疸:羊蹄根五錢,五加皮五錢。水煎服。(《江西民間草藥》)
5、治熱郁吐血:羊蹄草根和麥門冬煎湯飲,或熬膏,煉蜜收,白湯調(diào)服數(shù)匙。(《本草匯言》)
6、治腸風(fēng)下血:敗毒菜根(洗切)、連皮老姜各半盞。同炒赤,以無灰酒淬之,碗蓋少傾,去滓,任意飲。(《永類鈐方》)
7、治內(nèi)痔便血:羊蹄根八錢至一兩,較肥的豬肉四兩。放瓦罐內(nèi),加入清水,煮至肉極爛時,去藥飲湯。(《江西民間草藥》)
羊蹄的臨床報道
治療功能性子官出血:取尼泊爾羊蹄干品30g,煎湯分3次服;或用尼泊爾羊蹄粉3g,開水沖服,每日3~4次。治療42例,平均4d止血。重癥33例,顯效13例,有效17例,無效3例;輕癥9例,顯效4例,有效4例,無效1例。
羊蹄的副作用
本品有小毒,內(nèi)服須謹慎。
以上就是一些羊蹄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你知道羊蹄草嗎,它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材,對于一些疾病非常有幫助。今天就帶大家來看一下。
【別名】紫背草(《植物名實圖考》),假芥蘭、爆仗草(《嶺南采藥錄》),紅背葉(《廣州植物志》),葉下紅、喇叭紅草(《福建民間草藥》),小蒲公英、七十二枝花、牛尾膝(《廣西中獸醫(yī)藥植》),紫背犁頭草(《南寧市藥物志》),山羊草、天毛草(《浙江中藥資源名錄》),土黃連、野芥蘭(《廣西中草藥》)。
【來源】為菊科植物 一點紅 的 全草 或 帶根全草 。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莖直立,或近根部傾斜,紫紅色或綠色,禿凈或被疏毛?;~卵形、琴形,長5~10厘米;上部的葉較小,常為全緣或具粗鋸齒,基部多少抱莖;葉面綠色,背常為紫紅色。頭狀花序,頂生;梗長5~8厘米,每為2分歧;總苞片矩圓形,2列,綠色,基部膨大;花托平坦;花兩性,全部為管狀花,花冠與苞片幾等長,紫色,外表有短毛,5裂,雄蕊5,藥截頭狀,頂部有一腺狀尖頭,基部鈍;雌蕊1,子房下位,柱頭分叉,稍伸出于花藥之上。瘦果長約3毫米,狹矩圓形,有棱,冠毛白色,柔軟?;ㄆ?~11月。果期9~12月。
【生境分布】生于田園、路邊或草叢中。分布廣東、廣西、貴州、福建、浙江、江西、湖南等地。產(chǎn)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性狀】干燥全草。長約30厘米左右,根莖細長,圓柱形,淺棕黃色。莖多分枝,細圓柱形,有縱紋,灰青色或黃褐色。葉紙質(zhì),多皺縮,灰青色,基部葉卵形、琴形;上部葉較小,基部稍抱莖。頭狀花序干枯,花多脫落,僅存花托及總苞,苞片茶褐色,干燥膜質(zhì)。瘦果淺黃褐色,冠毛極多,白色。有干草氣,味淡略咸。以足干、葉多者為佳。
【化學(xué)成份】全草含生物堿、酚類。
【性味】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水,涼血,解毒。治痢疾,腹瀉,便血,水腫,腸癰,聘耳,目亦,喉蛾,疔瘡,腫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5~8錢(鮮者1~2兩)。外吊:煎水洗或搗敷。
【注意】《廣東中藥》Ⅱ:"孕婦慎用。"
【附方】①治赤白痢證及遠年便血:羊蹄草和豬精肉煎湯服之。(《嶺南采藥錄》)
【臨床應(yīng)用】治療小兒上呼吸道感染及支氣管肺炎
【備注】同屬植物 小一點紅 外形與本種非常相似,主要區(qū)別在于總苞短于花冠,下部的葉卵形,僅有粗齒,不為琴狀分裂。其全草亦入藥用,功效與本品基本相同。
【摘錄】《*辭典》
【出處】1.出自《嶺南采藥錄》。
我們知道了羊蹄草的功效與作用,羊蹄草的食用方法等,相信上文的內(nèi)容可以幫到大家!
羊蹄葉不僅可以很好的補充人體營養(yǎng)元素,同時幫助調(diào)理身體的各個機能,藥用價值也很高,今天就帶大家對羊蹄葉進行一番了解。
【來源】為蓼科植物 羊蹄 或 尼泊爾羊蹄 的 葉片 。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羊蹄"條。
【化學(xué)成份】羊蹄葉含槲皮甙,并含維生素C甚多。
【性味】《綱目》:"甘,滑,寒,無毒。"
【功能主治】治腸風(fēng)便秘,小兒疳積,目赤,舌腫,疥癬。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或煎水含漱。
【注意】①《食療本草》:"不宜多食。"
【附方】①治腸風(fēng)痔瀉血:羊蹄根葉爛蒸一碗來食之。(《斗門方》)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日華子本草》
對于羊蹄葉的藥用價值大家應(yīng)該知道了,我們平時應(yīng)該多關(guān)注這方面的信息,這樣就可以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有所準備,不至于驚慌失措。
中藥材在治療某些疾病上有著很好的效果,雖然見效稍慢,但對人體無副作用,還是受到人們的推崇。不過在選擇的時候,需要注意對它的使用方法等,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羊蹄暗消這種藥材。
【別名】蝴蝶暗消、藤子暗消、苦膽七、燕子尾
【來源】西番蓮科 月葉西番蓮 passiflora altebilobata Hemsl.,以 根、葉 入藥。
【生境分布】云南。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健胃,理氣,除濕。主治腹痛,腹脹,腹瀉,跌打損傷,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肝炎。鮮葉外用治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3~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云南中草藥選》
以上就是對中藥羊蹄暗消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需求進行食用,一段時間后相信會有所改善,確實是一個不錯之選。
中藥皺葉羊蹄,是很好的一味中藥材,皺葉羊蹄在調(diào)理身體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在醫(yī)藥方面應(yīng)用的也比較廣泛。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別名】野菠菜,癬藥草。土大黃、牛舌菜(《廣西中草藥》)。
【來源】為蓼科植物 假菠菜 的 全草 。
【原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0.5~1米。莖直立,中空,圓形,表面有棱槽,略分枝。葉互生,披針形至長圓形,長8~14厘米,寬1~2.8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急尖,全緣,愈近莖頂部的葉愈??;時柄無毛;托葉鞘狀,頗長,膜質(zhì)?;▋尚?,黃綠色,多朵成束簇生子葉腋內(nèi),再由多數(shù)的花束組成總狀花序;花梗纖細,下部具節(jié);花萼6深裂,外面3片小,線狀長圓形,綠色,內(nèi)面3片大,三角狀卵形或菱形,果熟時黃褐色,具網(wǎng)紋,每片背部中間有一長圓形隆起的小瘤體,邊緣有2~6枚針狀小刺。小堅果三角形,包藏在擴大的內(nèi)花萼內(nèi),黃褐色。花期3~4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濕地、路旁、田邊。分布廣西、廣東等地。
【化學(xué)成份】果含羊蹄根甙、蕓香甙、金絲桃甙。
【性味】味酸苦,性寒,無毒。
【功能主治】殺蟲,清熱,涼血,治癰瘡腫痛,禿瘡疥癬,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外用:搗敷。
【附方】治瘡瘍腫痛:皺葉羊蹄根適量,黃糖五錢,八角二只。共搗爛,敷患處。(性味以下出《廣西中草藥》)
【摘錄】《*辭典》
根據(jù)以上的綜合來講,皺葉羊蹄還是具有一定的藥理療效的,需要注意的就是皺葉羊蹄應(yīng)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食用,不要過量。
羊蹄草其實就是一種草本植物,在民間經(jīng)常被曬干用作一種藥物用藥,因為它可以起到很好的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效果,而且還可以有效地治療腹瀉便血。而且還可以有效的抑制溶血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效地抑制一些腫瘤疾病,所以正確的使用,對發(fā)揮它的保健價值是比較好的。
羊蹄草分布于廣東、廣西、貴州、福建等地,長約30厘米,根莖細長,葉呈紙質(zhì),灰青色,基部葉卵形、琴形,有干草氣,味淡略咸,主治功效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涼血止血。可治痢疾、腹瀉、便血、水腫、腸癰、耵耳、目赤、喉蛾、疔瘡、腫毒。
抑菌作用
本品煎劑,對溶血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100%煎劑用平板打洞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棕櫚酸和蜂蜜酸。
抑制腫瘤作用
羊蹄草甲醇提取物是DL、EAC、L-929細胞的細胞毒素,但在體外條件下對正常淋巴細胞無毒作用。給小鼠以100mg/kg的劑量稹胃能抑制腫瘤的增長,能增加腫瘤小鼠的存活時間,此外,還能抑制DNA的合成。
治慢性胃腸炎:辭一點紅60g,桂皮6g。水煎,每日1劑。(江西《草藥手冊》)
治風(fēng)熱:翳膜野芥蘭120g,梅片0.3g。共搗攔,敷眼眶四周。
治小兒疳積:野芥蘭9g。燕瘦豬肉吃。(2、3方出自《廣西民間常用中草藥手冊》)
治乳腺炎,癤腫:(一點紅)鮮全草適量,加食鹽少許搗爛,敷患處,每日1換。同時鮮全草30g(干品15g),水煎服。(《浙江民問常用草藥》)
希望大家通過上面的這些內(nèi)容介紹之后,能夠更加科學(xué)地認識和了解其作用,這樣我們在生活當(dāng)中就能夠正確地利用它抑制一些腫瘤疾病,尤其是對于一些慢性腸胃炎,或者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腹瀉便血等問題,都可以正確地利用它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