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耳七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養(yǎng)生之謂也?!比祟惖臍v史長河中,圍繞養(yǎng)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傳,要作生活的主人,我們必須注意養(yǎng)生。如何在中醫(yī)養(yǎng)生方面行穩(wěn)致遠呢?為此,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從網(wǎng)絡(luò)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桃耳七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中醫(yī)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中藥材占了很大的份量,你了解桃耳七嗎,它有什么功效和作用,如何食用,相信很多人都很感興趣,下面就為大家一一道來。
【別名】銅筷子(《陜西中草藥》),小葉蓮(《西藏常用中草藥》),雞素苔(《甘肅衛(wèi)生通訊》(4):37,1972),奧勒莫色羅瑪瓊瓦(藏名)。
【來源】為小檗科植物 鬼臼 的 根 及 根莖 。7~8月采收。
【原形態(tài)】多年生直立草本,高40~80厘米。莖綠色,平滑有棱,上部有2~3葉。葉盾形,直莖25厘米,掌狀3深裂,幾裂至基部,裂片又數(shù)裂至中部,綠色,上面光滑,下面有茸毛?;▎紊谌~腋,紅色;苞片披針形;花冠6瓣,外輪3瓣較長,長4.5厘米,內(nèi)輪3瓣較?。恍廴?;柱頭多裂。漿果卵田形,紅色。種子多數(shù),有假種皮。花期4~5月。
【生境分布】生長于中山地區(qū)林下陰濕的地方。分布四川、陜西、甘肅、青海、云南、西藏等地。
【性狀】根莖粗短,紅褐色或淡褐色;根細而長,長15~25厘米,粗約2毫米,連接根狀莖處彎曲,表面淺棕色或棕黃色,有細縱皺,并附有卷曲之細須根。斷面圓形黃白色。氣置,味苦。
【化學(xué)成份】根中分離到四種成分:鬼臼毒素;C21H22O2,熔點122~4℃;槲皮素,熔點308~10℃;飛燕草素。
【藥理作用】早年有人報告,鬼臼樹酯對兔細胞和人類皮膚與秋水仙堿具有相類似的抑制有絲分裂作用,以后分離出本脂體-鬼臼毒素,能抑制細胞有絲分裂于中期,對動物腫瘤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但治療指數(shù)低,對人的毒性大,沒有藥用價值。以后又陸續(xù)分離出有抗癌作用的木脂體,但毒性仍較大,不適合全身應(yīng)用?,F(xiàn)臨床上用其衍生物如鬼臼酸乙肼(Sp-I),毒性較小,對造血系統(tǒng)沒有損害,可用于實體瘤的治療或與手術(shù)放射療法合并使用,對乳癌,膀胱癌及皮膚癌有效。鬼臼毒素的芐叉衍生物Sp-G毒性更小,可局部應(yīng)用以治耳,鼻、咽的腫瘤。另一種鬼臼木脂體的衍生物VM-26,毒性也較小,不僅能中止核有絲分裂,并能阻止細胞進入分裂期,導(dǎo)致細胞快速溶解,低濃度即能抑制胸腺嘧啶與DNA的結(jié)合;對晚期淋巴網(wǎng)狀細胞肉瘤有效,副作用為對骨髓的抑制。
【性味】苦,溫。
【功能主治】治風(fēng)濕疼痛,咳喘,胃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錢;或研末。
【附方】①治勞傷咳嗽,風(fēng)寒咳嗽:桃耳七,太羌活、太白貝母、沙參各二錢。水煎服。(《陜西中草藥》)
【臨床應(yīng)用】①治療癌癥
【備注】西藏鬼臼,葉3深裂,裂片不再分裂或僅側(cè)生裂片略2裂,花白色,偶為粉紅色。亦同等入藥。
【摘錄】《*辭典》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桃耳七,了解了桃耳七的效果和作用,桃耳七可以提高我們的免疫力,桃耳七在養(yǎng)生學(xué)上還有食療的作用,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多好處。
ys630.COm精選閱讀
大家知道老鼠耳是什么嗎?如果知道的話,那么對與老鼠耳的功效和作用了解嗎?老鼠耳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藥材,對于我們的身體具有哪些調(diào)理作用呢?下文我們將一一分析給大家。
【別名】狗腳刺、提云萆、小桃花(《嶺南采藥錄》),老鼠烏、鼠乳頭、烏金藤((福建民間草藥》),老鼠乳、鼠米、烏痧頭、烏李楝(《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鼠李科植物 老鼠耳 的 嫩莖葉 。夏、秋采收。
【原形態(tài)】藤狀灌木,高1~4米。小枝被毛。葉互生,具短柄,卵圓形或近圓形,長5~10毫米,先端鈍而有小凸點,基部渾圓或微心形,邊全緣,紙質(zhì),上面深綠色,下面蒼白色,側(cè)脈5對,直而平行?;▋尚曰螂s性,2至多朵簇生于葉腋內(nèi)或枝的頂端,有3~6毫米長的短柄;萼片5,長2~3毫米,狹披針形或線形;花瓣5,線狀披針形;雄蕊5,有時6;子房上位,2室。果肉質(zhì),長卵狀,長4~6毫米,熟時紫色。花期秋季。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矮林或雜草叢中,路旁、坡地、小丘陵。分布我國南部。
【性味】《閩南民間草藥》:"微苦,平,無毒。"
【功能主治】治疔瘡,睪丸膿腫,痔瘡,燙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鮮者0.5~1兩。外用:搗敷。
【附方】①治疔瘡:老鼠耳一兩。搗爛,加鹽花少許敷患處。并用白菊二兩,甘草五錢,煎服。(《嶺南草藥志》)
【摘錄】《*辭典》
通過本篇文章對老鼠耳功效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老鼠耳的幾大功效。這些功效對于體質(zhì)差抵抗力低的人的確不失為一個調(diào)理的好方法。大家可以試一試。
中藥榆耳,是很好的一味中藥材,榆耳在調(diào)理身體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在醫(yī)藥方面應(yīng)用的也比較廣泛。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別名】榆檽、榆磨、射脈菌
【來源】藥材基源:為革菌科真菌粘韌革菌的子實體。
【原形態(tài)】子實體初時平伏或呈球形,展開后呈腎形、耳狀或扇形。無柄,常疊生在一起,新鮮時膠質(zhì),干后硬而脆,徑可達15(30)cm,厚3cm。邊緣內(nèi)卷,有時波狀;菌蓋表面被覆一層濃密的絨毛,厚約1mm,污白色、乳白色、杏黃色至橘紅色,邊緣絨毛短而稀,顏色淺,干后表面呈灰白色至淺黃色。下面(子實層面)乳白色至淺橘紅色,有小疣;小疣呈放射狀排列,徑(1-3)mm×1mm。菌肉厚,淺橘紅色,膠質(zhì)。囊狀體圓柱狀或中部腹鼓狀,(100-130)μm×(5-7-10)μm。孢子橢圓形至臘腸形,光滑,無色,(2.5-3)μm×(6-6.5)μm。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榆及春榆的枯死樹干或伐樁上。
【性狀】性狀鑒別 子實體無柄。菌蓋腎形、耳狀或扇形,直徑可達15cm,厚約3cm,表面被覆松軟而厚的絨毛層,灰白色中淺黃色,有的有環(huán)紋,邊緣花瓣狀,常反卷,下表面的子實層近淺赤褐色或琥珀褐色,具輻射狀棱脈,其上有多數(shù)小疣。質(zhì)堅硬。氣微,味淡。
【化學(xué)成份】子實體中含干朽菌酸(merulinic acid)A、B、C,α-甜沒藥萜醇(α-bisabolol)。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涼血止痢。主紅白痢疾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煮食或煎湯;或用此湯合面烙餅;亦可研末。
【摘錄】《中華本草》
獨特的生存環(huán)境賦予榆耳神奇的功效,經(jīng)過上面內(nèi)容的介紹,想必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在增長閱歷的同時,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困難。
耳草是一種很普通的中藥。雖然它很普通,卻是有著很多神奇的功效。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別名】鯽魚膽草、細葉亞婆巢、節(jié)節(jié)花
【來源】茜草科耳草屬植物 耳草 Hedyotis auricularia L.[Oldenlandia auricularia (L.)F-Muell.]的 全草 。全年可采,洗凈,鮮用或曬干。
【性味】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用于感冒發(fā)熱,肺熱咳嗽,喉痛,急性結(jié)膜炎,腸炎,痢疾;外用治蛇咬傷,跌打損傷,癰瘡腫毒,乳腺炎,濕疹。
【用法用量】3~5錢;外用適量,鮮葉搗爛敷患處,或煎水洗。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生草藥性備要》始載有較剪草。后《嶺南采藥錄》之鯽魚膽草條下有別名較剪草,該條云:"草本,葉對生,形尖長,全邊,細碎之花,自葉腋生出。"據(jù)此描述,與當(dāng)今茜草科植物耳草相符。
耳草作為一種常見的中藥材料,卻常常被人們所遺忘,其實他的功效和作用是你意想不到的,只有大家善于食用,用對方法,我相信,它對各位的身體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的。
橙耳是中藥里比較常見的一種藥材了,那么橙耳都有哪些養(yǎng)生功效呢?日常橙耳都在哪些方面得到廣泛的應(yīng)用呢?一起來簡單的了解一下橙耳吧。
【別名】黃木耳
【來源】藥材基源:為銀耳科真菌橙耳的子實體。
【原形態(tài)】子實體橙黃色,寬6-7cm,由中空的瓣片組成,子實層生于子實體表面。擔(dān)子卵形,淺黃色,(14-16)μm×(10-12)μm,生于近子實層體的表面。孢子球形,具小尖,直徑6-7μm。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闊葉樹倒木的樹皮上。
【性狀】性狀鑒別 子實體由數(shù)枚中空泡狀瓣片組成,直徑約7cm,橙黃色。角質(zhì)。氣微,味淡。
【性味】甘;淡;平
【歸經(jīng)】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養(yǎng)胃健脾止瀉。主食欲不振;脾虛久瀉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10g。
【摘錄】《中華本草》
總得來說橙耳的作用是相當(dāng)大的,也正是因為橙耳具有如此多的養(yǎng)生功效,因此日常生活中應(yīng)用到橙耳養(yǎng)生的地方可以說也是相當(dāng)高的。
你知道紅石耳嗎,它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材,對于一些疾病非常有幫助。今天就帶大家來看一下。
【別名】石耳子、黃底石耳
【來源】地衣類石耳科石耳屬植物 紅腹石耳 Gyrophora hypocrocina Jatta,以 葉狀體 入藥。夏季雨后或細雨天采收,除去雜物,曬干。
【性味】淡、微苦,平。
【功能主治】健胃消食,理氣止痛。用于消化不良,小兒疳積,腹脹,腹痛,痢疾。
【用法用量】3~5錢。
【備注】(1)同屬植物 黑石耳 Gyrophora ternata Ach.與前種近似,可作紅石耳的類同品入藥。皮果衣屬植物 皮果衣 Dermatocarpon miniatum (L.) Mann.與上種形態(tài)相似,也作紅石耳的類同品入藥。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陜西中草藥》
以上就是對紅石耳的詳細介紹,鑒于它是一種中藥材,我們可以放心食用,紅石耳對人體各方面都是有著很好的改善作用的。
山羊耳是中藥的一種,在我國古代的醫(yī)書就有著對于山羊耳的記載,山羊耳能治療很多的病癥,而且功效也非常全面,我們要善用它。
【別名】勞傷藥、接骨草、大疙瘩、汝無糯雞、山牛耳青、駁節(jié)蓮樹、九節(jié)風(fēng)。
【來源】藥材基源:為金粟蘭科植物海南草珊瑚的全草。
【原形態(tài)】海南草珊瑚 常綠半灌木,高1-1.5cm。莖直立,無毛。葉對生;葉柄長0.5-2cm,基部合生成鞘狀;托葉小,鉆形;葉片紙質(zhì),橢圓形、寬橢圓形至長圓形,長8-20cm,寬3-8cm,先端銳漸尖,基部闊楔形,邊緣有鈍鋸齒,近基部全緣,齒尖有一腺體,側(cè)脈5-7對,兩面稍凸起。穗狀花序頂生,分枝少,對生;苞片三角形或卵圓形;雄蕊1,藥隔背腹壓扁成卵圓形,先端微凹,花藥2室,藥室與藥隔幾等長,側(cè)生;子房卵形,無花柱,柱頭具小點,核果卵形,長約4mm,幼時綠色,熟時橙紅色,花期10月至翌年5月,果期3-8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山谷林下陰濕處。
【性狀】性狀鑒別 與腫節(jié)風(fēng)較為相似,主要區(qū)別在于:葉多薄紙質(zhì),邊緣具淺鈍齒。莖髓較大,不中空。
【鑒別】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與腫節(jié)風(fēng)相似,但皮層內(nèi)側(cè)偶見石細胞;維管束數(shù)稍少;初生射線寬5-9列細胞。髓部有石細胞群,石細胞多邊形或類圓形。
【性味】苦;辛;平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祛風(fēng)止痛。主跌打損傷;骨折;瘀阻腫痛;風(fēng)濕痹痛;肢體麻木等癥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或泡酒服。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孕婦慎服。
【摘錄】《中華本草》
從上文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知道它山羊耳的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都是很高的,能夠治療一些疾病,還可以作為食療的原料,的確是健康養(yǎng)生的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