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牽牛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拿體力精力與黃金鉆石比較,黃金和鉆石是無用的廢物。”人類的發(fā)展歷史中,養(yǎng)生觀念不斷更新,養(yǎng)生關系著每一個的生活質量。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該如何去看待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山牽牛的功效與作用”,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山牽牛因為有著高價值的藥理功效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但要注意不能隨意的進行使食用,否則會對身體生一些不好的影響的,我們需要在食用前對它進行了解,你準備好了嗎?
【來源】藥材基源:為爵床科植物巢腺山牽牛的根、葉。
【原形態(tài)】巢腺山牽牛 藤本。葉對生;具柄;葉片寬卵形,長4-10cm,先端尖至漸尖,基部心形,邊緣波狀至有淺裂片,基出腺3-5條??偁罨ㄐ蛏谌~腋,下垂;花梗頂部和小苞片被柔毛,并散生鳥巢狀腺體;小苞片2,初合生,后一側開裂似佛焰苞狀;花萼退化僅存一邊圈;花冠淡紫色或近白色,花心黃色,長5-8cm,裂片擴展徑達7cm;雄蕊4,二強。蒴果長約3cm,下部近球形,上部具長喙,開裂時似烏鴉嘴。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緣。
【性味】味辛;甘;性平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解毒消腫。主胃痛;跌打損傷;瘡癤;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2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就是對山牽牛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等的詳細說明,像山牽牛這類藥物在疾病上的效果是非常不錯,不過要注意的是,使用山牽牛的時候,需要適量的進行,不宜使用的太多,否則對身體也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相關閱讀
中醫(yī)養(yǎng)生是博大精深,我們有很多養(yǎng)生的手段,而藥酒就是其中之一。自制藥酒配方有很多種,我們不能一一列舉,今天就通過牽牛酒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泡制藥酒。
牽牛酒——(水腫臌脹)
(《本草綱目》)
【配方】干雞矢(炒黃)一升。
【制法】上以好酒三碗,煮一碗,濾汁。
【主治】治一切肚腹、四肢腫脹,不拘鼓脹、氣脹、濕脹、水脹等。
【用法】飲之,少頃,腹中氣大轉動,利下,即自腳下皮皺消也。未盡,隔日再作。仍以田螺二枚,滾酒淪食,后用白粥調理。
說明:本方見《本草綱目》卷四十八雞條,引積善堂經(jīng)驗方。謂:“有峨嵋一僧,用此治人得效,其人牽牛來謝,故名”。
怎么樣?通過上面對牽牛酒的介紹,大家現(xiàn)在對于藥酒應該已經(jīng)有了一些才能使得藥酒在身體中發(fā)揮出最好的保健養(yǎng)生功效,最有利于朋友們的身體健康!
黑牽牛的營養(yǎng)價值豐富,藥用價值也很高,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介紹下中藥黑牽牛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老鸛筋
【來源】藥材基源:為石竹科植物腺花女婁菜的根。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12-30cm。全株被腺柔毛。單葉對生,莖下部的葉具柄,上部的葉無柄;葉片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4cm,寬0.5-1.5cm,先端鈍,基部楔形,兩面均具腺柔毛。聚傘花序,具花數(shù)朵;苞片披針形,密被腺柔毛;花梗長1-2cm,密被腺柔毛;萼筒狀,長1-1.2cm,萼齒三角形,具緣毛,萼脈10,被腺柔毛;花瓣黃色,伸出萼外,先端淺2裂;雄蕊10,花藥黃色;子房上位,卵形,花柱3,線形,伸出萼外。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600m以下的陰坡疏灌林下。
【性味】苦;性溫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通經(jīng);解毒。主風濕痹痛;閉經(jīng);瘡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上面對黑牽牛進行了詳細的剖析,大家了解了黑牽牛的各種功效,一定要牢記這些療效哦,這樣就可以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用黑牽牛的神奇功效還他們一份健康和快樂。
隨著生活的不斷加快和進步,很多養(yǎng)生的產(chǎn)品就慢慢出現(xiàn)了,就算在家里我們也可以進行養(yǎng)生。比方說養(yǎng)生粥就是一種可以調養(yǎng)體力,抗御外部疾病的好方法。就下來本文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牽牛粥的功效和做法。
牽牛粥
【來源】 《太平圣惠方》
【原料】 牽牛子末1克,粳米50-100克。生姜2片。
【制作】 先用粳米煮粥,待煮沸后放入牽牛子粉末及生姜,煮成稀飯食。
【用法】 每日服食1次。
【療效】 瀉水,消腫,通便下氣,驅蟲。適用于腹水脹滿、小便不利、大便秘結、腳氣浮腫、小兒蛔蟲病。
【宜忌】 牽牛有小毒,用量過大,則會出現(xiàn)神經(jīng)癥狀,血尿,大便有粘液血,劇烈腹痛,嘔吐等。因此,本粥只能短暫使用,切不可長久服用。孕婦忌服。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牽牛粥,我們知道牽牛粥屬于粥類的一種,經(jīng)常喝牽牛粥可以帶來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和保健的作用。
麻黃牽牛湯是一種中藥方劑,這類藥物還是常見到的,而且它對人體疾病改善有著很好的效果,對它的選擇也可以放心進行,不過在吃這類藥的時候,還需要一些方式方法。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麻黃(去節(jié))羌活 射干 荊芥穗 紫菀茸 防風 知母 蔓荊子 牽牛各3克 半夏6克
【制法】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治石淋,水道不通,頭痛昏悶。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熱服。
【摘錄】《古今醫(yī)統(tǒng)》卷七十一
【處方】麻黃(去節(jié))1錢,羌活1錢,射干1錢,荊芥穗1錢,紫菀茸1錢,防風1錢,知母1錢,蔓荊子1錢,牽牛1錢,半夏2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石淋。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水1盞煎,熱服。
【摘錄】《醫(yī)統(tǒng)》卷七十一
看了上面的文章我們知道,麻黃牽牛湯結合了幾種中藥材的功效,將治病和調理身體進行了完美的融合。但要注意的是麻黃牽牛湯也是藥,所以食用的時候一定要謹遵醫(yī)囑哦。
對于紅花山牽牛這種中藥材,我們應該要先了解它的藥用價值和注意事項等之后再食用。下面是關于紅花山牽牛的相關介紹,希望大家能夠好好閱讀一下,對食用有很大的幫助。
【來源】藥材基源:為爵床科植物紅花山牽牛的根、葉、花。
【原形態(tài)】紅花山牽牛 藤本。葉對生;具柄;下部者寬卵形,基部的戟形或心形,邊緣具波狀牙齒,上部者卵形,邊緣淺波狀,長5-15cm;具5-7條掌狀脈??傟P花序頂生或腋生,下垂,長20-40cm,苞片宿存,稍長或短于花梗;小苞片2,合生成佛焰苞狀,長2-2.5cm;花萼退化,僅存一邊圈;花冠紅色或橘紅色,花冠筒長約2.5cm,裂片5,略不等,開花時反轉;雄蕊4,二強,花絲基部有一圈柔毛,較短者的花藥具距,較長者僅1室有距;花柱無毛,柱長2。蒴果長2.5-3cm,下部近球形,上部具長喙,開裂時烏鴉嘴。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下或灌木叢中。
【性味】味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平肝陽;清濕熱。主膽陽頭暈頭痛;濕熱泄瀉;痢疾;外傷感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紅花山牽牛,我們知道紅花山牽牛其實是一種中藥材,能帶給我們養(yǎng)生的功效,幾乎沒有太大的副作用,所以不妨在閑暇之余試試看哦。
白牽牛散以幾種常見的中藥材為主要原料,采用藥食同源的純天然中醫(yī)配方,經(jīng)現(xiàn)代先進工藝技術提取精制而成,下面我們來看一看 白牽牛散有哪些功效與作用。
【處方】白牽牛子(炒)1兩,青橘皮(去白,焙,炒)1兩,木通(銼)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膜外水氣。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醫(yī)廳類聚》引作“白牽牛子散”。
【注意】忌鹽一百日。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引《膜外氣方》
【處方】白牽牛(半生半熟)1錢,甘草(炙)1錢,橘紅1錢,白術(土炒)1錢,桑白皮1錢,木通1錢。
【功能主治】膀胱蘊熱,風熱相乘,小兒陰囊腫兼四肢腫,二便不利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金鑒》卷十六
如今的人們生活壓力在不斷的加大,使得我們的身體經(jīng)常處于疲勞的情況,白牽牛散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對身體有一定的調理作用,希望本篇文章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黃牽牛散是一種中藥方劑,看起來并不怎么好看,但是大黃牽牛散卻有很多的功效,下面就來看看吧。
【處方】大黃30克 牽牛(頭末)15克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主大便秘結。
【用法用量】每服9克。有厥冷,用酒調9克,無厥冷而手足煩熱者,食后用蜜湯調下。微利為度。
【摘錄】《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中
【處方】大黃1兩,牽牛(頭末)5錢。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相火之氣,游走臟腑,大便秘結。
【用法用量】每服3錢,食后服。有厥冷,用酒調下3錢:無厥冷而手足煩熱者,蜜湯調下。微利為度。
【摘錄】《保命集》卷中
方劑是按照中醫(yī)理論為某一種或幾種病癥專門研制的。大家在服用前一定要對其有所了解。
我們一直都知道,偏方是屬于人體養(yǎng)生的一個很好的選擇。但是我們又該如何制作和食用呢?怎么樣才能正確的制作它呢?下面為大家介紹 一下牽牛子這種偏方。
牽牛子
【來源】外治方
【原料】牽牛子(黑丑)7粒。
【制法】搗碎,用溫開水調成糊狀,臨睡前敷肚臍,外蓋紗布
【用法】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
【功效】據(jù)報道,用本方治療小兒夜啼20例,大多數(shù)在當夜就能止哭。
看了上文對于牽牛子這種偏方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要想使得偏方的功能得到最大的發(fā)揮,可以適當?shù)脑黾悠渌酿B(yǎng)生方法,比如鍛煉身體,飲食調節(jié),正常的生活規(guī)律,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一定都看過牽?;ò桑谠缟系臅r候牽?;ň蜁㈤_,到了晚上的時候牽?;ㄗ詣娱]合,當牽?;撀涞臅r候,他們有一個黑色的牽?;ㄗ樱@個牽?;ㄗ岩彩且环N比較有效的中藥,甚至有一些人會將牽?;ㄗ殉词呈褂?,那么炒牽牛子都有什么功效與作用呢?
【植物形態(tài)】一年生纏繞草本。莖左旋,長2米以上,多分枝,被短毛。葉互生;具長葉柄;葉片心狀卵形,長3~6厘米,常3裂至中部,呈戟形,先端急尖,基部心形,兩面均被伏生毛。夏季開花,花1~3朵腋生,小花梗極短,總梗一般較葉柄短;萼5深裂,裂片條狀披針形,先端長尖,基部被長毛,外展;花冠漏斗狀,形似喇叭,藍色、紫色或白色,邊緣5淺裂,早晨開放,日中漸萎;雄蕊5枚,不等長,花絲基部有毛,子房3室,每室有2胚珠。蒴果球形,基部有外層或反卷的宿萼。種子3棱卵狀;花色淺的種子黃褐色,入藥稱“白丑”,花色深的種子多黑褐色,入藥稱“黑丑”?;?、果期夏秋季。
【產(chǎn)地分布】生于山坡灌木林中或住宅旁;多栽培。全國各地均產(chǎn)。
【采收加工】秋末果實成熟、果殼未開裂時采割植株,曬干,打下種子,除去雜質。
【藥材性狀】橘瓣狀。長4~8毫米,寬3~5毫米。表面灰黑色或淡黃白色。背面有1條淺縱溝,腹面棱線的下端處有一點狀種臍,微凹。質硬,橫切面可見淡黃色或黃綠色皺縮折疊的子葉,微顯油性。無臭,味辛、苦,有麻感。
【性味歸經(jīng)】性寒,味苦。歸肺經(jīng)、腎經(jīng)、大腸經(jīng)。
【功效與作用】瀉水通便、消痰滌飲、殺蟲攻積。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潤下藥。
【臨床應用】用量3~6克,水煎服。用治水腫脹滿、二便不通、痰飲積聚、氣逆喘咳、蟲積腹痛、蛔蟲、絳蟲病。孕婦禁用;不宜與巴豆、巴豆霜同用。
【主要成分】含牽牛樹脂苷(又稱牽牛子素),是牽牛子瀉下的有效成分。其中牽牛子酸C、牽牛子酸D結構式已經(jīng)證明,具有瀉下、利尿、興奮平滑肌、驅蟲等作用。
【使用禁忌】有毒,孕婦禁用,不宜與巴豆、巴豆霜同用。
牽牛子粥的做法是非常簡單的,我們需要用到的食材和藥材也很容易找到,我們只需要幾個步驟就能完成這道牽牛子粥了。一起來看一下。
牽牛子粥
【來源】 《太平圣惠方》
【原料】 牽牛子末1克,粳米50-100克,生姜2片。
【制作】 先用粳米煮粥,待煮沸后放入牽牛子粉末及生姜,煮成稀粥服食。
【用法】 空腹食用,從小量開始逐漸增量。
【療效】 通便,下氣,瀉水,消腫。適用于大便秘結,小便不利,水腫臌脹,腳氣浮腫。
【注意事項】 本粥不宜多服、久服。懷孕婦女忌食。
通過上述的介紹,相信您已經(jīng)了解到牽牛子粥的好處了吧,牽牛子粥不僅可以給我們補充能量,還能調理腸胃等等,這也是牽牛子粥為什么如此受歡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