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牛子粥的功效與作用
冬季養(yǎng)生粥的做法與功效。
物質(zhì)是健康的基礎(chǔ),精神是健康的支柱,運動是健康源泉,科學(xué)是健康的法寶!社會發(fā)展,人們越來越接受養(yǎng)生的理念,生活質(zhì)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養(yǎng)生的人。如何避免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的誤區(qū)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牽牛子粥的功效與作用”,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牽牛子粥的做法是非常簡單的,我們需要用到的食材和藥材也很容易找到,我們只需要幾個步驟就能完成這道牽牛子粥了。一起來看一下。
牽牛子粥
【來源】 《太平圣惠方》
【原料】 牽牛子末1克,粳米50-100克,生姜2片。
【制作】 先用粳米煮粥,待煮沸后放入牽牛子粉末及生姜,煮成稀粥服食。
【用法】 空腹食用,從小量開始逐漸增量。
【療效】 通便,下氣,瀉水,消腫。適用于大便秘結(jié),小便不利,水腫臌脹,腳氣浮腫。
【注意事項】 本粥不宜多服、久服。懷孕婦女忌食。
通過上述的介紹,相信您已經(jīng)了解到牽牛子粥的好處了吧,牽牛子粥不僅可以給我們補充能量,還能調(diào)理腸胃等等,這也是牽牛子粥為什么如此受歡迎的原因。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導(dǎo)讀:中草藥牽牛子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xì)介紹牽牛子的功效與作用、牽牛子圖片、牽牛子的藥用價值、牽牛子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牽牛子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
牽牛子簡介牽牛子圖片牽牛子的功效與作用牽牛子的藥用價值牽牛子的藥用附方牽牛子的配伍應(yīng)用牽牛子的用藥禁忌牽牛子的副作用牽牛子的栽培技術(shù)牽牛子簡介
牽牛子,為雙子葉植物藥旋花科植物牽?;蛎珷颗5鹊姆N子。種子似桔瓣狀,略具3棱,長5-7mm,寬3-5mm。表面灰黑色(黑丑),或淡黃白色(白丑),背面弓狀隆起,兩側(cè)面稍平坦,略具皺紋,背面正中有一條淺縱溝,腹面棱線下端為類圓形淺色種臍。質(zhì)堅硬,橫切面可見淡黃色或黃綠色皺縮折疊的子葉2片。水浸后種皮呈龜裂狀,有明顯粘液,氣微味辛、苦、有麻舌感。以顆粒飽滿、無果皮等雜質(zhì)者為佳。
牽牛子圖片
牽牛子的功效與作用
利水通便;祛痰逐飲;消積殺蟲。主水腫;腹水;腳氣;痰壅喘咳;大便秘結(jié);食滯蟲積;腰痛;陰囊腫脹;癰疽腫毒;痔漏便毒等。用于水腫脹滿,二便不通,痰飲積聚,氣逆喘咳,蟲積腹痛,蛔蟲、絳蟲病。
1、《別錄》:主下氣,療腳滿水腫,除風(fēng)毒,利小便。
2、《藥性論》:治痃癖氣塊,利大小便,除水氣,虛腫。落胎。
3、《日華子本草》:取腰痛,下冷膿,并一切氣壅滯。
4、李杲:除氣分濕熱,三焦塑結(jié)。
5、《綱目》:逐痰消飲,通大腸氣秘風(fēng)秘,殺蟲。
6、《江蘇植藥志》:適用于急性關(guān)節(jié)炎。
7、《新疆中草藥手冊》:瀉下,利尿,殺蟲。治便秘,消化不良,腎炎水腫,小兒咽喉炎。
牽牛子的藥用價值
【藥名】牽牛子
【別名】黑丑,白丑,二丑,丑牛,黑牽牛子,白牽牛子。
【來源】為旋花科植物裂葉牽牛及圓葉牽牛的干燥成熟種子。野生或栽培。
【炮制】原藥炒用,配方時搗碎。
【性味】苦寒,有小毒。
【歸經(jīng)】入肺、腎、大腸經(jīng)。
【功能】瀉下去積,逐水退腫,殺蟲。
【主治】熱結(jié)便秘,水腫,蛔蟲,絳蟲。
【臨床應(yīng)用】主要用于逐水消腫,但只適宜于水腫實癥,有脹滿、便秘,病人體質(zhì)尚可者。
牽牛子的藥用附方
1、治水腫:牽牛子末之,水服方寸匕,日一,以小便利為度。(《千金方》)
2、治水氣蠱脹滿:白牽牛、黑牽牛各二錢。上為末,和大麥面四兩,為燒餅,臨臥用茶湯一杯下,降氣為驗。(《宣明論方》一氣散)
3、治小兒腹脹,水氣流腫,膀胱實熱,小便赤澀:牽牛生研一錢。青皮湯空心下。一加木香減半,丸服。(《鄭氏小兒方》)
4、治四肢腫滿:厚樸(去皮,姜汁制炒)半兩,牽牛子五兩(炒取末二兩)。上細(xì)末。每服二錢,煎姜、棗湯調(diào)下。(《本事方》)
5、治腳氣脛已滿,捏之沒指者:牽牛子,搗,蜜丸,如小豆大五丸,吞之。(《補缺肘后方》)
6、治一切蟲積:牽牛子二兩(炒,研為束),檳榔一兩,使君子肉五十個(微炒)。俱為末。每服二錢。沙糖調(diào)下,小兒減半。(《永類鈴方》)
7、治大腸風(fēng)秘壅熱結(jié)澀:牽牛子(黑色,微炒,搗取其中粉)一兩,桃仁(末)半兩。以熟蜜和丸如梧桐子。溫水服三、二十丸。(《本草衍義》)
8、治冷氣流注,腰疼不能俯仰:延胡索二兩,破故紙(炒)二兩,黑牽牛子三兩(炒)。上為細(xì)末,煅大蒜研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蔥須鹽湯送下,食前服。(《楊氏家藏方》牽牛丸)
9、治腎氣作痛:黑、白牽牛等分。炒為末,每服三錢,用豬腰子切,入茴香百粒,川椒五十粒,摻牽牛末入內(nèi)扎定,紙包煨熟,空心食之。酒下,取出惡物效。(《仁齋直指方》)
10、治腸癰有膿,脹閉不出:牽牛子頭末三錢,大黃二錢,穿山甲(煅)二錢,乳香、漢藥各一錢。俱為末。每服三錢,白湯調(diào)服。(《張三豐仙傳方》)
牽牛子的配伍應(yīng)用
1、配大黃
兩者性味同屬苦寒、均為峻厲瀉下之晶。牽牛子偏走氣分,大黃偏走血分,二藥相伍、一治氣分之水濕壅結(jié),一治血分之實邪結(jié)滯,相濟為用、瀉下之力甚峻,具有導(dǎo)濕利水、瀉泄熱毒、破積通滯之功。
2、配葶藶子
同入肺經(jīng)、性味均有辛散苦降之功,均能瀉肺氣、宣上竅而通下竅,二者相須配用,同增強瀉肺行水、定喘消腫之功。臨床常用于痰壅氣滯,咳逆喘滿。
3、配木香
二者是逐水藥與行氣藥相配所組成的藥對。蓋水飲內(nèi)停必兼氣滯,氣滯不行則水濕難去,故有導(dǎo)水必先行氣之謂。本品得木香使氣行、木香又可防本品苦寒傷胃。二者合用、相輔相制、可用于水飲內(nèi)停、胸腹積水、腹大脹滿、小便不利等癥。
4、配檳榔
檳榔本具殺蟲消積之功,二藥相須配對同用,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從而加強殺蟲藥力,并可借此二藥的利氣,消積、破滯作用、排除蟲體?!镀諠健吩唬簷壚?、牽牛子二藥組成、為殺蟲專劑。
5、配茴香
本品苦寒有毒、性烈走泄、利水道而瀉水濕,兼通大腸氣秘。茴香辛溫、有溫腎祛寒、理氣止痛之功,能暖丹田、除小腸冷氣,為治疝要藥。二藥并用,專入下焦以消腫,止痛療疝之功。
牽牛子的用藥禁忌
1、孕婦及胃弱氣虛者忌服?!侗静菅芰x補遺》:不脹滿,不大便秘者勿用。《品匯精要》:妊娠不可服?!侗静輦湟罚喝魸駸嵩谘?,胃弱氣虛人禁用。
2、用量過大可出現(xiàn)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及便血、腹痛、嘔吐等副反應(yīng)。因此,本品只宜轉(zhuǎn)用,正氣虧虛所致的虛脹不宜應(yīng)用。
3、用于腹水腫脹,可配合攻下逐水藥如甘遂、芫花、大戟等同用。用于痰壅氣滯、咳逆喘滿,常與葶藶子、杏仁等配合應(yīng)用。用于蟲積腹痛,常配伍檳榔、大黃等同用,對蛔蟲、絳蟲都有驅(qū)殺作用。
4、牽牛子為峻下的藥品,少用則通大便,多用則瀉下如水,且能利尿,故在臨床上主要用于腹水腫脹、二便不利及宿食積滯、大便秘結(jié)等癥。至于用治痰壅氣滯、咳逆喘滿,則只宜暫用,不可久服。如屬脾弱胃呆、氣虛腹脹者,當(dāng)以健脾補中為要,不宜用本品攻瀉消積,克伐胃氣。
牽牛子的副作用
臨床應(yīng)用本品,對人有一定毒性,但不大。大量牽牛子對胃腸的直接刺激可引起嘔吐、腹瀉、腹痛及黏液性血便,繼而脫水及電解質(zhì)紊亂。并能刺激腎臟,引起腰酸、血尿。嚴(yán)重者可損害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出現(xiàn)語言障礙、突然高熱、甚者有昏迷、四肢厥冷、口唇發(fā)紺、全身皮膚青紫、呼吸急促淺短等。
牽牛子的栽培技術(shù)
1、氣候土壤
牽牛適應(yīng)性較強,對氣候土壤要求不嚴(yán),但以溫和的氣候和中等肥沃的砂質(zhì)壤土為宜。過于低濕或干燥瘦嵴之地,生長均不良。
2、種植
以種子繁殖,于4-5月播種。播種前翻土作畦(如利用籬邊、墻邊、田埂等地種植,則不需作畦),畦寬約1.3m,按株距23-33cm、行距30-50cm開穴,每穴播種子4-5粒。播后覆細(xì)土一層,以種子不露出為宜。種子發(fā)芽后,幼苗生長真葉2-3片時,便須間苗、補苗,亦可進行移植。以每穴保留2-3株即可。
3、田間管理
在藤蔓尚短時,可以進行松土除草1-2次。至藤蔓較長時,須設(shè)立支柱,或間種玉米、高粱等作物使其攀援其上,以代支柱。施肥,在前期施以人糞尿、硫酸氨等氮肥為宜,后期多施草木灰、骨粉等磷鉀肥為宜。
以上就是一些牽牛子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rèn)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一定都看過牽?;ò桑谠缟系臅r候牽?;ň蜁㈤_,到了晚上的時候牽牛花自動閉合,當(dāng)牽牛花脫落的時候,他們有一個黑色的牽?;ㄗ?,這個牽牛花籽也是一種比較有效的中藥,甚至有一些人會將牽?;ㄗ殉词呈褂?,那么炒牽牛子都有什么功效與作用呢?
【植物形態(tài)】一年生纏繞草本。莖左旋,長2米以上,多分枝,被短毛。葉互生;具長葉柄;葉片心狀卵形,長3~6厘米,常3裂至中部,呈戟形,先端急尖,基部心形,兩面均被伏生毛。夏季開花,花1~3朵腋生,小花梗極短,總梗一般較葉柄短;萼5深裂,裂片條狀披針形,先端長尖,基部被長毛,外展;花冠漏斗狀,形似喇叭,藍色、紫色或白色,邊緣5淺裂,早晨開放,日中漸萎;雄蕊5枚,不等長,花絲基部有毛,子房3室,每室有2胚珠。蒴果球形,基部有外層或反卷的宿萼。種子3棱卵狀;花色淺的種子黃褐色,入藥稱“白丑”,花色深的種子多黑褐色,入藥稱“黑丑”。花、果期夏秋季。
【產(chǎn)地分布】生于山坡灌木林中或住宅旁;多栽培。全國各地均產(chǎn)。
【采收加工】秋末果實成熟、果殼未開裂時采割植株,曬干,打下種子,除去雜質(zhì)。
【藥材性狀】橘瓣狀。長4~8毫米,寬3~5毫米。表面灰黑色或淡黃白色。背面有1條淺縱溝,腹面棱線的下端處有一點狀種臍,微凹。質(zhì)硬,橫切面可見淡黃色或黃綠色皺縮折疊的子葉,微顯油性。無臭,味辛、苦,有麻感。
【性味歸經(jīng)】性寒,味苦。歸肺經(jīng)、腎經(jīng)、大腸經(jīng)。
【功效與作用】瀉水通便、消痰滌飲、殺蟲攻積。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潤下藥。
【臨床應(yīng)用】用量3~6克,水煎服。用治水腫脹滿、二便不通、痰飲積聚、氣逆喘咳、蟲積腹痛、蛔蟲、絳蟲病。孕婦禁用;不宜與巴豆、巴豆霜同用。
【主要成分】含牽牛樹脂苷(又稱牽牛子素),是牽牛子瀉下的有效成分。其中牽牛子酸C、牽牛子酸D結(jié)構(gòu)式已經(jīng)證明,具有瀉下、利尿、興奮平滑肌、驅(qū)蟲等作用。
【使用禁忌】有毒,孕婦禁用,不宜與巴豆、巴豆霜同用。
牽牛子這種藥材是有很多的藥用價值,我們應(yīng)該要根據(jù)它的用法是選擇用量,避免對身體造成不良的反應(yīng)。牽牛子這種東西的用量是3g左右,不能超過6g,不然會影響到腸胃的健康。牽牛子是一種有毒藥物,是可以進行腸胃的殺蟲以及治療腸胃炎癥,但是食用太多會引起中毒的情況。
【牽牛子用法用量】3~6g.
功效
牽牛子,又稱二丑、喇叭花,常生長與山野灌叢中,路邊也會經(jīng)??吹?,秋末果實成熟,果殼還未開裂的時候采割,曬干后可以打下種子。
中醫(yī)認(rèn)為,牽牛子味苦辛,性寒有毒,具有殺蟲功積、消痰滌飲、瀉水通便的功效,可治滌蟲病、氣逆喘咳、水腫脹滿、二便不通等癥。
治病功效
1、冷氣流注,腰疼不能俯仰
黑牽牛子三兩(炒),破故紙二兩(炒),延胡索二兩,三種藥材研成細(xì)末,煨大蒜研搜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煎蔥須鹽湯送下,飯前服用。
2、治療脹閉不出,腸癰有膿
牽牛子頭末三錢,沒藥、乳香各一錢,穿山甲二錢(煅),大黃二錢,上述藥材研成細(xì)末,每次取三錢服用,用白湯調(diào)服
3、風(fēng)熱赤眼
取適量牽牛子,研末,調(diào)蔥白湯敷在患處。
4、小兒腹脹,小便赤澀,水氣流腫,膀胱實熱
牽牛子生研一錢,清皮湯空腹下,一加木香減半,煉制蜜丸,服用。
5、水腫
取適量牽牛子,研末,加水調(diào)和服用,每天一次,以小便利為度。
食療方
牽牛子粥
材料:生姜2片,粳米80克,牽牛子1克
做法:粳米洗凈放入鍋中,加清水、姜片熬成粥,牽牛子研末,倒入粥里,攪拌均勻即可。
食用方法:每天一次,空腹食用,剛開始吃要少量食用,牽牛子粥不適宜長期、大量服用。
功效:瀉水消腫,通便下氣,水腫、便秘患者都可以食用。
功效
具有瀉下、利尿、消腫、驅(qū)蟲等功效,主治肢體水腫、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便秘、蟲積腹痛等癥。
炮制牽牛子: 取原藥材,揀去雜質(zhì),用清水洗凈泥土,曬干。炒牽牛子,取牽牛子,置炒藥鍋內(nèi),用微火加熱翻炒至微鼓起、透香氣、顯火色時,取出,攤涼。成品偶見焦黃色。炒后,可緩和其利水通便的作用。
性味:性寒,味苦
功用:歸肺、腎、大腸經(jīng);有小毒;瀉水,驅(qū)蟲。
主治:適用于腹水、腹脹便秘、蛔蟲病等。
牽牛子含棕櫚酸、赤霉素甲3、赤霉素甲20、赤霉素甲26、甲27,牽牛子酸丙、丁等。雖有小毒,但可治水腫、痰滿喘咳、便秘、蛔蟲、?蟲、腳氣等癥。孕婦及氣虛脾虛者忌服。
隨著生活的不斷加快和進步,很多養(yǎng)生的產(chǎn)品就慢慢出現(xiàn)了,就算在家里我們也可以進行養(yǎng)生。比方說養(yǎng)生粥就是一種可以調(diào)養(yǎng)體力,抗御外部疾病的好方法。就下來本文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牽牛粥的功效和做法。
牽牛粥
【來源】 《太平圣惠方》
【原料】 牽牛子末1克,粳米50-100克。生姜2片。
【制作】 先用粳米煮粥,待煮沸后放入牽牛子粉末及生姜,煮成稀飯食。
【用法】 每日服食1次。
【療效】 瀉水,消腫,通便下氣,驅(qū)蟲。適用于腹水脹滿、小便不利、大便秘結(jié)、腳氣浮腫、小兒蛔蟲病。
【宜忌】 牽牛有小毒,用量過大,則會出現(xiàn)神經(jīng)癥狀,血尿,大便有粘液血,劇烈腹痛,嘔吐等。因此,本粥只能短暫使用,切不可長久服用。孕婦忌服。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牽牛粥,我們知道牽牛粥屬于粥類的一種,經(jīng)常喝牽牛粥可以帶來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和保健的作用。
山牽牛因為有著高價值的藥理功效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但要注意不能隨意的進行使食用,否則會對身體生一些不好的影響的,我們需要在食用前對它進行了解,你準(zhǔn)備好了嗎?
【來源】藥材基源:為爵床科植物巢腺山牽牛的根、葉。
【原形態(tài)】巢腺山牽牛 藤本。葉對生;具柄;葉片寬卵形,長4-10cm,先端尖至漸尖,基部心形,邊緣波狀至有淺裂片,基出腺3-5條。總狀花序生于葉腋,下垂;花梗頂部和小苞片被柔毛,并散生鳥巢狀腺體;小苞片2,初合生,后一側(cè)開裂似佛焰苞狀;花萼退化僅存一邊圈;花冠淡紫色或近白色,花心黃色,長5-8cm,裂片擴展徑達7cm;雄蕊4,二強。蒴果長約3cm,下部近球形,上部具長喙,開裂時似烏鴉嘴。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緣。
【性味】味辛;甘;性平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解毒消腫。主胃痛;跌打損傷;瘡癤;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2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就是對山牽牛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等的詳細(xì)說明,像山牽牛這類藥物在疾病上的效果是非常不錯,不過要注意的是,使用山牽牛的時候,需要適量的進行,不宜使用的太多,否則對身體也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中醫(yī)養(yǎng)生是博大精深,我們有很多養(yǎng)生的手段,而藥酒就是其中之一。自制藥酒配方有很多種,我們不能一一列舉,今天就通過牽牛酒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泡制藥酒。
牽牛酒——(水腫臌脹)
(《本草綱目》)
【配方】干雞矢(炒黃)一升。
【制法】上以好酒三碗,煮一碗,濾汁。
【主治】治一切肚腹、四肢腫脹,不拘鼓脹、氣脹、濕脹、水脹等。
【用法】飲之,少頃,腹中氣大轉(zhuǎn)動,利下,即自腳下皮皺消也。未盡,隔日再作。仍以田螺二枚,滾酒淪食,后用白粥調(diào)理。
說明:本方見《本草綱目》卷四十八雞條,引積善堂經(jīng)驗方。謂:“有峨嵋一僧,用此治人得效,其人牽牛來謝,故名”。
怎么樣?通過上面對牽牛酒的介紹,大家現(xiàn)在對于藥酒應(yīng)該已經(jīng)有了一些才能使得藥酒在身體中發(fā)揮出最好的保健養(yǎng)生功效,最有利于朋友們的身體健康!
黑牽牛的營養(yǎng)價值豐富,藥用價值也很高,下面我們就來詳細(xì)介紹下中藥黑牽牛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老鸛筋
【來源】藥材基源:為石竹科植物腺花女婁菜的根。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12-30cm。全株被腺柔毛。單葉對生,莖下部的葉具柄,上部的葉無柄;葉片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4cm,寬0.5-1.5cm,先端鈍,基部楔形,兩面均具腺柔毛。聚傘花序,具花數(shù)朵;苞片披針形,密被腺柔毛;花梗長1-2cm,密被腺柔毛;萼筒狀,長1-1.2cm,萼齒三角形,具緣毛,萼脈10,被腺柔毛;花瓣黃色,伸出萼外,先端淺2裂;雄蕊10,花藥黃色;子房上位,卵形,花柱3,線形,伸出萼外。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600m以下的陰坡疏灌林下。
【性味】苦;性溫
【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通經(jīng);解毒。主風(fēng)濕痹痛;閉經(jīng);瘡瘍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上面對黑牽牛進行了詳細(xì)的剖析,大家了解了黑牽牛的各種功效,一定要牢記這些療效哦,這樣就可以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用黑牽牛的神奇功效還他們一份健康和快樂。
麻黃牽牛湯是一種中藥方劑,這類藥物還是常見到的,而且它對人體疾病改善有著很好的效果,對它的選擇也可以放心進行,不過在吃這類藥的時候,還需要一些方式方法。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麻黃(去節(jié))羌活 射干 荊芥穗 紫菀茸 防風(fēng) 知母 蔓荊子 牽牛各3克 半夏6克
【制法】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治石淋,水道不通,頭痛昏悶。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熱服。
【摘錄】《古今醫(yī)統(tǒng)》卷七十一
【處方】麻黃(去節(jié))1錢,羌活1錢,射干1錢,荊芥穗1錢,紫菀茸1錢,防風(fēng)1錢,知母1錢,蔓荊子1錢,牽牛1錢,半夏2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石淋。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水1盞煎,熱服。
【摘錄】《醫(yī)統(tǒng)》卷七十一
看了上面的文章我們知道,麻黃牽牛湯結(jié)合了幾種中藥材的功效,將治病和調(diào)理身體進行了完美的融合。但要注意的是麻黃牽牛湯也是藥,所以食用的時候一定要謹(jǐn)遵醫(yī)囑哦。
對于紅花山牽牛這種中藥材,我們應(yīng)該要先了解它的藥用價值和注意事項等之后再食用。下面是關(guān)于紅花山牽牛的相關(guān)介紹,希望大家能夠好好閱讀一下,對食用有很大的幫助。
【來源】藥材基源:為爵床科植物紅花山牽牛的根、葉、花。
【原形態(tài)】紅花山牽牛 藤本。葉對生;具柄;下部者寬卵形,基部的戟形或心形,邊緣具波狀牙齒,上部者卵形,邊緣淺波狀,長5-15cm;具5-7條掌狀脈。總關(guān)花序頂生或腋生,下垂,長20-40cm,苞片宿存,稍長或短于花梗;小苞片2,合生成佛焰苞狀,長2-2.5cm;花萼退化,僅存一邊圈;花冠紅色或橘紅色,花冠筒長約2.5cm,裂片5,略不等,開花時反轉(zhuǎn);雄蕊4,二強,花絲基部有一圈柔毛,較短者的花藥具距,較長者僅1室有距;花柱無毛,柱長2。蒴果長2.5-3cm,下部近球形,上部具長喙,開裂時烏鴉嘴。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下或灌木叢中。
【性味】味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平肝陽;清濕熱。主膽陽頭暈頭痛;濕熱泄瀉;痢疾;外傷感染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紅花山牽牛,我們知道紅花山牽牛其實是一種中藥材,能帶給我們養(yǎng)生的功效,幾乎沒有太大的副作用,所以不妨在閑暇之余試試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