斂毒散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千保健,萬保健,心理平衡是關(guān)鍵。千養(yǎng)生,萬養(yǎng)生,心理平衡是“真經(jīng)”。自有人類文明以來,長生不老是很多人的目標(biāo),養(yǎng)生在于平日一點一滴的積累,而非一蹴而就!如何在中醫(yī)養(yǎng)生方面行穩(wěn)致遠(yuǎn)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斂毒散的功效與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斂毒散是一種中藥方劑,斂毒散的食用方法也有很多種,不同的食用方法對身體的效果也有可能存在差異,所以要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服用。
【處方】南星、赤小豆、白及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收毒。主癰疽。
【用法用量】井水調(diào)敷四圍,軟帛貼之。
【摘錄】《直指》卷二十二
【處方】乳香半錢(別研),沒藥半錢(別研),麝香少許(別研),黃丹1錢(水飛),白礬1錢(別研)干胭脂半兩。
【制法】上研勻,每用量瘡大小,用藥干摻于瘡口上,用膏藥敷貼,或用帛子包裹。
【功能主治】一切瘡潰膿后,瘡口肌肉不生,四向皮紫黑,疼痛赤腫不消。
【用法用量】如瘡口不干未斂,再換。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二
看了上面關(guān)于斂毒散這種中藥方劑的簡單介紹,我們知道如果堅持運(yùn)用方劑的形式進(jìn)行治療,對于有些疾病來說是可以痊愈的。大家不妨試試看。
ys630.COm精選閱讀
眾所周知攻毒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不過要說起攻毒散的作用的話,可能有些人還不是太清楚。那么今天我們就在這里來詳細(xì)的了解一下吧。
【處方】干姜不以多少。
【功能主治】風(fēng)毒上攻,兩眼暴赤腫痛,隱澀難開。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用2錢,以薄綿裹緊,沸湯泡,乘熱洗之。如冷,蕩令熱,再洗1次。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一
【處方】油核桃、蝎子。
【制法】油核桃去肉,將蝎子于內(nèi),火燒存性,研末。
【功能主治】魚口瘡。
【用法用量】黃酒下,出汗。如未愈加蜈蚣,同燒為末,燒酒調(diào)下,出汗。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十五
攻毒散屬于是一種傳統(tǒng)的中藥方劑,使用的主要是一些中藥材和制而成的。對于人們的身體上的一些疾病具備不錯的治療效果。
大家都知道逼毒散的副作用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在服用前也還是要了解一下它的功效才能放心。下面就一起去看看吧,希望對于您的生活有點幫助。
【處方】黃藥子1兩,白藥子1兩,赤小豆2兩,雄黃1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發(fā)背癰疽,膿盡四面皮粘,恐有膿毒攻起者。
【用法用量】水調(diào)敷。
【摘錄】《準(zhǔn)繩·瘍醫(yī)》卷二引劉氏方
【處方】甘草1兩,蒼術(shù)2兩。
【制法】同為粗末。
【功能主治】孕婦傷寒當(dāng)汗者。
【用法用量】每服4錢,水1盞,加蔥白5寸,豉50粒,同煎至6分,去滓熱服。并2-3服,取微汗。
【摘錄】《宣明論》卷十
【處方】當(dāng)歸1兩,枳殼1兩(去瓤,炒),甘草1兩(炙),白芷1兩,貝母3兩(去心)。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癰疽。
【用法用量】每服2錢,酒、水各半盞,煎至6分。每日服4-5次。
【摘錄】《衛(wèi)濟(jì)寶書》卷下
【處方】蒼術(shù)8兩,甘草2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瘴氣;傷寒。
【用法用量】每服3大錢,加生姜、蔥白,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雞峰》卷五
【處方】白芷半斤,貝母12兩,香附子末6兩,甘草3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諸般腫毒,癰疽。
【用法用量】每服2錢,用溫酒調(diào)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八三
在我們閱讀完上文后可以發(fā)現(xiàn)逼毒散不僅僅可以增強(qiáng)抵抗力還是治病的良方,我們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了解逼毒散的特性就能很好的利用,很容易就能達(dá)到養(yǎng)生保健的效果哦!
化毒散屬于是一種中藥方劑,在平時的時候是可以治療一些疾病的。并且使用化毒散對于人體的健康是很有好處的。接下來我們?yōu)榇蠹以敿?xì)的介紹一下。
【處方】生大黃30克 穿山甲15克(虛者9克)僵蠶9克 蜈蚣1條 歸尾15克
【制法】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治楊梅瘡。
【用法用量】每服6克,酒調(diào),日二服。
【摘錄】《醫(yī)學(xué)入門》卷八
【處方】升麻、紫草、廣皮、甘草、柴胡、黃芩。
【功能主治】疹,壯熱不出。
【摘錄】《治疹全書》卷上
【處方】巴豆1枚(去心膜,研如泥),黃丹半錢,雄黃1字(同研細(xì))。
【制法】上用烏雞子1枚,煎盤內(nèi)煎成餅,摻藥在上卷為筒子。
【功能主治】中藥毒,吐血或心痛,或舌尖微黑,口唇裂,嚼豆不腥者。
【用法用量】臨睡1服,爛嚼,茶清送下。當(dāng)夜取下毒。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二十
【處方】槐花、貫眾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消毒。主厥陰病,大便膿血赤黃者。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取艾1分,糯米7合,水1升,煮取5合調(diào)下。大便頻,色變?yōu)槎取?/p>
【摘錄】《普濟(jì)方》卷一四三
【處方】背陰草(生于深崖大澤及山谷小澗中背陰之地,葉似香薷)1大握,金銀藤(即忍冬花藤)1大握。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癰疽、惡瘡毒、發(fā)背、腦疽,及婦人乳癰。
【用法用量】入酒1升,水1升,同煎至1升,去滓,再投熱酒1升,攪勻,放溫,分2服;以所煎滓涂瘡上。藥到即便痛止,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收斂穿潰。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八四
【處方】木通1兩,麥門冬半兩,藍(lán)葉半兩,犀角1分,甘草(炙赤)1分,馬牙消1分。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漆瘡癢痛。
【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小盞,煎5分,量服。
【摘錄】《幼幼新書》卷三十八引張渙方
【處方】白礬灰(研)1兩,鉛丹(研)1兩,密陀僧(研)1兩,木鱉子仁1兩。
【制法】上藥同入瓷盒,煅赤,放冷地上,紙襯盆蓋一時辰,細(xì)研。
【功能主治】發(fā)背癰瘡。
【用法用量】以菜子油調(diào)貼,其冷如水。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一
【別名】敗毒散
【處方】郁金1枚,甘草(炙)1分。
【制法】水半碗,同煮水干,去甘草,郁金為末,入生腦子半錢,研勻,生豬血研成膏。
【功能主治】瘡疹倒靨。小兒瘡痘始出,才有百皰,忽陷入肉,漸漸作紫色無膿,日夜啼哭,煩燥。
【用法用量】敗毒散(《普濟(jì)方》卷四○三)。
【摘錄】《幼幼新書》卷十八引《疹痘論》
【處方】白芍藥。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瘡痘出不透,倒靨頭焦。
【用法用量】用蒲桃研細(xì),入白湯內(nèi),去滓,只用白湯調(diào)服1-2錢。其痘子即出。若患腹痛,連進(jìn)2服。若無新蒲桃,以番蒲桃代之亦妙。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十
【處方】當(dāng)歸1兩,白芍藥1兩,赤芍藥1兩,知母1兩,苧麻根1兩,白膠香1兩,甘草1兩,貝母1兩,秦艽1兩,生地黃1兩,敗龜1兩,柴胡1兩,前胡1兩,官桂1兩,熟生黃1兩。
【功能主治】瘰疬。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半兩,水2盞,加生姜3片,棗子2個,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九一
【處方】五倍子6g,松香6g,官粉6g,樟丹6g,冰片3g。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殺菌,消炎,去濕止癢。主滲出性濕疹,膿皰瘡。
【用法用量】用粉劑或花生油調(diào)勻外用。
【摘錄】《中西醫(yī)結(jié)合皮膚病學(xué)》
看了上文對化毒散的介紹,相信我們可以收獲很多。其實對于疾病,大多數(shù)人都是通過吃西藥來緩解,但這種方法治標(biāo)不治本,其效果也是暫時的,關(guān)鍵還是在于擁有健康科學(xué)的生活方式。
你聽說過中藥方劑嗎?中藥方劑有很多種,不同的中藥方劑針對的疾病類型不用,功效作用當(dāng)然也會不一樣,龍腦破毒散就是其中一種,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它的相關(guān)信息。
【處方】盆消(研細(xì))4兩,白僵蠶(微炒,去嘴,為末)8錢,甘草(生,為末)8錢,青黛8錢,馬勃(末)3錢,蒲黃半兩,腦子1錢,麝香1錢。
【制法】上為細(xì)末,用瓷合子收。
【功能主治】急慢喉痹,咽喉腫塞不通。
【用法用量】如有病證,每用藥1錢,用新汲水少半盞調(diào)勻,細(xì)細(xì)呷咽。若是諸般舌脹,用藥半錢,以指蘸藥,擦在舌上下,咽津如是。小兒1錢作4-5服,亦如前法用,并不拘時候。
【摘錄】《御藥院方》卷九
【處方】僵蠶8分(微炒,去嘴),青黛8分,甘草8分,生蒲黃5分,馬勃3分,冰片2分,麝香1分,西瓜霜4錢。
【制法】上為極細(xì)末,絹羅篩過,玻璃瓶封藏。
【功能主治】止痛,消腫,去腐。主喉癥。
【用法用量】紙筒或葦管吹喉。
【注意】忌食腥、辣。白喉忌用。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哈爾濱方)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也已經(jīng)了解了龍腦破毒散的組成藥材等,也證明了這款方劑的純天然無公害。大家可以放心服用。
你知道化毒散軟膏嗎?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利用化毒散軟膏治療呢?化毒散軟膏的治療效果怎么樣呢?一起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吧。
【處方】化毒散(乳香、沒藥、川貝母、黃連、赤芍、天花粉、大黃、甘草、珍珠粉、牛黃、冰片、雄黃粉)2兩,祛濕藥膏(苦參、薄荷、白芷、防風(fēng)、芥穗、連翹、蒼術(shù)、大黃、鶴虱草、威靈仙、白鮮皮、五倍子、大風(fēng)子、青黛面、白蠟、香油或凡士林)8兩。
【制法】上藥混勻成膏。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膿皰瘡(黃水瘡)、多發(fā)性毛囊炎(發(fā)際瘡)、癤癰、丹毒,及體表感染初起。
【用法用量】涂敷患處。
【摘錄】《趙炳南臨床經(jīng)驗集》
看了上面的文章我們知道,化毒散軟膏結(jié)合了幾種中藥材的功效,將治病和調(diào)理身體進(jìn)行了完美的融合。但要注意的是化毒散軟膏也是藥,所以食用的時候一定要謹(jǐn)遵醫(yī)囑哦。
許多喜歡養(yǎng)生的人士都知道瘡毒化毒散,但是你們知道怎樣正確的利用瘡毒化毒散嗎?瘡毒化毒散的功效有哪些呢,不太清楚的話就接著往下看吧!
【處方】乳香3錢,沒藥3錢,赤芍3錢,花粉3錢,川軍3錢,元連3錢,甘草3錢,綠豆面3錢,白芷3錢,貝母6錢,冰片5分,雄黃8分。
【制法】上為極細(xì)末,后兌冰片、雄黃,再共為細(xì)未調(diào)勻,貯瓷瓶內(nèi)。
【功能主治】解毒活血,透達(dá)經(jīng)絡(luò)壅塞,退熱消腫,宣通氣血凝滯。主癰毒熱癤,焮腫痛疼;小兒胎毒,頭瘡禿瘡;斑疹余毒,流膿流水;項腫腮腫,潰破流膿;耳瘡耳底流膿水;各種血毒流膿;風(fēng)火毒,血風(fēng)瘡。
【用法用量】周歲小兒每服1-5分,周歲以上者,每服5分至1錢,白開水送下。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通過小編介紹的瘡毒化毒散的詳解,大家是不是對瘡毒化毒散更有了解了呢?如果沒有很了解的話,大家可以多看幾遍哦,瘡毒化毒散的功效與作用還有很多,適量的服用還是挺好的,可以使身體更健康呢。
人的身體是一個復(fù)雜的生理系統(tǒng),如果生病,就會影響身體健康。中藥方劑恰恰可以在治愈病癥的同時順帶調(diào)理修復(fù)其它受損的器官機(jī)能,是很多患者的福音,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小兒化毒散這種中藥方劑。
【處方】牛黃8g 珍珠16g 雄黃40g 大黃80g 黃連40g 甘草30g 天花粉80g 川貝母40g 赤芍80g 乳香(制)40g 沒藥(制)40g 冰片10g
【性狀】本品為杏黃色至棕黃色的粉末;味苦,有清涼感。
【炮制】以上十二味,除牛黃、冰片外,雄黃水飛成極細(xì)粉,珍珠水飛或粉碎成極細(xì)粉;其余乳香等八味粉碎成細(xì)粉;將牛黃、冰片研細(xì),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即得。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消腫。用于小兒疹后余毒未盡,煩躁,口渴,口瘡,便秘,癤腫潰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0.6g,一日1~2次;三歲以內(nèi)小兒酌減。外用,敷于患處。
【貯藏】密閉,防潮。
【摘錄】《中國藥典》
通過上述內(nèi)容的介紹,可以了解到小兒化毒散在很多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幫助很多深受各種疾病困擾的人擺脫痛苦,是很多人的不二選擇。
環(huán)境的惡劣變化讓我們的身體來不及調(diào)整,所以導(dǎo)致了越來越多的 疾病的產(chǎn)生。要想能夠成功抵御疾病的侵襲,我們就應(yīng)該在平時調(diào)理身體,讓身體做好準(zhǔn)備。中藥方劑在此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追風(fēng)毒銼散這種方劑。
【別名】迫風(fēng)毒散(《普濟(jì)方》卷二四一)。
【處方】羌活30克 雞心檳榔 防風(fēng) 桑白皮(炒)各15克 郁李仁(炒)大黃(生)各7.5克
【制法】上藥銼散。
【功能主治】疏泄風(fēng)毒。治腳氣熱多,痔瘡蘊(yùn)熱腫痛,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次9克,加黑豆100粒煎服。
【摘錄】《仁齋直指》卷四
在通過上文對追風(fēng)毒銼散的講解我們可以知道,養(yǎng)生上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愛進(jìn)行,不過在養(yǎng)生的時候,也是要注意方法選擇,對一些不太適合自己的養(yǎng)生方式是不要選擇的,否則對身體也是會有影響的。
斂腸丸是什么大家知道嗎,其實它是一味中藥方劑,而且斂腸丸的功效與作用是非常的大的,能夠治療很多種類型的疾病。那么我們一起來了解些斂腸丸的相關(guān)知識吧。
【處方】木香3克 地榆6克 酸石榴皮6克 罌栗殼45克
【制法】上藥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治下痢膿血。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陳米泔150毫升,煎取90毫升,空腹時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一二
【處方】木香1兩,丁香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縮砂仁1兩,訶子皮1兩,罌粟殼(炒,去瓤頂)1兩,川姜(炮)1兩,沒石子1兩,梓州厚樸(姜制)1兩,白龍骨1兩,肉豆蔻(面裹煨)1兩,赤石脂(煙)1兩,禹余糧(醋淬7遍)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瀉。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百一》卷六
斂腸丸屬于是一種傳統(tǒng)的中藥方劑,使用的主要是一些中藥材和制而成的。對于人們的身體上的一些疾病具備不錯的治療效果。
斂汗丸是一種應(yīng)用非常廣泛的中藥方劑,在治愈疾病的同時調(diào)理身體的機(jī)能,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但是它在服用時也是有一些注意事項的,接下來就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玄參1斤,麥冬1斤,天冬1斤,生地1斤,北五味4兩,酸棗仁半斤。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每飯之時,頭汗如雨落者,此胃火旺,而非腎火余也。
【用法用量】每日1兩,白滾水送下。
【摘錄】《石室秘錄》卷二
【處方】黃耆1兩,牡蠣粉1兩(煅),肉桂5錢,知母1兩(炒),人參5錢,白術(shù)1兩,芡實100枚。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自汗無度,或多冷汗。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煎麥湯送下。
【摘錄】《活人心統(tǒng)》卷下
看了上面對斂汗丸的介紹我們知道,養(yǎng)生是現(xiàn)在很多人喜愛做的一件事情,養(yǎng)生對身體的幫助比較大,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我們一定要根據(jù)自己自身的體質(zhì)狀況來選擇才是正確的養(yǎng)生之道。
斂肺湯是一種中藥方劑,這類藥物還是常見到的,而且它對人體疾病改善有著很好的效果,對它的選擇也可以放心進(jìn)行,不過在吃這類藥的時候,還需要一些方式方法。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百藥煎、訶子皮、五味子、黃耆皮、白及片、胡桃肉、罌粟殼、甜杏霜。
【功能主治】久嗽,純虛無邪。
【各家論述】方中百藥煎、訶子皮、罌粟殼,皆清虛之品,入肺而斂其耗散;五味子斂而兼補(bǔ),且能保肺滋腎;耆皮固肺氣;白及補(bǔ)肺損;胡桃、杏仁潤肺燥耳。
【摘錄】《成方便讀》卷四
【處方】知母(焙)1兩,百部1兩,百合1兩,白前1兩,芍藥1兩,黃耆(銼)1兩,款冬花1兩,馬兜鈴1兩,貝母(去心)1兩,五味子1兩,前胡(去蘆頭)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防葵1兩,大黃(生,銼)1兩,麻黃(去根節(jié))1兩,桃仁(去皮尖雙仁,炒黃)1兩,白術(shù)(銼,炒)1兩,升麻1兩,紫菀(去苗土)大棗(去核,焙)1兩,檳榔(麩炒)1兩,甘草(炙)1兩,葛根1兩,防已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肺臟壅熱,咳嗽多痰,面色赤,口干,氣急煩滿,大腸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錢,加水1大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十七
【處方】北五味3錢,黃芩2錢,麥冬3錢,甘草節(jié)5分。
【功能主治】疹收之后,喘急悶亂,頭折眼吊,胸膛高陷,角弓反張,目睛直視,唇白面黃,口鼻歪斜,名曰肺氣耗散,正氣不歸原也。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二
上面就是關(guān)于斂肺湯的一個功效介紹,從這些介紹我們就可以了解到,斂肺湯確實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疾病的困擾,但是要注意絕對不能夠盲目服用。
大家都知道斂陽丹對人的健康是非常有好處的,但是很多人卻并不了解它的功效。其實了解這些功效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處方】靈砂(研末)、鐘乳(研末)2兩,金鈴子(蒸,去核)1兩,沉香(鎊)1兩,木香1兩,附子(炮,去皮臍)、葫蘆芭(酒浸,炒)1兩,陽起石(煅成細(xì)粉,水飛)1兩,破故紙(酒浸,炒)1兩,茴香(炒)1兩,肉蔻(面裹煨)1兩,鹿茸(酒炙)1兩,蓯蓉(酒洗)1兩,牛膝(酒浸)1兩,巴戟(去心)1兩,肉桂(去皮)半兩。
【制法】上為末,和勻,酒煮糯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安神益志,順氣調(diào)榮。主老人氣虛,面紅自汗,陽氣不斂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棗湯送下。
【摘錄】《醫(yī)方大成》卷四引《澹寮》
通過上文對斂陽丹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養(yǎng)生方劑有許多,不管是什么類型的都是擁有著自己獨有的營養(yǎng)還有對食用者的功效與作用。不過想要更方便的食用到這樣的養(yǎng)生方劑,只有學(xué)會這樣的制作方法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