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草散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孰為本,元氣不可虧;養(yǎng)生孰為先,養(yǎng)心須樂觀?!别B(yǎng)生從歷史上的玄虛傳說,已經(jīng)進(jìn)入大眾百姓視野,只有作好了平日的養(yǎng)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如何進(jìn)行中醫(yī)養(yǎng)生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通草散的功效與作用”,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大家都清楚,現(xiàn)代都市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每天疲憊不堪,對身體健康的關(guān)注自然就降低了,導(dǎo)致很多疾病的趁虛而入,而中藥中的方劑就可以逐步的改善身體,達(dá)到調(diào)理治愈地 效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通草散。
【處方】通草(半兩) 木通(半兩) 澤瀉(一分) 竹茹(二錢少用.老人減半)
【來源】崇寧二年,自太府出為發(fā)運,夏及秋患痢兩月,一日一夜三四十次,然血多白少,名醫(yī)皆曰此痢也。聞泗州青陽鎮(zhèn)李中和助教善醫(yī),即遣人召之。中和至看脈,即曰此非痢也,始甚怒之,徐叩之,李曰,血多白少,小便澀少,即非痢。其言中余之病,心已神之。乃是舊因伏暑,小便轉(zhuǎn)導(dǎo)入大腑,由心經(jīng)而過,遂化為血,大小便下,故其狀似痢而非痢也。但令大小便各歸本藏即安。
【炮制】上剉如大米粒,或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治伏暑,下血如久痢。
【用法用量】就剉時每服秤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細(xì)末。即每服抄二錢。依前法煎,食后并夜臥各一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木通 細(xì)辛 附子(炮,去皮、臍)各等分www.cndadi.net
【制法】上藥研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治鼻齆,氣息不通,不聞香息。
【用法用量】綿裹少許,納鼻中。
【備注】本方在原書中無方名,現(xiàn)據(jù)《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六補。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六
看了上面關(guān)于通草散這種中藥方劑的簡單介紹,我們知道如果堅持運用方劑的形式進(jìn)行治療,對于有些疾病來說是可以痊愈的。大家不妨試試看。
ys630.COm精選閱讀
很多人對青通草并不很清楚,所以在對青通草選擇的時候,需要進(jìn)行了解,使得在食用它的時候可以放心,有利于疾病治療。
【別名】小通草
【來源】藥材基源:為山茱萸科植物白粉青莢葉的萌發(fā)枝條的莖髓。
【原形態(tài)】落葉灌本,高達(dá)2m。幼枝綠色,無毛,葉痕顯著。葉互生;葉柄長1-5cm;托葉線狀分裂;葉片紙質(zhì),卵形、卵圓形,長3-9cm,寬2-6cm,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或近于圓形,上面淡綠色,下面被白粉,常呈灰白色或粉綠色,邊緣具刺狀腺質(zhì)鋸齒。雌雄異株,雄花4-12,呈傘形或密傘花序,著生于葉面中脈的1/2-1/3處,雄蕊3-5,生于花盤內(nèi)側(cè);雌花1-3,著生處與雄花同;子房卵圓形或球形,柱頭3-5裂。漿果,成熟后黑色,分核3-5。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200-2800m的林下。
【性味】味甘;苦;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通乳。主熱淋澀痛;小便不利;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6g。
【摘錄】《中華本草》
上面就是青通草的一個介紹,通過這些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青通草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對于很多病癥都可以有效的緩解,但切記不要胡亂服用。
梗通草是我們國家常見的中藥之一,梗通草的藥用歷史非常的久遠(yuǎn),很多久遠(yuǎn)的醫(yī)藥典籍里面就有著梗通草的記載,梗通草有很好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我們來看一下。
【別名】白梗通(《本草正義》),野通草、氣通草、水通草(《江蘇中藥名實考》)。
【來源】為豆科植物 田皂角莖 的 木質(zhì)部 。9~10月采收。連根拔起,除去枝葉、根和莖的頂端部分,剝?nèi)デo皮,取髓狀的木質(zhì)部,曬干。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合萌"條。
【生境分布】主產(chǎn)江蘇、浙江等地。
【性狀】干燥莖的木質(zhì)部分,呈圓柱形,頂端漸細(xì),直徑1~2厘米;表而平滑,具細(xì)密的縱橫紋理,乳白色,質(zhì)輕松軟,折斷面白色,不平整,中央有小孔洞;有時莖的基部具棕黃色須根。以粗壯質(zhì)軟、色白干燥者為佳。
【炮制】去凈灰塵及殘根,搶水洗凈,潤4~5小時,切成斜片,曬干。
【性味】①《本草正義》:"味淡,氣清。"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通淋,下乳。治水腫,熱淋,熱病煩渴,小便赤澀,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錢。
【注意】《飲片新參》:"溲多者忌用。"
【各家論述】《本草正義》:"白梗通,味淡氣清,功用與白通草等。入藥功力,殊無軒輊,是可取也。"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飲片新參》
上文我們介紹了梗通草以及梗通草的特點,可以知道梗通草有非常好的功效和作用,在很多疾病上面都起到了治療和輔助治療的效果。希望對大家的健康有所幫助。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不但對于各種食物都非常的了解,藥品也是人們?nèi)粘I钪薪佑|很多的,其中刺通草就是一種比較常出現(xiàn)的中藥材,鑒于還是有很多人對于刺通草不怎么了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詳細(xì)的看一下。
【英文名】pith of Himalayan Trevesia
【別名】黨楠、裂葉木通、棁木、擋凹、天羅傘
【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刺通草的葉。
【原形態(tài)】常綠小喬木,高3-8m,胸徑約15cm或更粗。樹皮淡黃灰色,有刺或無刺;枝淡黃棕色,幼時密被棕色絨毛,疏生短刺。單葉互生,葉柄長60-90cm,通常疏生短刺,密被棕色絨毛或無毛或僅基部被毛,具條紋;托葉與葉柄基部合生成二裂的鞘狀;葉大,革質(zhì),直徑60-90cm,掌狀5-9深裂;裂片披針形,常又有小裂片;先端漸尖至長漸尖或印尖,邊緣有粗鋸齒;兩面或僅在下面散生棕黃色星狀鱗片毛;側(cè)脈在兩面隆起。傘形花序大,直徑約4.5cm,聚生成長達(dá)50cm的大型圓錐花序;總花梗長5-10cm,花梗長1.5-3cm,無關(guān)節(jié);苞片長圓形,長約法三章2.5cm;萼有銹色絨毛,邊緣有10個胩不明顯的齒;花瓣6-10,長圓形,先端鉤曲,常合生成一帽狀體,外面被銹色絨毛,長5-6mm,花淡黃綠色;雄蕊6-10,花絲長約6mm;子房下位,6長mm,花淡黃綠以;雄蕊6-10,花絲長約6mm;子房下位,6-10室,花柱合生成柱狀,有6-10條淺棱。果卵球形,直徑1-1.8cm,有不明顯的棱;花柱宿存,內(nèi)具種子7-12顆?;ㄆ?0月,果期翌年5-7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300-2000m的林中。
【性狀】性狀鑒別 完整葉片直徑可害90cm,掌狀深裂裂片5-9,披針形,先端長國尖,邊緣有大鋸齒,兩面或僅在下面散生黃色星狀毛;葉柄長可達(dá)90cm,常疏生短刺。葉片革質(zhì)。
【性味】味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化瘀止痛。主跌打損傷;創(chuàng)傷;腰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葉:主治跌打損傷。髓心:利尿。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刺通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大家服用時能按照醫(yī)囑,同時要注意鍛煉身體,增強自身抵抗力。
通草這是屬于一種中藥材的,但是很多人對于這種中藥材肯定是不太清楚的,不知道這是什么東西的,更加不太明白通草的功效與作用到底有哪些,其實這種中藥材可以治療的疾病是非常多的,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癥狀來進(jìn)行有針對性的治療,最常見的治療疾病類型就是可以有一定的下奶功效,如果是孩子出現(xiàn)高熱的話也可以用這種藥材來治療。
藥用價值
性味
味甘;淡;性微寒。
①《本草拾遺》:無毒。
②《醫(yī)學(xué)啟源》:氣平,味甘。
③《本草蒙筌》:味甘淡,氣平。
④《綱目》:甘淡,寒,無毒。
歸經(jīng)
入肺、胃經(jīng)。
①《綱目》:入太陰肺、陽明胃經(jīng)。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肺,大、小腸三經(jīng)。
③《本草經(jīng)疏》:入足少陰、太陽,手少陰、太陽。
功效作用
清濕利水;通乳。主淋癥澀痛;小便不利;水腫;黃疸;濕溫??;小便短赤;產(chǎn)后乳少;經(jīng)閉;帶下。用于濕溫尿赤,淋病澀痛,水腫尿少,乳汁不下。[3]
①《日華子本草》:明目,退熱,催生,下胞,下乳。
②《本草圖經(jīng)》:利小便,兼解諸藥毒。
③《醫(yī)學(xué)啟源》:除水腫癃閉,治五淋?!吨髦蚊卦E》云,瀉肺。
④《本草缶要》:治目昏耳聾,鼻塞失音。
⑤《長沙藥解》:通經(jīng)閉,療黃疸,消癰疽,利鼻癰,除心煩。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2-5克。
泡制方法
通草:揀去雜質(zhì),切片。
朱通草:取通草片,置盆內(nèi)噴水少許,微潤,加朱砂細(xì)粉,撒布均勻,并隨時翻動,至外面掛勻朱砂為度,取出,晾干。(每通草片10斤,用朱砂10兩)[4]
顯微
莖髓橫切面:全部為薄壁細(xì)胞,橢圓形、類圓形或近多角形,壁薄,偶見壁孔,外側(cè)的細(xì)胞較小,有的細(xì)胞含草酸鈣簇晶,直徑15-64μm。
通草為五加科植物通脫木的莖髓。通脫木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生于海拔2800m以下向陽肥厚的封中,或栽培中于旋轉(zhuǎn)中,分布于西南及陜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到地。秋季選3年以上的桿株,割取合適的木莖,趁鮮切成段,用細(xì)木棍或圓竹筒捅出髓部,輕輕理直,曬干放置干燥處。
通草莖髓呈圓柱形,長20至40厘米,直徑1至2.5厘米。表面白色或淡黃色,有淺縱溝紋,體輕,質(zhì)松軟,稍有彈性,易折斷,斷面平坦,顯銀白色光澤,中央有空心或半透明薄膜,縱剖面呈梯狀排列,實心者少見。無臭,無味。以條粗壯,色潔白,有彈性,空心有隔膜者為佳。
小通草葉是我們國家常見的中藥之一,小通草葉的藥用歷史非常的久遠(yuǎn),很多久遠(yuǎn)的醫(yī)藥典籍里面就有著小通草葉的記載,小通草葉有很好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我們來看一下。
【來源】藥材基源:為旌節(jié)花科植物喜馬拉雅旌節(jié)花等的嫩莖葉。
【原形態(tài)】1、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dá)5m。小枝密被白色小皮孔。葉互生;葉柄長0.5-2cm,紫紅色;葉堅紙質(zhì)至草質(zhì),卵形、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6-14cm,寬3.5-5.5cm,先端尾狀長漸尖或漸尖,尖頭長達(dá)2cm,基中圓形或心形,邊緣具密而銳尖的細(xì)鋸齒,齒端為骨質(zhì)加厚的小尖頭;脈帶紫紅色,側(cè)脈5-7對。穗狀花序腋生,長5-12cm,多下垂,基部無葉?;ㄏ热~開放,黃色,長約6mm,無柄;小苞片1枚,三解狀卵形,長不及2mm,小苞片2枚,闊卵形,長2mm;萼片4枚,闊卵形,長6mm;雄蕊8,約與花瓣等長;子房卵狀長圓形,連花柱長約6mm。漿果近球形,直徑7-8mm,幾無柄或具短柄,花柱宿存?;ㄆ?-4月,果期7-9月。
【功能主治】解毒;接骨。主毒蛇咬傷;骨折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其實只有在實踐后才會知道它的好處。就如同上面介紹的中藥小通草葉,原來小通草葉還可以治療一些其他的疾病。所以適量的食用還是有不少好處的。
中醫(yī)里對通草這種中藥有著詳細(xì)的記載,它不僅可以調(diào)理身體,還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在入藥之后對一些疾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當(dāng)然了每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不同,不能隨意的服用中藥,只有搞清楚具體的功效,才能真正的做到對癥下藥,那么通草的功效與作用有什么?
《綱目》中對通草這樣形容:通草,色白而氣寒,味淡而體輕,故入太陰肺經(jīng),引熱下降而利小便;入陽明胃經(jīng),通氣上達(dá)而下乳汁;其氣寒,降也,其味淡,開也。可以看出,通草在很久以前就被發(fā)現(xiàn)并作為藥物服用,具有非常多的藥用價值。
1、通草的主治。通草可以清熱利尿,通氣下乳,用于治療濕熱尿赤,淋病澀痛,水腫尿少,乳汁不下、經(jīng)閉帶下等病癥,取3到5克煎服就可以。它性味甘淡,帶著微寒,是歸肺和胃經(jīng)。用于濕熱內(nèi)蘊,小便短赤或者淋瀝澀痛的時候,因為氣味薄,作用比較緩慢和淡弱,可以選擇配上木通和滑石一起煎服;如果是治療濕溫的病癥可以搭配蔻仁、竹葉等一起合用;如果是乳汁稀少的話,可以把通草和豬蹄、甘草等一起煎湯服用。
2、如果水腫的話,可以用通草和木豬草等量,把通常磨成粉末,加入一點點研細(xì)的土地龍和麝香,每一次煎半錢或者一錢的量,煎服;如果是傷寒后嘔吐,也可以用通草三兩加上生蘆根一升、橘皮一兩和粳米三合,用五升水煮到二升便可。
3、通草還可以治療鼻塞,當(dāng)氣息不通聞不到東西時,可以用通草、細(xì)辛和附子等量磨成磨,和蜜一起混合,裹上布塞入鼻子中。
關(guān)于通草的功效與作用有什么,上文中的介紹已經(jīng)很清楚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其實生活中常見的中藥還有很多,也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幫助,不管是調(diào)理和滋補身體,還是預(yù)防和治療一些疾病,都需要得到醫(yī)生的叮囑和指導(dǎ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