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郁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心靜乾坤大,心安理數(shù)明,只有理性的清靜才能大智大慧,大徹大悟?!惫磐駚恚藗兌计胀ㄗ⒁怵B(yǎng)生!生活中睿智的人,一般都是對養(yǎng)生頗有心得的人。正確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達郁湯的功效與作用,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達郁湯在中醫(yī)學(xué)上屬于是一種效果很好的中藥方劑。根據(jù)相關(guān)的一些醫(yī)學(xué)研究上認為,這樣的中藥試劑十分的安全、有效,適合很多疾病的癥狀,下面就去認識下達郁湯這種方劑吧。
【處方】升麻 柴胡 川芎 香附 白蒺藜 桑白皮 橘葉
【功能主治】主肝郁。嘔吐酸水,或陰痿不起。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八
【處方】桂枝3錢,鱉甲2錢(醋炙焦,研),甘草2錢,茯苓3錢,干姜3錢,砂仁1錢。
【功能主治】積在臍腹、左脅者。
【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溫服。
【摘錄】《四圣心源》卷四
【處方】升麻2錢,元參9錢,干葛8錢,青蒿4錢,黃耆3錢。
【功能主治】火丹。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論述】此方之奇,奇在青蒿與元參同用,青蒿平胃火,兼能平肝火,然未免性平而味不甚峻;又佐之元參,則火勢散漫,無不撲滅矣。然而青蒿雖平胃肝之火,而胃肝二火相形,畢竟胃火勝于肝火,故又佐以干葛之平胃。
【摘錄】《石室秘錄》卷四
通過本文的介紹我們發(fā)現(xiàn)達郁湯的好不僅體現(xiàn)在對某些疾病的治療效果上,而且它的副作用小更是從古至今都受人推崇,養(yǎng)生效果真的超贊。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火郁湯的作用是比較強大的,它在臨床上的應(yīng)用也比較廣泛,所以我們不僅要知道它的治療效果,也要知道火郁湯使用的用法用量等,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處方】升麻 葛根 柴胡 白芍各30克 防風(fēng)甘草各15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治火郁于中,五心煩熱。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600毫升,入連須蔥白3寸,煎至300毫升,去滓,不拘時稍熱服。
【摘錄】《蘭室秘藏》卷下
【處方】連翹 薄荷 黃芩 梔子 干葛 柴胡 升麻 白芍
【功能主治】治火郁于中,四肢發(fā)熱,五心煩悶,皮膚盡赤。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證治匯補》卷二
【處方】連翹、薄荷、黃芩、槐仁、麥冬、甘草、郁金、竹葉、全瓜萎。
【功能主治】熱郁。不發(fā)熱,常覺自蒸不能解,目蒙口渴,舌燥便赤,脈沉而數(shù),或昏瞀,或肌熱,捫之烙手。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八
【處方】山梔1錢,柴胡1錢,干葛1錢,撫芎1錢,白芍1錢,連翹1錢,地骨皮1錢,甘草3分。
【功能主治】火郁癥。
【用法用量】上銼1劑。水煎服。
【摘錄】《回春》卷二
【處方】羌活半兩,升麻半兩,葛根半兩,參半兩,白芍半兩,柴胡3錢,甘草(炙)3錢,防風(fēng)2錢半,蔥白3寸。
【功能主治】四肢熱,五心煩熱,因熱伏土中,或血虛得之,或胃虛多飧冷物,抑遏陽氣于土中。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脈因證治》卷上
以上就是火郁湯的一個介紹, 希望通過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對于這一個養(yǎng)生方劑的選擇問題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們運用一些比較科學(xué)的方法,幫助自己達到養(yǎng)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
六郁湯,大家應(yīng)該都聽說過這種藥用價值很豐富的中藥方劑吧。那么,你對六郁湯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六郁湯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嗎?它又有哪些營養(yǎng)價值呢?如果不是太了解的話,那就接著往下看吧。
【處方】陳皮,(去白)3克 半夏(湯泡七次)蒼術(shù)(米泔浸)撫芎各3克 赤茯苓 梔子(炒)各2.1克 香附6克 甘草(炙)1.5克 砂仁(研細)1.5克
【功能主治】治諸郁。
【用法用量】上細切,作一服。加生姜3片,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溫服。
【摘錄】《醫(yī)學(xué)正傳》卷二
【處方】香附(童便浸,炒)蒼術(shù)(米泔浸,炒)神曲(炒)山梔仁(炒黑)連翹 陳皮 撫芎 貝母(去心)枳殼(炒)白茯苓 蘇梗各3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治諸郁。
【用法用量】上銼一劑。水煎服。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四
【處方】香附、蒼術(shù)、川芎、炒梔、神曲、半夏。
【功能主治】氣閉耳聾。
【摘錄】《醫(yī)學(xué)集成》卷一
【處方】陳皮(去白)1錢,半夏(湯泡7次)1錢,蒼術(shù)(米泔浸)1錢,撫芎1錢,赤茯苓7分,梔子(炒)7分,香附2錢,甘草(炙)5分,砂仁(研細)5分。
【功能主治】解諸郁。主郁證。
【用法用量】上切細,作1服,加生姜3片,水2盞,煎至1盞,溫服。
【摘錄】《醫(yī)學(xué)正傳》卷二引丹溪方
相信大家看了六郁湯的介紹之后,肯定覺得六郁湯很神奇,六郁湯對很多疾病都是很有好處的,而且由于它是由天然的中藥材制成,對人體沒有任何不利的影響,有需要的人不妨一試哦。
中藥方劑是傳統(tǒng)醫(yī)學(xué)的一個分支,是中醫(yī)體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治療疾病方面有著非常大的作用,達原解毒湯就是中藥方劑的一種,一起來了解了解。
【處方】鮮生地15克,京玄參12克,麥門冬10克,浙貝母10克,香白芷10克,花檳榔10克,粉丹皮10克,連翹殼10克,金銀花10克,土牛膝30克,山豆根10克,牛蒡子10克,粉甘草6克,草果仁10克,嫩射干10克。
【功能主治】疏風(fēng)透達,清解瘴毒,豁痰開竅。主山嵐瘴氣,居伏膜原,蘊集肺胃,火動痰生,上蒸咽喉。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
【摘錄】言庚孚方
【處方】鮮生地15g,玄參12g,白芷12g,麥冬10g,浙貝母10g,金銀花10g,牛蒡子10g,山豆根10g,花檳榔10g,射干6g,丹皮6g,厚樸6g,甘草6g,草果仁6g,土牛膝30g。
【功能主治】疏風(fēng)透達,清熱解毒,滋陰涼血,豁痰開竅。主急性喉炎,山嵐瘴氣,居伏膜原,蘊集肺胃,火動痰生,上蒸咽喉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日1劑。
【臨床應(yīng)用】急性喉炎:吳某某,男,16歲,學(xué)生。咽壁紅而腫脹,面青唇紫,呼吸急促,身熱,脈弦數(shù),舌紅苔黃。診斷為急性喉炎(聲音嘶?。V委煼椒?,外治刮瘀及藥貼,內(nèi)服“達原解毒湯”,一周后痊愈。
【摘錄】《言庚孚醫(yī)療經(jīng)驗集》
上文為大家介紹了達原解毒湯的功效和用法用量等,其實要想擁有一個好的身體,還是應(yīng)該從生活做起。保持一定量的體育鍛煉,擁有合理的飲食習(xí)慣比什么都管用。
養(yǎng)生的方法很多,實踐證明中藥中的方劑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今天為大家介紹一種療效非常好的方劑開郁導(dǎo)氣湯!
【處方】蒼術(shù)(米泔浸、炒)3克 陳皮15克 香附(童便浸,炒)3克 白芷3克 川芎3克 白茯苓(去皮)3克 干姜(炒黑)1.5克 滑石3克 山梔(炒黑)3克 神曲(炒)3克 甘草少許
【制法】上藥銼末。
【功能主治】治一切腹痛。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摘錄】《壽世保元》卷五
【處方】蒼術(shù)(米泔浸)1錢,香附(童便浸)1錢,川芎1錢,白芷1錢,茯苓(去皮)1錢,滑石1錢,梔子(炒黑)1錢,神曲(炒)1錢,陳皮5分,干姜(炒黑)5分,甘草少許。
【功能主治】腹痛。
【用法用量】上銼1劑。水煎,溫服。
【摘錄】《回春》卷五
有關(guān)開郁導(dǎo)氣湯的功效的問題就講解到這里,希望對您有幫助。雖然開郁導(dǎo)氣湯的價值非常高,但是我們在食用的時候也要注意用量,一定要謹慎服用。
眾所周知,理郁升陷湯是一種對很多病癥都有治療效果的中藥方劑,中醫(yī)很早就有關(guān)于理郁升陷湯的相關(guān)描述?,F(xiàn)代醫(yī)學(xué)也證明了理郁升陷湯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那么你知道它應(yīng)該如何食用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生黃耆18克 知母9克 當歸身9克 桂枝尖4.5克 柴胡4.5克 乳香(不去油)9克 沒藥(不去油)9克
【功能主治】治胸中大氣下陷,又兼氣分郁結(jié),經(jīng)絡(luò)湮瘀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上冊
【處方】生黃耆6錢,知母3錢,當歸身3錢,桂枝尖1錢半,柴胡1錢半,乳香(不去油)3錢,沒藥(不去油)3錢。
【功能主治】胸中大氣下陷,又兼氣分郁結(jié),經(jīng)絡(luò)湮淤者。
【用法用量】
【臨床應(yīng)用】1.胸中氣分郁結(jié)下陷:一婦人,年三十許。胸中滿悶,時或作疼,鼻息發(fā)熱,常常作渴。自言得之產(chǎn)后數(shù)日,勞力過度。其脈遲而無力,籌思再三,莫得病之端緒。姑以生山藥一兩滋其津液,雞內(nèi)金二錢,陳皮一錢,理其疼悶,服后忽發(fā)寒熱。再診其脈,無力更甚,知其氣分郁結(jié),又下陷也。遂為制此湯,一劑諸病皆覺輕,又服四劑痊愈。
【摘錄】《衷中參西》上冊
通過文章我們對理郁升陷湯有了個全面的了解,知道它對很多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在服用理郁升陷湯時一定要經(jīng)過中醫(yī)師的指導(dǎo),無論它有無副作用我們都不應(yīng)該胡亂服用。
隨著現(xiàn)在人對于健康的關(guān)注,在平時的時候也非常注意補充營養(yǎng)和調(diào)理身體,在如今市場上,中西藥各有各的優(yōu)勢和不足,而中藥方劑由于天然無公害,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開郁和中湯。
【處方】人參(去蘆)5分,白術(shù)(去梗,堅者)1錢,白茯苓(去皮)7分,甘草(炙)5分,香附子(童便浸,炒)8分,蒼術(shù)(米泔浸,炒)7分,黃連(去須,炒)4分,川芎5分,陳皮(去白)7分,青皮(去瓤)3分,梔子仁(鮮紅者,生姜汁炒)5分,柴胡(去苗)7分。
【制法】上銼作一服。
【功能主治】開郁養(yǎng)胃進食,消積痞,和中,益元氣。主
【用法用量】水1鐘,加生姜3片,煎至8分,去滓,食遠溫服。
【摘錄】《攝生眾妙方》卷五
看了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像開郁和中湯這種方劑已經(jīng)成為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養(yǎng)生方法,尤其是比較傳統(tǒng)的朋友對于方劑更是情有獨鐘。隨著中國歷史的不斷演變和推進,對于方劑的分類也越來越細分,經(jīng)過不同工藝的處理,各方面也都有所改善,相信會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