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經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天下只有養(yǎng)生之道,沒有長生之藥。古往今來,人們都普通注意養(yǎng)生!每個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不能忽視養(yǎng)生。如何分辯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話題的對錯呢?為此,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定經湯的功效與作用》,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人的一生到了一定的年齡,新陳代謝減慢,免疫機能下降,無一不提醒著我們應該好好調理身體了,中藥方劑就可以循序漸進的改善體質,增強免疫力等,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定經湯這款方劑。
【處方】菟絲子(酒炒)30克 白芍(酒炒)30克 當歸30克(酒洗)大熟地15克(九蒸)山藥15克 白茯苓9克 芥穗6克(炒黑)柴胡15克
【功能主治】舒肝補腎,養(yǎng)血調經。主肝腎氣郁,經來斷續(xù),或前或后,行而不暢,有塊,色正常,少腹脹痛,或乳房脹痛連及兩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傅青主女科》卷上
【處方】酒炒菟絲子30克,酒炒白芍30克,酒洗當歸30克,大熟地(九蒸)15克,山藥15克,白茯苓9克,荊芥穗(炒墨)6克,柴胡15克。
【功能主治】舒肝補腎,養(yǎng)血調經。主肝氣郁結。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傅青主婦科》卷上
以上就是本文對于定經湯這種中藥方劑的一些介紹,現(xiàn)在人們對養(yǎng)生都已經重視起來,特別是各大電視上都會報道一些有關養(yǎng)生的方法,從飲食方面到運動方面等。大家也可以多學習一些這樣的方法,對自己的身體進行好的調養(yǎng)。
擴展閱讀
中藥方劑對于大家來說應該不算陌生,很多人也知道它的好處,今天為大家?guī)淼氖嵌ǚ螠?/p>
【處方】紫菀茸 北五味子 橘紅 杏仁(去皮、尖,略炒)甘草(炙)真蘇子(炒)桑白皮(炒)半夏(制)枳殼(制)各等分
【制法】上藥細銼。
【功能主治】主上氣喘嗽。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姜5片,紫蘇5葉,食后煎服。
【摘錄】《仁齋直指》卷八
【別名】定喘湯
【處方】紫菀茸、北五味子、橘紅、杏仁(去皮尖,略炒)、甘草(炙)、真蘇子(炒)、桑白皮(炒)、半夏(制)、枳殼(制)各等分。
【制法】上銼細。
【功能主治】上氣喘嗽。
【用法用量】定喘湯(《醫(yī)方類聚》卷一一九)。
【摘錄】《直指》卷八
通過文章我們對定肺湯有了個全面的了解,知道它對很多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在服用定肺湯時一定要經過中醫(yī)師的指導,無論它有無副作用我們都不應該胡亂服用。
決經湯是人們還算比較熟悉的一款方劑,決經湯的作用有很多,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強人體的某些功能等,今天就向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決經湯如何吃最好。
【處方】陳皮5分,白茯苓5分,枳殼(麩炒)5分,川芎5分,赤芍5分,蘇葉5分,檳榔5分,桔梗5分,白術(蜜炙)5分,半夏(制)5分,當歸7分,香附(制)7分,厚樸(姜制)7分,甘草3分,紅花6分,黃連(酒炒)6分,柴胡6分,砂仁4分,姜3片。
【功能主治】婦人23-24歲,因經后潮熱,誤食生冷,聚成痰飲,心腹脹滿,氣升上膈,飲食不思,腹中結塊成膜。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摘錄】《葉氏女科》卷一
看完了上文關于決經湯的簡單介紹,相信大家對決經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服用決經湯的時候,應該按照正確的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決經湯的藥效 。
環(huán)境的惡劣變化讓我們的身體來不及調整,所以導致了越來越多的 疾病的產生。要想能夠成功抵御疾病的侵襲,我們就應該在平時調理身體,讓身體做好準備。中藥方劑在此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順經湯這種方劑。
【處方】當歸身 川芎 柴胡 桃仁(泡,去皮、尖)香附子(制)烏藥 青皮 紅花 廣陳皮 蘇木 赤芍 玄參
【制法】上銼一劑。
【功能主治】疏肝理氣,活血通經。治室女月水停久,倒行逆上沖眼,紅赤生翳。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去滓,加酒20毫升,食遠溫服。
【摘錄】《審視瑤函》卷六
【處方】當歸15克(酒洗)大熟地15克(九蒸)白芍6克(酒炒)丹皮15克 白茯苓9克 沙參9克 黑芥穗9克
【功能主治】補腎清肝。治婦人腎陰不足,肝氣上逆,經前一二日,忽然腹痛而吐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傅青主女科》卷上
看了上面文章關于順經湯的介紹,我突然發(fā)現(xiàn)好的身體還是要從飲食做起。平時大魚大肉和太寡淡都不是養(yǎng)生之道,科學的葷素搭配才是最重要的。
隨著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的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卻在慢慢的下降,有很多人在生活中會這樣那樣的疾病,那么選擇什么藥物好呢?中藥方劑可不可以呢?那么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方劑和經湯。
【處方】白芍36克 當歸(酒洗)熟地 茯神 黃芩 香附 白術各30克 川芎 酸棗仁 蒲黃(炒)白芷各27克 阿膠 陳皮(去白)各24克 小茴香 甘草(炙)各3克
【制法】上藥銼碎。
【功能主治】治婦人四十二三歲,經水斷絕五十歲后復至,乃陰陽相交,血氣妄行,其經水無定期,常常淋漓,或成片,或漏下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0克,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錄】《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二
【處方】當歸1錢半,川芎半錢,熟地黃1錢,白芍藥1錢,桃仁30個(去皮尖,研),紅花3分,香附米1錢,熟桂半錢,木通8分,蓬莪術1錢,甘草5分,蘇木1錢。
【制法】上細切,作一服。
【功能主治】月經過期不行。
【用法用量】水1盞半,煎至1盞,空心溫服。
【摘錄】《醫(yī)學正傳》卷七
【處方】白芍藥2兩2錢,當歸1兩,熟地1兩,白茯苓1兩,香附1兩,黃芩1兩,白術1兩,川芎9錢,酸棗仁9錢,蒲黃9錢,白芷9錢,阿膠8錢,橘紅8錢,甘草1錢,小茴香1錢。
【功能主治】婦人42-43歲,經行斷絕,五十外復至,其經水無期,常常淋漓,或成片,或漏下不止,乃陰陽相反,血氣妄行。
【用法用量】《葉氏女科》有茯神、淮山藥,無熟地、白茯苓、川芎。方后云:如服一二劑不止,即去香附、陳皮,小茴只用四分。
【摘錄】《女科萬金方》
【處方】白芍藥2兩,赤芍藥1兩,干姜半兩,當歸7錢半。
【制法】上為末,若豆米粒。
【功能主治】溫血和經。主婦人赤白帶下。
【用法用量】每服3方寸匕,水2升,以文火煎至半,取清汁,溫服,每日4次。
【摘錄】《元和紀用經》
通過以上文章的閱讀,相信大家對和經湯有了很多的了解吧,和經湯是一味很好的中藥方劑,最重要的是和經湯的功效與作用的也是很多的,所以大家在生活中要好好的利用哦。
安經湯已經被很多人所熟知,但是安經湯怎么吃有些人并非知道的很詳細,那么安經湯到底該什么情況下吃呢?接下來就為大家一一解答。
【處方】當歸身4. 5克,川芎1.5克,艾葉1.5克,阿膠珠1.5克,甘草1.5克,黃柏1.5克,知母1.5克,白芍2.4克,姜汁炒黃連2.4克,生地黃3克,黃芩3克,香附3克。
【功能主治】養(yǎng)陰清熱,和血調經。主陰虛血熱。
【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時服。
【摘錄】《醫(yī)學正傳》卷七
【處方】歸身1錢半,川芎半錢,白芍藥8分,生地黃1錢,阿膠珠半錢,艾葉半錢,條芩1錢,甘草半錢,香附1錢,黃柏半錢,知母半錢,黃連(姜汁拌炒)8分。
【制法】上切,作一服。
【功能主治】月經先期而來。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摘錄】《醫(yī)學正傳》卷七
看了上面文章關于安經湯的介紹,我突然發(fā)現(xiàn)好的身體還是要從飲食做起。平時大魚大肉和太寡淡都不是養(yǎng)生之道,科學的葷素搭配才是最重要的。
補經湯已經被很多人所熟知,但是補經湯怎么吃有些人并非知道的很詳細,那么補經湯到底該什么情況下吃呢?接下來就為大家一一解答。
【處方】人參、白術、川芎、香附、當歸、熟地、元胡、肉桂、吳萸、砂仁、茯神、沉香、阿膠、黃耆、小茴、陳皮、白芍。
【功能主治】血癖,經行氣血虛弱,血海寒冷,經水不調,心腹疼痛,帶下如魚腦或米泔,錯雜不分,信期淋漓不止,面黃肌瘦,四肢無力,頭暈眼花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女科切要》卷二
【處方】當歸7分,鹿茸(酥炙)7分,香附(童便制)7分,白芍6分,川芎6分,熟地6分,黃耆(蜜炙)5分,白術(蜜炙)5分,白茯苓5分,黃芩(酒炒)5分,陳皮(去白)5分,砂仁5分,人參5分,阿膠(炒)5分,小茴5分,山茱萸5分,沉香2分,粉甘草2分,玄胡索5分。
【功能主治】婦人二十五六歲,血海虛冷,經脈不調,腰腹疼痛,或下白帶,或如魚腦,或如米泔,信期不定,每月淋漓不止,面色青黃,四肢無力,頭昏眼花。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空心服。
【摘錄】《葉氏女科》卷一
在通過上文對補經湯的講解我們可以知道,養(yǎng)生上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愛進行,不過在養(yǎng)生的時候,也是要注意方法選擇,對一些不太適合自己的養(yǎng)生方式是不要選擇的,否則對身體也是會有影響的。
大補經湯是在傳統(tǒng)的中醫(yī)的理念下研究出來的,治療效果很好,無副作用。能從根本上解決患者對疾病的困擾,一起來看一下大補經湯的相關知識。
【處方】當歸(酒洗)6分,白芍6分,香附6分,川芎5分,熟地黃5分,白術(去蘆)4分,白茯苓4分,黃耆4分,陳皮4分,玄胡索4分,人參3分,砂仁3分,阿膠(炒)3分,沉香(另研)3分,小茴(酒炒)3分,吳茱萸(炒)3分,肉桂3分,粉甘(炙)3分。
【制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婦人氣血虛弱,血海寒冷,經水不調,或時心腹疼痛,或下白帶如魚腦髓,或似米泔色,錯亂不分,信期每月淋瀝不止,面色萎黃,四肢無力,頭目眩暈,肌體羸瘦。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回春》卷六
知道了大補經湯主要治療那些疾病之后,也可以了解一下大補經湯的禁忌等,以免給身體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
溫經湯是一種中藥方劑,這類藥物還是常見到的,而且它對人體疾病改善有著很好的效果,對它的選擇也可以放心進行,不過在吃這類藥的時候,還需要一些方式方法。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阿膠(蛤粉碎炒)、當歸(去蘆)、川芎、人參、肉桂(去粗皮)、甘草(炒)、芍藥、牡丹皮,各二兩;半夏(湯洗七次)二兩半,吳茱萸(湯洗七次.焙.炒)三兩,麥門冬(去心)五兩半。
【炮制】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沖任虛損,月候不調,或來多不斷,或過期不來,或崩中去血過多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渣,熱服,空心,食前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千金調經散(《萬病回春》卷六)。
【制法】吳茱萸9克 當歸9克 芍藥6克 川芎6克 人參6克 桂枝6克 阿膠9克 牡丹皮(去心)6克 生姜6克 甘草6克 半夏6克 麥門冬(去心)9克
【功能主治】溫經散寒,養(yǎng)血祛瘀。治沖任虛寒,瘀血阻滯,月經不調,或前或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經停不至,傍晚發(fā)熱,手心煩熱,唇口干燥;或小腹冷痛,久不受孕者。
【用法用量】上十二味,以水l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溫服。
【備注】方中吳茱萸、桂枝溫經散寒,通利血脈為君;當歸、川芎,芍藥、丹皮養(yǎng)血祛瘀為臣;阿膠、麥冬養(yǎng)陰潤燥,人參、甘草益氣健脾,半夏、生姜降逆溫中為佐;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諸藥相配,共奏溫經散寒,養(yǎng)血祛瘀之功。
【摘錄】《金匱要略》
【別名】小溫經湯(《醫(yī)學入門》卷八)。
【處方】當歸 川芎 芍藥 桂心 牡丹皮 莪茂各15克 人參 甘草 牛膝各30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溫經散寒,活血化瘀。治寒氣客于血室,血凝不行,致經道不通,繞臍寒疝痛徹,其脈沉緊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溫服。
【摘錄】《婦人大全良方》卷一
通過小編介紹的溫經湯的詳解,大家是不是對溫經湯更有了解了呢?如果沒有很了解的話,大家可以多看幾遍哦,溫經湯的功效與作用還有很多,適量的服用還是挺好的,可以使身體更健康呢。
中藥方劑有很多種,有一些是大家很熟悉的,有一些大家不是很熟,那么大家知道定喘化痰湯是什么嗎?關于定喘化痰湯大家又知道多少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南星(炮)1兩,半夏(湯泡)1兩,甘草3錢(炙),陳皮(去白)1兩半,杏仁5錢(去皮尖),款冬花2錢,五味子3錢,人參2錢。
【功能主治】咳嗽痰喘。
【用法用量】每服用水1鐘半,加生姜5片煎,臨臥溫服。
【注意】忌生冷、油膩。
【摘錄】方出《丹溪心法附余》卷五,名見《東醫(yī)寶鑒·雜病篇》卷五
【處方】紫蘇子(炒,研)1錢,半夏(湯泡7次)7分,甘草3分,白果5個(去殼,微炒),前胡1錢,杏仁(炒,去皮尖)1錢,栝樓仁(研)1錢,白茯苓1錢,陳皮(去白)1錢,桑皮(炒)1錢。
【功能主治】痰喘。
【用法用量】水2鐘,加生姜3片,煎1鐘,去滓,食遠溫服。
【摘錄】《萬氏家抄方》卷二
通過小編介紹的定喘化痰湯的詳解,大家是不是對定喘化痰湯更有了解了呢?如果沒有很了解的話,大家可以多看幾遍哦,定喘化痰湯的功效與作用還有很多,適量的服用還是挺好的,可以使身體更健康呢。
蔥白定痛湯是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中藥方劑,在治愈疾病的同時調理身體的機能,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但是它在服用時也是有一些注意事項的,接下來就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當歸3錢,阿膠3錢(酒化),炙草5分,蔥白3枚。
【功能主治】孕婦腰痛,脈浮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妊娠血虛不能滋榮其胎。蓋胎系于腎,而腰為腎府,故腰痛不止焉。當歸養(yǎng)血以榮經脈,阿膠補陰以益腎府,炙草緩中州和胃,蔥白通陽氣,安胎也。水煎,溫服,俾血榮經潤,則腰自得強而胎亦受其蔭,何腰痛之不已者,胎孕無不自安矣。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二十八
通過上面對蔥白定痛湯的介紹我們不難看出,中國人對中醫(yī)方劑非常推崇這話不假,方劑從古代便伴隨人們一直到現(xiàn)在。到了現(xiàn)在,各種各樣的方劑也被人們研究出來,并且大受人們的喜愛。這些非傳統(tǒng)的方劑,不僅天然無公害,而且還有這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呢。
養(yǎng)生的方法很多,實踐證明中藥中的方劑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今天為大家介紹一種療效非常好的方劑麻黃定喘湯!
【處方】麻黃(去節(jié))2.4克 杏仁14粒(泡,去皮、尖,研)厚樸(姜制)2.4克 款冬花(去梗)桑皮(蜜炙)蘇子(微炒,研)各3克 甘草(生炙)各1.2克 黃芩 半夏(姜制)各3.6克
【功能主治】宣肺平喘,清熱化痰。治寒包熱邪,哮喘痰嗽,遇冷即發(fā)。
【用法用量】上藥水煎,去滓。以生銀杏7枚,搗爛入藥,絞去滓,乘熱服之。去枕仰臥,暖覆取微汗。
【備注】本方證系寒邪外束,熱壅于內,肺失宣降所致。方中麻黃宣肺平喘,黃芩、桑白皮清降肺熱,蘇子、杏仁降氣化痰,厚樸、半夏寬中理氣,燥濕化痰,款冬花潤肺止咳,甘草和中緩急,銀杏斂肺定喘。諸藥合用,俾痰熱內消,寒邪外解,肺府清而喘逆自止。
【摘錄】《張氏醫(yī)通》卷十三
【處方】麻黃、杏仁、甘草、蟬蛻、赤芍、前胡、桑皮、瓜蔞霜。
【功能主治】麻疹,嚴冬腠理不密,虛喘氣不清者。
【用法用量】加淡竹葉,水煎服。
【摘錄】《痘疹會通》卷五
知道了麻黃定喘湯主要治療那些疾病之后,也可以了解一下麻黃定喘湯的禁忌等,以免給身體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