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痰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天下只有養(yǎng)生之道,沒有長生之藥。古今的人們對養(yǎng)生有很多相關(guān)的勸諭和詩句,生活質(zhì)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養(yǎng)生的人。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請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導(dǎo)痰湯的功效與作用》,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相信很多朋友的身體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問題,那種不適的感覺是最痛苦的事情,怎么樣能改善這樣的現(xiàn)象呢?中醫(yī)方劑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導(dǎo)痰湯的制作方法。
【處方】半夏(湯泡七次)120克 天南星(炮,去皮)橘紅 枳實(去瓤,麩炒)赤茯苓(去皮)各30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燥濕豁痰,行氣開郁。主痰涎壅盛,頭目眩暈;或痰飲留積不散,胸膈痞塞,脅肋脹滿,頭痛吐逆,喘急痰嗽,涕唾稠粘,坐臥不安,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10片,煎至240毫升,去滓,食后溫服。
【備注】方中南星燥濕化痰,祛風(fēng)散結(jié)枳實下氣行痰,共為君藥;半夏功專燥濕祛痰,橘紅下氣消痰,均為臣藥,輔助君藥加強豁痰順氣之力;茯苓滲濕,甘草和中,為佐使藥。全方共奏燥濕化痰,行氣開郁之功。氣順則痰自下降,暈厥可除,痞脹得消。
【摘錄】《重訂嚴氏濟生方》
【處方】半夏、南星、橘紅、枳實、茯苓、人參、菖蒲、竹茹、甘草。
【功能主治】婦人肥白,痰閉子宮,月信準(zhǔn)而不受胎,經(jīng)來腹不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錄】《女科切要》卷二
【處方】陳皮2錢,半夏(姜炒)2錢,白茯苓(去皮)3錢,白術(shù)1錢5分(去蘆),香附2錢,青皮(去瓤)2錢,黃芩(炒)2錢,瓜蔞仁3錢,砂仁8分,黃連(姜炒)2錢,甘草8分。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噯氣聲聞于外,胸膈悶,舌黑、因氣有痰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錄】《壽世保元》卷三
【處方】旋覆花、半夏、陳皮、荊芥、五味子、前胡、白芍藥、杏仁、桔梗、茯苓、甘草。
【功能主治】婦人月水準(zhǔn)信,痰閉子宮,不能受胎,其人肥白,腹不痛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水煎服。
【摘錄】《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一
【處方】僵蠶1錢,瓜蔞1錢,牛蒡子1錢,陳皮8分,銀花8分,薄荷5分,澤瀉5分。
【功能主治】痧因痰壅不降者。
【用法用量】水煎,微冷服。
【摘錄】《治痧要略》
【處方】半夏4錢,南星1錢,枳實1錢,赤苓1錢,橘紅1錢,炙草5分,竹瀝1盞,姜汁3茶匙。
【功能主治】痰厥暴不知人,類于卒中,但未卒仆,喉中痰潮如曳鋸聲。
【用法用量】先用瓜蒂(炒)、赤小豆(煮)等分,溫漿送下,探吐其痰,隨用本方。
【摘錄】《嵩崖尊生》卷七
【處方】半夏2錢,南星1錢,枳實1錢,赤苓1錢,橘紅1錢,炙草5分,白芥1錢。
【功能主治】痰飲脅痛,走注有聲。
【摘錄】《嵩崖尊生》卷七
【處方】南星1錢,半夏1錢,陳皮1錢,茯苓1錢,瓜蔞仁1錢,枳實1錢,桔梗1錢,山梔1錢,黃芩1錢,黃連1錢,甘草2分,木香(另研)2分,辰砂2分。
【功能主治】癇,痰壅。
【用法用量】方中甘草、木香用量原缺。
【摘錄】《仙拈集》卷二
【處方】黃連2錢,白術(shù)1錢半,陳皮1錢,滑石1錢,黃芩半錢,木通3分,桃仁12個,甘草(炙)少許。
【功能主治】月水不利,臍腹作痛;或小腹引腰,氣攻胸膈,軀體肥滿而有痰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性病》
【處方】神曲2錢,枳實2錢,大黃2錢。
【功能主治】消宿食,下郁積。主過食傷脾,健運無力,致食不得消化,郁于腸胃之間,而為泄瀉。
【用法用量】上先以水煎,臨熟下大黃滾1-2沸,空心服。如利之后,以人參、白術(shù)等劑補之。
【各家論述】用神曲快脾消宿食,枳實消郁滯,大黃下腸胃中之宿滯,此乃通因通用之義也。
【摘錄】《杏苑》卷四
【處方】臺芎2兩,香附8兩,陳皮1兩,蘇葉1兩,干姜1兩。
【功能主治】痰注脅痛。
【摘錄】《脈因癥治》卷二
【處方】白茯苓、桂心、半夏(湯洗10次)、干生姜、橘紅、枳殼(炒香)、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痰飲。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煎至7分,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百一》卷五引費達可方
【處方】半夏4兩(湯洗7次),天南星1兩(細切,姜汁浸),枳實(去瓤)1兩,橘紅,赤茯苓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痰凝氣滯,胸膈痞塞,脅肋脹滿,頭痛吐逆,痰嗽喘急,不思飲食,以及頭暈,不寐,短氣,譫語,中風(fēng),痰厥,痰呃。
【用法用量】每服3大錢,水2盞,生姜10片,煎至1盞,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傳信適用方》卷一引皇甫坦方
【處方】雄黃3分,貝母3分,陳皮3分,茯苓3分,桔梗3分,北細辛3分,菖蒲3分,瓜蔞3分,薄荷3分,蟬退3分,天麻3分,郁金3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五癇初起輕者。
【用法用量】竹瀝、姜汁為引,水煎服。
【摘錄】《一盤珠》卷八
【處方】半夏、南星、橘紅、枳殼、甘草、赤茯苓、海石、生姜。
【功能主治】痰積泄瀉,脈滑實者。
【用法用量】
【摘錄】《癥因脈治》卷四
【處方】制半夏1錢半,陳皮1錢,木香4分,當(dāng)歸2錢,獨活1錢,五加皮1錢半,生白術(shù)1錢半,淮牛膝1錢半,川芎8分,竹茹8分,生姜1片。
【功能主治】濕痰攻注背俞,脊駝作痛.脈小滑者。
【摘錄】《馬培之醫(yī)案》
綜上所述,在以后的生活中,要是哪些朋友不小心患上某些疾病可以嘗試服用導(dǎo)痰湯,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除了對特定疾病的治療,導(dǎo)痰湯還可以幫助增強記憶力,有效地增強身體某些方面的機能。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季節(jié)變化時身體很容易感到“躁動”,口干舌燥、心煩躁動,而中醫(yī)中的方劑就可以有效的調(diào)節(jié)身體中的各個機能,緩解心情。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菖蒲導(dǎo)痰湯這種方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處方】半夏9g,茯苓12g,橘紅9g,甘草6g,菖蒲12g,南星6g,枳實6g。
【功能主治】豁痰開竅。主痰氣生厥,忽然眩仆,喉有痰聲,或嘔吐涎沫,平素可見痰多、胸悶、乏力等,脈多沉滑。
【用法用量】先以通關(guān)散搐鼻開竅,繼以菖蒲導(dǎo)痰湯治療。
【各家論述】菖蒲導(dǎo)痰湯,即二陳湯去烏梅,加菖蒲、南星、枳實而來。二陳湯燥濕化痰,理氣和中;南星燥濕,祛風(fēng)止痙,配半夏、陳皮可豁痰順氣;枳實行氣化痰,散結(jié)消痞;菖蒲芳香化濕,開竅寧神,合之則本方有豁痰理氣開竅的功效,用于發(fā)作將息甚為適宜。
【摘錄】《中醫(yī)內(nèi)科臨床治療學(xué)》
服用菖蒲導(dǎo)痰湯來進行治療是個緩慢的過程,但是只要積極接受治療并樂觀應(yīng)對,肯定會有療效的。
大家都知道中藥是很神奇的,每種藥材都有自己特定的屬性,當(dāng)它們中的幾種融合在一起又會發(fā)生什么呢?接下來就為大家推薦加味導(dǎo)痰湯這種中藥方劑,為我們來揭曉答案。
【處方】茯苓、半夏、南星、枳實、黃芩、白術(shù)、陳皮、甘草、桔梗、黃連、瓜蔞仁、人參。
【功能主治】濕熱痰飲,頭痛眩暈,心惕怔忡,昏沉多臥;內(nèi)傷七情,致痰迷心竅,神不守舍,而憎寒壯熱,頭痛,昏沉迷悶,上氣喘急,日出涎沫,名曰挾痰或吐痰,或氣口大滑于人迎,其人喜暗惡明,痰證而致多臥,喜朝里睡。
【用法用量】水2鐘,加生姜3片,大棗2個,水煎服。臨服捶法入竹瀝、姜汁溫服。年力壯盛,先用吐痰法,次服此湯。
【摘錄】《傷寒六書》卷三
【處方】南星(姜湯泡)2錢,半夏(姜湯泡)2錢,枳實(麩炒)1錢,黃芩1錢,橘紅1錢,茯苓1錢,天麻7分,全蝎7分,黃連7分,甘草4分。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痰迷心竅,發(fā)癇。
【用法用量】水煎,加竹瀝2匙,姜汁半酒盞,食遠服。
【摘錄】《濟陽綱目》卷四十五
【處方】陳皮、枳實、半夏、茯苓、南星、甘草、竹瀝、大蛤殼、白芥子。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咽喉生瘡,舌上有白苔,久不愈,屬痰飲者。
【用法用量】水煎,入竹瀝更溫服。
【摘錄】《產(chǎn)科發(fā)蒙》卷四
【處方】陳皮(去白)2錢,茯苓2錢,枳殼(炒)2錢,真膽星2錢,杏仁(去皮尖,炒,研)2錢,桔梗2錢,桑白皮1錢半,法夏4錢,甘草1錢半(或加石膏知母瓜蔞霜老姜汁)。
【功能主治】咽喉痛失音,起于4-5日,肥人痰多體實者。
【摘錄】《喉科心法》
【處方】半夏、陳皮、白茯苓、甘草、枳實、黃連、川芎。
【功能主治】軀脂經(jīng)閉。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各家論述】《醫(yī)略六書》:軀脂壅遏,阻塞胞門,氣上迫肺,故心氣不得下通,而月事不來焉。枳、連、芎、半導(dǎo)痰清火,力能入血海以化滯通經(jīng);陳、草、姜、苓和中化氣,功專入氣海以浹壅通閉也。水煎溫服,使軀脂默運,則氣不上迫而心氣無不下通,經(jīng)血自當(dāng)順流而下,何月事之不來足患哉。
【摘錄】《濟陰綱目》卷二
【處方】大天南星(姜汁浸3日,銼,曬干)1兩,大半夏(生用)1兩,枳實(麩炒,去瓤)半兩,桔粳半兩,赤茯苓半兩,沉香半兩,木香半兩,陳皮半兩。
【功能主治】反胃嘔吐。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錢,水1盞半,生姜自然汁1呷,同煎至6分,去滓,澄清汁服。此藥煎時不要攪動,須文武火煎。服此藥后,卻服生料治中湯加沉香,更入生姜煎,濾取澄清,水中浸冷服。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四引《經(jīng)驗秘方》
以上就是本文對加味導(dǎo)痰湯的一些介紹,其實養(yǎng)生方劑還是很值得我們來研究的,因為,它在中醫(yī)養(yǎng)生領(lǐng)域占了一席之地,而且獨樹一幟,有自己的特色和風(fēng)格。
對于人類來說,養(yǎng)生是很重要的,畢竟身體會健康,而且氣色也會改善不少,這讓很多人為之心動,不過,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種,很多朋友不知道用哪一種好,對此,下面就為朋友們說一說中藥方劑祛風(fēng)導(dǎo)痰湯,它是一種效果非常好的養(yǎng)生法,并且也是很多朋友共同使用的養(yǎng)生秘訣。
【處方】防風(fēng)(去蘆)南星(牛膽制)枳實 茯苓(去皮)羌活各3克 白術(shù)(土炒)半夏各4.5克 甘草(炙)1.5克 橘皮(去白)4.5克 生姜5片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治中風(fēng),痰涎壅盛,半身不遂,四肢無力,或筋脈顫掉;上焦風(fēng)痰,一臂不隨,時復(fù)轉(zhuǎn)移一臂,脈沉細。
【用法用量】用水煎好,濾清,入竹瀝20毫升,生姜汁10毫升,空腹時服。
【摘錄】《杏苑生春》卷三
通過以上文章的閱讀,相信大家對祛風(fēng)導(dǎo)痰湯有了很多的了解吧,祛風(fēng)導(dǎo)痰湯是一味很好的中藥方劑,最重要的是祛風(fēng)導(dǎo)痰湯的功效與作用的也是很多的,所以大家在生活中要好好的利用哦。
中藥方劑是傳統(tǒng)醫(yī)學(xué)的一枚瑰寶,它主要依賴于君、臣、佐、使藥這幾大部分。雖然見效慢,但是因為對人體幾乎沒有任何的副作用而備受養(yǎng)生人群的青睞。二陳導(dǎo)痰湯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你對它了解嗎?
【處方】半夏、南星、枳實、赤茯苓、橘紅、甘草、石菖蒲。
【功能主治】因痰成瘧。寒熱似瘧,發(fā)時胸前或滿,或熱,或嘈,或痛,或惡心嘔吐者。
【用法用量】
【摘錄】《傷寒大白》卷二
【處方】二陳湯、導(dǎo)痰湯。
【功能主治】滌痰化滯。主項強而兼胸滿口噤,介齒不語,脈滑有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傷寒大白》卷一
上文是對二陳導(dǎo)痰湯的一些相關(guān)介紹,我們知道中藥是中國傳統(tǒng)治病、調(diào)養(yǎng)的一種有效手段,而只要是藥物一般情況下都會有副作用,只是大小程度不同而已,二陳導(dǎo)痰湯也不例外,所以我們在食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用量。
導(dǎo)痰丸,這是一種中藥方劑的名字,這種藥是由多種常見的藥物組成,用途也是比較廣泛的,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劑。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黑丑3兩,枳實1兩5錢,橘紅1兩5錢,樸消3錢,生礬2錢5分,枯礬2錢5分,牙皂1錢5分。
【制法】濃蘿卜汁為丸,如芥子大。
【功能主治】導(dǎo)利。主停痰積飲,隱僻難除,形神壯健、正氣未衰者。
【用法用量】每服1錢,早空心以姜湯送下。
【摘錄】《活人方》卷二
【別名】導(dǎo)飲丸
【處方】吳茱萸3錢(制),茯苓1兩,黃連半兩,滑石7錢半,蒼術(shù)(泔浸)1兩。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
【用法用量】導(dǎo)飲丸(《丹溪治法心要》卷二)。
【摘錄】《丹溪心法》卷二
【處方】天南星半斤,大半夏(各不銼)半斤,白明礬半斤,生姜半斤(洗凈,切作片),豬牙皂角4兩(銼碎。上五味用瓦罐以水浸過為度,煮干令透,去白礬、生姜、皂角,止取南星、半夏銼焙,同后藥同研為末),真紫蘇子4兩,蘿卜子4兩,麥糵4兩(并炒),糖球子4兩(去核,即山果子,又名猴楂)。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
【功能主治】痰飲氣滯,胸膈不利,喘咳氣促,脅肋滿脹,咳嗽多痰,鼻塞稠涕,氣不升降,胸膈痞結(jié)。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淡姜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方》卷一六三引《經(jīng)驗良方》
【處方】半夏6兩(分作3處:1分礬水浸,1分肥皂角為末水浸,1分用巴豆百粒同水煎。上余藥在下,半夏在上,浸至10-15日,時時動水,令2藥相透,冷相合1處,揀去巴豆、皂角、慢火煮干,取半夏切碎曬干),甘遂(制)2兩,百藥煎2兩,僵蠶1兩,全蝎2兩。
【制法】上為末,用揀出皂角煉膏為丸;如硬,再入糊,令得所。
【功能主治】痰。
【用法用量】每服15丸,實者25丸。
【摘錄】《醫(yī)學(xué)綱目》卷二十一引《玄珠經(jīng)》
【處方】黑牽牛(生,用頭末)3錢,白礬(生用)1錢,豬牙皂角(生用)2錢,半夏少許,南星少許。
【制法】上為細末,冷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化痰行氣,免患中風(fēng)之疾。主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五更用溫茶湯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一○四
【處方】枯白礬半兩,僵蠶1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中風(fēng)癱瘓,胸膈有痰涎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錢,生姜湯調(diào)下。良久吐頑涎為效;未吐再進,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方》卷一○四
【處方】天南星4兩,半夏4兩,皂角半斤,生姜1斤。
【制法】不得犯銅鐵器,用水浸高3指許,煮3遍,逐旋煮水干再添,候3遍畢,去生姜、皂角不用,只用半夏、天南星為末,生姜自然汁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飲。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或50丸,以熟水送下。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二
通過以上介紹,我們對導(dǎo)痰丸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不過要注意的是,對那些不知道該不該選擇它的人,要根據(jù)醫(yī)生建議進行使用。
清心導(dǎo)痰丸是我們?nèi)粘I钪谐R姷囊环N方劑,但是不經(jīng)常服用這種藥的人對于清心導(dǎo)痰丸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清心導(dǎo)痰丸是怎樣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
【處方】白附30克 南星(姜汁制)60克 半夏(姜汁制)60克 黃連(炒)23克 天花粉30克 白僵蠶(炒,去絲、嘴)15克 川烏(鹽制)6克 郁金23克 天麻 羌活各15克
【制法】上為末,姜汁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心瀉火,豁痰開竅。治舌縱,口角流涎不止,口目喁斜,手足痿軟。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用通天愈風(fēng)湯吞下。
【摘錄】《醫(yī)學(xué)綱目》卷十七
【別名】清心滾痰丸(《雜病源流犀燭》卷七)。
【處方】酒大黃 黃芩各120克 青礞石(同焰消煅如金色)犀角 皂角 朱砂各15克 沉香7.5克 麝香1.5克
【制法】水泛為丸,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治痰火驟壅,發(fā)為癲狂。
【用法用量】開水送下60~70丸。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七
有時候人們往往會莫名其妙的感覺自己情緒煩躁,無來由的發(fā)火等,這是臟腑中需要調(diào)理的征兆。中藥方劑可以溫和的梳理潛藏在我們身體中的各種負面元素,使得我們心情變得平靜。
由于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大家吃的是越來越好,再加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所以得病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中醫(yī)中的方劑治療是一種十分溫和的方法,可以在對抗疾病的同時調(diào)理身體機能,滋潤修復(fù),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種:竹瀝導(dǎo)痰丸。
【處方】橘紅500克 白茯苓120克 半夏曲(炒)240克 枳殼(麩炒)240克 黃芩(酒洗)240克 生甘草120克 蘿卜子(炒)120克 天花粉150克 桔梗120克 當(dāng)歸(酒洗)120克 竹瀝300毫升 神曲(炒)120克 貝母120克
【制法】上藥為末,竹葉湯和竹瀝同滴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痰飲。胸膈壅滯,脾虛不運,咳嗽吐痰,咽喉不利。
【用法用量】空腹時用白湯送下100丸。
【摘錄】《墨寶齋集驗方》
沒有想到吧,竹瀝導(dǎo)痰丸也是讓人很驚訝,中醫(yī)果然博大精深,希望我們可以繼續(xù)把我們的傳統(tǒng)醫(yī)學(xué)發(fā)揚光大,繼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