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蘆膏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身體是智能的載體,是事業(yè)的本錢。對自己晚年負責,就不應該對晚年的健康透支。生活中,不同年齡的人都開始關注如何養(yǎng)生,要作生活的主人,我們必須注意養(yǎng)生。就中醫(yī)養(yǎng)生話題,您是如何看待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藜蘆膏的功效與作用”,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藥方劑是一種治療疾病的非常好的方法,那么你知道藜蘆膏嗎?它是由哪幾種藥材組成的呢?它應該如何食用呢?今天就來為大家一一解答。
【處方】藜蘆 黃連 雄黃 黃芩 松脂各90克 豬脂250克 礬石150克
【制法】上藥七味,研末,煎令調(diào)和。
【功能主治】治小兒一切頭瘡,以及蝸瘡,癬瘡、濕瘡,久而瘙癢不生痂者。
【用法用量】先以赤龍皮(槲木皮)、天麻湯洗,再涂傅藥膏。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五
【處方】藜蘆(去蘆頭)1兩半,石硫黃(研)半兩,豬牙皂莢半兩,乳香半兩(研),附子1分,杏仁(去皮,研)3兩,膩粉1分,巴豆(去殼,研)半分,豬膽2枚,酥2兩,白礬(研)1分,豬脂5兩。
【制法】上為末,先熬脂、酥、膽汁令沸,即下諸藥末,攪勻,以瓷盒盛。
【功能主治】瘡疥。
【用法用量】每日3次涂摩。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三六
【處方】藜蘆3兩,黃連3兩,雄黃3兩,黃芩3兩,松脂3兩,豬脂半斤,礬石5兩。
【制法】上為末,煎令調(diào)和。
【功能主治】小兒一切頭瘡,久即疽癢,不生痂,赤色腫有尖頭者;瘑癬;淺瘡經(jīng)年搔成癢孔者。
【用法用量】先以赤龍皮(槲木皮是也)、天麻湯洗訖,敷之。
【摘錄】《千金》卷五
【處方】藜蘆2兩(去蘆頭),白礬2兩(燒灰,細研),雄黃2兩(細研),苦參2兩(銼)。
【制法】先搗藜蘆、苦參為散,入豬脂1斤相和,煎十余沸,綿濾去滓,次入松脂、雄黃、白礬等末,攪令勻,待冷,收于瓷盒中。
【功能主治】諸瘑瘡,經(jīng)久則生蟲。
【用法用量】旋取涂之,以愈為度。
【摘錄】《圣惠》卷六十五
【處方】藜蘆1兩,苦參1兩,豬脂半斤。
【制法】浸7日,煎10數(shù)沸,去渣,入松香1兩化,離火,入雄黃末、枯礬末各1兩,攪勻。
【功能主治】瘑瘡癢痛,黃水浸淫。
【用法用量】涂之,以愈為度。
【摘錄】《外科大成》卷二
【處方】藜蘆半兩(去蘆頭),川大黃半兩(銼碎),黃連半兩(去須,微炒),楝子14枚(搗碎),巴豆3枚(去皮心,研碎),桃仁14枚(湯浸,去皮尖雙仁)。
【功能主治】痔疾,肛邊生鼠乳。
【用法用量】上藥以豬脂5合,煎20-30沸,綿濾去滓,放冷。以涂痔上。
【摘錄】《圣惠》卷六十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藜蘆膏,我們知道藜蘆膏的功效和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如果有需要的話,大家可以試一試。
ys630.COm精選閱讀
你知道藜蘆散嗎?在對它沒有足夠的了解的情況下人們在選擇藜蘆散時會產(chǎn)生很多的猶豫和顧慮,例如它的效果如何?它應該怎么吃?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做一個回答。
【處方】藜蘆30克(炮令少變色)
【制法】上藥一味,搗細羅為散。
【功能主治】治黃疸,熱毒結在胸膈,上壅煩悶,目赤口干。
【用法用量】每次1.5克,以溫水調(diào)下,當小吐,不過數(shù)服即效。
【備注】本方在原書中無方名,現(xiàn)據(jù)《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補。
【摘錄】《肘后方》卷四
【處方】藜蘆 白礬(火煅)各9克 豬牙皂角3條(蜜炙)雄黃3克 粉草 北薄荷各6克
【制法】上藥研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咽喉腫痛或喉閉。
【用法用量】干服少許;如喉閉塞,吹入即愈。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九
【處方】藜蘆1兩(去蘆頭,以雞子1枚取白,涂炙令盡),(艸閭)茹1兩,雄黃2兩(細研)。
【制法】上為細散,入雄黃末,更研令勻。
【功能主治】蚍蜉瘺,浮核不盡,及諸息肉在肌中。
【用法用量】敷瘡上,不得入眼。
【摘錄】《圣惠》卷六十六
【處方】藜蘆半兩,真珠末半兩,硫黃3分(細研),馬齒礬3分(燒令汁盡),雄黃3分(細研),麝香1分(細研),(艸閭)茹1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蝕惡肉。主癰疽。
【用法用量】每用少許敷瘡,1日2-3次。
【摘錄】《圣惠》卷六十一
【處方】藜蘆(著灰中炮之,令小變色)。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黃疸。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匕。當小吐,不過數(shù)服。
【摘錄】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見《圣惠》卷五十五
【處方】大藜蘆末半錢。
【功能主治】久瘧不能飲食,胸中郁郁,欲吐不能吐者。
【用法用量】溫齏水調(diào)下。以吐為度。
【摘錄】《保命集》卷中
【處方】藜蘆(去蘆頭)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分,麝香1分(研)。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牙齒疼痛。
【用法用量】每用半錢匕,摻于齒上。如牙有蟲孔,即以綿裹少許納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九
【處方】藜蘆(為末)。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蟲牙疼痛。
【用法用量】塞牙孔中。勿令咽汁,有涎吐之。
【摘錄】《景岳全書》卷六十
【處方】貫眾1兩,藜蘆2錢,漏蘆3錢。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禿瘡。
【用法用量】先洗凈瘡,候干,油調(diào)涂。
【摘錄】《普濟方》卷四十八
【處方】藜蘆(去蘆頭)半兩,莽草半兩,細辛(去苗葉)1兩,垣衣(東墻上?。?兩,鹽1兩,棘刺49枚(有鉤者)。
【制法】上為末,水調(diào)成劑,以蕎麥面4兩,和作餅子裹之,燒令通赤,于醋中蘸,焙干,為散。
【功能主治】牙痛斷宣露,疼痛疳(匿蟲)。
【用法用量】用柳枝咬頭令軟,搵散置齒間,良久溫水漱,早晨、臨臥用之。
【摘錄】《普濟方》卷六十七引《肘后方》
【處方】藜蘆不拘多少。
【功能主治】疥瘡。
【用法用量】用鹽少許,以鯽魚煎油涂。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十二
【處方】藜蘆(炙)3銖,巴豆(去皮,炒)14個,亂發(fā)1雞子大(燒灰),干姜5塊子,蜀椒3合(汁),鹽豉1升半(炒)。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痢如膏血。
【用法用量】小兒每服2分匕。不能服,當哺之。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九引《嬰孺方》
【處方】藜蘆半兩(去蘆頭),細辛半兩,莽草半兩,青鹽1兩,生地黃1兩,牛膝1兩,曲頭棘針49枝。
【制法】上為末,用蕎面搜作餅子,可藥末裹之,燒令通赤,于醋中略粹,過濾出后,曬干,研為細散。
【功能主治】牙齒宣露,齒根挺出,疼痛疳(匿蟲)。
【用法用量】每用以紙片子,可牙齒患處大小,水中蘸過,摻藥末貼之,有涎即吐卻,后用熱水漱口,1日3-4次。
【摘錄】《圣惠》卷三十四
看了上文對于藜蘆散的介紹,我們對于藜蘆散的功效和作用等內(nèi)容也有了些許印象,這也是我們在食用前所必須要了解的。
由于現(xiàn)代人的飲食習慣有很大的變化,疾病的發(fā)生也越來越頻繁,帶來的影響非常不好,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大家的免疫力抵抗疾病呢?其實除了防治各種病外,還可以通過飲食進行調(diào)理,中醫(yī)給大家推薦了一款食療方劑藜蘆丸,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藜蘆 皂莢 恒山 牛膝各30克 巴豆20枚
【制法】上五味藥,先熬藜蘆、皂莢色黃,合搗為末,蜜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治胃瘧,善饑而不能食,食則腹脹。
【用法用量】晨起服1丸,發(fā)作時服1丸。一日勿飽食。
【注意】服藥期間,忌野豬肉、蘆筍、生蔥、生菜、貍肉;勿飽食。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十
【處方】藜蘆2分,黃連2分,附子1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泄清痢。
【用法用量】每服2丸,以粥飲送下。
【摘錄】《千金》卷十五
【處方】藜蘆半兩(去藜頭),桂心1兩,巴豆1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制法】上為末,入巴豆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傷寒下部生(匿蟲)瘡,時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摘錄】《圣惠》卷十三
【處方】藜蘆1兩,皂莢1兩(去皮子),常山1兩,巴豆30枚(去皮,熬),牛膝1兩。
【制法】上熬藜蘆、皂莢色令黃,合搗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五臟瘧并胃腑瘧。
【用法用量】旦服1丸,未發(fā)前服1丸,正發(fā)1丸,1日勿食飲。
【注意】忌野豬肉、蘆筍、生蔥、生菜、貍肉。
【摘錄】《外臺》卷五引《刪繁方》
【處方】藜蘆1分,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麝香1分(細研),附子半兩(去皮,生用)。
【制法】上為末,消黃蠟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牙齒蚛痛,日夜不止。
【用法用量】每用1丸,納蟲孔中,有津即吐卻。
【摘錄】《圣惠》卷三十四
【處方】藜蘆(炙,去苗)1兩,皂莢(酥炙,去皮子)1兩,巴豆1兩(去心皮膜,炒出油)。
【制法】上為末,與巴豆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霍亂、赤白冷熱等利及暴瀉,病勢初發(fā),吐瀉不止,食入不得。
【用法用量】每旦服1丸,米飲送下。取利為度,赤利稍加之。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
【處方】藜蘆1兩,附子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扁豆大。
【功能主治】傷寒得病1日已上,4日已來,不得吐。
【用法用量】傷寒不食服2丸,不知增之。服藥后日移三丈不吐,進熱粥汁發(fā)之。
【摘錄】《千金》卷九
【處方】藜蘆1兩(去蘆頭,微炙),皂莢3分(去黑皮,涂酥,炙焦黃,去子),桔梗3分(去蘆頭),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巴豆1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諸疰,及冷痰、痰飲、宿酒癖疰。
【用法用量】每服2丸,空心以溫酒送下。利下惡物即住服。
【摘錄】《圣惠》卷五十六
看完了上文關于藜蘆丸的簡單介紹,相信大家對藜蘆丸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服用藜蘆丸的時候,應該按照正確的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藜蘆丸的藥效 。
導讀:中藥藜蘆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藜蘆的功效與作用、藜蘆圖片、藜蘆的藥用價值、藜蘆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藜蘆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
藜蘆簡介藜蘆圖片藜蘆的功效與作用藜蘆的藥用價值藜蘆的用法與用量藜蘆的副作用藜蘆簡介
藜蘆,藥入部分為雙子葉植物藥百合科植物黑藜蘆的根及根莖。5~6月未捆花莖時采挖,除去苗葉,曬干或用開水浸燙后曬干。
干燥根莖粗短,圓柱形,長2~4cm,直徑0.7~1.5cm,外被殘留的棕色葉基維管束,形如蓑衣,有藜蘆穿蓑衣之稱。下部簇生眾多須根,根細長圓形,長10~20cm,直徑約3mm,表面土黃色或黃褐,具細而密的橫皺紋質(zhì)堅脆,易折斷,斷面類白色。氣微,味苦,粉末有強烈的催嚏性。以根粗壯、無雜質(zhì)者佳。
藜蘆圖片
藜蘆的功效與作用
涌葉風痰;殺蟲。主中風痰壅;癲癇;虐疾;疥癬;惡瘡。用于中風痰壅,癲癇,瘧疾,骨折;外用治疥癬,滅蠅蛆。
1、《本經(jīng)》:主蠱毒,咳逆,泄痢,腸澼,頭瘍,疥瘙,惡瘡,殺諸蟲毒,去死肌。
2、《別錄》:療噦逆,喉痹不通,鼻中息肉,馬刀,爛瘡。
3、《藥性論》:主上氣,去積年膿血泄痢。治惡風瘡、疥癬、頭禿,殺蟲。
4、《本草圖經(jīng)》:大吐上膈風涎,暗風癇病,小兒鰕齁;用錢匕一字則惡吐人,又用通頂,令人嚏。
5、《四川武隆藥植圖志》:治毒蛇咬傷及殺蟲用。
藜蘆的藥用價值
1、治諸風痰飲:藜蘆十分,郁金一分,為末。每以一字,溫漿水一盞,和服探吐。(《經(jīng)驗方》)
2、治中風不語,喉中如曳鋸聲,口中涎沫:藜蘆一分,天南星一個(去浮皮,于臍子上陷一個坑子,納入陳醋二橡斗子,四面用火逼令黃色)。同一處搗,再研極細,用生面為丸,如赤豆大,每服三丸,溫酒下。(《經(jīng)驗后方》)
3、治頭痛不可忍:藜蘆一莖,暴干,搗羅為散,入麝香麻子許,研勻吹鼻中。(《圣濟總錄》吹鼻麝香散)
4、治頭痛鼻塞腦悶:藜蘆(研)半兩,黃連(去須)三分。上二味,搗研為散,每用少許,搐入鼻中。(《圣濟總錄》通頂散)
5、治黃疸:藜蘆著灰中炮之,小變色,搗為末,水服半錢匕,小吐,不過數(shù)服。(《肘后方》)
6、治老瘧久不斷者:藜蘆、皂莢(炙)各一兩,巴豆二十五枚(熬令黃)。依法搗,蜜丸如小豆??招姆煌?,未發(fā)時一丸,臨發(fā)時又一丸,勿次食。(《補缺肘后方》)
7、治久瘧不能飲食,胸中郁郁如吐,欲吐不能吐者,宜吐,則已:大藜蘆末半錢,溫虀水調(diào)下,以吐為度。(《素問病機保命集》藜蘆散)
8、治鼻中息肉漸大,氣息不通:藜蘆三分(去蘆頭,搗羅為末),雄黃一分(細研),雌黃一分(細研)。上藥,同研令勻,每用時以蜜調(diào)敢,用紙拈子,展藥,點于息肉上,每日三度,則自消化,不得涂藥在于兩畔,恐涕落于藥上。(《圣惠方》)
9、治牙疼:納藜蘆末于牙孔中,勿咽汁。(《千金翼方》)
10、治白禿:末藜蘆,以臘月豬膏和涂之,先用鹽湯洗,乃敷。(《補缺肘后方》)
藜蘆的用法與用量
內(nèi)服:入丸、散,0.3-0.6g。外用:適量,研末,油或水調(diào)涂。
藜蘆的副作用
本品毒性強烈,內(nèi)服宜慎。體弱、失血患者及孕婦忌服。反細辛、芍藥及五參。
中毒時表現(xiàn)為舌及咽喉部有針刺樣感覺,上腹部及胸骨后有燒灼感,不愉快的味覺,流涎、惡心、嘔吐、腹瀉、血性大便,呃逆及出開,視覺模糊,神志不清,心律失常,口周圍麻木,口及手指刺痛,以及頭、頸、肩部溫熱感等。
嚴重中毒可引起血壓下降、眩暈、頭痛、呼吸抑制及支氣管收縮、譫妄、肌肉抽搐,偶有全身痙攣,心率顯著減慢,最后可至心跳及呼吸停止。外用時,可引起皮膚及粘膜灼痛、噴嚏及流淚等。
以上就是一些藜蘆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中藥材在治療某些疾病上有著很好的效果,雖然見效稍慢,但對人體無副作用,還是受到人們的推崇。不過在選擇的時候,需要注意對它的使用方法等,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新疆藜蘆這種藥材。
【別名】藜蘆
【來源】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阿爾泰藜蘆的根及根莖。
【原形態(tài)】阿爾泰藜蘆 多年生草本,高約1m。下部連葉鞘直徑2-3cm,基部具無網(wǎng)眼的纖維束。葉在莖下部的較大,寬卵狀橢圓形,長約20cm,寬10-16cm,先端鈍或漸尖,背面密生微柔毛。圓錐花序長約30cm,具多數(shù)近等長的側生總狀花序,每一側生花序常常又再次分枝,花序軸密被灰色柔毛;花密生,黃綠色;花被片狹橢圓形,長11-12mm,寬4-4.5mm;花梗短于小苞片,長1-2mm;雄蕊6,長約為花被片的1/2-3/5;子房長于寬,無毛。蒴果長2-2.5cm,寬約1cm?;?、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500-2000m的山地林下陰濕處,常成片聚生。
【性味】辛;苦;微溫;有毒
【功能主治】止痛;殺蟲;涌吐。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疥癬;惡瘡;癲狂痰壅
【用法用量】內(nèi)服:研末,0.3-0.6g。外用:適量,研末,水調(diào)敷;或煎湯熏洗。
【注意】體弱氣虛者及孕婦禁服。服之吐不止者,可服蔥湯解。
【摘錄】《中華本草》
說了這么多,可以看到新疆藜蘆的作用還是很多的。還可以利用它來入藥治病。對于這些,大家不妨多了解一些,會對生活有幫助的。
藜蘆味苦辛有毒,但是其藥用價值也是比較高的,可用于催吐,祛痰,而且有很好的殺蟲效果,也用于治療中風痰壅、風癇闐疾、黃疸、瘧疾、頭痛等這些問題,改善低血壓嘔吐的癥狀。
1、藜蘆其性寒,味苦、辛,有毒。入肝、肺、胃經(jīng)。藥用最早見于漢代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載有:“主蠱毒,咳逆,泄,頭瘍,疥癬,惡瘡,殺諸蟲毒。去死肌?!薄侗静菥V目》謂其“噦逆用吐藥。反胃亦用吐法去痰積之義。吐藥不一,常山吐瘧痰,瓜蒂吐熱痰,烏頭吐濕痰,萊菔子吐氣痰,藜蘆則吐風痰者也”。
2、由于藜蘆有催吐、祛痰、殺蟲的作用,主治中風痰壅、風癇闐疾、黃疸、瘧疾、頭痛、喉痹等,外用治疥癬、惡瘡、滅蠅蛆等有較好的療效。由于催吐作用較強,作為急救,可取藜蘆、防風、瓜蒂三味,研細末,取少量,溫水送服。
3、用藜蘆適量研細末,加生油調(diào)成軟膏,外涂用治疥癬,也有良效。
4、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藜蘆含有介芬胺、假介芬胺、玉紅介芬胺、秋水仙堿等生物堿,有催吐、降壓、抗真菌作用。藜蘆對黏膜有局部的強烈剌激作用,可引起噴嚏、嘔吐。吸收后有明顯降低血壓的作用。
5、但值得注意的是,藜蘆有一定毒性,用量一般在0.3~0.9克,宜作散劑。臨床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有惡心、嘔吐、低血壓、腹痛腹瀉、流涎、出汗、視力不清。
白藜蘆醇的功效與作用
1、白藜蘆醇是什么
白藜蘆醇是多酚類化合物,主要來源于花生 、葡萄(紅葡萄酒)、虎杖、桑椹等植物。白藜蘆醇是一種生物性很強的天然多酚類物質(zhì),又稱為芪三酚,是腫瘤的化學預防劑,也是對降低血小板聚集,預防和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心腦血管疾病的化學預防劑。美國農(nóng)業(yè)部的研究結果表明,花生紅衣與仁中也含有相當多的白藜蘆醇。
2、白藜蘆醇的功效
白藜蘆醇作為一種新型的膳食營養(yǎng)補充劑,具有抗癌、抑制腫瘤、抗炎、降脂、降糖等多重功效。
白藜蘆醇的分布結構其實就是一個多酚化合物,其主要成分為葡萄糖,花生中就存在這種物質(zhì),它是植物受到生物或者是非生物脅迫產(chǎn)生的一種植物抗毒素。白藜蘆醇本身不穩(wěn)定,它常常以葡萄糖結合成苷,植物中主要以白藜蘆醇苷的形成存在。
3、白藜蘆醇的藥理作用
白藜蘆醇是一種天然的抗氧化劑,可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血小板非正常凝聚和血管舒張,保持血液暢通,對腦栓塞,心臟缺氧有保護作用,預防心肌梗塞、對肥胖者可以起一個控制與減肥作用,可預防癌癥的發(fā)生及發(fā)展,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缺血性心臟病,高血脂的防治作用。抑制腫瘤的作用還具有雌激素樣作用,可用于治療乳腺癌等疾病。對燒傷或失血性休克引起的心輸出量下降具有效恢復作用。
白藜蘆醇的吃法
1、服用白藜蘆醇的方法
各種病癥的患者服用白藜蘆醇的建議時段與方法:
除了胃病者需要飽肚服用外,其他餐前餐後亦可以服用。
1.1、糖尿病患者----早晨八點以前服用。
1.2、鼻子過敏者----可以一早起來就空腹服用,然后躺上十分中再起來,吸收會更好。
1.3、瘦身者什么時候吃----單純瘦身者,不要晚上服用;其它什么時候服用都可以。因為瘦身者會需要RESERVE在肌肉與脂肪里進行減脂作用。
1.4、需要降低內(nèi)臟脂肪者----白天服用更好。
1.5、尿酸、壞膽固醇過高,肝臟不好者----早上服用、中午服用、還有下午四點服用。
1.6、過敏性患者----白天服用,要加大劑量,并且需要堅持。
1.7、骨刺患者----可以軟化骨刺,緩解疼痛;可以增加服用次數(shù)。
1.8、有腹水的癌癥患者----有效抑制癌細胞的分裂,可一天多服用幾包。
1.9、洗腎的人怎么使用----洗腎完后服用,一次一包,一天兩次;洗完后服用一包,然后晚上過幾小時后再服用一次。
2、白藜蘆醇的植物來源
在1939年首次發(fā)現(xiàn)白藜蘆醇,20世紀70年代首次發(fā)現(xiàn)葡萄中含有這種物質(zhì),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虎杖、 花生、桑椹等植物中也含有這種成分。天然白藜蘆醇是一種天然活性成分,它能以游離態(tài)(順式、反式)和糖苷結合態(tài)(順式、反式)2種形式在植物(如中藥 材虎杖)中分布及生物合成,且均具有抗氧化效能,其中反式異構體的生物活性強于順式,是葡萄中的一種重要的植物抗毒素。人們對其自然資源進行了廣泛的研究,至少在21個科、31個屬的72種植物中發(fā)現(xiàn)了白藜蘆醇,如:葡萄科的葡萄屬、蛇葡萄屬,豆科的落花生屬、決明屬、槐屬,百合科的藜蘆屬,桃金娘科的桉屬,蓼科的蓼屬等。含白藜蘆醇的許多植物是常見的藥用植物,如決明、藜蘆、虎杖等,有的就是食物,如:葡萄、葡萄皮中白藜蘆醇的含量最高,可達50~100mg/kg。
白藜蘆醇的副作用
白藜蘆醇是多酚類化合物,是一種生物性很強的天然多酚類物質(zhì),是腫瘤的化學預防劑,可降低血小板聚集,預防和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機率。
1、白藜蘆醇會導致關節(jié)痛
在年老后,會發(fā)現(xiàn)關節(jié)不再像以前那樣靈活。如果一直消費白藜蘆醇,可能會更早出現(xiàn)關節(jié)痛的問題。如果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可以用多種維生素與白藜蘆醇一起服用,或減少攝入劑量,這可以有效減輕導致腫脹的炎癥。
2、白藜蘆醇會導致失眠
很多使用白藜蘆醇的人說它的主要副作用是導致失眠。實際上,失眠的原因有很多,而白藜蘆醇很有可能僅是其中一種因素。如果面臨很大壓力,很有可能是失眠的主要原因。用綠茶和白藜蘆醇一起服用,有助于減少焦慮,讓你有一個良好的睡眠。
3、白藜蘆醇會導致焦慮
白藜蘆醇另一個副作用是引起焦慮。這一問題也可以通過與多種維生素一起服用加以克服。這一副作用通??梢栽谝坏絻芍芎笞匀幌?因此沒有必要太過擔心。但如果焦慮繼續(xù)存在,可以嘗試服用幫助鎮(zhèn)靜的貫葉連翹提取物。
茶膏的簡介
現(xiàn)代茶膏的制作工藝是在清代宮廷制作工藝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茶膏制作工藝。這種方式模仿了清代茶膏制作的氣候、溫度、環(huán)境,在更加繁復、細致的工序下,把茶湯的提取和濃縮,控制在常溫40攝氏度左右。利用了芳香物質(zhì)和活性成分必須在一定溫度下?lián)]發(fā)和析出的特性,最大限度的將這些茶葉的原有物質(zhì)有效的溶解到茶湯再收斂成膏。
茶膏的功效與作用
茶膏葉中含有人體所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主要是磷、鈣、鉀、鈉、鎂、硫等;微量元素主要是鐵、錳、鋅、硒、銅、氟和碘等;如茶葉中含鋅量較高,尤其是綠茶,每克綠條平均含鋅量達73微克,高的可達252微克;每克紅茶中平均含鋅量也有32微克。茶葉中鐵的平均含量,每克干條中為123微克。
茶膏的成份及功能
1、兒茶素類
俗稱茶單寧,是茶葉特有成份,具有苦、澀味及收斂性。在茶膏中可與咖啡因結合而緩和咖啡因對人體的生理作用。具抗氧化、抗突然異變、抗腫瘤、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及低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壓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產(chǎn)物過敏等功效。
2、咖啡因
帶有苦味,是構成茶湯滋味的重要成份。與多無酚類結合成為復合物;茶湯冷后形成乳化現(xiàn)象。茶中特有的兒茶素類及其氧化縮和物可使除中咖啡因的興奮作用減緩而持續(xù),故喝茶可使長途開車的人保持頭腦清醒及較有耐力。
3、礦物質(zhì)
茶膏中含有豐富的鉀、鈣、鎂、錳等11種礦物質(zhì)。茶湯中陽離子含量較多而陰離子較少,屬于堿性食品??蓭椭w液維持堿性,保持健康。
茶膏的市場信息
1、茶膏的價格
一般10g需要150元。
2、茶膏的選購方法
購買茶膏時首先要看茶膏的外型。如果茶膏表面呈現(xiàn)灰色,多為變質(zhì)的表現(xiàn)。其次,看湯色。茶膏沖泡后湯色通透,呈寶石紅,證明茶膏內(nèi)含雜質(zhì)極少,品質(zhì)也較好;反之,湯色混濁,發(fā)暗,并帶有大量沉淀物和懸浮物,其品質(zhì)不佳,不適合飲用。再者,好的茶膏因內(nèi)涵物質(zhì)多,醇厚度較強,且滑感甚佳,回甘持久,并帶有輕微的陳香。
此外,消費者不要輕信目前市場上出現(xiàn)的所謂高年份“老茶膏”,因為保存了大幾十年的“老茶膏”即使存在,其內(nèi)含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也喪失殆盡,基本沒有任何品飲價值。
3、茶膏的保存方法
1、請放置陰涼處存放,避免陽光直射;
2、存放茶膏地方應保持一定濕度,以濕度55--65度為最佳;
3、整塊的茶膏最好采取平放,長期直立容易使茶膏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