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味理中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飲食貴在節(jié),讀書貴在精,鍛煉貴在恒,節(jié)飲食養(yǎng)胃,多讀書養(yǎng)膽,喜運動延生!社會發(fā)展,人們越來越接受養(yǎng)生的理念,只有作好了平日的養(yǎng)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如何在中醫(yī)養(yǎng)生方面行穩(wěn)致遠(yuǎn)呢?請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八味理中丸的功效與作用》,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對八味理中丸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并不是很清楚,下面我們就詳細(xì)的介紹下。
【處方】人參 甘草(炙)白術(shù) 干姜 枳實(制炒)白茯苓 五味子(去梗)桑白皮(去赤皮)各等分
【制法】藥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小指頭大。
【功能主治】小兒心肺不和,息數(shù)脈急,上下不得升降,中膈痞滿,坐臥煩悶,神情不樂,飲食不下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淡豆豉5粒,水150毫升,煎至75毫升,去豉,通口服無時。
【摘錄】《活幼口議》卷十九
【處方】白術(shù)1兩(炒),炙甘草7錢,人參5錢,白茯苓5錢,干姜(炒)5錢,滑石5錢,麥芽(炒)5錢,神曲(炒)5錢。
【制法】上為細(xì)末,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壯氣補虛。主產(chǎn)后氣血俱虛,汗出嘔吐。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食前生姜湯送下。
【摘錄】《醫(yī)統(tǒng)》卷八十五
【處方】人參、甘草(炙)、白術(shù)、干姜、枳實(治炒)、白茯苓、五味子(去梗)、桑白皮(去赤皮)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小指大。
【功能主治】小兒心脾肺不和,息數(shù)脈急,上下不升降,中膈痞滿,胸臆郁抑,坐臥煩悶,精神不樂,飲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次1丸,用淡豆豉5粒,水1小盞,煎至半,去豉,通口服,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方》卷三八七
【處方】川姜2兩,縮砂仁2兩,麥糵2兩,神曲(炒)1兩,白茯苓1兩,人參1兩,甘草1兩半(炙),白術(shù)4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每兩分作10丸。
【功能主治】脾胃虛弱,胸膈痞悶,心腹疼痛,腹?jié)M身重,四肢不舉,腸鳴泄瀉,飲食不化,嘔吐痰水。
【用法用量】《普濟方》加半夏曲,入鹽點服,名“八味理中湯”。
【摘錄】《百一》卷二
看了上面的文章我們知道,八味理中丸結(jié)合了幾種中藥材的功效,將治病和調(diào)理身體進行了完美的融合。但要注意的是八味理中丸也是藥,所以食用的時候一定要謹(jǐn)遵醫(yī)囑哦。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藥是生活中很常見的,它在治療疾病上有著很大幫助,在對藥物選擇上,也是不能隨意的進行,藥物不同,治療疾病也是有著一些區(qū)別,因此在對藥物選擇之前,也是需要對要治療疾病進行認(rèn)識,那附子理中丸是很常用的藥物,附子理中丸的功效與作用都有什么呢?
很多人對附子理中丸的功效與作用并不是很清楚,因此在對這樣藥物選擇的時候,也是需要對它這方面進行認(rèn)識,使得選擇它的時候,也是可以放心進行,利于疾病改善。
附子理中丸的功效與作用:
作用:
1、調(diào)節(jié)胃腸道運動:據(jù)報道附子理中丸可明顯增強胃張力及胃蠕動,加快胃排空;該藥還可抵抗乙酰膽堿引起的回腸痙攣及腎上腺素引起的回腸運動抑制。
2、增強體力和抗寒能力:動物實驗發(fā)現(xiàn),脾虛動物經(jīng)附子理中丸治療后,在4℃冷水中游泳時間明顯延長,表明該藥能顯著增強脾虛動物的體力和抗寒能力。
3、附子理中丸對醋酸引起的小鼠腹痛有明顯的鎮(zhèn)痛作用,還能顯著提高脾虛動物的免疫功能。
附子理中丸可溫中健脾。主要用于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
功效:
1、適用于脾胃虛寒,陽氣不足引起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腹脹腸鳴、不欲飲食、手足發(fā)涼等癥及脾腎兩虛,寒凝不化所致之精神倦怠,形寒肢冷,不思飲食,脘腹冷痛,大便溏泄,帶下清稀等癥。
2、胃、十二指腸潰瘍:用附子理中湯合黃芪建中湯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nèi)〉幂^好的療效。
3、腹瀉:有報導(dǎo)分別用附子理中丸(湯)治療不同原因引起的腹瀉,取得滿意療效。用人參健脾丸合用附子理中丸治療慢性腹瀉,用參苓白術(shù)散合用附子理中丸治療慢性腹瀉均可獲得一定療效。
4、其他:附子理中丸還可用于治療竇性心動過緩、過敏性紫癜,復(fù)發(fā)性口腔潰瘍等。
以上就是對附子理中丸的功效與作用詳細(xì)介紹,這類藥物在制作疾病上,也是有著不同種類,根據(jù)以上說明,在選擇它的似乎,可以根據(jù)自身疾病進行,這樣對穩(wěn)定疾病才會有很好的幫助,使得自己的疾病不會在繼續(xù)發(fā)展。
理中化痰丸是一種純天然的中藥方劑,它是以幾種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材為主要原料,采用了藥食同源的傳統(tǒng)中醫(yī)配方混合而成的。下面就來看一看理中化痰丸有哪些功效吧。
【處方】人參 白術(shù)(炒)干姜 甘草(炙)茯苓 半夏(姜制)
【制法】上藥為末,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溫中化痰。治脾胃虛寒,痰涎內(nèi)停。嘔吐少食;或大便不實,飲食難化,咳唾痰涎。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白滾湯下。
【摘錄】《明醫(yī)雜著》卷六
【處方】人參、白術(shù)(炒)、干姜、甘草(炙)、茯苓、半夏(姜制)。
【制法】上為末,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虛寒,痰涎內(nèi)停,嘔吐少食;或大便不實,飲食難化,咳唾痰涎。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白滾湯送下。
【摘錄】《明醫(yī)雜著》卷六
通過上述內(nèi)容的介紹,可以了解到理中化痰丸在很多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幫助很多深受各種疾病困擾的人擺脫痛苦,是很多人的不二選擇。
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養(yǎng)生的重要性了,生活中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而中藥的方劑可以說就是一種很好的養(yǎng)生方法,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叫做茴香理中丸的方劑。
【處方】白術(shù)2兩半,人參(去蘆)2兩半,干姜(炮)2兩半,甘草2兩半,茴香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每2分作10丸。
【功能主治】溫脾胃,消痞滿,順三焦,進飲食,辟風(fēng)寒邪氣。主中焦不和,脾胃虛冷,心下虛痞,腸中疼痛,嘔吐冷痰,飲食不下,噫氣吞酸,怠惰嗜臥;霍亂吐利,腸鳴不渴,手足不和,米谷遲化;大病、新產(chǎn)吐唾不止,及新產(chǎn)內(nèi)虛。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前用白湯化下,嚼服亦得;或丸如梧桐子大服亦得。
【摘錄】《普濟方》卷二十三
通過上文對茴香理中丸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養(yǎng)生方劑有許多,不管是什么類型的都是擁有著自己獨有的營養(yǎng)還有對食用者的功效與作用。不過想要更方便的食用到這樣的養(yǎng)生方劑,只有學(xué)會這樣的制作方法才可以。
阿魏理中丸是一種應(yīng)用非常廣泛的中藥方劑,在治愈疾病的同時調(diào)理身體的機能,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但是它在服用時也是有一些注意事項的,接下來就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阿魏1分(用面二匙,醋和阿魏作餅子,炙令黃),京三棱(煨,切)1兩半,蓬莪術(shù)(煨,切)1兩半,青橘皮(去白)1兩半,陳橘皮(去白)1兩半,甘草(炙)1兩半,干姜(炮)1兩半,干木瓜1兩半,肉桂(去粗皮)1兩半,白術(shù)1兩半。
【制法】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每1兩作15丸,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一切冷氣攻刺疼痛,心腹脹滿,胃冷吐逆,臍腹撮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前細(xì)嚼,生姜、木瓜鹽湯送下;如婦人血氣攻刺,煎干姜、當(dāng)歸湯嚼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五
現(xiàn)在大家知道了吧,阿魏理中丸的對疾病的療效有很多,對我們恢復(fù)健康很有幫助。
眾所周知加味理中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不過要說起加味理中丸的作用的話,可能有些人還不是太清楚。那么今天我們就在這里來詳細(xì)的了解一下吧。
【處方】白術(shù)4錢,人參1錢,白茯苓1錢,神曲1錢,砂仁2錢,干姜(煨)2錢,麥芽(炒)2錢,炙草1錢半。
【制法】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脾胃虛寒,不進飲食,嘔吐瀉泄,或服寒藥太過。
【用法用量】生姜湯嚼下。
【摘錄】《育嬰秘訣》卷三
【處方】人參1兩,白術(shù)(土炒)1兩,干姜(湯泡,炒黑)1兩,神曲(炒)1兩,麥芽8錢,砂仁(炒)8錢,陳皮(去白)1兩,香附(醋炒)1兩,甘草(炙)6錢。
【制法】上為末,神曲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胎前產(chǎn)后,脾胃虛憊,飲食不進,嘔吐泄瀉,心腹疼痛,體虛有汗。
【用法用量】每服80丸,空心米湯送下。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十二
上面介紹了加味理中丸的藥用價值,它可以被制作成藥物去治療一些疾病。所以了解它是很重要的,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的使用,讓它更好的發(fā)揮價值。
許多喜歡養(yǎng)生的人士都知道胡椒理中丸,但是你們知道怎樣正確的利用胡椒理中丸嗎?胡椒理中丸的功效有哪些呢,不太清楚的話就接著往下看吧!
【處方】胡椒 蓽茇 干姜 款冬花 甘草(炙)橘皮 高良姜 細(xì)辛各120克 白術(shù)150克
【制法】上九味,搗末過篩,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咳嗽逆氣,不能飲食,短氣。
【用法用量】每服5丸,一日二次。
【注意】服藥期間,忌桃、李、雀肉、生菜、海藻、菘菜。
【摘錄】《外臺秘要》卷九引《古今錄驗》
【處方】胡椒4兩,蓽茇4兩,干姜4兩,款冬花4兩,甘草(炙)4兩,橘皮4兩,高良姜4兩,細(xì)辛4兩,白術(shù)5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胃虛寒,氣不宣通,咳嗽喘急,逆氣虛痞,胸膈噎悶,腹脅滿痛,迫塞短氣,不能飲食,嘔吐痰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丸,日2次。
【注意】忌桃李、雀肉、生菜、海藻、菘菜。
【摘錄】《外臺》卷九引《古今錄驗》
文章介紹的胡椒理中丸的藥用價值,對我們的生活是有很大幫助的。其實很多的身體疾病都可以通過胡椒理中丸等一些中藥方劑來調(diào)理,博大精深的中醫(yī)文化應(yīng)該繼續(xù)發(fā)揚光大傳承下去。
在日常生活當(dāng)中,大家都會笑言胖的人,會說你怎么會怕冷了,皮下的脂肪這么厚,都能幫你抵御寒冷了,可是實際上了,恰恰相反,很多的胖人反而很怕冷,這是為什么呢?這是因此胖人一般進都是脂肪過盛的,在一定的程度上中腎陽虛的體現(xiàn),那么這種情況下服用附子理中丸是會有所改善的,下面就來說說附孑理中丸功效與作用。
脾胃虛寒的外治法和食補方:
脾胃虛寒的朋友,平時用幾顆附子理中丸或桂附理中丸碾碎加生姜汁適量調(diào)勻,填敷肚臍處,外用傷濕止痛膏固定,也可起到很好的溫中的作用。
如果您不愿意吃藥,還可以通過食補的方式來調(diào)理。鮮生姜5~10克切片、大棗2~5枚、粳米100~150克熬粥,用適量油鹽調(diào)味后食用,有祛寒、溫暖脾胃的作用。
對于脾胃虛寒導(dǎo)致的胃脘疼痛(天冷或空腹時加重)、胃寒凝結(jié)不散、腹部用熱的東西焐一焐或者吃下熱飯后就好一些的朋友,我給您推薦的食補方是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中經(jīng)典的“當(dāng)歸生姜羊肉湯”。做法非常簡單:當(dāng)歸15克,生姜50克,羊肉100克,三樣一起下鍋,將肉煮至半爛,然后喝湯吃肉,每天1劑。
這個方中,當(dāng)歸是主藥,有養(yǎng)血活血的功效;羊肉性溫,能養(yǎng)血補虛散寒;生姜辛溫散寒。吃完會覺得腹部暖暖的,非常舒服。堅持服用一個月左右,脾胃虛寒的情況就會有很大改善,此湯尤其適合在冬天食用。
千年的古方,效果自不必說。倘若平時冷飲吃多,可取冰塊融化后煮沸,然后放溫,送服附子理中丸,可除冷飲對人的傷害。
八味理中丸是一種非常常見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xì)的介紹一下這八味理中丸的中藥方劑以及八味理中丸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八味理中丸
【處方】
人參、甘草(炙)、白術(shù)、干姜、枳實(制炒)、白茯苓、五味子(去梗)、桑白皮(去赤皮)各等分。
【制法】
藥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小指頭大。
【功能主治】
小兒心肺不和,息數(shù)脈急,上下不得升降,中膈痞滿,坐臥煩悶,神情不樂,飲食不下者。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用淡豆豉5粒,水150毫升,煎至75毫升,去豉,通口服無時。
【摘錄】
《活幼口議》卷十九。
八味龍骨散
【處方】
龍骨(研)3分,甘草(炙)3分,赤石脂3分,寒水石3分,大黃3分,石膏3分,桂心3分,栝樓3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小兒壯熱,渴,痢。
【用法用量】
以水及酒5合,煮取2合,量大小分服之。
【摘錄】
《外臺》卷主十六引《小品方》。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這幾中藥方劑的相關(guān)介紹,相信每一個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八味理中丸的中藥方劑應(yīng)該是有了一個比較全新的認(rèn)識和了解了吧!這八味理中丸的中藥方劑一定要在醫(yī)師的建議下再進行治療哦!最后祝早日康復(fù)哦!
對于人類來說,養(yǎng)生是很重要的,畢竟身體會健康,而且氣色也會改善不少,這讓很多人為之心動,不過,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種,很多朋友不知道用哪一種好,對此,下面就為朋友們說一說中藥方劑桂附理中丸,它是一種效果非常好的養(yǎng)生法,并且也是很多朋友共同使用的養(yǎng)生秘訣。
【處方】肉桂30g 附片30g 黨參90g 白術(shù)(炒)90g 炮姜90g 炙甘草90g
【性狀】為棕褐色的大蜜丸;氣微,味甜而辛辣。
【炮制】以上六味,粉碎成細(xì)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120~14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補腎助陽,溫中健脾。用于腎陽衰弱,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四肢厥冷。
【用法用量】用姜湯或溫開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孕婦慎用。
【規(guī)格】每丸重9g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
大家現(xiàn)在明白了桂附理中丸的作用了吧,不過該藥并不適用于所有病癥,這一點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另外在使用桂附理中丸治療疾病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藥物的正確使用,以免給身體帶來不適。
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的養(yǎng)生方法,中藥方劑就是一種,但是如果不了解的話就什么作用都發(fā)揮不了。和中理脾丸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今天就給大家普及一下關(guān)于和中理脾丸的知識吧!
【處方】香附(炙)32兩,茯苓32兩,蒼術(shù)(炒)32兩,厚樸(炙)32兩,南山楂32兩,神曲(炒)32兩,麥芽(炒)32兩,萊菔子(炒)32兩,藿香32兩,白豆蔻8兩,白術(shù)(炒)48兩,砂仁16兩,橘皮64兩,木香8兩,甘草8兩,法半夏16兩,黨參(去蘆)16兩,枳殼32兩。
【制法】上為細(xì)粉,過羅,煉蜜為丸,重3錢。
【功能主治】調(diào)理脾胃,益氣和中。主脾胃不和,飲食難消,倒飽嘈雜,嘔吐惡心。
【用法用量】方中白豆蔻《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北京方)作“紫豆蔻”。
【注意】忌食生冷及油面厚味。
【摘錄】《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看了上面的文章我們知道,和中理脾丸結(jié)合了幾種中藥材的功效,將治病和調(diào)理身體進行了完美的融合。但要注意的是和中理脾丸也是藥,所以食用的時候一定要謹(jǐn)遵醫(yī)囑哦。
方劑就是治病的藥方。中藥方劑涵蓋了人體各個系統(tǒng)的調(diào)理,并對其有顯著地療效。福幼理中丸就是一種被廣泛應(yīng)用的方劑,你了解它的功效嗎?
【處方】人參(去蘆)2兩,炒棗仁1兩,枸杞子1兩,熟地2兩,干姜1兩,白術(shù)(麩炒)1兩,生黃耆1兩,當(dāng)歸5錢,山萸肉(酒制)5錢,故紙(鹽炒)1兩,核桃仁5錢,生白芍1兩,肉桂(去粗皮)5錢。
【制法】上為細(xì)粉,煉蜜為丸,1錢重。每斤丸藥用朱砂面3錢上衣,蠟皮或蠟紙筒封固。
【功能主治】扶氣健脾,溫中祛寒。主脾虛氣弱,嘔吐久泄,面色萎黃,身體消瘦,精神不振,食欲缺乏。
【用法用量】每次服1丸,周歲以內(nèi)酌減,白開水化服。
【注意】忌食寒涼、生冷、油膩。積滯吐瀉忌用。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
通過上文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福幼理中丸的功效和作用等,其實無論是食物還是方劑都是為了讓我們?nèi)ダ玫嚼锩嫠械臓I養(yǎng)成分,這樣才能發(fā)揮出更高的價值,所以我們要對它們有個很好的了解才行。
對于八味丸,有的人或許還不太熟悉,其實八味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對很多的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關(guān)于八味丸的功效與作用將會在下文中給您介紹。
【處方】川巴戟45克(酒沒,去心,用荔枝肉30克,同炒赤色,去荔枝肉不要)高良姜30克(銼碎,用麥門冬45克,去心,同炒赤色為度,去門冬)川楝子60克(去核,用降真香30克,銼碎同炒,油出為度,去降真香)吳茱萸45克(去梗,用青鹽30克,同炒后,茱萸炮,同用)胡蘆巴30克(用全蝎14個,同炒后,胡蘆巴炮,去全蝎不用)山藥45克(用熟地黃同炒焦色,去地黃不用)茯苓30克(用川椒30克,同炒赤色,去椒不用)香附子45克(去毛,用牡丹皮30克,同炒焦色,去牡丹皮不用)
【制法】上藥研為細(xì)末,鹽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溫補肝腎,暖丹田,聰耳目,老人常服益壽延年。積年冷病,及遺精,白濁,婦人赤白帶下。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空腹時用鹽湯或溫酒送下。
【摘錄】《壽親養(yǎng)老新書》卷四
【別名】八物腎氣丸、腎氣丸、陳氏八味丸
【處方】八味丸去附子,加五味子。
【功能主治】平補氣血,堅固牙齒,活血,駐顏益壽。主腎陰不足,虛火上炎,消渴,面赤足冷,大風(fēng)冷,消渴,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八物腎氣丸、腎氣丸(《御藥院方》卷六)、陳氏八味丸(《飼鶴亭集方》)?!队幵悍健繁痉接梅ǎ荷蠟榧?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溫酒送下,一日二次。
【摘錄】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見《朱氏集驗方》卷二
【處方】牛膝(去蘆,酒浸1宿)、當(dāng)歸(去蘆,酒浸1宿)、菟絲子(洗凈,酒浸3宿,研成餅)、地骨皮(去土)、遠(yuǎn)志(湯泡,去心)、石菖蒲(9節(jié)者,去毛)、綿黃耆(蜜炙)、熟干地黃(去土)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酒煮山藥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肝腎,明眼目。主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鹽湯送下。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九
【處方】枳殼半兩,杏仁120粒(去皮尖),鹽梅7枚,巴豆20粒(去油),好茶末4錢,黃連1兩,黃蠟5錢,百草霜2兩,蓮蓬1兩。
【制法】上為末,溶黃蠟為丸。
【功能主治】赤白痢。
【用法用量】赤白痢,甘草湯送下;白痢,白姜湯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九七
【處方】川巴戟1兩半(酒浸,去心,用荔枝肉1兩,同炒赤色,去荔枝肉不要),高良姜1兩(銼碎,用麥門冬1兩半,去心,同炒赤色為度,去門冬),川楝子2兩(去核,用降真香1兩,銼碎同炒,油出為度,去降真香),吳茱萸1兩半(去梗,用青鹽1兩,同炒后,茱萸炮,同用),胡蘆巴1兩(用全蝎14個,同炒后,胡蘆巴炮,去全蝎不用),山藥1兩半(用熟地黃同炒焦色,去地黃不用),茯苓1兩(用川椒1兩,同炒赤色,去椒不用),香附子1兩半(去毛,用牡丹皮1兩,同炒焦色,去牡丹皮不用)。
【制法】上為細(xì)末,鹽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老人常服延壽延年,溫平補肝腎,清上實下,分清濁二氣,補暖丹田。主積年冷病,累歲沉疴,遺精白濁,赤白帶下。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空心、食前鹽湯送下;溫酒亦得。
【摘錄】《壽親養(yǎng)老》卷四
文章介紹的八味丸的藥用價值,對我們的生活是有很大幫助的。其實很多的身體疾病都可以通過八味丸等一些中藥方劑來調(diào)理,博大精深的中醫(yī)文化應(yīng)該繼續(xù)發(fā)揚光大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