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根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你有一萬種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變?nèi)朔N,你沒有健康,只能是空談?!钡查L壽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養(yǎng)生,生活質(zhì)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養(yǎng)生的人。您對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看待的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蘆根湯的功效與作用”,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今天,人們衣食不愁,祛病延年已成為大家追求的目標(biāo)?,F(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證實(shí),蘆根湯具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等多種功效,在食療保健領(lǐng)域的應(yīng)用相當(dāng)廣泛。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蘆根(銼)木通(銼)各45克 梔子仁 桔梗 黃芩(去黑心)甘草(炙)各30克
【制法】上六味,粗搗篩。
【功能主治】清肺熱,瀉脾火。治脾肺之熱熏目,赤癢生翳。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入地黃汁少許,再煎沸,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
【處方】生蘆根1升,知母4兩,青竹茹3兩,粳米5合。
【功能主治】妊娠頭痛壯熱,心煩嘔吐,不下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5升,煮取2升半,稍稍飲之。盡更作,愈止。
【摘錄】方出《千金》卷二,名見《活人書》卷十九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三。為《外臺》卷十三引蘇游方“蘆根飲子”之異名
【處方】生蘆根(銼)1兩半,赤茯苓(去黑皮,細(xì)銼)3分,葛根(銼)3分,知母(焙干)3分,麥門冬(去心,焙)3分,淡竹葉(炙)3分,甘草(炙)半兩(銼)。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風(fēng)毒腳氣,昏煩壯熱,頭痛,嘔吐口干。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用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食后溫服,近晚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一
【處方】蘆根(銼)1兩,麥門冬(去心,焙)3分,升麻3分,葛根(銼)3分,山梔子(去皮)半兩,石膏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溫瘧,初壯熱,后寒戰(zhàn),骨節(jié)酸痛,口干煩渴。足少陽瘧,熱多汗出。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竹葉10片,煎取1盞,去滓溫服。未發(fā)前連3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四
【處方】蘆根半兩,麥門冬半兩,赤茯苓半兩,橘皮半兩,地骨皮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骨熱發(fā)熱。
【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2盞,加生姜5片,煎1盞,去滓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三六引《指南方》
【處方】生蘆根7分,橘紅4分,生姜6分,檳榔2分,枇杷葉3分。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妊娠嘔吐不食,兼吐痰水。
【用法用量】以水2盞,煎7分,空心熱服。
【摘錄】《濟(jì)陰綱目》卷八
【處方】蘆根1兩,茵陳半兩,山梔子半兩,黃芩半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黃病,傷寒時氣,熱入于胃,與谷氣相搏,蒸發(fā)肌肉,使面目皮膚悉黃。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8分,加薄荷3葉,煎5分,去滓溫服。
【摘錄】《幼幼新書》卷十五引張渙方
【處方】生蘆根(切)1升,生姜1斤,橘皮5兩。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霍亂腹痛吐痢。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2升,分2服,服別相去,以意消息之。
【摘錄】《外臺》卷六引《救急方》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十。為《圣惠》卷五“泄熱蘆根散”之異名
【處方】蘆根5兩(銼)。
【功能主治】五噎吐逆,心膈氣滯,煩悶,不下食。
【用法用量】以水3大盞,煮取2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方出《金匱玉函經(jīng)·附遺》,名見《赤水玄珠》卷四
【處方】蘆根3錢,麥門冬1錢。
【功能主治】霍亂煩悶。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方出《本草綱目》卷十五引《千金》,名見《霍亂燃犀說》卷下
【處方】蘆根1兩,麥門冬1兩,赤茯苓1兩,芍藥1兩,地骨皮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骨蒸,邪熱加陰,蓄留骨髓,陰虛水少,脂液干枯,熱蒸骨軟而凸,其脈沉細(xì)。
【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2盞,煎至1盞,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雞峰》卷十三
【處方】蘆根半升,生姜2兩,橘皮1把,枇杷葉1把。
【功能主治】天行愈后,勞復(fù)發(fā)熱,嘔吐,食不下。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3升,煮1升半,每服1盞,去滓溫飲。
【摘錄】《傷寒總病論》卷三
【處方】蘆根3兩,人參1兩半,薤白(洗,切)7莖,枇杷葉(拭去毛)1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
【功能主治】霍亂,心煩干嘔。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空心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
【處方】蘆根1兩,葛根1兩,麥門冬1兩(去心),甘草半兩(生用),人參1兩(去蘆頭)。
【制法】上銼細(xì)。
【功能主治】乳石發(fā)動,心膈壅熱,煩悶渴逆,不下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半兩,以水1大盞,加竹茹1分,生姜半分,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三十八
【處方】生蘆根(切)5合,知母12分,淡竹青皮5分。
【功能主治】小兒傷寒壯熱、嘔吐。
【用法用量】用水3升,煮1升,為3服。1歲兒方,大小增減用。更用冬瓜汁1升,卻減水1升煮妙。
【摘錄】《幼幼新書》卷十五引《嬰孺》
【摘錄】《女科秘旨》卷四。為《盤珠集》卷下“蘆根清胃飲”之異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九。為《圣惠》卷五十三“麥門冬散”之異名
【處方】蘆根2錢,麥門冬1錢半,人參1錢,干葛1錢,知母1錢,竹茹1彈丸。
【功能主治】孕婦時病,5-6日不得汗,口渴,狂言,嘔逆。
【用法用量】蔥白煎服。
【摘錄】《醫(yī)學(xué)入門》卷四
【處方】蘆根1兩,地榆1兩,五加皮1兩。
【功能主治】乳石發(fā)動,服蔥豉湯加當(dāng)歸未除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3升,煮取1升,去滓服。1服即愈。
【注意】此湯力快,小可者不須服之。
【摘錄】《千金翼》卷二十二
【處方】蘆根1兩,知母(焙)1兩半,栝樓根1兩半,柴胡(去苗)1兩半,黃芩(去黑心)1兩半,甘草(炙,銼)1兩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陽毒,傷寒5-6日以上,但胸中煩熱,干嘔躁悶。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三
【處方】麥冬3兩,竹茹3兩,前胡2兩,橘紅(去白)1兩,蘆根1兩。
【功能主治】妊娠惡食,心中煩債,熱悶嘔吐。
【用法用量】水煎,分2次服。
【摘錄】《婦科玉尺》卷二
【處方】蘆根汁1杯,檳榔1錢,橘紅1錢,生姜2片,水梨汁1杯,枇杷葉2錢(刷凈毛)。
【功能主治】妊娠惡阻,氣逆,脈滯沉數(shù)者。
【用法用量】先煎4味,去滓,沖2汁頓服。
【各家論述】胎熱氣逆,胃火上沖,故嘔吐涎水,是惡阻因于氣逆火亢焉。蘆根汁清胃火之升,尖檳榔降胃氣之逆,橘紅利痰氣,生姜散涎水,枇杷葉清肺以平肝安胃,水梨汁清火以滋陰降跡也,水煎沖服,務(wù)使火降氣平,則胃汁下潤,而胎得所蔭,何嘔吐涎水之不已哉?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二十八
【處方】生蘆根、橘皮、生姜、大腹皮、枇杷葉。
【功能主治】妊娠惡阻,氣血成胎2月間,胃實(shí)中焦壅塞,移濁攻于胃,水谷不下。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女科指掌》卷三
【處方】蘆根1斤,黃耆(銼)2兩,栝樓根2兩,牡蠣(煅)2兩,知母3兩,生麥門冬(去心)6兩。
【功能主治】消渴,心脾中熱,煩躁不止,下焦虛冷,小便多,羸瘦。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錢匕,水1盞,煎取7分,去滓、食后乘渴細(xì)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八
【處方】蘆根(銼)1兩半,木通(銼)1兩半,梔子仁1兩,桔梗(銼,炒)1兩,黃芩(去黑心)1兩,甘草(炙,銼)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脾肺熱,目赤癢,小眥赤磣澀痛。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入地黃汁半合,芒消半錢匕,放溫食后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
【處方】蘆根5兩,甘草(炙)1兩,粟米3合,甜竹茹(雞子大)。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目暴腫。
【用法用量】每用5錢匕,水2盞,煎取1盞,去滓,食后溫服,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
【處方】蘆根(銼)2兩,人參1兩半,赤茯苓(去黑皮)1兩,淡竹茹1兩,甘草(炙,銼)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心脾虛熱,干嘔煩渴,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小麥半匙,生姜半分,同煎至1盞,去滓溫服,日2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五
【處方】生蘆根1分,生茅根1分,赤茯苓1分,子芩1分,麥門冬1分,甘草1分,生姜1分,小麥200粒,糯米200粒。
【制法】上銼細(xì)。
【功能主治】小兒傷寒后,胃中有熱,煩悶不食,致日晚潮熱頰赤,躁亂嘔吐。
【用法用量】水1升2合,煎6合,去滓,分3服。立效。
【摘錄】《傷寒總病論》卷五
【別名】蘆根飲子
【處方】蘆根(銼)1兩,黃耆(銼)1兩,大黃(銼,炒)1兩,黃芩(去黑皮)1兩,防風(fēng)(去叉)1兩,玄參1兩半,芒消(湯成下)。
【制法】上藥除芒消外,為粗末。
【功能主治】胎風(fēng),眼目赤爛。暴赤眼后,急生翳外障。
【用法用量】蘆根飲子(《秘傳眼科龍木論》卷五)。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二
蘆根湯是一種可以幫助我們治療疾病的藥物,并且這種藥物沒有多少副作用。只要我們按照醫(yī)生的建議去使用,相信很快就可以幫助我們治好身體上的頑疾的。
ys630.COm精選閱讀
對于蘆根散這種方劑,我們應(yīng)該要先了解它的藥用價值和注意事項(xiàng)之后,才可以食用。下面是關(guān)于蘆根散怎么吃的相關(guān)介紹,希望大家能夠好好閱讀一下,對食用有很大的幫助。
【處方】蘆根1兩(銼),木通半兩(銼),射干3分,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赤茯苓半兩,人參1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枳殼1分(麩炒微黃,去瓤)。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噎不下食,心胸?zé)?,不得眠臥。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
【處方】蘆根1兩(銼),藍(lán)葉1兩,不灰木2兩(以牛糞燒),紫檀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卒中毒箭。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藍(lán)汁調(diào)下,粥飲調(diào)服亦得,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六十八
【處方】蘆根2兩(銼),地骨皮1兩,茅根1兩(銼),甘草3分(炙微赤,銼),葛根1兩(銼),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黃芩1兩,川升麻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熱病口干,煩熱。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竹茹1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八
【處方】蘆根1兩半(銼),人參半兩(去蘆頭),百合3分,麥門冬1兩(去心),桑根白皮3分(銼),黃耆3分(銼),赤茯苓2分,黃芩3分,葛根3分(銼),甘草3分(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暴渴飲水多,或干嘔。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淡竹葉20片,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三
【處方】蘆根1兩(銼),前胡1兩(去蘆頭),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赤茯苓1兩,半夏2兩(湯浸7遍去滑)。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妊娠7-8月,傷寒煩熱,心胸妨悶,咳嗽嘔逆,不下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四
【處方】蘆根2兩(銼),赤茯苓2兩,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麥門冬1兩(去心),子芩3分,地骨皮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桑根白皮3分(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骨蒸肺痿,手足煩熱,多渴,或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三十一
【處方】蘆根2兩(銼),赤茯苓1兩,知母1兩,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黃芩3分,地骨皮1兩,甘草3分(炙微赤,銼),人參1兩(去蘆頭),栝樓根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骨蒸,手足煩熱,多渴,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圣惠》卷三十一
【處方】蘆根1兩半(銼),人參1兩(去蘆頭),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麥門冬半兩(去心),木瓜2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霍亂,心煩干嘔。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頻頻溫服。
【摘錄】《圣惠》卷四十七
【處方】蘆根1兩(銼),連翹1兩,玄參1兩,射干1兩,川升麻1兩,梔子仁1兩,赤芍藥1兩,羚羊角屑1兩,寒水石2兩,甘草3分(生,銼),生干地黃2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一切癰癤,身體煩躁,熱渴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六十二
【處方】蘆根1兩(銼),赤茯苓1兩,麥門冬1兩(去心),人參半兩(去蘆頭),黃芩3分,桑根白皮3分(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消渴煩躁,體熱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淡竹葉2-7片,煎至6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惠》卷五十三
【處方】蘆根1兩(銼),人參1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門冬1兩(去心),茯神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脾胃壅熱,嘔噦不能下食,心神煩亂。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入生地黃汁半合,更煎1-2沸,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
【處方】蘆根(銼)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黃耆(銼)半兩,知母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兒壯熱,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1小盞,加竹葉7片,粟米100粒,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八十三
【處方】生蘆根1兩,竹茹半兩,人參1兩(去蘆頭)。
【制法】上銼細(xì),和勻。
【功能主治】小兒時氣,嘔吐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半分,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八十四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五三。為方出《經(jīng)效產(chǎn)寶》卷中,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三“蘆根飲”之異名
【處方】蘆根2兩(銼),麥門冬1兩(去心),黃芩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栝樓根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時氣口干。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竹茹1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五
【處方】蘆根1握(銼),前胡半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人參2兩(去蘆頭),桔梗1兩(去蘆頭),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時氣,心胸妨悶,嘔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竹葉2-7片,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五
【處方】蘆根1兩半(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人參1兩(去蘆頭),麥門冬1兩半(去心),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妊娠嘔逆,煩悶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淡竹葉2-7片,小麥100粒,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五
【處方】蘆根(銼)半兩,茅根(銼)半兩,赤茯苓半兩,黃芩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兒胃中熱,煩悶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1小盞,加小麥50粒,糯米50粒,生姜少許,煎至5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惠》卷八十三
蘆根散采用傳統(tǒng)的幾種純天然中藥材制成,對一些病癥有著極好的治療效果,而且無絲毫的副作用,對一些患者來說,的確是一種非常明智的選擇。
中藥方劑蘆根飲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而且蘆根飲營養(yǎng)豐富,含有很多醫(yī)藥成分,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蘆根1錢,麥冬1錢,地骨皮1錢,生姜1錢,梔皮5分,茯苓5分。
【功能主治】肺癆。
【用法用量】水2鐘,煮8分,溫服。
【摘錄】《通俗內(nèi)科學(xué)》
【處方】蘆根(銼)半兩,冬瓜皮半兩(切,焙)。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熱病干嘔。
【用法用量】用水2盞,煎至1盞半,去滓,分2次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五
【別名】蘆根飲子
【處方】生蘆根(切)1升,青竹茹1升,粳米3合,生姜2兩(切)。
【功能主治】傷寒后干嘔不食。
【用法用量】蘆根飲子(《千金》卷十)。
【各家論述】《醫(yī)方集解》:此足太陰、陽明藥也。蘆根甘寒,降伏火,利小水;竹茹甘寒,除胃熱,清燥金;生姜辛溫,祛寒飲,散逆氣,二者皆能和胃,胃和則嘔止;加粳米者,亦藉以調(diào)中州也。
【摘錄】《醫(yī)心方》卷十四引《集驗(yàn)方》
【處方】蘆根(銼,焙)1兩1分,人參1分,水萍(紫者,焙干)1分,枇杷葉(拭去毛)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霍亂心煩。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入薤白4寸(拍破),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九
【別名】蘆根散
【處方】蘆根(切)1升,栝樓3兩,人參3兩,甘草3兩,茯苓3兩,生麥門冬4兩。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大渴不止。
【用法用量】蘆根散(《普濟(jì)方》卷三五三)。
【摘錄】方出《經(jīng)效產(chǎn)寶》卷中,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三
【處方】蘆根2兩(洗,銼),人參1兩,枇杷葉(炙,拭去毛)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后霍亂,吐利心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二
【處方】蘆根(銼)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人參半兩,知母(焙)1兩,粟米1合。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壯熱,兼嘔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水1盞,加生姜少許(擘破),同煎至5分,去滓,分3次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八
蘆根飲是一種可以幫助我們治療疾病的藥物,并且這種藥物沒有多少副作用。只要我們按照醫(yī)生的建議去使用,相信很快就可以幫助我們治好身體上的頑疾的。
蘆根飲子怎么吃?想必不少人對蘆根飲子的功效與作用都有所耳聞,但是如何用蘆根飲子來治愈疾病卻是不太清楚的。今天就帶著大家看看它是如何結(jié)合養(yǎng)生。
【處方】蘆根60克(銼)麥門冬90克(去心)人參30克(去蘆頭)黃耆30克 陳橘皮30克(湯浸,去白、瓤,焙)淡竹茹30克
【制法】上藥銼碎和勻。
【功能主治】益氣養(yǎng)陰,清胃降逆。治脾胃積熱,耗氣傷陰,胸膈煩壅,嘔噦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0克,以水230毫升,入生姜15克,煎至160毫升,去滓,入蜜10克,生地黃汁18毫升,更煎一二沸,不計時候,分二次服。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五
【處方】蘆根3兩,人參2兩(去蘆頭),藿香3分,枇杷葉10片(拭去毛,炙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銼細(xì),和勻。
【功能主治】妊娠霍亂吐瀉,心煩。
【用法用量】每服1分,以水1中盞,加薤白7寸,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四
【處方】蘆根(切)1升(水1斗,煎取7升半),青粱米5合。
【功能主治】老人消渴消中,飲水不足,五臟干枯。
【用法用量】上藥以煎煮飲,空心食之。漸進(jìn)為度。
【注意】忌咸食、炙肉、熟面。
【摘錄】《養(yǎng)老奉親》
【摘錄】《秘傳眼科龍木論》卷五。為《圣濟(jì)總錄》卷一○二“蘆根湯”之異名
【摘錄】《千金》卷十。為《醫(yī)心方》卷十四引《集驗(yàn)方》“蘆根飲”之異名
【別名】蘆根湯
【處方】蘆根(切)10兩,麥門冬(去心)10兩,地骨白皮10兩,生姜10兩(合皮切),橘皮5兩,茯苓5兩。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骨蒸肺痿,煩躁不能食。
【用法用量】蘆根湯(《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三)。
【注意】忌酢物。
【摘錄】《外臺》卷十三引蘇游方
【處方】蘆根2兩,竹茹2兩,人參2兩(去蘆頭),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生姜1兩,石膏4兩(細(xì)研)。
【制法】上銼,和勻。
【功能主治】時氣病,愈后勞復(fù),發(fā)熱嘔吐,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半兩,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六
【處方】生蘆根(切)5合,淡竹青皮8分,人參8分,桔梗5分,知母10分,粟米3合。
【功能主治】小兒壯熱,渴兼吐不止。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1升半,量兒大小,與之服。
【摘錄】《準(zhǔn)繩·幼科》卷八
【處方】蘆根3兩,竹茹3兩,陳橘皮3兩(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銼細(xì),拌令勻。
【功能主治】傷寒干嘔,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半兩,以水1大盞,加粳米50粒,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惠》卷十一
【處方】蘆根2兩(銼),麥門冬3兩(去心),人參1兩(去蘆頭),黃耆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淡竹茹1兩。
【制法】上銼細(xì),和勻。
【功能主治】脾胃積熱,胸膈煩壅,嘔噦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1兩,以水1中盞半,加生姜半兩,煎至1盞,去滓,加蜜1茶匙,生地黃汁半合,更煎1兩沸,分2次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
上文介紹了蘆根飲子的妙用,可見它的功能有很多,是不可多得的好方劑。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前請一定要了解清楚相關(guān)的用藥禁忌哦。
要說中藥蘆根的功效與作用,對于那些老中醫(yī)來說是很簡單的,因?yàn)槟切├现嗅t(yī)一輩子也就奉獻(xiàn)在這方面,也正是因?yàn)樗麄兊臒o私奉獻(xiàn),所以才不至于使得中醫(yī)沒落,現(xiàn)在很多人還是比較信賴中醫(yī)的,因?yàn)榇蠹叶贾牢麽t(yī)只是治標(biāo)不治本,而好中意正好相反,中醫(yī)能夠從人之根本上來治療疾病。
蘆根也就是中藥材的一種,也是比較常見的中藥材,并不是多珍貴的。雖然蘆根不珍貴,但是蘆根的作用與功效還是很多的,對于人體的好處也是很多的。那么,下面就來詳細(xì)介紹一下中藥蘆根的功效與作用。
蘆根的功效與作用
熱病煩渴。本品味甘寒,既能清透肺胃氣分實(shí)熱,又能生津止渴、除煩,故可用治熱病傷津,煩熱口渴者,
用煎濃汁頻飲(《肘后方》)。 常配麥門冬、天花粉等藥用;或以其鮮汁配麥冬汁、梨汁、荸薺汁、藕汁服,如五汁飲(《溫病條辨》)。
蘆根的功效與作用
胃熱嘔噦。本品能清胃熱而止嘔逆,可用鮮品配青竹如、生姜等煎服,如蘆根飲子
肺熱咳嗽,肺癰吐膿。本品入肺經(jīng)善清透肺熱,用治肺熱咳嗽,常配黃芩、浙貝母、瓜蔞等藥用。若治風(fēng)熱咳嗽,可配桑葉、菊花、苦杏仁等藥用,如桑菊飲(《溫病條辨》)。若治肺癰吐膿,則多配薏苡仁、冬瓜仁等用,如葦莖湯(《千金方》)。
蘆根的功效與作用
1、蘆根清中兼透風(fēng)熱,治風(fēng)熱咳嗽可用,常配桑葉、菊花、桔梗等藥,以疏風(fēng)清熱,宣肺止咳,方如《溫病條辨》桑菊飲。
2、蘆根用于熱病煩渴。蘆根甘寒,功能清熱生津,除煩止渴,治熱病傷津,煩躁口渴,常配生石膏、麥門冬、天花粉等藥,以增強(qiáng)藥力。
3、鮮用藥力更強(qiáng),可治熱盛津傷較重,證見口燥煩渴,吐白沫粘滯不快者,常配荸薺汁、梨汁、麥冬汁等,方如《溫病條辨》五汁飲。
4、蘆根用于熱淋澀痛。蘆根清熱利尿而通淋,治熱淋,常配木通、車前子、滑石等藥,以清利濕熱、通淋止痛;治血淋,當(dāng)配白茅根、小薊、苧麻根等,以清熱通淋,涼血止血。
5、小兒麻疹初期疹出不暢,可以蘆根配薄荷、蟬衣,疏風(fēng)清熱,宣毒透疹。
6、蘆根用于肺熱咳嗽,肺癰吐膿。蘆根清泄肺熱,兼能利尿,可導(dǎo)熱毒從小便出,故可治肺熱咳嗽痰稠及肺癰咳吐膿血,治前者,常配桑白皮、黃芩、貝母等藥,以清熱化痰止咳;治后者,常配桔梗、魚腥草、生苡仁、金銀花等藥,以清肺排膿,解毒療癰。
7、蘆根兼透散之性,又可治溫病初起表證未罷者,常配金銀花、連翹、荊芥穗等藥,共奏透熱解毒、生津止渴之功,方如《溫病條辨》銀翹散。
8、蘆根還可用于河豚魚中毒。單用搗汁,或配生姜、紫蘇葉等,煎水飲。
9、蘆根用于胃熱嘔吐。蘆根既能清熱和胃止嘔,又不滋膩礙胃,故為治胃熱嘔噦之要藥。輕者單用即可,重者常配竹茹、生姜、粳米等,以增強(qiáng)清熱降逆,和中止嘔之功,方如《千金要方》蘆根飲子。
雖然蘆根這個中藥材是很不起眼的,但是誰也沒能想到就是這不起眼的蘆根能有這么多的功效與作用,這對于醫(yī)治人類的某些疾病是再好不過的了。雖然蘆根的作用很大,但是大家以后也不要什么病都來吃蘆根,因?yàn)槭撬幦侄?,所以還是要做好預(yù)防工作。
水葫蘆根是一種中醫(yī)中經(jīng)常用到的藥材,常應(yīng)用于各種疾病的治療,那么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水葫蘆根的相關(guān)。
【別名】土冬花
【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和尚菜的根及根莖。
【原形態(tài)】和尚菜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根狀莖匍匐。莖直立,多分枝,粗壯,有蛛絲狀白毛。葉互生,柄長5-17cm,有寬狹不等長枝,粗壯,有蛛絲狀白毛。葉互生,柄長5-17cm,有寬狹不等翅,翅全緣或有不規(guī)則的齒;下部莖生葉腎形或圓腎形,長3-8cm,寬4-12cmn,先端急尖或鈍,基部心形,邊緣有不等形的波狀大牙齒,齒端有突尖,葉上面沿脈有尖狀柔毛,下面密生蛛絲狀毛,中部葉三角狀卵形,向上葉漸小。頭狀花序排列成圓錐狀;花梗短,生白色絨毛,花后花梗伸長,長2-6cm,密生頭狀具柄腺毛;總苞半球形,寬2.5-5mm;總苞片5-7個,寬卵形,長2-3.5mm,全緣,果期向外反曲。雌花白色,長1.5mm,檐部比管部長,裂片卵狀長橢圓形,兩性花淡白色,不結(jié)實(shí),檐部短于管部2倍。瘦果棍棒狀,長6-8mm,生多數(shù)帶柄腺毛?;ㄆ?-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下、林緣、路旁及河谷陰濕處。
【性味】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宣肺平喘;利水消腫;散瘀痛。主咳嗽氣喘;水腫小便不利;產(chǎn)后瘀滯腹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了關(guān)于水葫蘆根的一些基本資料,希望大家可以多學(xué)一點(diǎn)中草藥的知識,這樣對自己也是有好處的。
蘆根也叫蘆葦,是一種中藥,取干燥的根莖入藥。用于熱病煩渴、胃熱嘔吐、肺熱咳嗽、肺癰吐膿、熱淋澀痛。由此可見,蘆根是一種清熱解毒的敗火藥。蘆根對清肺熱有很好的療效,患有干咳不愈時,可以用蘆根煎水服用,效果顯著。
1、蘆根清中兼透風(fēng)熱,治風(fēng)熱咳嗽可用,常配桑葉、菊花、桔梗等藥,以疏風(fēng)清熱,宣肺止咳,方如《溫病條辨》桑菊飲。
2、蘆根用于熱病煩渴。蘆根甘寒,功能清熱生津,除煩止渴,治熱病傷津,煩躁口渴,常配生石膏、麥門冬、天花粉等藥,以增強(qiáng)藥力。
3、鮮用藥力更強(qiáng),可治熱盛津傷較重,證見口燥煩渴,吐白沫粘滯不快者,常配荸薺汁、梨汁、麥冬汁等,方如《溫病條辨》五汁飲。
4、蘆根用于熱淋澀痛。蘆根清熱利尿而通淋,治熱淋,常配木通、車前子、滑石等藥,以清利濕熱、通淋止痛;治血淋,當(dāng)配白茅根、小薊、苧麻根等,以清熱通淋,涼血止血。
5、小兒麻疹初期疹出不暢,可以蘆根配薄荷、蟬衣,疏風(fēng)清熱,宣毒透疹。
6、蘆根用于肺熱咳嗽,肺癰吐膿。蘆根清泄肺熱,兼能利尿,可導(dǎo)熱毒從小便出,故可治肺熱咳嗽痰稠及肺癰咳吐膿血,治前者,常配桑白皮、黃芩、貝母等藥,以清熱化痰止咳;治后者,常配桔梗、魚腥草、生苡仁、金銀花等藥,以清肺排膿,解毒療癰。
7、蘆根兼透散之性,又可治溫病初起表證未罷者,常配金銀花、連翹、荊芥穗等藥,共奏透熱解毒、生津止渴之功,方如《溫病條辨》銀翹散。
8、蘆根還可用于河豚魚中毒。單用搗汁,或配生姜、紫蘇葉等,煎水飲。
9、蘆根用于胃熱嘔吐。蘆根既能清熱和胃止嘔,又不滋膩礙胃,故為治胃熱嘔噦之要藥。輕者單用即可,重者常配竹茹、生姜、粳米等,以增強(qiáng)清熱降逆,和中止嘔之功,方如《千金要方》蘆根飲子。
蘆根是一種植物,也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所以蘆根也可以說是一種中藥制劑。蘆根的功效與作用非常多,在臨床上的應(yīng)用也是非常廣泛的,蘆根對于一些高血壓患者來說也有降壓作用的。
1.性味甘寒。功能主治:清熱生津;除煩止嘔;利尿;透疹。主熱病煩渴;胃熱嘔吐;肺熱咳嗽;肺癰吐膿;熱淋;麻疹;解河豚魚毒 。營養(yǎng)豐富,味道芳香,是理想的保健食品。近年來,由于發(fā)現(xiàn)蘆筍中天門冬酰胺能有效地抑制癌細(xì)胞的生長、擴(kuò)散并能使細(xì)胞生長正?;?,使蘆筍身價倍增。具有降壓、降脂、抗癌作用的蘆筍,配以性味甘、微寒,能潤肺止咳、清心安神、清熱解毒的百合,具有清熱去煩、安神的顯著功效。適合于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癌等病癥的輔助治療。
2.能清熱、降脂、降壓、抗癌的蘆筍,配以甘淡微寒、清熱利尿、解毒、生津的冬瓜,不僅清涼爽口,而且對人體有較好的保健作用。常食對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癌以及水腫、咳嗽、腎臟病、浮腫病、糖尿病、肥胖病等病癥均有很好的療效。
3. 蘆根還可以治牙齦出血,只要我們平時將蘆根以水熬開,當(dāng)茶飲用藥效便可達(dá)到。《泉州本草》記載,蘆根還可以醫(yī)治咽喉腫痛,只要將新鮮的蘆根搗碎取汁,調(diào)上蜂蜜服下即可。
4.蘆根在配以桑葉、菊花、桔梗等藥物,有醫(yī)治風(fēng)熱咳嗽的功效。配以桑白皮、黃芩、貝母等藥,對肺熱、咳嗽、痰稠及肺癰、咳吐膿血等病癥有清熱、化痰、止咳的功效。
實(shí)葫蘆根是中藥的一種,在某些疾病上對人體有著很好的幫助,而且這類藥物在使用上,也是比較廣泛,對實(shí)葫蘆根選擇的時候,需要對實(shí)葫蘆根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進(jìn)行認(rèn)識,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來源】藥材基源:為葫蘆科植物全緣栝樓的根。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質(zhì)藤本,長數(shù)米。塊根粗大,富含具縱棱和槽,被短柔毛。葉柄長4-12cm,具縱條紋,密被短柔毛。葉片紙質(zhì),卵狀心形至近圓心形,長7-19cm,寬7-8cm,不分裂片紙質(zhì),卵狀心形至近圓心形,長7-19cm,寬7-8cm,不分裂或具3齒裂或3-5中裂至深裂,先端漸尖,基部心形,邊緣具齒,分裂之中間裂片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10-13cm,寬4-7cm,側(cè)裂片較小,兩側(cè)不相等,上面綠色,被短柔毛或疏短硬毛,背面淡綠色,密被短茸毛;卷須2-3歧,被短柔毛?;ù菩郛愔?;雄花組成部狀花序,或有單花與之并生,總花梗長10-26cm,具縱條紋,密被短柔毛;小苞片披針或倒披針形,邊緣具三角齒;萼筒狹長,先端擴(kuò)大,長約5mm,基部寬2mm,頂端寬4-7mm,被柔毛;花冠折色,裂片狹長圓形,長約15mm,寬約3mm,具長10-15mm的絲狀流蘇,雄蕊3,花絲短,雌藥單生,花梗長1-3.5cm,具縱條紋,密被短柔毛;萼筒圓柱形,長2-5cm,徑2-3mm,被子短柔毛或無毛,萼齒及花冠同雄花;子房長卵形,長1-1.5cm,徑3-5mm,被短柔毛。果實(shí)卵圓形或幼錘狀橢圓形,長5-7cm,徑2.5-4cm,幼時綠色,具條紋,成熟時為橘紅色,平滑無毛,具喙。種子輪廓三角形,長7-9mm,寬7-8mm,淡黃褐色或深褐色,3室,兩側(cè)室小,中央環(huán)帶寬而隆起。花期5-9月,果期9-12月。
【性味】味辛;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散瘀消腫;清熱解毒。主跌打損傷;骨折;瘡癤腫毒;腎囊腫大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我們知道了實(shí)葫蘆根的功效與作用,實(shí)葫蘆根的食用方法等,相信上文的內(nèi)容可以幫到大家!
現(xiàn)實(shí)中有好多人還是比較青睞于保健品養(yǎng)生,其實(shí)最多的還是心理作用。事實(shí)上食療養(yǎng)生比其它形式的方法更科學(xué)健康,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生蘆根粥這個偏方,它對人體的好處有很多哦。
生蘆根粥
【來源】《食醫(yī)心鑒》
【原料】鮮蘆根100~150克 竹菇15~20克 粳米100克 生姜2片
【制法】取鮮蘆根洗凈,切成小段,與竹茹同煎取汁,去渣,入粳米同煮粥,粥欲熟時加入生姜,稍煮即可(煮粥宜稀薄)。
【用法】每日2次,3~5天為一療程。
【功效】清熱,除煩,生津,止吐。適用于婦女妊娠阻以及一切高熱引起的口渴心煩、胃熱嘔吐或呃逆不止等癥。
【宜忌】對胃寒嘔吐、肺寒咳嗽的病人不宜選用。
以上介紹的生蘆根粥是大家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也是比較容易做的。但是要把上面的生蘆根粥做到好,也是需要花費(fèi)時間的。
對于砂漏蘆根大家了解嗎,它是一種常見的藥材,一般在很多的地方都會用砂漏蘆根來作為原料,它還能夠治療很多身體疾病,下面我們來看看砂漏蘆根的相關(guān)知識吧。
【別名】砂蘭刺頭頭
【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砂藍(lán)刺頭的根。
【原形態(tài)】砂藍(lán)刺頭 一年或多年生草本,高30-60cm。不分枝或下部分枝,有腺毛。葉互生;無葉柄;葉片條狀披針形,長2-5cm,寬1-1.5cm,先端銳尖,基部半抱莖,邊緣有白色硬刺,刺長約5mm,兩面淡黃綠色,上部葉有遙毛,下部葉被綿毛。復(fù)頭狀花序單生于枝端,球形,直徑約3cm,白色或淡藍(lán)色;小頭狀花序的外總苞為白色冠毛狀剛毛,完全分離;內(nèi)總苞片外部的先端尖成芒狀,上端遂狀,上部邊緣無有羽狀眼毛;花冠筒白色,長約3mm,裂片5,條形,淡藍(lán)色,與筒的等長。瘦果密生絨毛;冠毛下部聯(lián)合?;ㄆ?-9月。
【性狀】性狀鑒別 根呈倒圓錐形,較細(xì)小,完整者長15-25cm,直徑4-8mm;根頭部無纖維狀葉柄維管束,但有少數(shù)白色綿毛。表面土共色或淡黃色,有細(xì)的縱皺紋,下部常有支根;質(zhì)地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呈裂片狀,無黃黑相間的菊花紋;氣微,味淡。
【性味】味咸;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通乳;排膿。主瘡癰腫痛;乳汁不通;乳腺炎;淋馬結(jié)結(jié)核;肋腺炎;痔漏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2g。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砂漏蘆根,了解了砂漏蘆根的效果和作用,砂漏蘆根可以提高我們的免疫力,砂漏蘆根在養(yǎng)生學(xué)上還有食療的作用,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多好處。
人們常說的蘆根,主要就是這茅廬根,后者稱為葦根,蘆根廣泛存在于很多地方的江河湖澤里面,另外在很多濕地的地方也可以找到,這今天,蘆根是用途非常廣泛的中藥,比如在出現(xiàn)肺熱咳嗽的時候,就可以使用蘆根來幫助治療,除此之外,這種中藥還有下列這些作用和功效。
鮮蘆根的作用與功效:
1、鮮蘆根的功效
鮮蘆根可以清熱,生津,也能除煩,止吐,平時可以用于人類熱病煩渴和胃熱嘔吐以及反胃與肺癰等疾病的治療,另外鮮蘆根還有一定的解毒作用,當(dāng)人們食用河豚出發(fā)現(xiàn)中毒時,食用鮮蘆根就能快速解毒,讓人們的中毒癥狀消失。
2、鮮蘆根能治牙齦出血
鮮蘆根對人類的牙齦出血也有很好的治療功效,平時治療時可以把鮮蘆根加清水煎制,煎好以后代茶飲用,一天可以飲用多次,能讓牙齦出血的癥狀很快好轉(zhuǎn)。
3、鮮蘆根能治煩悶嘔吐
鮮蘆根對人類的煩悶的嘔吐也有很好的治療功效,平時治療時可以把鮮蘆根五百克,擠出汗液,去掉殘渣,直接飲用。取鮮蘆根汗液時,可以把它洗好切成段狀入榨汁機(jī)榨制。
4、鮮蘆根能治反胃不思飲食
急著蘆根對人類的反胃和不思飲食也有很好的治療功效,平時治療時可以把鮮蘆根和青竹菇矢量,加粳米適量,再加入少量的生姜,最后加入清水煮制成粥,然后直接服用就可以。
蘆根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蘆葦?shù)牡叵虑o。國南北各地均有分布,常生于河流、池沼岸邊淺水中。春末夏初及秋季均可采挖,洗凈泥土,剪去殘莖及須根,剝?nèi)テつ?,切段曬干,或鮮用,或搗汁服。
鮮蘆根呈長圓柱形,有的略扁,長短不一,直徑1至2厘米,表面黃白色,有光澤,外皮疏松可剝離,節(jié)呈環(huán)狀,有殘根及芽痕。體輕,質(zhì)韌,不宜折斷,斷面黃白色,中空,壁厚1至2毫米,有小孔環(huán)列,無臭,味甘。
干蘆根呈扁圓柱形,節(jié)處較硬,節(jié)間有縱皺紋。其余特征與鮮蘆根相同。均以條粗均勻、色黃白、有光澤、無須者為佳。
現(xiàn)代醫(yī)學(xué)證明,鮮蘆根含蛋白質(zhì)、維生素B1、B2、C、天門冬酰胺、多糖類、糠醛及水溶性糖類等。具有解熱、鎮(zhèn)痛、提高免疫力、降壓、鎮(zhèn)靜、抗腫瘤等作用,可用于熱病煩渴、肺炎、肺膿瘍、氣管炎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