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棗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養(yǎng)生之謂也?!弊杂腥祟愇拿饕詠?,長生不老是很多人的目標(biāo),不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好比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怎么才能作好中醫(yī)養(yǎng)生呢?請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十棗湯的功效與作用》,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十棗湯大家吃過嗎?十棗湯其實是一味很好的中藥方劑,應(yīng)用也非常廣泛,那么十棗湯的功效與作用大家知道嗎?不知道的話,趕緊來了解一下吧。
【處方】芫花(熬)甘遂 大戟各等分
【制法】上藥各別搗為散。
【功能主治】攻逐水飲。治懸飲或支飲,停于胸脅,咳唾胸脅引痛,心下痞梗,干嘔短氣,頭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水腫腹脹,二便不利,屬于實證者?,F(xiàn)用于肝硬化腹水,滲出性胸膜炎等見有上述癥狀者。
【用法用量】強(qiáng)人每服1克,羸人0.5克。用水300毫升,先煮肥大棗10枚,取240毫升,去滓,納人藥末,平旦溫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0.5克,得快下利后,可進(jìn)米粥,護(hù)養(yǎng)胃氣。
【注意】體虛及孕婦忌用。
【備注】方中甘遂善行經(jīng)隧水濕,大戟善泄臟俯水濕,芫花善消胸脅伏飲,三藥合用,逐水之力甚強(qiáng)。然三藥皆有毒性,故又用大棗益氣護(hù)胃,緩和諸藥之毒,減少藥后反應(yīng)。www.cndadi.net
【摘錄】《傷寒論》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十棗湯,我們知道十棗湯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有很好的養(yǎng)生和保健作用,對人體有很多好處,可以緩解很多癥狀,怎么樣,你了解了嗎?
ys630.COm精選閱讀
疾病發(fā)生的時候真的是很可怕的,人們總是為自身的健康狀況擔(dān)憂,所以很有必要在平時積累一些醫(yī)藥知識以備不時之需,中藥方劑由于對人體的副作用極小,成為了首選。干棗湯就是這樣的一種,你對它了解嗎?
【處方】干棗(去核,焙)1兩半,貝母(去心)1兩半,生干地黃(焙)2兩,胡桃瓤2兩,陳橘皮(去白,焙)1兩,牛膝(酒浸,切,焙)1兩,葛根(銼)1兩,鱉甲(去裙襕,醋炙)1兩,柴胡(去苗)1兩,桑根白皮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口舌干焦。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一七
【處方】芫花半兩,蕘花半兩,甘草1兩,大戟1兩,甘遂1兩,大黃1兩,黃芩1兩,大棗10枚。
【功能主治】腫及支滿澼飲。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5升,煮取1升6合,分4服,空心服。以快下為度。
【注意】忌海藻、菘菜。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此即十棗湯加用甘草之相反,激發(fā)大戟、芫花逐飲之性,更加蕘花以佐芫花之破積,大黃、黃芩以佐大戟而攻懸飲堅澼也。
【摘錄】《千金》卷十八
【處方】干棗2-7枚(去核),生姜(切)1兩,白蜜1匙頭。
【功能主治】冷氣心痛。
【用法用量】以水2盞,煎5-6沸,去滓熱服。未愈,再作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六
【處方】干棗10枚(擘,去核),大黃1兩,大戟(切,炒令黃)1兩,甘草(炙)1兩,甘遂1兩,黃芩1兩,芫花半兩(炒),芒消2兩,蕘花半兩(炒)。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骨極,腎實熱,病則面色黑,隱曲膀胱不通,大便壅塞,四肢滿急。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1升6合,后下芒消,分為4服。
【注意】忌海藻、菘菜。
【摘錄】《外臺》卷十六引《刪繁方》
以上就是關(guān)于干棗湯的相關(guān)小常識,其實生活中有許多的養(yǎng)生小常識都是我們不知道的,我們平時可以多多了解一些,就能很容易的達(dá)到養(yǎng)生的效果了。
七棗湯大家了解嗎,它是一種中藥方劑,能夠讓我們的身體狀況得到改善,大家應(yīng)該都知道七棗湯功效是挺多的,對于具體的七棗湯的作用,我們來看看下面的介紹。
【處方】茴香(去土.炒)、川烏(炮.去皮.臍)、縮砂(取仁),各八兩;厚樸(去粗皮.姜制)一斤,益智(去皮)半斤,干姜(炮)四兩,甘草六兩。
【炮制】上件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虛弱,內(nèi)受寒氣,泄瀉注下,水谷不分,腹脅脹滿,臍腹疔痛,心下氣逆,腹中虛嗚,嘔吐惡心,胸膈痞悶,困倦少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水一盞,入大棗七個,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前,空心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茴香(去土,炒)川烏(炮,去皮、臍)縮砂(取仁)各200克 厚樸(去粗皮,姜制)500克 益智(去皮)250克 干姜(炮)120克 甘草180克
【制法】上藥研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虛弱,內(nèi)受寒氣,泄瀉如注,水谷不分,腹脅脹滿,臍腹疼痛,心下氣逆,腹中虛鳴,嘔吐惡心,胸膈痞悶,困倦少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大棗7個,擘破,同煎至105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
【處方】附子1枚(以鹽水浸,再泡,如此凡七次,去皮、臍)
【制法】上藥銼散。
【功能主治】治五臟氣虛,冷熱失調(diào),發(fā)為痎瘧,寒多熱少,或但寒不熱。
【用法用量】用水250毫升,加生姜7片,大棗7個,煎至200毫升。當(dāng)發(fā)日,空腹時溫服,并吃棗3~5個。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七
了解了這么多關(guān)于七棗湯的知識,大家應(yīng)該大致都清楚了七棗湯的作用。中藥方劑對身體幾乎沒有什么副作用,所以大家不妨試一試,相信會有驚喜。
說起中藥方劑,很多人都不陌生,但你知道為何中藥藥劑可以有這么大的作用嗎?下面介紹一種姜棗竹葉湯來為大家一一說明。
【處方】竹葉1錢半,人參1錢半,麥冬3錢(去心),浮小麥1錢半,炙草1錢半,生姜2片,大棗3枚。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胃虛挾熱,心肺受病,心煩浮熱,自汗短氣不休,脈數(shù)浮短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竹葉清心熱以肅金,人參扶元氣以生血,麥冬潤肺清心,浮麥涼心止汗,炙草緩中益胃,大棗緩中益脾,生姜散浮熱以溫胃氣也。水煎溫服,使胃陰充足,則浮熱自解,而心肺肅清,元氣完復(fù),何心煩自汗浮熱短氣不痊乎。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三十
看完了上文關(guān)于姜棗竹葉湯的簡單介紹,相信大家對姜棗竹葉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服用姜棗竹葉湯的時候,應(yīng)該按照正確的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姜棗竹葉湯的藥效 。
眾所周知,厚樸七棗湯是一種對很多病癥都有治療效果的中藥方劑,中醫(yī)很早就有關(guān)于厚樸七棗湯的相關(guān)描述。現(xiàn)代醫(yī)學(xué)也證明了厚樸七棗湯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那么你知道它應(yīng)該如何食用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厚樸1斤,川烏頭半斤,茴香半斤,益智半斤,縮砂半斤,干姜4兩,甘草6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脾胃虛弱,內(nèi)變寒氣,泄瀉注下,水谷不分,腹脅脹滿,臍腹疼痛,腹中虛鳴,嘔吐惡心,胸膈痞悶,困倦少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2盞,加大棗7個,煎取1盞,去滓,空心、食前稍熱服。
【摘錄】《雞峰》卷十四
通過上文介紹可知厚樸七棗湯是由中藥材經(jīng)過一系列工藝制成的, 適合很多疾病的治療,而且由于 厚樸七棗湯為純中藥制劑,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無不良影響,也無其它方面副作用,有需要的朋友不妨試一試。
十神湯是我們?nèi)粘I钪谐R姷囊环N方劑,但是不經(jīng)常服用這種藥的人對于十神湯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十神湯是怎樣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
【處方】川芎、麻黃(去節(jié))、干葛、紫蘇、赤芍藥、升麻、白芷、甘草(炙)、陳皮、香附,各一錢半。
【功能主治】治傷寒,時令不正,瘟疫妄行,感冒發(fā)熱,或欲出疹,不問陰陽,兩感風(fēng)寒,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生姜五片,煎至一鐘,不拘時服。
【備注】發(fā)熱頭疼,加連須蔥白二根;中滿氣實,加枳殼煎。
【摘錄】唐·孫思邈《千金翼方》
【處方】川芎、甘草(炙)、麻黃(去根.節(jié))、升麻,各四兩。干葛十四兩,赤芍藥、白芷、陳皮(去瓤)、紫蘇(去粗梗)、香附子(杵去毛),各四兩。
【炮制】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治時令不正,瘟疫妄行,人多疾病。此藥不問陰陽兩感,或風(fēng)寒濕痹,皆可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熱服,不以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川芎 甘草(炙)麻黃(去根、節(jié))升麻各120克 干葛420克 赤芍藥 白芷 陳皮(去瓤)紫蘇(去粗梗)香附子(杵去毛)各120克
【制法】上藥研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治時氣瘟疫,頭痛發(fā)熱,惡寒無汗、咳嗽、鼻塞聲重及風(fēng)寒濕痹等。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50毫升,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
通過本文對十神湯的介紹,我們知道十神湯還有很多其他的功效,大家要注意選擇適合自己的中藥方劑哦!希望介紹的這些十神湯的相關(guān)知識可以幫助大家健康養(yǎng)生!
中藥的種類有很多,我們在進(jìn)行選擇的時候,需要先對藥物進(jìn)行了解,那么對于大石棗這種藥材你了解嗎?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
【英文名】Kansu Crabapple
【來源】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隴東海棠的果實。
【原形態(tài)】隴東海棠 灌木至小喬木,高5-10m。小枝粗壯,嫩時有短柔毛,不久脫落,老時紫褐色或暗褐色。單葉互生;葉柄長1.5-4cm,有疏短柔毛;托葉線狀披針形,邊緣有疏腺齒,長6-10mm,稍有柔毛;葉片卵形或?qū)捖研危L5-8cm,寬4-6cm,基部圓形或截形,邊緣有細(xì)銳重鋸齒,通常3淺裂,下面有稀疏短柔毛?;▋尚裕粋阈慰偁罨ㄐ颍呋?-10朵;花梗長2.5-3.5cm;苞片線狀披針形,早落;花白色,直徑1.5-2cm;萼筒外面密生長柔毛;萼裂片5,外面無毛,內(nèi)面具長柔毛;花瓣5,寬倒卵形,基部有短爪,內(nèi)面上部有稀疏長柔毛;雄蕊20;花柱3,稀4或2,子房下位。梨果橢圓形或倒卵形,直徑1-1.5cm,黃紅色,萼裂片脫落,果梗長2-3.5cm?;ㄆ?-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500-3000m的雜木林或灌木叢中。
【性狀】本品橢圓形或倒卵形,直徑1-1.5cm,表面黃色或紅黃色;萼片脫落,果梗長2-3.5cm。氣微香,味微甜而酸澀。
【性味】酸;平
【歸經(jīng)】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健胃消積。主食積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果:用于積食。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就是對大石棗的功效與作用的詳細(xì)介紹,在對它選擇的時候,注意用量,避免對身體造成損害。
對于棗葉這種中藥材,我們應(yīng)該要先了解它的藥用價值和注意事項等之后再食用。下面是關(guān)于棗葉的相關(guān)介紹,希望大家能夠好好閱讀一下,對食用有很大的幫助。
【來源】為鼠李科植物 棗 的 葉片 。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大棗"條。
【化學(xué)成份】葉含蠟醇、原阿片堿和小檗堿,總量0.2%。
【性味】①《日華子本草》:"溫,無毒。"
【功能主治】治小兒時氣發(fā)熱,瘡癤。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外用:煎水洗。
【附方】①治小兒時氣以后,熱氣不歇:棗葉一握(切),麻黃一兩(去根、節(jié)),蔥白一握(切),香豉一分。上藥,都以童子小便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三、四歲兒溫服二合,日三、四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圣惠方》棗葉次子)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由以上對棗葉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棗葉對人體的幫助還是比較大的,可以改善人體的一些不好的癥狀,對人體是很有用的一種藥材。
中藥石棗的功效與作用是非常大的,我們生活中可以常見到石棗,利用石棗的藥性和食療性,將給我們養(yǎng)生保健帶來很多預(yù)想不到的收獲,下面我們看看中藥石棗。
【別名】石豆、巖豆(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金棗、石米(《陜西中草藥》),獨葉巖珠、鴨舌蘭(《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蘭科植物 石豆蘭 的 全草 。夏、秋采收,除去泥土及雜質(zhì),陰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常綠匍匐小草本。氣生根須狀,白色。根莖纖細(xì),橫生,具節(jié),節(jié)上著生假鱗莖,綠色,小形,卵圓狀,具棱。每個假鱗莖頂部生葉1片,狹橢圓形或橢圓形,長1.5~3厘米,先端微缺,中脈凹下,全緣。傘形花序由假鱗莖基部抽出,具細(xì)總梗,有花4~6朵;花淡黃色。蒴果卵形?;ㄆ?~8月。
【生境分布】生于懸崖陰濕處,也附生于樹干上。分布陜西、浙江、福建、四川等地。
【性味】甘辛,涼。
【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消腫止痛,涼血活血。治高熱驚風(fēng),風(fēng)濕痹痛,四肢麻木,關(guān)節(jié)腫痛,癰腫,咽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或浸酒。外用:研末調(diào)敷。
【附方】①治小兒驚風(fēng),角弓反張:鮮石豆蘭一兩,水煎服。
【摘錄】《*辭典》
通過本篇文章對石棗的詳細(xì)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關(guān)于石棗的相關(guān)作用和食用方法等。石棗的價值可以通過其功效中看出,充分的體現(xiàn)了石棗的重要性。
現(xiàn)在社會,養(yǎng)生似乎是一個永恒的話題?,F(xiàn)在很多喜歡用一些中藥材來調(diào)理身體,因為這些藥材天然無公害,下面我們就為 大家介紹一下緬棗這種藥材。
【別名】酸棗(《云南中草藥選》)。
【來源】為鼠李科植物 緬棗 的 樹皮 。秋季采集。除去外皮,曬干。
【原形態(tài)】緬棗,又名:滇刺棗。
【生境分布】生于林邊、路旁、山坡疏林中。分布于云南。
【化學(xué)成份】樹皮含多肽生物堿:滇刺棗堿A、滇刺棗堿B、安木非賓堿D、藥炭鼠李葉堿。
【藥理作用】葉和莖的煎劑對離體大鼠子宮有顯著興奮作用;在大鼠后肢灌流試驗中能舒張血管;麻醉狗靜脈注射能降低血壓。對離體豚鼠回腸及蟾蜍腹直肌無明顯作用。小鼠腹腔注射前述煎劑1克/只,2只鼠于24小時內(nèi)全部死亡。
【性味】澀微苦,平。
【功能主治】消炎,生肌。治燒傷、燙傷。
【附方】治燒傷、燙傷:緬棗樹皮50~60%酒精浸出液,外涂傷部,第一日涂四次(干后再涂),以后每日一次,不須包扎。(性味以下出《云南中草藥選》)
【備注】果實可食用。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云南中草藥》選
經(jīng)過上文對于緬棗的介紹,我們對于緬棗有了詳細(xì)的了解。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更多的了解緬棗的特質(zhì),充分的利用它的藥用價值為我們的生活服務(wù)。
中醫(yī)在治病的時候都是需要用到中藥的,而作為中藥材一種的棗檳榔也是被經(jīng)常用到的,那么,下面就來說說棗檳榔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
【別名】棗兒檳榔(《隨息居飲食譜》),檳榔干(《中藥志》),棗兒檳、殼檳榔(《藥材學(xué)》)。
【來源】為棕櫚科植物 檳榔 的 未成熟果實 。冬季采下未成熟之檳榔果實,放木甑內(nèi),隔水蒸透(約4小時),用半干濕柴燒煙熏干;或用水煮3~4小時,再烘干,稱榔軟干。2~3月如上法采摘加工的稱榔硬干。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檳榔"條。
【生境分布】主產(chǎn)廣東,廣西亦產(chǎn)。
【性狀】①榔軟干
【性味】《飲片新參》:"甘微苦澀。"
【功能主治】①《飲片新參》:"消食,醒酒,寬胸腹,止嘔惡。"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錢;或研末作散劑。
【注意】中虛氣弱者忌服。
【摘錄】《*辭典》
通過上述內(nèi)容的介紹,可以了解到中藥棗檳榔在很多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適當(dāng)?shù)氖秤脳棛壚茖ξ覀兊纳眢w有很多好處。
中藥在治療某些疾病上往往有著出人意料的效果,因此對中藥選擇可以放心進(jìn)行,不過在選擇中藥的時候,需要對藥物進(jìn)行認(rèn)識,這樣治療疾病的時候,才會知道什么樣的藥是最佳之選,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中藥葛棗。
【別名】葛棗子、金蓮枝、含水藤、木天蓼、該他利[朝名]
【來源】獼猴桃科獼猴桃屬植物 葛棗 Actinidia polygama (Sieb. et Zucc.)Miq.,以 帶蟲癭的果實 入藥。秋季采集,曬干。
【性味】辛,溫。
【功能主治】理氣止痛。用于腰痛,疝痛。
【用法用量】1~2錢。水煎服,日服2次。
【備注】(1) 葛棗醇 為利尿強(qiáng)心藥。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以上就是對中藥葛棗的功效與作用的一些介紹,葛棗對人體的疾病有著很好的幫助,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應(yīng)該根據(jù)個人的體質(zhì)情況對癥用藥,避免胡亂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