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肺散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耳?!毕嘈抨P(guān)于養(yǎng)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那些不注重養(yǎng)生的人,必然會遭到生活的報復。積極而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款肺散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面對著醫(yī)學的多元素發(fā)展,對于疾病的治療也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實施手段,其實,中藥方劑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法,因為其副作用小,藥材種類也很多,受到了大部分人的推薦。下面來看一下款肺散。
【處方】五味子1兩,紫菀1兩,赤茯苓1兩,檳榔半兩,枳殼半兩,桔梗3分,大腹皮3分,白術(shù)3分,貝母1兩,人參1兩,甘草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肺虛氣痞,咳嗽喘滿,胸膈不利,痰涎嘔逆,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大盞,入生姜少許,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雞峰》卷十一
【處方】大半夏36個,杏仁36個。
【制法】上入坩鍋子內(nèi)燒煙出,存性,為末。
【功能主治】嗽。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至1錢,溫米飲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雞峰》卷十一
【處方】白僵蠶5兩(凈洗,去絲頭足,焙干),玄胡索(去皮)3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風壅痰盛,咳嗽氣急,壯熱頰赤,昏債嘔吐,面目浮腫,乳食減少。
【用法用量】每服1字或半錢,淡韭汁溫調(diào)服之;嬰孩每服半字,乳汁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四
【處方】麻黃2兩(去根節(jié),炒),貝母1兩,桑白皮1兩(炒,銼),柴胡1兩半(去蘆,炒),杏仁1兩(去皮尖,炒),糯米1兩,款冬花1兩(去塵,炒)。
【制法】上用新好者,杵為末。
【功能主治】寒濕相交,咳嗽不止,胸膈悶亂,痰涎并多。
【用法用量】方中柴胡用量原缺,據(jù)《普濟方》補。
【摘錄】《博濟》卷三
上面介紹了款肺散的藥用價值,它可以被制作成藥物去治療一些疾病。所以了解它是很重要的,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的使用,讓它更好的發(fā)揮價值。
ys630.coM延伸閱讀
不知道大家對理肺散是否熟悉,對它的功效作用是否了解,下面我們就來仔細分析一下理肺散的價值和食用方法等。
【別名】接骨丹、小接骨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 攀援耳草 的 全株 。全年可采。切碎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攀援狀草質(zhì)藤本,長可達5~10米。主根發(fā)達。圓柱形,多彎曲。莖有槽及細條紋,無毛,節(jié)上有明顯的托葉鞘,多分枝;小枝棱形,老時呈圓柱形。單葉對生,長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10~15厘米,寬3.5~4.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上面綠色,下面白綠色,全緣,兩面平滑無毛,側(cè)脈3~4對,不明顯,葉柄短?;ㄐ?,白色,聚傘花序頂生,密集。果小,球形,徑約5毫米,黑色?;ㄆ谙募?。
【生境分布】生于向陽山坡的灌木叢或疏林邊緣。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苦,涼。
【功能主治】消炎,續(xù)骨。治肺炎,支氣竹炎,口腔炎,肺結(jié)核,骨折。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外用:研末調(diào)敷或鮮品搗敷。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云南中草藥》
通過本篇文章對理肺散功效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理肺散的幾大功效。這些功效對于體質(zhì)差抵抗力低的人的確不失為一個調(diào)理的好方法。大家可以試一試。
眾所周知安肺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不過要說起安肺散的作用的話,可能有些人還不是太清楚。那么今天我們就在這里來詳細的了解一下吧。
【處方】麻黃(不去節(jié))2兩,甘草(炒)1兩,御米殼4兩(去頂,炒黃)。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咳嗽無問新久。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烏梅1個,煎至7分,去滓,臨臥溫服。
【摘錄】《衛(wèi)生寶鑒》卷十二
【處方】款冬花1兩,五味子1兩,烏梅肉1兩(焙微黃),紫菀茸1兩,甘草(炒)半兩,御米殼(去蒂,蜜炒)4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涎喘嗽,日夜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2盞,煎至7分,去滓,食后溫服,每日2次。
【摘錄】《普濟方》卷一六三
【處方】麥冬5錢,桔梗2錢,生地3錢,白芍3錢,茯苓3錢,紫蘇2錢,款冬花1錢,天門冬3錢,紫菀1錢,黃芩3錢,熟地3錢,山茱萸2錢,玄參5錢,貝母5分。
【功能主治】補肺氣,滋腎水。主人有日坐于圍爐烈火之邊,肺金受火之傷,以致汗出不止,久則元氣大虛,口渴引飲,發(fā)熱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辨證錄》卷九
安肺散雖然能夠很好的緩解我們?nèi)粘R恍┘膊?。但是靠著方劑的功效來緩解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首先應該改善飲食習慣,這才是非常重要的。
補肺人參散是一種純天然的中藥方劑,它是以幾種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材為主要原料,采用了藥食同源的傳統(tǒng)中醫(yī)配方混合而成的。下面就來看一看補肺人參散有哪些功效吧。
【別名】補肺人參湯、人參湯
【處方】人參1兩(去蘆頭),紫菀半兩(洗去苗土),鹿角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黃耆1兩(銼),桂心1兩,花紫蘇莖葉3分,白術(shù)3分,五味子半兩,熟干地黃1兩,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干姜半兩(炮裂,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肺臟氣虛,咳嗽少氣,言語聲嘶,吃食全少,日漸羸瘦。
【用法用量】補肺人參湯(《圣濟總錄》卷六十六)、人參湯(《普濟方》卷一六一)。
【摘錄】《圣惠》卷六
上文介紹了補肺人參散的功效與作用有很多,補肺人參散可以保護人體,還有自己的適宜人群,所以在食用的是侯一定要注意。
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在我們的平時生活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中藥方劑的身影,可見方劑在我們的生活中的應用還是比較廣泛的。那么大家知道補肺杏仁散嗎?如果不知道,就看一下本篇文章吧。
【處方】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桂心1兩,厚樸2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參1兩(去蘆頭),訶黎勒1兩(煨,用皮),白術(shù)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干姜3分(炮裂,銼),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白茯苓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肺臟氣虛,傷冷咳嗽,傷寒無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圣惠》卷六
有關(guān)補肺杏仁散的功效的問題就講解到這里,希望對您有幫助。雖然補肺杏仁散的價值非常高,但是我們在食用的時候也要注意用量,一定要謹慎服用。
眾所周知,人參清肺散是一種對很多病癥都有治療效果的中藥方劑,中醫(yī)很早就有關(guān)于人參清肺散的相關(guān)描述?,F(xiàn)代醫(yī)學也證明了人參清肺散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那么你知道它應該如何食用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人參4.5克 陳皮4.5克 半夏3克 桔梗3克 麥門冬1.5克 五味子10個 茯苓3克 甘草1.5克 桑白皮3克 知母3克 地骨皮3克 枳殼 3克 貝母4.5克 杏仁3克 款花2.1克 黃連3克
【功能主治】治痰嗽咽干,語聲不出。
【用法用量】上藥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錄】《丹溪心法》卷二
通過小編介紹的人參清肺散的詳解,大家是不是對人參清肺散更有了解了呢?如果沒有很了解的話,大家可以多看幾遍哦,人參清肺散的功效與作用還有很多,適量的服用還是挺好的,可以使身體更健康呢。
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對清肺滋陰散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并不是很清楚,下面我們就詳細的介紹下。
【處方】川芎(酒洗)3克 白芍(炒)4.5克 生地黃6克 白術(shù)(炒)3克 陳皮3克 白茯苓2.4克 黃柏(蜜炒)3克 知母3克 貝母(去心)3克 紫菀2.4克 五味子1.8克 款冬花2.4克 麥門冬3克 地骨皮3克 黃連(炒)1.5克 遠志(甘草湯泡)2.4克 酸棗仁(炒)1.8克 甘草1.2克
【制法】上藥銼碎。
【功能主治】清肺滋陰。治酒色太過,真陰耗損,虛火灼肺,咳嗽咽瘡,咽喉潰爛腫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竹瀝15毫升,煎服。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七
經(jīng)過上面詳細的分析之后大家也都知道了清肺滋陰散的功效作用等,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平時要多注意自身的鍛煉,增強抵抗力,這樣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藥物也只是一個輔助的手段。
許多喜歡養(yǎng)生的人士都知道厚樸溫肺散,但是你們知道怎樣正確的利用厚樸溫肺散嗎?厚樸溫肺散的功效有哪些呢,不太清楚的話就接著往下看吧!
【處方】厚樸(去粗皮,用糯米粥浸一次飯久,曬干,為末)1兩半,葶藶子(微炒,搗為細末)1兩,皂莢子1升(不蛀者,蒸兩遍,焙干,為末),接骨草(陰干,為末)3兩,訶黎勒(煨,取皮為末)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久患上氣,胸脅支滿。
【用法用量】每服兩錢匕,空心以生姜蜜湯調(diào)下,晚飯后再服。若遠行,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1丸,含化。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七
厚樸溫肺散作為一種家喻戶曉的中藥方劑,卻常常被人們所遺忘,其實他的功效和作用是出乎我們預料的,所以大家平時在生活中只要對厚樸溫肺散多一些了解,一定對大家的身體有很大的幫助的。
談到養(yǎng)生,并不光是女性朋友感興趣,很多男性朋友也是有興趣的,尤其是現(xiàn)代人對食品的追求越來越高,不但要吃得健康,還要吃出功效,為此,很多專家不斷的學習研究做一些新的方劑出來,其中,補肺阿膠散對一些疾病的效果就非常好,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具體的介紹。
【處方】阿膠30克(搗碎,炒令黃燥)薯蕷30克 人參30克(去蘆頭)五味子30克 麥門冬15~30克(去心,焙)干姜15克(炮裂,銼)杏仁23克(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白術(shù)30克 桂心23克
【制法】上藥搗細羅為散。
【功能主治】主肺臟氣虛,胸中短氣,咳嗽聲微,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3克,不計時候,以粥飲調(diào)下。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六
【處方】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薯蕷1兩,人參1兩(去蘆頭),五味子1兩,麥門冬1兩(去心,焙),干姜半兩(炮裂,銼),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白術(shù)1兩,桂心3分。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肺臟氣虛,胸中短氣,咳嗽聲微,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粥飲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六
看完上面的對于補肺阿膠散的相關(guān)描述后,大家是否感覺到了我們傳統(tǒng)醫(yī)學的偉大和神秘?我們平時生活中可以多看一些這方面的知識,會對大家有所幫助的。
我們知道加味救肺散對人體健康是十分有益處的,市面上也很多加味救肺散,但你知道哪些人適合吃加味救肺散嗎?什么時候吃效果會更好?今天就給大家仔細分析下加味救肺散的相關(guān)知識。
【處方】麥冬(去心)人參 黃耆(炙)郁金 五味子 當歸(酒洗)白芍藥(酒炒)川貝母(去心,研)甘草(炙)馬兜鈴
【功能主治】治小兒勞傷,無熱,咳嗽痰中帶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宗金鑒》卷五十五
【處方】麥冬(去心)、人參、黃耆(炙)、郁金、五味子、當歸(酒洗)、白芍藥(酒炒)、川貝母(去心,研)、甘草(炙)、馬兜鈴。
【功能主治】小兒勞傷,無熱咳嗽,痰中帶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金鑒》卷五十五
看了上文對于加味救肺散的介紹,我們對于加味救肺散的功效和作用等內(nèi)容也有了些許印象,這也是我們在食用前所必須要了解的。
款肺湯是在傳統(tǒng)的中醫(yī)的理念下研究出來的,治療效果很好,無副作用。能從根本上解決患者對疾病的困擾,一起來看一下款肺湯的相關(guān)知識。
【處方】知母(焙)1兩,百合1兩,百部1兩,白前1兩,芍藥1兩,黃耆(銼)1兩,款冬花1兩,馬兜鈴1兩,貝母(去心)1兩,五味子1兩,前胡(去蘆頭)1兩,枳實(麩炒)1兩,甘草(炙)1兩,葛根1兩,防己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防葵1兩,大黃(生,銼)1兩,麻黃(去根節(jié))1兩,桃仁(去皮尖雙仁,焙黃)1兩,白術(shù)(銼,炒)1兩,升麻1兩,紫菀(去苗土)1兩,大棗(去核,焙)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肺臟壅熱,咳嗽多痰,面赤口干,氣急煩滿,大腸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大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九
【處方】貝母(去心)1兩,桔梗(炒)1兩,紫菀(去苗土)1兩,甘草(炙,銼)3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五心煩熱,肢體倦怠,夜臥壯熱,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五
【處方】人參半兩,半夏(湯洗5遍去滑,炒干)半兩,甘草(炙,銼)1兩,陳橘皮(去白,焙)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咳逆短氣。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每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六
以上就是本文為大家介紹的關(guān)于款肺湯的一些小常識,希望大家可以在平時生活中運用起來,也不要忘了分享給朋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