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散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忍饑者長壽,耐寒者體健?!蹦切┙】刀L壽的人,他們在養(yǎng)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如果不需要我們的生活成悲劇,就必須注意養(yǎng)生。進(jìn)行中醫(yī)養(yǎng)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薄荷散的功效與作用”,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中國古代很早已使用單味藥物治療疾病。經(jīng)過長期的醫(yī)療實踐,又學(xué)會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jīng)過煎煮制成湯液,即是我們所說的方劑。今天為大家介紹薄荷散這種方劑。
【處方】薄荷葉1兩,蝎1分,天南星半兩(灰炒通黃赤色)。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小兒傷風(fēng)傷寒,肢體壯熱,手足冷,呻吟驚悸,睡臥不安。
【用法用量】周歲兒每服半錢,連根蔥白煎湯下,不拘時候。若只傷風(fēng),并進(jìn)2服,立愈。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六九
【處方】薄荷(和梗)半兩,骨碎補(去毛)半兩,甘草2錢半,金罌刺根7錢半。
【功能主治】陽證脫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錢,水1盞,入無灰酒1大匙,煎7分,空心溫服,或無時。
【摘錄】《活幼心書》卷下
【處方】真薄2兩,桔梗3兩,防風(fēng)2兩,甘草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心肺壅熱,頭目不清,咽喉不利,精神昏濁,小兒膈熱。
【用法用量】每服4錢,燈心煎湯下。
【摘錄】《扁鵲心書·神方》
【處方】家薄荷葉1兩,麻黃(去節(jié))半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痘疹。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四○三
【別名】薄荷湯
【處方】杜薄荷半兩(去粗梗,取嫩者),羌活1分,全蝎(炒)1分,麻黃(去節(jié))1分,僵蠶(直者,去絲,炒)1分,天竺黃1分,甘草半分(炙),白附子半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嬰孩小兒夾食傷寒,又治夾驚傷寒,溫壯等。
【用法用量】薄荷湯(《嬰童百問》卷四)。
【摘錄】《幼幼新書》卷十四引《家寶》
【處方】薄荷葉1兩,藿香葉(去土)1兩,荊芥穗1兩,甘松(去土)1兩,白芷1兩,防風(fēng)(去蘆并叉枝)1兩,川芎1兩,桔梗(去蘆)1兩,白僵蠶(去絲嘴)1兩,甘草(炙)1兩,藁本(去土)1兩,細(xì)辛(去苗)半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大能清利頭目,止昏眩、聰明耳目。主小兒風(fēng)熱溫壯,傷寒傷風(fēng)、瘡疹未辨之間;大人風(fēng)氣不順,頭面風(fēng)等。
【用法用量】每服1錢,茶調(diào)溫服。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三
【處方】薄荷葉1兩,惡實(微炒)1兩,甘菊花半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風(fēng)熱攻目,昏澀疼痛,旋眩,咽喉壅塞,語聲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食后、臨臥生姜溫水調(diào)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四
【處方】薄荷葉、甘菊花(擇去梗)、甘草(炙,銼)、白芷、石膏(碎)、芎?各等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風(fēng)邪上攻,頭目眩運,心膈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荊芥茶調(diào)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十六
【處方】芍藥8分,蒲黃4分,延胡索4分,當(dāng)歸6分,荷葉蒂3個(炙)。
【功能主治】血氣煩悶,脅肋脹滿及痛。
【用法用量】以水2升,煎取7合,后入蒲黃,空心分3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四七
怎么樣?看完了上文對于薄荷散的簡單介紹后是不是感嘆中醫(yī)的神奇?我們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源遠(yuǎn)流長,所以我們一定要傳承下去。
ys630.coM延伸閱讀
野薄荷是常見的植物,在平時也是多年生長的草本植物,非常受人們歡迎,而且價值也很高,野薄荷中富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等多種功效成分,其中最常見的是胡蘿卜素,在平時可以用來泡水喝,也可以在做飯做菜的時候加在調(diào)味料里,能起到調(diào)味作用,在使用的時候也要及時的清洗干凈。
野薄荷的功效與作用
薄荷別名亞洲薄荷、薄荷草、野薄荷、魚香草、仁丹革、土薄荷、蘇薄荷、鬼香草、水益母、接骨草、見腫消等。分布廣泛,在亞洲的熱帶地區(qū)、溫帶地區(qū)以及俄羅斯遠(yuǎn)東地區(qū)、朝鮮、日本和北美洲等地均有自然分布。我國薄荷資源豐富,各省均有野生或人工栽培的薄荷出產(chǎn)。
多年生宿根性草本,高達(dá)60厘米。莖多分枝,上部被微柔毛,下部沿棱被微柔毛。葉對生,卵狀披針形或長圓形,長3~7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或圓形,基部以上疏生粗牙齒狀鋸齒,兩面被微柔毛;葉柄長0.2~1厘米,被茸毛。輪傘花序腋生,球形,徑約1.8厘米,花序梗長不及3mm。花梗細(xì),花萼管狀鐘形,長約2.0mm,外被茸毛及腺點,脈不明顯,萼齒,窄三角形;花冠淡紫色或白色,長約4mm,稍被微柔毛,上裂片2裂,余3裂片近等大,長圓形,先端鈍;雄蕊4,長約Smm。小堅果卵球形,黃褐色,被洼點,千粒重1克左右?;ㄆ?~9月,果期10月。果實熟時呈黃褐色,藏于宿存萼內(nèi)。多在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或花開至三輪時采割為佳??梢怎r食,也可曬干或陰干備用于食品或中藥材。
【營養(yǎng)與功能成分】
薄荷以嫩莖葉供食用。每100克可食部分鮮樣含胡蘿卜素1.44毫克,維生素B20.09毫克,維生素C46毫克,薄荷還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zhì)、黃酮類、有機酸、氨基酸等成分,鐵、鈉、鋅、鋁等元素含量較高。薄荷莖葉含揮發(fā)油,鮮莖葉含揮發(fā)油,干莖葉。揮發(fā)油中含左旋薄荷腦約、薄荷酮、乙酸薄荷酯3010以及樟腦萜、檸檬萜等藥用成分。
食用部位為唇形科薄荷屬植物薄荷嫩莖葉。薄荷的食用方法多種多樣,民間多見薄荷單獨涼拌菜、湯菜、菜羹、菜粥、蒸菜、菜包、涼茶飲料以及與肉食混合涼拌菜等。常見的以薄荷為原料制作的菜肴及其食療作用介紹如下:
(1)涼拌薄荷薄荷300克,精鹽、米醋、香油、生姜末、白糖、味精各適量。薄荷清洗干凈,放沸水鍋中焯一下,撈出用涼水浸透,擠掉一些水,切段,放盤內(nèi)。生姜末、精鹽、米醋、味精、白糖放碗中調(diào)勻,澆在薄荷上,淋上香油即可。特點:色綠味奇,酸甜爽口。功效:辛涼解表。
(2)簿荷西紅柿湯鮮薄荷100克,西紅柿100克,白糖30克,水淀粉20克。薄荷洗凈,切1厘米長的段;西紅柿洗凈,放入沸水中稍燙,去皮、蒂,切1厘米見方的丁。湯鍋置火上,加水600毫升,燒開后加入西紅柿丁、薄荷、白糖,開后用水淀粉勾芡,再開后盛入湯碗即成。特點:色綠透紅、甜酸清爽。功效:解酒疏風(fēng)。
現(xiàn)今藥物的種類比較多,在選擇時最好不要隨意進(jìn)行,應(yīng)該先對藥物進(jìn)行一定的了解,那么你對薄荷丸這種中藥方劑有了解嗎?
【處方】干薄荷葉2兩,荊芥穗1兩半,蔓荊實(去白皮)1兩,玄參(洗,銼)1兩,甘草(炙)1兩,大黃(銼,炒)1兩,人參1兩,麥門冬(去心)1兩,羌活(去蘆頭)2兩,細(xì)辛(去苗葉)1兩半。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婦女妊娠,氣血壅滯攻身體,生瘡瘙癢。
【用法用量】每服1丸,茶、酒嚼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八
【處方】薄荷4兩(干者),木香1兩,連翹1兩,麝香1分(細(xì)研),皂莢10挺(長1尺,不蚛者,以漿水3升,浸3日,采取汁煎為膏),青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為末,以皂莢煎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氣毒瘰疬。心胃壅悶,頸項腫發(fā),疼痛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荊芥湯送下。
【摘錄】《圣惠》卷六十六
【處方】干薄荷葉1斤,天麻4兩,威靈仙(去苗土)3兩,羌活(去蘆頭)4兩,山梔子仁2兩,蔓荊實(去白皮)3兩,白芷2兩,桔梗(炒)2兩,防風(fēng)(去叉)2兩,大黃(濕紙裹,煨令紙干)1兩,人參3兩,赤茯苓(去黑皮)3兩,龍腦(研)半兩。
【制法】上為末,再和勻,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蠱風(fēng),皮膚盡痛,若刀劃狀;及頭目不利,風(fēng)痰等疾。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細(xì)嚼,茶、酒任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十二
【處方】薄荷(束如碗大,陰干)、皂莢10挺(長1尺2寸,不蚛者,去黑皮,涂酥,炙令焦黃)。
【制法】上藥搗碎,以酒1斗,浸經(jīng)3宿,取出曬干,更浸3宿,如此取酒盡為度,焙干,為散,以燒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瘰疬。結(jié)成顆塊,疼腫穿潰,膿水不絕,不計遠(yuǎn)近。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黃耆湯送下,小兒減丸服之。
【摘錄】《圣惠》卷六十六
關(guān)于薄荷丸的相關(guān)知識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在現(xiàn)在的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養(yǎng)生方劑層出不窮,而且人們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已經(jīng)成為一個全民養(yǎng)生的時代了。
在中國的許多藥學(xué)著作中,薄荷煎總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早在很久之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jīng)把它投入到醫(yī)學(xué)中了,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它的一些相關(guān)信息。
【處方】薄荷1斤(取頭末2兩),川芎半兩(取末2錢),腦子半錢(研),甘草半兩(取末2分半),縮砂仁半兩(取末2分)。
【制法】上藥都拌勻,于藥末內(nèi)稱出半兩為衣,用白沙生蜜5兩半和成劑,用明凈水于器盒內(nèi)盛,上面放藥吞,夜不歇,每兩裁作20塊。
【功能主治】除風(fēng)熱、消瘡疹。主頭目昏眩,口舌生瘡,痰涎壅塞,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每服3塊,細(xì)嚼噙化亦得。
【摘錄】《御藥院方》卷一
【處方】龍腦薄荷葉1斤,川芎3兩,桔梗5兩(去蘆),甘草4兩,防風(fēng)3兩,縮砂仁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消風(fēng)熱,化痰涎,利咽膈,清頭目。主
【用法用量】煉蜜為劑服。
【摘錄】《壽親養(yǎng)老》卷四
總得來說薄荷煎就是一種對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療效的中藥制劑,因此在臨床的應(yīng)用可以說是非常 廣泛的,因為采用的是純天然的中藥材制成,副作用很小,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很多人對薄荷湯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在選擇之前,對薄荷湯的成分、適應(yīng)癥都是要進(jìn)行很好認(rèn)識,這樣對疾病治療才會有很好的幫助,使得疾病得到很好改善。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
【處方】荊芥穗、鹽(炒),各三斤;雞蘇葉七斤半,瓜蔞根十一兩,縮砂仁三兩,甘草(炒)四斤。
【炮制】上為末。
【功能主治】消風(fēng)壅,化痰涎。治頭昏目眩,鼻塞咽干,心胸?zé)?,精神不爽?/p>
【用法用量】每服一錢,沸湯點,食后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荊芥穗 鹽(炒)各1.5千克 雞蘇葉3.75千克 瓜蔞根330克 縮砂仁90克 甘草(銼,炒)2千克
【制法】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消風(fēng)化痰。主風(fēng)熱上壅,頭昏目眩,鼻塞咽干,心胸?zé)?,精神不爽?/p>
【用法用量】每服3克,沸湯點,食后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
【處方】縮砂仁3兩,瓜蔞根11兩,甘草(炒,銼)4斤,雞蘇葉7斤半,荊芥穗3斤,鹽(炒)3斤。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消風(fēng)壅,化痰涎。主頭昏目眩,鼻塞咽干,心胸?zé)?,精神不爽?/p>
【用法用量】每服1錢,食后沸湯點服。
【摘錄】《局方》卷十
【處方】薄荷1兩,葛根半兩,炙甘草半兩,防風(fēng)半兩,人參7錢半。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傷寒邪入陽明。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此事難知》
【處方】薄荷1兩,葛根半兩,人參2分,甘草(炙)半兩,防風(fēng)(去蘆)半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中風(fēng),兩手脈浮數(shù)而緩。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煎至7分,去滓熱服。如3-5服,寸脈力尚小,加薄荷2分。
【摘錄】《傷寒微旨論》卷上
【別名】二號姤象方
【處方】薄荷1錢,香薷1錢,連翹1錢,紫樸7分,金銀花7分,木通7分。
【功能主治】瘀之因于暑者。
【用法用量】二號姤象方(《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一)。
【摘錄】《痧脹玉衡》卷下
【處方】龍腦薄荷4兩(陰干),荊芥穗2兩,甘草1兩。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順風(fēng)氣,清頭目。主
【用法用量】每服1錢,沸湯調(diào)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九七引《御醫(yī)撮要》
經(jīng)過上面詳細(xì)的分析之后大家也都知道了薄荷湯的功效作用等,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平時要多注意自身的鍛煉,增強抵抗力,這樣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藥物也只是一個輔助的手段。
世界上存在許許多多的藥材,難免有一些藥材是我們不認(rèn)識的,但只要我們有活到老學(xué)到老的精神,相信我們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醫(yī)學(xué)藥材。那么對于小葉薄荷這種藥材你了解嗎?
【別名】續(xù)則(維名)。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 小葉薄荷 的 全草 。夏季采割,切段,陰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全株有強烈的薄荷氣味。根木質(zhì)。莖基部叢生。葉對生,長圓形或?qū)捙樞?,全緣。頭狀花序頂生,花藍(lán)紫色。
【生境分布】生于低山潮濕處。
【功能主治】《新疆中草藥手冊》:"治失眠,心慌,軟骨病,陽痿。"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5~6錢。
【摘錄】《*辭典》
說了這么多,可以看到小葉薄荷的作用還是很多的。還可以利用它來入藥治病。對于這些,大家不妨多了解一些,會對生活有幫助的。
薄荷露是一種薄荷上的蒸餾液體,也可以作為藥物來治療疾病。那么在醫(yī)學(xué)上薄荷露有哪些具體的藥用價值呢?又有哪些方劑需要用到它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薄荷露的功效與作用。
薄荷露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鮮莖葉的蒸餾液。多年生芳香草本,莖直立,高30-80cm。具匍匐的根莖,深入土壤可至13cm,質(zhì)脆,容易折斷。散風(fēng)熱,清頭目。主風(fēng)熱客表,頭痛,目赤,發(fā)熱,咽痛,牙痛。
薄荷露的功效與作用是:散風(fēng)熱;清頭目。
【性狀】
本品為無色的水溶液,有落荷的特殊香氣,有清涼感。
【性味】
味辛;性涼。
【功能主治】
散風(fēng)熱;清頭目。主風(fēng)熱客表;頭痛;目赤;發(fā)熱;咽痛;牙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3-6ml,水沖。
【注意】
《中國醫(yī)學(xué)大辭典》:體虛及素有鼻衄者不宜。
各家論述
1.《金氏藥帖》清涼解熱。
2.《綱目拾遺》:涼隔,發(fā)汗。
3.《中國醫(yī)學(xué)大辭典》和中,疏逆,發(fā)汗,解熱,宣滯,涼隔,清頭目。
結(jié)語:通過上文的介紹,大家肯定已經(jīng)對薄荷露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們知道了薄荷露具有散風(fēng)熱,清頭目的功效。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關(guān)于中藥的相關(guān)知識,可以繼續(xù)閱讀下一篇哦。
不知道大家對山薄荷是否熟悉,對它的功效作用是否了解,下面我們就來仔細(xì)分析一下山薄荷的價值和食用方法等。
【別名】摩眼子(《中國經(jīng)濟(jì)植物志》)。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 香青蘭 的 全草 。8~9月采收全草,曬干。
【原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全株密被短毛,香氣較濃。莖四棱形。葉對生;有短柄;葉片長圓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5~4厘米,寬7~13毫米,先端鈍或稍尖,基部近截形或闊楔形,邊緣具鈍圓牙齒,兩面被細(xì)短毛,下面有腺點。花生于莖上部葉腋內(nèi),輪傘花序,每6朵成一輪,莖頂部輪較密,呈穗狀;苞葉長圃狀楔形,在邊緣下方有細(xì)長芒狀的刺毛,小苞長圓狀楔形,邊緣具長芒狀刺毛;萼唇形,上唇3裂,下唇2裂;花冠淡藍(lán)紫色,唇形,長1.8~2.5厘米,上唇稍向下彎,頂端有缺刻,下唇3裂,中間裂片較大,2分裂;雄蕊4,2強;柱頭2裂?;ㄆ?~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常生于干燥地,多見于田地、路旁、固定砂丘、草原等處。分布遼寧、吉林、河北、山西、內(nèi)蒙古、陜西、甘肅等地。
【功能主治】《吉林中草藥》:"解表,清熱,止痛。治外感頭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鮮品1兩)。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吉林中草藥》
以上就是的山薄荷相關(guān)介紹,相信大家在看過之后就能夠有所了解了。在知道山薄荷的功效和作用后就可以根據(jù)自身體質(zhì)來調(diào)理了。
說起薄荷油,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因為它可是具有很好的治療疾病效果的。不過也有一些朋友不知道薄荷油的功效具體是什么,因此在這里就來詳細(xì)的了解一下薄荷油的功效。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 薄荷 或 家薄荷 的鮮莖葉經(jīng)蒸餾而得的芳香油。
【性狀】為無色至淡黃色或綠黃色的油狀液體,具有純馥的薄荷香氣,帶辛辣而清涼,有強烈的竄透性。在溫度較低時有大量的無色晶體析出。存放日久則色漸變深,質(zhì)漸變粘。易溶于水,與醇、醚、氧仿等均能任意混合。比重(25℃)0.899~0.909。
【性味】《中國醫(yī)學(xué)大辭典》:"辛,涼,無毒。"
【功能主治】疏風(fēng),清熱。治外感風(fēng)熱,頭痛目赤,咽痛,齒痛,皮膚風(fēng)癢。
【用法用量】內(nèi)服:開水沖,1~3滴。外用:涂患處。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重慶堂隨筆》
通過本篇文章的詳細(xì)介紹,相信大家對薄荷油的作用與功效有了一定的認(rèn)識。文章介紹的幾種作用與功效是比較常見的,希望大家可以記住它們,對生活有所幫助。
不管是在炎熱的夏季還是寒冷的冬季,菊花茶是大家的首選。對于體熱過重的人,喝菊花茶可以清熱解毒,緩解眼疲勞,清醒頭腦,還可以治療風(fēng)熱感冒,頭痛病等,具有清肝明目和消炎解毒的作用。菊花性寒,手腳冰涼和脾胃虛弱的人不宜大量飲用。下面介紹下菊花薄荷茶的功效和作用:
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有散風(fēng)清熱、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對口干、火旺、目澀,或由風(fēng)、寒、濕引起的肢體疼痛、麻木的疾病均有一定的療效。主治感冒風(fēng)熱,頭痛病等。 對眩暈、頭痛、耳鳴有防治作用。菊花茶還有清醒頭腦的功效。
菊花茶的作用:
1桑菊薄荷茶:菊花6g,薄荷9g,金銀花、桑葉各10g,沸水浸泡,代茶飲。本方用菊花、桑葉、薄荷疏散風(fēng)熱、清利頭目,金銀花清熱解毒。用于感冒發(fā)熱,頭昏,目赤,咽喉不利。
2枸杞菊花茶:枸杞10克,菊花8朵,用開水沖服,枸杞子功能補腎益腦,菊花清涼明目,經(jīng)常服用枸杞菊花茶可以有效地改善和保護(hù)電腦工作者的視力。現(xiàn)代科學(xué)已能提取菊花中的有效成份,制成菊花晶、菊花可樂等飲品,讓喜愛快捷省時的人飲用起來更為方便。菊花茶是老少皆宜的茶飲品。健康的人平常也可當(dāng)開水飲用。
3菊花決明茶:菊花10g,炒決明子12g。沸水浸泡服。
菊花與決明子配伍,有較好的清肝明目和平肝陽的作用。用于肝熱目赤,羞明多淚,頭昏;或肝陽上亢,頭昏目眩。
4八寶菊花茶:金銀花10克、陳皮5克、胖大海一個、少許冰糖、少許山楂、5克有機綠茶、兩個紅棗,用沸水泡至5分鐘既可食用,如果閑麻煩可到附近大型超市中買取已包裝好的就可以節(jié)省時間。
5菊睛丸:甘菊花120g,枸杞子90g,肉蓯蓉60g,巴戟天30g。研為細(xì)末,煉蜜為丸,每次6g,溫開水送下。
源于《和劑局方》。枸杞子為補肝明目要藥,肉蓯蓉、巴戟天能補益肝腎精血,精血上注于目而能視,故有助于明目;甘菊花與枸杞子等同用,有養(yǎng)肝明目之效。用于肝腎不足,眼目昏暗。
6取野菊花15克(鮮品加倍),沸水沖泡10分鐘,入冰糖20克溶化即可。每日2劑,代茶飲用,沖至無味。清熱解毒、涼血明目。用于防治鼻咽癌。
7桑菊銀楂茶:菊花、金銀花、山楂各5g,桑葉10g。分作3~4次用,每次以沸水浸泡,代茶飲。本方以桑葉、菊花、金銀花清熱平肝,山楂活血化瘀;桑葉、菊花、山楂能降壓,菊花、山楂能擴張冠狀動脈并增加血流量,山楂、金銀花又能降低血清膽固醇。用于冠心病、高血壓及動脈硬化癥而有肝熱者。
8每日餐后,用五、六朵杭菊花沖泡飲服,能解渴生津。